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崇平中學老師吳忠洪本已逃生,為救兩名學生義無反顧地返身衝進正猛烈搖晃的教學樓內,湮沒在轟然倒塌的樓房中…而眼看崇平中學教學樓搖搖欲墜,教導主任、政治老師姚崇秋急命學生趕快奔出教室逃生,突然教學樓垮塌,預製樓板折斷墜落下來,為救四名學生,張開雙臂,以雄鷹展翅的姿勢,死死護住桌子下的四個孩子,他的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四個孩子全部生還,而他卻獻出了51歲的生命。
“那四個娃兒真的都活了嗎?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四個娃兒,我哪裏知道就是你……”李婉蓉撲到丈夫遺體上放聲慟哭,姚崇秋來自湖南祁東縣,1982年畢業於湖南大學,被國家分配到四川崇州市崇平中學教書,一紮根四川,就是青春輝煌時節的27年。
李婉蓉仔細擦拭著丈夫遺體,把他臉上每一粒沙塵都輕輕拭去,又細細梳理他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型…當李婉蓉拉起姚崇秋的手臂,再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又一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外星飛碟攻擊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迴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李婉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李婉蓉悲痛欲絕,痛哭流涕,崇秋啊崇秋,我親密的愛人,讓我給你細細擦去手上的汙泥,就像你曾經溫柔地擦去我臉上的淚水,崇秋啊崇秋,我的愛人,你寬闊的臂膀給了我棲息的港灣,更給了遭受襲擊的四個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漢也會累嗎,你怎麽躺下就不再起來啦?請你讓我跪下來吧,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離,讓我為你溫暖冰涼的手指…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崇秋啊崇秋,你在舍己救人的一刹那,是不是早已羽化飛仙?……
成都市崇州市(古稱蜀州),曆史悠久,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元年)置江原縣,公元686年(唐武則天垂拱二年)置蜀州,領晉原、唐隆、青城、新津四縣,公元1144年(南宋紹興十四年)升為崇慶府,亦領數縣,公元1283年(元代至元二十年)降為崇慶州,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廢州改為崇慶縣。
崇州市曆史悠久,漢代稱蜀川,唐代稱蜀州,其建製曆史長達4300年,公元316年設立縣製,是中國農業的一個起源地,《山海經》中的“都廣之野”指的就是古蜀州即現在的崇州市,它以治水為特征,以江源文明為標誌,孕育和發展出優越秀冠的天府農業文明。
建築樣式上乃巢居文化,以林盤為特征的農耕人居文化,林盤是蜀人川西平原人居的特色。杜甫在西蜀注意到了特殊的巢居文化:“殊俗狀巢居”,“野人半巢居”,“可憐處處巢居室”,“峽人鳥獸居”,這就是從劍閣到成都府再到夔州僚人的巢居文化。
另一個就是以棧道與笮橋為特征的交通文化,早在古蜀時代即有隴蜀金牛道開鑿。“地崩山摧壯士死,天梯石棧相勾連”,五丁力士開山辟棧道的神話,是蜀人源遠流長的棧道文化的寫照。
再一個就是“天數在蜀”與“易學在蜀”的中華起源文化,春秋時資州人萇弘,專著天文研究,成績斐然,為此,還當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老師。漢代閬中的落下閎,唐代的李淳風、袁天罡等大師,其曆法、卜算、陰陽之學,都是師出蜀中最早土著萇弘之學問典籍。“易學在蜀”,這是宋代理學家程頤的話,稱讚四川易學傳承有獨到特色,連販夫蔑叟都懂易經。漢代嚴君平、揚雄的“太玄學”和晉代範長生的“蜀才易”,唐代的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明代的來之德的象數易學皆世傳於蜀。
西蜀自古出文宗,很多文化巨人出生或生活在西蜀,由西漢賦聖司馬相如開其端,後有漢代“孔子”揚雄、唐代文宗陳子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文章獨步天下”的蘇軾、劍南詩宗陸遊、明代文壇宗匠楊慎、清代函海百科李調元、性靈南宗張問陶,直到現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巴金。“吾蜀擅宗匠,天地有大文”(〔宋〕張翥:《謁文昌閣》),這些文壇宗主多出於蜀,或雖不是蜀人,卻是蜀山水與文化熏陶而成就的天下第一秀才。
