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昨夜遇刺、陳伍被殺、清洗安成已經過去了半夜半天,去郡府稟告的廷椽李勉歸來了,桓玄正在縣廷和縣令、縣吏、周氏等諸大姓家長商議底下該怎麽辦。


    看完太守的文書,縣令請李勉下去休息,等他離開後,唉聲歎氣,離座起身,親自把太守的文書遞給桓玄,言辭閃爍、吞吞吐吐地說道:“太平道的信眾遍布吾縣諸鄉各亭。經過昨夜的清洗,縣中隱患雖去,鄉間還有隱患。府君在這個時候還要各縣遣派部曲入郡,真是、真是,唉!”


    縣令在這個時候吞吞吐吐地對桓玄說這種話,言外之意,其實就是想請他拒絕太守的征召。


    堂上諸大姓的家長擔憂本縣安危,也有好幾人對太守的征召不滿。


    一人說道:“幸賴周家賓客,縣中的隱患方能被消弭於無形之間。今縣中雖安,縣外虎狼環伺。太守不為吾縣百姓著想,反在這時候召縣部曲入郡,豈有此理!”


    隨即一時堂上盡是反對之聲。


    桓玄低頭細看太守的文書,默不出聲。


    太守的這封文書大概是倉促寫就的,沒多少字,字也寫得很潦草,隻說“悔不早聽卿言,致使有今日之變”,又說,“郡朝上下,無不蹺足以待卿來;生民百萬,盼君如嬰兒之盼父母”。他可能也怕桓玄前幾天計較他以前的態度,抬出了“生民百萬”這個大帽子。


    縣令問道:“桓君,你看這,這…你是去,還是不去?”


    “當然要去!”桓玄想了想道。因為他畢竟軍將出身,想問題先從軍事角度考慮的。他對縣令說道:“縣君!孤城難支。平輿,郡治也,與吾縣又隻相距數十裏,朝發夕至。平輿若失,賊勢必漲。待其時也,賊挾大勝之威席卷郡縣,吾縣難保。”


    對堂上諸人而言,桓玄的這個分析比縣令的話更有說服力。


    當然最主要的因素是為了報答主公周澈、為了主公宗族、為了主公家室,也為了他自己,這是真正洗白他之前是反賊的最佳機會,他都必須要去。


    縣令想再勸勸他,說道:“桓君,平輿是郡治,民亂若起,必為首戰之地。此去平輿,無異自投虎穴。君請三思而後行啊!”


    “縣君,我乃周氏部曲,周氏為郡冠姓,今逢大變,自當慷慨赴險,死且不顧,又豈能因為懼難而罔顧鄉人,隻圖自保?再則,本縣是孤城難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平輿若失,吾縣也難保全。我去了平輿後,吾縣若遇賊襲,也可帶兵來救。”


    決定做出,不再猶豫,桓玄再次顯出了他果決的一麵,說去就去。


    縣裏的吏卒不足,為保證本縣的安全,他此去平輿不打算帶岐陽裏的各姓私兵,隻帶東鄉賓客。


    出了縣衙,他請送他出來的縣令與諸姓家長留步,拜別周緄、周鼎。


    接著,他分別派人去了東鄉去接別院輕俠、受訓裏民以及周澈的故交田熙等親戚家人。隨後令韋強、南淩、文瀚等人召齊東鄉賓客、裏民,留下傷者,五百多步騎列隊於縣衙門前。


    他登高說道:“諸君皆知,太平道將反。諸君昨夜冒風雪夜馳數十裏,扣縣門,援救於我,我非常感謝。今太守召我入郡。我隻能對你們說,此一去,九死一生。若有不願去者,我不勉強。你們的家人親戚都已被我接來了縣裏,你們可以留下來,與他們團聚。我隻有一個請求,若我不幸戰死,希望諸君能記住你我今日之情,每年我的忌日,給我的墳頭添一碗酒。”


    輕俠、裏民受周澈多年供養,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桓玄是周澈的代理人,桓玄的這番話說得又很讓人動容,沒有一個退卻的。韋強、南淩、文瀚帶頭,諸人舉起兵器,大唿:“願從君入郡!願為周君赴死!”


