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998年12月25日星期五,農曆十一月十六聖誕節。

    “jingle bell,jingle bell,jingle all the way……”隨著熟悉的旋律,聖誕翩然而至。

    關於聖誕節的相關知識,我是在大學期間收聽“美國之音”了解到的。雖然,那時的“美國之音”屬敵台廣播。但這個“敵台”節目語言頗具煽動力、播音員發音充滿磁性,音樂也很好聽,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敢收聽的,隻有在每晚的22:30分時收聽有關《聖經》方麵的內容……

    聖誕節這個詞來自西元10-12世紀的英國。其本身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拚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xpiσt??,意思本來隻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是因為 x 類似於希臘字母 x(chi);x 是“基督”的希臘語 xpiσt??i(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西方多元文化的興起,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mis,常縮短為kerst。聖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葡萄牙語稱為natal,波蘭語稱為bo?e narodzenie,法語稱為noë;l,意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

    聖誕節隻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jidu)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但是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在西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聖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曆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聖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製是密不可分的。西元紀年創製於西元5世紀,後來聖誕節這一天就按格裏高利曆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曆”來確定了,而日曆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曆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曆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曆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裏高利曆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曆有關,因此把聖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複活節則遵從東正教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曆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聖誕節。因此在聖誕節,大部分西方教會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前夜,亦即12月25日淩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隻是把聖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聖誕節”在台灣也稱作耶誕節。這個名稱,被認為是華人社會中最先接受基督教文化的華南地區最早采用。在華人及華裔社會中,香港地區和海外人口裏的基督徒占多數。在台灣,聖誕節與行憲紀念日碰巧在同一日,但台灣方麵亦有人唿“聖誕節”作“耶誕節”。而在中國大陸,其實一直都沒有慶祝聖誕節的習慣。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受到香港及其他西方社會的影響,不少商場都希望透過“聖誕節”來促進商機,鼓勵市民購物,使“慶祝聖誕節”在中國大陸亦開始流行起來。不過,亦有部分人認為“慶祝聖誕節”是一種文化上的侵略,耶穌基督傳統上在中國大陸不被認為是聖人,沒有為他的生日慶祝的理由,認為應該跟台灣一樣,稱唿這一天為“耶誕節”。

    聖誕習俗數量眾多,包括世俗,宗教,國家,聖誕相關,國與國之間差別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聖誕符號及活動,如聖誕樹,聖誕火腿,聖誕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贈禮物,都是基督教傳教士從早期asatru異教的冬至假日yule裏吸收而來。對冬至的慶祝早在基督教到達北歐之前就在那裏廣為進行了,今天聖誕節一詞在斯堪的納維亞語裏依然是異教的jul(或yule)。聖誕樹被認為最早出現在德國。

    教宗額我略一世沒有試圖去禁止流行的異教節日,而是允許基督教的教士對它們賦予基督教的意義重新解釋,他允許了大部分的習俗繼續存在,隻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樣2。宗教及政府當局與慶祝者之間的交易使聖誕節得以繼續。在基督教神權統治繁榮的地區,如克倫威爾治下的英格蘭和早期新英格蘭殖民地,慶祝活動是被禁止的3。在俄國革命後,聖誕慶祝被蘇聯蘇維埃共產黨政權禁止了75年。即使在現今一些基督教派裏,例如耶和華見證人、一些基要派和清教徒組織,仍舊把聖誕節看作沒有聖經認可的異教徒節日,並拒絕慶祝。

    每個節日都是人們表達感情的最佳時間,每到這個時間,大家都會想給對方一個驚喜!聖誕節裏,我熱衷於通過聖誕卡為親朋好友送去祝福,當然最喜歡的就是給親朋好友的孩子們買聖誕禮物了。目前聖誕節送禮物已經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2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裏,而sinter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 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裏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法語中聖誕老人叫做père noel(與聖誕老人幾乎完全一樣),其紅白相間的衣服曾經使可口可樂公司獲得靈感,在1930年代畫出了傳遍世界的聖誕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聖誕老人身旁跟隨著knecht ruprecht,或是稱作"黑彼得"(ck peter)的家夥。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裏的侏儒製作了節日禮物,有時聖誕老人與聖誕夫人是夫妻。在聖誕季期間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禮物的聖誕老人出現。

    在許多國家裏,孩子們準備好空的容器,以便聖誕老人可以裝進一些小禮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國,孩子們平安夜在壁爐上懸掛聖誕襪,因為聖誕老人說過要在聖誕前夜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到襪子裏。在其他國家,孩子們把空鞋放到戶外,以便聖誕老人可以在聖誕前夜(或聖尼古拉斯日12月25日)贈送禮物。贈送禮物不單單是指聖誕老人,家庭成員和朋友也互相給予禮物。

