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了?可是身子不適?”他關切地問。
不欲讓他看出自個的不悅來,她搖了搖頭,靠近了一些小聲地言道,“隻是覺得,三個月了,早前不可能沒有一點察覺,那幾位如今這般作態,有些上不得台麵。”
的確,不管是李淑慧的假意不適,還是賢王的驚訝歡喜,淑妃的欣慰,都表現得恰到好處,細細思量,卻是有些假了。淑妃和賢王一脈,看著陳皇後有孕,太子又立了功,怕也是坐不住了吧!
選擇這樣的時機將此事表露出來,得皇上的幾分關注,也是蠻拚的。
“誰都不是傻子,他們願意演戲,咱們便備上茶水點心,看一出好戲。”對於這些事,寧王一向是置身事外的看戲態度,絕不輕易入戲。
這倒是和衛明沅當初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的心思不謀而合,她那時候是仗著熟知劇情的優勢,而寧王,則是仗著他的地位超然以及手裏握著的力量。
“人在局中,還是防著點才好,免得陰溝裏翻船。”她感歎一句,她當初不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呸,福從天上來,有些事誰也說不準的。
宣逸點頭沒有反對,卻不想再說這掃興的話題,“可想去遊湖賞燈?”
衛明沅雖然兩輩子都是個宅,可如此應節的活動,還是和自家夫君一起,還是很樂意的。
外頭的人說再多的酸話,對她非議再多,卻架不住王爺待她一如既往的好,而這才是最重要的,想通以後,衛明沅把方才的不快拋諸腦後。良辰美景,與君共賞,其樂無窮。
她不在意了,卻不代表寧王知道這些以後也不在意,這些長舌婦還是太閑了些,既然有時間關心別人家的後宅,那他便讓她們忙活起來吧!
第二日,衛明沅告別了父母兄長,隨著寧王前往楓山下的寧王府別苑,絲毫不知這些長舌婦的後宅亂了。
自家王爺真是一個小心眼,誰讓王妃不快,他便讓誰不快活!寧一迴稟過後,暗戳戳地在心裏嘀咕。
作者有話要說: 為了身體著想,昨晚第一次夜跑,差不多是被老公溜的節奏,去了半條命,感覺身體被掏空。
來自作者君的碎碎念:我為什麽要這樣虐待我自己?π_π
第70章 秘密
雖然入了八月, 可天還是熱,搬去楓山別苑的衛明沅卻無一絲燥熱, 相反, 頗為享受山腳下的夏日。
白日裏,蟬在無盡的聒噪, 池塘裏的荷會因著些許微風, 又或者是蜻蜓的駐足而微微顫動,山道上開滿或紅或紫或白的不知名的小花, 粉蝶在期間煽動著翅膀,在半空中劃下優美的弧度。從山上蜿蜒下來的溪流澄澈,發出淙淙的響聲,時不時地會有於魚兒戳開水麵, 冒個泡, 而後又沉下去。傍晚, 天邊的雲彩像畫家筆下的油彩一樣染上浪漫的色彩。到了晚上,看著夜空中閃爍的繁星點點, 吹著山風,在斷斷續續的蟋蟀奏鳴曲中說一會話, 心裏便靜了。
雖然不在京城中心, 兩人卻對那裏的人事了如指掌。八月底的時候,太子帶領的賑災隊伍凱旋歸來, 給昭武帝獻上了萬民傘,聖心甚悅,嘉獎了太子等人。衛明哲因著立了功, 也得到了提拔和嘉獎,和之前治理瘟疫的衛明翰一樣,被老衛國公所重視。衛國公府在軍方的勢力不小,明眼人看著這兩人將有大作為,自然是想著趁其年輕拉攏的。
太子和賢王晉王韓王因著背後的母族和妻族,背後或多或少能與軍力搭上些關係,其中晉王因為嶽父為威武將軍、太子因為其舅乃驍騎將軍而相對占優。但,沒有人會嫌支持者少,便是一向鎮定的太子,此番曆練過後也不再穩如泰山,他的皇弟們也逐漸成長起來並且起了不該有的心思,他不得不防!