    雪下了一夜半天,至此漸小。


    雪花淩亂,撲撒在眾人的衣甲、兵器、坐騎上。


    落雪、兵馬、大唿,縣衙門前,一股慷慨壯烈之氣直衝雲霄。


    縣令、諸姓家長站在衙門門後,仰望桓玄,都不禁動容,想道:“桓君平素接人待物溫和有禮,恂恂如君子,今逢大變,乃現崢嶸頭角,皓粼真有識人之明。”


    桓玄從高處下來,多看了韋強兩眼,心道:“遊俠劍客們尚氣輕生,願意從我去郡府不足為奇。橫路亭的受訓裏民隻是普通百姓,我本以為能有一半人肯跟著我離家去郡已是不錯,沒想到竟沒有一個留下的!這都是阿強的功勞啊。主公離開之前,難怪要讓我與韋君交好。”


    韋強機敏伶俐,善與人交往。如果說周澈與人交是推赤心置人腹中,使人感激涕零,那麽韋強與人交就是春風拂麵,令人輕鬆自在。與輕俠、寒士交往,得其感恩,韋強不如周澈;與普通百姓交往,得其效死,周澈、桓玄不如韋強。


    韋強、南淩、文瀚整好隊列。任義、邢剛也打馬而來,邢剛傷的不重,不肯留下來,堅持要隨大家齊去。桓玄拗不過他,隻得允了,翻身上馬,正要走。十來個人騎馬趕來。當頭是高冠帶劍的人,原來是周湧。


    “桓君,哪裏去?”


    “去郡府。”


    “我和你一起去!”


    桓玄聞言大喜,說道:“正要去請伯濤與我同行!”


    諸君哈哈大笑,騎在馬上,向仍站在縣衙門內沒離開的縣令、周緄等人拱了拱手,道聲告辭,馳馬奔行。


    快到城門口,碰上了陳鬆。陳鬆帶著幾個吏卒在街邊牆上貼招募兵士的告示。


    桓玄沒有停馬,對他點頭示意,驅騎直過。


    城門口,又碰上了周鼎。


    安成縣城防不足,周、劉、陳諸氏已答應縣令派本族子弟、賓客協防。周家負責的是城西。


    他問了桓玄作甚去後,自信地說道:“你隻管去,縣裏有我在,必固守金湯。平輿若遭賊圍,我會帶兵相救。”


    桓玄不久前才對縣令說:安成若遭賊,他會帶兵來救。殊未料尚未出城,這話就被周鼎幾乎原封不動地送還迴來。也是有趣。看著周鼎鬥誌昂揚、精神煥發的樣子,桓玄也為他高興,說道:“有君在安成,我在平輿沒有擔憂了。”


    出了縣城,桓玄召來兩個部曲,說道:“你們即刻去潁川陽城鐵官,告訴郭強、蔣虎、夏章,就說汝南太守召我入郡了。讓他們密切關注潁川波才。”


    今天早上,在遣人去接賓客家眷的同時,桓玄還派了幾個人去陽城,通知郭強等人,告訴他們太平道就要反了,命他們立刻動手,清除鐵官隱患。並令他們,等到黃巾軍起後,可尋機帶鐵官徒、奴支援汝南。


    現在,他被太守召入郡府,這個計劃也要相應地做出一些調整。


    這兩個部曲接令,桓玄吩咐許仲額外撥出兩匹好馬給他倆,一人兩馬,馬歇人不歇,奔往陽城去了。


    所謂兵貴神速,一路上桓玄擔心昨晚在安成的動靜,劉辟是不是應該已經得到了消息,極有可能會提前發動。在這樣一個時刻,時間就是生命。稍有耽擱,可能就會落在劉家兄弟的後邊。事不宜遲,桓玄傳下令去,迎風冒雪,奔赴平輿。


