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轉眼就到了農曆十一月,天氣變得很冷,古鎮上的老人們閑著的時候就手裏拿著個烤火籠,拿條板凳門前庭院裏取暖,曬太陽。烤火籠,這也是曾經留存在林梓晴兒時記憶裏的一份溫暖。
火籠,古人又稱之為“穹籠”。火籠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曆史了。有沈約的《詠竹火籠詩》為證,其中寫道:“覆持鴛鴦被,百和吐氛氳。忽為纖手用,歲暮待羅裙。”舊時閩西北山區遇嚴寒節令,人們生活拮據,無力添置更多的禦寒衣服,全靠烤火籠取暖。或提在手上,或夾於雙腿,或放在地上烘腳保暖。
火籠還曾是婚禮上的必備品。女兒出嫁時,家人要準備一個火籠,裏麵放兩包炭。由兒子送女兒出門,再拿迴一包炭。意思是,女兒把自己家的火種帶到了男方家裏。手藝好的篾匠師傅還能在外殼上編上一些諸如“年年有餘”、“風調雨順”、“白頭偕老”、“恩恩愛愛”之類的吉祥話,以圖吉利。
今年這個月沒有下雪,往年也會有在過完年的時候突然就下一點小雪,小孩子們也就沒了可以打雪仗,吃溜溜冰的機會。
林文山從竹製品廠辭工迴家,譚麗蓉也早因為天氣冷不做仙草凍了,沒有上街去擺攤,兩個人都閑付在家。
這天吃過晚飯後,倆個人開始算這一年的帳了,林梓晴正坐在一旁凳子上用熱水泡泡腳,天氣一冷,她的小腳丫就跟個冰塊似的。
帳很快就算完了,譚麗蓉歎了口氣“除去家裏的開銷跟做生意的成本,我這裏今年就剩下不到七百塊錢,你那裏有多少?”
平時林文山賺的錢都是自己放著,他除了給林梓晴交學費,還有每個月交一點養老錢給父母之外隻有家裏需要用到大數目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給譚麗蓉。
“今年我這裏前麵剩下了五百六十多,結了兩個月的工資是四百三十二塊,加一塊算差不多一千。”林文山把放好的錢都取出來,放在桌子上。
“還不到兩千塊,很快就要準備過年吃用的東西,給我們買新衣服的,還有要孝敬老人的,過年走親戚的人情往來,晴晴下個學期的學費。這麽點錢,眨眼就要花完了,我本來還想今年買個電視機,看來是買不上了,總要留著點本錢。”譚麗蓉看了看林文山又歎了口氣
“下個月家裏的豬也要殺了,我們家今年就第一個先把豬殺了,這頭豬我養一年了,還挺肥大,總有個兩百八十斤,留下一半賣掉,年底價格高點,也能賣得三、四百塊錢。”林文山說完就把桌上的錢都交給了譚麗蓉,打算接下去的開支讓她安排。
一邊的林梓晴聽完了爸爸媽媽講的話,她抬著頭看著父母說一句:
“爸爸媽媽你們可以去街上賣炒瓜子跟糖炒榛子,就是,就是以前我說過的,可以做好多種味道的,很好吃的!“
”你個小饞貓,你就想著吃的!“譚麗蓉笑著起來幫林梓晴擦好腳,穿上棉鞋。
”這個好像行得通,我炒瓜子的手藝還是很好的,馬上年底了,鎮上的人都要買一大包的瓜子、花生招待用,三哥家剛好今年還收了不少葵花籽跟花生,不過這個西瓜子跟榛子看起來要去市裏麵買,鎮上種的早就運到市裏賣掉了。“林文山拿出一根煙,點上,抽了一口
”就是晴晴說的那個什麽奶油口味的,還有糖炒的做法,你會不會?以往我們炒的瓜子、花生都是放鹽,榛子板栗也就是炒一下,要不就是煮的。還有啊炒出來的口味,鎮上的人愛不愛吃,接受不接受。“譚麗蓉有點擔心的問了問。
”這個炒的方法總是那樣大同小異的,我去市裏買調料迴來,試著做一做,先自己家嚐過後在說,倒是這奶油口味的調料不知道好不好買,價格會不會有點貴?“林文山吐出一口煙圈,自信的說。
