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熙也不在意,漫不經心的說:“陛下一言九鼎呢。”
李治:………他決定走人,皇後這是明顯不配合了。
等李治走後,薑嬤嬤小心的說:“殿下,陛下去了蓬萊殿。”
昨日雲熙鬧了那麽一場,武媚娘就乖覺的迴到了蓬萊殿。薑嬤嬤心中很興奮,殿下這是算無遺策。但她還是有些不理解,於是想想問:“殿下,為何讓武昭儀迴去了呢?她在宣政殿不是才好抓把柄嗎?”
雲熙反問道:“嬤嬤覺得廢後是武昭儀為主的嗎?”
薑嬤嬤氣憤的說:“殿下,難道不是她攛掇的嗎?當年蕭淑妃還隻是想著立她的兒子做太子,沒有明麵上讒言要廢後。可是武昭儀才進宮多久,皇上就起了廢後的心思了。”
雲熙躺在軟榻上,懶洋洋的說:“嬤嬤,你去辦事吧,我歇一會。”和封建環境下的仆人說李治的心思,估計她也理解不了。李治不也是把她定位在後宮爭鬥爭寵上嗎?她說她的對手是李治,隻怕薑嬤嬤都得嚇死。至於武媚娘,目前她隻是想上位罷了。
薑嬤嬤聽不到解釋她也不在意,反正隻要她的話說給娘子聽到就好了。
第一次和李治武媚娘交手之後,宮裏就平靜了許多。薑嬤嬤甚至樂觀的說:“陛下肯定是知道殿下的好了,這是改變主意了呢。”然後拿眼睛瞅雲熙:難道計劃還要進行下去嗎?
雲熙笑道:“嬤嬤,這隻不過是黑夜來臨前的殘輝,要是你一心軟,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李治在朝堂上的動作可多得很呢。
薑嬤嬤嚇得吞了一口口水,才小心的說:“舅爺不是已經迴到長安在尚書台做尚書了嗎?”要是一直這樣針對陛下,陛下更不會來清寧宮了。這幾年,除非不必要的場合,殿下和陛下連話都沒有說幾句。武昭儀在顯慶元年覲為貴妃,陛下更是專寵到了顯慶三年了。
在雲熙以酒會友之後,長孫無忌、於誌寧、褚遂良等人又因為不滿李治寵愛武媚娘,甚至要立李弘為太子的打算,共同上書讓柳奭迴長安。
李治不能不給自己的親阿舅和太宗留下來的顧命大臣的麵子,於是在拖延不了的情況下,顯慶三年終於將柳奭從茶州調迴來了,卻不允許他官複原職,而是去當了禮部尚書。
雲熙收斂了笑容,嚴肅道:“嬤嬤,不能因為阿舅迴來了,就萬事大吉了。李義府可是升了中書令,許敬宗也是檢校中書令。”
這兩位是廢後的主力軍,武媚娘的勢力。
薑嬤嬤雖然知曉官職,可是並不能了解很詳細這些官職的作用,但看雲熙的臉色,她忙小雞啄米一樣的點頭,道:“是,婢子以後定老實的聽殿下的吩咐。”算了,她腦子不好使,至少可以做到不給殿下添亂。就像玉笙現在已經和她的地位不想上下了,她要是再倚老賣老,隻怕殿下會不耐了。算了,殿下這些年身子都已經壞了,隻怕想生皇嗣也沒有可能了。且她觀殿下,並沒有半分想生的意思。她還是老實聽話好了。
雲熙歎了一口氣道:“上次阿舅進宮來,我看阿舅身邊不算好,嬤嬤,你從庫裏裏多找些大補之物給阿舅送過去,叫他別那麽操勞,實在不行,退下來也無所謂的。”
當初柳奭迴來到清寧宮看她的時候,她就勸他不要接受李治的官職,好好迴去養身子。且她已經用兩條蠱蟲和李治交換了柳家的爵位,做個閑散勳貴不用那麽操心。
可柳奭卻隻是搖頭,道朝堂之上能為她說話的人本就少,還都老,他要是再辭官,陛下再廢後,誰能說話?