    因為不清楚劉辟現下的位置,為避免半路受到埋伏,韋強帶了一隊人在前開道,南淩押後。桓玄、李鍾、周湧等坐鎮中軍。


    一路行去,沿途各鄉似與往日並無不同,但若細細觀察,又會發現分明透著詭異。


    路上看到的多是老弱,青壯少了許多。


    安成縣界內的諸鄉亭部接到了縣裏的警告,一片風聲鶴唳。路過的鄉寺、亭舍前聚集了很多本地大姓的子弟、賓客,見到桓玄一行五百餘步騎馳騁而過,分別露出了惶恐、戒備等等各種不安的神色。大部分的寺、亭前都有官吏的身影,也有兩三個亭舍前隻有大姓子弟、賓客聚集,卻無吏員影蹤。想來,應是亭長、亭父、亭卒害怕亂起,棄亭逃跑了。


    對此,桓玄亦無可奈何。他總不能舍下平輿、安成不管,來管這幾個小小的亭部。


    值得慶幸的是,路上沒有遇到截擊,入夜,到了平輿。


    平輿和安成一樣,今天一天都沒開城門。


    桓玄上前,叫開了城門。


    城頭上一隊隊郡卒高舉火把、披掛齊全,執著兵器,在什長、伍長的帶領下,緊張地來迴巡邏。時聞鎧甲撞擊之聲,在雪夜裏清脆響亮。


    放了他們一行人入城後,城門緩緩地關閉。城外空曠,落雪明澈,城內屋宅遮蔽,月光黯淡。荀貞有個錯覺,覺得好像被一隻猛獸吞入了腹中。他搖了搖頭,把這錯覺丟掉。


    來迎接桓玄的是郡主薄王瀾,他小心翼翼地看著他臉色,說道:“桓君,去郡府吧?”


    “主簿請先行。”


    不但城上有郡卒巡邏,街道上也有兵卒巡邏。


    從城門到郡府,不短不長的一截路上,接連碰到了七八隊巡邏的士卒。每隊士卒人都不多,四五人,應是一伍,碰見桓玄他們這五百多步騎,最先的反應無一不是被唬一跳,有膽小的差點握不住手中的長矛。內地久無戰事,官吏怯戰,士卒也一樣有怯戰的。


    由眼前的士卒想到路上的見聞,桓玄心情很沉重。隻憑他,能救下平輿麽?


    他深吸了口氣,清澈冰冷的空氣使得肺腑為之一涼。他打了個冷戰,笑道:“這平輿,怎麽好像比安成還冷?”


    主薄陪笑說道:“是,是。平輿臨山近水,所以一下雪就容易冷。”


    “這麽晚了,府君會不會已經睡了?”


    “不會。府君交代我,說待君到後,立即請君入府相見,他會一直在府裏等君。”


    隻是他為難地看了看五百餘步騎,商量似地說道:“府裏怕容不下這麽多人。要不然,先讓他們在府外等候?等見過府君,再找地方安頓他們?”


    “好。”桓玄痛快地答應了。


    他從馬上下來,吩咐韋強等留在府外約束部眾,帶了李鍾、周湧跟著主薄入府。


    和風雪蕭瑟的城中街巷不同,府中燈火通明。


    府裏府外,到處是執兵披甲的吏卒,或站崗,或巡邏。


    桓玄等人經過諸曹的曹院時,不少人探頭外看。這些都是聞聽了風聲,知道太平道將要生亂而不敢歸舍、留滯府中的吏員。其中,有認識桓玄的,竊竊私語:“這不是周度遼留在汝南的大管家麽?他怎麽來了?”


    “我聽說,是上午府君召他來的。”


    “府君召他來的?”


    “是啊。”


    “也是,桓君以前在江東做過軍將,勇猛知兵事,今若平亂,非他不可。”


    “府君召他來倒不是因為他曾剿滅過悍盜,而是因為他前些天上言府君,請捕劉辟。”


    “有這迴事兒?”


