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婉郡主帶了好些仆從,而趙玉笙就帶了蘇氏和秋家兄妹並關婆子,老太太既擔心孫女受委屈又擔心她姑嫂不和,語重心長地教了孫女許多人情世故方麵的注意事項。
次日用完早膳,一家子人去碼頭送趙玉笙他們。常氏拉著兒子哭成了淚人,福王府佩婉郡主的娘也一樣。丁家祖孫和湯家人以及元家姑嫂都來送行了,趙玉笙仔細看了看,沒看到元倓的身影,心道這人倒是說到做到。
船終於離岸,佩婉郡主猶自傷感,趙彥安慰了一通妻子之後,來到妹子的船艙。見趙玉笙倒是神色平靜,不禁歎道:“妹妹,還是你沉得住氣,你嫂嫂眼睛都哭腫了。嘿,驟然離家傷心在所難免,可哪有那麽多眼淚。”
趙玉笙笑:“你妹子我是在苦水裏長到十一歲的,尋常人可不能跟我比。嫂嫂金枝玉葉地,從來就沒遠離過爹娘,猛然間要去那麽偏僻的地方,哥哥還不叫人家哭啊。”
趙彥訕訕地笑。跟著皺眉道:“元倓雖然送來了蘇氏以及許多東西,可他自己這兩日沒來伯府也就罷了,今日連辭行都沒來,他是不是對妹妹離京這事氣得狠了。”
趙玉笙不好和哥哥細說,便輕描淡寫地道:“他不高興是肯定的,可那又如何呢?既然已經離開了,就別管這些事了。爹爹不是說咱們這一路上會經過杜伯父家,哥哥還是想想咱們究竟是上岸去他家住一宿還是隻是簡單地拜訪一下跟著就走,事先想好才能決定行程。”
第114章 好官
趙彥一怔,想到杜禮之托伯府在京都給杜悠之尋一門親事,爹爹本想將琴姐兒許給他,誰知琴姐兒不願,還鬧出了那樣的事情。後來祖母和大伯母又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可以匹配杜悠之的姑娘,此事隻好不了了之。
杜悠之如今去了遼東,也不知道能不能在那邊找到合心的婚配對象。一想到這事他就覺得自家有愧於杜家,上門去拜訪未免有些心虛。便道:“住一宿就不必了,到時候就咱們三個主子上岸去他家簡單拜訪一下就行了。”
趙玉笙點頭:“我也是這個意思,咱們這大大小小的箱籠啊,婆子丫頭一大群地,上門叨擾人家實在是合適。”兄妹兩個又說了一陣話,趙彥方迴自己船艙。
“郡王爺,迴了吧,這船影子都看不到了。”小廝再次鼓足勇氣扯了扯趙彥的衣袖。趙彥還是無動於衷,隻管望著江麵發呆。小廝無奈看向車夫,車夫衝他搖了搖頭,示意他別多嘴。小廝縮了縮脖子,默默退到一旁,心頭卻不斷地腹誹自家主子這是何苦。
未過門的妻子離京遠行,郡王爺不跟大家一道去碼頭上送行,這不是坐實了大家之前他不喜歡趙四姑娘,不過是被逼無奈才和人家定下親事的猜測,誰知道他會單獨躲在這一邊目送著趙家兄妹的船隻離岸直到船影子不見了還不舍離去呢?
