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正日子,李南宣今天穿得很正式,頭著生紗巾,穿一身茶褐色交領寬袖絹直身,他身形高挑,一襲寬袍錦衣,愈顯風度翩然,姿容豐俊,站在廳前,向李子恆拱手,“大哥。“


    李子恆被李乙狠抽了幾下,疼得齜牙咧嘴,隻能草草迴禮,不過仍舊堆了一臉笑,親切道:“三弟。“


    李綺節順勢行了半個萬福:“三哥。“


    李南宣看著她歪髻上簪的一朵淺色絨花,不知想到什麽,薄唇輕抿,忽然微微一笑。


    從搬進李家間壁的小院子以來,他從來沒有笑過,這一笑,有如雲開雨霽,月華初上,霎時間鳥語花香,天地間一派盎然春光。


    這一抹能令滿院繁花黯然失色的淺笑稍縱即逝,快得李綺節差點以為自己看到的是幻覺。他垂下眼眸,聲音有如玉石相擊,又清又亮,但語調清緩柔和:“三妹。“


    兩人都行三,不過一個是郎君,一個是娘子。李綺節憶起以前打著李三郎的名號在外邊遊逛的事,不由噗嗤一笑。


    她笑得突兀,李子恆、李乙和李大伯都忍不住看向她,唯有李南宣眼眸低垂,沒有吭聲。


    ☆、第82章 八十二


    瑤江縣城, 孫府。


    院子裏植了兩叢芭蕉,芭蕉葉片肥厚,被日光一曬,仿佛隨時能淌下幾滴綠蠟油。


    孫天佑打芭蕉叢邊走過, 手裏揮舞著一把繪漁舟垂釣圖的灑金川扇,搖曳的樹影落在他眼底,映出斑駁的陰影:“憑空多出個大舅子, 算不算喜事一樁?“


    阿滿渾渾噩噩地點點頭,想了想,又搖搖頭:“不、不算吧?“


    “理他呢!正愁沒借口去李家,備禮,我親自去世伯跟前賠罪。“


    阿滿瞪大眼睛:賠什麽罪?


    聽說孫天佑上門請罪, 李綺節同樣莫名其妙, 好好的, 請什麽罪?


    寶珠吃吃笑道:“孫少爺說大官人過繼三少爺, 論理他該來道賀的,如今遲了好幾天才來,可不是有罪過麽?“


    周氏放下一瓣西瓜皮,拿帕子擦擦嘴角,失笑道:“難為他大熱天的跑這一趟, 待會兒請他進來坐坐。“


    寶珠眼珠一轉, “縱是太太不去請孫少爺,人家也會進來瞧上兩眼。“


    說罷,捂嘴輕笑。


    周氏意味深長地看李綺節一眼, 轉頭和一旁的曹氏相視一笑。


    丫頭們也跟著笑,仿佛周氏和寶珠合說了一個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話。


    李綺節淡笑一聲,“得了,曉得你們是在打趣我,等著看我的笑話呢,我偏不讓你們如意,孫表哥在哪兒呢?我親自去請他進來。“


    周氏膝下有了兒子,在心頭壓了多年的心病一朝痊愈,李昭節的病也好了,正是高興的時候,沒攔她,“帶著丫頭過去,雖說都是自家人,也不能莽撞。“


    寶珠連忙跟上,小丫頭撐起一把綢傘,主仆三人繞過月洞門,一徑走到前院後邊的夾道裏。李綺節站在北窗下側耳細聽,廳堂裏的說笑聲此起彼伏,除了李大伯、孫天佑,依稀還有李南宣的聲音。


