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 作者:羅青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大伯和周氏聽完杜老九的一席話,心中五味雜陳。
這個少年是他們當初從幾十個年紀相當的兒郎當中挑選出來的,人品端正,相貌堂堂,和李家門當戶對,是他們夫婦最滿意的兒婿人選。可有了之前的風波,就算他是天底下最出色的男子,也不可能和李九冬結親。
周氏怕李九冬不高興,勸慰她道:“五娘,你阿爺一定會給你挑一個好人家。”
李九冬淡然一笑,她性子安靜,但並不忸怩,“太太,我明白,杜家的親事咱們不能應下,不然四姐怎麽做人?”
周氏目光愛憐,“好孩子,你曉得我們的苦心就好。”
李家堅決不答應杜老九的求親,杜老九一而再再而三被李大伯婉拒,如此堅持了幾個月,他才徹底死心。
因為這事涉及到李昭節,李家人怕她多心,不敢讓她知道杜老九看上李九冬的事,連把李昭節當成親生女兒一般疼愛的曹氏也沒對她漏過口風。
但李昭節還是從丫頭們私底下的言談中聽出不對勁來。
她衝到周氏房裏,冷笑道:“何苦為了顧全我的臉麵,讓九冬錯失一門好姻緣?太太還是應下杜家的求親吧!”
這時迴家掃墓的李綺節剛好也在周氏房裏,周桃姑、李九冬也在,胖胖穿著一件五彩斑斕的百子衣,趴在竹席上,爬來爬去,像隻小烏龜,逗得眾人齊聲發笑。
李昭節衝進房裏一陣吵嚷,胖胖嘴巴一癟,嚇得大哭起來。
周桃姑連忙把胖胖摟進懷裏,輕聲安撫他。
周氏臉色鐵青。
李九冬站起身,想把李昭節拉出房門,“姐姐,太太不得空,有什麽話,待會兒再說。”
李昭節一把推開李九冬,昂著下巴,大義凜然,“我不是那種心眼子小的人,九冬是我的親妹妹,如果杜家真心想迎娶她,我絕不會多心!太太,應下杜家的親事吧。”
周氏冷聲道:“官人已經拒了杜家,這事就不要再提了。”
李昭節嗬嗬兩聲,忽然指著準備悄悄離開的李綺節,冷笑道:“為什麽三姐姐可以在楊家退親之後嫁給五表哥的親堂哥?九冬卻不能嫁給杜老九?三姐姐先後和一對兄弟訂親,太太不怕別人笑話,到九冬頭上,就講究起來了?”
周氏氣極,還沒出聲,周桃姑先忍不住了,李綺節是二房的女兒,她的繼女,這幾年李綺節對李大姐和李二姐頗為照顧,她滿心感激,誰敢說李綺節的不是,她頭一個和對方掐腰對罵,“四小姐說話之前先過過腦子,別張口就來!”
李昭節朝天翻個白眼,神情不屑。
周桃姑氣得跳腳:“好一個四小姐!我……”
正欲開罵,李綺節拉住繼母的胳膊。
周桃姑立刻閉嘴。
李綺節抱起眼角還帶著淚花的胖胖,“伯娘,胖胖困了,我先帶他迴房困覺。”
周氏無奈地擺擺手:“你去吧,夜裏過來陪我吃飯。”
李綺節帶著丫頭退出正房,周桃姑氣唿唿道:“她是妹妹,你是姐姐,我是她嬸子,我們幹嘛要退讓?”
李綺節微微一笑,“有伯娘呢,咱們還是別摻和了,免得伯娘難做。”
說罷,她心中未免悵然。
她和李子恆生母早逝,李大伯和周氏膝下荒涼,在李昭節和李九冬沒出生前,李大伯和周氏把他們兄妹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等李昭節姐妹出生,李大伯和周氏依舊疼愛他們,伯侄之間情分深厚。
加上李大伯為人開明,喜歡和後輩玩鬧,常常帶她出去遊曆,她有什麽要求,不敢和李乙提,卻敢和李大伯撒嬌。
而李大伯呢,既把李綺節當成女兒疼愛,又把她當成誌趣相投的小友,每次想吹牛皮、侃大山的時候,李乙、周氏不搭理他,他會找她當聽眾。
可以說,她和李大伯的關係,有時候甚至比和阿爺李乙更親近。
以前沒覺得什麽,現在看來,李昭節不知道因為這個記恨她多少年了,不然她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一雙柔軟的小手掌輕輕拍在臉頰上,李綺節迴過神,胖胖抱著她的臉,大眼睛眨巴眨巴,分外委屈。
她輕笑一聲,在胖胖粉嫩的臉上啃了一口,把李昭節拋在腦後。
正房裏,周氏冷麵如霜,胸口急速起伏,“你問我為什麽不答應?那我也問你一句,我為什麽要答應?縣裏的好兒郎多的是,為什麽非要應下杜家?”
