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太太凝眉沉思,半晌後方道:“於笙說得那般清楚,蔚哥兒你還是別跟元倓說這事。”
丁蔚點頭:“嘿,如今這事也隻能先瞞著元倓了。其實這事怎麽說呢?笙弟和元倓當年相依為命,元倓苦盡甘來,誰知信郡王卻擔心自家弟弟淪為斷袖分桃之人,愣是說服元倓將於笙留下。卻不想於笙才多大,你將他一個人丟在那裏,也太狠心了,此事確實過分。
可元家兄弟離開的時候,是特地留了銀兩給於笙的。元倓並不想真的拋開於笙,他隻是想著二人暫時分開,等於笙長大懂事了再接他來京都。照說於笙怨憤應該不至於這麽深,可他竟然連此生和元倓恩斷義絕不想與他有任何瓜葛的話都說出來了。
迴想起來,笙弟那時候雖說時不時地愛小性子,有時候就跟姑娘家一般。但總體來說還是個明白事理重情重義的孩子,莫非他們之間還發生了什麽,元倓瞞著沒告訴我?”
田老太太長出了一口氣,苦笑道:“蔚哥兒,其實有件事祖母瞞著你多年了,如今告訴你吧。於笙其實是個女孩兒,當年她先來的咱們家,後來元倓來了我想安排他兩個睡一起,她沒法子就對我說了實話。”
“您,您說什麽?於笙是女子!這怎麽可能……他當年那般邋遢,連個臉都洗不幹淨,說話也粗門大嗓地……”丁蔚雙眼瞪得比牛眼還大,嗖地從凳上站了起來,激動地大聲質疑。
田老太太嗬斥道:“坐下,坐下。怎麽不可能,他之所以不將臉洗幹淨就是怕叫人瞧出她是女子。可笑你與元倓跟她同進同出那麽久,竟然一直沒察覺。嘿,也別笑你們,我起初還不是被她給騙過去了。”
丁蔚乖乖坐下,心頭卻還是不肯相信於笙是女子。田老太太又道:“你不知道,那孩子當初可是拿出了一個瓔珞項圈給我看,說她一兩歲的時候和家人失散,然後被一個農婦救下抱到自己久未生養的長女家中養著。
誰知有個頗有權勢喜好禍害六七歲小姑娘的惡棍看中了她,養父的娘是個黑心的,為了自家的買賣前程,打算將她送過去。養母不忍心,悄悄給了她銀子讓她連夜逃走。瓔珞項圈,那可不是等閑人家的孩子戴得起的,於笙的親生爹娘十之八九非富即貴。”
丁蔚恍然大悟:“竟然是這樣,那孩子也真是命苦。難怪祖母當年那般護著她,每逢我和元倓拉她去溪裏洗澡的時候,她不肯去祖母也總是幫著她說話。明明她年紀最小,祖母卻讓他一個人住在黑乎乎的披屋,讓元倓和我住在外頭的大房裏。”
田老太太點頭,又擺手道:“過去的事暫時別說。蔚哥兒你想過沒有,於笙一個十四五歲的姑娘,能一下拿出那麽多的銀子給你買宅子,還能對你的一舉一動了解得那麽清楚,她是怎麽做到的呢?”
丁蔚皺眉道:“我原本想著那孩子機靈,又頗有做買賣的天分,這銀子應該是他憑本事賺的。可她本為女子,這,這個……”
田老太太道:“你覺得這不大可能了。對,畢竟她眼下這年紀,再想長久地扮作男孩兒不叫人瞧出,根本做不到。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她已然被自己的親生爹娘找到,她家又極有可能非富即貴,派幾個人盯著你還不容易。”
丁蔚點頭,覺得自家祖母分析得對,然而想了想,又吞吞吐吐地道:“如果真如祖母所說,那實在是太好了,就怕不是那樣,萬一那孩子她淪……”
因為於笙落到那種結局實在是丁蔚不想看到的,所以後麵的話他又咽下去了。田老太太卻一下就聽懂了,孫子是想說於笙是個姑娘家,她要是淪落風塵或者給人做小,也可能拿得出幾百兩銀子差遣得動人。
這不是沒可能啊,田老太太歎息道:“無論是哪一種,咱們都不能告訴元倓於笙是女子且就在京裏。你想,於笙若是尋迴了自己家人,做了大家閨秀,卻叫人知道了她早年扮作男子跟元倓同歇臥了兩年,她還有活路嗎?如果是後一種,元倓知道了得有多內疚,他們兩個該怎麽辦?”
