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小學到高中各位數學老師的精心指導,再加上高三的魔鬼式訓練,慘烈廝殺後進了大學繼續學習,算賬什麽的那還不是小菜一碟。然而憑著這些本事哪能比得上那些洞察世情,熟知官場規則的老狐狸師爺。


    崔老太君卻很是高興,嗬嗬笑道:“好,好。彥哥兒婚期眼看著就要到了,笙姐兒好生幫襯你大伯母,咱們無論是酒席還是待客都叫賓客們無可挑剔,叫她們看看我們笙姐兒究竟配不配不得上誠安郡王!”


    “對,借此讓京城那些嚼舌根的重新認識一下笙姐兒,叫她們知道太後娘娘瞧人有多準!”崔氏顯然也對外頭輿論很不滿。


    趙玉笙倒是淡定,笑道:“嘴長在別人身上,咱們管不了。橫豎我的親事已然定下,再不用擔心壞了名聲尋不到婆家,她們再如何詆毀我,又能如何呢?”


    崔老太君搖頭:“那是因為這門親事是元家求著咱們,元倓發誓非你不娶,不然姑娘家名聲壞了還真有可能被退婚的。”


    這番對話傳到蒼鬆院的時候,崔氏正興致勃勃地在和趙玉琴說起趙彥大婚那日,外家將送多厚的禮,歡快的氣氛頓時被這傳話破壞掉了。


    趙玉琴咬牙道:“果然是人一得意,就不乏奉承吹捧之人。那禍根要做郡王妃了,連大伯母都開始拍其馬屁了。爹爹還真是誇得出口,十幾歲的小姑娘,能叫那些人精子師爺折服,說出去也不怕笑掉世人的大牙!可惜他們再怎麽吹捧,那禍根也隻能是一個短命鬼!”


    常氏點頭:“我兒放心,隋嬤嬤說,那邊已經都準備好了,就等時機一到動手。”


    “祖母,孫兒想跟妹妹說幾句話。”後日就是良辰吉日了,崔老太君不放心,最後一次拉著趙玉笙去丹楓院察看。察看完畢祖孫兩個打道迴府,路上碰到下衙迴府的趙彥和杜悠之。


    丹楓院翻修,趙彥和杜悠之搬去了崔氏的小兒子趙英的院子暫住,趙英在東南沿海的衛所長年不在家,院子反正是閑置著。趙彥沒有將妹子帶迴趙英的院子,而是七繞八繞地去了後花園一個視野開闊的八角亭。八角亭地勢高,人站在裏頭,四方來人都可以看得到,不用擔心談話叫人偷聽了去。


    哥哥遣退了下人,且選在這樣一個地方,顯然是有較重大的事情和自己說。會是什麽事呢?總不會是元倓那廝耐不住那麽久見不到自己,終於忍不住,將主意打到哥哥這裏了吧。趙玉笙心裏嘀咕,麵上卻笑道:“哥哥究竟有何事要和我說,這麽鄭重其事地。”


    趙彥似乎難以開口,頓了一下方道:“笙姐兒,哥哥下個月就要帶著你嫂嫂外放去偏遠的縣城去了,如果哥哥想讓你和我們一道去,你願不願意?”


    趙玉笙大感意外,不解道:“哥哥怎麽忽然生出這麽個念頭呢?”


    趙彥暗自苦笑,自己可不是忽然生出的念頭,這陣子他一直在尋思這事兒。母親本來就存了除掉笙姐兒的心思,再加上琴姐兒鍾情的誠安郡王又求娶了笙姐兒,依照母親那笙姐兒克手足的想法,往後隻會越加地變著法子來謀害笙姐兒。


    雖說這陣子祖母將笙姐兒叫去萱瑞堂住著,母親尋不到機會,可家中除了自己之外,沒有誰知道母親這個親娘竟然一心除掉自己的親骨肉,自然也就不會防範於她。


    自己走了,笙姐兒時刻都有危險。唯一的辦法,隻有帶她離開京城離開伯府。等將來她和元倓要成親了,再叫她和妻子一道迴來,由妻子仔細看著直到笙姐兒出嫁。


    這樣的苦衷趙彥自然不會說出口,隻好尋借口道:“還不是哥哥不中用,擔心自己治管不好一個縣,考評得不到優,升遷迴京無望。想著妹妹當初能幫知州任上的爹爹,肯定也能幫哥哥。”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非常忙,估計更不了,親們別等。


