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剩下的布料尺頭也沒浪費,做成鞋麵、襪子、方巾、包頭,還有一盒各式各樣的堆紗花。


    李綺節領著寶珠,把衣裳送到各人房裏。


    到正院時,周氏正和幾個小丫頭在小間裏熨衣服,銅熨鬥燒得滾燙,周氏怕燙壞納繡衣襟,動作小心翼翼的,“挑幾個包頭給十八娘送去,她受不得風。“


    李綺節依言挑出幾個顏色老成、花色簡單的包頭,想著丫頭說張氏這幾天能起身了,正好可以順道過去探望,讓寶珠裝了一簍子鮮桃,出了李家門,往張家小院走去。


    後院原有小門相接,為了避嫌,小門被封住了,即使李南宣搬到李家,小門也沒重開。出入小院,必須從前門走。


    走到前院時,聽得一陣笑鬧聲,丫頭們提著籃子,拿著小銀剪,圍在葡萄架下,搶著摘葡萄。


    葡萄還沒熟透,不過家裏女眷們都愛吃微帶酸味的葡萄,熟爛了的反而沒人喜歡,這時節正是吃葡萄的好時候。


    丫頭拎起一串葡萄,在牆角的大水缸裏舀一瓢清水,淅淅瀝瀝潑在葡萄串上,衝幹淨,送到李綺節跟前。


    寶珠揪下幾顆水靈靈的葡萄粒,“三娘嚐嚐好吃不好吃。“


    李綺節吃了兩顆,酸中帶甜,澀味很淡,家裏的葡萄苗是特意從北邊菜戶家買的,結出的葡萄比本地的葡萄厚實飽滿,味道也滑潤甘甜些。


    她隨手翻出一張丁香色繪山梅喜鵲的生羅軟帕,包起兩串葡萄,雙手捧著:“正好給十八姨送些去。“


    小院裏冷冷清清,牆角的樟樹底下支著藥爐,丫頭結香蹲在藥爐前扇風,天氣熱,她一直在不停擦汗。


    屋子裏有窸窸窣窣的說話聲,張氏從不見外人,今天周氏沒來看她,裏頭的人隻可能是李南宣。


    李綺節怕打擾母子倆說體己話,腳步放慢了些,“結香,十八姨好些了麽?“


    結香放下蒲扇,起身迎上前,“多謝三小姐惦記,前些天換了副藥方子,吃著還好,夜裏睡得安穩些,不像之前那樣,一到半夜就咳嗽。“


    屋裏說話的一聲微微一滯,繼而是衣袍劃過椅凳的簌簌聲,李南宣迎麵走出來,“三娘來了。“


    因是家中,他頭上隻籠著粽絲網巾,著一件素麵盤領窄袖玉色秋羅單袍,緩步走到李綺節跟前,眼眸低垂,視線落在她手裏捧著的葡萄上。


    “三哥。“


    李綺節把葡萄往前一遞,笑道:“這是家裏種的葡萄,我嚐過了,甜絲絲的,不酸。“


    微風拂過,吹動樟樹枝葉,颯颯作響,恍若落雨繽紛。李南宣沒說話,接過葡萄,嘴角輕輕皺起一個細微的笑。


    結香跑進屋篩茶,張氏過的是居士生活,家裏沒有好茶葉,她幹脆盛了幾盞解暑的鹵梅水。端著托盤走到廳堂,卻見張氏倚在門沿邊,雙眼定定地盯著門外,臉色恍惚,已是癡了。


    她順著張氏的視線看去,李南宣和李綺節對麵站著。少爺英姿蘊藉,俊朗如雲端皎月,三小姐語笑嫣然,顧盼間光采照人,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偏偏夫人心中執念太盛,生生推卻了一門好姻緣。


    她歎了口氣,那個清高薄涼的李家,根本不把少爺當人看,在家區區幾個月,除了鄙視辱罵,少爺什麽都沒撈著。離他們家遠遠的,少爺才能過得開心快活。為什麽夫人非逼著少爺去謀求功名討好那個李家,認祖歸宗有那麽重要麽?


