蕭沐仁覺得,他算是把心裏的話都掏出來給皇上聽了,皇上信就信,不信他也沒有辦法,總不能把心掏出來給他看吧?


    皇上倒是沒有再揪著這件事問,反而問起了之前的不忿之事,“朕怎麽就孤家寡人了?朕有你和勍弟兩個兄弟,還有十多個兒女,後宮雖然不至於三宮六院,但是也是後妃眾多,怎麽就孤了寡了?”


    蕭沐仁沒想到皇上還在計較這個問題,噎了一下,“其實不隻是孤家寡人。”


    “還有什麽?”皇上瞪大了眼睛,胡子也在抖動。


    “不記得了。”蕭沐仁撒了一個謊,怎麽可能不記得,呦呦說,凡是做了皇帝的人,都是“高貴冷豔”的,到了晚年恐怕還要剛愎自用,最明顯的就是敏感多疑,“看所有人都像是要謀權篡位的”。


    皇上當然不相信,不過問又問不出來,就催著蕭沐仁迴答關於“孤家寡人”的問題。


    蕭沐仁其實覺得皇上說的其實有道理,他身邊那麽多人,怎麽也算不上是孤家寡人的。但是既然呦呦這麽說,就應該是有原因的。


    他想了想,先跟皇上討了個保證,“說完了您不能生氣。”


    “行,說吧。”皇上痛快地點頭,“朕心懷天下、心胸寬廣,當然不會同你計較。”


    “我覺得,所謂孤家寡人,不是說身邊沒有人,恐怕是指沒有交心的人的意思。我有心裏話會同呦呦說,皇上有心裏話的時候,同誰說?”


    “同……”皇上愣了一下,同誰說?同皇弟說嗎?他最近同皇弟說的話也越來越少了。同皇後說嗎?自從三年前七皇兒出生後,他同皇後的交流也幾乎沒有了,他去了皇後宮中除了吃飯就是睡覺,說的話不會超過十句。


    連皇弟和皇後都不會說心裏話,他還能同誰說?這樣一看,還真的是孤家寡人呢。


    皇上呆坐在椅子上,陷入沉思。


    蕭沐仁見皇上沉思起來,就悄悄地退出禦書房,離開了宮裏。今天的進宮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可以迴去讓嶽父準備出行之事了,至於自己外放的事,蕭沐仁本身就清楚,皇上今日是不可能答應,他本來就是先露個口風的。


    蕭沐仁出宮後直接去了花家,呦呦早上就已經帶著女兒去了,陶陶也帶著孩子去了,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商量關於南下出行的事情。


    聽說皇上已經答應之後,所有人都很高興,立刻計劃起來,比如走水路還是走陸路,要途徑哪幾個地方,要在哪幾個地方遊玩,還有就是,要帶些什麽東西取廣州。


    呦呦說,要挑一個出暖花開的日子,從通州坐船,沿途要去金陵、揚州、武昌去玩一玩,“等迴家去把前幾年遊玩的路線迴憶一下,寫個遊記給爹和娘,好有個參考,起碼知道哪裏比較好玩。”


    陶陶則計劃著要帶些什麽東西去,“廣州雖然物產豐富,但是要比氣度還是要京城,大氣華貴,瓷器、布料這些都要帶去一些,我迴去去鋪子裏看看挑一些。”


    孟許則更加幹脆,“剛好孟家有個商隊要去廣州,不如嶽父嶽母將東西收好,放到商隊的船上去,這樣您二位就可以輕裝上陣,一路遊玩了。”


    蕭沐仁見他們每個人都有出主意,隻有他想不出來,有些著急,假裝發愁,“你們都出主意了,我怎麽辦呢?”


    譚麗娘本來就被幾個兒女哄的喜笑顏開,此時見蕭沐仁這副情形,就笑著安慰他,“沒關係,阿毓替你爹把事情辦下來,也很辛苦了。”


    孟許拍著蕭沐仁的肩膀,嘻嘻笑著,“咱們倆一個出錢一個出力,合理分工,互助互補。”


    蕭沐仁也笑起來,“那我不及姐夫良多,我出這點子力,實在不夠看的。”


    呦呦瞥了一眼連襟倆,拽著陶陶同她耳語,“姐夫最近生意做得很大?”