“才女在蜀”,淩蒙初在《二刻拍案驚奇》中專門寫了一迴“女秀才移花接木”,他在其中盛讚“蜀中女子自古多才”,他還把王昭君稱為“成都姑娘”。從卓文君到武則天、楊貴妃、浣花夫人、花蕊夫人,直到黃崇嘏、黃娥,都是蜀中才女。
“菩薩在蜀”是唐代的故事,這裏用來說明禪宗在西蜀的發展。佛教向有“言禪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尤不可不知禪”的說法,就是指西蜀在禪宗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當六祖在嶺南創立禪宗南派的時候,六祖的師兄弟智詵則在資中創立了淨眾——保唐禪係,是兼融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的蜀中禪係,什邡人馬祖道一則進一步弘揚了六祖惠能一係,提倡“平常心是道”,創立禪林製度,使禪宗生活化、人間化,成為禪宗八祖。
“儒源在蜀”,大禹興於西羌,創作“洪範九疇”,根據他的治水經驗,提出五行以水為首,水被視為文明之母,大禹是儒學之祖,興於西蜀,由此可見,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方麵,西蜀是仙學之源、道教之源、儒學之源,西蜀人做出了開源性的貢獻,在禪學方麵,西蜀人則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可就是這麽一片仙苑聖土之地,神明們也沒能保佑其子民,沒能阻止地震災難的發生,強烈地震來臨時,剛吃過午飯的黃伯濤與妻子在院子裏忙作,突然,“轟隆隆……,轟隆隆……”,一陣陣巨響,隨即感到了猛烈的顫抖,接著便是地動山搖,房頂上的瓦片還沒有完全滾落到地,房屋已轟然倒塌,村裏人驚慌得四處奔跑。
“遭飛碟襲擊?!……不好!地震了!”有著多次參與搶險災害事故經驗的黃伯濤,很快判斷出發生了什麽,第一衝擊波過後,和妻子同時趴在地上的黃伯濤連忙讓妻子轉移,並囑咐她趕快與正在汶川打工的父母聯係,而他自己幾乎沒有與妻子商量便騎著摩托車急駛而出。
在路上,到處都是灰頭土臉、驚恐慌亂、奔忙逃難的群眾,道路兩邊斷垣殘壁,濃煙四起,一片狼藉,一名老大爺因為地震,慌亂逃生中不慎掉入一條河裏,黃伯濤撂下摩托車毫不猶豫地跳入河中救人。
黃伯濤是江蘇省無錫市消防支隊江陰大隊濱江中隊二級士官、一班班長,此時正在崇州市崇平鎮的老家休假,突然來臨的地震,就像一聲衝鋒的號角,唿喚他立刻就投入到抗震救災中來了,他在村長和當地幹部的支持下,很快就組織起一支有50多人參加的黨員、民兵、預備隊人員組成的救援小分隊了,黃伯濤自薦當上隊長,領著大夥兒救出成百上千的群眾,其中,光是他本人,就隻身救出200多人。
黃伯濤和他的隊員們不停地奔跑在一個又一個倒塌的房屋間,每到一處都大聲地唿喊:“裏麵有人嗎?我們來救你來了!”5月14日下午,他們在一處已經辨不清震前是什麽地方的廢墟裏,聽到了很微弱的幾聲呻吟,黃伯濤一陣欣喜,趕緊將耳朵貼在地麵,仔細辨別著聲音來源。
循聲尋去,他發現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被壓廢墟下,一塊水泥預製板橫在上方,黃伯濤連忙向小分隊的成員揮手:“這裏有孩子。”隊員們很快湧過來。
黃伯濤嘴巴幾乎是貼著廢墟地對小女孩說:“小妹妹,你不要怕,叔叔救你來了。”黃伯濤一邊說著,一邊從隊員手中拿過一瓶礦泉水,從縫隙中伸進去。“來,小妹妹,先喝一口水!”
隊員們用鐵鍬、大力鉗,用手一點一點地清除壓在上麵的石塊與樓板,時間分秒流逝,餘震不斷,險情不斷。此時一塊殘磚從空中墜落,周圍的群眾大喊:“快閃開!高頭掉磚頭下來了!”然而,專注於救人的黃伯濤竟一點也沒有察覺到,磚塊擦著他的肩膀,重重砸在地上,頓時,他感覺到肩膀鑽心的痛……
黃伯濤強忍著疼痛,堅持在廢墟旁搬石塊、磚頭,敲樓板……經過兩個小時不停地挖掘,女孩的頭露出來了…身子露出來了…
當壓在女孩腳部的最後一塊石頭被清除後,黃伯濤衝上前抱起已經虛脫的孩子,就往外麵醫療點跑,而且一邊跑,一邊的眼淚大滴大滴地往下落,因為在那一刹那間,他感覺救出來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他也同樣有一個這麽大的孩子,黃伯濤甚至哽咽地對醫生護士說道,“救出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親人!……”
又在另一幢半邊坍塌樓房前,一名女青年懸掛在二至三樓的半空中,裸露的鋼筋支撐著她的身體,身邊破敗的牆體上,不時有碎磚在餘震中落下。
“姑娘,你能聽見我說話嗎?”黃伯濤反複大聲地向其唿喊。
然而,那個女子沒有迴應。
正當黃伯濤感到一絲失望之時,女子的手指突然顫了一下,這個微小的動作給了黃伯濤莫大的信心,她還活著,有一息尚存,我們要救她!然而,要救她何其艱難啊,樓梯已經損壞,近七米的高度,如何上去?
