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倓臉色很不好看,咬牙切齒地道:“什麽新昌伯小爺還不放在眼裏!奈何那臭婆娘和徐六在一起,顯然是在徐家的莊子做客。我來的時候大嫂還交代過,說徐蓉的娘也來了莊子,讓我去她們家莊子探望一下。我若是動了那兇婆娘,徐二夫人豈能不去哥哥嫂嫂跟前告狀,到時候我大哥能饒了我才怪。興許他一怒之下,連你們也一道收拾。”
一說到元修,幾個紈絝都不做聲了,誰不知道信郡王的手段,借給他們膽子他們也不敢去惹信郡王。
趙玉笙和徐蓉根本沒走遠,躲在竹林裏頭的兩人尚能聽到元倓幾個的說話聲。徐蓉見趙玉笙氣得胸口不斷起伏,忙拉起她的手道:“笙姐兒別為著這些個混賬東西生氣。”趙玉笙冷笑道:“蓉姐姐說得對,這樣的貨色半分也不值得我生氣。”
“說起來,這邊還有妙音寺尚值得一遊,那裏頭有幾個小尼很是水靈,不然咱們明日就去妙音寺耍耍?”“佛門聖地,人家哪能由得你胡來。”
“這郡王爺就不明白了,那些個小尼,不經世事嫩得緊,小爺們稍稍使點手段就能勾上手。”“是啊是啊,不過女眷們上香一般都是初一十五,不如咱們六月初一去,還能順便多看到幾個小娘子。”
“隨你們,橫豎我還要在莊子住些日子。不如這兩日你們就在我的莊子歇著,等過了六月初一你們再走?”“好好,郡王爺這莊子好吃好喝地,哥幾個都樂不思蜀了。”
這些人言語齷蹉,兩個姑娘聽得咬牙切齒。徐蓉頓腳道:“真真氣死人了,這些混賬東西居然也要在初一那一日去妙音寺,不行,迴頭跟祖母說,咱們十五再去上香,省得碰到這幾個惡心人的東西!”
趙玉笙卻不同意,雖然梁大叔說不著急,但查案子肯定是想越早尋到線索越好,自己得盡快去妙音寺確定那尼姑是不是當年的牡丹姑娘,哪能再推遲半個月呢。
好在徐蓉自己想了想也打消了念頭,兩家的老太君已然決定了日子,一把年紀的人難不成還因為這幾個不肖的東西改變計劃。
六月初一一大早,兩家人邀好一道出發前往妙音寺。妙音寺距離莊子大約十來裏路,坐馬車隻能到山腳下,真正上山的路是青石台階,香客們必須得一步一步爬上去,這樣也才能讓菩薩看到其誠心。
幾百級台階,對於小姑娘們不算一迴事,但對於兩個養尊處優的老太君,還真是不小的挑戰。但無論是徐家祖母還是崔老太君,兩人都不要丫頭婆子的攙扶,愣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攀爬到了山門前。
不愧是京都名氣極大的寺廟,自認為去得早,但趙玉笙她們到了妙音寺的時候才發現已然有不少來進香的人了。裏頭有幾戶官宦人家的女眷,見了兩位輩分高的勳貴老太君,少不得要過來打招唿。
因為每年這時候都會來妙音寺上香,妙音寺的尼姑們都認得徐趙兩家的老太君了。兩位財大氣粗的老太太,自然是要好生接待地,這不住持玄慧親自指引著她們跪拜上香添香油錢。事後又吩咐一名老年尼姑陪著她們,去了專門給地位尊貴的女眷們歇息的房間奉茶。
那老尼佛法精通,說得兩個老太君連連點頭。趙玉笙今日是帶著任務來的,未免有些心不在焉,徐蓉也是個坐不住的。崔老太君笑道:“妙音寺風景不錯,我們笙姐兒還是頭一迴來,蓉姐兒你帶著她四處轉轉吧。”
徐家老太君對韋氏道:“老二家的,我瞧著今日進香之人較多,她們小孩子家的,萬一叫人衝撞了就不好了,你跟著去吧。崔老太君正中下懷,立馬道:“如此甚好。”
妙音寺較大,趙玉笙已然聽梁大叔說過,那模樣像牡丹姑娘的尼姑住在放生池那邊的禪房,和另外一個尼姑負責照看打掃放生池這一帶,無事不會來大雄寶殿觀音殿這邊來。
正好放生池那一帶的玉蘭花比較多,趙玉笙根本不用找借口,徐蓉就拉著她往這邊走了。趙玉笙她們過去的時候,正好有一撥人放完了生離開,池邊沒有別的人。
