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太守府,黃蓋笑對桓玄說道:“桓君,今鐵官刑徒已然成營。編伍的時候,我細細看了,老郭帶來的這些人雖因常年在鐵礦中勞作,顯得骨瘦,然瘦而不羸,隻要稍加調教,必為虎狼之軍。如今又得了兵器。從今以後,這平輿城必固若金湯了啊。”
鐵官刑徒、附奴常年從事重體力勞作,盡管大多都很瘦,但並不虛弱,隻要給些時間,補充些營養,力氣上必勝過常人。又且,鐵官刑徒從事的勞作大多需要配合,一個人是做不好的,在鐵礦裏實行的又是軍事化管理,較之常人也更有紀律性、組織性。
桓玄對這近千鐵官刑徒也是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有此千人,確可足保平輿不失了。”
文瀚插話說道:“兵庫中現尚有軍械數千件。桓君,何不將之全部取出?”
“全部取出?”
“對啊。黃君帶來的那些人,除了老郭的鐵官刑徒、附奴,還有千餘的百姓、豪傑啊!何不幹脆將他們也一並編入周氏部曲?”
桓玄心道:“我何嚐不想!”隻是這千餘的百姓、豪傑不比鐵官徒刑、附奴。
鐵官刑徒、附奴或為刑徒,或為奴隸,將之臨時組軍,把他們編入自己的麾下,反對的人不多。百姓、豪傑都是編戶齊民,正兒八經的漢家良民,桓玄一個百石兵曹椽,哪有資格把他們編入自己的手下?就算他們中有主動投軍的,也得太守出麵任用才行。
黃蓋亦知其中關節,笑道:“府君不是已有令下,凡‘有意殺賊報國者,可去袁功曹、王主簿處報名’麽?隻這新編而成的‘鐵營’已夠桓君忙活的了,哪裏還有空去理會他們?”
“這倒是。”
旋即桓玄對著韋強等人下令。
韋強、慶鋒、許陽、文瀚等人被桓玄委任為“曲長”,雖不是出自朝廷的任命,但各自也有了四百人的手下。漢家最重軍功,可以想象,隻要黃巾還沒有覆滅,有了這四百人在手裏,他們早晚能立下更大的軍功,早晚能博得一個正式的官職。
韋強答道:“桓君,你放心去休息罷!分發兵械的章程你已經定下了,吾等必能按照你的章程,把它辦好。”
所謂“章程”,其實也很簡單---兩漢的部隊主要分為四個兵種,步、騎、車、水。
具體到汝南郡來說,因為汝南既不臨海,又不在邊疆,且郡中亦無歸屬朝廷直接管轄的“將屯兵”,隻有一些負責地方治安的郡卒,因此既無水軍,也無成建製的騎兵。
至於車兵,早在前漢武帝後就已被迅速發展起來的騎兵所代替,時至如今,雖然建製還在,平時大多用於禮儀,充當儀仗隊,在戰時,也通常隻是被用於運輸輜重或結營防禦。汝南亦無車兵編製,雖有些輕車,數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汝南現有的兵種大多是步卒。
兩漢的步卒分為三種:不著鎧甲的輕步兵、披甲執銳的“甲士”和使用強弓勁弩的弓弩兵。
其中,弓弩兵雖屬於步卒範疇,但平時基本上單獨編製和管理,平時單獨訓練,戰時配合其它步卒或單獨執行作戰任務。
桓玄“分發兵械的章程”即是按此製定的。說白了,他這個章程依據的還是漢軍的慣例。
他從兵庫領來的軍械有刀、有矛、有甲,也有強弩。
強弩乃是殺人利器,此前曾有人諫言禁民間買賣此物,雖沒有獲得執行,但由此也可見朝廷對其之重視,郡中儲存的也不多,他隻領出來了兩百件。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弓弩的作用,他決定依照漢軍之慣例,從“鐵營”這一千二百人中選出兩百個力大能開強弩的人,單獨編成一個曲。
這兩百個人已經選好了。百人一屯,兩個屯的長官也已經定下,一個是高佳波,一個是鐵哲。
高佳波擅使強弩,其兄高凱平擅使長戟,兄弟二人在鄉中並有勇名,鄉人稱之:“大戟強弩不能當”。鐵哲雖不擅強弩,但擅射。他兩人輕俠出身,各有勇武,投靠周澈的時間也早,忠誠度不在話下,由他兩人來分別出任兩屯的長官最合適不過。
弓弩是遠射武器,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在平時,殺傷力均勝過普通的步卒。兩百個弓弩兵放在一起,殺傷力更大,必須要交給最信任的人。既然弓弩兵單獨編製,分發兵器自也就要單獨分發。桓玄所謂的章程即是如此。
桓玄點了點頭,對韋強、郭強說道:“編給你們的這二百人,雖皆為驍悍力大之輩,但大多沒有開過弩。分發完弩後,你要馬上開始著手訓練他們。劉辟賊兵雖已潰退,然其主力尚存。此賊一日不死,我郡中便一日不得安寧。如今探騎已然歸來,必帶迴了他的消息,也許還有更艱苦的戰鬥在等著我們。這兩百弓弩兵將是我部日後殺賊的利器,你萬不可懈怠!”