丁蔚狠狠一拳砸在身側茶幾上:“你說元倓怎麽就那麽笨呢?兩個人相依為命那麽久,他竟然絲毫都沒疑心到笙弟,不,是笙妹,是女子。更叫人難受的是最後笙妹找他說話,他竟然不讓人說出口,我覺著笙妹那時候肯定是想告訴他自己是女子,兩個人就這麽生生錯過了,不然笙妹如今不就成了誠安郡王妃,多好。”
田老太太搖頭道:“就算當年他們兩個沒錯過,於笙也不可能做郡王妃。雖然他們兩個清清白白,可世人隻看到她和元倓婚前便已同歇臥一兩年,算得上是無恥淫奔。若元倓是普通人家的小郎君也就罷了,可他是堂堂宗室郡王,聘則為妻奔則妾這一套是要講的。更別說她一個小孤女,太後娘娘也好信郡王也好,又怎麽會同意元倓娶她做嫡妻。”
是啊,自己怎麽把這些給忘了。笙妹那麽驕傲的一個人,卻不得不做元倓的妾室,肯定也不會快活。丁蔚悵然了一通,方跟祖母討論起有關萬五姑娘的事情,請田老太太示下。
田老太太沉吟後說這事先別急著答應,於笙應該不會騙自家,她應該是真的聽到了萬五姑娘身患惡疾之事方來示警。隻是她這消息是從何而來,是不是可靠尚未可知,等自己見到了萬五姑娘觀察觀察再說。
田老太太與孫子久別重逢,應氏母女知機地沒有在這幾日來打擾。直到重陽節前兩日方來誠安郡王府,說萬家人聽得妙音寺的觀音菩薩比較靈驗,邀請自己母女重陽節去京郊的妙音寺登高。她想著田老太太才來京都,妙音寺還沒去過,便來邀約。妙音寺齋飯好,且那一帶此時楓葉似火,正是登高的好去處。
元倓知道她是想借機讓丁家祖母看看萬五姑娘,哪有不配合地,一個勁兒地在邊上說那裏距離自己的莊子比較近,大家從妙音寺下來可以直接去莊子住一晚。自己那莊子依山傍水,風景極好,過慣了田園鄉村生活的田老太太一定會喜歡。
田老太太正想近距離地看看萬五姑娘,自然是笑著同意了。元倓讓丁蔚和方子敬換好班,方便重陽節大家一道趕赴妙音寺。
而這邊新昌伯府,避暑時候崔老太君和徐家老太君一道去妙音寺進了香,這會子也該還願了。兩個老太太自己不肯勞累爬山,隻好讓晚輩代替。所以這一日,新昌伯府大房婆媳並趙玉笙被老太君安排去妙音寺。二房申氏母女和娘家人一道,說是去京外的一座小山上去登高。
這一次崔老太君大發慈悲,允許常氏帶著趙玉琴和常家人一道去登高,常氏卻說自己母女還是跟大嫂她們一道去妙音寺吧。崔老太君同意了,然而次日又反悔了。
因為徐蓉帶來了消息,重陽節這一日,元倓要陪著應氏母女並田老太太去妙音寺。崔老太君想,好不容易琴姐兒這陣子收心許多,若是再叫她看到那元倓,說不定又會犯糊塗,當下便決定不然常氏母女去妙音寺了。
趙玉琴向常氏坦白了自己一心嫁元倓,常氏很是支持閨女。她是個沒腦子的,閨女怎麽說她就怎麽做,這陣子是沒少讓自己身邊的人關注元倓的動向。此番母女兩個正是因為元倓重陽節那一日要去妙音寺,才主動提出要跟著崔氏一道,誰知老太君卻出爾反爾,臨時改口不讓她二人去。
“氣死我了,祖母真是太可惡了。憑什麽不叫我們去,卻每每同意那憨貨去!那蠢東西呆裏呆氣什麽都不懂,真不知道祖母喜歡她什麽!娘,我委屈死了,嗚嗚嗚……”趙玉琴大發雷霆,拍桌打椅地哭得涕泗橫流。
常氏心疼極了,可除了抱住愛女說些蒼白無力的勸慰之詞外什麽也做不了。而且為了不叫老太君起疑心,母女兩個哭完還得收拾妝容,在老太君跟前扮笑臉。畢竟老太君這次鬆口讓她們出去,就等於徹底解除了之前的禁足令,這節骨眼上可不能再次惹惱這老太太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中午要出去,晚上可能不迴家,就提前發了,親們看文愉快。
第51章 登山
工部湯郎中家因為在京中沒什麽親戚朋友,梅氏又有心和趙家結交,日前借著送節禮打發了婆子來問京都都有哪些登高的好去處。