兩個尼姑揮舞著掃帚在慢慢清掃著地麵,一個背影佝僂行動遲緩,一個卻腰肢纖細手腳利索。趙玉笙假裝欣賞牆邊一排排的白玉蘭花,眼睛卻偷偷瞟向那手腳利索的尼姑。
雖然時隔多年,但看著那尼姑精致的眉眼,趙玉笙腦子裏一下就閃過當年牡丹姑娘那張臉,因為親眼看到牡丹姑娘被人擄走,此後幾年她還時不時地想起這件事,所以即便時隔那麽多年她還是能記得牡丹姑娘的模樣。
梁大叔不愧是捕頭,嘴上說印象不深,卻還是沒看錯,這尼姑確實跟當年的牡丹姑娘很像,聯係那擄走她的人那京都口音,趙玉笙覺得這尼姑十之八九就是當年的牡丹姑娘。
她任務完成,終於能心情舒暢地跟著徐家母女遊覽寺廟了。三個人帶著婆子丫頭,鍾樓鼓樓藏經閣慢慢轉到塔林,從塔林轉出來沿放生池返迴。結果在那裏碰到了元倓一夥。趙玉笙這次看都不屑於看元倓一眼,在元倓過來問候韋氏的時候,遠遠地站在一邊。
她一雙眼睛無聊地看向一邊,正巧那像牡丹姑娘的尼姑提著一桶水走過來,然後那叫元佐的紈絝一眨不眨地盯著她,眼神帶著明顯的驚詫。
第41章 中元節
趙玉笙不禁暗自啐了一口,人渣,果然不是東西,看到漂亮些的女人就雙眼放光,哪怕人家是個出家人。元倓那人居然墮落如斯,跟著這種人在一起,恐怕也沒少玩弄姑娘家。當年曾經那麽照顧她,讓她生出相守一生念頭的少年,居然肮髒到了這種地步。
她心頭厭惡到了極點,將頭死死扭向一邊,她覺得自己若是再看一眼元倓恐怕會直接惡心得吐出來。徐蓉也一樣,默不作聲地衝元倓行了禮之後,也避到了趙玉笙這邊來。
在妙音寺用完齋飯,大家就打道迴府。馬車裏崔老太君低聲問孫女可看清了,那尼姑是不是很像當年的牡丹姑娘,趙玉笙點頭說是很像,應該就是她。迴到莊裏,崔老太君讓趙玉笙寫了一封給趙清溪的書信,次日一早著人送迴京裏,讓趙清溪轉達給梁大叔。
此後趙玉笙一沒事的時候就會想,梁大叔究竟在查什麽案子,那案子和牡丹姑娘有什麽瓜葛。其實她當日就想問,但刑部查案子自有一套保密的規矩,她不好瞎打聽。
不想再碰到元倓,趙玉笙和徐蓉這幾日再也不去溪邊竹林了,而是窩在莊子裏看話本子解悶。直到確定元倓已然迴了城,兩個人才恢複去溪邊竹林玩耍的習慣。
碰到旬休,趙清溪和長兄趙清源一道來莊子探望老娘。趙清源告訴老娘,說是光祿寺卿馮大人的第三個兒子想求娶二房的瑟姐兒,申氏和趙清潭自己比較看好這門親事。
趙清溪道:“兒子聽說那孩子是馮大人嫡出兒子,據說是個肯念書的。”崔老太君哼了一聲道:“倒是個不錯的,申氏那婆娘慣來精明,她挑中的女婿豈能有差。”
趙清源道:“母親,兒子來之前,二弟妹托我就這門親事請您老人家示下。”
崔老太君譏諷道:“人家兩口子早都看好了,興許和馮家都商定好了才裝模作樣地請示我這個嫡母,我若是反對,豈不是落個刻薄的名聲。隨便她那閨女嫁誰,我才沒那閑工夫操心。”
兩個兒子大老遠地來看自己,崔老太君不想談論庶子一家的事情,轉而問起崔氏婆媳尤其是重孫子可好,趙俊在羽林衛當差可還順心。趙清源笑著說都很好,讓老娘不用擔心。
接著老太君又問趙清溪常氏和趙玉琴可還老實,趙清溪狠狠地道:“她們敢不老實!”他這些日子不管常氏和趙玉琴如何討好,都不假辭色。崔氏也因為老太君臨走時候吩咐過,讓婆子們盯緊了那對母女,那二人失了自由這些日子隻差沒發瘋。
崔老太君歎了口氣,覺得自己當初給小兒子挑了常氏這個媳婦真是看左了眼。那女人除了模樣出挑外,別的方麵就找不出什麽優點了。若不是她一味偏疼,琴姐兒也不會變成這幅樣子。頂著才女的名頭卻沒腦子地去喜歡元倓那樣的貨色,為了他連臉麵都不顧了。
崔老太君越想越頭疼,自己厭惡的庶子家的瑟姐兒都要許人家了,琴姐兒這親事還沒定下。是不是迴京後適當的放話出去,說伯府的要求並沒有那麽高,讓那些覺著琴姐兒太過出色自家貿然求娶可能會自討沒趣的人家放寬心大膽來求娶呢?