“諾。”
就在黃蓋、桓玄安排好各項事宜後,就去休息了。
而此時在潁川郡的周澈則憂心忡忡地說道:“派出去的哨探已離城一天了,至今未有歸來迴報者,這數萬賊兵也不知都去了哪裏,現在何處?”
傍晚的時候,派出去的探馬絡繹歸來了,一個小吏騎馬奔來:“將軍,府君召你進見。”
“為了何事?”
“探騎迴來了。”
這是大事兒,不能不去。探馬歸來,必帶迴有黃巾軍及郡中各縣的情報,周澈道:“公達!隨吾去郡守府吧。”
荀攸智謀出眾,這個時候就需要他的分析能力了。關於荀攸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裏,這還要從幾天前說起,且說那一夜周澈派了方悅前去潁陰召請荀攸。
方悅來到荀家院外,下馬敲門,荀攸與妻子剛剛睡下,披衣而起,出來開門。
方悅行了個禮,拿出拜帖開門見山地說道:“在下方悅。君可是荀公達先生?吾家將軍有請先生去陽翟一趟。”
“聽聞今天陽翟城裏亂了一天,人人自危。夜聞敲門之聲,已讓人生疑;聽是什麽將軍相召,越發古怪。裏諺雲:‘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這大晚上的相召作甚?”荀攸心裏嘀咕。
“可是哪位將軍?”
“度遼將軍周皓粼。”
荀妻在室內,隻聽到了方悅說話,不知來者是誰,甚是擔憂,見荀攸迴到屋裏,拽住他的衣袖,不想讓他去。
荀攸大笑說道:“你自嫁給我後,饑一頓飽一頓,吃了多年的苦。今夜,我要借皓粼之力,致於青雲之上了,以後可以錦衣玉食地養你了,你卻怎麽反而阻我?怎麽?你寧願吃糟糠,不願食膾炙麽?”
“夫君此話怎講?”
“周皓粼迴來了,他必是見我解除了黨錮,所以舉薦我,故有召也!”
“周君?在君不是在並州麽?”
“前幾日陽翟城中亂了一天,晚上周皓粼到郡,顯然是太守遇到了大麻煩。我剛才問了前來相請的方君,皓粼剛到郡裏不久。他方到郡府,太守即召我入見,如此急促,說明你的夫君我,要得郡朝大用了!”
荀攸智謀過人,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出仕,不是沒有出仕之意,而是因為朝廷黨錮,沒有機會。
此前,同族的荀彧雖然先後舉薦過他,奈何時任太守給的職位太低,他雖為寒士,自恃才高,卻也不屑去要,今夜方悅奉周澈命令前來請他,他從蛛絲馬跡中判斷出:這一迴必是能得重用了,故而毫不猶豫,當即令妻子取來冠帶衣服,穿好,又從牆上取下幾年前周澈贈給他的百煉長劍,坐在床上,抽劍出鞘,對著室外的落雪,彈了一彈,吟道:“藏劍十年兮,一朝露鋒!”
辭別妻子,帶劍出了院門,隨方悅前去太守府的路上。
在去路上,荀攸他細問了陽翟的情況,神情變得嚴峻起來,歎道:“我向來自負智謀,與皓粼相交數年,今日方知他遠勝於我。”他歎的不是周澈在陽翟的應對處置,而是周澈竟然早在幾年就未雨綢繆,查清了波才、波連的黨羽,這份“遠見”讓他歎服。
他不由想道:“前幾年,皓粼巡察潁北,至陽城時,似對鐵官刑徒甚感興趣。莫非,他那時就看出了太平道將要造反麽?”
……
在中軍帳周澈向各部交代完畢,他與荀攸、方悅、王慧四人騎上馬,同那小吏齊去太守府。
正晚飯的時候,經過幾天的激戰,波才終於帶兵退卻,百姓暫時放下了心,家家戶戶炊煙嫋嫋。若在此時於城中催馬疾馳,或會給百姓帶來不必要的驚擾。波才的麾下都是烏合之眾,雖然算上精壯、連帶婦孺號稱十萬之眾,圍城亦長達六日,但畢竟不是正規軍,缺少大型的攻城器械,對城內的民居並沒有造成什麽損害。
現在他兵馬已退,行走在城中,除了街上比較髒亂,時不時有巡邏的郡卒經過,並及偶爾會碰上幾個負了輕傷的郡卒、民夫閑走之外,大眼看去,竟已與往日並無太大的不同了。
不管戰爭多麽激烈,戰爭總有離開的那一天。
已是三月中旬,不知覺間,天氣漸漸轉暖。落日餘暉灑照街上,閃耀人眼。
周澈策馬徐行,迎對細細的晚風,聽著馬蹄得得之響,聞著道旁裏巷中傳來的黍米之香,感受著這難得的戰後平靜。
荀攸似乎與他頗有同感,隨行在他的馬後,一路上亦無一言說出,直到了太守府門外,方才開口說道:“這歸來的探騎也不知是否帶來了汝南的消息?”