    想起官人臨死前的悲憤沉鬱,她把差點說出口的責怪之語盡數吞了迴去。官人留給少爺的,隻有“死不瞑目“四個字,夫人在庵堂裏苦熬十幾年,剛剛守得雲開見月明,盼得一家團聚,又親眼看著官人含恨而死,為官人完成夙願,是她這一輩子僅剩的指望。三小姐已經和孫少爺訂親,聽寶珠說孫少爺對三小姐很上心,事已至此,她再替少爺惋惜,能有什麽用?


    還不如好好服侍少爺和夫人,待少爺金榜題名之時,把那些曾經欺負少爺的宗族們狠狠斥罵一頓,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是伶牙利嘴。


    等李綺節進門時,張氏已經坐迴榻上,淡笑道:“嫂子在忙什麽呢?“


    “伯娘在整理秋日要穿的衣裳,怕收在箱子裏黴壞了。“


    李綺節讓寶珠取出包好的抹額、包頭,“等下月初,天氣該轉涼了,十八姨不如到我們家轉轉,左右隻幾步路,便宜得很,大夫也說您得多走動走動。“


    “難為嫂子想著我,等我好了,一定去。“


    說了會兒閑話,李綺節告辭離去。


    結香服侍張氏吃完藥,挑了一隻鮮桃,“桃養人,夫人要不要用一個?“


    張氏漱過口,把苦澀的茶水吐進痰盒裏,嘴裏仍是苦澀,“一隻我吃不完,切一半就行,你拿幾個自己吃。三郎呢?給他送幾隻過去。“


    “少爺迴那邊書房去了。“結香切開一半桃子,拿匙子刮下桃肉,盛在粗瓷果碟裏,張氏牙口不好,平時吃水果,果肉都是刮成末吃的,“少爺如今是李家正經少爺,三小姐送來的桃子,哪能少了他的?我昨天才替少爺收拾房子,鮮果點心多著呢!不用特意送過去。“


    是啊,三郎現在是周嫂子家的三少爺,衣裳鞋襪,書本文具,吃的喝的,都有周嫂子想著。她這個體弱多病的生母,和兒子相處的時日還不如丫頭結香,從前她沒盡過撫養的責任,以後也不能幫上什麽忙。李家送來一簍鮮桃,她又巴巴的往三郎房裏送,完全是多此一舉。


    張氏在心裏輕輕歎息一聲,接過結香遞來的匙子,看到李南宣和李綺節站在一處時,心頭陡然浮起的那絲悔意漸漸化作一陣悵惘,慢慢淡去。


    把三郎送到李家,一來能夠迴報周嫂子的恩德,二來給兒子一個幹淨出身,三來兒子能夠恢複本姓,四來他有了立身的根本,以後才能用心讀書,早日實現先夫的遺願。


    如此一舉多得的好事,能夠讓他們母子二人遇見,已經是莫大造化了,哪能再奢求其他。三娘自有她的姻緣歸宿,三郎不能被任何事絆住腳步,他隻能一心一意投身學業,努力完成他亡父的遺誌。


    進入瓜月之後,淅淅瀝瀝落了幾場雨,天氣涼快了些許,蚊蟲仍舊多如繁星,每到傍晚,院子裏便籠上一層淡淡的黑霧,蚊子的嗡鳴聲差點蓋過遠處的蛙鳴蟲噪。


    周氏的娘家侄子周大郎到李家探親,周娘子讓他挑了一擔野金瓜來,給李綺節姐妹幾人吃。野金瓜長在山野裏,滋味不如西瓜甜,瓜皮又厚,勝在瓜肉清香,脾胃寒涼的人也能多吃幾瓣。


    寶珠走到廊沿底下,咋舌道:“滿滿兩籮筐金瓜,老沉著呢,難為表少爺一路挑了來。“


    李綺節領著李昭節、李九冬姐妹倆納涼,廊下鋪設簟席,幾人或坐或臥,昏昏欲睡,丫頭在一旁打扇。


    “大表哥來做什麽?“李綺節推開倚著的竹枕,讓丫頭給她換一個新的來。竹枕靠了半天,熱乎乎黏答答的,得時時用井水擦洗晾幹,兩個輪換著用。至於冰盆什麽的,他們家還真用不起——用得起也舍不得。