    李乙和李子恆迴縣裏去了,李南宣現在的身份是長房嗣子,家裏來了客人,他必須出麵迎客,再不能和先前一樣,一頭紮進書堆裏,半天不挪窩。


    他天性沉靜,少有開口的時候,大半時間是李大伯和孫天佑在對話。偶爾孫天佑主動問詢他,他才開口答上幾句,但答得敷衍,每句話絕不超過五個字。


    寶珠低笑:“大郎沒能給孫少爺一個下馬威,沒想到三郎這麽好的性子,竟然把下馬威給補上了,不曉得能不能唬住孫少爺。“


    新姑爺上門,大舅子必須給對方冷臉看,以示對自家閨女的看重。訂親之後,孫天佑頭迴上門時,李子恆把這個規矩忘了個底朝天,還親手給未來妹婿斟茶。寶珠當時氣得牙癢癢,隻恨不能出去掀翻茶桌。


    李綺節沒吭聲,以孫天佑的臉皮厚度來看,李家暫時沒人能唬得住他,何況文質彬彬的李南宣。


    院牆底下忽然響起一聲嬌滴滴的竊笑,“這是奇了,青天白日的,打傘做什麽?“


    話音落處,丫頭們簇擁著一個嬌小玲瓏的美婦人走進院子。


    夾道是通向內院的必經之路,避無可避,李綺節輕咳一聲,“張嫂子來了!外麵怪熱的,快到裏頭坐著歇會兒。“


    張大少奶奶說話嬌滴滴的,走路嬌滴滴的,人也打扮得嬌滴滴的,梳著荷花頭,籠著銀絲雲髻兒,髻前一枝銀鍍金觀音送子紋挑心簪在日光下熠熠生光,著一件梅紅番紗單衫,燕尾青萬字不斷頭紋對襟褙子,綴著蘋婆綠八寶團花紋鑲邊,密合色杭紗畫拖裙邊掛了幾隻驅蚊的葫蘆形香包。


    張桂花跟在她身後,因為生得格外高挑的緣故,她和身形嬌小的嫂子張大少奶奶站在一處時,顯得有些突兀。她依舊木著一張臉,冷若冰霜,渾身上下每一處毛孔,無時不刻不在昭示著“高嶺之花“四個字。明明她穿了一身嬌豔的海棠紅襖,鸚哥色羅裙,因為主人氣質孤冷,衣衫也紅得冷冽,像落雪時節的寒梅。


    別人冷,是僵冷,寡淡無味。她冷,卻是冷豔,別有一種淡到極致,才見風骨的韻致。


    丫頭收起綢紙傘,進去通報。


    張桂花長到這麽大,攏共隻出過一次門,自那以後依舊深居簡出,安安心心做宅女。李綺節沒想到張大少奶奶會突然帶著張桂花來訪,打點起精神,同她二人寒暄。


    前者笑眯眯和她說話,後者淡淡掃了她一眼,就算是和她打過招唿了。


    美人嘛,多多少少會有點脾氣。像李南宣那樣美得不自知還態度親和的,屬於鳳毛麟角。


    到正院時,周氏迎了出來,曹氏讓丫頭去叫李昭節和李九冬,寶鵲去灶房準備待客的茶點,大熱的天,再心靈手巧的婦人也做不出滴酥鮑螺,劉婆子曉得周氏最恨在張大少奶奶跟前跌份,連忙放下手頭的差事,按著李綺節教過的法子打發雞蛋,預備做烤蛋糕。


    烤蛋糕做好送到正院,張大少奶奶吃了幾塊,誇讚間試探著問起做法,周氏隨口敷衍了幾句,隻說是廚娘自己琢磨出來的,言談中不無得意。


    說了一些居家過日子的閑話,用過香飲子,李昭節和李九冬把近日做的針線拿出來給張大少奶奶看,眾人品評了一番,眼看要到吃中飯的光景,周氏順勢留張大少奶奶吃飯,張大少奶奶連忙推辭,帶著張桂花告辭迴家。