不管是波才還是劉辟都主力尚存,隻要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肯定能把潰散的部眾重新收攏,這是郡朝諸人的共識。不管探馬帶迴情報是什麽,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周澈方才所說的:“此賊一日不死,我郡中便一日不得安寧”。換而言之,至少短期內,在朝廷的援軍到來前,潁川、汝南的戰亂絕無平息的可能。
公家的事既已不須多想,那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周氏全族都在安成,周澈很擔憂。
不過荀攸他則更擔憂的是整個帝國的局勢:“太平道信眾遍布天下,作亂者定非僅潁川一郡,也不知探騎有沒有帶迴三河、汝南、南陽、陳留、陳國諸郡國之消息。”
三河:河內、河南、河東,屬司隸校尉部,乃是京畿,或與潁川接壤,或距潁川不遠。汝南、南陽等諸郡國則皆與汝南接壤。
如果在它們的境內也像潁川一樣,動輒數萬人造反作亂,那麽朝廷平叛的大軍就算及時出動,怕也難以迅速挽迴局麵。
盡管荀攸此前從未出仕過,蟄居潁川一隅,隻是一個白衣寒士,但並非隻會尋章雕句的腐儒,亦非足不出戶、不知天下事的庸儒,他交往的朋友多是名門子弟,常於遠行訪友的途中觀望地方民生,經常與友人議論朝政,對而今閹宦當權、民不聊生的局麵還是很清楚的。
一旦朝廷不能迅速撲滅太平道的叛亂,那麽朝中說不定就會有野心之輩趁機而起。
太平道信徒雖眾,皆為烏合,或會得誌於一時,遲早會被朝廷撲滅,此為癬疥之疾,而倘若真有握有兵權的野心之徒趁此機會生事,那就是心腹大患了。這漢家的天下,從此怕要危矣。
通紅的夕陽漸落於城下,暮色蒼茫。
荀攸對未來的擔憂隻是出於推測,這亂的將是大漢的天下,受苦的將是萬千黎民。
在門口戟士的沉默注視中,周澈等人步入太守府中。
周澈、荀攸二人入到府內,登入堂上,發現一幹郡吏等人已經在了。
二人向潁川太守行禮畢,各入坐席。大約因為有心事的緣故,又同時郡朝有資格參與會議的吏員尚未到齊,太守坐在上首,隻閉目養神,並不說話。
他不說話,周澈是客軍,自也不好開口。
暮色深重,堂內越來越昏暗幽沉。起了晚風,院中槐樹枝葉簌簌。一眾郡朝的吏員默然靜坐,顯得堂上的氣氛頗是壓抑。
又等了會兒,計吏郭圖、賊曹椽杜佐等人絡繹到來。
太守睜開了眼,恍然醒來似的地茫然坐了片刻,向堂上左右兩側看了多時,眼神終於對上了焦,說道:“噢,噢,諸君都來了啊?”
堂中幽暗,身為下吏,又不能失禮地盯著文太守看,周澈沒能瞧清他的模樣,隻聽得他的聲音較之白天見時似乎更加疲憊了。
“這麽暗,怎麽還不點燭火?”
坐在左側最末的賊曹椽杜佐起身,小步行至堂門口,拍了拍手,喚來候在廊上的侍女,吩咐說道:“點燈。”
堂中幾個角落置放的有青銅燈架,上有蠟燭。幾個穿著墨綠色襦裙的女婢魚貫步入堂上,將燭光點亮。隨著燭火亮起,驅散了昏沉,堂內明亮起來。
潁川太守說道:“諸君想必已知,這麽晚召諸君來,不為別事,周度遼先前遣派出去的探騎迴來了。”
鍾繇應聲問道:“迴來了幾騎?”
探騎是周澈派出去的,總共派出去了十二騎。
三騎往東,去長社、鄢陵、潁陰方向。三騎往南,去潁陽、郟縣、昆陽方向。四騎往西,其中兩騎是去洛陽送“捷報”兼請援軍,另外兩騎則是去陽城、輪氏方向。向北去的有兩騎,出了陽翟向北不遠就是潁川郡的邊界,這一路最好打探,任務也最輕鬆。
把這些探騎派出去後,周澈和太守商量過。堂上諸人當時都在,因此皆知。
太守答道:“截止目前,共迴來了五騎。”
“都是哪五騎?”
