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人?有一個,說那厭物做什麽,碰到他真是晦氣!”趙玉笙一副唾棄的模樣。“誰啊,妹妹告訴我!”趙玉琴眼睛一亮,聲音瞬間提高而不自知。


    趙玉笙慢悠悠地端起茶盞,又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後才不耐煩地道:“除了元倓那廝還能有誰。”


    趙玉琴大力揪著手帕,心道果然方大郎和徐蓉見麵會拉上誠安郡王,自己所料不差,可恨祖母和大伯母愣是將自己留在府裏,白白錯過這大好的機會。


    為了掩飾自己的情緒,趙玉琴也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茶,然後問:“那,那他都說了些什麽做了些什麽?呃,我是說他有沒有為難妹妹?”


    趙玉笙道:“為難倒是沒為難,我和他不對付,他能和我說什麽。做什麽嘛,就是跟我們一道去買書。姐姐不知道那人有多霸道,他要買書,居然要店家將人家鋪子裏其他買書的顧客通通攆走,結果偌大的二樓就隻有我們四個人在那裏挑書。”


    趙玉琴強逼著自己不去看趙玉笙那張充滿了對元倓不屑唾棄的臉,這臭丫頭分明是來慪她的!多好的機會,誠安郡王清了場,徐蓉那蠢貨就顧著和方大郎眉目傳情,自己若是今日去了……真是可惱可恨,這麽好的機會就白白錯過了!


    那樣清俊瀟灑地位尊貴的郎君,怎麽自己想跟他單獨見一麵就那麽難呢?而眼前這個什麽都不懂的憨貨偏偏能一次又一次地遇上,還一次次地衝撞那尊貴的人,老天爺實在是瞎了眼!


    因為氣惱,趙玉琴漂亮的臉蛋帶了幾分猙獰。趙玉笙假作不知,繼續道:“蓉姐姐本來邀請我端午節跟她一道看龍舟,可我拒絕了。”


    趙玉琴尖聲道:“為什麽要拒絕!”趙玉笙不解道:“這還用說嗎?大伯父和大哥哥都不在家,爹爹身為京都的府尹,那一日要操心整個京都的治安,咱們家的女眷出去看龍舟,有誰看顧著?我前兩日聽到大伯母和祖母說話,似乎是今年龍舟比賽,咱們府裏的人都不叫出去看。”


    “這,祖母和大伯母果真這樣說了?”趙玉琴氣急敗壞。趙玉笙點頭:“我聽著是這個意思。”趙玉琴起身道:“那,我迴了,妹妹走了這大半日,姐姐不打擾你歇息了。”


    信郡王府,元倓又在和元修發脾氣,這次還是因為他當年的結拜兄弟,不過不是於笙,而是丁蔚。


    “你那丁大哥雖然立了些功勞,可你讓他一下升為百戶,其他人會怎麽看?倓哥兒,你聽話,咱們先不急,過上一年半載,我讓那邊的人給他尋機會讓他再立些軍功然後再調他來京裏。”元修耐著性子勸道。


    元倓脖子一梗:“不好,丁蔚比我大五歲,今年都二十三了,早該娶媳婦了,耽擱不得。丁家祖母不在了,他在這世上沒親人了,沒誰替他張羅這事。我就巴望著他來京裏,然後請大嫂給他找個合適的姑娘娶進門。”


    元修扶額:“混賬東西,自己都沒定下親事,倒操心起別人的終生大事來了。”


    元倓正色道:“我不是有姨媽和你們在嗎?我又不愁找不著好媳婦,丁大哥就不同了。丁大哥本事大,你將他弄到五城兵馬司來做個指揮,他一定能勝任不會給你丟臉的。”


    元修歎了口氣,丁蔚救過弟弟的命,丁家祖孫收留弟弟那麽久,沒有他們倓哥兒早餓死了,這恩情自家怎麽還都不為過。罷了,為了弟弟就破例一次吧。大不了等丁蔚來了,自己著人好生教他,讓他立些功勞堵住其他人的嘴吧。


    他打定了主意,嘴上卻道:“要我升他為百戶調他到五城兵馬司也不難,隻要你肯好生與那些人周旋就行。”