又過了好一陣,元倓方轉身坐迴馬車。車夫問他是迴府裏還是去軍營。元倓悵然四顧,心頭空蕩蕩地,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裏。笙妹走了,這偌大的京城於他來說就好比一座空城,沒有任何意義。見元倓茫然無語,車夫自作主張地將馬車往丁家趕。這會子,能給予郡王爺些許安慰的,可能隻有丁家祖孫了。
趙玉笙一行水路陸路加起來,走了一個多月才到達汀州懷沙縣城。懷沙之前的縣令,因為老娘年邁,申請調迴了祖籍所在的州縣任職,趙彥便頂了他的缺。大齊規矩,一個縣的縣令下頭還有縣丞縣尉主簿三個屬官。趙玉笙她們才到懷沙縣城郊外,這三人便已帶著人來迎接了。
懷沙不算富庶,好在治安還算不錯,比起京城算偏僻,但和同年們派去的西北東北那些縣來說,根本算不上偏僻。依照慣例,縣太爺一家子都住在縣衙後頭的院子裏。此刻這院子原縣太爺家的東西盡數搬走了,整個院子顯得很是空曠。
雖然縣丞他們著人事先打掃了一下,但福王府的人講究慣了,佩婉郡主的陪嫁林婆子是個能幹的,一下車就命人先將上房仔細打掃了方讓幾個主子進去。然後自己搬了張椅子坐在廊下,將人手分成三組,大聲指揮著大家搬東西的搬東西,打掃地打掃,一個多時辰,整個院子上下便收拾得有模有樣,叫趙玉笙不佩服都不行。
這院子不算大,雖然主子隻有三個,但仆從較多,結果將整個院子塞得滿滿當當。上房自然歸趙彥夫婦,趙玉笙和蘇氏住在東廂房,因為暫時沒有小主子,林嬤嬤是佩婉郡主的奶娘,暫時和另兩個年長些的婆子住了西廂房。其他女仆則住在後罩房裏,秋桂和關婆子是趙玉笙跟前的人,兩個人占了一間房,其他人都是三四個人擠在一起。至於秋山以及其他男仆,則都住在倒座房裏。
趙彥歇息了兩三日,稍微熟悉了一下情況,就正式開始辦公理事,趙玉笙除了陪著不適應懷沙氣候,精神有些萎靡的佩婉郡主看書做針線外,便是喬裝改扮帶著蘇氏滿縣城大街小巷地轉悠。若是人家問起,趙玉笙就說自己出生商賈自家,奉家中長輩之命,和長姐來懷沙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鋪子,打算租下做買賣。
蘇氏江湖出身,懂些簡單的易容之術,兩人又特地穿了當地人常穿的簡樸衣裳,更叫人驚詫的是趙玉笙那接近懷沙一帶的口音,所以兩人晃悠了好些日子,愣是沒人察覺趙玉笙是新來縣太爺的妹子,京都來的伯府千金。
蘇氏奇怪她為何會說懷沙一帶的話,趙玉笙便說自家老子可是擔任過汀州知州的,當時自己跟著父親在任上,認識一個朋友就是懷沙這邊的,自己這懷沙口音就是跟那朋友學的。
其實根本不是那麽迴事,趙玉笙之所以會說懷沙話,是因為她沒遇上趙清溪之前,為了混口飯吃,曾經化名桑葚混跡在一隻來往懷沙這一片的馬幫隊伍裏給人家做過半年多的飯。這段曆史她自然不會告訴蘇氏,所以隨便編了個借口蒙混過去。
趙彥出身擺在那裏,縣丞縣尉主簿幾個不敢在他跟前作妖,無論他做出什麽決定都肯配合。趙彥本身聰明且又踏實肯幹,且有趙玉笙在旁出謀劃策,是以他很快就適應了角色,工作幹得風生水起。
懷沙這裏十月間正好是秋收繁忙時節,趙玉笙建議趙彥帶著衙役懷揣幹糧下去視察,時不時地還下田幫著農戶幹一下活,但絕不吃拿人家的,沒有擾民之嫌,又鼓舞了士氣收獲了名聲。不出三個月,懷沙人們便都說新來的趙縣令是個難得的好官。