“最早迴來的兩騎是去北邊打探敵情的,北邊並無大股賊兵,隻有少量趁機鬧事的鄉裏無賴。……,接著迴來的是去南邊的。去南邊了三騎,隻迴來了一騎,他們在汝水南岸遇到了賊兵的大隊人馬,折了兩騎。據這迴來的一騎稟報,郟縣、襄城兩縣確定已經失陷。”
“這三騎迴來之後,我即馬上派人去請諸君前來議事了。就在你們到來之前,又迴來了一騎,是從東邊迴來的,長社、潁陰無恙。噢,對了,元常,公達,你兩人可以放心了。”
鍾繇家在長社,荀攸家在潁陰。長社、潁陰無恙,就說明他兩人的宗族無恙。
荀攸鬆了口氣,鍾繇亦是麵上一鬆。
早在波才起事前,周澈因知日後將會有一個“長社之戰”,就曾因此勸過鍾繇,勸他把族人轉移到陽翟。鍾繇倒是同意了,奈何他家中的長輩不同意。
他長輩認為:別說波才尚未作亂,即使波才作亂了,作為地方上的名門冠族,他們鍾家也不應該畏敵而逃,不但不能逃,反而應該帶頭出來,聚集忠義之士,衛護鄉裏周全。
對鍾家長輩的這份風骨,周澈還是相當佩服的。
有道是“盡人事,聽天命”。該說的話他已說了,鍾家的長輩既不同意,他也沒有辦法。
周澈聽完太守的話,就起身對著眾人說道:“某總共往東邊派去了三騎,而今隻迴來了一騎,而另外兩騎的消息---東邊還算太平,他們在路上碰到的賊兵不多,那兩騎因而繼續往東去,去陳留、陳國、汝南方向,打探這三個郡國的消息了。”
周澈派出去這十二騎,除了負有打探本郡敵情之任務外,還有“視情況打探鄰郡敵情”的任務。往南去的三騎才剛離開陽翟不到五十裏,就在汝南南岸遇到了“賊兵”的大部隊,自然無法再繼續向南,去打探南邊的南陽郡情況,而往東去的這三騎運氣不錯,既然沒有碰上“賊兵”的主力,自然需要繼續向東,去打探陳留、陳國、汝南三地的情況。
鍾繇道:“陽翟解圍之日,賊兵四處潰散,如今隻有去南邊的探馬遇上了賊兵的大隊,去東邊、北邊的皆報:沒有明顯敵蹤。如此說來,波才應該是正在南邊聚攏賊兵了。”
潁川郡十七縣的方位,郡內山川林木的形勢盡在他的腦中,不需要地圖,他就可以分析敵情。
他問道:“北邊兩騎、南邊一騎、東邊一騎,這是總共四騎。周度遼方才說總共迴來了五騎。敢問將軍,剩下的一騎可是從西邊迴來的麽?”
“沒錯。去西邊的總共四騎,兩騎去洛陽,一騎去輪氏,一騎去陽城。去洛陽的路遠,就算路上太平無事,今天肯定也迴不來。去輪氏的亦未歸來。迴來的是去陽城的。”
“陽城情形如何?”
“唉,也已失陷了。”
鍾繇麵帶憂色,說道:“陽城失陷,輪氏怕也不保了。”
輪氏在陽城西邊,兩地相距僅有五六十裏。
賊曹櫞杜佐說道:“周度遼剛才說,去南邊的三騎折了兩騎,隻迴來了一騎,那麽以此類推,去輪氏的探騎至今未歸,說不定也是折在路上了。”
他的這個推斷很有道理。從陽翟出發,到陽城和到輪氏的距離相差並不甚遠,此時去陽城的已歸,去輪氏的卻未歸,那麽確實很有可能去輪氏的已經死在路上了。
“探騎帶迴來的情報大致就是如此,諸君,有何見解?”
這時主簿陳鶴取出地圖,鋪在地上,首先發言。
他指著地圖說道:“根據探馬迴報,郡北、郡東皆無大股賊兵,而往郡南、郡西去的探騎則分別都碰上了賊兵的大隊人馬,並且,郡南的郟縣、襄城,郡西的陽城等縣也皆已失陷。很明顯,波才這個賊子現今肯定就在汝、潁之間,賊兵的主力也就在這裏。”
汝、潁之間,即汝水與潁水之間。陽翟北臨潁水,向南不到五十裏是汝水。
計吏郭圖頷首,說道:“陽翟北臨潁水。波才兵敗之日,數萬賊兵倉皇夜潰,他們沒有足夠的渡船,過不了潁水,也隻能向南逃竄。且則,南邊的襄城、郟縣,在波才圍城的時候就已陷入賊手,兵敗之後,賊兵們下意識地往這個方向逃遁、在其附近重新集結並不奇怪。”
陳鶴、郭圖的分析和周澈的分析相同,鍾繇等人亦表示讚同。
鍾繇說道:“波才正在汝、潁之間收攏潰兵應是確定無疑的。明府,目前之要緊,依下吏看來,不是判斷賊兵之主力何在,而是需要趕快做出決定,咱們下一步該作何打算!”
五官椽韓撼不懂軍事,之前軍議的時候很少發言,這會兒激動地說道:“賊兵雖敗,主力尚存,萬不可給彼輩喘息之機!依吾之見,當迅速點齊軍馬,出城南下,趁賊潰兵尚未被波才完全收攏之機,奮勇擊之。要不然,等波才把潰兵聚攏完後,彼眾我寡,局麵又要不可收拾了。”
韓撼家在舞陽,舞陽在襄城南。
如今襄城已經失陷,舞陽有沒有失陷雖尚未可知,但一則“賊兵”主力現皆在襄城周邊,二則從襄城到舞陽也不過幾十裏地的路程。他心憂家中,不免激動。
周澈瞧了他一眼,心說:“‘當迅速點齊軍馬,出城南下,趁賊潰兵尚未被波才完全收攏之機,奮勇擊之’。此言聽起來似有道理,然不過書生之見罷了。城中的郡卒隻剩千餘,自己帶來的並州新軍還沒形成戰鬥力,以此區區人馬守城或可,主動出城南擊野戰,真取死之道也。”
他有心出言反駁,念及韓撼本郡名士,又是五官椽,名高位尊,不好直言駁斥,又且軍議才剛開始不久,許多人還未發言,因此轉念一想,心道:“我且坐觀。鍾元常、郭公則皆智謀之士,想來定能看到‘出城南擊,與賊野戰’的危險,等他們都發過言後,我再說不遲。”
鐵官刑徒、附奴常年從事重體力勞作,盡管大多都很瘦,但並不虛弱,隻要給些時間,補充些營養,力氣上必勝過常人。又且,鐵官刑徒從事的勞作大多需要配合,一個人是做不好的,在鐵礦裏實行的又是軍事化管理,較之常人也更有紀律性、組織性。
桓玄對這近千鐵官刑徒也是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有此千人,確可足保平輿不失了。”
文瀚插話說道:“兵庫中現尚有軍械數千件。桓君,何不將之全部取出?”