現任衛國公衛清明倒是希望國公府能借此更進一步,但畢竟老國公衛延還在,他是不會允許衛國公府摻和進去皇家的嫡庶之爭的,尤其是當他們衛家和寧親王府有著姻親關係的時候,更要謹言慎行,免得上位者忌憚。
衛明哲在衛清朗千叮萬囑下明白此事茲事體大,縱然賑災時與太子有幾分情分,迴京後卻不敢逾矩,老老實實的在羽林軍和家兩個地方兩點一線。
原著中的衛明翰被賢王拉攏,起初主要還是因為其嫡親的姐姐衛明昭嫁到了榮國公府,而榮國公府是賢王的妻族,經衛明昭一番勸說,加之賢王禮賢下士,這才被他收入囊中。如今,和他衛國公府搭上關係的換成了身份地位有些特別的寧親王府,對於幾位王爺的拉攏,便都婉言拒絕了。
祖父說過,寧王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麽無害,他若是把堂妹衛明沅一家也牽連上,怕是寧王不會饒了他。衛明翰因此在中秋宮宴上特地觀察了寧王,而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寧王和他三叔一樣是個不可理喻的寵妻狂魔,他還是少招惹為妙!
京城的局勢波雲詭譎,太子和幾位皇子暗暗角力,衛國公府和分府別過的另兩個衛府都勉力在這場爭鬥中維持中立。
直著來不行,那便迂迴著來,蕭婉茹在這場風波中帶頭激起了一點漣漪——她最終還是被抬進晉王府為側妃,而原因卻如寧王此前所料的那般不甚光彩。
賢王顧忌著懷有身孕的李淑慧和她背後的大學士府,自然不可能在這時候行差踏錯,晉王和韓王卻不同,這兩人一個明目張膽的野心勃勃,一個則如毒蛇一樣藏在暗處,早就盯上了蕭婉茹這個背後牽連著刑部、襄陽侯府,甚至是衛侍講府的,於是在這時候出了手。
很狗血的劇情,蕭婉茹落水被晉王所救,彼時她衣衫薄透,曼妙的身姿畢露,與晉王也算有了肌膚之親。其祖刑部尚書蕭統本欲將其送去寺廟裏避禍,哪知晉王的行動比他還要快,京城一夜之間傳開了蕭婉茹和晉王的韻事,有理有據,此前蕭婉茹和幾位皇子往來的事也被放大了說……最終引起了昭武帝的關注。一紙賜婚聖旨,將局勢再次攪混。
趙氏因此著信一封於方姨奶奶,而後和娘家襄陽侯府少了往來。
甫一聽到這個消息,衛明沅心裏是五味雜陳。蕭婉茹此前張揚了些,與幾位皇子都有往來,但最為屬意的是賢王,因著中秋宴上李淑慧懷孕那一出,其實已經萌生了退意,奈何種什麽因得什麽果,有些事,並非她想退便退得了的。
“晉王的母族雖然不顯,可妻族乃武威將軍府,如今因為蕭婉茹又得了個刑部尚書府,如虎添翼,太子他們怕是更坐不住了。”她如此感歎。
寧王卻搖頭,“蕭統掌管刑部多年,最是剛正不阿,不會為了一個孫女而有失偏頗,也因為這樣,皇上才會下旨賜婚。晉王的如意算盤雖好,可恐怕隻能得到一個如花美眷,她身後的刑部尚書府和襄陽侯府是不能想了。”
衛明沅凝眉想了想,想說蕭統不會偏頗,不代表其他人不會,例如蕭婉茹的同胞哥哥蕭崇文。原著裏,蕭婉茹不就是因為蕭崇文乃賢王的左膀右臂而與榮秀玉在內宅鬥個不相上下的麽。
但,她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因為晉王不是賢王,蕭崇文心高氣傲,未必會對晉王臣服。
事情的發展走向了與原著不同的軌跡,許多事,便是寧王也不能斷言,衛明沅更不能以原著中的人事來判斷當下的境況。多說無益,倒不如靜觀其變。
向佛葵已經被她移栽到空間裏,憑著空間裏的靈泉土壤和空氣,不久便恢複了精神,不再病怏怏,可要再次開花,還需一些時日。
對於向佛葵的消失不見,寧王早已見怪不怪,這樣的事,從前不是沒有過——榮國公府上忽然出現的一套衣衫,不知出處的鮮嫩果子,以及那些被替換後消失不見的普通水果。她對著他,還真是明目張膽的毫不掩飾。他好奇過,探究過,最終得不出個所以然來,隻能歸咎於慧然曾經說過的神秘來曆。
於他而言,因為這些神秘,才鑄就了衛明沅這個人,也讓他們之間有了割舍不斷的姻緣,隻要她的人和心都在他那裏,這些神秘之處,她若想說,他便聽著,她若不想說,他便當做不知道並且幫她打掩護。