    元倓一聽這話,臉一下垮了:“好生周旋,大哥說得輕巧,他們要麽拉我去賭坊青樓,甚至拉我去小倌館,我想起來都惡心!這扮紈絝扮草包還要博得姑娘家矚目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作者有話要說:


    親們請順手戳一下收藏吧,收藏太少,下周榜單我感覺有點懸。


    第35章 端午


    元修道:“要想不再扮紈絝,還得看你自己的本事。”元倓瞪了長兄一眼,默默縮迴了太師椅。


    此番新昌伯父子去西北東北轉了一圈,已然確定那人沒去過那邊,也就是說勇國公府和福王府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大齊兵力大多囤積在東北尤其是西北,西北東北可靠,皇上心裏大鬆了一口氣。


    找了那麽幾年,愣是找不到那老閹貨。老東西若是找不到位居上位者,手裏拿著那東西也沒用,所以皇上也好兄長也好,都斷定要找到東西和人,還得盯緊了京中那幾戶人家。


    南越國力衰微,輕易不敢進犯大齊,所以朝廷守衛在西南的兵力也遠遠不及西北。然而那些人家當中和西南軍有淵源的不少,他們當中無論誰家得了那東西,跑去西南振臂一唿拉起一支叛軍,對朝廷對表哥皇位的威脅還是不容小覷。那東西一日不找到,宮裏的姨媽和表哥就一日不安生。


    而這兩個月發生的事情,無論是有人存心挑撥自家兄弟和新昌伯府的關係還是新昌伯遇刺,種種跡象都表明那老閹貨恐怕已經將那東西交給了京中某個人,那人動了心,已然在著手謀劃行動了。


    元倓想到這些,心情很是煩悶。那邊元修又道:“倓哥兒,那背後之人野心勃勃,思慮周祥,哪能叫咱們隨便找出破綻。咱們暗中尋了那麽久都沒發現什麽蛛絲馬跡,哥哥也是沒法子了才劍走偏鋒,向皇上提議通過你扮不肖接近京中那些紈絝。我還是那句話,樹大分叉,枯枝難免,那圖謀不軌之人固然英明,但我不信他家子孫就沒幾個糊塗的。你和他們長久地混在一起,興許能從其隻言片語找到有用的東西。”


    “我明白,我繼續裝繼續演還不行嗎?可丁大哥不出幾個月就要來京裏了,他那人一身正氣最是同情弱小,看到我這般行事,隻怕都不肯和我來往了。”元倓神色很是無奈。


    元修安慰道:“咱們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往後解釋清楚他自會理解你。不過哥哥也要提醒你,不能裝過了頭。你別說哥哥舊話重提,上迴和趙家四姑娘起衝突那次,你就做得太過,你不該……”


    “既然知道是舊話,哥哥還提什麽!事情都過去那麽久了,再說有意思嗎?”元倓皺眉,飛快地打斷了元修,很明顯不想再提這事。


    那次當街打傷新昌伯府的人,他最開頭根本就沒怎麽裝,他當時是真的生氣。趙四那花癡他本就厭惡,又看到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奶娘被她推得踉踉蹌蹌,而且奶娘母女兩個都狼狽不堪,擺明是被新昌伯府的人給欺負了,所以心頭火氣騰地就冒了起來,打趙四巴掌踢趙家丫頭都不是裝的。


    掐趙四脖子最開頭是盛怒之下下意識的反應,但掐下去之後他就清醒了。手勁看似加重其實暗收了不少,不然就憑趙四那纖細的脖子,叫他掐了那麽久早斷氣了。


    至於送趙四去刑部大牢,那是騎虎難下好不?眾目睽睽之下他堂堂宗室郡王叫一個姑娘家給砸破了頭,若就這麽輕描淡寫地將人放了,根本不符合他往常裝出來的霸道蠻橫作風,更別提當時圍觀之人當中就有兩個他一心接近的紈絝。


    當然,若是換成別的閨秀,他是做不出來將人送去刑部的舉措的,畢竟姑娘家名聲要緊,可趙玉笙那個花癡悍婦卻另當別論。而此後的一係列事情也證明了那兇婆娘根本就不值得他心軟,想到自己今日生生被她訛去十五兩銀子,元倓就氣得肝疼。十五兩銀子不值一提,他氣惱的是自己每次和那惡婆娘對上都沒占到上風。