“全部取出?”
“對啊。黃君帶來的那些人,除了老郭的鐵官刑徒、附奴,還有千餘的百姓、豪傑啊!何不幹脆將他們也一並編入周氏部曲?”
桓玄心道:“我何嚐不想!”隻是這千餘的百姓、豪傑不比鐵官徒刑、附奴。
鐵官刑徒、附奴或為刑徒,或為奴隸,將之臨時組軍,把他們編入自己的麾下,反對的人不多。百姓、豪傑都是編戶齊民,正兒八經的漢家良民,桓玄一個百石兵曹椽,哪有資格把他們編入自己的手下?就算他們中有主動投軍的,也得太守出麵任用才行。
黃蓋亦知其中關節,笑道:“府君不是已有令下,凡‘有意殺賊報國者,可去袁功曹、王主簿處報名’麽?隻這新編而成的‘鐵營’已夠桓君忙活的了,哪裏還有空去理會他們?”
“這倒是。”
旋即桓玄對著韋強等人下令。
韋強、慶鋒、許陽、文瀚等人被桓玄委任為“曲長”,雖不是出自朝廷的任命,但各自也有了四百人的手下。漢家最重軍功,可以想象,隻要黃巾還沒有覆滅,有了這四百人在手裏,他們早晚能立下更大的軍功,早晚能博得一個正式的官職。
韋強答道:“桓君,你放心去休息罷!分發兵械的章程你已經定下了,吾等必能按照你的章程,把它辦好。”
所謂“章程”,其實也很簡單---兩漢的部隊主要分為四個兵種,步、騎、車、水。
具體到汝南郡來說,因為汝南既不臨海,又不在邊疆,且郡中亦無歸屬朝廷直接管轄的“將屯兵”,隻有一些負責地方治安的郡卒,因此既無水軍,也無成建製的騎兵。
至於車兵,早在前漢武帝後就已被迅速發展起來的騎兵所代替,時至如今,雖然建製還在,平時大多用於禮儀,充當儀仗隊,在戰時,也通常隻是被用於運輸輜重或結營防禦。汝南亦無車兵編製,雖有些輕車,數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汝南現有的兵種大多是步卒。
兩漢的步卒分為三種:不著鎧甲的輕步兵、披甲執銳的“甲士”和使用強弓勁弩的弓弩兵。
其中,弓弩兵雖屬於步卒範疇,但平時基本上單獨編製和管理,平時單獨訓練,戰時配合其它步卒或單獨執行作戰任務。
桓玄“分發兵械的章程”即是按此製定的。說白了,他這個章程依據的還是漢軍的慣例。
他從兵庫領來的軍械有刀、有矛、有甲,也有強弩。
強弩乃是殺人利器,此前曾有人諫言禁民間買賣此物,雖沒有獲得執行,但由此也可見朝廷對其之重視,郡中儲存的也不多,他隻領出來了兩百件。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弓弩的作用,他決定依照漢軍之慣例,從“鐵營”這一千二百人中選出兩百個力大能開強弩的人,單獨編成一個曲。
這兩百個人已經選好了。百人一屯,兩個屯的長官也已經定下,一個是高佳波,一個是鐵哲。
高佳波擅使強弩,其兄高凱平擅使長戟,兄弟二人在鄉中並有勇名,鄉人稱之:“大戟強弩不能當”。鐵哲雖不擅強弩,但擅射。他兩人輕俠出身,各有勇武,投靠周澈的時間也早,忠誠度不在話下,由他兩人來分別出任兩屯的長官最合適不過。
弓弩是遠射武器,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在平時,殺傷力均勝過普通的步卒。兩百個弓弩兵放在一起,殺傷力更大,必須要交給最信任的人。既然弓弩兵單獨編製,分發兵器自也就要單獨分發。桓玄所謂的章程即是如此。
桓玄點了點頭,對韋強、郭強說道:“編給你們的這二百人,雖皆為驍悍力大之輩,但大多沒有開過弩。分發完弩後,你要馬上開始著手訓練他們。劉辟賊兵雖已潰退,然其主力尚存。此賊一日不死,我郡中便一日不得安寧。如今探騎已然歸來,必帶迴了他的消息,也許還有更艱苦的戰鬥在等著我們。這兩百弓弩兵將是我部日後殺賊的利器,你萬不可懈怠!”
“諾。”
就在黃蓋、桓玄安排好各項事宜後,就去休息了。
而此時在潁川郡的周澈則憂心忡忡地說道:“派出去的哨探已離城一天了,至今未有歸來迴報者,這數萬賊兵也不知都去了哪裏,現在何處?”