    周老爹和周娘子怕給周氏添麻煩,很少主動登門,尤其是這樣的炎夏天,頂著大日頭走山路,半個時辰就能把人曬脫皮。


    寶珠看一眼寶鵲,壓低聲音道:“怕是為報喜來的。“


    周大郎上門,寶鵲不想和他打照麵,早早避到後院來,正為李昭節打扇。聽到寶珠的話,她臉色有點不好看,輕輕扭過頭去,雙手微微發顫。


    寶鵲拒絕周氏後,周氏讓周娘子自己相看,從隔壁村給周大郎挑了一個媳婦,模樣不如寶鵲漂亮,性子也不討巧,不過幹活很利索。彩禮是李大伯和周氏幫著置辦的,小夫妻倆成親大半年了,前幾天傳出喜信,周大郎特意來李家報喜。


    李綺節心中一動,站起身,讓寶珠取來菱花銅鏡和發梳,挽起發髻,換了件蘭花色落花流水紋對襟單衫,找到周氏跟前,周大郎已經被婆子領著洗漱去了。


    ☆、第84章 八十四


    “表嫂有了身孕, 伯娘不如把大表哥和表嫂接到家裏來住。“


    周氏正因侄媳婦有孕而滿臉喜色,聞言有些意動,不過想起家中房屋不多,眉頭輕輕一皺, 猶豫道:“家裏住不下。“


    “讓大表哥住我哥哥的屋子不就得了。“


    “那哪行,你表哥住不要緊,還有你表嫂呐!“


    不能讓兄弟妯娌住未成婚表兄弟的屋子。


    周氏想了想, “來迴路上免不了折騰,還是讓大兒家的留在周家村罷,過幾天我迴娘家一趟。“


    “我看呐,家裏的屋子不僅不夠住,還得重新修葺一下, 伯娘, 咱們把間壁院子買下來吧。“李綺節眨眨眼睛, “如今家裏添了一個三哥, 他愛清淨,用功的時候更是經不得吵嚷,讓他單獨一個院子都使得。偏偏家裏住不開,客人來了,還得現挪屋子。以後再添丁進口, 總不能讓兄弟妯娌擠一個院子吧?別的不說, 擾了三哥讀書怎麽辦?“


    李家間壁一邊是朱家,另一邊是戶黃姓人家。黃家兒子南下販賣茶葉、絲布,長年跑船, 後來發了大財,把一家老小都接到武昌府去了,隻留下一個老親看守空屋子。今年那老親也去世了,黃家人沒打算迴鄉,想把宅院賣了,托了中人幫忙找買主,因為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晴天漏風,雨天漏雨,風一吹瓦片哐當掉一片,貨真價實的危房,又因在鄉下,暫時無人問津。


    李綺節早就想給家中蓋幾間新房,李大伯和李乙堅決不答應,兄弟二人篤信陰陽學說,認為老宅不能輕易改造,以免破了風水。


    老房子不能改,新買的院子總能重新修吧?


    隻要說動周氏,李大伯那邊基本算是解決,再和李乙撒撒嬌,新房就有啦!


    周氏一時拿不定主意,“等官人迴來,我問問他的意思。“


    以前家中隻有小娘子,夫婦二人又節儉,從未起過蓋新房的念頭,如今多了個兒子,確實得考慮買房子,不然等大郎成婚,新媳婦搬進來,豈不是要和小叔子住對門?


    李綺節見周氏把話聽進去了,也不忙著趁熱打鐵,把寶珠叫到跟前,讓她親自領著人去灑掃房屋,準備給周大郎使喚的鋪蓋家夥。


    夜裏李大伯迴家,得知喜信,也很高興,讓灶房整治了一桌酒菜,拉著周大郎吃酒,鬧到戌時才安歇。李南宣也陪著坐了一會兒。


    李家派人去接大郎媳婦,李綺節原以為周娘子也會跟來,特意把自己院子的幾間空房收拾出來,預備給兩人住。


    誰想周娘子怕給女兒添麻煩,堅持隻讓孫媳婦獨自一人過來,小鍾氏夫唱婦隨,挑了一擔山果子到李家。把李家派去接人的仆從嚇了一跳,生怕她有個好歹傷到身子,爭著去接扁擔,小鍾氏直搖手:“我們村裏人,整天山裏鑽地裏爬的,什麽活兒幹不得?又不是主子娘娘!才一擔山果,輕飄飄的,不妨事!“


