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此事,長沙王妃的確過分,施粥原是善事,既然有心,怎麽能不與皇後、太子妃等人商量一同行善?偏要一個人提前施粥,結果倒被鄧家那邊探聽到底細,反而用更強的實力對抗。
鄧陸兩家一向不斷地打擂台,如今比著施粥這些亂事薛清管不著。但是此番膠東王府被兩邊一同置之度外,情形著實有些尷尬。薛清十分為難,想了想便吩咐玉書,“你立即去文瀾閣,將這消息悄悄告訴留福,請他傳給王爺。”
玉書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便急忙跑了出去,沒一會兒又跑迴來,悄悄說:“王爺吩咐如果有人來邀王妃加入施粥,請薛女官都替王妃推了。”
薛清聽了便是一怔,明明鄧家和陸家兩邊都沒有帶上王妃,自己才讓玉書去傳話,結果怎麽能是這樣?不由得問:“該不是你將話傳錯了吧?”
玉書趕緊答道:“沒有,王爺身邊的留福就是這樣說的。”
想到玉書在自己身邊這麽多年一向穩重,薛清隻得信了,點點頭答應,卻坐在桌前想不明白。
正在此時,早有小宮女過來迴稟,“長沙王妃打發身邊的嬤嬤拜見王妃。”
薛清心裏便明白了,恐怕王爺說的不錯,長沙王妃派人來邀王妃一起施粥了。雖然還不知道是何緣故,但是薛清卻明白應該怎麽做,“王妃這時候是不見客的,將長沙王妃的嬤嬤請到我這裏來。”
一時長沙王妃的嬤嬤過來,薛清笑著迎出去很遠,殷勤小心地陪著說了半日的話,卻怎麽也不肯請那嬤嬤進寧淑宮,“王妃見客是要提前安排的,如今正在專心讀書,任誰也不能打擾。有什麽事與我說也好,我再迴稟王妃。”
若非來求人,那嬤嬤早翻了臉,膠東王妃不給自己情麵也就是看不起自家王妃,但此時隻得壓下了火,“我們王妃見京城近來多了許多流民,便生了憐憫之心,準備開設一間粥棚施粥。因想著我們兩府一向親厚,便想著邀膠東王妃也拿出一些糧米一同行善,總歸是積陰德的好事。”
如果沒有王爺的提醒,自己恐怕真會認為參加施粥是一個大好事,但現在薛清突然全明白
了。長沙王妃之所以要提前施粥,其實是在打太子和鄧太尉的臉!
自太子出征已經數月,捷報一份份地傳到京城,大家都知道平叛大軍三日一小勝,五日一大勝,可是勝到了如今還沒打到青州城下呢!再者就是來自青州的流民日益多了起來,衣衫襤縷,食不果腹,在京城處處遊蕩乞討,時不時還會生出些事端——縱是太子打了勝仗,但很顯然沒能做到安民。
可是長沙王妃事情做得不夠機密,卻被皇後娘娘和太子妃等人提前知道了,又決定用更大的
聲勢開始施粥,太子在前方打仗,家裏的女眷們全力在京城為青州流民做善事,任誰聽了都會讚歎不已,正將長沙王妃的居心一下子打亂了。現在長沙王妃一定是因為覺得勢單力薄、孤掌難鳴才來找自家王妃的。
如果膠東王妃這時候與長沙王妃一同施粥,就等於白白出民錢糧,還被拉去與皇後太子妃等人作對!
長沙王妃以為天下隻有她一個聰明人?
薛清心裏罵著長沙王妃,當初想施粥時怎麽沒想到自家王妃?現在覺得處境不妙了立即就來拉膠東王妃加入?以她對長沙王妃的了解,甚至還會懷疑長沙王妃想把這場不太成功的施粥推到膠東王妃身上呢。
無怪王爺讓自己替王妃擋了呢!