雲熙勸不動,隻能讓他好好保重身子了。
薑嬤嬤點頭,道:“是。婢子上次去看舅爺的身體比迴來的時候好多了呢。”茶州那地怎麽比得上長安呢。
雲熙點點頭,道:“那你現在出宮去吧,讓阿舅準備好。”李治最近又蠢蠢欲動了,以為她的蠱蟲死了,她就沒有了,嗬嗬。圖樣了,我的陛下。
顯慶三年,褚遂良卒,尉遲恭卒。開國大臣陸陸續續的老的老,死的死,李治的機會就來了,他提拔了如許敬宗、李義府完全依附皇權屬於關隴貴族集團的人。
這時李義府再次請奏廢後。
李治正準備討論廢後事宜時,武氏歌再次響徹了長安內外,甚至快速蔓延到大唐各州,可以想到不用多久,整個大唐都知道了。
李治正在宣政殿裏大發脾氣:“去製止,凡是有人傳唱、詆毀貴妃的,就讓各地府令把人抓起來嚴加審問。”
這很明顯是計劃好的,可是他竟然沒有提前得到消息,可見陰謀是早就存在的。而嫌疑最大的就是皇後,但他一直派人監視清寧宮、王家和柳家,可硬是沒有有用的消息傳來。天天都是練功、睡覺、送補品,皇後的私庫沒有就到他的私庫搜刮。
原本以為皇後應該放鬆警惕了,前些日子把柳奭調迴來,她就爽快的當著他的麵燒了蠱蟲,他也問了玄奘大師,說蠱蟲不易得,火燒之後絕無複活的可能。為了怕她在煉製,他這幾年把宮中的蟲子每天都要清掃殺死幾遍,她想煉製的話是絕無可能的。那麽她沒有了製住他的軟肋,他還怕什麽?
想到這裏,他堅定的說:“著人搜查清寧宮。”
清寧宮被圍,外麵的流言卻越演越烈,甚至連武媚娘在先帝事情才人的事情也被揪出來了,並把李治當初和武媚娘暗通款曲說得有鼻子有眼。
這事就涉及到了先帝,宗族也坐不住了,天天到宣政殿,要李治治武媚娘的罪,李治哪裏肯?尤其是他現在在朝堂上幾乎一言堂了,更是不願意退讓。事情就僵住了。
清寧宮,玉笙小心的給雲熙端來了飯菜,道:“殿下,您多少吃點,再這樣下去,您的身子可受不住啊。”手上卻快速的寫著:殿下,宮外的人都已經安排好了去處,陛下的人並沒有查到源頭。
雲熙拿起箸,挑了兩下,道:“吃了有什麽用?陛下還不是偏聽偏下,這是看我不順眼,想要我的命呢,不吃了,端下去。”
她們就這樣來迴傳遞著消息,然後把食物小心放到雲熙的帷帳裏,雲熙其實是半分沒有被餓到。
這天晚上,圍攻清寧宮的一個侍衛小心的過來說:“殿下,臣等兄弟願意為殿下所用。陛下被武氏蒙蔽,臣等願意拚死除去武氏。”
皇後殿下不光創造了賢後急救術,救了無數的人,連他父親也是受此恩惠才能活下來。後來又造了醇酒,這酒不光口感好,他們兄弟閑來無事都愛喝上兩盅,最得用的是在戰場上受了傷,用這酒一倒,傷口就不會那麽快化膿,至少可以撐到軍中大夫的到來。這酒就成了他們的寶貝。賢後救了這麽多人,陛下竟然還要廢後,定時奸妃武氏不甘其地位,畢竟陛下可是明確說要立武氏為後呢。
這些天,眼看著皇後殿下一天天憔悴,陛下卻像是忘記了清寧宮,隻顧著去抓傳唱武氏的老百姓了。再這樣下去,隻怕皇後殿下撐不到陛下清醒那天了。
所以他和兄弟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向皇後殿下投誠,並誅殺奸妃。
雲熙看著侍衛青澀的臉龐,瞧著他眼中的視死如歸,輕聲笑了,這是一個憤青呢,年輕真好!
