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有人要逼迫她入宮,柳長妤甘願與青燈作伴,此生再不言嫁娶之事。隻是事情應還未嚴重到這般地步,在選秀之前,她隻要不引起崇安帝與太後的注意,最少是能令


    太後娘娘厭惡自己,便好得了機會,與被宮中之人看中擦肩而過。


    單單就前世被選中賜婚為後這一事,與其說是崇安帝選中了她,倒不如說是那時的太後挑中了她。在為崇安帝納後上,太後有著絕對的權力。


    有著令崇安帝都聽從的威力。


    隻是太後確實看走了眼,她本以為柳長妤是燕京之名門貴女,應守著一身溫順的性子,可入宮後,柳長妤性子太難壓,便因此與太後鬧了矛盾。


    太後自那後,很是不喜柳長妤了。


    她想,既然太後上一世不喜那般性子的她,那今生定然同樣不喜了。


    柳長妤願一試,以自己為局,顛覆前世的老路。


    “祈陽,這話父王可不容許你再說了!”


    汾陽王爺在聽聞她放了狠話之後,頓時冷下麵容,他嚴厲道:“什麽青燈作伴,父王若還有一日在世,便不會眼允你落發為尼!”


    柳長妤遇見再難的事端,王爺都會傾盡所有地庇護她,免她於難。


    “父王……”柳長妤自然聽懂了王爺之意,她眼眶微紅,喃喃自語。“祈陽,父王再問你一遍,入宮之事你當真不願?”汾陽王爺十足的認真問道。他隻為得柳長妤一道迴答,而非有意威迫她應下。這迴答,王爺想聽的是肯定的,“絕無後悔


    ?”“祈陽不願,入宮會是祈陽的絕路,父王!”柳長妤雙腿一軟,陡然跪在了地上,她昂起頭脊背聽得筆直,不難看出她心意的決然。她道:“於此事的決心,祈陽絕無一分後


    悔。”


    她從來就不會為入不了宮,而心生後悔。那一條看似榮華富貴之路,她並不合宜行走其上的。“你跪何?快快起來。”汾陽王爺見柳長妤撲通就跪下了,連忙上前將她扶了起來。扶起她後,王爺動作輕柔地拍拍她頭道:“你與父王作何客氣?既然你意已決,日後可不


    允再有悔意。”


    “嗯。”柳長妤重重點頭。


    汾陽王爺點了點頭,又道:“好了,你先迴去,此事父王心裏有譜了。”


    說完,他又一次撫了柳長妤的額際,手掌大而粗糙,卻很是溫暖,她的心頭也隨之一暖。


    “你不願的,父王不會逼迫你去做,你所願的,父王會盡力助你達成心願。”王爺便就是如此寵溺柳長妤。


    柳長妤輕抬頭,“父王,祈陽唯一的心願,便是今生不入深宮。”


    “你安心,父王拚了這條老命,也斷不會送你參選。”王爺揉了揉柳長妤的腦袋,勾唇一笑,因他沒了大胡子,笑時比以往親和了不止一星半點。


    王爺心裏最舍不得,也放不下柳長妤,她選擇不入宮,這更令王爺感到開懷,汾陽王府不倒,王爺健在,日後無論柳長妤嫁給何人,王爺都插的上手。


    他麵上的笑容含有安慰。可眼見柳長妤一歲歲的長大,王爺每每便會憶起大薛氏。


    想起再過三日,是為大薛氏的日子了,王爺的眼中便在不經意間流露過淡淡的一層哀沉。


    不過這點哀沉,隻在他眼底一閃而過後,便消失不見。


    柳長妤抬腳離開,走到半路後,她迴身真摯笑道:“父王,謝謝你。”


    謝謝你這一世,願意站在女兒這一邊。


    謝謝你願意,無論何事都為女兒著想。


    也謝謝你,此生仍是女兒的父親。


    汾陽王爺迴了一笑,笑容很是溫和,“傻丫頭。”


    ……


    在主院,柳長妤見汾陽王爺剃光了胡子,很是磨著他問了幾句,然汾陽王爺並未告知柳長妤,他究竟為何會剃了胡子,換了一副新麵容。


    在第二日柳長妤前去雙桂院時,因她好奇心重,便巴巴地詢問了王妃此事。


    本以為王妃同樣不知情,誰知她卻頓住了端茶杯的手,緩而一歎道:“妤兒,你父王……其實是有心事,才會剃了胡子的。”


    “心事?”柳長妤聽不明白。


    王妃幽幽看來,她語氣淒涼,問道:“妤兒,近日是何日子,你還記得嗎?”


