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蘇格拉底的說法,一個懂得哲學的心靈應該具有理性、意誌、以及美德的慾望。


    一個哲學家應該適當的熱愛智慧和勇氣,以智慧作為他們行為的基礎。智慧則是對於美德的知識、或是與所有存在的事物之間正確的相處態度。


    有關國家和統治者,柏拉圖也做出了有趣的論點。舉例而言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有缺陷的民主製度與一個由暴君統治的國家,哪個比較理想?


    他主張由一個惡劣的暴君統治反而更好(因為隻有一個人能從事惡劣的行徑),而不該採取有缺陷的民主製度(因為所有人都可能做出那樣的行徑)。


    蘇格拉底的說法,一個國家是由許多不同的靈魂所構成的,自然而然的會從貴族政治轉變為階級政治、接著轉變為寡頭政治、然後是民主政治、最後則會轉變為政治。


    或許蘇格拉底試著警告後人的是,一個國家會由許多無所節製的靈魂所統治,而那些具有智慧的靈魂應該試著勸告或節製那些熱衷權力、金錢、名譽、和名聲的人們。


    柏拉圖企圖使天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認為:天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


    認為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這片混沌的開闢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


    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為世界製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


    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麵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麵體,氣微粒是正八麵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麵體,土微粒是立方體。


    第五種正多麵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麵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


    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為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麵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


    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


    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


    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


    柏拉圖思想通常被與他最知名的學生亞裏士多德相對比,亞裏士多德的名聲在中世紀早期時完全被柏拉圖所掩蓋。


    柏拉圖的原始著作在西方明遺失了上千年。直到它們在君士坦丁堡淪陷前一世紀被人從城裡帶出為止。


    中世紀學者透過拉丁的翻譯版研讀柏拉圖的著作,當時那些拉丁譯還是譯自阿拉伯學者從希臘翻譯至阿拉伯和波斯的二手翻譯。


    阿拉伯學者不隻翻譯古希臘的著作,同時也撰寫了許多對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原著的評論和解釋(如阿維森納、亞維侯),這時亞裏士多德的名聲開始超過了柏拉圖。


    隻有到了藝復興,當西方世界對於古典明的興趣開始復甦時,柏拉圖的哲學才又開始受到廣泛重視。


    許多早期從經院哲學脫離出來的現代科學家和藝術家促長了藝復興的進展,他們將柏拉圖的哲學視為是藝術和科學進步的基礎。到了19世紀。柏拉圖的名聲恢復了,至少跟亞裏士多德的不相上下。


    自從那時開始,許多西方哲學家也將他們的理論根基於柏拉圖的著作之上。柏拉圖的影響在數學界和科學界特別大,尤其是戈特洛布、弗雷格以及他的學生如庫爾特、哥德爾和阿隆佐邱奇等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採用了柏拉圖所提出的有著永恆不變的現實存在的主張。反對尼爾斯、玻爾提出的物理宇宙以及他對量子力學的解釋。


    相反的,那些脫離了體論理論模型以及道德理想的哲學家,則通常會以其他各種觀點批評柏拉圖主義。


    例如尼采便攻擊柏拉圖把世界分割成兩個的作法,馬丁、海德格爾則批評柏拉圖模糊化了人類生命的質。而卡爾、波普爾則在他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5)一書中批評柏拉圖在《理想國》裡所提議的政府形式是個典型的極權主義政權。


    列奧、施特勞斯被一些人視為是恢復柏拉圖在道德哲學上的影響力的主要哲學家,他採取的是較少形上學的形式。


    不過。由於受到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影響,施特勞斯並不認同他們對於柏拉圖的譴責,而是專注於在對話錄裡尋找柏拉圖麵對批評所提出的可能解答。


    註:《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從西方哲學的傳統考察歷史定論主義的起源和發展。


    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理斯多德到德國唯心主義的費希特、黑格爾,都被描繪成歷史定論主義的奠基者。


    歷史定論主義也被視為封閉社會的意識型態,和開放社會所依賴的理性批判精神格格不入。


    因此所有歷史定論主義者都是開放社會的敵人。特別批判了柏拉圖、黑格爾和馬克思的歷史理論,說他們都是錯誤的預言家。


    書的上卷的副標題是柏拉圖的符咒,下卷是預言的:黑格爾、馬克思及其後果。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企圖心,希望利用哲學史的材料進行對歷史定論主義的鬥爭。批評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一個極權主義的模式,是一個的貴族主義復辟。


    其認為理想國是一種出於對變動恐懼的烏托邦工程。


    柏拉圖將人分為三個等級,規範了每個人在整體中的位置,作者認為這是一種封閉的社會,一個開放的社會是鼓勵競爭,人的地位是透過自身努力贏得的。


    黑格爾雖然建立了哲學史上最完備的體係,但也遭到無情的攻擊。作者認為黑格爾哲學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它符合了普魯士國王建立化霸權的需要,成為官方哲學。


    黑格爾的歷史定論主義的核心是國家至上論,更確切地說,是普魯士國家至上論。


    黑格爾認為支配世界精神運動的就是歷史規律,根據歷史規律,世界精神經歷了東方國家,希臘、羅馬國家及日耳曼國家三個階段。


    日耳曼國家的最高形式是普魯士國家。此時,世界歷史也發展到頂峰,所以黑格爾的著作中充滿了對國家的狂熱崇拜。而黑格爾的國家主義被後來的法西斯主義所承接,成為重要的思想依據。


    作者接著把矛頭指向了馬克思主義,他把法西斯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說成是黑格爾哲學的右翼和左翼。


    在馬克思眼中,歷史規律不再是世界精神的規律,而是物質生產的規律。歷史按照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作用的規律發展,分別經歷原始共產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


    作者認為馬克思的歷史定論主義是一種經濟的歷史定論主義,即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認為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此一下層建築,決定了政治、法律等上層建築。


    作者承認經濟在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但反對經濟決定論。他說:不是經濟力量統治政治力量,相反地,是政治力量控製和製服經濟力量。


    作者之所以強調政治對經濟的作用,是為了用改良主義的方案來證偽馬克思的暴力革命和階級鬥爭。


    指出馬克思主義對自由資主義時期弊病的批判的確一針見血,但是透過政治手段,國家幹預經濟活動,已經大幅緩和社會矛盾,馬克思的理論便顯得過時了。


    這種政治手段不是來自歷史定論主義所擘畫的全盤改造的烏托邦社會工程,而是來自逐步的、漸進的、滴定式的所謂細部社會工程。


    這種社會工程的優越性在於它的試驗性,不用搗毀一切再來重建,而是透過溫和改良的方式,隨時依據事實來調整和修正,避免社會動盪所付出的龐大代價。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不算是一嚴謹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時代的產物。


    作者道:《歷史定論主義的貧困》和《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是我為戰爭而作的努力。我認為,在馬克思主義重新復活和大規模規劃思想影響之下,自由會成為一個中心問題。因而這些書意味著反對極權主義和讀菜主義以保衛自由,並對歷史定論主義迷信的危險提出警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馬行空四部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月並收藏天馬行空四部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