李昭節盯著周氏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太太別想敷衍我!杜家可是阿爺和您千挑萬選看中的人,我不願嫁,為什麽不能讓給九冬?三姐姐可以先和五表哥退親,再嫁給九表哥,這樣的事咱們家又不是沒經曆過!”
周氏拍案而起:“好,我告訴你!我們不答應杜家的求親,就是因為你!”
她字字鏗鏘:“因為咱們家無故退親在先,對杜家不放心。還因為你氣量狹小,五娘嫁到杜家以後,不出兩年,你就會和五娘生分!你們姐妹倆從小一起長大,難道要因為一個杜老九,害得你們姐妹不和?”
“三娘和五郎的婚事取消以後,三娘還能和五郎說說笑笑,繼續當表兄妹,你呢,杜家人上門,你敢出去迎客嗎?”
李昭節臉色一白,咬牙道:“我不會和九冬生分!她是我的親妹妹!”
周氏抹抹鬢角,不說話。
李昭節看向李九冬,顫聲道:“九冬,你也不信我?”
李九冬眼圈微紅,潸然淚下,“姐姐,杜家的事已經過去了。”
李昭節握住李九冬的雙手:“九冬,我向你保證,我絕不會多心。杜家真像太太說得那麽好的話,你為什麽不能嫁?”
李九冬瞥一眼滿麵怒容的周氏,又迴頭看著李昭節,哽咽道:“姐姐,你是真的替我覺得可惜,還是因為不服氣三姐姐,故意和三姐姐別苗頭?難道就因為三姐姐和五表哥訂過親,之後嫁給三姐夫,所以你也要我和她一樣,嫁給和你訂過親的杜老九?姐姐,你真的是為我著想嗎?”
李昭節麵色慘白,後退一步,“你怎麽會這麽想我?我是你的親姐姐!”
李九冬直接拿拳頭去擦眼睛,把兩隻眼睛擦得通紅:“姐姐,杜老九下個月就要娶親,新娘子是咱們鎮上的,你如果真的關心我,以後別提杜家了。”
☆、第116章 一百一十六
廊前鬱鬱蔥蔥, 濃陰匝地。一雙碗口大小的蝴蝶越過青石院牆,飛進院子裏,扇動著色彩斑斕的翅膀,在花叢間翩躚起舞, 迎風嬉戲。
秋千架上紮著絲絛,樹枝間綴有彩綢鈴鐺,原是為清明打秋千爭彩頭預備的, 但因為李昭節在周氏房裏鬧了一場,丫頭們不敢在院中嬉鬧,秋千架孤零零懸在影影幢幢的樹蔭中,分外寂寞。
曹氏讓小丫頭去灶房提熱水,打發走其他人, 合上窗戶, 走到羅漢床邊。
李昭節趴在軟枕上, 淚流滿麵, 簪環發釵從鬢邊滑落,她隨手往後一撥拉,啜泣一聲,直接用袖子抹眼淚。
曹氏輕歎一口氣,溫柔地撫摸李昭節因為哭泣而顫抖的肩背, “四娘, 你糊塗啊!”
李昭節哭聲一停,不可置信地抬頭看向曹氏。她不相信周氏會真心待自己,覺得李大伯偏心, 但從沒懷疑過曹氏,因為曹氏自從到了李家,對她和李九冬百般疼愛,夏天酷熱,曹氏一晚上為她們打扇,雙手累得抬不起來;冬天嚴冷,曹氏夜裏一次次起身,隻為查看她們有沒有在夢中踢被子;她愛吃油炸的鯽魚仔,嫌丫頭們弄的不幹淨,吃起來發苦,曹氏親手給她做,小小一盆手指粗細的鯽魚仔,掐頭去尾,撇掉魚膽,要一個時辰才能挑幹淨……曹氏是天底下對她最好的人,竟然也覺得她做錯了?!