趙玉笙因為好奇梁大叔在查什麽案子,尋了個機會將自家老子請到一邊悄悄詢問。趙清溪一直覺得小女兒很聰慧,當初外放沒調迴京裏的時候,遇上一些自己覺得難以決斷的重大問題跟她一說,這孩子時不時地能另辟蹊徑,想出一些好法子來。
但這次的事情太過重大,大哥再三囑咐自己不要說出去,他猶豫良久,還是沒有告訴閨女真相,而是含糊地說梁捕頭他們在找端午失蹤的那個富商之女,那疑似牡丹姑娘的女尼屬於懷疑對象,這事兒背後極不簡單,讓趙玉笙不要打聽也不要跟人說起。趙玉笙隻好壓下滿腹狐疑表示自己明白。
趙家兄弟當晚就迴京了。趙玉笙和崔老太君在莊子裏一直住到七月十四才迴府。中元節要祭祖,崔老太君不放心,自然是要迴府坐鎮。那邊徐家祖孫幾個也一樣,尤其是徐家老太君還掛念著腿腳不便沒來避暑的老廣平侯。
大家一大早就動身,迴到家的時候剛趕上用午膳。中元節在大齊算得上是一個很重大的節日。崔氏一早吩咐下去,丫頭婆子們折好了許多紙錠擺放在那裏,今日主子們的任務就是寫包和折河燈了。
花廳裏,趙玉琴和趙玉瑟被崔氏安排寫包,滕氏帶著鴻哥兒在指導著趙玉笛折河燈。崔老太君怕她們幾個做不好,不顧勞累帶著趙玉笙去花廳察看。
趙家雖然在京裏就他們這一隻,但祖籍的族親卻很多,祖上也一直人丁興旺,這樣一來,要寫的包就很多。趙玉笙趕到的花廳的時候,趙玉琴和趙玉瑟還隻寫到烈祖那一輩,高祖都沒寫到。
問候過老太君後,趙玉瑟拉著趙玉笙的手,迫不及待地道:“四妹妹來得正好,我和二姐姐正擔心寫到天黑都寫不完。”
自己給關在府裏哪兒都去不了,妹子卻跟著祖母在莊子裏逍遙快活,趙玉琴心裏恨得咬牙,卻擺出一副可憐相道:“是啊,妹妹快來幫著寫吧,我和瑟姐兒用完早膳開始寫起,一直沒歇氣,這手都酸了。”
趙玉笙點頭:“辛苦兩位姐姐了。這樣吧,我負責高祖曾祖這兩個輩分的包包,餘下的你們寫。”“好好,還不趕緊給四妹妹準備筆墨。”趙玉瑟立馬大聲吩咐婆子。
有了趙玉笙的幫忙,大家在申初時分就寫好了所有包。中元節晚上,城中各府女眷都會去錦水邊上放河燈。趙玉琴一直被禁足,擔心長輩這次還是不放她出去,心裏一直惴惴不安。
為了討得老太君的口風,包寫好後不急著迴芝蘭院,非要拉著趙玉笙去萱瑞堂,說是許久沒見祖母,想陪她老人家說說話。無奈到了萱瑞堂,珍珠卻說老太君坐車身子乏了,正歪在榻上歇息,讓兩位姑娘不要去打擾,趙玉琴隻好悻悻然迴轉。
一說到元修,幾個紈絝都不做聲了,誰不知道信郡王的手段,借給他們膽子他們也不敢去惹信郡王。
趙玉笙和徐蓉根本沒走遠,躲在竹林裏頭的兩人尚能聽到元倓幾個的說話聲。徐蓉見趙玉笙氣得胸口不斷起伏,忙拉起她的手道:“笙姐兒別為著這些個混賬東西生氣。”趙玉笙冷笑道:“蓉姐姐說得對,這樣的貨色半分也不值得我生氣。”
“說起來,這邊還有妙音寺尚值得一遊,那裏頭有幾個小尼很是水靈,不然咱們明日就去妙音寺耍耍?”“佛門聖地,人家哪能由得你胡來。”
“這郡王爺就不明白了,那些個小尼,不經世事嫩得緊,小爺們稍稍使點手段就能勾上手。”“是啊是啊,不過女眷們上香一般都是初一十五,不如咱們六月初一去,還能順便多看到幾個小娘子。”