    陶陶也看一眼孟許的方向,轉頭同呦呦點頭,“原本往廣州的商線就一條,前年他送懷瑾他們去廣州的時候自己親自跑了一趟,迴來就又組建了兩個商隊,一條走水路一條走陸路,專門買了廣州的特產和西洋的物件迴京來賣。”


    “難怪。”呦呦點頭,“我說最近怎麽京城裏的舶來品越來越多了,都是姐夫的商隊吧,不過舶來品也隻能當個稀奇,真正講究高貴典雅,還是得咱們大鴻的東西。”


    “我也這麽說,所以你姐夫最近的意思是,不想再做這種南北貿易的聲音,想開一條商線。”陶陶輕聲給呦呦解釋著,“買一條船,既能運自己的東西,也能包租給別人。”


    搞物流。呦呦一下子就明白過來,點點頭,“主意挺好,要是有官府打點什麽的,直接給阿毓說。”


    陶陶遲疑了一下,又抬頭看了一眼孟許他們的方向,微微歎氣,“我跟你不見外,自然是這樣的,你姐夫他……”


    呦呦挑挑眉毛,“姐夫怎麽了?”該不會他還想著裝一把清高,不用蕭沐仁幫忙?


    “自從上次家裏出了那種事情,”陶陶說的是指孟母對琰琰不利的那件事,“你姐夫就覺得十分沒麵子,他又是個好強的。”


    呦呦明白了,輕輕捏捏陶陶的手,“不然這樣,姐夫若是不想同阿毓說,姐姐來同我說,不讓姐夫知道就是了,或者你寫個條子,把可能要走的衙門記下來,我讓阿毓提前去打個招唿。”


    呦呦想了想,點頭,“行,迴去我就寫給你,打點的銀子我們出。”


    “那當然,”呦呦揚了揚臉,一副護短的模樣,“總不能叫我們阿毓白跑腿。”


    不料這句話被正帶著玉兒和美美玩耍的譚麗娘聽了一半去,轉過頭來問她們,“什麽白跑腿?”


    陶陶頓了一下,一時不知道要怎麽說,呦呦握了一下陶陶的手,轉頭看向譚麗娘,“我和姐姐說,姐夫出錢阿毓出力,爹和娘總不會讓他們白跑腿吧?一定要好好招待一下才行呢,娘起碼要親自下廚做兩個菜吧?”


    “當然要親自下廚。”譚麗娘將削好皮的蘋果分開給玉兒和美美一人一半,看向呦呦,“不過我做菜隻給女婿吃,不給你倆吃。”


    “呀,您到底是誰的親娘呀!”呦呦抓住譚麗娘的袖子跟她撒嬌。


    陶陶在一旁笑著看著,二十四五歲的人了還能拽著母親的袖子撒嬌,而且一點都不矯揉造作的,恐怕也隻有自己這個妹妹了,總是一副長不大的樣子。


    “行了,你們倆在這坐的也夠久了,去後院看看懷瑾媳婦吧,”譚麗娘開口趕人,“今天早上不知道同懷瑾鬧了什麽別扭,一早上起來就不舒服,你們去勸勸她,別老跟懷瑾置氣。”


    “她跟懷瑾置氣?”陶陶有些不相信,“怕是懷瑾惹到人家了吧,娘你不要偏心兒子啊。”


    不過說歸說,姐妹倆還是攜手去了後院。到了之後一問,果然如陶陶所想,哪裏是她同懷瑾置氣,明明就是懷瑾氣到了她。


    至於原因,非常簡單,“姐姐您說,他都二十了,我也十八了,旁人家的孩子都會爬了,他跟我說暫時不要孩子,這讓外人知道了,該怎麽想?”宋氏一邊抹淚一邊說,“婆婆旁敲側擊地問過我幾次,還問我要不要找大夫看看。”


    陶陶和呦呦都有些無奈,大概是因為寶寶貝貝被送走了,譚麗娘沒人操心了,於是竟然管起了小夫妻的房裏事。


    陶陶聽了宋氏的哭訴,也覺得懷瑾很不像話,妻子都娶進門來了,為什麽不生個孩子?


    宋氏哭訴完了,有些吞吞吐吐地問陶陶,“大姐,聽說以前有過一個女孩子傾心懷瑾,他是不是還在想著那個女子?”


    “胡說八道!”陶陶斥了一句,“你聽誰說的?沒有的事!”


    宋氏狐疑地看向反應強烈的陶陶,有些不太相信。


    “那是一個誤會,你不要多想,也不要去問懷瑾,否則他隻會更加反感。”坐在一旁的呦呦開口了,眼睛盯著宋氏的眼睛看,一個在還沒成親時,麵對自己的審視和旁敲側擊依然能反應良好的女子,會輕易哭出來嗎?