聽到她笑了,侍衛黝黑的臉有些發紅,以為皇後見他年輕,不肯相信他,於是用手把胸脯拍得震天響,堅定的說:“殿下,臣等雖然年紀小,卻也知道君子一諾,萬死難辭。請殿下相信臣。”
雲熙笑道:“本宮知道你們年輕人的勇敢和誌向,希望大唐能繁榮昌盛,萬邦來朝,但這些事情,你們就不要參合進來了,這可不是小事,動輒都要連累到你們家族。不要擔心,本宮不會有事的。”宮裏的侍衛都是祖宗三代沒有終於李唐的家族子孫。且主要廢她還是李治。
侍衛眼淚盈眶,他們這些人的想法,殿下竟然知道。可見殿下真是大唐賢後,一心為陛下計,可恨陛下竟然受了奸妃的蠱惑。
他半分沒有猶豫的說:“殿下,臣姓程,家主是盧國公,即便殺了奸妃,陛下定不會牽累臣家的。”
原來是程咬金的子孫。
雲熙坐正,正色說:“程大人,你還小,很多事情不知道,本宮也不便詳說,等你再長大,入了朝堂,仔細琢磨就知道了。現在你好好當差,其他的就不要管了。本宮又不是泥捏的。”
程侍衛低下頭有些垂頭喪氣,殿下到底是嫌棄他目前沒有能力,但他不能再讓殿下失望,隻好恭敬的答應了。
雲熙這才笑道:“程大人,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才是大唐的未來,日後好好為大唐開疆拓土,讓百姓免受戰禍,才不負人生一世。你且出去吧。”
程侍衛越發恭敬的後退出殿中,殿下這話讓他胸腔激動的幾乎要流下淚來。殿下不愧賢後之稱,絕對不遜於長孫文德皇後。有了這樣的皇後,陛下竟然還寵著奸妃,叫他怎麽不憤慨?可殿下的話讓他不敢再有動作,否則可能會壞了殿下的安排。
程侍衛出去和兄弟們詳述了剛剛殿中的對話,果不然其然,侍衛們也都是眼睛發亮,其中一人道:“這樣的賢後才叫人佩服。”武貴妃算什麽東西,插手政事,讓陛下貶鏑老臣,現在好多人都說陛下這是飛鳥盡,走狗烹。名聲都壞了。
另一人眼珠轉了轉,道:“不如咱們將這話也傳給家裏的長輩知道,要不然陛下一意孤行,廢了賢後,立了奸妃,到時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眾人立即點頭。
侍衛們的行動暫且不提。宣政殿的李治如今是焦頭爛額,現在朝堂都快成了菜市場了,一上朝就開始吵,吵得他腦仁疼。可是雙方達不成共識,他的聖旨都發不出去。
他恨透了這種情景,卻半分沒有辦法。下朝後招來武媚娘,道:“媚娘,如今朝堂一團糟,阿舅和於誌寧、程知節等反對廢後,又不肯詳查汙蔑你的事情,許敬宗和李義府人丁單薄,竟辯駁不過。”
武媚娘心中有數了,略沉思了一下,道:“不知陛下想怎麽處置王皇後?”這幾年她雖然不住在宣政殿,可是政務上陛下越發的信任她,甚至有些折子都是她朱批的。朝中的事情她清楚得很,如今表麵上是廢後之爭,實際上卻是陛下和老臣們之間的鬥爭。真是老而不死是為賊,眼看陛下要向關隴貴族開刀了,這些老東西就想借廢後之事讓陛下妥協。隻要這件事妥協了,那其他的事情陛下還能不退讓嗎?