    柳長妤仔細思考了一番,隻想到了一種可能,她慢道:“三日後,是娘的忌日。”


    “不錯,你娘親的忌日將至。”王妃眼中流露淡淡的哀傷,每年的這一日,她心情都是最為沉重的。


    十多年了,王妃仍不願去麵對,自己姐姐離去的這一日。她複又歎氣道:“還有三日了。在你娘忌日這一天,你父王是不願以那副模樣,去見你娘的。”


    柳長妤恍然大悟。


    難怪父王會剃了絡腮胡子,大薛氏在他心裏是珍藏至最深處,不可為他人所觸碰之人。在她離開人世的這一日,王爺記憶猶新,不可忘記。


    發妻無力死而複生,至少他要換以一副光鮮麵容,才有顏麵見自己已逝的發妻。


    毫無疑問地,大薛氏忌日是每年王府氛圍最為沉重的一日。


    在王府之內,無人不知大薛氏是塵封在王爺心裏的摯愛,是不可隨口閑談的對象,若有人對大薛氏不敬,王爺定會毫不留情地嚴懲不貸。


    這也是喬側妃心裏恨著大薛氏,也不敢隨意造次的原因。


    大薛氏的牌位置於棲如院,那院子是大薛氏生前所居住的,直到她逝去,也是死在這棲如院中,從未住過別處。


    棲如院平日皆被封死,王爺下了死令,不許任何人靠近。僅唯有大薛氏忌日,院門才會開鎖。


    在這般重要的日子裏,薛府之人是一定會過王府而來,祭大薛氏的。這迴薛家人早早便到了,薛老夫人,大夫人,攜同薛老爺子,薛大爺,與薛彥南皆過府來了。


    王妃與柳長妤在正門口迎著女眷,而那廂男眷則有王爺親自領著在王府逛悠,幾人先候著薛老夫人與薛夫人到過棲如院後,他四人再去。


    走在去棲如院的路上,薛老夫人輕握住王妃的手,緩慢歎道:“淩文啊,這些年苦了你了。當年你若不先提出此意,粟文也不會想到日後自己的女兒,會與你成了母女。”


    她指的,自然是王妃為庇護柳長妤而舍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入了汾陽王府。當年王妃未出閨前,亦是一位貴女。


    薛家次女,與薛家長女,名為薛家雙姝。“母親,這有何苦不苦的,妤兒雖是姐姐所生的女兒,可她如今乃是我的親生女兒,”王妃輕搖頭,她從不在意自己棄了其他,而擇了一條艱難的路。入王府,養育柳長妤


    她並不覺著後悔選擇,反而更為慶幸,慶幸自己為柳長妤之母,王妃淡道:“妤兒為我親生女兒,我從不覺著苦,她是極好的女兒,能成為她的母親,是我一生的福氣。”


    這話直讓柳長妤眼紅。大薛氏於她有生母之情,可小薛氏於她更為重要,這養母之緣才是她此生最最珍惜不過的。


    她這一生,未見生母,母妃便是她的再生母親。


    “淩文呐,你姐姐若能看見,她定會保佑你與祈陽後半生平安喜樂的。”薛老夫人眼中陷入了迴憶,想到了許久之前,兩姐妹仍是小時,手牽手互相嬉笑的一幕。


    “母親說的極是。”


    大夫人在旁補道,“淩文將祈陽養得這般好,粟文在天之靈定是無比寬慰的。”


    王妃迴握薛老夫人的手道:“我隻想姐姐在天能安了心。妤兒是她走之前唯一牽掛不下的,我不能讓她再感憂愁。”