    從頭至尾,張桂花一個字都沒說。


    李綺節好笑道:“真是奇了,這麽熱的天,張嫂子就是來說幾句閑話?“


    周氏也摸不著頭腦,張大少奶奶等閑不會上門,上門肯定是有什麽高興的事兒,想跟外人顯擺顯擺,今天卻絕口沒提她自己,隻提了幾件鄉裏的瑣碎。


    “或許是張老太爺又想一出是一出的,她推脫不了,出來躲閑的。“


    張老太爺架子大,一家老小吃飯,不許媳婦坐著同吃,一定要媳婦站在一旁伺候。可他是公公,避嫌不和媳婦同桌吃飯,張大少奶奶的婆婆早逝,又不用伺候他,根本沒有站著的必要。饒是如此,張大少奶奶該站還是得站,有時候還得親自下廚給老太爺熬雞湯。如今天熱,灶房裏一天到晚燒柴燒爐子,像個大蒸籠,喘口氣都熱乎乎的,一般人都受不了,何況嬌滴滴的張大少奶奶?所以一到忙時,張大少奶奶就找借口出門訪客,能躲一時是一時。


    周氏歎息一聲,“難為她,還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呢!她嘴上不說,我看她手上都起繭子了,富戶家的千金小姐,哪裏做得粗活。“


    不像她們這些小戶出身的,自小便幫著做家務,就是李綺節,雖有寶珠服侍,也會幾樣灶上的活計,做得好不好是其次,至少要能上手。張大少奶奶一看就是沒幹過粗活兒的,嫁到張家來,沒受過婆婆的罪,硬是被小氣吝嗇的公公指使得團團轉。


    迴頭吩咐寶鵲,“給張家送兩隻大西瓜過去。“


    寶鵲不知在想什麽,半天沒吭聲,周氏又說了一遍,她才迴過神來,飛快答應一聲,“曉得了。“


    午間的飯擺在側廳,那邊臨著水,周圍栽了幾株幾十年樹齡的老樹,卸下四麵格窗,南風吹拂,格外幽涼,李大伯平時就在側廳歇晌。


    仆從們把一張雕刻雨打荷葉湘竹落地大屏風搬到廳裏,裏外各擺了兩桌飯。外麵一桌是李大伯、李南宣和孫天佑,裏麵沒放椅子,鋪設竹席,隻擺了張矮桌,女眷們圍坐在簟席上用飯。


    矮桌上的菜色也很簡單,涼拌孔明菜、酸醋雪藕片、蔥油煎麵筋、冬日做的酒糟醃鯉魚,並一碟切開的高郵鴨蛋,一人跟前一碗水晶八寶飯——今天的正餐是冷食。


    屏風隻是隔斷用的,並不能真的遮住對麵的全部光景,李綺節側過身子,瞟了一眼李大伯他們那一桌,除了多出幾樣醃肉、花生之外,也是一人一碗花花綠綠的水晶八寶飯。


    她不由搖頭失笑:看來大伯和伯娘真沒把孫天佑當外人,大熱天,家裏人還真不耐煩吃大魚大肉,水晶飯拿來待客有些失禮,可盛暑天吃這個最對胃口。


    屏風後頭一聲低沉輕笑,孫天佑似乎察覺到她的目光,眼眉微挑,揚起一臉笑,頰邊綻出一個甜絲絲的笑渦。


    多日不見,他的棱角愈發鮮明,眉眼漸漸勾勒出沉穩氣質,不說話時有些高深莫測,唯有笑起來的時候,依稀還是那個身披蓑衣,大大方方在湖上縱情高歌的俊朗少年。


    李綺節忍不住勾起嘴角。


    孫天佑臉上的笑愈發張揚,連李大伯和李南宣都注意到了,他絲毫沒有掩飾的意思,仍舊含笑望著李綺節。


    李綺節不覺得有什麽,大大方方任孫天佑看。不過餘光往旁邊掃過時,發現周氏、寶珠和曹氏似乎都在忍笑,丫頭們也忍俊不禁,厚顏如她,臉上也不由得騰起一陣嫣紅,收迴目光,低頭扒飯。


    孫天佑難得看她露出害羞情態,明明知道以她的性子,這一低頭,肯定是惱多於羞,心裏還是覺得又憐又愛,同時很有些不滿:自己的媳婦,為什麽不能正大光明多看幾眼?迴頭得遣媒人上門催催,年底就是好日子,親事宜早不宜遲。