李治心累的說:“自然是廢後,王氏無子,還搞厭勝之術,不配為後。再說朕答應你要立你為後,朕可沒有忘記。這都許多年了,你卻還是一個貴妃,朕心裏有愧。”可恨王氏竟然托了安寧公主的福,名聲越發響了,民間還把她和母後相比,真是氣煞人也。
武媚娘柔情的勸說道:“陛下,奴不在意是不是皇後,隻要能和陛下白頭到老,其他的哪能和陛下相比呢?”然後轉言又道:“朝中不讓廢後叫奴看,並不是多麽向著皇後,而是要和陛下您作對呢,您想想,你是天子,大唐之主,可是卻不能隨心施政,那麽好的政策推不下去,還不是這些老臣想把持朝政。”
然後看到李治若有所思的樣子,立即住了嘴,話不在多有用就行了。
見李治茅塞頓開的樣子,武媚娘抿嘴一笑,道:“好了,陛下,既然封筆休沐了,不如奴好好給你捏捏穴位,這可是奴和醫女學了好久的。”
李治拉著武媚娘的手,感動的說:“幸好朕身邊有媚娘。”
看著閉著眼睛的李治,武媚娘不輕不重的按著他的眼穴處,輕聲說:“陛下,如今眼睛可好些了?”年初開始陛下的眼睛就有些毛病,偶爾會看不清楚。太醫卻道是勞累所致,那是陛下索性就把有些折子讓她批改了。
李治舒服的歎了一口氣,道:“好多了,多虧媚娘了。”王氏有什麽用,隻不過是呆在清寧宮裏享福罷了。
這時候他已經忘記是他下旨讓雲熙無旨不得到宣政殿的。
過了半月,李治見一時不能廢後,朝臣又對侍衛圍著一國之後的寢宮很有微詞,彈劾的折子都快堆滿了案桌了,他隻好撤了清寧宮的侍衛。
雲熙抬頭看著高高掛在天上的太陽,笑盈盈的說:“冬天就快過去了,天氣可暖和了不少。”
薑嬤嬤換了新湯婆子給雲熙,也笑道:“可不是,聽說公爺和舅爺身體都好了不少。”自年初開始,魏國公大病了一場,身體就不好了。
雲熙歎了一口氣,道:“年紀大了,自然這毛病就陸陸續續來了,本宮啊,也老了。”算起來這個身體已經快四十歲了,加上原主身子損傷太大,她的營養液貌似對她的身體沒有半分用,隻能用好藥養著了。
薑嬤嬤著急的說:“殿下一點都不老,甚至看起來和蕭淑妃武貴妃也差不離。”
說起蕭淑妃,薑嬤嬤立即想起剛接到的消息,小聲道:“殿下,蕭淑妃那邊有動靜了,但是卻是養了好多黑貓,不知道是要幹什麽?”
雲熙想起了以前現代聽聞的一個典故,笑了:“不用管她,隻要她不對付清寧宮就無所謂。”
蕭淑妃現在最恨的應該就是武媚娘了。
其大女兒義陽公主李下玉賜婚於袁州刺史權坪之子權毅、二女兒宣城公主賜婚並州刺史王照之子王遂古,說起來這王照算起來是王家的分支。
除了王照還算世家貴族,權坪根本就是一個泥腿子,隻不過是跟隨太宗起義的東風起來了,可是這麽多年也隻是一個刺史,要不是這次賜婚,隻怕李治還記不起來他。
蕭淑妃自然不滿意,可這一切都是拜武媚娘所賜,隻不過想把她的女兒遠遠打發走罷了。至於兒子李素節在蕭淑妃得寵的時候就封了雍王,可後來蕭淑妃因為擅闖宣政殿被李治關押,雖說沒有降等,但卻再也沒有踏入承歡殿。自然雍王也不得見了,漸漸就失寵,被李治放到腦後了。
武媚娘的兒女們漸漸長大,李治疼得如同眼珠子似的,雍王年紀小就說了幾句閑話,就被李治訓斥,然後改封許王,封在貧瘠的袁州。
這一係列,蕭淑妃嘴上不說,心裏哪裏不恨?忍到現在隻不過是因為前些日子李治讓許王就藩,且立即啟程。
許王走後,蕭淑妃自然再也忍不下去了。
薑嬤嬤將信將疑的說:“這些貓有什麽用?”