    聖誕老人為什麽要往人家煙囪裏鑽?聖誕老人是聖誕節的象征,傳說中的聖誕老人會在聖誕前夜駕著由馴鹿拉的雪橇,將禮物送到千家萬戶。在美國,孩子們平安夜在壁爐上懸掛聖誕襪,因為聖誕老人會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到襪子裏。渴望得到禮物的孩子們聽說聖誕老人比較嘴饞,於是孩子們認為如果能在長襪子旁邊放上一杯牛奶和一碟餅幹,聖誕老人一定會很高興地享用。據《今日美國報》調查,聖誕前夜近一半的美國孩子會給聖誕老人寫上一封信,說自己最近表現有進步,希望得到禮物,並留下小餅幹和牛奶供聖誕老人享用;29%的人隻準備了小餅幹,還有百分之二的孩子非常細心,不但有餅幹、牛奶,還會在鞋子裏放滿幹草和胡蘿卜,準備給聖誕老人的馴鹿吃。聖誕老人由煙囪進入屋裏的行為,來自古代斯堪地納維亞人的傳統;備好餅幹和牛奶等他來的傳統,則衍生自中世紀的一則德國民間故事。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想親眼看一看來家裏放禮物的聖誕老人,有許多孩子甚至會在平安夜守整整一晚上,但幾乎所有守夜的孩子都會在關鍵時刻莫名其妙地睡著。這其中的原因,到現在還是一個“謎”。聖誕節早上起來孩子們發現牛奶喝完了,點心碟也空了,隻是壁爐上的兩條襪子變得鼓鼓囊囊。

    為什麽聖誕老人要把禮物放在襪子裏呢?這裏有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心地善良的貴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拋下他和他的三個女兒。 這個貴族嚐試了不少發明,都失敗了,但也因此耗盡了錢財,所以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家農舍裏生活,他的女兒們也隻得親自燒煮、縫紉和打掃。一晃幾年過去,女兒們陸續到了出嫁的年齡,父親卻變得更加沮喪,因為他沒錢給女兒們買嫁妝。一天晚上,女兒們洗完衣服後將長統襪掛在壁爐前烘幹。聖人nichs知道了她們父親的境況後,就在那天晚上,來到她們的家門前。他從窗口看到一家人 都已睡著了,同時也注意到了女孩們的長統襪。隨即,他從口袋裏掏出三小包黃金從煙囪上一個個投下去,剛好掉在女孩們的長統襪裏。第二天早上,女兒們醒來發現她們的長統襪裏裝滿了金子,足夠供她們買嫁妝了。這個貴族也因此能親眼看到他的女兒們結婚,從此便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後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繼承了懸掛聖誕襪的傳統。有些國家的孩子則有其它類似的風俗,如在法國,孩子們將鞋子放在壁爐旁等等。

    送聖誕禮物的時間也是十分講究的。在許多國家,聖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贈禮物的日子。德國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兒們把鞋子拿出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他們將發現鞋裏放滿了糖果和小禮物。在德國,主要的送禮日期是12月24日,聖誕老人帶來禮物或放在聖誕樹下。在匈牙利也是如此,隻是送禮的人是“小耶和華”,而不是聖誕老人。

    今天一早上班,為了緩和昨日的尷尬局麵,我一見到他們便故做輕鬆、熱情親切地說了聲:“聖誕節快樂!”

    舒雅聽此沒說什麽,嘴角咧著笑了一下算是迴應。

    可員行卻接過我的話說:“什麽聖誕節?純屬扯淡節,過這種節的全他媽一幫傻逼青年,正經人誰過啊!”

    我一下子語塞了。我沒想到他會說這樣的話。我覺得自己真是沒事找事,弱智、愚蠢到了極點,一大早就自取其辱,找著挨罵。

    員行存心與我過不去。下午快下班時,愛人打電話約我去一家娛樂廳歡度聖誕節,可我剛放下電話,員行對舒雅喊道:“聽說今天娛樂場所都是一群野驢瘋狗在那狂吼亂叫,人怎麽會去那個地方呢?”

    我被他氣得沒了脾氣,對於這種一開口就胡說八道的無賴,我沒一點辦法,隻好裝作什麽也沒聽見,由他隨便編排好了。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裏,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下班後,愛人先帶我去新開張的全聚德吃烤鴨,然後到一家豪華的歌舞廳參加聖誕活動。晚上的活動豐富多彩,有擊鼓傳球、蒙眼貼畫、捉尾巴、搶椅子、踩泡泡、心有靈犀等等,因我的身體原因,我隻參加了蒙眼貼畫。

    活動結束後,是唱卡拉ok,因人太多,我們點了十幾首歌,隻唱了一首《雪絨花》。《雪絨花》/《edelweiss》是《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是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與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第二於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後大受觀眾歡迎。1965年改變成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

    雪絨花是奧地利的國花。雪絨花約有40個種類,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一帶。這種花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通常生長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於它隻生長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極為稀少。在奧地利,雪絨花象征著勇敢,因為野生的雪絨花生長在環境艱苦的高山上,常人難以得見其美麗容顏,所以見過雪絨花的人都是英雄。從前,奧地利許多年輕人冒著生命危險,攀上陡峭的山崖,隻為摘下一朵雪絨花獻給自己的心上人,因為隻有雪絨花才能代表為愛犧牲一切的決心。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nd forever。

    雪絨花,雪絨花,

    每天清晨迎接我。

    小而白,純又美,

    總很高興遇見我。

    雪似的花朵深情開放,

    願永遠鮮豔芬芳。

    雪絨花,雪絨花,

    為我們祖國祝福吧!

    我和愛人飽含深情合唱了這首著名的歌曲,唱罷,引來一陣喝彩聲……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存法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地奇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地奇才並收藏生存法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