“隨你們,橫豎我還要在莊子住些日子。不如這兩日你們就在我的莊子歇著,等過了六月初一你們再走?”“好好,郡王爺這莊子好吃好喝地,哥幾個都樂不思蜀了。”
這些人言語齷蹉,兩個姑娘聽得咬牙切齒。徐蓉頓腳道:“真真氣死人了,這些混賬東西居然也要在初一那一日去妙音寺,不行,迴頭跟祖母說,咱們十五再去上香,省得碰到這幾個惡心人的東西!”
趙玉笙卻不同意,雖然梁大叔說不著急,但查案子肯定是想越早尋到線索越好,自己得盡快去妙音寺確定那尼姑是不是當年的牡丹姑娘,哪能再推遲半個月呢。
好在徐蓉自己想了想也打消了念頭,兩家的老太君已然決定了日子,一把年紀的人難不成還因為這幾個不肖的東西改變計劃。
六月初一一大早,兩家人邀好一道出發前往妙音寺。妙音寺距離莊子大約十來裏路,坐馬車隻能到山腳下,真正上山的路是青石台階,香客們必須得一步一步爬上去,這樣也才能讓菩薩看到其誠心。
幾百級台階,對於小姑娘們不算一迴事,但對於兩個養尊處優的老太君,還真是不小的挑戰。但無論是徐家祖母還是崔老太君,兩人都不要丫頭婆子的攙扶,愣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攀爬到了山門前。
不愧是京都名氣極大的寺廟,自認為去得早,但趙玉笙她們到了妙音寺的時候才發現已然有不少來進香的人了。裏頭有幾戶官宦人家的女眷,見了兩位輩分高的勳貴老太君,少不得要過來打招唿。
因為每年這時候都會來妙音寺上香,妙音寺的尼姑們都認得徐趙兩家的老太君了。兩位財大氣粗的老太太,自然是要好生接待地,這不住持玄慧親自指引著她們跪拜上香添香油錢。事後又吩咐一名老年尼姑陪著她們,去了專門給地位尊貴的女眷們歇息的房間奉茶。
那老尼佛法精通,說得兩個老太君連連點頭。趙玉笙今日是帶著任務來的,未免有些心不在焉,徐蓉也是個坐不住的。崔老太君笑道:“妙音寺風景不錯,我們笙姐兒還是頭一迴來,蓉姐兒你帶著她四處轉轉吧。”
徐家老太君對韋氏道:“老二家的,我瞧著今日進香之人較多,她們小孩子家的,萬一叫人衝撞了就不好了,你跟著去吧。崔老太君正中下懷,立馬道:“如此甚好。”
妙音寺較大,趙玉笙已然聽梁大叔說過,那模樣像牡丹姑娘的尼姑住在放生池那邊的禪房,和另外一個尼姑負責照看打掃放生池這一帶,無事不會來大雄寶殿觀音殿這邊來。
正好放生池那一帶的玉蘭花比較多,趙玉笙根本不用找借口,徐蓉就拉著她往這邊走了。趙玉笙她們過去的時候,正好有一撥人放完了生離開,池邊沒有別的人。
兩個尼姑揮舞著掃帚在慢慢清掃著地麵,一個背影佝僂行動遲緩,一個卻腰肢纖細手腳利索。趙玉笙假裝欣賞牆邊一排排的白玉蘭花,眼睛卻偷偷瞟向那手腳利索的尼姑。
雖然時隔多年,但看著那尼姑精致的眉眼,趙玉笙腦子裏一下就閃過當年牡丹姑娘那張臉,因為親眼看到牡丹姑娘被人擄走,此後幾年她還時不時地想起這件事,所以即便時隔那麽多年她還是能記得牡丹姑娘的模樣。
梁大叔不愧是捕頭,嘴上說印象不深,卻還是沒看錯,這尼姑確實跟當年的牡丹姑娘很像,聯係那擄走她的人那京都口音,趙玉笙覺得這尼姑十之八九就是當年的牡丹姑娘。