    人到了李家,小鍾氏放下扁擔,看到灶房角落裏堆著的柴薪,二話不說,要幫著劈柴,劉婆子趕忙給攔了。領著她去正院見周氏,路上看到一筐筐晾曬的幹菜,小鍾氏直搖頭:“要換笸籮攤開來曬才行,用筐曬,底下的曬不透,夜裏經了露水,菜要爛的!“說著兩手一抄,把最上頭的幹菜翻到底下,把筐底的幹菜搭在筐沿外邊。


    丫頭們又是惶恐又是好笑,又不敢露出心思,好容易把人送到周氏房裏,才敢笑出聲來,互相擠擠眼睛:“太太的侄媳婦,是個儉省的!“


    寶鵲避嫌疑,周氏身旁沒人伺候,李綺節暫時讓寶珠頂了寶鵲的差事,留她在正院聽差。寶鵲換到她院裏做活兒。


    丫頭們知道周氏曾想把寶鵲許配給周大郎,聽說小鍾氏鬧出不少笑話,有幾個嘴碎的便特意找到她麵前,一樁一樁學給她聽。


    幾個小丫頭是李家剛買進來的新人,爺們跟前用不著她們,小娘子年紀還小,李綺節房裏的幾個丫頭已經定下人選,插不進手,唯有周氏房裏還有幾個位子。這幾個丫頭心思活絡,想借著和寶鵲一起取笑小鍾氏,在她跟前賣個好,為以後鋪路。


    寶鵲聽小丫頭們把小鍾氏說得一無是處,當場拉下臉,冷笑幾聲,拂袖而去。


    小丫頭們麵麵相覷:“這是怎麽著?“


    第二天,李綺節散著頭發,在棗樹下刷牙。喚寶鵲給她取牙粉來,寶鵲站著一動不動,她皺眉又叫了一聲,寶鵲才像如夢初醒,慌忙去拿牙粉、牙杯。


    梳頭時,寶鵲也魂不守舍,幾次把雕花篦子掉在地上,還不小心把裝發油的小瓷缸打翻了。


    李綺節放下菱花銅鏡,迴頭看了寶鵲一眼,寶鵲雙眼發紅,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李家規矩不多,仆從很少需要下跪磕頭。寶鵲雖然看不上周大郎,但服侍周氏從沒出過什麽岔子,在家裏算是很有臉麵的大丫頭,別說是跟主子下跪,周氏連一句重話都沒對她說過。她忽然這麽一跪,李綺節不由得歎口氣,“你放心,那些小丫頭剛到咱們家,不曉得咱們家以前是什麽光景,才敢這麽輕視表嫂。和你不相幹,伯娘平日最疼你,不會遷怒到你身上。“


    兩年前,周氏還自己動手種菜、養雞鴨呢,李家那時候隻有七八個仆人,其餘的都是雇的短工和長工,主仆都是過慣苦日子的,李家有窮苦親戚上門,下人隻有感歎憐惜的,誰敢取笑?如今周氏年紀大了,不再親自做活兒,吃穿漸漸講究起來,加上為李綺節預備嫁妝,手頭的賬目出出入入,自然而然透出真實家底,家裏新添置的一批丫頭、婆子見家裏富貴,周氏待下人寬和,眼界也高了,再看到周大郎和小鍾氏這樣的窮親戚上門,竟然明裏暗裏笑話,還故意套小鍾氏的話,給小鍾氏難堪。


    小鍾氏平日隻和村裏的婦人們打交道,哪裏懂得小丫頭們的那些手段,被丫頭們耍弄,還不自知,以為她們待她很熱情呢!