對待其他人,他習慣於一糾到底,可對衛明沅,他總是這樣沒有原則的縱容。
殊不知,衛明沅一直在等他問,他如果問了,她說不定就說了,可他不問,她也做不出興衝衝沒心沒肺將秘密抖落出來的事,於是兩人就這樣維持著一種無言的默契。
這一日,衛明沅看著枝頭上開始泛紅泛黃的楓葉,看著鎮國寺的方向看了一會,想起了第一次上鎮國寺時坐在肩與上看到的美景,那時,她還想著去母親的陪嫁莊子裏住上一段時日呢。如今,她已住到楓山下,不去踏青賞葉,似乎有些可惜。
大抵看出了她的心思,寧王沒有猶豫便吩咐人下去準備,上鎮國寺去禮佛。
禮佛,是對外頭人說的,也算是對衛明沅與向佛葵之事有個交代,實則,衛明沅是去踏青遊玩,而寧王則是去找慧然嘮嗑。
再次在圍棋上被狠虐大敗以後,慧然方丈依舊如同老頑童一樣撒潑賴賬,方丈室裏,不時傳來慧然的怒吼,“宣冉之,你可惡,你惡劣,你還懂不懂尊老愛幼了!你知不知道尊師重道!”禪房外的寧一,目不斜視。
寧王不動如山,任他如何撒潑叫罵,皆無動於衷,該吃的子,一個不落。
終於,慧然大師罷工,發誓再也不和他下棋找虐!
寧王幽幽地來了一句,“出家人不打誑語,方丈還是不要隨便發誓的好,否則容易食言而肥。”說著這話時,視線還若有若無地瞟過他的大肚子。
慧然頓時瞪了他一眼,“老衲這是大肚能容,沒見識!”
嗬,對於寧王但笑不語。
“阿沅也來了,方丈可要與她耍一會?”他淺笑著問,怎麽看都是不懷好意。
聽到衛明沅的名字,慧然方丈下意識地拽緊手裏的念珠串,“啊,王妃也來了,哈哈,老衲這肚子實在不雅觀,就不去汙她的眼了。”
猶記得,上一迴衛明沅來,為了報亂點鴛鴦譜的“仇”,與他說起了佛理,用十萬個為什麽成功問倒了慧然大師,至今想起衛明沅來,慧然仍舊會覺得耳朵嗡嗡嗡地響,像蜜蜂像蒼蠅像知了像蟋蟀,總之,哪樣吵她像哪樣,讓人避之不及。
寧王早知他會這麽說,於是拋出了誘餌,“鎮國寺的金蓮,幾十年未開了吧,本王的王妃在花草園植上倒是有幾分能耐。”
鎮國寺的金蓮,說是它的鎮寺之寶也不為過,相傳乃是得道高僧的舍利子所化,隻為同樣佛法高深的大師以及與佛緣厚之人開放。慧然雖然不慕名利,卻也希望能夠得到來自佛祖的認可,聞言,心思活泛起來。
可看著寧王老神在在的樣子,便知他不會那般好心,定是有所圖,於是也故作矜持地言道,“順其自然,貪不得貪不得。”
“哦。”寧王瞥了他一眼,沒再乘勝追擊,淡淡然地喝茶。
比定力,寧王比之慧然,仍舊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過幾息,慧然便敗下陣來。
“說吧,這次又想讓老衲幫你做什麽?”他認命地開門見山。
寧王得逞地笑了。其實,他也知,這是慧然大師在讓著自個,父皇去後的這些年,沒有慧然,他怕是要心如止水,哪裏能等來他的命定之人?對他,寧王雖不至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也是掏了真心的,沒有許多偽裝。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天,還能堅持下去夜跑,希望有跑完步不再腿酸的一天。跑廢了我的腿,周末估計出不去浪了π_π
第71章 金蓮
“方丈曾言, 阿沅的命格與佛有緣,若是能讓金蓮開放, 便不僅是大功德, 更是佛緣深厚,如此人才, 鎮國寺當珍之重之。”寧王也不說虛的, 就差直接說我家媳婦幫你們把金蓮弄開花,你們該有所表示了。
慧然大師嘴角一抽, 卻不順著他的話來,反問,“怎麽,王爺想讓王妃皈依佛門?老衲無任歡迎啊!”
寧王瞥了他一眼, 將了他一軍, “隻要方丈不嫌她吵。”
切, 沒意思!慧然大師自然不希望衛明沅真的皈依佛門來煩他,不過是使小性子, 不願就這麽答應寧王罷了。
他哼了一聲表示拒絕以後,這才認命地迴到正題, “說吧, 想讓咱們鎮國寺怎麽珍之重之?”