可是論起貴女心機,就是已經成了長沙王妃的陸二小姐也未必比得了前朝曾被選為王妃的薛清,況且薛清還要大上十歲許,經曆的事情更多。此時,薛女官神色半點兒也不變,隻微笑著道:“真要多謝長沙王妃的好意呢,無怪我們王妃一直說皇家女眷中長沙王妃待她最親切……”
不管長沙王府的嬤嬤怎麽說,薛女官隻客客氣氣地說了半日感謝的話,可是卻沒一句將膠東王妃加入施粥的話坐實了,也不肯拿出一升米,把事情全推到了明日——明日開始施粥後形勢就已經明朗了,長沙王妃再不必拉膠東王妃加入了。
第116章 兩斛珍珠
中秋節起, 京城裏就多了幾施粥的大棚。
對於青州流民、京城裏底層的貧民來說,這些粥棚的區別不過是哪一處的粥多一些、稠一些,哪一處施粥時大方一些, 一勺子下去盛得多一些而已。
可是京城裏官宦人家卻都看出了鄧陸兩邊的女眷們在打擂台,而膠東王府一貫地置身事外。
如今哪裏還是真正的施粥?簡直成了兩邊的大比拚!
長沙王府的粥棚用的是雜糧, 太子妃等人的卻是白米,接著長沙王妃也換了白米, 太子妃又在裏麵加了紅棗桂圓, 長沙王妃那樣要強的性子豈能罷休,變成了羊肉粥,一來二去的兩方將施舍的粥弄得越發有檔次了。
街頭施舍的粥很快就比平常人家用的飯還好了。於是,許多京城的百姓便不再開火,拿個碗到粥棚裏討些粥拿迴家喝,又省錢又省事,吃的還好呢!
是以,粥攤前的隊伍越發長了, 京城的百姓畢竟占著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優勢, 總要比青州流民先搶得施粥, 流民往落到下風, 到了粥散盡的時候竟要餓肚子, 因此兩邊便打了起來。
幾場爭鬥後, 粥攤開始不再給京城的百姓施粥了,其實很難分得出哪一個是京城人哪一個是青州人,看相貌是不行的, 看衣衫也是不行的,隻能聽口音了,然後京城裏便很流行青州話……
太子妃發了狠,命京兆尹派了官吏去查,但京兆尹手下才多少人,真要一個個查,還真查不過來。就是查出來又能怎麽樣,難不成因為人家領了一碗粥就抓到獄裏吧。
於是,長沙王妃率先將羊肉粥改成了尋常白米粥,接著太子妃就換了陳米粥,再接著長沙王妃換了雜糧,再再就是太子妃施的粥裏麵出現了沙子,被好多人圍著粥攤罵。
這個時代糧食是用石碾子在地上碾出來的,因此混些沙子是很常見的事,尋常人家做飯時也不少見。但是百姓們就是罵了,而且還罵的還非常難聽,什麽黑心、什麽惡毒、什麽碩鼠、什麽屍位素餐、什麽草菅人命全罵了出來,而且最初隻是在太子妃的粥攤前罵,很快就罵到了長沙王妃的粥攤前。
不論是京城的百姓還是青州的流民,對這些粥攤都滿含憤怒——而且他們的確有憤怒的理由,粥品的確越來越差了嘛!
素波就是時候才知道施粥的事,她不隻聽了這些笑話,還知道了百姓們不知道的事,原來此時兩邊的人暗地裏都後悔極了,花了許多錢卻沒有得到預計的結果反被罵得狗血噴頭,但是開弓沒有迴頭箭,現在怎麽也不能撤了施粥的,隻能頂著罵名一直堅持下去。因此她就嗤笑道:“行善是好事不假,但是行得過了頭就是笑話了。”
原來王妃還沒有意識到皇家的諸位兒媳婦都參與到施粥中,唯將她一下落了下來。薛清想著,幸而王爺將事情都擋住了,王妃才沒跟著被罵。
可是薛清沒想到的是王妃又議論了兩句,“這樣的行善其實就是在害人。青州來了這麽多流民,她們一直施粥養著,難不成要從秋天養到明年嗎?原本有些人若沒有施粥早自謀生路去了,現在什麽也不做隻等著每天的施粥,哪一日沒有那麽多的米糧施不出粥了,可怎麽辦!”
薛清作為京城貴女,從沒有覺得施粥不對,那幾位王妃之所以得了強此結果其實是因為她們的私心太重,行事偏頗,眼下聽了自家王妃之言,一時竟不能接受,“不管怎麽樣,施粥總歸是好事呀!”
素波搖了搖頭,“授之以魚,總不如授之以漁。”
道理自是不錯,“但怎麽才能授之以漁呢?”