她沒說話,但眼瞳裏分明是氣惱和憤恨。
曹氏心中暗暗後悔。
她是從大戶人家出來的,輾轉流落到瑤江縣,成為李家奴仆。為了將來能多一份依靠,她把李昭節姐妹倆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教養,盡忠的同時,也在偷偷為自己打算。在她的默默引導下,李昭節幾乎將她視作親母。
周氏是農戶出身,不懂裏頭的文章,以為給兩姐妹找個貼心的婆娘照看,自己就能放開手腳去忙活其他家務事。卻不知在許多大戶人家,因為規矩森嚴,主母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在兒女身邊,導致兒女長大後,和身邊伺候的下人感情親厚,卻和自己的親母生分。
曹氏從沒想過要挑撥周氏和李昭節的關係,隻是希望能被李昭節信任倚重,以後她年老體衰,連漿洗衣裳的活都幹不動時,好歹有個投靠的去處,不至於淪落到沿街乞討。
但沒想到,李昭節親近她的同時,竟然如此仇視李綺節和周氏。
她輕聲道:“四娘,從小到大,有什麽是三小姐有的,你沒有的嗎?”
李昭節咬著唇,雪白的貝齒把櫻紅的唇碾成青白色。
曹氏說的那種情況自然是沒有的,因為分產不分家,大房、二房關係親厚,隻要是從李大伯、周氏,或者李乙房裏出來的東西,不管是尋常的吃食用具,還是昂貴的首飾布匹,從來都是姐妹幾個平分。因為李綺節年紀大一些,這幾年她得到的玩器、吃食反而沒有李昭節姐妹倆的多。
曹氏接著道:“大官人和太太有沒有因為三小姐冷淡你和五娘?”
李昭節眼眸低垂,沒應聲。
當然也沒有。李大伯固然和李綺節脾氣最為相合,也最器重李綺節,但他沒有因此就忘了李昭節姐妹,每次外出歸來,他肯定會給姐妹倆帶些外麵的土產,有時候是吃的,有時候隻是幾張手帕,幾朵絨花,偶爾空著手迴家,事後也會用其他禮物彌補。而周氏性情爽利,不是那種細膩柔和的性子,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麽和姐妹倆相處,幹脆直接送東西,送吃的送玩的送穿的送戴的,隻要李昭節開口想要什麽,周氏立刻想辦法為她張羅,李綺節再得周氏的喜愛,也沒見周氏多花心思去討好李綺節。
曹氏翻出袖子裏的軟帕,為李昭節拭去掛在眼睫上的淚珠,“四娘,你隻看到大官人和太太對三娘的好,怎麽看不到大官人和太太對你的好呢?”
有句話曹氏藏在心裏沒有說,如果李大伯和周氏不重視她們姐妹,丫頭、婆子們會這麽盡心盡力地侍奉她們嗎?李昭節認為底下人才是真心對她好的,然而這些底下人,包括曹氏自己,全是從周氏手下領工錢的!
李昭節神色震動,但眼中猶有不甘,阿爺和太太對她不錯,但所有人都更看重三姐姐!
曹氏拉著李昭節的手,慢條斯理道:“再者說,三娘聰慧大方,主意大,心思活,對長輩孝順恭敬,對你和五娘照顧有加,還從不掐尖要強,這樣的後輩,誰不喜歡?大官人和太太知道她行事有度,沉得住氣,自然事事倚重。二房的家產分割,全由她說了算。大少爺和三少爺一個不著家,一個用心科舉,都不通俗務,三娘是兒女輩中最出息的人,日後李家的大小事務少不得要她拿主意,連你和五娘都要靠她照拂。大官人和太太對三娘青眼有加,何嚐不是在為你和五娘打算!”
“你和五娘是老來子,大官人和太太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焉知能照看你們姐妹到幾時?有大官人和太太對三娘的情分在先,以後就算你們姐妹各自出嫁、彼此疏遠,隻要三娘記得大官人和太太待她的好,就不會不管你們。”
李昭節的臉色變了又變,良久,甕聲甕氣道,“就因為三姐姐本事大,我們大房所有人都要順著她嗎?她可以想嫁誰就嫁誰,為什麽我不行!我不要她照應,我也可以過得很好!”
她說了這麽多話,李昭節竟然一句都沒聽進去。曹氏眉頭緊皺,說不出心裏是失望多一些,還是自責多一些,如果她早點發現,及時勸告,李昭節還會這麽偏執嗎?