寧王淺笑,“本王的阿沅, 粉雕玉琢,就像觀音菩薩座下金童一樣可愛。”
觀音座下金童?慧然想了想衛明沅的長相,特別是眉心一點點綴, 的確像福娃娃。
他略微一想,便明白過來寧王的意思,挑著眉毛問道,“你想鎮國寺為她造勢揚名?”
寧王但笑不語,沒有否認。
慧然大師驀然想到他們搬到楓山別苑的緣由,對他的想法,摸到了一點邊,但不是全部。不過,他沒有窮極到底地問個明白,而是琢磨起來此事的可行性。
“她若是真讓金蓮開放,鎮國寺自然會將之奉為上賓,要如何做,你直說便是,老衲能答應的,自會答應,不能答應的,你便是說破天,我也不會幫你。”他這是點頭應承了。
其實,鎮國寺的金蓮幾十年未開,衛明沅若有本事能讓它重新開花,如此能耐,皇上太後以及世人對於她能夠救活向佛葵並最終令它開花一事,也能少些懷疑,但寧王還是覺得有些不夠。
讓花期十年的向佛葵短短一年內再次開花,這樣的神通,他知道就好,其他人,毋需知道得太清楚,以免為她引來殺身之禍。子不語怪力亂神,寧王想的是用更加神秘的神佛來為她的神秘本領打掩護,而這,需要鎮國寺的配合。
鎮國寺的地位超然,寺內高僧佛法高深,在夏國,佛教更是鼎盛,上至帝王貴族,下至庶民百姓,皆禮敬三寶,信奉虔誠。且,鎮國寺高僧猶擅觀星推演,夏國的帝王,若是上位時不能得到鎮國寺高僧的認可,在百姓心中的民望便會矮上一大截,這也是為何先帝當初因為慧然的一句“此子日後必定不凡”而對寧王大加看重的原因。
寧王需要的,便是借助鎮國寺的聲望,為衛明沅的身上鍍金,如此一來,日後她便是再神秘,也可以托言得佛光普照,虔誠所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寧王對衛明沅的愛護,亦是如此,如此長遠周全的思量和打算,他為了她當真是煞費苦心。
慧然不知他的考慮,但卻看得出來他對衛明沅的看重,猶記得,他在得知衛明沅的存在時,說的那些關於真心的話。寧王如今可算是把一顆真心全都掏出來了,這樣的他,或多或少地讓他擔心。
“值得嗎?”慧然問的是,他這樣為她,值得嗎?他的一顆全部的真心,可也換來了對方的全部?
“值得。”迴應他的是非常肯定的迴答,目光中沒有猶疑的閃爍。
“那便好那便好。”慧然輕舒一口氣,如此一來,他也能放心一些,他當日所為罪孽深重,寧王一日不好,他心中便一直有執念,這因果,若不能了斷,他便無法放下這執念而得證大道。
事情說定以後,慧然隨著寧王到了前殿,彼時,衛明沅正在佛前研究簽文,與解簽的明一和尚念叨世間百態與一百支簽文中間的關係,像是孜孜不倦的學子,看起來就像是佛祖最為虔誠的信徒,如果忽略明一和尚被問得越來越窘迫的神色的話。
寧王笑眯眯地看了一會,沒有阻止的意思,無奈,慧然隻好高聲咳了兩下,打斷了衛明沅的十萬個為什麽,將明一解救出來。
一見到宣逸,衛明沅便拋下了明一,顛顛地跑過來,向慧然問好,“方丈,早啊!”
慧然看看外頭已經向午的日頭,不雅地翻了個白眼,“不早了。”而後在心中感歎,明一果然好定力,竟然能應付衛明沅的一個早上!
“嗯!是不早了,該午膳了。”她笑眯眯地用力點頭,鎮國寺的齋飯啊,想想就口舌生津。
慧然一口氣堵在喉嚨裏,發不出來,他拒絕承認這樣的吃貨與他侍奉的佛祖有緣……
寧王在一旁看著,眼底滿是寵溺。
九月九,重陽宜登高,楓山上的紅葉紅了一些,鎮國寺成了京城上至貴族下至百姓的好去處。
衛明沅按著寧王的吩咐,這一日,坐在金蓮池旁,潛心念佛,實則早就將不少的靈泉水投入池中。
萬事皆備,隻待花開。
不欲讓他看出自個的不悅來,她搖了搖頭,靠近了一些小聲地言道,“隻是覺得,三個月了,早前不可能沒有一點察覺,那幾位如今這般作態,有些上不得台麵。”
的確,不管是李淑慧的假意不適,還是賢王的驚訝歡喜,淑妃的欣慰,都表現得恰到好處,細細思量,卻是有些假了。淑妃和賢王一脈,看著陳皇後有孕,太子又立了功,怕也是坐不住了吧!