林婆子之前雖然明麵上尊重趙玉笙,但那更多的是因為她是自家姑爺嫡親的妹子,又是誠安郡王未過門的妻子,心裏頭其實還是受之前傳聞的影響,對趙玉笙頗有些不以為然的。對佩婉郡主讚同趙彥的提議,讓趙玉笙總管家中的開支這事更是極其不滿。
然而三個多月的相處,這婆子越來越見識到趙玉笙的精明有見識,對趙玉笙的態度漸漸變了。她悄悄和佩婉郡主嘀咕說,太後娘娘就是眼光獨到,居然能一眼瞧出這姑娘是個能幹的,硬是逼著誠安郡王將人定下。佩婉郡主笑著拈了一塊點心,說你才知道我這小姑子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
然而佩婉郡主點心才剛咽下,便捂著胸口吐了起來。她一個月前診出有了身孕,這幾日開始害喜,吃的東西倒有一半會吐出來。林婆子看得心疼極了,不住嘴地念叨著懷沙小地方,高明的郎中沒有,適合孕婦吃的東西又太少,就是有銀子都買不到好東西。這要是在京城,什麽東西弄不到,真是委屈了郡主和小主子。
佩婉郡主淡淡地說夫君一旦衙門裏的事情處理好就去鄉下跑,人都曬黑了許多,他都不說委屈,自己呆在家中什麽都不做有什麽委屈地。至於腹中孩兒,生在他老子外放之地,長大了也是一件值得迴憶的事情。
兩個人正說著,外出的趙玉笙和蘇氏幾個迴來了。關婆子和秋桂提著大包小包,裏頭全是杏幹之類孕婦喜歡吃的東西。趙玉笙笑吟吟地指著那些東西道:“我前兩日聽街麵上的人說,懷沙鄉下有戶人家,祖傳的手藝,這些東西做得極好,口味地道,懷了身子的人都喜歡吃他家這東西。所以今日特地和蘇大姐去他家買了來。嫂嫂快吃吃看好不好吃。”
佩婉郡主迫不及待地拈了一顆杏幹丟進嘴裏,嚼了幾下後不斷點頭說好吃。趙玉笙點頭說好吃,那咱們再去多買些。林婆子見佩婉郡主吃得歡快,很是高興,說姑娘辛苦了,其實你大可以不必親自跑一趟,叫自己這些人去就行。佩婉郡主也很感動,說妹妹辛苦了。
趙玉笙擺手,樂嗬嗬地說不辛苦,指了指佩婉郡主的肚子,促狹地道:“寶貝侄兒喜歡吃的東西,我這做姑姑的就是跑斷腿也要給他買了來不是。”
趙彥下衙迴家,上房裏正歡聲笑語,他笑著問何事這麽高興,佩婉郡主紅著臉說了緣由。趙彥指著妹子笑罵說她本就淘氣,巴不得四處跑,辛苦什麽。佩婉郡主見丈夫手裏拿了幾封書信,便問是不是京裏來信了。趙彥點頭說伯府兩封,福王府一封,誠安郡王府一封。
“倓哥哥的書信,自然是寫給妹妹的,夫君趕緊給她,等人家迴頭關起房門來慢慢看。”這迴輪到做嫂嫂的打趣小姑子了。趙彥點頭,將書信遞給趙玉笙。趙玉笙紅著臉接過,又問伯府怎麽是兩封書信。
趙彥說一封是爹爹寫的,一封是母親寫的。佩婉郡主不解道:“怎麽公公和婆婆要分開寫?”趙彥無奈地看了一眼妹子,然後笑著對妻子道:“爹爹這書信肯定是在萱瑞堂聽祖母口述寫的,表麵上是爹爹寫的,其實算是祖母的。”這解釋合情合理,佩婉郡主也好林婆子也好,都沒有多想。
佩婉郡主道:“既然是祖母和爹娘的書信,妹妹也該聽聽,夫君便打開念給她聽聽吧。”趙彥點頭,打開了趙清溪那封書信念了起來,裏頭果然最先是崔老太君的話,接著是崔氏滕氏並趙玉笛等人的問候,最後才是趙清溪自己簡短的幾句話。
崔老太君和崔氏都問起佩婉郡主的肚子可有動靜,這也難怪,佩婉郡主有孕上個月才診出,家中寫這封書信的時候根本沒收到這邊的書信。