    第104章 遇險


    趙彥這話若是由偏疼兒子且沒腦子的常氏說出來,興許趙玉笙會相信,可由他嘴裏說出來,趙玉笙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的。


    自己已然和當朝最炙手可熱的宗室郡王定下了親事,他這個做哥哥的除非腦子進水才會為了一己私利,拉著自己跟著他離京去偏遠的地方。以哥哥對自己的疼愛程度來看,正常情況下他是不可能提出這要求的,除非……聯想上次黑茶事件,趙玉笙不禁心裏一動,跟著擺出一副不情願的模樣道:“可是哥哥,那些地方太偏遠了,人家不想離開祖母還有爹爹他們。”


    就知道妹子不願意去,可自己無論如何都要說服她,趙彥不惜拉出未婚妻,道:“哥哥前幾日碰到佩婉,她也露出了這個意思。她說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京都,遑論去那等貧寒之地,想著就發怵。說若是能有你這個在鄉野生活過,機靈大膽的人陪著就好了。”


    這下趙玉笙越加肯定趙彥拉自己隨他出京的動機了,眼看著就要成親了,越到這時候福王府越要避嫌,又哪裏會允許佩婉郡主和哥哥見麵。不過即便哥哥知道常氏和趙玉琴要對自己不利,基於孝道和骨肉親情,他也絕對不會說出來的。


    哥哥能這般費盡心力保護自己,這份心意已然足夠叫趙玉笙暖心了。正好她自己也有些不甘心嫁元倓卻隻能嫁他,心懷怨憤不想看到那人,既然如此,索性跟著哥哥去京外散散心好了。


    而且大齊朝的姑娘十六七歲就嫁人生子,她想起來就膈應。這身子都還沒發育好,就懷胎生子,難怪難產率那麽高。跟著哥哥嫂嫂去偏遠小縣呆個兩三年,最低也混到年滿了十八歲再成親,不是一舉兩得嗎?


    隻是哥哥這般急著誆自己走,八成是知曉了常氏和趙玉琴兩人將再次對自己不利,自己就這麽避開,心裏這口氣不大咽得下啊。


    然而她要怎麽報複這兩個惡毒的女人呢?趙玉琴終究是她趙玉笙的胞姐,弄臭了她,自己也要受牽連。常氏就更是輕易動不得,再怎麽樣她都是生母,拉下了她,自己和哥哥跟著沒臉,爹爹也跟著臉上無光。投鼠忌器,真的很難辦啊。


    趙玉笙低頭沉吟始終不說話,趙彥以為她還是不答應,偏生自己又不能說出真相,正著急間,趙玉笙終於抬頭道:“好,我答應哥哥,就怕祖母和爹爹不會同意。”


    趙彥大喜,拍著胸脯道:“這個妹妹不用擔心,哥哥自會說服他們,怕就怕元倓可能會阻撓。”趙玉笙哼了一聲:“他敢!”


    趙彥一拍手:“那好,那咱們兄妹就這麽說定了,不過眼下還是先別說出去,等你嫂嫂過了門,咱們再和長輩們說。”趙玉笙點頭。


    趙彥和佩婉郡主的婚禮極其隆重,太後派了自己宮中的女官到場祝賀,還賞賜了好些東西。來賓們囊括了京都官場半多人,趙玉笙幫著崔氏總管大大小小的事務,忙得連喝口茶的時間都沒有。


    丁家祖孫早早就過來了,緊隨其後的是廣平侯府的人。人逢喜事精神爽,崔老太君笑得見牙不見眼地將兩個老太太迎接到萱瑞堂,三個老太太說得格外投機。


    大舅子成親,元倓攜厚禮與元修夫婦以及佳婉郡主一道光明正大地上門道賀。幾個月沒見到趙玉笙了,元倓憋了一肚子的話想跟心上人說,比如關於梁捕頭為何一直沒迴來,他在京衛指揮使如何奮力操練,如今已然完全憑著自身本事叫部下折服。