傍晚的時候,派出去的探馬絡繹歸來了,一個小吏騎馬奔來:“將軍,府君召你進見。”
“為了何事?”
“探騎迴來了。”
這是大事兒,不能不去。探馬歸來,必帶迴有黃巾軍及郡中各縣的情報,周澈道:“公達!隨吾去郡守府吧。”
荀攸智謀出眾,這個時候就需要他的分析能力了。關於荀攸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裏,這還要從幾天前說起,且說那一夜周澈派了方悅前去潁陰召請荀攸。
方悅來到荀家院外,下馬敲門,荀攸與妻子剛剛睡下,披衣而起,出來開門。
方悅行了個禮,拿出拜帖開門見山地說道:“在下方悅。君可是荀公達先生?吾家將軍有請先生去陽翟一趟。”
“聽聞今天陽翟城裏亂了一天,人人自危。夜聞敲門之聲,已讓人生疑;聽是什麽將軍相召,越發古怪。裏諺雲:‘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這大晚上的相召作甚?”荀攸心裏嘀咕。
“可是哪位將軍?”
“度遼將軍周皓粼。”
荀妻在室內,隻聽到了方悅說話,不知來者是誰,甚是擔憂,見荀攸迴到屋裏,拽住他的衣袖,不想讓他去。
荀攸大笑說道:“你自嫁給我後,饑一頓飽一頓,吃了多年的苦。今夜,我要借皓粼之力,致於青雲之上了,以後可以錦衣玉食地養你了,你卻怎麽反而阻我?怎麽?你寧願吃糟糠,不願食膾炙麽?”
“夫君此話怎講?”
“周皓粼迴來了,他必是見我解除了黨錮,所以舉薦我,故有召也!”
“周君?在君不是在並州麽?”
“前幾日陽翟城中亂了一天,晚上周皓粼到郡,顯然是太守遇到了大麻煩。我剛才問了前來相請的方君,皓粼剛到郡裏不久。他方到郡府,太守即召我入見,如此急促,說明你的夫君我,要得郡朝大用了!”
荀攸智謀過人,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出仕,不是沒有出仕之意,而是因為朝廷黨錮,沒有機會。
此前,同族的荀彧雖然先後舉薦過他,奈何時任太守給的職位太低,他雖為寒士,自恃才高,卻也不屑去要,今夜方悅奉周澈命令前來請他,他從蛛絲馬跡中判斷出:這一迴必是能得重用了,故而毫不猶豫,當即令妻子取來冠帶衣服,穿好,又從牆上取下幾年前周澈贈給他的百煉長劍,坐在床上,抽劍出鞘,對著室外的落雪,彈了一彈,吟道:“藏劍十年兮,一朝露鋒!”
辭別妻子,帶劍出了院門,隨方悅前去太守府的路上。
在去路上,荀攸他細問了陽翟的情況,神情變得嚴峻起來,歎道:“我向來自負智謀,與皓粼相交數年,今日方知他遠勝於我。”他歎的不是周澈在陽翟的應對處置,而是周澈竟然早在幾年就未雨綢繆,查清了波才、波連的黨羽,這份“遠見”讓他歎服。
他不由想道:“前幾年,皓粼巡察潁北,至陽城時,似對鐵官刑徒甚感興趣。莫非,他那時就看出了太平道將要造反麽?”
……
在中軍帳周澈向各部交代完畢,他與荀攸、方悅、王慧四人騎上馬,同那小吏齊去太守府。
正晚飯的時候,經過幾天的激戰,波才終於帶兵退卻,百姓暫時放下了心,家家戶戶炊煙嫋嫋。若在此時於城中催馬疾馳,或會給百姓帶來不必要的驚擾。波才的麾下都是烏合之眾,雖然算上精壯、連帶婦孺號稱十萬之眾,圍城亦長達六日,但畢竟不是正規軍,缺少大型的攻城器械,對城內的民居並沒有造成什麽損害。
現在他兵馬已退,行走在城中,除了街上比較髒亂,時不時有巡邏的郡卒經過,並及偶爾會碰上幾個負了輕傷的郡卒、民夫閑走之外,大眼看去,竟已與往日並無太大的不同了。
不管戰爭多麽激烈,戰爭總有離開的那一天。
已是三月中旬,不知覺間,天氣漸漸轉暖。落日餘暉灑照街上,閃耀人眼。
周澈策馬徐行,迎對細細的晚風,聽著馬蹄得得之響,聞著道旁裏巷中傳來的黍米之香,感受著這難得的戰後平靜。
荀攸似乎與他頗有同感,隨行在他的馬後,一路上亦無一言說出,直到了太守府門外,方才開口說道:“這歸來的探騎也不知是否帶來了汝南的消息?”