選擇這樣的時機將此事表露出來,得皇上的幾分關注,也是蠻拚的。
“誰都不是傻子,他們願意演戲,咱們便備上茶水點心,看一出好戲。”對於這些事,寧王一向是置身事外的看戲態度,絕不輕易入戲。
這倒是和衛明沅當初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的心思不謀而合,她那時候是仗著熟知劇情的優勢,而寧王,則是仗著他的地位超然以及手裏握著的力量。
“人在局中,還是防著點才好,免得陰溝裏翻船。”她感歎一句,她當初不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呸,福從天上來,有些事誰也說不準的。
宣逸點頭沒有反對,卻不想再說這掃興的話題,“可想去遊湖賞燈?”
衛明沅雖然兩輩子都是個宅,可如此應節的活動,還是和自家夫君一起,還是很樂意的。
外頭的人說再多的酸話,對她非議再多,卻架不住王爺待她一如既往的好,而這才是最重要的,想通以後,衛明沅把方才的不快拋諸腦後。良辰美景,與君共賞,其樂無窮。
她不在意了,卻不代表寧王知道這些以後也不在意,這些長舌婦還是太閑了些,既然有時間關心別人家的後宅,那他便讓她們忙活起來吧!
第二日,衛明沅告別了父母兄長,隨著寧王前往楓山下的寧王府別苑,絲毫不知這些長舌婦的後宅亂了。
自家王爺真是一個小心眼,誰讓王妃不快,他便讓誰不快活!寧一迴稟過後,暗戳戳地在心裏嘀咕。
作者有話要說: 為了身體著想,昨晚第一次夜跑,差不多是被老公溜的節奏,去了半條命,感覺身體被掏空。
來自作者君的碎碎念:我為什麽要這樣虐待我自己?π_π
第70章 秘密
雖然入了八月, 可天還是熱,搬去楓山別苑的衛明沅卻無一絲燥熱, 相反, 頗為享受山腳下的夏日。
白日裏,蟬在無盡的聒噪, 池塘裏的荷會因著些許微風, 又或者是蜻蜓的駐足而微微顫動,山道上開滿或紅或紫或白的不知名的小花, 粉蝶在期間煽動著翅膀,在半空中劃下優美的弧度。從山上蜿蜒下來的溪流澄澈,發出淙淙的響聲,時不時地會有於魚兒戳開水麵, 冒個泡, 而後又沉下去。傍晚, 天邊的雲彩像畫家筆下的油彩一樣染上浪漫的色彩。到了晚上,看著夜空中閃爍的繁星點點, 吹著山風,在斷斷續續的蟋蟀奏鳴曲中說一會話, 心裏便靜了。
雖然不在京城中心, 兩人卻對那裏的人事了如指掌。八月底的時候,太子帶領的賑災隊伍凱旋歸來, 給昭武帝獻上了萬民傘,聖心甚悅,嘉獎了太子等人。衛明哲因著立了功, 也得到了提拔和嘉獎,和之前治理瘟疫的衛明翰一樣,被老衛國公所重視。衛國公府在軍方的勢力不小,明眼人看著這兩人將有大作為,自然是想著趁其年輕拉攏的。
太子和賢王晉王韓王因著背後的母族和妻族,背後或多或少能與軍力搭上些關係,其中晉王因為嶽父為威武將軍、太子因為其舅乃驍騎將軍而相對占優。但,沒有人會嫌支持者少,便是一向鎮定的太子,此番曆練過後也不再穩如泰山,他的皇弟們也逐漸成長起來並且起了不該有的心思,他不得不防!