佩婉郡主聽完笑道:“果然是在萱瑞堂寫的,還是夫君料得準,再念念婆婆這封吧。”趙玉笙卻捂住耳朵,作不耐煩狀道:“我不聽,爹娘肯定又是老生常談,這注意那不準地,車軲轆話誰想聽。哥哥迴頭自己一個人看吧,我走了!”說完扭頭就走。
佩婉郡主在身後大笑:“妹妹哪裏是不耐煩聽公公婆婆的念叨,分明是急著看倓哥哥的書信去了。”趙玉笙懶得辯解,快步奔進了自己的東廂房。常氏的書信,不用想都知道會寫些什麽,哪能當眾念出來。當然,元倓的書信她也是真的急著要看的。梁大叔究竟如何,她一直牽掛著。
打開書信,略過開頭元倓那些述說離情別苦的話語,趙玉笙直接尋找關鍵點。果然看到下頭寫著:“笙妹,近日京都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與你那梁大叔有關,一件則是事關我姐姐的。”
次日用完早膳,一家子人去碼頭送趙玉笙他們。常氏拉著兒子哭成了淚人,福王府佩婉郡主的娘也一樣。丁家祖孫和湯家人以及元家姑嫂都來送行了,趙玉笙仔細看了看,沒看到元倓的身影,心道這人倒是說到做到。
船終於離岸,佩婉郡主猶自傷感,趙彥安慰了一通妻子之後,來到妹子的船艙。見趙玉笙倒是神色平靜,不禁歎道:“妹妹,還是你沉得住氣,你嫂嫂眼睛都哭腫了。嘿,驟然離家傷心在所難免,可哪有那麽多眼淚。”
趙玉笙笑:“你妹子我是在苦水裏長到十一歲的,尋常人可不能跟我比。嫂嫂金枝玉葉地,從來就沒遠離過爹娘,猛然間要去那麽偏僻的地方,哥哥還不叫人家哭啊。”
趙彥訕訕地笑。跟著皺眉道:“元倓雖然送來了蘇氏以及許多東西,可他自己這兩日沒來伯府也就罷了,今日連辭行都沒來,他是不是對妹妹離京這事氣得狠了。”
趙玉笙不好和哥哥細說,便輕描淡寫地道:“他不高興是肯定的,可那又如何呢?既然已經離開了,就別管這些事了。爹爹不是說咱們這一路上會經過杜伯父家,哥哥還是想想咱們究竟是上岸去他家住一宿還是隻是簡單地拜訪一下跟著就走,事先想好才能決定行程。”
第114章 好官
趙彥一怔,想到杜禮之托伯府在京都給杜悠之尋一門親事,爹爹本想將琴姐兒許給他,誰知琴姐兒不願,還鬧出了那樣的事情。後來祖母和大伯母又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可以匹配杜悠之的姑娘,此事隻好不了了之。
杜悠之如今去了遼東,也不知道能不能在那邊找到合心的婚配對象。一想到這事他就覺得自家有愧於杜家,上門去拜訪未免有些心虛。便道:“住一宿就不必了,到時候就咱們三個主子上岸去他家簡單拜訪一下就行了。”
趙玉笙點頭:“我也是這個意思,咱們這大大小小的箱籠啊,婆子丫頭一大群地,上門叨擾人家實在是合適。”兄妹兩個又說了一陣話,趙彥方迴自己船艙。
“郡王爺,迴了吧,這船影子都看不到了。”小廝再次鼓足勇氣扯了扯趙彥的衣袖。趙彥還是無動於衷,隻管望著江麵發呆。小廝無奈看向車夫,車夫衝他搖了搖頭,示意他別多嘴。小廝縮了縮脖子,默默退到一旁,心頭卻不斷地腹誹自家主子這是何苦。
未過門的妻子離京遠行,郡王爺不跟大家一道去碼頭上送行,這不是坐實了大家之前他不喜歡趙四姑娘,不過是被逼無奈才和人家定下親事的猜測,誰知道他會單獨躲在這一邊目送著趙家兄妹的船隻離岸直到船影子不見了還不舍離去呢?