    “你放心,對你,粟文從來都是最放心的。”薛老夫人不禁迴想,兒時大薛氏與小薛氏關係實在是親近,這對姐妹與彼此皆是最好的知心好友,無話不說。


    小薛氏心甘情願養育柳長妤,大薛氏又願意將女兒托付於她,定是滿心信任的。


    “若是放心不下,那時她咬著牙也會撐下去的。”


    薛粟文就是在自己所堅持的事情,非一半執著的人。


    薛老夫人走近棲如院時,終於是切身感受到了大薛氏的存在過的痕跡,她端詳著眼前與往前一模一樣的屋子,眼眶微微泛起了紅。


    這棲如院的布局與大薛氏生前未出閣時,在薛府的院子,幾乎一致。


    與薛老夫人的那種感覺,就像是大薛氏從未離開過一般,她還年少貌美,還有著大好年華,而非年紀輕輕便香消玉損。


    “粟文,粟文呐……粟文。”


    大薛氏的牌位便在屋內,薛老夫人一望見那“柳子博之妻,薛粟文”,眼淚再難以控製地落了下來。


    薛大夫人紅著眼眶,憶起大薛氏的音容笑貌,眼角也流了淚。


    這三人之中,王妃總是淚下最多的淚,自踏入此屋的那一刻,她便默默地流下幾串淚痕。而當目光觸及自己姐姐的牌位,王妃更是捂嘴小聲地抽泣起來。


    每年這一日,柳長妤的內心同樣是最為沉重的。她從未見過自己的生母,可到祭拜之時,她卻控製不住自己酸澀的心情,與紅起了的雙眼。


    她視線有點模糊,愣愣之中,雙眼看不大清事物,可自她的眼角,一滴一滴地落下了淚。


    柳長妤很想見一見自己的生母,即便是一麵也好,予她一次機會,能親眼見大薛氏一麵,親口喚她一生“娘親”,感謝她將自己帶來這世上。


    可是即便重活了一世,她也沒能如願。


    這應是她此生唯一的憾事了吧。


    “粟文呐,祈陽有淩文看著,你在天上安心吧。她如今已快及笄了,自己的女兒已長成了大姑娘,你該是高興的吧……”


    薛老夫人似在與大薛氏說話,屋內無人插嘴,隻餘下輕微的抽泣聲,幾人皆在默然地流淚。


    待薛老夫人說完,王妃才哽咽道:“姐姐,我會遵守與你的諾言的,你安心吧。妤兒她,我會盡心盡力地看管她。”


    說話間,她的雙眼紅腫,麵上盡是淚水。


    王妃與大薛氏的感情太深了,已到了每每迴憶起這位已故的姐姐,便心情沉痛的地步。


    最後柳長妤沉聲,她麵上的眼淚還未幹涸,“娘,女兒會好好的。”


    女兒會好好的,你要安心。她在心底暗暗作了保證。


    薛老夫人與大夫人祭拜完大薛氏後,便隨王妃去雙桂院歇息片刻,等薛老太爺與薛大爺也祭拜完,再一同迴薛府。


    另一邊的氣氛一般的壓抑。


    當王爺領著薛老太爺與薛大爺進棲如院時,這兩位平日裏強硬的男人,都忍不住紅了眼眶。已逝的到底是捧在手心寵了多少年的女兒,與妹妹,兩人皆忍不住哽咽了。


    還是薛彥南最先上前,點了香磕頭祭拜。


    而王爺卻趁著此時,默默背過身子,擦去眼角溢出的唯一一顆淚珠。在大薛氏忌日這般的日子裏,低沉的氣氛並未在薛府眾人離去而消散。柳長妤心情尤為沉重,她獨自端坐在疇華院內室,倚在側榻上發著愣,保持著這樣的姿勢已有一日


    之久。


    有微風自窗欞而吹進,丹胭走進來望了眼窗外,出聲提道:“郡主,天已要黑了,可要傳晚膳?”


    “先不必了,”柳長妤驟然站起身子,她向外邊走邊問道:“我父王何在?”