    “是啊,可惜府君沒有聽從。今太平道果然謀反,足見其先見之明。府君當然立刻召他入府。”這個小吏是看著桓玄大步經過,他臉上一副敬佩神色。


    主簿前引,桓玄隨後,李鍾、周湧再後,四人來到正堂。


    李鍾留在堂外,桓玄等在堂外脫掉鞋,抖掉身上的積雪,邁步入堂。


    堂內,燭火通亮,亮如白晝。


    太守上首座,左右各做了十幾個郡府大吏。


    郡丞、五官椽、功曹椽、南北部督郵、諸曹曹椽悉數在位。


    從桓玄到堂前起,他們的目光就緊緊地盯在了他的身上,看著他脫鞋、看著他抖掉積雪,看著他從容不迫地入內,看著在主薄通報後,他跪拜在地,向太守行禮。


    堂上隻在太守下邊空了個坐榻。依照規矩,這個位置是主簿的。主薄遲疑片刻,決定不坐,留給桓玄,繞過案幾,從後邊來到太守身後,垂手侍立。


    桓玄、周湧行禮畢,起身。


    對太守行過禮,桓玄說道:“敢問明府,郡中現在都做了什麽準備?”


    太守答道:“今天上午開始實施戒嚴,令城中各裏的裏長管束本裏百姓,不得隨意出入。派吏卒排查各裏太平道信徒,凡有可疑者,悉數下獄。並遣人傳檄令,命各縣戒備,又上書州裏,報知了朝廷。郡中兵力不足,依公則之計,今天中午張榜各裏,招募劍客、勇士充實兵力。”


    聰明人很多。郡裏那些官員裏也有智謀出眾之人,桓玄在安成做的那一套,平輿基本也都做了:實施戒嚴、嚴防城池,搜捕太平道信眾,招募勇士從軍。


    唯一不同的是:在“搜捕太平道信眾”這方麵,桓玄是有的放矢,平輿則是漫天撒網。


    桓玄聽後,心中安定,想道:“郡府的種種布置還算不錯。隻是聽府君意思,他們似乎尚沒弄清誰是劉辟的黨羽。”


    郡府不知道誰是劉辟的黨羽,他知道。有慶鋒這個大內應在,他早就把劉辟在城中的黨羽、親信查了個清清楚楚,這些人的名單現今就在他的懷中。


    不過,他不著急拿出來,而是問道:“郡中兵力不足?敢問明府,現有兵卒幾何?”


    因為先問清兵馬數量,才有應對叛亂的底氣。


    “三千餘人。”


    “吾郡信奉太平道者,以十萬計。妖道若起,三千郡卒怕難抵擋。某有一計,可使郡中立得數千精銳。”


    “噢?快講,快講!”


    桓玄說道:“我方才聞功曹言語,城中似還在排查劉辟黨羽?”


    太守苦惱地說道:“可不是麽!城中信奉太平道的人不少,為免引起民亂,不能盡數捕拿,隻能一個裏、一個裏地查過去。這麽多人,倉促之下,哪裏是好查的?查到現在,一個劉辟的黨羽都還沒有找到!”


    “我有一友,去年就疑劉辟圖謀不軌,私下暗查,早將他兩人在城中的黨羽查訪清楚。明府可召他來,一問即知。”


    太守不敢相信,又驚又喜,說道:“竟有此事?此人姓甚名誰,家住何裏?快請他來!”


    桓玄應道:“是。”


    他到堂前召來李鍾,低聲耳語幾句,說道:“去吧,將那個內應請來。”


    不過李鍾剛剛走到在太守府門前,就碰見了一個人。


    李鍾認得,就是那個內應,他上前問道:“你來此作甚?剛要去尋你。難道你是聽說了桓君入縣,所以前來拜見的麽?”


    桓玄入城的動靜不小,這個輕俠在住處聽見了,打聽出是桓玄入城後,立馬趕來求見。他說道:“我有急事,需要麵見桓君!剛請了門吏進去通報,正等召見。”


    李鍾說道:“既然有急事,還等在這裏作甚?跟我們一起進去。”


    門卒知道他是太守請來的人,沒有阻攔,放他們進去了。


    登入堂上,桓玄已然落座,坐的便是主簿的位置。兩人一坐,一立,對視一笑。


    李鍾向太守行禮。


    太守迫不及待,說道:“吾聞桓君言,卿知劉辟在城中的黨羽底細?”