又過了好一陣,元倓方轉身坐迴馬車。車夫問他是迴府裏還是去軍營。元倓悵然四顧,心頭空蕩蕩地,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裏。笙妹走了,這偌大的京城於他來說就好比一座空城,沒有任何意義。見元倓茫然無語,車夫自作主張地將馬車往丁家趕。這會子,能給予郡王爺些許安慰的,可能隻有丁家祖孫了。
趙玉笙一行水路陸路加起來,走了一個多月才到達汀州懷沙縣城。懷沙之前的縣令,因為老娘年邁,申請調迴了祖籍所在的州縣任職,趙彥便頂了他的缺。大齊規矩,一個縣的縣令下頭還有縣丞縣尉主簿三個屬官。趙玉笙她們才到懷沙縣城郊外,這三人便已帶著人來迎接了。
懷沙不算富庶,好在治安還算不錯,比起京城算偏僻,但和同年們派去的西北東北那些縣來說,根本算不上偏僻。依照慣例,縣太爺一家子都住在縣衙後頭的院子裏。此刻這院子原縣太爺家的東西盡數搬走了,整個院子顯得很是空曠。
雖然縣丞他們著人事先打掃了一下,但福王府的人講究慣了,佩婉郡主的陪嫁林婆子是個能幹的,一下車就命人先將上房仔細打掃了方讓幾個主子進去。然後自己搬了張椅子坐在廊下,將人手分成三組,大聲指揮著大家搬東西的搬東西,打掃地打掃,一個多時辰,整個院子上下便收拾得有模有樣,叫趙玉笙不佩服都不行。
這院子不算大,雖然主子隻有三個,但仆從較多,結果將整個院子塞得滿滿當當。上房自然歸趙彥夫婦,趙玉笙和蘇氏住在東廂房,因為暫時沒有小主子,林嬤嬤是佩婉郡主的奶娘,暫時和另兩個年長些的婆子住了西廂房。其他女仆則住在後罩房裏,秋桂和關婆子是趙玉笙跟前的人,兩個人占了一間房,其他人都是三四個人擠在一起。至於秋山以及其他男仆,則都住在倒座房裏。
趙彥歇息了兩三日,稍微熟悉了一下情況,就正式開始辦公理事,趙玉笙除了陪著不適應懷沙氣候,精神有些萎靡的佩婉郡主看書做針線外,便是喬裝改扮帶著蘇氏滿縣城大街小巷地轉悠。若是人家問起,趙玉笙就說自己出生商賈自家,奉家中長輩之命,和長姐來懷沙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鋪子,打算租下做買賣。
蘇氏江湖出身,懂些簡單的易容之術,兩人又特地穿了當地人常穿的簡樸衣裳,更叫人驚詫的是趙玉笙那接近懷沙一帶的口音,所以兩人晃悠了好些日子,愣是沒人察覺趙玉笙是新來縣太爺的妹子,京都來的伯府千金。
蘇氏奇怪她為何會說懷沙一帶的話,趙玉笙便說自家老子可是擔任過汀州知州的,當時自己跟著父親在任上,認識一個朋友就是懷沙這邊的,自己這懷沙口音就是跟那朋友學的。
其實根本不是那麽迴事,趙玉笙之所以會說懷沙話,是因為她沒遇上趙清溪之前,為了混口飯吃,曾經化名桑葚混跡在一隻來往懷沙這一片的馬幫隊伍裏給人家做過半年多的飯。這段曆史她自然不會告訴蘇氏,所以隨便編了個借口蒙混過去。
趙彥出身擺在那裏,縣丞縣尉主簿幾個不敢在他跟前作妖,無論他做出什麽決定都肯配合。趙彥本身聰明且又踏實肯幹,且有趙玉笙在旁出謀劃策,是以他很快就適應了角色,工作幹得風生水起。
懷沙這裏十月間正好是秋收繁忙時節,趙玉笙建議趙彥帶著衙役懷揣幹糧下去視察,時不時地還下田幫著農戶幹一下活,但絕不吃拿人家的,沒有擾民之嫌,又鼓舞了士氣收獲了名聲。不出三個月,懷沙人們便都說新來的趙縣令是個難得的好官。
林婆子之前雖然明麵上尊重趙玉笙,但那更多的是因為她是自家姑爺嫡親的妹子,又是誠安郡王未過門的妻子,心裏頭其實還是受之前傳聞的影響,對趙玉笙頗有些不以為然的。對佩婉郡主讚同趙彥的提議,讓趙玉笙總管家中的開支這事更是極其不滿。