”既然你有把握,倒是值得試試!總歸做好了,也增加個進項。”譚麗蓉也讚同。
事情就這樣決定,第二天早上,林文山就坐上班車去到市裏,下午兩點迴來時帶了不少調料,還有倆小袋的榛子,西瓜子迴來,暫時還不知道炒出來的口味如何,他還是覺得先練練手,等吃過的人說好,在去城裏批發迴來。
林文山也不打算歇歇,就開始準備起來,譚麗蓉負責燒火。
到了旁晚林文山已經炒好了幾種口味的花生、瓜子、放在一個竹扁框裏涼,榛子也用糖炒了,他去市裏買調料的時候打聽清楚了,說是用飴糖炒的更好,還好沒有想當然的買了白砂糖,奶油他倒是沒買到,後來想到做雪糕的加的是奶油香精,於是他也買了點奶油香精迴來。
“嚐嚐,味道如何。”
剛炒好的瓜子花生、榛子,散發著一股股香甜的氣息。林梓晴不怕燙手翻出來一個榛子,看了看還是不錯的,榛子炒成了開口笑。
拿起一個,殼也好剝,裏麵的那層膜也和榛子肉分開了,輕輕幾下就能撕下來。味道也很好,隻不過可能因為放的糖少了,不是怎麽甜。
”再加點糖就好了,就會很甜!“
譚麗蓉嚐了幾個瓜子花生,也點點頭,“味道不錯,不過我說的不算,得拿給叔叔嬸嬸嚐嚐,特別是嬸嬸,她最是愛吃這些,她要是說好吃,那就真不錯。”
“那倒是,先拿去給叔叔他們家嚐嚐,在給三哥也拿點去,要做我們一定要做的好,才會賣的好啊。”林文山很是讚同的點點頭,說完就拿了一個簸箕,各種都裝出去一點拿去給林梓晴叔公家了。
等到院子裏的人都嚐過一遍後,大家都說味道很是不錯,林文山放了心,決定先把三哥家的葵花籽和花生都收購了,然後在去城裏批發一些西瓜子跟榛子迴來。
過了兩天,一切都準備好了,林文山就讓譚麗蓉就把炒好的幹貨小部分擺攤到市場街賣,大部分林文山帶去城裏農貿市場裏賣。
因為本地人是真的很喜愛吃這些,所以銷路不錯,第一天就賣出去一百多斤,這大大加強了林文山的信心,他決定在多批發點生瓜子跟榛子迴去。
人手不夠,他打算把三嫂也叫上幫忙炒,再讓三哥的大兒子林建明燒火,林建明雖然年紀隻有十三歲,但是人高馬大,力氣倒是很大,到時候可以跟自己一起到市裏來賣,東西都挺重,也讓他幫自己抬抬手。
林梓晴的第一個主意總算是獲得不錯的成果,她很開心,覺得自己的小建議終於能夠幫上爸爸媽媽的忙了。
轉眼就到了農曆十一月,天氣變得很冷,古鎮上的老人們閑著的時候就手裏拿著個烤火籠,拿條板凳門前庭院裏取暖,曬太陽。烤火籠,這也是曾經留存在林梓晴兒時記憶裏的一份溫暖。
火籠,古人又稱之為“穹籠”。火籠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曆史了。有沈約的《詠竹火籠詩》為證,其中寫道:“覆持鴛鴦被,百和吐氛氳。忽為纖手用,歲暮待羅裙。”舊時閩西北山區遇嚴寒節令,人們生活拮據,無力添置更多的禦寒衣服,全靠烤火籠取暖。或提在手上,或夾於雙腿,或放在地上烘腳保暖。
火籠還曾是婚禮上的必備品。女兒出嫁時,家人要準備一個火籠,裏麵放兩包炭。由兒子送女兒出門,再拿迴一包炭。意思是,女兒把自己家的火種帶到了男方家裏。手藝好的篾匠師傅還能在外殼上編上一些諸如“年年有餘”、“風調雨順”、“白頭偕老”、“恩恩愛愛”之類的吉祥話,以圖吉利。
今年這個月沒有下雪,往年也會有在過完年的時候突然就下一點小雪,小孩子們也就沒了可以打雪仗,吃溜溜冰的機會。
林文山從竹製品廠辭工迴家,譚麗蓉也早因為天氣冷不做仙草凍了,沒有上街去擺攤,兩個人都閑付在家。
這天吃過晚飯後,倆個人開始算這一年的帳了,林梓晴正坐在一旁凳子上用熱水泡泡腳,天氣一冷,她的小腳丫就跟個冰塊似的。
帳很快就算完了,譚麗蓉歎了口氣“除去家裏的開銷跟做生意的成本,我這裏今年就剩下不到七百塊錢,你那裏有多少?”