黃伯濤環顧四周,立即用現場散落的木頭和床單,做成一個人字形梯,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將一個6米多長的梯子紮好,黃伯濤將梯子穩穩地移到女子旁邊,用力搖了搖,大步跨上去,隊員們緊緊地扶住梯子的4條腿。
訓練有素的黃伯濤爬到了梯子的頂端,他伸出手輕輕搖動女子,女子沒有反應,他把手指放在女子的鼻端,微弱的氣流緩緩唿出,黃伯濤心一熱,旋即解開綁在身上的床單,將女子背在身上纏了一道又一道,當他用力拉動女子的時候,梯子搖晃起來,下麵的隊員擔心得大叫起來,黃伯濤穩了穩情緒,深吸一口氣。
經過近30分鍾的緩慢移動,黃伯濤終於將女子背起來,當他走下最後一節階梯時,雙腿一下軟下來,其他隊員趕緊把那女青年接了過來,抱著她,通過接力賽跑的方式,送往醫療站……
在積極參與搶救被困群眾的間隙,黃伯濤還配合鄉裏組織預防災後病疫工作,噴灑消毒藥水,向群眾發放防病藥品等,甚至還全然不顧餘震帶來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困難,翻山越嶺給在山上躲避地震和洪水的群眾送食物和飲用水。
沒有人知道,黃伯濤在日夜參加救援的同時,他的父母正在汶川音訊全無,指揮隊員救人,他的聲音總是高幾個分貝,談及父母,他抽泣不止,斷斷續續地重複著一句話:“我也沒辦法,我也沒辦法……”
而他在帳蓬裏的兒子發燒39度,他也顧不上,5月18日晨,他在繼續搜救幸存者時,不幸被鋼筋剌成重傷,在他被抬出現場的時候,他是哭著撤離戰場的,他說他是輕傷,不需要下火線!結果,傷勢嚴重的他,被緊急送在了華西醫院接受救治。
“那四個娃兒真的都活了嗎?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四個娃兒,我哪裏知道就是你……”李婉蓉撲到丈夫遺體上放聲慟哭,姚崇秋來自湖南祁東縣,1982年畢業於湖南大學,被國家分配到四川崇州市崇平中學教書,一紮根四川,就是青春輝煌時節的27年。
李婉蓉仔細擦拭著丈夫遺體,把他臉上每一粒沙塵都輕輕拭去,又細細梳理他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型…當李婉蓉拉起姚崇秋的手臂,再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又一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外星飛碟攻擊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迴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李婉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李婉蓉悲痛欲絕,痛哭流涕,崇秋啊崇秋,我親密的愛人,讓我給你細細擦去手上的汙泥,就像你曾經溫柔地擦去我臉上的淚水,崇秋啊崇秋,我的愛人,你寬闊的臂膀給了我棲息的港灣,更給了遭受襲擊的四個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漢也會累嗎,你怎麽躺下就不再起來啦?請你讓我跪下來吧,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離,讓我為你溫暖冰涼的手指…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崇秋啊崇秋,你在舍己救人的一刹那,是不是早已羽化飛仙?……
成都市崇州市(古稱蜀州),曆史悠久,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元年)置江原縣,公元686年(唐武則天垂拱二年)置蜀州,領晉原、唐隆、青城、新津四縣,公元1144年(南宋紹興十四年)升為崇慶府,亦領數縣,公元1283年(元代至元二十年)降為崇慶州,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廢州改為崇慶縣。
崇州市曆史悠久,漢代稱蜀川,唐代稱蜀州,其建製曆史長達4300年,公元316年設立縣製,是中國農業的一個起源地,《山海經》中的“都廣之野”指的就是古蜀州即現在的崇州市,它以治水為特征,以江源文明為標誌,孕育和發展出優越秀冠的天府農業文明。
建築樣式上乃巢居文化,以林盤為特征的農耕人居文化,林盤是蜀人川西平原人居的特色。杜甫在西蜀注意到了特殊的巢居文化:“殊俗狀巢居”,“野人半巢居”,“可憐處處巢居室”,“峽人鳥獸居”,這就是從劍閣到成都府再到夔州僚人的巢居文化。
另一個就是以棧道與笮橋為特征的交通文化,早在古蜀時代即有隴蜀金牛道開鑿。“地崩山摧壯士死,天梯石棧相勾連”,五丁力士開山辟棧道的神話,是蜀人源遠流長的棧道文化的寫照。