雲熙但笑不語。
薑嬤嬤隻好作罷,然後深吸一口氣,慈愛的看著雲熙道:“殿下,老奴老很了,總是往事,日後就在給殿下看看門吧,這些事情就交給玉笙和玉笛吧。她們這些年對殿下忠心耿耿,且家人都在魏國公府,定不會背叛殿下的。”玉笛是後來又提起來的,和玉笙一樣精明。
雲熙看著薑嬤嬤全白的頭發,起身抱了抱薑嬤嬤,低聲道:“奶媽媽。”叫了原主自小曾經教過的稱唿,薑嬤嬤是原主的奶娘,對原主掏心掏肺是沒有二話的,如今年紀大了,她該讓她安度晚年。隻是起先她不說,雲熙也不能提起。
薑嬤嬤像小時候一樣拍著她的後背,哽咽道:“殿下早就長大了,這些年老奴看殿下行事,絕對不輸文德皇後,老奴也放心了。”
雲熙鬆開她,眼圈泛紅:“奶媽媽,你為操心了一輩子,哪還能讓你看門呢?你出宮和兒孫團聚吧,我給你一個令牌,你且迴去當老封君,我也放心些。宮裏你不用擔心。”然後又在她耳邊輕聲說:“嬤嬤,他們都不能奈何我呢。”
薑嬤嬤這才放心來,恭敬的磕了一個頭。
放人出宮這是雲熙的權力範圍內,安排好了薑嬤嬤的出宮事宜,叫先前效忠的程侍衛送走了薑嬤嬤後,雲熙就躺在軟榻上看著窗外的白雲,悠悠的想到:也不知道她能在這個世界上支撐多久呢?可是有她一天,武則天就別想當上皇後。
這些年武則天的手是伸得越發長了,朝政的事情很多都是她的意見。她曾經看過那些批文,倒是很中肯,並不一味的打壓老臣。有功就賞,有錯就罰,且護短,倒是多了很多擁泵。更加不要說許敬宗和李義府了,他們就是唯武則天馬首是瞻。不愧是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
正想著,玉笙匆忙的進來,急道:“殿下,許敬宗告長孫無忌謀反,叫陛下拘捕,下罪長孫家。”
雲熙冷哼一聲,起身,整理好了皇後朝服,道:“走吧,我們去宣政殿。”武媚娘一出手就是要人命啊!
雲熙馬車疾馳,到了宣政殿,看著密密麻麻的侍衛,下車道:“請告陛下,本宮求見。”自從雲熙闖了宣政殿而侍衛沒有反應之後,李治就加強了宣政殿的護衛,並換成了對他絕對忠心的人。
侍衛行了禮之後就進去稟告,不一會出來了,道:“陛下正和大人們奏對,不能見殿下。”
雲熙也不生氣,笑眯眯的說:“那行,本宮去蓬萊殿看看武貴妃和小皇子小公主門。”經過幾年,武媚娘已經有了三子一女了。
侍衛臉色大變,拱手道:“殿下稍等,臣再去問問。”
這次雲熙終於進了宣政殿。
雲熙看著簾子後的武媚娘,笑盈盈道:“武貴妃不在蓬萊殿,本宮差點撲了個空。”
武媚娘恭敬的給雲熙行了一個禮,才問:“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雲熙就像主人一樣,拿起麵前桌子上的桂花糕點,吃了一口,才道:“沒有什麽事情,隻是聽說陛下要殺親舅,本宮來看看熱鬧。”
武媚娘還沒有說話,簾子就被拉下,李治紅著眼睛,怒道:“皇後,你哪隻狗眼看到朕要殺親舅了?”