    呦呦才不信她的哭泣是完全真心實意的,恐怕她本來就是想要套話吧。


    呦呦在心底想,懷瑾這個媳婦,很有心計。


    “至於懷瑾為什麽暫時不想要孩子,我倒是知道一點。”呦呦說完上麵那番話,接著說了一句。


    “你知道?”這下子連陶陶都吃驚了起來。


    “嗯,我知道一點。”呦呦說到,眼睛還是盯著宋氏在看,“他說,他覺得現在兩個人都還沒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他怕孩子生下來他教育不好他,想要等自己再大一兩歲的時候再說。”


    這下子,連陶陶也目瞪口呆了,更別說宋氏了。


    呦呦說完這些話,問宋氏,“你會不會是做了什麽讓懷瑾覺得你暫時擔不起母親的職責。”呦呦最後一句簡直就是明示了。


    宋氏沉思起來,開始仔細迴憶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麽活著說錯了什麽。


    呦呦和陶陶見狀,就叫下人仔細地伺候二少夫人,兩人攜手出門了。


    出得門來,陶陶問呦呦,“你剛剛說的話真的是懷瑾說的?”


    呦呦點頭,“是啊是啊,前幾天才說完的呢。隻不過前麵的是,後麵那句就不是了。”呦呦挽住陶陶的手往外走,“我就是敲打敲打她,別什麽事都往別人身上找原因,多想想自己的問題。”


    說著說著,呦呦不高興了,“難怪娘想要去廣州看大哥去,這是在家被煩的受不了了吧?”


    陶陶聽了,竟然覺得好像真的是這樣的,忍不住感歎一句,“沒成親時看著挺好的姑娘啊。”


    “是挺好,也挺有主見的。”呦呦倒是不否認這一點,“大概是得意忘形了。自從成親以後事事都順心,上頭娘不怎麽管他們,下邊沒有小妾鬧心,身邊還沒有嫂子小姑子來對比著,平時和懷瑾恩恩愛愛的,太順遂了。”呦呦總結陳詞。


    陶陶沉吟了一會兒,點頭,“的確,聽下人說,懷瑾媳婦最近連給娘早晚請安來都懈怠了。”


    譚麗娘人隨和可親,從來不給媳婦們立規矩。可是即便如此,蘇晨成親這麽多年,除了懷著兩個孩子月份最大的時候,沒有一天耽誤過。雖然不用伺候用飯午睡,但是每日早晚過來正院同譚麗娘說說話解解悶,也很讓人高興。


    反觀懷瑾媳婦,不如蘇晨良多。到底是底蘊淺薄,跟老牌的京城世家沒法比。


    花易岩找人看了黃曆,將啟程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十二這日。在此之前,呦呦在三月初六的日子開了春宴,譚麗娘帶著宋氏去赴宴,呦呦和陶陶冷眼旁觀了一陣,發現宋氏比之前收斂多了,手腳都麻利了很多,姐妹二人這才點頭,覺得放心多了。


    之後的日子裏,呦呦和陶陶滿京城地搜羅好東西送到花家去,讓譚麗娘整理好裝箱,等到日子的時候送到船上去。


    呦呦和陶陶鑒於宋氏在春宴上的良好表現,搜羅到了好東西以後也送一份給她。


    四月十二日,花易岩帶著譚麗娘先坐馬車到通州,然後再上船南下。花易岩陪著譚麗娘一路走一路玩,在六月二十那日到達廣州。


    一個月後,花易岩從廣州迴來,帶迴了大皇子寫給皇上的奏折,以及懷宇蘇晨寫給蕭沐仁的書信。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六天,今年就結束了,迴頭翻翻日曆,日更了八個月,240天啦,我是不是很棒?


    ☆、第二四一章


    第二四一章


    花易岩從廣州迴來的時候帶了大皇子的奏折和信件給皇上, 奏折很簡短, 主要講述大皇子在廣州練水軍的過程和目前水軍的成就,都是官話和套話, 皇上大概看了一眼就交給太監收起來歸檔了。


    等到沒人的時候,皇上才拆開大皇子的信件看起來。相比較十分簡短的奏折,這封信就厚實多了。皇上拆開一看, 起碼有十多頁。


    信中大皇子簡短地將他在廣州的生活起居講述了一遍, 重點講述了關於訓練水軍的步驟和方法,將水軍現在的狀況、最近幾次的曆練演習、未來的發展規劃等都一一地寫下來給皇上看,甚至還說了些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 以及他在其中的調節和拉攏打壓。