再一個就是“天數在蜀”與“易學在蜀”的中華起源文化,春秋時資州人萇弘,專著天文研究,成績斐然,為此,還當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老師。漢代閬中的落下閎,唐代的李淳風、袁天罡等大師,其曆法、卜算、陰陽之學,都是師出蜀中最早土著萇弘之學問典籍。“易學在蜀”,這是宋代理學家程頤的話,稱讚四川易學傳承有獨到特色,連販夫蔑叟都懂易經。漢代嚴君平、揚雄的“太玄學”和晉代範長生的“蜀才易”,唐代的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明代的來之德的象數易學皆世傳於蜀。
西蜀自古出文宗,很多文化巨人出生或生活在西蜀,由西漢賦聖司馬相如開其端,後有漢代“孔子”揚雄、唐代文宗陳子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文章獨步天下”的蘇軾、劍南詩宗陸遊、明代文壇宗匠楊慎、清代函海百科李調元、性靈南宗張問陶,直到現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巴金。“吾蜀擅宗匠,天地有大文”(〔宋〕張翥:《謁文昌閣》),這些文壇宗主多出於蜀,或雖不是蜀人,卻是蜀山水與文化熏陶而成就的天下第一秀才。
“才女在蜀”,淩蒙初在《二刻拍案驚奇》中專門寫了一迴“女秀才移花接木”,他在其中盛讚“蜀中女子自古多才”,他還把王昭君稱為“成都姑娘”。從卓文君到武則天、楊貴妃、浣花夫人、花蕊夫人,直到黃崇嘏、黃娥,都是蜀中才女。
“菩薩在蜀”是唐代的故事,這裏用來說明禪宗在西蜀的發展。佛教向有“言禪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尤不可不知禪”的說法,就是指西蜀在禪宗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當六祖在嶺南創立禪宗南派的時候,六祖的師兄弟智詵則在資中創立了淨眾——保唐禪係,是兼融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的蜀中禪係,什邡人馬祖道一則進一步弘揚了六祖惠能一係,提倡“平常心是道”,創立禪林製度,使禪宗生活化、人間化,成為禪宗八祖。
“儒源在蜀”,大禹興於西羌,創作“洪範九疇”,根據他的治水經驗,提出五行以水為首,水被視為文明之母,大禹是儒學之祖,興於西蜀,由此可見,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方麵,西蜀是仙學之源、道教之源、儒學之源,西蜀人做出了開源性的貢獻,在禪學方麵,西蜀人則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可就是這麽一片仙苑聖土之地,神明們也沒能保佑其子民,沒能阻止地震災難的發生,強烈地震來臨時,剛吃過午飯的黃伯濤與妻子在院子裏忙作,突然,“轟隆隆……,轟隆隆……”,一陣陣巨響,隨即感到了猛烈的顫抖,接著便是地動山搖,房頂上的瓦片還沒有完全滾落到地,房屋已轟然倒塌,村裏人驚慌得四處奔跑。
“遭飛碟襲擊?!……不好!地震了!”有著多次參與搶險災害事故經驗的黃伯濤,很快判斷出發生了什麽,第一衝擊波過後,和妻子同時趴在地上的黃伯濤連忙讓妻子轉移,並囑咐她趕快與正在汶川打工的父母聯係,而他自己幾乎沒有與妻子商量便騎著摩托車急駛而出。
在路上,到處都是灰頭土臉、驚恐慌亂、奔忙逃難的群眾,道路兩邊斷垣殘壁,濃煙四起,一片狼藉,一名老大爺因為地震,慌亂逃生中不慎掉入一條河裏,黃伯濤撂下摩托車毫不猶豫地跳入河中救人。
黃伯濤是江蘇省無錫市消防支隊江陰大隊濱江中隊二級士官、一班班長,此時正在崇州市崇平鎮的老家休假,突然來臨的地震,就像一聲衝鋒的號角,唿喚他立刻就投入到抗震救災中來了,他在村長和當地幹部的支持下,很快就組織起一支有50多人參加的黨員、民兵、預備隊人員組成的救援小分隊了,黃伯濤自薦當上隊長,領著大夥兒救出成百上千的群眾,其中,光是他本人,就隻身救出200多人。
黃伯濤和他的隊員們不停地奔跑在一個又一個倒塌的房屋間,每到一處都大聲地唿喊:“裏麵有人嗎?我們來救你來了!”5月14日下午,他們在一處已經辨不清震前是什麽地方的廢墟裏,聽到了很微弱的幾聲呻吟,黃伯濤一陣欣喜,趕緊將耳朵貼在地麵,仔細辨別著聲音來源。
循聲尋去,他發現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被壓廢墟下,一塊水泥預製板橫在上方,黃伯濤連忙向小分隊的成員揮手:“這裏有孩子。”隊員們很快湧過來。
黃伯濤嘴巴幾乎是貼著廢墟地對小女孩說:“小妹妹,你不要怕,叔叔救你來了。”黃伯濤一邊說著,一邊從隊員手中拿過一瓶礦泉水,從縫隙中伸進去。“來,小妹妹,先喝一口水!”