現任衛國公衛清明倒是希望國公府能借此更進一步,但畢竟老國公衛延還在,他是不會允許衛國公府摻和進去皇家的嫡庶之爭的,尤其是當他們衛家和寧親王府有著姻親關係的時候,更要謹言慎行,免得上位者忌憚。
衛明哲在衛清朗千叮萬囑下明白此事茲事體大,縱然賑災時與太子有幾分情分,迴京後卻不敢逾矩,老老實實的在羽林軍和家兩個地方兩點一線。
原著中的衛明翰被賢王拉攏,起初主要還是因為其嫡親的姐姐衛明昭嫁到了榮國公府,而榮國公府是賢王的妻族,經衛明昭一番勸說,加之賢王禮賢下士,這才被他收入囊中。如今,和他衛國公府搭上關係的換成了身份地位有些特別的寧親王府,對於幾位王爺的拉攏,便都婉言拒絕了。
祖父說過,寧王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麽無害,他若是把堂妹衛明沅一家也牽連上,怕是寧王不會饒了他。衛明翰因此在中秋宮宴上特地觀察了寧王,而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寧王和他三叔一樣是個不可理喻的寵妻狂魔,他還是少招惹為妙!
京城的局勢波雲詭譎,太子和幾位皇子暗暗角力,衛國公府和分府別過的另兩個衛府都勉力在這場爭鬥中維持中立。
直著來不行,那便迂迴著來,蕭婉茹在這場風波中帶頭激起了一點漣漪——她最終還是被抬進晉王府為側妃,而原因卻如寧王此前所料的那般不甚光彩。
賢王顧忌著懷有身孕的李淑慧和她背後的大學士府,自然不可能在這時候行差踏錯,晉王和韓王卻不同,這兩人一個明目張膽的野心勃勃,一個則如毒蛇一樣藏在暗處,早就盯上了蕭婉茹這個背後牽連著刑部、襄陽侯府,甚至是衛侍講府的,於是在這時候出了手。
很狗血的劇情,蕭婉茹落水被晉王所救,彼時她衣衫薄透,曼妙的身姿畢露,與晉王也算有了肌膚之親。其祖刑部尚書蕭統本欲將其送去寺廟裏避禍,哪知晉王的行動比他還要快,京城一夜之間傳開了蕭婉茹和晉王的韻事,有理有據,此前蕭婉茹和幾位皇子往來的事也被放大了說……最終引起了昭武帝的關注。一紙賜婚聖旨,將局勢再次攪混。
趙氏因此著信一封於方姨奶奶,而後和娘家襄陽侯府少了往來。
甫一聽到這個消息,衛明沅心裏是五味雜陳。蕭婉茹此前張揚了些,與幾位皇子都有往來,但最為屬意的是賢王,因著中秋宴上李淑慧懷孕那一出,其實已經萌生了退意,奈何種什麽因得什麽果,有些事,並非她想退便退得了的。
“晉王的母族雖然不顯,可妻族乃武威將軍府,如今因為蕭婉茹又得了個刑部尚書府,如虎添翼,太子他們怕是更坐不住了。”她如此感歎。
寧王卻搖頭,“蕭統掌管刑部多年,最是剛正不阿,不會為了一個孫女而有失偏頗,也因為這樣,皇上才會下旨賜婚。晉王的如意算盤雖好,可恐怕隻能得到一個如花美眷,她身後的刑部尚書府和襄陽侯府是不能想了。”
衛明沅凝眉想了想,想說蕭統不會偏頗,不代表其他人不會,例如蕭婉茹的同胞哥哥蕭崇文。原著裏,蕭婉茹不就是因為蕭崇文乃賢王的左膀右臂而與榮秀玉在內宅鬥個不相上下的麽。
但,她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因為晉王不是賢王,蕭崇文心高氣傲,未必會對晉王臣服。
事情的發展走向了與原著不同的軌跡,許多事,便是寧王也不能斷言,衛明沅更不能以原著中的人事來判斷當下的境況。多說無益,倒不如靜觀其變。
向佛葵已經被她移栽到空間裏,憑著空間裏的靈泉土壤和空氣,不久便恢複了精神,不再病怏怏,可要再次開花,還需一些時日。
對於向佛葵的消失不見,寧王早已見怪不怪,這樣的事,從前不是沒有過——榮國公府上忽然出現的一套衣衫,不知出處的鮮嫩果子,以及那些被替換後消失不見的普通水果。她對著他,還真是明目張膽的毫不掩飾。他好奇過,探究過,最終得不出個所以然來,隻能歸咎於慧然曾經說過的神秘來曆。
於他而言,因為這些神秘,才鑄就了衛明沅這個人,也讓他們之間有了割舍不斷的姻緣,隻要她的人和心都在他那裏,這些神秘之處,她若想說,他便聽著,她若不想說,他便當做不知道並且幫她打掩護。