素波也不知道,認真想了想,“不如讓流民在京城外麵蓋房子?”似乎這叫加大基建,能刺激經濟發展,而且素波認為現在的京城太小了,而且隻有城內繁華,而一出城便要荒涼得多,這種局麵遲早會改變的。
王妃一直對房子很關注,她還將王府的餘錢多半買了房舍。不過,眼下房舍的價的確漲了起來,京城裏的人口越來越多,各地的官員入京要買房舍,太學生要買房舍,就連青州的流民也要買房舍,雖然大部分流民是空手逃難來的,但其中也夾著一些富戶。薛清就問:“王妃是覺得將來會有許多人到城外住?”
“當然了。”素波肯定地說:“京城這麽小,哪裏能住得下太多的人呢?朝廷不如在京城外劃出一片地,拿些米糧讓流民們建起房舍,暫讓他們先住著免得冬天凍死人。將來流民迴了青州,這些房舍轉手賣出去還能收一大筆錢,其實一點也不虧的。”
薛清就想起了前朝沒有滅亡時京城外麵果然是成片的房舍,隻不過後來都毀於戰火了,待休養生息日久,那些房舍應該還會重新出現吧,便越覺得王妃的話很有道理,“王妃寫一份上奏吧,皇上一定也覺得可以實施,而且還能給王妃帶來好名聲呢。”
“我可不行,”素波是曾幫膠東王寫過奏折的,深知其中的不易,堅決不肯再試,“不如告訴太傅,請太傅為王爺上書吧。”
盡管那樣也不錯,但是薛清還是覺得應該借此機會給王妃搏個好名聲,因此下去後便認真思索,又請教了祖父,問過留福寫成了一篇上奏,最後以王妃的名義送了上去。
當然,上奏中不隻是建議安排流民建房舍,還列了許多項目,比如將部分流民送到江南,那裏一年能產三季甚至四季糧食,現在去了正好開荒種糧;比如抽調部分流民修建官道驛站,由官府發糧;比如開設一處大織廠,收容流民中的女子紡織自食其力;比如建慈善堂等等收容老弱病殘等等。
雖然有一些建議是大家想的,但最主要的內容還是出自王妃,她不會寫奏折,但出起主意來卻是誰也比不了,總能冒出一些特別的思路。
結果,膠東王妃的上奏還真為皇上和朝臣看重了。
鄧陸兩家一向不斷地打擂台,如今比著施粥這些亂事薛清管不著。但是此番膠東王府被兩邊一同置之度外,情形著實有些尷尬。薛清十分為難,想了想便吩咐玉書,“你立即去文瀾閣,將這消息悄悄告訴留福,請他傳給王爺。”
玉書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便急忙跑了出去,沒一會兒又跑迴來,悄悄說:“王爺吩咐如果有人來邀王妃加入施粥,請薛女官都替王妃推了。”
薛清聽了便是一怔,明明鄧家和陸家兩邊都沒有帶上王妃,自己才讓玉書去傳話,結果怎麽能是這樣?不由得問:“該不是你將話傳錯了吧?”
玉書趕緊答道:“沒有,王爺身邊的留福就是這樣說的。”
想到玉書在自己身邊這麽多年一向穩重,薛清隻得信了,點點頭答應,卻坐在桌前想不明白。
正在此時,早有小宮女過來迴稟,“長沙王妃打發身邊的嬤嬤拜見王妃。”
薛清心裏便明白了,恐怕王爺說的不錯,長沙王妃派人來邀王妃一起施粥了。雖然還不知道是何緣故,但是薛清卻明白應該怎麽做,“王妃這時候是不見客的,將長沙王妃的嬤嬤請到我這裏來。”
一時長沙王妃的嬤嬤過來,薛清笑著迎出去很遠,殷勤小心地陪著說了半日的話,卻怎麽也不肯請那嬤嬤進寧淑宮,“王妃見客是要提前安排的,如今正在專心讀書,任誰也不能打擾。有什麽事與我說也好,我再迴稟王妃。”
若非來求人,那嬤嬤早翻了臉,膠東王妃不給自己情麵也就是看不起自家王妃,但此時隻得壓下了火,“我們王妃見京城近來多了許多流民,便生了憐憫之心,準備開設一間粥棚施粥。因想著我們兩府一向親厚,便想著邀膠東王妃也拿出一些糧米一同行善,總歸是積陰德的好事。”
如果沒有王爺的提醒,自己恐怕真會認為參加施粥是一個大好事,但現在薛清突然全明白
了。長沙王妃之所以要提前施粥,其實是在打太子和鄧太尉的臉!