崔氏便推薦了幾處,完後又隨口說如果梅氏願意,屆時他們家可以與自家一道去登山。梅氏等的就是這句話,哪有不說好的,所以重陽節和趙家女眷去妙音寺的還有湯家母女二人。
重陽節一大早,崔氏便吩咐底下人準備好馬車。然後剛用完早膳,下頭就報說湯秀雯母女的馬車已然在大門口等了,崔氏忙帶著滕氏趙玉笙出了門。沒看到申氏梅氏不覺得意外,但沒看到常氏和趙玉琴,她就大為不解了,少不得要問起緣由。
崔氏便說常氏昨晚吹了風,今早上起來有些頭暈,去不得了。而趙玉琴非要留下照顧常氏,也不去了。梅氏聽完連連感歎:“府上二姑娘又有貌又有才,還那般純孝,真是太難得了。”
崔氏笑了笑,道:“夫人客氣了,小孩子可經不得這麽誇。”滕氏忙笑道:“咱們還是趕緊上車,廣平侯府離城門口近,我怕她們家已然在等候了。”
兩家人在城門口不遠處與韋氏母女匯合,因為韋氏和湯家母女是頭一迴見麵,崔氏少不得要給雙方引見一番。徐蓉看到了趙玉笙和湯秀雯很興奮,嘰嘰喳喳地非要拉著她們和自己坐一輛馬車。
韋氏扶額:“這丫頭,你當這是京城大街上那麽平坦。湯大姑娘頭一迴來,你還是消停些,讓人家跟自己的娘坐一起吧。你們幾個人想說話,等咱們到了妙音寺山頂的亭子,任你們說個夠。”
離家在外安全第一,湯秀雯又是曾經出過事的,梅氏帶著女兒出門便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味道,雖然她掩飾得好,但崔氏又哪能看不出來,便也幫著勸徐蓉。徐蓉才放過湯秀雯,卻硬拽著趙玉笙上了自己的馬車。將婆子丫頭趕到前頭坐著,自己和趙玉笙咬起了耳朵。
徐蓉小心翼翼地道:“笙姐兒,我告訴你你可別說晦氣。今日元倓那廝還有應氏母女也會去妙音寺,丁將軍的祖母來京裏了,據說是想讓這位老太太相看相看萬家姑娘。本來今日該是丁將軍當值,這不為了護著祖母來妙音寺,他便讓方大郎替他值守。”
太好了,想不到今日竟然可以看到丁家祖母!趙玉笙大喜過望,死死壓製住自己想跳起來歡唿的衝動,奮力擠出幾分沮喪感道:“我覺得晦氣又如何,妙音寺又不是哪一家的,誰都可以去爬。好在那山那麽寬,我避開那厭物離他遠些就是。”
徐蓉鬆了口氣:“這才對嘛。好好的節日,可不能叫他給壞了心情。哎,你說丁家老太太會不會看得上那萬家姑娘啊。論模樣,我倒覺著萬姑娘和丁將軍還是很般配的。就是她那一身裝扮,未免太紮眼了一些。性子嘛,沒和她深交,眼下還看不出來。”
趙玉笙默默地腦補了一通丁大哥和萬五姑娘站在一起的畫麵,覺得徐蓉沒說錯。丁大哥五官硬朗身板又壯實,萬五姑娘眉眼俏麗個頭不矮,確實登對。
可惜,萬五姑娘有那樣的惡疾,且他家和丁家聯姻,主要的圖謀還是和元家兄弟拉上關係,動機不純。雖然古今婚姻,動機不純的多了去了,結親結的本就是兩姓之好。但丁大哥一心娶妻,萬家卻更多的將他當做跳板,想起來就不舒服。
丁蔚點頭:“嘿,如今這事也隻能先瞞著元倓了。其實這事怎麽說呢?笙弟和元倓當年相依為命,元倓苦盡甘來,誰知信郡王卻擔心自家弟弟淪為斷袖分桃之人,愣是說服元倓將於笙留下。卻不想於笙才多大,你將他一個人丟在那裏,也太狠心了,此事確實過分。
可元家兄弟離開的時候,是特地留了銀兩給於笙的。元倓並不想真的拋開於笙,他隻是想著二人暫時分開,等於笙長大懂事了再接他來京都。照說於笙怨憤應該不至於這麽深,可他竟然連此生和元倓恩斷義絕不想與他有任何瓜葛的話都說出來了。
迴想起來,笙弟那時候雖說時不時地愛小性子,有時候就跟姑娘家一般。但總體來說還是個明白事理重情重義的孩子,莫非他們之間還發生了什麽,元倓瞞著沒告訴我?”