不管是波才還是劉辟都主力尚存,隻要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肯定能把潰散的部眾重新收攏,這是郡朝諸人的共識。不管探馬帶迴情報是什麽,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周澈方才所說的:“此賊一日不死,我郡中便一日不得安寧”。換而言之,至少短期內,在朝廷的援軍到來前,潁川、汝南的戰亂絕無平息的可能。
公家的事既已不須多想,那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周氏全族都在安成,周澈很擔憂。
不過荀攸他則更擔憂的是整個帝國的局勢:“太平道信眾遍布天下,作亂者定非僅潁川一郡,也不知探騎有沒有帶迴三河、汝南、南陽、陳留、陳國諸郡國之消息。”
三河:河內、河南、河東,屬司隸校尉部,乃是京畿,或與潁川接壤,或距潁川不遠。汝南、南陽等諸郡國則皆與汝南接壤。
如果在它們的境內也像潁川一樣,動輒數萬人造反作亂,那麽朝廷平叛的大軍就算及時出動,怕也難以迅速挽迴局麵。
盡管荀攸此前從未出仕過,蟄居潁川一隅,隻是一個白衣寒士,但並非隻會尋章雕句的腐儒,亦非足不出戶、不知天下事的庸儒,他交往的朋友多是名門子弟,常於遠行訪友的途中觀望地方民生,經常與友人議論朝政,對而今閹宦當權、民不聊生的局麵還是很清楚的。
一旦朝廷不能迅速撲滅太平道的叛亂,那麽朝中說不定就會有野心之輩趁機而起。
太平道信徒雖眾,皆為烏合,或會得誌於一時,遲早會被朝廷撲滅,此為癬疥之疾,而倘若真有握有兵權的野心之徒趁此機會生事,那就是心腹大患了。這漢家的天下,從此怕要危矣。
通紅的夕陽漸落於城下,暮色蒼茫。
荀攸對未來的擔憂隻是出於推測,這亂的將是大漢的天下,受苦的將是萬千黎民。
在門口戟士的沉默注視中,周澈等人步入太守府中。
周澈、荀攸二人入到府內,登入堂上,發現一幹郡吏等人已經在了。
二人向潁川太守行禮畢,各入坐席。大約因為有心事的緣故,又同時郡朝有資格參與會議的吏員尚未到齊,太守坐在上首,隻閉目養神,並不說話。
他不說話,周澈是客軍,自也不好開口。
暮色深重,堂內越來越昏暗幽沉。起了晚風,院中槐樹枝葉簌簌。一眾郡朝的吏員默然靜坐,顯得堂上的氣氛頗是壓抑。
又等了會兒,計吏郭圖、賊曹椽杜佐等人絡繹到來。
太守睜開了眼,恍然醒來似的地茫然坐了片刻,向堂上左右兩側看了多時,眼神終於對上了焦,說道:“噢,噢,諸君都來了啊?”
堂中幽暗,身為下吏,又不能失禮地盯著文太守看,周澈沒能瞧清他的模樣,隻聽得他的聲音較之白天見時似乎更加疲憊了。
“這麽暗,怎麽還不點燭火?”
坐在左側最末的賊曹椽杜佐起身,小步行至堂門口,拍了拍手,喚來候在廊上的侍女,吩咐說道:“點燈。”
堂中幾個角落置放的有青銅燈架,上有蠟燭。幾個穿著墨綠色襦裙的女婢魚貫步入堂上,將燭光點亮。隨著燭火亮起,驅散了昏沉,堂內明亮起來。
潁川太守說道:“諸君想必已知,這麽晚召諸君來,不為別事,周度遼先前遣派出去的探騎迴來了。”
鍾繇應聲問道:“迴來了幾騎?”
探騎是周澈派出去的,總共派出去了十二騎。
三騎往東,去長社、鄢陵、潁陰方向。三騎往南,去潁陽、郟縣、昆陽方向。四騎往西,其中兩騎是去洛陽送“捷報”兼請援軍,另外兩騎則是去陽城、輪氏方向。向北去的有兩騎,出了陽翟向北不遠就是潁川郡的邊界,這一路最好打探,任務也最輕鬆。
把這些探騎派出去後,周澈和太守商量過。堂上諸人當時都在,因此皆知。
太守答道:“截止目前,共迴來了五騎。”
“都是哪五騎?”