平時林文山賺的錢都是自己放著,他除了給林梓晴交學費,還有每個月交一點養老錢給父母之外隻有家裏需要用到大數目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給譚麗蓉。
“今年我這裏前麵剩下了五百六十多,結了兩個月的工資是四百三十二塊,加一塊算差不多一千。”林文山把放好的錢都取出來,放在桌子上。
“還不到兩千塊,很快就要準備過年吃用的東西,給我們買新衣服的,還有要孝敬老人的,過年走親戚的人情往來,晴晴下個學期的學費。這麽點錢,眨眼就要花完了,我本來還想今年買個電視機,看來是買不上了,總要留著點本錢。”譚麗蓉看了看林文山又歎了口氣
“下個月家裏的豬也要殺了,我們家今年就第一個先把豬殺了,這頭豬我養一年了,還挺肥大,總有個兩百八十斤,留下一半賣掉,年底價格高點,也能賣得三、四百塊錢。”林文山說完就把桌上的錢都交給了譚麗蓉,打算接下去的開支讓她安排。
一邊的林梓晴聽完了爸爸媽媽講的話,她抬著頭看著父母說一句:
“爸爸媽媽你們可以去街上賣炒瓜子跟糖炒榛子,就是,就是以前我說過的,可以做好多種味道的,很好吃的!“
”你個小饞貓,你就想著吃的!“譚麗蓉笑著起來幫林梓晴擦好腳,穿上棉鞋。
”這個好像行得通,我炒瓜子的手藝還是很好的,馬上年底了,鎮上的人都要買一大包的瓜子、花生招待用,三哥家剛好今年還收了不少葵花籽跟花生,不過這個西瓜子跟榛子看起來要去市裏麵買,鎮上種的早就運到市裏賣掉了。“林文山拿出一根煙,點上,抽了一口
”就是晴晴說的那個什麽奶油口味的,還有糖炒的做法,你會不會?以往我們炒的瓜子、花生都是放鹽,榛子板栗也就是炒一下,要不就是煮的。還有啊炒出來的口味,鎮上的人愛不愛吃,接受不接受。“譚麗蓉有點擔心的問了問。
”這個炒的方法總是那樣大同小異的,我去市裏買調料迴來,試著做一做,先自己家嚐過後在說,倒是這奶油口味的調料不知道好不好買,價格會不會有點貴?“林文山吐出一口煙圈,自信的說。
”既然你有把握,倒是值得試試!總歸做好了,也增加個進項。”譚麗蓉也讚同。
事情就這樣決定,第二天早上,林文山就坐上班車去到市裏,下午兩點迴來時帶了不少調料,還有倆小袋的榛子,西瓜子迴來,暫時還不知道炒出來的口味如何,他還是覺得先練練手,等吃過的人說好,在去城裏批發迴來。
林文山也不打算歇歇,就開始準備起來,譚麗蓉負責燒火。
到了旁晚林文山已經炒好了幾種口味的花生、瓜子、放在一個竹扁框裏涼,榛子也用糖炒了,他去市裏買調料的時候打聽清楚了,說是用飴糖炒的更好,還好沒有想當然的買了白砂糖,奶油他倒是沒買到,後來想到做雪糕的加的是奶油香精,於是他也買了點奶油香精迴來。
“嚐嚐,味道如何。”
剛炒好的瓜子花生、榛子,散發著一股股香甜的氣息。林梓晴不怕燙手翻出來一個榛子,看了看還是不錯的,榛子炒成了開口笑。
拿起一個,殼也好剝,裏麵的那層膜也和榛子肉分開了,輕輕幾下就能撕下來。味道也很好,隻不過可能因為放的糖少了,不是怎麽甜。
”再加點糖就好了,就會很甜!“
譚麗蓉嚐了幾個瓜子花生,也點點頭,“味道不錯,不過我說的不算,得拿給叔叔嬸嬸嚐嚐,特別是嬸嬸,她最是愛吃這些,她要是說好吃,那就真不錯。”
“那倒是,先拿去給叔叔他們家嚐嚐,在給三哥也拿點去,要做我們一定要做的好,才會賣的好啊。”林文山很是讚同的點點頭,說完就拿了一個簸箕,各種都裝出去一點拿去給林梓晴叔公家了。
等到院子裏的人都嚐過一遍後,大家都說味道很是不錯,林文山放了心,決定先把三哥家的葵花籽和花生都收購了,然後在去城裏批發一些西瓜子跟榛子迴來。
過了兩天,一切都準備好了,林文山就讓譚麗蓉就把炒好的幹貨小部分擺攤到市場街賣,大部分林文山帶去城裏農貿市場裏賣。
因為本地人是真的很喜愛吃這些,所以銷路不錯,第一天就賣出去一百多斤,這大大加強了林文山的信心,他決定在多批發點生瓜子跟榛子迴去。
人手不夠,他打算把三嫂也叫上幫忙炒,再讓三哥的大兒子林建明燒火,林建明雖然年紀隻有十三歲,但是人高馬大,力氣倒是很大,到時候可以跟自己一起到市裏來賣,東西都挺重,也讓他幫自己抬抬手。
林梓晴的第一個主意總算是獲得不錯的成果,她很開心,覺得自己的小建議終於能夠幫上爸爸媽媽的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