田老太太長出了一口氣,苦笑道:“蔚哥兒,其實有件事祖母瞞著你多年了,如今告訴你吧。於笙其實是個女孩兒,當年她先來的咱們家,後來元倓來了我想安排他兩個睡一起,她沒法子就對我說了實話。”
“您,您說什麽?於笙是女子!這怎麽可能……他當年那般邋遢,連個臉都洗不幹淨,說話也粗門大嗓地……”丁蔚雙眼瞪得比牛眼還大,嗖地從凳上站了起來,激動地大聲質疑。
田老太太嗬斥道:“坐下,坐下。怎麽不可能,他之所以不將臉洗幹淨就是怕叫人瞧出她是女子。可笑你與元倓跟她同進同出那麽久,竟然一直沒察覺。嘿,也別笑你們,我起初還不是被她給騙過去了。”
丁蔚乖乖坐下,心頭卻還是不肯相信於笙是女子。田老太太又道:“你不知道,那孩子當初可是拿出了一個瓔珞項圈給我看,說她一兩歲的時候和家人失散,然後被一個農婦救下抱到自己久未生養的長女家中養著。
誰知有個頗有權勢喜好禍害六七歲小姑娘的惡棍看中了她,養父的娘是個黑心的,為了自家的買賣前程,打算將她送過去。養母不忍心,悄悄給了她銀子讓她連夜逃走。瓔珞項圈,那可不是等閑人家的孩子戴得起的,於笙的親生爹娘十之八九非富即貴。”
丁蔚恍然大悟:“竟然是這樣,那孩子也真是命苦。難怪祖母當年那般護著她,每逢我和元倓拉她去溪裏洗澡的時候,她不肯去祖母也總是幫著她說話。明明她年紀最小,祖母卻讓他一個人住在黑乎乎的披屋,讓元倓和我住在外頭的大房裏。”
田老太太點頭,又擺手道:“過去的事暫時別說。蔚哥兒你想過沒有,於笙一個十四五歲的姑娘,能一下拿出那麽多的銀子給你買宅子,還能對你的一舉一動了解得那麽清楚,她是怎麽做到的呢?”
丁蔚皺眉道:“我原本想著那孩子機靈,又頗有做買賣的天分,這銀子應該是他憑本事賺的。可她本為女子,這,這個……”
田老太太道:“你覺得這不大可能了。對,畢竟她眼下這年紀,再想長久地扮作男孩兒不叫人瞧出,根本做不到。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她已然被自己的親生爹娘找到,她家又極有可能非富即貴,派幾個人盯著你還不容易。”
丁蔚點頭,覺得自家祖母分析得對,然而想了想,又吞吞吐吐地道:“如果真如祖母所說,那實在是太好了,就怕不是那樣,萬一那孩子她淪……”
因為於笙落到那種結局實在是丁蔚不想看到的,所以後麵的話他又咽下去了。田老太太卻一下就聽懂了,孫子是想說於笙是個姑娘家,她要是淪落風塵或者給人做小,也可能拿得出幾百兩銀子差遣得動人。
這不是沒可能啊,田老太太歎息道:“無論是哪一種,咱們都不能告訴元倓於笙是女子且就在京裏。你想,於笙若是尋迴了自己家人,做了大家閨秀,卻叫人知道了她早年扮作男子跟元倓同歇臥了兩年,她還有活路嗎?如果是後一種,元倓知道了得有多內疚,他們兩個該怎麽辦?”