自太子出征已經數月,捷報一份份地傳到京城,大家都知道平叛大軍三日一小勝,五日一大勝,可是勝到了如今還沒打到青州城下呢!再者就是來自青州的流民日益多了起來,衣衫襤縷,食不果腹,在京城處處遊蕩乞討,時不時還會生出些事端——縱是太子打了勝仗,但很顯然沒能做到安民。
可是長沙王妃事情做得不夠機密,卻被皇後娘娘和太子妃等人提前知道了,又決定用更大的
聲勢開始施粥,太子在前方打仗,家裏的女眷們全力在京城為青州流民做善事,任誰聽了都會讚歎不已,正將長沙王妃的居心一下子打亂了。現在長沙王妃一定是因為覺得勢單力薄、孤掌難鳴才來找自家王妃的。
如果膠東王妃這時候與長沙王妃一同施粥,就等於白白出民錢糧,還被拉去與皇後太子妃等人作對!
長沙王妃以為天下隻有她一個聰明人?
薛清心裏罵著長沙王妃,當初想施粥時怎麽沒想到自家王妃?現在覺得處境不妙了立即就來拉膠東王妃加入?以她對長沙王妃的了解,甚至還會懷疑長沙王妃想把這場不太成功的施粥推到膠東王妃身上呢。
無怪王爺讓自己替王妃擋了呢!
可是論起貴女心機,就是已經成了長沙王妃的陸二小姐也未必比得了前朝曾被選為王妃的薛清,況且薛清還要大上十歲許,經曆的事情更多。此時,薛女官神色半點兒也不變,隻微笑著道:“真要多謝長沙王妃的好意呢,無怪我們王妃一直說皇家女眷中長沙王妃待她最親切……”
不管長沙王府的嬤嬤怎麽說,薛女官隻客客氣氣地說了半日感謝的話,可是卻沒一句將膠東王妃加入施粥的話坐實了,也不肯拿出一升米,把事情全推到了明日——明日開始施粥後形勢就已經明朗了,長沙王妃再不必拉膠東王妃加入了。
第116章 兩斛珍珠
中秋節起, 京城裏就多了幾施粥的大棚。
對於青州流民、京城裏底層的貧民來說,這些粥棚的區別不過是哪一處的粥多一些、稠一些,哪一處施粥時大方一些, 一勺子下去盛得多一些而已。
可是京城裏官宦人家卻都看出了鄧陸兩邊的女眷們在打擂台,而膠東王府一貫地置身事外。
如今哪裏還是真正的施粥?簡直成了兩邊的大比拚!
長沙王府的粥棚用的是雜糧, 太子妃等人的卻是白米,接著長沙王妃也換了白米, 太子妃又在裏麵加了紅棗桂圓, 長沙王妃那樣要強的性子豈能罷休,變成了羊肉粥,一來二去的兩方將施舍的粥弄得越發有檔次了。
街頭施舍的粥很快就比平常人家用的飯還好了。於是,許多京城的百姓便不再開火,拿個碗到粥棚裏討些粥拿迴家喝,又省錢又省事,吃的還好呢!
是以,粥攤前的隊伍越發長了, 京城的百姓畢竟占著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優勢, 總要比青州流民先搶得施粥, 流民往落到下風, 到了粥散盡的時候竟要餓肚子, 因此兩邊便打了起來。
幾場爭鬥後, 粥攤開始不再給京城的百姓施粥了,其實很難分得出哪一個是京城人哪一個是青州人,看相貌是不行的, 看衣衫也是不行的,隻能聽口音了,然後京城裏便很流行青州話……
太子妃發了狠,命京兆尹派了官吏去查,但京兆尹手下才多少人,真要一個個查,還真查不過來。就是查出來又能怎麽樣,難不成因為人家領了一碗粥就抓到獄裏吧。
於是,長沙王妃率先將羊肉粥改成了尋常白米粥,接著太子妃就換了陳米粥,再接著長沙王妃換了雜糧,再再就是太子妃施的粥裏麵出現了沙子,被好多人圍著粥攤罵。
這個時代糧食是用石碾子在地上碾出來的,因此混些沙子是很常見的事,尋常人家做飯時也不少見。但是百姓們就是罵了,而且還罵的還非常難聽,什麽黑心、什麽惡毒、什麽碩鼠、什麽屍位素餐、什麽草菅人命全罵了出來,而且最初隻是在太子妃的粥攤前罵,很快就罵到了長沙王妃的粥攤前。
不論是京城的百姓還是青州的流民,對這些粥攤都滿含憤怒——而且他們的確有憤怒的理由,粥品的確越來越差了嘛!