    “聽說王爺送完薛大人,薛老太爺,便又折迴了棲如院。”


    丹胭遲疑了片刹,猶豫不決開口,“奴婢不知曉現下可否還在。”


    “父王仍在棲如院?”柳長妤默聲。


    在亡妻的忌日,汾陽王爺定然是會選擇留在棲如院,陪她一同度過的。可這般想來,柳長妤更是放心不下。


    她皺起眉,心中不免多了分焦慮,掙紮過後終是下定決心前去棲如院一趟。她總不能讓父王一人孤身,留在棲如院裏。


    夜已漸深了,柳長妤漫步在幽暗的小徑中,頭頂是正亮的月亮,她幽幽地發出一聲歎息。


    棲如院,柳長妤還未走到院門口,便已大老遠便嗅到一大股酒味兒,不用想,她猜定是汾陽王爺獨身痛飲苦酒,以此消愁。


    思及此,柳長妤再度歎氣。


    棲如院主屋大門敞開著,裏頭燈火通明,汾陽王爺手握酒杯,人已大醉不醒,一頭栽倒在了桌上。


    “王爺,王爺?”


    察覺到有人搖晃了幾下自己,汾陽王爺輕聲“唔?”了一道,艱難地睜開了惺忪地雙眼。


    在模糊不清的視線中,汾陽王爺隻望見了一雙鳳眸,與柳葉般的彎眉呈於自己眼前。


    那女子笑意溫柔凝望於她,就像是大薛氏年輕時,那般貌美如花的模樣。


    “粟,粟文?”汾陽王爺不敢相信自己的雙眼,他癡癡念叨:“粟文,是你嗎?你迴來了,你終於……迴來了?”


    說完,他忍不住低聲抽泣了起來,王爺側臉柔和俊朗,再不似往日的威嚴。


    汾陽王爺腦裏憶起了大薛氏。


    大薛氏的一顰一笑,於他是太過清晰的畫麵,甚至是她在世時,所做的事情,所說出口的話,王爺仍記在心中。


    在她臨死前,王爺就守在她的床頭,陪伴於她。王爺死都會記得,大薛氏就那麽溫柔地看著自己,一句話也不說。


    他握著她的手,就見她笑著一口一口的嘔著血,那雙眼睛仍舊明媚清澈,卻艱難開合道:“王爺,你……忘了……妾……身……吧。”


    死之前她不止一次與他說,她已經再難撐下去了。若是她走了,就忘了她,定要好好的過完這一生。


    汾陽王爺無聲地流淚。


    他一麵搖頭,一麵悲痛欲絕。


    可他怎麽可能忘了她,怎麽能忘了她,這根本辦不到。


    她沒了,就是沒了。


    “王爺,是妾身迴來了。”


    那女子將手搭在了汾陽王爺的肩上,柔聲道:“這外頭涼,您還是迴屋裏歇息吧。”


    說著,便要拉起汾陽王爺走入內室,然而便在這時,汾陽王爺大力地抽出自己的手臂,他反手將她一推,眼中猩紅怒道:“不,你不是粟文,你究竟是誰?”


    因著爛醉,王爺早已看不大清楚,隻知道那女子被他推倒在地,他腦中茫然一刻,愣愣坐迴了木椅,喃喃:“粟,粟文,已經死了,她已經死了……”


    這話似乎是在說與自己聽。


    那女子卻從地上爬起來,又撲過來哭喊道:“王爺,妾身是薛粟文啊,您不識得妾身了嗎?”


    汾陽王爺隻甩開了她的手,並未搭理她,口裏低聲地念念有詞,又似胡言亂語,聽不清他所說的話。


    “王爺,您喝醉了,我扶您進屋。”她的手再一次纏上了王爺的手臂。


    在她要碰觸到王爺的那一刻,汾陽王爺突而抬起眼看向她,那雙眼中雖沾滿醉意,可在那醉意之下,卻是層層疊疊的殺氣,無比凜人。


    那女子的指尖跟著一抖,未敢再觸碰他的衣袖。


    柳長妤就是在這時踏入了屋內,她望見麵前的女子正要攙扶起汾陽王爺的身子,瞬間咬牙大氣怒道:“宋夕照,你意欲做何!”


    大半夜的,汾陽王爺獨自一人在這棲如院陪著先王妃,宋夕照不在自己的青鬆院好好呆著,跑來這裏有何目地?