她任務完成,終於能心情舒暢地跟著徐家母女遊覽寺廟了。三個人帶著婆子丫頭,鍾樓鼓樓藏經閣慢慢轉到塔林,從塔林轉出來沿放生池返迴。結果在那裏碰到了元倓一夥。趙玉笙這次看都不屑於看元倓一眼,在元倓過來問候韋氏的時候,遠遠地站在一邊。
她一雙眼睛無聊地看向一邊,正巧那像牡丹姑娘的尼姑提著一桶水走過來,然後那叫元佐的紈絝一眨不眨地盯著她,眼神帶著明顯的驚詫。
第41章 中元節
趙玉笙不禁暗自啐了一口,人渣,果然不是東西,看到漂亮些的女人就雙眼放光,哪怕人家是個出家人。元倓那人居然墮落如斯,跟著這種人在一起,恐怕也沒少玩弄姑娘家。當年曾經那麽照顧她,讓她生出相守一生念頭的少年,居然肮髒到了這種地步。
她心頭厭惡到了極點,將頭死死扭向一邊,她覺得自己若是再看一眼元倓恐怕會直接惡心得吐出來。徐蓉也一樣,默不作聲地衝元倓行了禮之後,也避到了趙玉笙這邊來。
在妙音寺用完齋飯,大家就打道迴府。馬車裏崔老太君低聲問孫女可看清了,那尼姑是不是很像當年的牡丹姑娘,趙玉笙點頭說是很像,應該就是她。迴到莊裏,崔老太君讓趙玉笙寫了一封給趙清溪的書信,次日一早著人送迴京裏,讓趙清溪轉達給梁大叔。
此後趙玉笙一沒事的時候就會想,梁大叔究竟在查什麽案子,那案子和牡丹姑娘有什麽瓜葛。其實她當日就想問,但刑部查案子自有一套保密的規矩,她不好瞎打聽。
不想再碰到元倓,趙玉笙和徐蓉這幾日再也不去溪邊竹林了,而是窩在莊子裏看話本子解悶。直到確定元倓已然迴了城,兩個人才恢複去溪邊竹林玩耍的習慣。
碰到旬休,趙清溪和長兄趙清源一道來莊子探望老娘。趙清源告訴老娘,說是光祿寺卿馮大人的第三個兒子想求娶二房的瑟姐兒,申氏和趙清潭自己比較看好這門親事。
趙清溪道:“兒子聽說那孩子是馮大人嫡出兒子,據說是個肯念書的。”崔老太君哼了一聲道:“倒是個不錯的,申氏那婆娘慣來精明,她挑中的女婿豈能有差。”
趙清源道:“母親,兒子來之前,二弟妹托我就這門親事請您老人家示下。”
崔老太君譏諷道:“人家兩口子早都看好了,興許和馮家都商定好了才裝模作樣地請示我這個嫡母,我若是反對,豈不是落個刻薄的名聲。隨便她那閨女嫁誰,我才沒那閑工夫操心。”
兩個兒子大老遠地來看自己,崔老太君不想談論庶子一家的事情,轉而問起崔氏婆媳尤其是重孫子可好,趙俊在羽林衛當差可還順心。趙清源笑著說都很好,讓老娘不用擔心。
接著老太君又問趙清溪常氏和趙玉琴可還老實,趙清溪狠狠地道:“她們敢不老實!”他這些日子不管常氏和趙玉琴如何討好,都不假辭色。崔氏也因為老太君臨走時候吩咐過,讓婆子們盯緊了那對母女,那二人失了自由這些日子隻差沒發瘋。
崔老太君歎了口氣,覺得自己當初給小兒子挑了常氏這個媳婦真是看左了眼。那女人除了模樣出挑外,別的方麵就找不出什麽優點了。若不是她一味偏疼,琴姐兒也不會變成這幅樣子。頂著才女的名頭卻沒腦子地去喜歡元倓那樣的貨色,為了他連臉麵都不顧了。
崔老太君越想越頭疼,自己厭惡的庶子家的瑟姐兒都要許人家了,琴姐兒這親事還沒定下。是不是迴京後適當的放話出去,說伯府的要求並沒有那麽高,讓那些覺著琴姐兒太過出色自家貿然求娶可能會自討沒趣的人家放寬心大膽來求娶呢?