    ☆、第83章 八十三


    前幾個月雨水連綿, 水位暴漲,焦月之後雨水明顯減少,進入下旬,接連幾日都是大晴天。李大伯和周氏翻開曆書研究了一陣, 決定趁著好日頭曝衣、曬書。


    衣裳一箱箱抬到院子裏晾曬,架子、樹枝上掛得滿滿的,花紅柳綠, 姹紫嫣紅,一院子樟腦陳味,空氣中粉塵浮動。


    曬書就更簡單了,李大伯附庸風雅,平時隻看筆記小說, 正經的經文書籍基本沒翻開過, 買迴來是什麽樣, 拿出來還是什麽樣。書匣子一隻隻搬到外院打開來曬, 等傍晚再一本本收進匣子裏,不認字的丫頭也能按著筆畫數排好順序。


    李綺節特意叮囑寶珠,不許丫頭們翻動李南宣的書本和筆墨文具。


    寶珠道:“我曉得呢,讀書人講究,不愛讓別人碰他們的東西, 三少爺的書案是鬆柏收拾的。“


    鬆柏是周氏為李南宣添置的書童, 他的丫頭叫結香,周氏就給他的書童取了個名字叫鬆柏。


    下人們私底下說:“鬆柏長壽,三少爺早慧單薄, 不是福壽之相,太太這是盼三少爺能夠像鬆柏一樣健壯。“


    鬆柏人如其名,生得高高壯壯的,拳頭一捏,比蒲扇還大,不像個書童,更像個跟著少爺公子逞兇鬥惡的打手。難得他老實忠厚,跟著李南宣進進出出,手腳利落,做事周到,短短半個月,把李南宣的大丫頭結香都給比下去了。


    李綺節抬頭,透過交叉的樹枝,看到幾縷明晃晃的日光,“三哥的衣箱交給結香,書箱讓鬆柏照管。要是落雨的話,先收書,再收衣裳。“


    連曬幾天,秋、冬兩季的大衣裳全曝曬了一遍。丫頭們整理箱籠時,發現幾件蕉葛衣裳讓蟲蛀了,報到周氏跟前,周氏連道可惜,請來縣裏的裁縫,為家裏人量體裁衣,預備做新衣。舊衣交給家裏的婆子縫補,留著平時家常穿。其實縣裏有迴收舊衣的布店,男女老少的舊衣裳都收,甚至連貼身穿戴過的小衣、鞋襪、帽巾也要。舊衣賣到店裏,也能換一筆錢鈔,周氏舍不得,寧願把舊衣縫縫補補接著穿,等到實在破得不能穿了,還能做成被罩、桌布。


    裁縫和李家相熟,知道李大伯、周氏等人的尺寸,平時家裏裁剪衣裳,隻需要把尺頭送到他家就行。這迴周氏特地把他請到家裏,主要是為李昭節和李九冬量尺寸,兩人正是竄個子的年紀,幾個月不見就變了個樣兒,衣裳年年都要做新的。另外就是給李南宣量身,雖說他還在孝中,但既成了李家人,李大伯和周氏怎麽著也得給他添上四季新衣,心裏才舒坦。


    外邊是裁縫忙活,裏邊女眷的尺寸是裁縫娘子量的。周氏想起孫天佑送到李家的幾匹雲錦,請裁縫娘子幫著出主意,雲錦價高,家裏幾個婆子不敢動手剪裁,怕糟蹋了好尺頭。


    裁縫娘子摸了摸雲錦,笑道:“尺頭是好尺頭,禮衣的料子也沒這麽好的,做衣裳倒是可惜了,府上結親的是哪戶人家,好大的手筆!三小姐一看便是個有福的,日後隻怕福氣更大呢!“