    她顯然是不懷好意!


    尤其是當柳長妤親眼望見宋夕照意圖拉扯王爺時,她再也沉不住氣,上前一把拽過宋夕照,便將她朝旁丟了過去。


    宋夕照差一點就摔倒在地,她穩住身子,滿腹委屈道:“郡主,夕照不過是看王爺喝醉了,想攙一把而已。”


    “你為何會來青鬆院?”柳長妤絲毫不理睬她的辯駁,隻側首質問她道。


    宋夕照垂首迴:“夕照無意間路過棲如院,聞到院中酒味,尋進來才發現了喝醉了的王爺,又見這四下無奴仆伺候……”


    “看不出來,你還真是好心!”柳長妤的視線無意間投在宋夕照的雙手上,方才宋夕照便是有意握王爺的手臂。


    “郡主謬讚了。”察覺到她視線,宋夕照心虛似得縮迴了手。


    這話得了柳長妤一記冷哼,她可不是在讚許她。


    冷哼過後,柳長妤再不理睬宋夕照,她迴身去查看王爺的狀況。


    此刻王爺正趴倒在桌上,嘴裏不知嘀咕著何話,左右聽不清楚。


    “父王,你醒醒。”


    柳長妤搖晃了半天,也不見汾陽王爺動彈一下,隻突然間有一張畫卷自王爺手中落到了地上,那畫卷有畫的一麵朝上,一張美人圖映入柳長妤眼簾。


    柳長妤撿起來細細一看。


    畫上的女子執扇倚靠樹下,枝椏間落花零落,那女子便如安靜恬靜的花朵,淡淡地綻在其中。


    最絕的是她那一雙鳳眸,與眸上的彎眉,分明是溫柔的笑容,卻溢著明豔與奪目。


    柳長妤眼眶頓時就紅了,她一眼就認出來了,這一定是她的娘親。


    她雖未真正見父王畫過娘親的畫像,可是她心底隱隱有一股衝動,她能感覺的到,父王這畫上之人,便是她的娘親,薛粟文。


    這雙眼,這雙眉,這身氣度——


    都太過似曾相識了,從宋夕照的身上。


    柳長妤終於明白,她為何眼熟宋夕照,更以為她似曾相識了,隻因宋夕照所裝作的,不正是大薛氏嗎。


    隻是兩人在氣韻到底差上太多,充其量宋夕照也隻是像個兩分三分,絕無可能與大薛氏完全相像。


    莫怪王妃起先便對宋夕照生了厭,以宋夕照那容貌與氣度,與大薛氏來得有些相像,王妃與大薛氏感情好,自然不會多喜愛她。


    而後宋夕照不願聽從王妃,卻偏偏意圖麵見王爺,王妃更是不願這樣一個肖像自己姐姐之人,接近王爺了。


    那一種感覺便是,擔心有人替代了大薛氏一樣,太過難受。


    至於喬側妃掌嘴宋夕照,多半亦是故意的。喬側妃恨大薛氏入骨,見到宋夕照這裝像大薛氏而來的一身,還不氣急才怪。


    給了兩巴掌都算是輕的了,喬側妃氣到上頭,完全敢毀了她這張臉。


    而今日宋夕照前來棲如院,有意靠近王爺,柳長妤不得不懷疑,她是打著無意路過的名頭,有意趁著王爺醉酒,讓王爺將錯認自己為大薛氏!


    這懷疑一生出,柳長妤整張臉都發了白。


    她如何能想到,宋夕照是這等不要臉皮之人!


    入王府之後,宋夕照竟然癡心妄,想要取代大薛氏在王爺心中的地位。莫非她起了心思,要擠下王妃,坐上汾陽王府主母的位子?


    憑她的身份,太過異想天開了。


    “宋夕照啊宋夕照,你來明眼兒瞧瞧這幅畫。”


    柳長妤經不住嗤笑,“你摸著你的良心,告訴本郡主,你當真心裏無鬼?”