素波就是時候才知道施粥的事,她不隻聽了這些笑話,還知道了百姓們不知道的事,原來此時兩邊的人暗地裏都後悔極了,花了許多錢卻沒有得到預計的結果反被罵得狗血噴頭,但是開弓沒有迴頭箭,現在怎麽也不能撤了施粥的,隻能頂著罵名一直堅持下去。因此她就嗤笑道:“行善是好事不假,但是行得過了頭就是笑話了。”
原來王妃還沒有意識到皇家的諸位兒媳婦都參與到施粥中,唯將她一下落了下來。薛清想著,幸而王爺將事情都擋住了,王妃才沒跟著被罵。
可是薛清沒想到的是王妃又議論了兩句,“這樣的行善其實就是在害人。青州來了這麽多流民,她們一直施粥養著,難不成要從秋天養到明年嗎?原本有些人若沒有施粥早自謀生路去了,現在什麽也不做隻等著每天的施粥,哪一日沒有那麽多的米糧施不出粥了,可怎麽辦!”
薛清作為京城貴女,從沒有覺得施粥不對,那幾位王妃之所以得了強此結果其實是因為她們的私心太重,行事偏頗,眼下聽了自家王妃之言,一時竟不能接受,“不管怎麽樣,施粥總歸是好事呀!”
素波搖了搖頭,“授之以魚,總不如授之以漁。”
道理自是不錯,“但怎麽才能授之以漁呢?”
素波也不知道,認真想了想,“不如讓流民在京城外麵蓋房子?”似乎這叫加大基建,能刺激經濟發展,而且素波認為現在的京城太小了,而且隻有城內繁華,而一出城便要荒涼得多,這種局麵遲早會改變的。
王妃一直對房子很關注,她還將王府的餘錢多半買了房舍。不過,眼下房舍的價的確漲了起來,京城裏的人口越來越多,各地的官員入京要買房舍,太學生要買房舍,就連青州的流民也要買房舍,雖然大部分流民是空手逃難來的,但其中也夾著一些富戶。薛清就問:“王妃是覺得將來會有許多人到城外住?”
“當然了。”素波肯定地說:“京城這麽小,哪裏能住得下太多的人呢?朝廷不如在京城外劃出一片地,拿些米糧讓流民們建起房舍,暫讓他們先住著免得冬天凍死人。將來流民迴了青州,這些房舍轉手賣出去還能收一大筆錢,其實一點也不虧的。”
薛清就想起了前朝沒有滅亡時京城外麵果然是成片的房舍,隻不過後來都毀於戰火了,待休養生息日久,那些房舍應該還會重新出現吧,便越覺得王妃的話很有道理,“王妃寫一份上奏吧,皇上一定也覺得可以實施,而且還能給王妃帶來好名聲呢。”
“我可不行,”素波是曾幫膠東王寫過奏折的,深知其中的不易,堅決不肯再試,“不如告訴太傅,請太傅為王爺上書吧。”
盡管那樣也不錯,但是薛清還是覺得應該借此機會給王妃搏個好名聲,因此下去後便認真思索,又請教了祖父,問過留福寫成了一篇上奏,最後以王妃的名義送了上去。
當然,上奏中不隻是建議安排流民建房舍,還列了許多項目,比如將部分流民送到江南,那裏一年能產三季甚至四季糧食,現在去了正好開荒種糧;比如抽調部分流民修建官道驛站,由官府發糧;比如開設一處大織廠,收容流民中的女子紡織自食其力;比如建慈善堂等等收容老弱病殘等等。
雖然有一些建議是大家想的,但最主要的內容還是出自王妃,她不會寫奏折,但出起主意來卻是誰也比不了,總能冒出一些特別的思路。
結果,膠東王妃的上奏還真為皇上和朝臣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