趙玉笙因為好奇梁大叔在查什麽案子,尋了個機會將自家老子請到一邊悄悄詢問。趙清溪一直覺得小女兒很聰慧,當初外放沒調迴京裏的時候,遇上一些自己覺得難以決斷的重大問題跟她一說,這孩子時不時地能另辟蹊徑,想出一些好法子來。
但這次的事情太過重大,大哥再三囑咐自己不要說出去,他猶豫良久,還是沒有告訴閨女真相,而是含糊地說梁捕頭他們在找端午失蹤的那個富商之女,那疑似牡丹姑娘的女尼屬於懷疑對象,這事兒背後極不簡單,讓趙玉笙不要打聽也不要跟人說起。趙玉笙隻好壓下滿腹狐疑表示自己明白。
趙家兄弟當晚就迴京了。趙玉笙和崔老太君在莊子裏一直住到七月十四才迴府。中元節要祭祖,崔老太君不放心,自然是要迴府坐鎮。那邊徐家祖孫幾個也一樣,尤其是徐家老太君還掛念著腿腳不便沒來避暑的老廣平侯。
大家一大早就動身,迴到家的時候剛趕上用午膳。中元節在大齊算得上是一個很重大的節日。崔氏一早吩咐下去,丫頭婆子們折好了許多紙錠擺放在那裏,今日主子們的任務就是寫包和折河燈了。
花廳裏,趙玉琴和趙玉瑟被崔氏安排寫包,滕氏帶著鴻哥兒在指導著趙玉笛折河燈。崔老太君怕她們幾個做不好,不顧勞累帶著趙玉笙去花廳察看。
趙家雖然在京裏就他們這一隻,但祖籍的族親卻很多,祖上也一直人丁興旺,這樣一來,要寫的包就很多。趙玉笙趕到的花廳的時候,趙玉琴和趙玉瑟還隻寫到烈祖那一輩,高祖都沒寫到。
問候過老太君後,趙玉瑟拉著趙玉笙的手,迫不及待地道:“四妹妹來得正好,我和二姐姐正擔心寫到天黑都寫不完。”
自己給關在府裏哪兒都去不了,妹子卻跟著祖母在莊子裏逍遙快活,趙玉琴心裏恨得咬牙,卻擺出一副可憐相道:“是啊,妹妹快來幫著寫吧,我和瑟姐兒用完早膳開始寫起,一直沒歇氣,這手都酸了。”
趙玉笙點頭:“辛苦兩位姐姐了。這樣吧,我負責高祖曾祖這兩個輩分的包包,餘下的你們寫。”“好好,還不趕緊給四妹妹準備筆墨。”趙玉瑟立馬大聲吩咐婆子。
有了趙玉笙的幫忙,大家在申初時分就寫好了所有包。中元節晚上,城中各府女眷都會去錦水邊上放河燈。趙玉琴一直被禁足,擔心長輩這次還是不放她出去,心裏一直惴惴不安。
為了討得老太君的口風,包寫好後不急著迴芝蘭院,非要拉著趙玉笙去萱瑞堂,說是許久沒見祖母,想陪她老人家說說話。無奈到了萱瑞堂,珍珠卻說老太君坐車身子乏了,正歪在榻上歇息,讓兩位姑娘不要去打擾,趙玉琴隻好悻悻然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