    說的是討好的話,但意思卻很明白,像李家這樣的人家,平時來往的都是普通老百姓,雲錦對他們來說沒什麽用處,禮衣袍服她們不能穿,裁成家常衣裳穿不出去,而且也太可惜。不像大戶人家的小姐,什麽時候該穿什麽衣裳都是定例,雲錦、蜀錦、宮綢,一樣不能少,出一趟門見客,要換三四套衣服。


    裁縫娘子也是深知李大伯和周氏平素節儉,知道他們不是爭榮誇耀之人,才敢暗暗相勸。


    周氏聽懂裁縫娘子的暗示,歎了口氣。


    曹氏抿嘴笑道:“太太不必發愁,現在做不了衣裳,誰知以後不能裁?不如全給三小姐陪嫁過去,留著以後給姑爺、小公子裁方巾、禮衣。“


    方巾、禮衣不是人人能穿戴的,曹氏的話,暗指以後孫天佑必有出息,就算他不能光宗耀祖,還有以後的兒子嘛,反正家裏不缺錢鈔,李綺節又是個有成算的,遲早能供出一個官老爺。


    周氏轉憂為喜,同時暗道自己竟然著相了,李家從沒想過要和官宦人家結親,大腳的官太太會被其他官太太嘲笑,三娘嫁過去肯定要受氣。他們家隻求姑爺知根知底、人品靠得住、模樣不差,能踏踏實實過日子,便沒其他奢望了,誰管他能不能做官?


    楊縣令是個官老爺,縣令夫人穿金戴銀,吃喝不愁,可瞧瞧這些年楊家傳出的風聲,她哪一天享過清福?


    想到這,周氏又暗自慶幸,還好孫天佑改了姓氏,脫離楊家,不然單單一個金氏壓在頭頂,他們家絕不會同意這樁婚事。


    不過縱然改了姓,孫天佑始終是楊縣令的親子,萬一他也是個風流種子,以後到處沾花惹草,豈不是誤了三娘?


    周氏的臉色一時陰,一時晴,一時惱怒,一時擔憂,短短幾瞬間,變了又變,嚇得裁縫娘子和曹氏麵麵相覷,不敢說話。


    夜裏周氏和李大伯訴委屈:“我曉得九郎心誠,可人人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誰知他以後會不會犯和楊縣令一樣的毛病?“


    李大伯搖著蒲扇,哈哈大笑,“九郎不是那樣的人。他身邊連個親近的丫頭都沒有,正經著呢!而且他親口跟我和二弟保證過,將來絕不會納妾。“


    周氏觸動心事,怔了半晌,咬著唇兒不說話。


    李大伯輕歎一口氣,手中的蒲扇換了個方向,給周氏送去幾絲涼風,“我曉得你的心事,你放心,九郎不是哄人玩的,二弟收著他親筆寫的誓書,不然二弟當初怎麽會鬆口?“


    蚊子在咫尺之間的帳外嗡鳴,明明蚊帳掩得嚴嚴實實的,周氏還是覺得仿佛被叮了一口,胳膊有些發癢,伸手去抓,不小心抓到李大伯裸/露的手臂,曾經肌肉飽滿,能一手扛一麻袋稻穀,如今也隻剩一把枯瘦老骨。他們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幾十年,酸甜苦辣都嚐盡了,膝下總算有了一子二女,也不枉夫妻一場。


    李大伯繼續搖著蒲扇,胳膊攬住周氏,把人往懷裏摟了一下,柔聲道:“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三娘心裏明白著呢,與其擔心這擔心那,還不如先把眼前顧好,我看他們情投意合,以後肯定過得和和美美,你別多想了,早點睡吧。“


    悶熱得厲害,兩人摟在一起睡,像貼著暖爐,更是難熬,可周氏還是靠在李大伯懷裏,閉上眼睛,漸漸沉入夢鄉: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能做的,就是好生看顧兒女們,讓他們能走得平一些、穩一些,不被彎路迷花眼睛。說到底,日子總得他們自己去過,誰也不能代替誰。


    裁縫家幾個繡娘連夜趕製,衣裳很快裁好了,送到李家,除了襖裙衫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