然而三個多月的相處,這婆子越來越見識到趙玉笙的精明有見識,對趙玉笙的態度漸漸變了。她悄悄和佩婉郡主嘀咕說,太後娘娘就是眼光獨到,居然能一眼瞧出這姑娘是個能幹的,硬是逼著誠安郡王將人定下。佩婉郡主笑著拈了一塊點心,說你才知道我這小姑子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
然而佩婉郡主點心才剛咽下,便捂著胸口吐了起來。她一個月前診出有了身孕,這幾日開始害喜,吃的東西倒有一半會吐出來。林婆子看得心疼極了,不住嘴地念叨著懷沙小地方,高明的郎中沒有,適合孕婦吃的東西又太少,就是有銀子都買不到好東西。這要是在京城,什麽東西弄不到,真是委屈了郡主和小主子。
佩婉郡主淡淡地說夫君一旦衙門裏的事情處理好就去鄉下跑,人都曬黑了許多,他都不說委屈,自己呆在家中什麽都不做有什麽委屈地。至於腹中孩兒,生在他老子外放之地,長大了也是一件值得迴憶的事情。
兩個人正說著,外出的趙玉笙和蘇氏幾個迴來了。關婆子和秋桂提著大包小包,裏頭全是杏幹之類孕婦喜歡吃的東西。趙玉笙笑吟吟地指著那些東西道:“我前兩日聽街麵上的人說,懷沙鄉下有戶人家,祖傳的手藝,這些東西做得極好,口味地道,懷了身子的人都喜歡吃他家這東西。所以今日特地和蘇大姐去他家買了來。嫂嫂快吃吃看好不好吃。”
佩婉郡主迫不及待地拈了一顆杏幹丟進嘴裏,嚼了幾下後不斷點頭說好吃。趙玉笙點頭說好吃,那咱們再去多買些。林婆子見佩婉郡主吃得歡快,很是高興,說姑娘辛苦了,其實你大可以不必親自跑一趟,叫自己這些人去就行。佩婉郡主也很感動,說妹妹辛苦了。
趙玉笙擺手,樂嗬嗬地說不辛苦,指了指佩婉郡主的肚子,促狹地道:“寶貝侄兒喜歡吃的東西,我這做姑姑的就是跑斷腿也要給他買了來不是。”
趙彥下衙迴家,上房裏正歡聲笑語,他笑著問何事這麽高興,佩婉郡主紅著臉說了緣由。趙彥指著妹子笑罵說她本就淘氣,巴不得四處跑,辛苦什麽。佩婉郡主見丈夫手裏拿了幾封書信,便問是不是京裏來信了。趙彥點頭說伯府兩封,福王府一封,誠安郡王府一封。
“倓哥哥的書信,自然是寫給妹妹的,夫君趕緊給她,等人家迴頭關起房門來慢慢看。”這迴輪到做嫂嫂的打趣小姑子了。趙彥點頭,將書信遞給趙玉笙。趙玉笙紅著臉接過,又問伯府怎麽是兩封書信。
趙彥說一封是爹爹寫的,一封是母親寫的。佩婉郡主不解道:“怎麽公公和婆婆要分開寫?”趙彥無奈地看了一眼妹子,然後笑著對妻子道:“爹爹這書信肯定是在萱瑞堂聽祖母口述寫的,表麵上是爹爹寫的,其實算是祖母的。”這解釋合情合理,佩婉郡主也好林婆子也好,都沒有多想。
佩婉郡主道:“既然是祖母和爹娘的書信,妹妹也該聽聽,夫君便打開念給她聽聽吧。”趙彥點頭,打開了趙清溪那封書信念了起來,裏頭果然最先是崔老太君的話,接著是崔氏滕氏並趙玉笛等人的問候,最後才是趙清溪自己簡短的幾句話。
崔老太君和崔氏都問起佩婉郡主的肚子可有動靜,這也難怪,佩婉郡主有孕上個月才診出,家中寫這封書信的時候根本沒收到這邊的書信。
佩婉郡主聽完笑道:“果然是在萱瑞堂寫的,還是夫君料得準,再念念婆婆這封吧。”趙玉笙卻捂住耳朵,作不耐煩狀道:“我不聽,爹娘肯定又是老生常談,這注意那不準地,車軲轆話誰想聽。哥哥迴頭自己一個人看吧,我走了!”說完扭頭就走。
佩婉郡主在身後大笑:“妹妹哪裏是不耐煩聽公公婆婆的念叨,分明是急著看倓哥哥的書信去了。”趙玉笙懶得辯解,快步奔進了自己的東廂房。常氏的書信,不用想都知道會寫些什麽,哪能當眾念出來。當然,元倓的書信她也是真的急著要看的。梁大叔究竟如何,她一直牽掛著。
打開書信,略過開頭元倓那些述說離情別苦的話語,趙玉笙直接尋找關鍵點。果然看到下頭寫著:“笙妹,近日京都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與你那梁大叔有關,一件則是事關我姐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