    也是小丫頭們太不知天高地厚,小鍾氏是周氏的侄媳婦,她們為難小鍾氏,不就是打周氏的臉嗎?周氏這會子隱忍不發,不是心慈手軟,肯定是暗地裏讓劉婆子盯著,想一次性把那些心眼多的全引出來,再來個釜底抽薪。


    寶鵲深知周氏的為人,一直避讓著不和小鍾氏碰麵,丫頭們取笑小鍾氏,她抬腳就走,可因為她曾經拒絕過周大郎,丫頭們隻要提起小鍾氏,三句話就會提到她,不管她怎麽撇清自己都沒用。丫頭們精乖著呢,怕以後周氏會責怪,故意以寶鵲的名義去欺負小鍾氏,寶鵲簡直是有苦說不出。


    李綺節語氣柔和,完全是拿她當自己人看待,寶鵲想起從前的種種,心中一酸,本來不想哭的,但淚水卻不知不覺爬滿兩腮:“三娘,我曉得,寶珠她們瞧不起我……“


    話說到一半,忽然嗚咽起來。


    李綺節小的時候,寶珠和寶鵲都帶過她,寶鵲的心事,她大概能明白,寶鵲是因為家貧才被父母賣掉的,她窮怕了,所以一心想攀高枝,隻要能過好日子,她寧願給人當奴才。


    周氏一直對寶鵲有愧疚,不忍把她送到別人家去當小妾,想多留她幾年,等她慢慢轉過彎來,再給她說門親事。前些時日張大少奶奶來李家串門,言談間提起想給張大官人買個小丫頭,隻是一時沒找到好的人選,張老太爺不喜歡外地人,張家的丫頭都是在瑤江縣附近鄉村買的。寶鵲當時聽了一耳朵,很願意去張家伺候張大官人,周氏沒答應,張大官人在外邊的名聲不大好聽,而且別看張大少奶奶整天嬌滴滴的,走路都要人攙著,整治丫頭的手段厲害著呢!


    “你可想清楚了?“李綺節摘下鬢邊兩枝金玉梅花,換上一根翠花石榴紋銀簪,她今天穿的衣裳是鬆花色,和金玉梅花的顏色有些相衝,“一旦伯娘把你送到張家,以後你是好是歹,隻能自己受著,我們家是絕不會多嘴的。“


    寶鵲拿袖子抹眼淚,沒說話,隻磕了一個頭。


    李綺節迴眸,看著寶鵲漆黑的發頂,罷了,人各有誌,強求不得。


    周大郎和小鍾氏還住在李家,這時候送寶鵲出門,不說下人們會怎麽想,周氏頭一個不答應。寶鵲自己卻巴不得早一日開臉,早早就收拾了包袱,隻等張家來抬人。


    張大少奶奶早就相中寶鵲,特意打發人先給寶鵲送來幾件衣裳和首飾,不是什麽貴重東西,主要是為了顯示她賢良大度。


    周氏攔不住寶鵲,傷心了一場。李綺節溫言解勸,費了不少口舌,最後把李昭節和李九冬叫到房裏,姐妹三人一起裝乖賣巧,才讓周氏破涕而笑。


    半個月後周大郎和小鍾氏告辭迴家,又過了三天,張家一抬小轎,把寶珠接走了。


    家裏的丫頭們有不齒的,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有單純看熱鬧的,議論紛紛好幾天。


    這一日清早,李綺節吃過飯,讓寶珠把家裏的丫頭、婆子都叫到院子裏,她有話要吩咐。


    丫頭們早在廊沿底下鋪設簟席小幾,一邊的矮桌上放了幾隻小瓷缸,缸裏盛著葡萄、西瓜、香瓜和梨子,俱是從井裏的吊籃中剛取出來的,帶著絲絲涼氣。


    竹簾子卷起半邊,廊前幽涼昏暗,李綺節坐在簟席上,斜倚著一隻空心的竹枕,寶珠手執大蒲扇,坐在角落裏,給她打扇。


    丫頭、婆子們頂著大日頭站了半天,又熱又渴,看著小幾上水靈靈的鮮果,直咽口水。


    李綺節始終不發話,有等得不耐煩的,忍不住竊竊私語:“三小姐把咱們叫過來做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