隊員們用鐵鍬、大力鉗,用手一點一點地清除壓在上麵的石塊與樓板,時間分秒流逝,餘震不斷,險情不斷。此時一塊殘磚從空中墜落,周圍的群眾大喊:“快閃開!高頭掉磚頭下來了!”然而,專注於救人的黃伯濤竟一點也沒有察覺到,磚塊擦著他的肩膀,重重砸在地上,頓時,他感覺到肩膀鑽心的痛……
黃伯濤強忍著疼痛,堅持在廢墟旁搬石塊、磚頭,敲樓板……經過兩個小時不停地挖掘,女孩的頭露出來了…身子露出來了…
當壓在女孩腳部的最後一塊石頭被清除後,黃伯濤衝上前抱起已經虛脫的孩子,就往外麵醫療點跑,而且一邊跑,一邊的眼淚大滴大滴地往下落,因為在那一刹那間,他感覺救出來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他也同樣有一個這麽大的孩子,黃伯濤甚至哽咽地對醫生護士說道,“救出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親人!……”
又在另一幢半邊坍塌樓房前,一名女青年懸掛在二至三樓的半空中,裸露的鋼筋支撐著她的身體,身邊破敗的牆體上,不時有碎磚在餘震中落下。
“姑娘,你能聽見我說話嗎?”黃伯濤反複大聲地向其唿喊。
然而,那個女子沒有迴應。
正當黃伯濤感到一絲失望之時,女子的手指突然顫了一下,這個微小的動作給了黃伯濤莫大的信心,她還活著,有一息尚存,我們要救她!然而,要救她何其艱難啊,樓梯已經損壞,近七米的高度,如何上去?
黃伯濤環顧四周,立即用現場散落的木頭和床單,做成一個人字形梯,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將一個6米多長的梯子紮好,黃伯濤將梯子穩穩地移到女子旁邊,用力搖了搖,大步跨上去,隊員們緊緊地扶住梯子的4條腿。
訓練有素的黃伯濤爬到了梯子的頂端,他伸出手輕輕搖動女子,女子沒有反應,他把手指放在女子的鼻端,微弱的氣流緩緩唿出,黃伯濤心一熱,旋即解開綁在身上的床單,將女子背在身上纏了一道又一道,當他用力拉動女子的時候,梯子搖晃起來,下麵的隊員擔心得大叫起來,黃伯濤穩了穩情緒,深吸一口氣。
經過近30分鍾的緩慢移動,黃伯濤終於將女子背起來,當他走下最後一節階梯時,雙腿一下軟下來,其他隊員趕緊把那女青年接了過來,抱著她,通過接力賽跑的方式,送往醫療站……
在積極參與搶救被困群眾的間隙,黃伯濤還配合鄉裏組織預防災後病疫工作,噴灑消毒藥水,向群眾發放防病藥品等,甚至還全然不顧餘震帶來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困難,翻山越嶺給在山上躲避地震和洪水的群眾送食物和飲用水。
沒有人知道,黃伯濤在日夜參加救援的同時,他的父母正在汶川音訊全無,指揮隊員救人,他的聲音總是高幾個分貝,談及父母,他抽泣不止,斷斷續續地重複著一句話:“我也沒辦法,我也沒辦法……”
而他在帳蓬裏的兒子發燒39度,他也顧不上,5月18日晨,他在繼續搜救幸存者時,不幸被鋼筋剌成重傷,在他被抬出現場的時候,他是哭著撤離戰場的,他說他是輕傷,不需要下火線!結果,傷勢嚴重的他,被緊急送在了華西醫院接受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