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李昭節當眾頂撞周氏、怨望李大伯,以李綺節柔中帶剛、外圓內方的脾性,現在對李昭節應該沒什麽姐妹之情了,無論李昭節事後怎麽道歉賠禮,李綺節隻會和她越來越疏遠。
“四娘嗬!”曹氏捏一捏眉心,麵容頹唐,“當初楊、李兩家訂下娃娃親,三娘還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不是出了小黃鸝的事,你以為親事是說退就能退的嗎?三娘膽子再大,也沒有當麵指著長輩叫罵啊!至於三娘想嫁給誰就嫁給誰,她有底氣,為什麽不能自己做主?就算九郎隻是個身無分文的流浪漢,三娘嫁給他,照樣能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所以大官人和太太願意順著她的意思,讓她自己做主。你呢?”
她的眼神帶著責問,“如果是你嫁給九郎那樣的人,你能談笑自若,把楊家那群上門占便宜的親眷全嚇退嗎?你能頂著被人指指點點、當麵諷刺的壓力和人交際嗎?你能在沒人幫襯的情況下壓服二十幾個大掌櫃、幾百個夥計嗎?你以為三娘能過得好,隻是因為她嫁妝多嗎?她帶到孫家去的陪嫁,一大半是她自己的私房!她自己立得住,拿得起,放得下,她的福氣是自己掙的,不是靠父母長輩寵的。”
“四娘,你呢,你為這個家做過什麽?從小到大,你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不是大官人和太太給的?”
李昭節撇過頭,雙手緊緊握拳,“我、我……”
“我”了半天,她說不出別的字眼。
曹氏苦笑道:“你瞧上的那些人家,要麽窮得隻剩幾間老房子,要麽是高門大戶,咱們家高攀不上。真嫁給一個家徒四壁、隻剩下一個名門姓氏、還整天吃喝嫖賭的窮漢子,你甘心陪著他吃糠咽菜嗎?每天要自己洗衣做飯打掃場院,可能還要下地勞作,一年到頭風吹日曬,累得直不起腰,你有信心能撐得起家業嗎?”
李昭節啞口無言。
曹氏苦口婆心,柔聲道:“或者大官人狠狠心,把你送進高門大戶,你不知道大戶人家的深淺,一腳踏進去,兩眼一抹黑,你能適應得了嗎?”
她長長吐出一口氣,搖頭道,“你既吃不了苦,又是這樣的脾氣,所以大官人才不允許你任性。如果你自己能幹精明,又或者你看中的兒郎是個靠得住的,大官人未必不會答應你。”
說完這麽一席話,她不再多費口舌,等著李昭節自己想通。
李昭節的氣話輾轉傳到李大伯耳朵裏,剛從李南宣院子裏迴來的李大伯當場大怒,差點沒厥過去。
“把四娘叫來!我倒要問問她,她眼裏還有沒有長輩!三娘在家的時候,對她那麽好,她就是這麽迴報自己姐姐的?”
周氏連忙攔住,“四娘那個性子,你越罵她,她越喜歡鑽牛角尖,反正杜老九已經訂親了,這事先放放,等她自己想明白了,才能聽得進好話。”
李大伯黑著臉,一甩袖子,“氣死我了,我不管了,她想嫁哪個就嫁哪個吧!”
周氏又氣又笑,“還說孩子不懂事,你也糊塗了!這種氣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李大伯冷哼一聲,不言語。
兒女都是前世債,不管李昭節的話讓李大伯和周氏多寒心,做父母的,永遠不會和自己的兒女記仇。過了清明,李大伯再度忙活起來,為李昭節的婚事四處奔走。
李乙想讓李綺節幫忙相看人家:“三娘在縣城裏,認識的人多,眼界廣,讓她幫著挑幾家門第合適的,看四娘中不中意。”
李大伯連忙推辭,李昭節都說出那樣的話了,他怎麽好意思把李綺節扯進來。
李乙想當和事佬,私下裏找到李綺節,“四娘那孩子年紀還小,難免不懂事,你是做姐姐的,哪能和小伢子一般見識?什麽時候找個空閑,你們姐妹幾個坐在一起,把話說開,家和才能萬事興。”
李綺節微笑道:“阿爺,四娘再小,也是能出閣的年紀了,她自己轉不過彎來,我躲還來不及呢,大咧咧往她跟前一杵,萬一她想不開,賭氣非要嫁個破落戶,那我豈不是成罪人了?”
李乙眉頭一皺,“有這麽嚴重?你多擔待點,主動找她和好,她會聽你的勸解嗎?”
李綺節悄悄翻個白眼,我去勸她,她說不定要上吊,“阿爺,女兒家的事,你別跟著瞎摻和。你沒看伯娘都沒說什麽嗎?”