“最早迴來的兩騎是去北邊打探敵情的,北邊並無大股賊兵,隻有少量趁機鬧事的鄉裏無賴。……,接著迴來的是去南邊的。去南邊了三騎,隻迴來了一騎,他們在汝水南岸遇到了賊兵的大隊人馬,折了兩騎。據這迴來的一騎稟報,郟縣、襄城兩縣確定已經失陷。”
“這三騎迴來之後,我即馬上派人去請諸君前來議事了。就在你們到來之前,又迴來了一騎,是從東邊迴來的,長社、潁陰無恙。噢,對了,元常,公達,你兩人可以放心了。”
鍾繇家在長社,荀攸家在潁陰。長社、潁陰無恙,就說明他兩人的宗族無恙。
荀攸鬆了口氣,鍾繇亦是麵上一鬆。
早在波才起事前,周澈因知日後將會有一個“長社之戰”,就曾因此勸過鍾繇,勸他把族人轉移到陽翟。鍾繇倒是同意了,奈何他家中的長輩不同意。
他長輩認為:別說波才尚未作亂,即使波才作亂了,作為地方上的名門冠族,他們鍾家也不應該畏敵而逃,不但不能逃,反而應該帶頭出來,聚集忠義之士,衛護鄉裏周全。
對鍾家長輩的這份風骨,周澈還是相當佩服的。
有道是“盡人事,聽天命”。該說的話他已說了,鍾家的長輩既不同意,他也沒有辦法。
周澈聽完太守的話,就起身對著眾人說道:“某總共往東邊派去了三騎,而今隻迴來了一騎,而另外兩騎的消息---東邊還算太平,他們在路上碰到的賊兵不多,那兩騎因而繼續往東去,去陳留、陳國、汝南方向,打探這三個郡國的消息了。”
周澈派出去這十二騎,除了負有打探本郡敵情之任務外,還有“視情況打探鄰郡敵情”的任務。往南去的三騎才剛離開陽翟不到五十裏,就在汝南南岸遇到了“賊兵”的大部隊,自然無法再繼續向南,去打探南邊的南陽郡情況,而往東去的這三騎運氣不錯,既然沒有碰上“賊兵”的主力,自然需要繼續向東,去打探陳留、陳國、汝南三地的情況。
鍾繇道:“陽翟解圍之日,賊兵四處潰散,如今隻有去南邊的探馬遇上了賊兵的大隊,去東邊、北邊的皆報:沒有明顯敵蹤。如此說來,波才應該是正在南邊聚攏賊兵了。”
潁川郡十七縣的方位,郡內山川林木的形勢盡在他的腦中,不需要地圖,他就可以分析敵情。
他問道:“北邊兩騎、南邊一騎、東邊一騎,這是總共四騎。周度遼方才說總共迴來了五騎。敢問將軍,剩下的一騎可是從西邊迴來的麽?”
“沒錯。去西邊的總共四騎,兩騎去洛陽,一騎去輪氏,一騎去陽城。去洛陽的路遠,就算路上太平無事,今天肯定也迴不來。去輪氏的亦未歸來。迴來的是去陽城的。”
“陽城情形如何?”
“唉,也已失陷了。”
鍾繇麵帶憂色,說道:“陽城失陷,輪氏怕也不保了。”
輪氏在陽城西邊,兩地相距僅有五六十裏。
賊曹櫞杜佐說道:“周度遼剛才說,去南邊的三騎折了兩騎,隻迴來了一騎,那麽以此類推,去輪氏的探騎至今未歸,說不定也是折在路上了。”
他的這個推斷很有道理。從陽翟出發,到陽城和到輪氏的距離相差並不甚遠,此時去陽城的已歸,去輪氏的卻未歸,那麽確實很有可能去輪氏的已經死在路上了。
“探騎帶迴來的情報大致就是如此,諸君,有何見解?”
這時主簿陳鶴取出地圖,鋪在地上,首先發言。
他指著地圖說道:“根據探馬迴報,郡北、郡東皆無大股賊兵,而往郡南、郡西去的探騎則分別都碰上了賊兵的大隊人馬,並且,郡南的郟縣、襄城,郡西的陽城等縣也皆已失陷。很明顯,波才這個賊子現今肯定就在汝、潁之間,賊兵的主力也就在這裏。”
汝、潁之間,即汝水與潁水之間。陽翟北臨潁水,向南不到五十裏是汝水。
計吏郭圖頷首,說道:“陽翟北臨潁水。波才兵敗之日,數萬賊兵倉皇夜潰,他們沒有足夠的渡船,過不了潁水,也隻能向南逃竄。且則,南邊的襄城、郟縣,在波才圍城的時候就已陷入賊手,兵敗之後,賊兵們下意識地往這個方向逃遁、在其附近重新集結並不奇怪。”
陳鶴、郭圖的分析和周澈的分析相同,鍾繇等人亦表示讚同。
鍾繇說道:“波才正在汝、潁之間收攏潰兵應是確定無疑的。明府,目前之要緊,依下吏看來,不是判斷賊兵之主力何在,而是需要趕快做出決定,咱們下一步該作何打算!”
五官椽韓撼不懂軍事,之前軍議的時候很少發言,這會兒激動地說道:“賊兵雖敗,主力尚存,萬不可給彼輩喘息之機!依吾之見,當迅速點齊軍馬,出城南下,趁賊潰兵尚未被波才完全收攏之機,奮勇擊之。要不然,等波才把潰兵聚攏完後,彼眾我寡,局麵又要不可收拾了。”
韓撼家在舞陽,舞陽在襄城南。
如今襄城已經失陷,舞陽有沒有失陷雖尚未可知,但一則“賊兵”主力現皆在襄城周邊,二則從襄城到舞陽也不過幾十裏地的路程。他心憂家中,不免激動。
周澈瞧了他一眼,心說:“‘當迅速點齊軍馬,出城南下,趁賊潰兵尚未被波才完全收攏之機,奮勇擊之’。此言聽起來似有道理,然不過書生之見罷了。城中的郡卒隻剩千餘,自己帶來的並州新軍還沒形成戰鬥力,以此區區人馬守城或可,主動出城南擊野戰,真取死之道也。”
他有心出言反駁,念及韓撼本郡名士,又是五官椽,名高位尊,不好直言駁斥,又且軍議才剛開始不久,許多人還未發言,因此轉念一想,心道:“我且坐觀。鍾元常、郭公則皆智謀之士,想來定能看到‘出城南擊,與賊野戰’的危險,等他們都發過言後,我再說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