丁蔚狠狠一拳砸在身側茶幾上:“你說元倓怎麽就那麽笨呢?兩個人相依為命那麽久,他竟然絲毫都沒疑心到笙弟,不,是笙妹,是女子。更叫人難受的是最後笙妹找他說話,他竟然不讓人說出口,我覺著笙妹那時候肯定是想告訴他自己是女子,兩個人就這麽生生錯過了,不然笙妹如今不就成了誠安郡王妃,多好。”
田老太太搖頭道:“就算當年他們兩個沒錯過,於笙也不可能做郡王妃。雖然他們兩個清清白白,可世人隻看到她和元倓婚前便已同歇臥一兩年,算得上是無恥淫奔。若元倓是普通人家的小郎君也就罷了,可他是堂堂宗室郡王,聘則為妻奔則妾這一套是要講的。更別說她一個小孤女,太後娘娘也好信郡王也好,又怎麽會同意元倓娶她做嫡妻。”
是啊,自己怎麽把這些給忘了。笙妹那麽驕傲的一個人,卻不得不做元倓的妾室,肯定也不會快活。丁蔚悵然了一通,方跟祖母討論起有關萬五姑娘的事情,請田老太太示下。
田老太太沉吟後說這事先別急著答應,於笙應該不會騙自家,她應該是真的聽到了萬五姑娘身患惡疾之事方來示警。隻是她這消息是從何而來,是不是可靠尚未可知,等自己見到了萬五姑娘觀察觀察再說。
田老太太與孫子久別重逢,應氏母女知機地沒有在這幾日來打擾。直到重陽節前兩日方來誠安郡王府,說萬家人聽得妙音寺的觀音菩薩比較靈驗,邀請自己母女重陽節去京郊的妙音寺登高。她想著田老太太才來京都,妙音寺還沒去過,便來邀約。妙音寺齋飯好,且那一帶此時楓葉似火,正是登高的好去處。
元倓知道她是想借機讓丁家祖母看看萬五姑娘,哪有不配合地,一個勁兒地在邊上說那裏距離自己的莊子比較近,大家從妙音寺下來可以直接去莊子住一晚。自己那莊子依山傍水,風景極好,過慣了田園鄉村生活的田老太太一定會喜歡。
田老太太正想近距離地看看萬五姑娘,自然是笑著同意了。元倓讓丁蔚和方子敬換好班,方便重陽節大家一道趕赴妙音寺。
而這邊新昌伯府,避暑時候崔老太君和徐家老太君一道去妙音寺進了香,這會子也該還願了。兩個老太太自己不肯勞累爬山,隻好讓晚輩代替。所以這一日,新昌伯府大房婆媳並趙玉笙被老太君安排去妙音寺。二房申氏母女和娘家人一道,說是去京外的一座小山上去登高。
這一次崔老太君大發慈悲,允許常氏帶著趙玉琴和常家人一道去登高,常氏卻說自己母女還是跟大嫂她們一道去妙音寺吧。崔老太君同意了,然而次日又反悔了。
因為徐蓉帶來了消息,重陽節這一日,元倓要陪著應氏母女並田老太太去妙音寺。崔老太君想,好不容易琴姐兒這陣子收心許多,若是再叫她看到那元倓,說不定又會犯糊塗,當下便決定不然常氏母女去妙音寺了。
趙玉琴向常氏坦白了自己一心嫁元倓,常氏很是支持閨女。她是個沒腦子的,閨女怎麽說她就怎麽做,這陣子是沒少讓自己身邊的人關注元倓的動向。此番母女兩個正是因為元倓重陽節那一日要去妙音寺,才主動提出要跟著崔氏一道,誰知老太君卻出爾反爾,臨時改口不讓她二人去。
“氣死我了,祖母真是太可惡了。憑什麽不叫我們去,卻每每同意那憨貨去!那蠢東西呆裏呆氣什麽都不懂,真不知道祖母喜歡她什麽!娘,我委屈死了,嗚嗚嗚……”趙玉琴大發雷霆,拍桌打椅地哭得涕泗橫流。
常氏心疼極了,可除了抱住愛女說些蒼白無力的勸慰之詞外什麽也做不了。而且為了不叫老太君起疑心,母女兩個哭完還得收拾妝容,在老太君跟前扮笑臉。畢竟老太君這次鬆口讓她們出去,就等於徹底解除了之前的禁足令,這節骨眼上可不能再次惹惱這老太太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中午要出去,晚上可能不迴家,就提前發了,親們看文愉快。