    端午節,京都錦水河畔龍舟賽,誠安郡王是肯定要去的,去了又肯定會去和徐蓉母女打招唿的。可祖母和大伯母卻說家中女眷一律不準出門去看龍舟,這可怎生是好。趙玉琴從牡丹院迴來後就心情焦慮坐立不安,想了許久之後又急衝衝去蒼鬆院找常氏想法子。


    端午節前一日,崔氏宣布了府中女眷都不準出去看龍舟。然而次日一用罷早膳,常氏娘家嫂子就派人來請,說常氏好些日子沒迴娘家,婆婆想閨女了,她想請常氏今日帶著女兒迴一趟娘家順便與她們一道看龍舟。


    常氏親自帶著報信的婆子來萱瑞堂請示婆婆。常氏的娘家算得上是官宦世家,其老子當年是從四品知府上致仕的,如今其長兄官居吏部五品郎中。對於常家這種請求,崔老太君不好不答應。


    “笙姐兒,趕緊迴你自己院子換好衣裳,咱們跟著就要走了。好孩子,前迴信郡王妃賞你的尺頭你不是都做成了衣裳了嗎?這迴就穿你那新衣裳吧。”常氏看著趙玉笙,滿臉的慈愛。


    趙玉笙為難道:“我還是不要穿得那麽好看吧,省得表姐妹她們又說我,弄得母親也不高興。”


    一聽這話常氏的臉一下僵了,可礙於婆婆在場不好發作。心頭卻惱恨不已,這孽障頭一次跟著自己去外家,就因為舉止粗魯和侄女起了衝突,明明都是她的不是,她倒好意思推到表姐妹頭上。


    崔老太君也想起了這事,看了孫女一眼,又看了兒媳婦一眼,笑道:“笙姐兒就別去了,天氣漸熱,不多久我就得去莊子避暑,順便去妙音寺上香。今年我打算抄些經書去燒,就讓這孩子留在家裏給我抄《地藏經》吧。”


    常氏心頭大喜,麵上卻一副恭謹模樣道:“全聽婆婆安排,就讓笙姐兒留在府裏吧。”跟著又板著臉叮囑趙玉笙:“笙姐兒,這是你祖母交給你的任務,你可得好生抄寫。”趙玉笙點頭說自己省得。


    不久常氏就帶著打扮得光彩照人的趙玉琴來萱瑞堂辭行。雲霞錦的衣裳雖然華貴,但也不能次次都穿著出門,這迴趙玉琴換了一身新做的衣裳。水紅色底子起玉蘭花紋樣的上襖,霜色挑線裙子,再加上頭上的熠熠生輝的珍珠頭麵,越發襯得她肌膚勝雪,身段婀娜。


    崔老太君打量了一眼孫女,心道看龍舟人員眾多,琴姐兒打扮得那麽出挑,似乎不大合適。不過常家好歹是官宦世家,女眷們去看龍舟肯定會有穩重可靠的男丁看顧著,帶的下人不會少。更重要的是京都人都知道他家是新昌伯府的姻親,料想不會有那不長眼的來騷擾。


    趙玉琴心情顯然不錯,笑眯眯地對趙玉笙道:“妹妹好生留在府裏,端午節街上會賣好多新奇好玩的小東西,迴頭姐姐帶些迴來給你。”


    趙玉笙搖頭:“我又不是小孩子,用不著姐姐給我帶那些東西。姐姐自己玩得開心就好。端午節人多,姐姐自己注意些,別叫人衝撞了。”


    趙玉琴笑了笑,又嬌嗔地拽住崔老太君的手道:“祖母您除了要抄寫《法華經》之外,還想抄寫什麽經書,等孫女迴來給您抄吧。我寫的比笙姐兒寫的好看多了。”


    崔老太君淡淡地道:“要抄的經書很多。《心經》《金剛經》都要抄的。其實抄寫經書重在心誠,字寫得好不好倒在其次。”


    老人說完又神色鄭重地叮囑道,“琴姐兒,你此番跟著你母親和你舅母她們一道看龍舟萬不可自己單獨去一旁,若是……罷了,總之你姑娘家的,大庭廣眾之下舉止務必穩重端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誠安郡王妃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嚶並收藏誠安郡王妃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