    手中大薛氏的畫卷便展開在宋夕照眼前,這美人圖霎時令她慘白透底,她似在害怕卻又不似懼怕,緊握著手迴道:“夕照心中無鬼,郡主莫要錯疑夕照。”


    隻是她嘴唇已被咬出了血,單薄的身子顫抖著,宛如冷風中一朵可憐的小白花。


    柳長妤收迴眼,重新卷起畫卷,警告她說道:“本郡主不管你有鬼還是無鬼,你隻需記著,莫要在本郡主,王妃眼皮子底下試圖抱著其他的小心思。”


    宋夕照沒作聲。


    “本郡主不是寬容大度之人。”


    宋夕照乖巧地點點頭,“夕照明曉。”


    柳長妤頓時勾唇一笑,“你可別忘了,再過兩日你便要議親。至於你親事究竟如何,那可是王妃說了算的。”


    王妃拿捏著宋夕照的婚姻大事,她若不識趣,將事情鬧大了,是不會有任何好果子吃的。


    果真聽聞此言,宋夕照身子抖擻著,顫顫巍巍迴道:“夕照再不敢了,今日確為夕照魯莽了,往後定不會獨自一人隨意進院的。”


    柳長妤將信將疑,卻也未再多提此事,她隻與迎春說道:“迎春,你送宋姑娘迴青鬆院,務必要將她送入了院再迴來。”


    這話是要迎春盯著些宋夕照來看了。


    迎春自然滿口應下這差事,又向宋夕照走去,意思她隨自己離開。


    “郡主……”宋夕照猶豫後仍是開口關切道:“那王爺呢?”


    聽她這般關心,柳長妤冷笑迴道:“我父王無需你掛念在心,本郡主與丫鬟稍待會送他迴屋。”


    宋夕照似真放了心,“那夕照便安心了,這便迴青鬆院了,祝郡主今夜好夢。”


    她的身影容入了黑暗,待再看不清後,柳長妤才又勾起一道冷笑。自打她有了宋夕照意圖做自己母妃的念頭後,她再無法對她抱有好語氣起來。


    一想起來,她便有點無法用言語表明的難受。


    敢情宋副將自己與王府那點情分為代價,拚盡全力送宋夕照進京,結果便是被宋夕照利用做墊腳石,攀向高峰的法寶了?


    柳長妤想,敢把主意打到王爺身上,宋夕照的胃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殊不知,要想取代大薛氏,她完全不夠格。


    柳長妤小心翼翼地收起畫軸,喚了丹胭上前,兩人一同攙扶起汾陽王爺,“丹胭,便先將王爺送至旁院裏,歇息一宿吧,稍後你去尋兩個丫鬟來伺候王爺。”


    棲如院臨近流光院,那院子每日皆有丫鬟打掃幹淨,未有人居住,將王爺放在內室歇息一宿,並無不好。翌日,柳長妤便前去雙桂院請安,順道將昨夜裏撞見的事端一並說與王妃了。宋夕照裝為大薛氏,迷惑王爺這事著實嚴重,且柳長妤並不願替她隱瞞,便一五一十,不帶


    半點添油加醋地娓娓道來。


    “母妃,宋夕照長相氣度皆酷似我娘,此為巧合,還是她有意扮之?”經昨日那事過後,柳長妤不得不懷疑宋夕照的用心了。“我倒是小瞧她了。”王妃冷睨起眼眸,往日溫和不複存在,隻聲色冰冷道:“昨夜本王妃特意命青芽前去青鬆院,叮囑了她,再待幾日便為她議親相看,誰成想未過半個時


    辰,便偷摸到棲如院去了!”


    這下柳長妤可以肯定了。宋夕照是在得知自己不過兩日便要相看人家,嶺南的父親等不及,若錯過了好機會,她可要守孝幾年了。


    因心裏尋不出旁的主意,她著急了,又聽到王爺一人在棲如院懷念發妻,便起了意。大半夜的宋夕照獨自一人去尋王爺,棲如院內孤男寡女,且又是大薛氏的忌日裏,正當王爺喝的大醉時,憑著宋夕照那身有幾分像大薛氏的氣度,王爺極易將宋夕照錯認