    皇上捏著信紙,看得很滿意,含笑點頭,果然出去曆練一番才有長進, 這軍事布局、官場齷齪都能看懂了,不錯。


    皇上撫著胡須接著往後看,看到最後一頁先是詫異了一會兒, 然後嗬嗬地笑出聲來,心想不愧是朕的兒子, 這要迴京的借口說的都冠冕堂皇的,瞧瞧前頭這十多頁的鋪墊, 他早就應該想到這個結果的。


    皇上在心底算了算,大皇子離京也有兩年多快三年了,是得讓人迴來了。


    花易岩除了帶迴了大皇子的奏折和信件迴來, 還帶了懷宇和蘇晨寫給蕭沐仁的信件,信裏麵的關於海軍的內容裏,有很大部分和大皇子寫的類似,甚至比大皇子寫的更詳細,畢竟蘇晨才是真正的主帥。


    蕭沐仁拿著信仔細看著,蘇晨說廣東的水軍素質上要比天津的好很多,畢竟是南方人,從小在水裏河裏泡著,聽說不少人從會走開始就會遊泳,已經成為一種本能。


    蘇晨還說,大皇子到了廣州後安下心來做了幾件實事,曆練的不錯,眼光格局比原來好太多。而懷宇則說的更加直白,大皇子有了軍事上的曆練,對於官場又有了幾分感悟,怕是很快要迴京城了,讓花易岩和蕭沐仁早作準備。


    幾個男人們拿著從廣州來的信低聲商議著,陶陶和呦呦則拿著譚麗娘的信件看著,譚麗娘的信上主要是報平安,然後埋怨懷宇和蘇晨對孩子們不管不問,搞得貝貝都像個瘋丫頭了。但是字裏行間中還是能看出來,譚麗娘對這種兒孫繞膝的生活的喜愛。


    信裏頭還附了一張譚禾寫的信件和畫的畫,除了能從裙子和長頭發以及頭花上看出來是個女孩子之外,完全看不出那是他的妹妹貝貝。


    姐妹倆捧著那張畫正嘻嘻地笑著看著,冷不丁聽到花易岩開口問話,“陶陶、呦呦,你們也來說說你們的看法。”


    “啊?”姐妹倆一起茫然地抬頭,“什麽看法?”


    花易岩這才想起來,呦呦他們還沒看到懷宇和蘇晨寫來的信呢,就示意懷瑾把信送過去。懷瑾拿著信給他的姐姐送過去,將正在準備茶水點心的宋氏拉住,讓她坐下來也聽一聽,“這些事不急著做,你聽聽姐姐們怎麽說。”


    於是陶陶和呦呦帶著宋氏一起看信,呦呦看的快,一目十行地看完後交給陶陶和宋氏,自己端起茶杯來喝茶,沉吟了片刻後,又重新拿過宋氏也已經看完的信紙,仔仔細細地重新看了一遍。


    陶陶沒有說話,看著呦呦,她自認為在這些事上理解的不如呦呦透徹,因此不敢輕易說話。而坐在她身邊的宋氏更是輕易不敢開口,她雖然也看書,可是真正參與進來卻是頭一次。


    而且,宋氏心裏其實還挺吃驚的,她一直覺得她在娘家時已經很寬鬆了,別的閨閣小姐平日隻能讀一讀“女四書”“女論語”,她的父親卻同意她看一看邸報、讀一些史書。


    可是令她沒有想到,花家竟然更開放,居然同意女子也參與進來,而且看公爹的樣子,似乎十分重視兩位姐姐的意見。難怪剛剛自己忙前忙後的時候,懷瑾會皺起眉頭。


    宋氏坐在一旁,突然想起剛定親時懷瑾帶著她去拜訪二姐姐時的情形。那位嫁給了二品將軍的呦呦姐姐告訴她:像花家、蕭家這樣的人家,娶妻不止娶德、容,更是娶頭腦,所謂“賢妻”不止在內宅。


    宋氏正思索間,呦呦第二遍信已經看完了,將信紙重新疊好裝進信封裏放到手邊的小幾上,轉頭看向陶陶,“姐,你覺得呢?”


    陶陶知道呦呦這是謙讓自己,心底舒服,但是讓她說還真說不出來什麽大道理,隻能再迴想一遍懷宇信裏的話,斟酌著開口道:“我對這上頭的事不明白,但是我知道有句古話叫‘未雨綢繆’‘有備無患’,”說到這兒陶陶轉頭看一眼宋氏,“是這麽說的吧?”


    宋氏沒想到陶陶會一上來就問她,“啊”了一聲點頭,“是這兩個詞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團錦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伐開心要吃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伐開心要吃糖並收藏花團錦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