對待其他人,他習慣於一糾到底,可對衛明沅,他總是這樣沒有原則的縱容。
殊不知,衛明沅一直在等他問,他如果問了,她說不定就說了,可他不問,她也做不出興衝衝沒心沒肺將秘密抖落出來的事,於是兩人就這樣維持著一種無言的默契。
這一日,衛明沅看著枝頭上開始泛紅泛黃的楓葉,看著鎮國寺的方向看了一會,想起了第一次上鎮國寺時坐在肩與上看到的美景,那時,她還想著去母親的陪嫁莊子裏住上一段時日呢。如今,她已住到楓山下,不去踏青賞葉,似乎有些可惜。
大抵看出了她的心思,寧王沒有猶豫便吩咐人下去準備,上鎮國寺去禮佛。
禮佛,是對外頭人說的,也算是對衛明沅與向佛葵之事有個交代,實則,衛明沅是去踏青遊玩,而寧王則是去找慧然嘮嗑。
再次在圍棋上被狠虐大敗以後,慧然方丈依舊如同老頑童一樣撒潑賴賬,方丈室裏,不時傳來慧然的怒吼,“宣冉之,你可惡,你惡劣,你還懂不懂尊老愛幼了!你知不知道尊師重道!”禪房外的寧一,目不斜視。
寧王不動如山,任他如何撒潑叫罵,皆無動於衷,該吃的子,一個不落。
終於,慧然大師罷工,發誓再也不和他下棋找虐!
寧王幽幽地來了一句,“出家人不打誑語,方丈還是不要隨便發誓的好,否則容易食言而肥。”說著這話時,視線還若有若無地瞟過他的大肚子。
慧然頓時瞪了他一眼,“老衲這是大肚能容,沒見識!”
嗬,對於寧王但笑不語。
“阿沅也來了,方丈可要與她耍一會?”他淺笑著問,怎麽看都是不懷好意。
聽到衛明沅的名字,慧然方丈下意識地拽緊手裏的念珠串,“啊,王妃也來了,哈哈,老衲這肚子實在不雅觀,就不去汙她的眼了。”
猶記得,上一迴衛明沅來,為了報亂點鴛鴦譜的“仇”,與他說起了佛理,用十萬個為什麽成功問倒了慧然大師,至今想起衛明沅來,慧然仍舊會覺得耳朵嗡嗡嗡地響,像蜜蜂像蒼蠅像知了像蟋蟀,總之,哪樣吵她像哪樣,讓人避之不及。
寧王早知他會這麽說,於是拋出了誘餌,“鎮國寺的金蓮,幾十年未開了吧,本王的王妃在花草園植上倒是有幾分能耐。”
鎮國寺的金蓮,說是它的鎮寺之寶也不為過,相傳乃是得道高僧的舍利子所化,隻為同樣佛法高深的大師以及與佛緣厚之人開放。慧然雖然不慕名利,卻也希望能夠得到來自佛祖的認可,聞言,心思活泛起來。
可看著寧王老神在在的樣子,便知他不會那般好心,定是有所圖,於是也故作矜持地言道,“順其自然,貪不得貪不得。”
“哦。”寧王瞥了他一眼,沒再乘勝追擊,淡淡然地喝茶。
比定力,寧王比之慧然,仍舊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過幾息,慧然便敗下陣來。
“說吧,這次又想讓老衲幫你做什麽?”他認命地開門見山。
寧王得逞地笑了。其實,他也知,這是慧然大師在讓著自個,父皇去後的這些年,沒有慧然,他怕是要心如止水,哪裏能等來他的命定之人?對他,寧王雖不至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也是掏了真心的,沒有許多偽裝。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天,還能堅持下去夜跑,希望有跑完步不再腿酸的一天。跑廢了我的腿,周末估計出不去浪了π_π
第71章 金蓮
“方丈曾言, 阿沅的命格與佛有緣,若是能讓金蓮開放, 便不僅是大功德, 更是佛緣深厚,如此人才, 鎮國寺當珍之重之。”寧王也不說虛的, 就差直接說我家媳婦幫你們把金蓮弄開花,你們該有所表示了。
慧然大師嘴角一抽, 卻不順著他的話來,反問,“怎麽,王爺想讓王妃皈依佛門?老衲無任歡迎啊!”
寧王瞥了他一眼, 將了他一軍, “隻要方丈不嫌她吵。”
切, 沒意思!慧然大師自然不希望衛明沅真的皈依佛門來煩他,不過是使小性子, 不願就這麽答應寧王罷了。
他哼了一聲表示拒絕以後,這才認命地迴到正題, “說吧, 想讓咱們鎮國寺怎麽珍之重之?”