這個少年是他們當初從幾十個年紀相當的兒郎當中挑選出來的,人品端正,相貌堂堂,和李家門當戶對,是他們夫婦最滿意的兒婿人選。可有了之前的風波,就算他是天底下最出色的男子,也不可能和李九冬結親。
周氏怕李九冬不高興,勸慰她道:“五娘,你阿爺一定會給你挑一個好人家。”
李九冬淡然一笑,她性子安靜,但並不忸怩,“太太,我明白,杜家的親事咱們不能應下,不然四姐怎麽做人?”
周氏目光愛憐,“好孩子,你曉得我們的苦心就好。”
李家堅決不答應杜老九的求親,杜老九一而再再而三被李大伯婉拒,如此堅持了幾個月,他才徹底死心。
因為這事涉及到李昭節,李家人怕她多心,不敢讓她知道杜老九看上李九冬的事,連把李昭節當成親生女兒一般疼愛的曹氏也沒對她漏過口風。
但李昭節還是從丫頭們私底下的言談中聽出不對勁來。
她衝到周氏房裏,冷笑道:“何苦為了顧全我的臉麵,讓九冬錯失一門好姻緣?太太還是應下杜家的求親吧!”
這時迴家掃墓的李綺節剛好也在周氏房裏,周桃姑、李九冬也在,胖胖穿著一件五彩斑斕的百子衣,趴在竹席上,爬來爬去,像隻小烏龜,逗得眾人齊聲發笑。
李昭節衝進房裏一陣吵嚷,胖胖嘴巴一癟,嚇得大哭起來。
周桃姑連忙把胖胖摟進懷裏,輕聲安撫他。
周氏臉色鐵青。
李九冬站起身,想把李昭節拉出房門,“姐姐,太太不得空,有什麽話,待會兒再說。”
李昭節一把推開李九冬,昂著下巴,大義凜然,“我不是那種心眼子小的人,九冬是我的親妹妹,如果杜家真心想迎娶她,我絕不會多心!太太,應下杜家的親事吧。”
周氏冷聲道:“官人已經拒了杜家,這事就不要再提了。”
李昭節嗬嗬兩聲,忽然指著準備悄悄離開的李綺節,冷笑道:“為什麽三姐姐可以在楊家退親之後嫁給五表哥的親堂哥?九冬卻不能嫁給杜老九?三姐姐先後和一對兄弟訂親,太太不怕別人笑話,到九冬頭上,就講究起來了?”
周氏氣極,還沒出聲,周桃姑先忍不住了,李綺節是二房的女兒,她的繼女,這幾年李綺節對李大姐和李二姐頗為照顧,她滿心感激,誰敢說李綺節的不是,她頭一個和對方掐腰對罵,“四小姐說話之前先過過腦子,別張口就來!”
李昭節朝天翻個白眼,神情不屑。
周桃姑氣得跳腳:“好一個四小姐!我……”
正欲開罵,李綺節拉住繼母的胳膊。
周桃姑立刻閉嘴。
李綺節抱起眼角還帶著淚花的胖胖,“伯娘,胖胖困了,我先帶他迴房困覺。”
周氏無奈地擺擺手:“你去吧,夜裏過來陪我吃飯。”
李綺節帶著丫頭退出正房,周桃姑氣唿唿道:“她是妹妹,你是姐姐,我是她嬸子,我們幹嘛要退讓?”
李綺節微微一笑,“有伯娘呢,咱們還是別摻和了,免得伯娘難做。”
說罷,她心中未免悵然。
她和李子恆生母早逝,李大伯和周氏膝下荒涼,在李昭節和李九冬沒出生前,李大伯和周氏把他們兄妹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等李昭節姐妹出生,李大伯和周氏依舊疼愛他們,伯侄之間情分深厚。
加上李大伯為人開明,喜歡和後輩玩鬧,常常帶她出去遊曆,她有什麽要求,不敢和李乙提,卻敢和李大伯撒嬌。
而李大伯呢,既把李綺節當成女兒疼愛,又把她當成誌趣相投的小友,每次想吹牛皮、侃大山的時候,李乙、周氏不搭理他,他會找她當聽眾。
可以說,她和李大伯的關係,有時候甚至比和阿爺李乙更親近。
以前沒覺得什麽,現在看來,李昭節不知道因為這個記恨她多少年了,不然她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一雙柔軟的小手掌輕輕拍在臉頰上,李綺節迴過神,胖胖抱著她的臉,大眼睛眨巴眨巴,分外委屈。
她輕笑一聲,在胖胖粉嫩的臉上啃了一口,把李昭節拋在腦後。
正房裏,周氏冷麵如霜,胸口急速起伏,“你問我為什麽不答應?那我也問你一句,我為什麽要答應?縣裏的好兒郎多的是,為什麽非要應下杜家?”