第51章 登山
工部湯郎中家因為在京中沒什麽親戚朋友,梅氏又有心和趙家結交,日前借著送節禮打發了婆子來問京都都有哪些登高的好去處。
崔氏便推薦了幾處,完後又隨口說如果梅氏願意,屆時他們家可以與自家一道去登山。梅氏等的就是這句話,哪有不說好的,所以重陽節和趙家女眷去妙音寺的還有湯家母女二人。
重陽節一大早,崔氏便吩咐底下人準備好馬車。然後剛用完早膳,下頭就報說湯秀雯母女的馬車已然在大門口等了,崔氏忙帶著滕氏趙玉笙出了門。沒看到申氏梅氏不覺得意外,但沒看到常氏和趙玉琴,她就大為不解了,少不得要問起緣由。
崔氏便說常氏昨晚吹了風,今早上起來有些頭暈,去不得了。而趙玉琴非要留下照顧常氏,也不去了。梅氏聽完連連感歎:“府上二姑娘又有貌又有才,還那般純孝,真是太難得了。”
崔氏笑了笑,道:“夫人客氣了,小孩子可經不得這麽誇。”滕氏忙笑道:“咱們還是趕緊上車,廣平侯府離城門口近,我怕她們家已然在等候了。”
兩家人在城門口不遠處與韋氏母女匯合,因為韋氏和湯家母女是頭一迴見麵,崔氏少不得要給雙方引見一番。徐蓉看到了趙玉笙和湯秀雯很興奮,嘰嘰喳喳地非要拉著她們和自己坐一輛馬車。
韋氏扶額:“這丫頭,你當這是京城大街上那麽平坦。湯大姑娘頭一迴來,你還是消停些,讓人家跟自己的娘坐一起吧。你們幾個人想說話,等咱們到了妙音寺山頂的亭子,任你們說個夠。”
離家在外安全第一,湯秀雯又是曾經出過事的,梅氏帶著女兒出門便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味道,雖然她掩飾得好,但崔氏又哪能看不出來,便也幫著勸徐蓉。徐蓉才放過湯秀雯,卻硬拽著趙玉笙上了自己的馬車。將婆子丫頭趕到前頭坐著,自己和趙玉笙咬起了耳朵。
徐蓉小心翼翼地道:“笙姐兒,我告訴你你可別說晦氣。今日元倓那廝還有應氏母女也會去妙音寺,丁將軍的祖母來京裏了,據說是想讓這位老太太相看相看萬家姑娘。本來今日該是丁將軍當值,這不為了護著祖母來妙音寺,他便讓方大郎替他值守。”
太好了,想不到今日竟然可以看到丁家祖母!趙玉笙大喜過望,死死壓製住自己想跳起來歡唿的衝動,奮力擠出幾分沮喪感道:“我覺得晦氣又如何,妙音寺又不是哪一家的,誰都可以去爬。好在那山那麽寬,我避開那厭物離他遠些就是。”
徐蓉鬆了口氣:“這才對嘛。好好的節日,可不能叫他給壞了心情。哎,你說丁家老太太會不會看得上那萬家姑娘啊。論模樣,我倒覺著萬姑娘和丁將軍還是很般配的。就是她那一身裝扮,未免太紮眼了一些。性子嘛,沒和她深交,眼下還看不出來。”
趙玉笙默默地腦補了一通丁大哥和萬五姑娘站在一起的畫麵,覺得徐蓉沒說錯。丁大哥五官硬朗身板又壯實,萬五姑娘眉眼俏麗個頭不矮,確實登對。
可惜,萬五姑娘有那樣的惡疾,且他家和丁家聯姻,主要的圖謀還是和元家兄弟拉上關係,動機不純。雖然古今婚姻,動機不純的多了去了,結親結的本就是兩姓之好。但丁大哥一心娶妻,萬家卻更多的將他當做跳板,想起來就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