    除此之外他還想告訴他家笙妹,他還拜了因為年老傷痛賦閑在家的前兵部尚書姚繼廣姚老元帥為師,一得空就去跟人家學行兵布陣之術,總之就是要讓心愛的姑娘知道,自己已然徹底洗心革麵重新做人,希望她對自己的觀感能稍微有些好轉,然而他的如意算盤卻落了空。


    崔氏身為伯夫人,一些重量級的女眷她得親自接待,所以趙玉笙就一直在迴事堂坐鎮。隻是在元家人來的時候,被崔氏叫去行了禮,短暫見了麵後就走了。元倓隻得她家笙妹淡淡一瞥一個福禮外加一句“郡王爺安”就給打發了,連心上人這陣子究竟是胖了還是瘦了都沒瞧清楚。元倓真是沮喪萬分,然而又毫無辦法,甚至連絲毫的不滿都不能流露。


    趙彥高中,且順利迎娶佩婉郡主,如今崔老太君最擔心的就是孫兒夫婦即將離京,開始外放生涯,嬌養著長大的小夫妻能不能適應粗陋簡樸的生活。憂心忡忡之下,老太太再次帶著趙玉笙去了妙音寺。


    元倓一直關注著趙玉笙的動向,秦師傅的師妹蘇氏一家又正好趕到了京都。元倓來不及跟趙玉笙說出自己的想法,又想著趙家和自己的莊子都在那邊,無論婚前婚後,趙玉笙都會去那一帶,提前讓蘇氏認一認趙玉笙,熟悉熟悉地形也不錯。於是這一日蘇氏假裝也去上香,暗中跟著趙家祖孫去了妙音寺。


    今日香客極少,上下妙音寺的路上沒碰到幾個人。趙玉笙和祖母上完香,謝絕了住持的殷勤挽留,跟著就打道迴府。然而一行人在半山腰的樹林子歇息的時候,變故陡生,四個手持鋼刀的蒙麵黑衣人忽然竄出。


    “什麽人,秋山,快護著祖母!”趙玉笙大驚,忙厲聲喝道。趙家的男仆趕緊將祖孫兩個圍在中間,丫頭婆子們嚇得臉色發白,但還是緊緊靠在兩個主子身前。


    然而己方雖然人多,戰鬥力卻實在是不濟,加上沒有武器,很快就有人受傷,獨獨一個秋山悍勇,無奈被人家兩個人纏住,根本就是分身乏術。眼睜睜看著黑衣人踢開擋在趙玉笙身前的關婆子,砍傷秋桂胳臂之後一刀劈向趙玉笙。


    危急關頭,趙玉笙手中匕首一格,堪堪格開,然而她手中匕首也被大力震掉,跟著另一人又“嗖”地一刀砍向了她的後背。


    “笙姐兒!”崔老太君目齜俱裂,“姑娘!”關婆子捂臉尖叫,驚唿間,一隻飛鏢破空而來,“當啷”一聲,將賊子鋼刀打掉。跟著又是“嗖”地一聲,追砍趙玉笙的另一個賊子的鋼刀也落了地。


    一個年過三旬一身英氣的婦人飛速掠了過來。“點子紮手,撤!”一個黑衣人見勢不妙,忙招唿同伴逃跑,可惜四人都被那婦人的飛鏢紮在腿上,根本逃不了。


    “多謝女俠相救,若不是女俠及時出手,我今日隻怕就要喪命於此了。”趙玉笙劫後餘生,驚魂甫定,立馬給那婦人重重行了個大禮,感謝人家救命之恩。


    “是啊,幸得高人相助。不知高人高姓大名仙鄉何處,救命之恩,我新昌伯府定要重重酬謝。”崔老太君也鄭重道謝。


    蘇氏連連擺手,坦白道:“老太君和姑娘不必客氣,保護姑娘本就是小婦人分內之事。實不相瞞,小婦人是誠安郡王花重金從湛州請來打算專門保護姑娘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誠安郡王妃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嚶並收藏誠安郡王妃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