    “正是。”旋即把名單呈上,“此即劉辟黨羽的名單及其住址。”


    太守喜不自勝,搓著手,連聲說道:“太好了,太好了!”令主簿,“拿上來,給我觀看。”


    看了片刻後,太守相信桓玄,不疑這份名單有假,起身說道:“今既已知劉辟黨羽,那本府立即下令,遣人捕拿。”


    接著太守轉顧堂上,問道,“誰願前往?”看向郡丞。事關重大,最好的人選自然是郡丞了。


    可那郡丞哪裏敢去!勾下頭,一言不發。


    太守麵現失望,陡見一人出席,說道:“下吏願往!”卻是郡功曹袁綜。


    又一人出席,奮聲說道:“下吏職在捕賊,願與功曹椽同去。”乃是賊曹椽李佑。


    太守手寫檄令,給他兩人,說道:“滿城數萬百姓,一郡安危,盡托兩位了!”


    他倆領命,接過名單,按劍闊步出堂,自去點集吏卒,按照名單分別捕人。


    趁這功夫,李鍾目視桓玄,讓他看那個內應。


    桓玄往堂下看去,瞧見了立在庭中雪下的那個內應,心頭砰砰直跳。這個部曲,可不就是他留在平輿,命查探劉辟下落的那個輕俠麽?他心中想道:“難道他查出了劉辟的下落?”顧不上請示太守,起身離席,三兩步來到堂外,赤足走下台階,問道,“查出來了?”


    “查出來了。”


    “好!”


    桓玄輕拍了幾下他的肩膀,轉身迴堂上,一揖說道:“玄請出斬劉辟兄弟。”


    “出斬劉辟兄弟?”


    “周氏門下賓客已查到了劉家兄弟的落腳地。”


    太守幾疑自家耳朵聽錯:“你說周氏門下賓客查出了劉辟兄弟的落腳地?”


    “正是。”


    “卿真吾之福將也!”


    桓玄一到,先解決了城中劉辟黨羽這個難題,又找到了劉辟的下落。接連的驚喜之下,太守把那一點放不下臉皮的難堪忘到了九霄雲外,霍然起身,說道:“我給你五百郡卒,再由主簿輔佐,捕殺劉辟!”


    “諾。”


    周湧、李鍾坐在後來加上的兩個座位上,此時起身,說道:“湧(鍾)願從玄齊往。”


    太守高興得隻想手舞足蹈,不管誰說話,他一概全都同意,說道:“都去,都去!”


    出了郡府,主簿用太守給的兵符點齊郡卒,桓玄帶上韋強、南淩、文瀚等賓客、裏民,並及周湧、李鍾,由那個輕俠引路,出城疾行,冒著夜雪,向南奔行了二十多裏,遙見前方田野之間矗立著一座溝深壘高的大莊。


    引路的輕俠指著說道:“小人查訪多日,今天上午終從劉辟家的一個大奴那裏探聽出他們就藏身此莊。本想當即去安成報與君知道的,誰知郡裏卻關閉了城門,還好,太守召君來了,沒有耽擱太久。”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劉辟兄弟那麽多人,不可能把行蹤隱藏得密不透風。何況這告密的大奴是他家裏的人,“內賊”最難防。


    桓玄勒住馬,叫郡卒整隊,排在前頭。周氏門下的輕俠、裏民今天累得不輕,先不用他們上陣,留在後頭休息。


    周湧說道:“此莊刁鬥森嚴,占地甚廣。劉辟預謀多年,莊中想必人馬不少,強攻不易。以我之見,不如攻心為上。”


    “願聞其詳。”


    周湧低聲說了幾句,桓玄、李鍾拍手笑道:“妙計也。”


    桓玄便依他計策,令郡卒遠遠地砍倒幾棵大樹,作為攻打莊門的用具,抬著樹幹,伏低身子,潛行到莊外護城河邊。莊上有人巡邏,眼尖的看見了郡卒,高聲大叫。叫聲未落,驟見遠處無數人從雪地、田野、丘陵間冒出身形來,盡敲擊兵器,齊聲大唿:“周皓粼在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大周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纛並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