寧王淺笑,“本王的阿沅, 粉雕玉琢,就像觀音菩薩座下金童一樣可愛。”
觀音座下金童?慧然想了想衛明沅的長相,特別是眉心一點點綴, 的確像福娃娃。
他略微一想,便明白過來寧王的意思,挑著眉毛問道,“你想鎮國寺為她造勢揚名?”
寧王但笑不語,沒有否認。
慧然大師驀然想到他們搬到楓山別苑的緣由,對他的想法,摸到了一點邊,但不是全部。不過,他沒有窮極到底地問個明白,而是琢磨起來此事的可行性。
“她若是真讓金蓮開放,鎮國寺自然會將之奉為上賓,要如何做,你直說便是,老衲能答應的,自會答應,不能答應的,你便是說破天,我也不會幫你。”他這是點頭應承了。
其實,鎮國寺的金蓮幾十年未開,衛明沅若有本事能讓它重新開花,如此能耐,皇上太後以及世人對於她能夠救活向佛葵並最終令它開花一事,也能少些懷疑,但寧王還是覺得有些不夠。
讓花期十年的向佛葵短短一年內再次開花,這樣的神通,他知道就好,其他人,毋需知道得太清楚,以免為她引來殺身之禍。子不語怪力亂神,寧王想的是用更加神秘的神佛來為她的神秘本領打掩護,而這,需要鎮國寺的配合。
鎮國寺的地位超然,寺內高僧佛法高深,在夏國,佛教更是鼎盛,上至帝王貴族,下至庶民百姓,皆禮敬三寶,信奉虔誠。且,鎮國寺高僧猶擅觀星推演,夏國的帝王,若是上位時不能得到鎮國寺高僧的認可,在百姓心中的民望便會矮上一大截,這也是為何先帝當初因為慧然的一句“此子日後必定不凡”而對寧王大加看重的原因。
寧王需要的,便是借助鎮國寺的聲望,為衛明沅的身上鍍金,如此一來,日後她便是再神秘,也可以托言得佛光普照,虔誠所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寧王對衛明沅的愛護,亦是如此,如此長遠周全的思量和打算,他為了她當真是煞費苦心。
慧然不知他的考慮,但卻看得出來他對衛明沅的看重,猶記得,他在得知衛明沅的存在時,說的那些關於真心的話。寧王如今可算是把一顆真心全都掏出來了,這樣的他,或多或少地讓他擔心。
“值得嗎?”慧然問的是,他這樣為她,值得嗎?他的一顆全部的真心,可也換來了對方的全部?
“值得。”迴應他的是非常肯定的迴答,目光中沒有猶疑的閃爍。
“那便好那便好。”慧然輕舒一口氣,如此一來,他也能放心一些,他當日所為罪孽深重,寧王一日不好,他心中便一直有執念,這因果,若不能了斷,他便無法放下這執念而得證大道。
事情說定以後,慧然隨著寧王到了前殿,彼時,衛明沅正在佛前研究簽文,與解簽的明一和尚念叨世間百態與一百支簽文中間的關係,像是孜孜不倦的學子,看起來就像是佛祖最為虔誠的信徒,如果忽略明一和尚被問得越來越窘迫的神色的話。
寧王笑眯眯地看了一會,沒有阻止的意思,無奈,慧然隻好高聲咳了兩下,打斷了衛明沅的十萬個為什麽,將明一解救出來。
一見到宣逸,衛明沅便拋下了明一,顛顛地跑過來,向慧然問好,“方丈,早啊!”
慧然看看外頭已經向午的日頭,不雅地翻了個白眼,“不早了。”而後在心中感歎,明一果然好定力,竟然能應付衛明沅的一個早上!
“嗯!是不早了,該午膳了。”她笑眯眯地用力點頭,鎮國寺的齋飯啊,想想就口舌生津。
慧然一口氣堵在喉嚨裏,發不出來,他拒絕承認這樣的吃貨與他侍奉的佛祖有緣……
寧王在一旁看著,眼底滿是寵溺。
九月九,重陽宜登高,楓山上的紅葉紅了一些,鎮國寺成了京城上至貴族下至百姓的好去處。
衛明沅按著寧王的吩咐,這一日,坐在金蓮池旁,潛心念佛,實則早就將不少的靈泉水投入池中。
萬事皆備,隻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