    為大薛氏。


    這便是宋夕照心心相念的機會了,她堵上了一次,卻還未得手,便被柳長妤路過剛巧打斷。


    若是宋夕照得了手,那後果自然是不堪設想。


    王爺錯認了宋夕照,那麽後果為何,王妃已不必明言。


    不過是宋夕照被王爺納入後院,成這王府的妻妾一員。宋夕照妄想憑著那張肖像大薛氏的麵容,在汾陽王府闖出一條路來。


    王妃不屑地冷哼。


    任何試圖踩著她胞姐上位的,她都不會放過。


    “母妃可曾派人前往那張家,請張夫人過府?”柳長妤又問。“未曾,此前還會定好日子,本想選好了後便遣人去的。”王妃心中五味雜陳,如今知曉昨夜之事後,真是半分不情願再為宋夕照選個好人家嫁過去了,“日子未定好,便生


    了這等事來。”


    柳長妤目光暗沉,她提議道:“母妃,不若請宋夕照前來一問,隻要試探幾分,看她究竟是願與張家議親,還是不願。”


    “母妃,女兒想,宋夕照怕是不會願意嫁入張家的。”宋夕照連王爺都願意勾搭一搏,那張家她如何會看得上了。


    這提議倒是對了王妃的心思,她忙與廖媽媽道:“廖媽媽,就派青芽跑腿吧,請宋姑娘過來一趟。”


    夏日最為燥熱的日子早已過去,可有宋夕照在汾陽王府,柳長妤覺著這滋味一點不比炎熱酷日焦灼得差。


    原先允她進府,不過一番好意,可人家卻壓根不稀罕。


    青芽算是摸清了去青鬆院的路,這跑腿的活兒做起來得心應手,沒過一刻,便領著宋夕照折返。


    在來時路上,青芽並未告知宋夕照,王妃尋她所為何事,因而宋夕照施了一禮過後,便滿心疑慮地坐下。


    王妃端視她半晌,目光冰冷道:“宋姑娘,本王妃今日尋你,是要與你一談你的親事。你之事,有王爺親自過問,本王妃同樣盼著你好,因而為你擇了一門不錯的親事。”


    宋夕照低垂著首,那廂廖媽媽呈去一張薄紙,上頭寫有張家的人口與家世情況,王妃繼而道:“這張家大人與王爺交好,你若嫁入張家,王府自會為你撐腰的。”


    那薄紙還未被宋夕照仔細打量過,她便已抬眼,“王妃,夕照……”


    自她雙眸中流露出一股猶豫之情,王妃頓而領會到她欲開口說些什麽,她凝眼道:“你先看看,再與本王妃說你作何想的。”


    王妃強硬無比的態度,令宋夕照無從選擇,她隻得翻閱一遍,腦中翻滾著幾句早已想好的話語,待以為無誤之後,才開口緩道:“王妃為夕照所挑選的人家,皆是好的。”


    柳長妤聽聞後挑了挑眉。


    心思還未落地,就聽宋夕照話鋒一轉道:“是夕照無緣,上迴孟夫人來時,生了紅疹,未能得入她眼。而這張家,夕照以為是不錯的,隻是……”


    王妃的臉黑沉了下來,她握緊手似在壓著怒氣。


    “隻是張家為武夫世家,武夫多為暴躁魯莽之人,夕照這般江南而生的女子,性子軟弱,怕是不大為良配吧。”


    說的話是好聽,可仍是婉言拒絕。


    若真有心嫁去,何必再多言江南女子不為武夫之配的話語來。宋夕照此番,就是不願議親下嫁。


    先是孟家那事,故意生了紅疹自毀親事,而到了張家,便又是一番與之不相配而拒絕。


    這何止是不願下嫁,她分明就是不打算聽由王妃為其安排婚事!


    王妃含著冷意說道:“武將多為魯莽之人?那宋姑娘以為,王爺性子如何?”


    這說到武將,汾陽王爺便一樣是武將。


    “王爺?”


    宋夕照先是一愣,後笑開以迴:“王爺自是不一樣的,王爺雖看似威嚴,可實則寬和待人,耐心而又心思細致的一麵。”


    “看來宋姑娘是中意如王爺這般之人了。”王妃就真差沒說宋夕照中意的是王爺,意欲被王爺納入汾陽王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君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奺並收藏與君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