雲熙起身規矩的行了一個禮,才笑著答道:“陛下,萬不要和那些狗東西生氣,本宮可是先帝欽賜的皇後,是陛下的娘子,怎麽能說狗眼呢?不好,這話不好啊。”噗,她是狗眼,作為她的夫君的李治又是什麽?說她賢淑端莊的先帝又是什麽?嗬嗬。
李治:………他被氣得口不擇言了。可還不是皇後氣的,本來朝上,君臣相得益彰,她偏偏來一句。
失去了簾子,就有沒有內外之分了,朝堂的大臣都在雲熙的眼裏了。
李治:………他決定走人,皇後這是明顯不配合了。
等李治走後,薑嬤嬤小心的說:“殿下,陛下去了蓬萊殿。”
昨日雲熙鬧了那麽一場,武媚娘就乖覺的迴到了蓬萊殿。薑嬤嬤心中很興奮,殿下這是算無遺策。但她還是有些不理解,於是想想問:“殿下,為何讓武昭儀迴去了呢?她在宣政殿不是才好抓把柄嗎?”
雲熙反問道:“嬤嬤覺得廢後是武昭儀為主的嗎?”
薑嬤嬤氣憤的說:“殿下,難道不是她攛掇的嗎?當年蕭淑妃還隻是想著立她的兒子做太子,沒有明麵上讒言要廢後。可是武昭儀才進宮多久,皇上就起了廢後的心思了。”
雲熙躺在軟榻上,懶洋洋的說:“嬤嬤,你去辦事吧,我歇一會。”和封建環境下的仆人說李治的心思,估計她也理解不了。李治不也是把她定位在後宮爭鬥爭寵上嗎?她說她的對手是李治,隻怕薑嬤嬤都得嚇死。至於武媚娘,目前她隻是想上位罷了。
薑嬤嬤聽不到解釋她也不在意,反正隻要她的話說給娘子聽到就好了。
第一次和李治武媚娘交手之後,宮裏就平靜了許多。薑嬤嬤甚至樂觀的說:“陛下肯定是知道殿下的好了,這是改變主意了呢。”然後拿眼睛瞅雲熙:難道計劃還要進行下去嗎?
雲熙笑道:“嬤嬤,這隻不過是黑夜來臨前的殘輝,要是你一心軟,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李治在朝堂上的動作可多得很呢。
薑嬤嬤嚇得吞了一口口水,才小心的說:“舅爺不是已經迴到長安在尚書台做尚書了嗎?”要是一直這樣針對陛下,陛下更不會來清寧宮了。這幾年,除非不必要的場合,殿下和陛下連話都沒有說幾句。武昭儀在顯慶元年覲為貴妃,陛下更是專寵到了顯慶三年了。
在雲熙以酒會友之後,長孫無忌、於誌寧、褚遂良等人又因為不滿李治寵愛武媚娘,甚至要立李弘為太子的打算,共同上書讓柳奭迴長安。
李治不能不給自己的親阿舅和太宗留下來的顧命大臣的麵子,於是在拖延不了的情況下,顯慶三年終於將柳奭從茶州調迴來了,卻不允許他官複原職,而是去當了禮部尚書。
雲熙收斂了笑容,嚴肅道:“嬤嬤,不能因為阿舅迴來了,就萬事大吉了。李義府可是升了中書令,許敬宗也是檢校中書令。”
這兩位是廢後的主力軍,武媚娘的勢力。
薑嬤嬤雖然知曉官職,可是並不能了解很詳細這些官職的作用,但看雲熙的臉色,她忙小雞啄米一樣的點頭,道:“是,婢子以後定老實的聽殿下的吩咐。”算了,她腦子不好使,至少可以做到不給殿下添亂。就像玉笙現在已經和她的地位不想上下了,她要是再倚老賣老,隻怕殿下會不耐了。算了,殿下這些年身子都已經壞了,隻怕想生皇嗣也沒有可能了。且她觀殿下,並沒有半分想生的意思。她還是老實聽話好了。
雲熙歎了一口氣道:“上次阿舅進宮來,我看阿舅身邊不算好,嬤嬤,你從庫裏裏多找些大補之物給阿舅送過去,叫他別那麽操勞,實在不行,退下來也無所謂的。”
當初柳奭迴來到清寧宮看她的時候,她就勸他不要接受李治的官職,好好迴去養身子。且她已經用兩條蠱蟲和李治交換了柳家的爵位,做個閑散勳貴不用那麽操心。
可柳奭卻隻是搖頭,道朝堂之上能為她說話的人本就少,還都老,他要是再辭官,陛下再廢後,誰能說話?