李昭節盯著周氏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太太別想敷衍我!杜家可是阿爺和您千挑萬選看中的人,我不願嫁,為什麽不能讓給九冬?三姐姐可以先和五表哥退親,再嫁給九表哥,這樣的事咱們家又不是沒經曆過!”
周氏拍案而起:“好,我告訴你!我們不答應杜家的求親,就是因為你!”
她字字鏗鏘:“因為咱們家無故退親在先,對杜家不放心。還因為你氣量狹小,五娘嫁到杜家以後,不出兩年,你就會和五娘生分!你們姐妹倆從小一起長大,難道要因為一個杜老九,害得你們姐妹不和?”
“三娘和五郎的婚事取消以後,三娘還能和五郎說說笑笑,繼續當表兄妹,你呢,杜家人上門,你敢出去迎客嗎?”
李昭節臉色一白,咬牙道:“我不會和九冬生分!她是我的親妹妹!”
周氏抹抹鬢角,不說話。
李昭節看向李九冬,顫聲道:“九冬,你也不信我?”
李九冬眼圈微紅,潸然淚下,“姐姐,杜家的事已經過去了。”
李昭節握住李九冬的雙手:“九冬,我向你保證,我絕不會多心。杜家真像太太說得那麽好的話,你為什麽不能嫁?”
李九冬瞥一眼滿麵怒容的周氏,又迴頭看著李昭節,哽咽道:“姐姐,你是真的替我覺得可惜,還是因為不服氣三姐姐,故意和三姐姐別苗頭?難道就因為三姐姐和五表哥訂過親,之後嫁給三姐夫,所以你也要我和她一樣,嫁給和你訂過親的杜老九?姐姐,你真的是為我著想嗎?”
李昭節麵色慘白,後退一步,“你怎麽會這麽想我?我是你的親姐姐!”
李九冬直接拿拳頭去擦眼睛,把兩隻眼睛擦得通紅:“姐姐,杜老九下個月就要娶親,新娘子是咱們鎮上的,你如果真的關心我,以後別提杜家了。”
☆、第116章 一百一十六
廊前鬱鬱蔥蔥, 濃陰匝地。一雙碗口大小的蝴蝶越過青石院牆,飛進院子裏,扇動著色彩斑斕的翅膀,在花叢間翩躚起舞, 迎風嬉戲。
秋千架上紮著絲絛,樹枝間綴有彩綢鈴鐺,原是為清明打秋千爭彩頭預備的, 但因為李昭節在周氏房裏鬧了一場,丫頭們不敢在院中嬉鬧,秋千架孤零零懸在影影幢幢的樹蔭中,分外寂寞。
曹氏讓小丫頭去灶房提熱水,打發走其他人, 合上窗戶, 走到羅漢床邊。
李昭節趴在軟枕上, 淚流滿麵, 簪環發釵從鬢邊滑落,她隨手往後一撥拉,啜泣一聲,直接用袖子抹眼淚。
曹氏輕歎一口氣,溫柔地撫摸李昭節因為哭泣而顫抖的肩背, “四娘, 你糊塗啊!”
李昭節哭聲一停,不可置信地抬頭看向曹氏。她不相信周氏會真心待自己,覺得李大伯偏心, 但從沒懷疑過曹氏,因為曹氏自從到了李家,對她和李九冬百般疼愛,夏天酷熱,曹氏一晚上為她們打扇,雙手累得抬不起來;冬天嚴冷,曹氏夜裏一次次起身,隻為查看她們有沒有在夢中踢被子;她愛吃油炸的鯽魚仔,嫌丫頭們弄的不幹淨,吃起來發苦,曹氏親手給她做,小小一盆手指粗細的鯽魚仔,掐頭去尾,撇掉魚膽,要一個時辰才能挑幹淨……曹氏是天底下對她最好的人,竟然也覺得她做錯了?!
她沒說話,但眼瞳裏分明是氣惱和憤恨。
曹氏心中暗暗後悔。
她是從大戶人家出來的,輾轉流落到瑤江縣,成為李家奴仆。為了將來能多一份依靠,她把李昭節姐妹倆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教養,盡忠的同時,也在偷偷為自己打算。在她的默默引導下,李昭節幾乎將她視作親母。
周氏是農戶出身,不懂裏頭的文章,以為給兩姐妹找個貼心的婆娘照看,自己就能放開手腳去忙活其他家務事。卻不知在許多大戶人家,因為規矩森嚴,主母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在兒女身邊,導致兒女長大後,和身邊伺候的下人感情親厚,卻和自己的親母生分。
曹氏從沒想過要挑撥周氏和李昭節的關係,隻是希望能被李昭節信任倚重,以後她年老體衰,連漿洗衣裳的活都幹不動時,好歹有個投靠的去處,不至於淪落到沿街乞討。
但沒想到,李昭節親近她的同時,竟然如此仇視李綺節和周氏。
她輕聲道:“四娘,從小到大,有什麽是三小姐有的,你沒有的嗎?”
李昭節咬著唇,雪白的貝齒把櫻紅的唇碾成青白色。
曹氏說的那種情況自然是沒有的,因為分產不分家,大房、二房關係親厚,隻要是從李大伯、周氏,或者李乙房裏出來的東西,不管是尋常的吃食用具,還是昂貴的首飾布匹,從來都是姐妹幾個平分。因為李綺節年紀大一些,這幾年她得到的玩器、吃食反而沒有李昭節姐妹倆的多。
曹氏接著道:“大官人和太太有沒有因為三小姐冷淡你和五娘?”
李昭節眼眸低垂,沒應聲。
當然也沒有。李大伯固然和李綺節脾氣最為相合,也最器重李綺節,但他沒有因此就忘了李昭節姐妹,每次外出歸來,他肯定會給姐妹倆帶些外麵的土產,有時候是吃的,有時候隻是幾張手帕,幾朵絨花,偶爾空著手迴家,事後也會用其他禮物彌補。而周氏性情爽利,不是那種細膩柔和的性子,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麽和姐妹倆相處,幹脆直接送東西,送吃的送玩的送穿的送戴的,隻要李昭節開口想要什麽,周氏立刻想辦法為她張羅,李綺節再得周氏的喜愛,也沒見周氏多花心思去討好李綺節。
曹氏翻出袖子裏的軟帕,為李昭節拭去掛在眼睫上的淚珠,“四娘,你隻看到大官人和太太對三娘的好,怎麽看不到大官人和太太對你的好呢?”
有句話曹氏藏在心裏沒有說,如果李大伯和周氏不重視她們姐妹,丫頭、婆子們會這麽盡心盡力地侍奉她們嗎?李昭節認為底下人才是真心對她好的,然而這些底下人,包括曹氏自己,全是從周氏手下領工錢的!
李昭節神色震動,但眼中猶有不甘,阿爺和太太對她不錯,但所有人都更看重三姐姐!
曹氏拉著李昭節的手,慢條斯理道:“再者說,三娘聰慧大方,主意大,心思活,對長輩孝順恭敬,對你和五娘照顧有加,還從不掐尖要強,這樣的後輩,誰不喜歡?大官人和太太知道她行事有度,沉得住氣,自然事事倚重。二房的家產分割,全由她說了算。大少爺和三少爺一個不著家,一個用心科舉,都不通俗務,三娘是兒女輩中最出息的人,日後李家的大小事務少不得要她拿主意,連你和五娘都要靠她照拂。大官人和太太對三娘青眼有加,何嚐不是在為你和五娘打算!”
“你和五娘是老來子,大官人和太太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焉知能照看你們姐妹到幾時?有大官人和太太對三娘的情分在先,以後就算你們姐妹各自出嫁、彼此疏遠,隻要三娘記得大官人和太太待她的好,就不會不管你們。”
李昭節的臉色變了又變,良久,甕聲甕氣道,“就因為三姐姐本事大,我們大房所有人都要順著她嗎?她可以想嫁誰就嫁誰,為什麽我不行!我不要她照應,我也可以過得很好!”
她說了這麽多話,李昭節竟然一句都沒聽進去。曹氏眉頭緊皺,說不出心裏是失望多一些,還是自責多一些,如果她早點發現,及時勸告,李昭節還會這麽偏執嗎?
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李昭節當眾頂撞周氏、怨望李大伯,以李綺節柔中帶剛、外圓內方的脾性,現在對李昭節應該沒什麽姐妹之情了,無論李昭節事後怎麽道歉賠禮,李綺節隻會和她越來越疏遠。
“四娘嗬!”曹氏捏一捏眉心,麵容頹唐,“當初楊、李兩家訂下娃娃親,三娘還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不是出了小黃鸝的事,你以為親事是說退就能退的嗎?三娘膽子再大,也沒有當麵指著長輩叫罵啊!至於三娘想嫁給誰就嫁給誰,她有底氣,為什麽不能自己做主?就算九郎隻是個身無分文的流浪漢,三娘嫁給他,照樣能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所以大官人和太太願意順著她的意思,讓她自己做主。你呢?”
她的眼神帶著責問,“如果是你嫁給九郎那樣的人,你能談笑自若,把楊家那群上門占便宜的親眷全嚇退嗎?你能頂著被人指指點點、當麵諷刺的壓力和人交際嗎?你能在沒人幫襯的情況下壓服二十幾個大掌櫃、幾百個夥計嗎?你以為三娘能過得好,隻是因為她嫁妝多嗎?她帶到孫家去的陪嫁,一大半是她自己的私房!她自己立得住,拿得起,放得下,她的福氣是自己掙的,不是靠父母長輩寵的。”
“四娘,你呢,你為這個家做過什麽?從小到大,你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不是大官人和太太給的?”
李昭節撇過頭,雙手緊緊握拳,“我、我……”
“我”了半天,她說不出別的字眼。
曹氏苦笑道:“你瞧上的那些人家,要麽窮得隻剩幾間老房子,要麽是高門大戶,咱們家高攀不上。真嫁給一個家徒四壁、隻剩下一個名門姓氏、還整天吃喝嫖賭的窮漢子,你甘心陪著他吃糠咽菜嗎?每天要自己洗衣做飯打掃場院,可能還要下地勞作,一年到頭風吹日曬,累得直不起腰,你有信心能撐得起家業嗎?”
李昭節啞口無言。
曹氏苦口婆心,柔聲道:“或者大官人狠狠心,把你送進高門大戶,你不知道大戶人家的深淺,一腳踏進去,兩眼一抹黑,你能適應得了嗎?”
她長長吐出一口氣,搖頭道,“你既吃不了苦,又是這樣的脾氣,所以大官人才不允許你任性。如果你自己能幹精明,又或者你看中的兒郎是個靠得住的,大官人未必不會答應你。”
說完這麽一席話,她不再多費口舌,等著李昭節自己想通。
李昭節的氣話輾轉傳到李大伯耳朵裏,剛從李南宣院子裏迴來的李大伯當場大怒,差點沒厥過去。
“把四娘叫來!我倒要問問她,她眼裏還有沒有長輩!三娘在家的時候,對她那麽好,她就是這麽迴報自己姐姐的?”
周氏連忙攔住,“四娘那個性子,你越罵她,她越喜歡鑽牛角尖,反正杜老九已經訂親了,這事先放放,等她自己想明白了,才能聽得進好話。”
李大伯黑著臉,一甩袖子,“氣死我了,我不管了,她想嫁哪個就嫁哪個吧!”
周氏又氣又笑,“還說孩子不懂事,你也糊塗了!這種氣話也是能隨便說的?”
李大伯冷哼一聲,不言語。
兒女都是前世債,不管李昭節的話讓李大伯和周氏多寒心,做父母的,永遠不會和自己的兒女記仇。過了清明,李大伯再度忙活起來,為李昭節的婚事四處奔走。
李乙想讓李綺節幫忙相看人家:“三娘在縣城裏,認識的人多,眼界廣,讓她幫著挑幾家門第合適的,看四娘中不中意。”
李大伯連忙推辭,李昭節都說出那樣的話了,他怎麽好意思把李綺節扯進來。
李乙想當和事佬,私下裏找到李綺節,“四娘那孩子年紀還小,難免不懂事,你是做姐姐的,哪能和小伢子一般見識?什麽時候找個空閑,你們姐妹幾個坐在一起,把話說開,家和才能萬事興。”
李綺節微笑道:“阿爺,四娘再小,也是能出閣的年紀了,她自己轉不過彎來,我躲還來不及呢,大咧咧往她跟前一杵,萬一她想不開,賭氣非要嫁個破落戶,那我豈不是成罪人了?”
李乙眉頭一皺,“有這麽嚴重?你多擔待點,主動找她和好,她會聽你的勸解嗎?”
李綺節悄悄翻個白眼,我去勸她,她說不定要上吊,“阿爺,女兒家的事,你別跟著瞎摻和。你沒看伯娘都沒說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