雲熙勸不動,隻能讓他好好保重身子了。
薑嬤嬤點頭,道:“是。婢子上次去看舅爺的身體比迴來的時候好多了呢。”茶州那地怎麽比得上長安呢。
雲熙點點頭,道:“那你現在出宮去吧,讓阿舅準備好。”李治最近又蠢蠢欲動了,以為她的蠱蟲死了,她就沒有了,嗬嗬。圖樣了,我的陛下。
顯慶三年,褚遂良卒,尉遲恭卒。開國大臣陸陸續續的老的老,死的死,李治的機會就來了,他提拔了如許敬宗、李義府完全依附皇權屬於關隴貴族集團的人。
這時李義府再次請奏廢後。
李治正準備討論廢後事宜時,武氏歌再次響徹了長安內外,甚至快速蔓延到大唐各州,可以想到不用多久,整個大唐都知道了。
李治正在宣政殿裏大發脾氣:“去製止,凡是有人傳唱、詆毀貴妃的,就讓各地府令把人抓起來嚴加審問。”
這很明顯是計劃好的,可是他竟然沒有提前得到消息,可見陰謀是早就存在的。而嫌疑最大的就是皇後,但他一直派人監視清寧宮、王家和柳家,可硬是沒有有用的消息傳來。天天都是練功、睡覺、送補品,皇後的私庫沒有就到他的私庫搜刮。
原本以為皇後應該放鬆警惕了,前些日子把柳奭調迴來,她就爽快的當著他的麵燒了蠱蟲,他也問了玄奘大師,說蠱蟲不易得,火燒之後絕無複活的可能。為了怕她在煉製,他這幾年把宮中的蟲子每天都要清掃殺死幾遍,她想煉製的話是絕無可能的。那麽她沒有了製住他的軟肋,他還怕什麽?
想到這裏,他堅定的說:“著人搜查清寧宮。”
清寧宮被圍,外麵的流言卻越演越烈,甚至連武媚娘在先帝事情才人的事情也被揪出來了,並把李治當初和武媚娘暗通款曲說得有鼻子有眼。
這事就涉及到了先帝,宗族也坐不住了,天天到宣政殿,要李治治武媚娘的罪,李治哪裏肯?尤其是他現在在朝堂上幾乎一言堂了,更是不願意退讓。事情就僵住了。
清寧宮,玉笙小心的給雲熙端來了飯菜,道:“殿下,您多少吃點,再這樣下去,您的身子可受不住啊。”手上卻快速的寫著:殿下,宮外的人都已經安排好了去處,陛下的人並沒有查到源頭。
雲熙拿起箸,挑了兩下,道:“吃了有什麽用?陛下還不是偏聽偏下,這是看我不順眼,想要我的命呢,不吃了,端下去。”
她們就這樣來迴傳遞著消息,然後把食物小心放到雲熙的帷帳裏,雲熙其實是半分沒有被餓到。
這天晚上,圍攻清寧宮的一個侍衛小心的過來說:“殿下,臣等兄弟願意為殿下所用。陛下被武氏蒙蔽,臣等願意拚死除去武氏。”
皇後殿下不光創造了賢後急救術,救了無數的人,連他父親也是受此恩惠才能活下來。後來又造了醇酒,這酒不光口感好,他們兄弟閑來無事都愛喝上兩盅,最得用的是在戰場上受了傷,用這酒一倒,傷口就不會那麽快化膿,至少可以撐到軍中大夫的到來。這酒就成了他們的寶貝。賢後救了這麽多人,陛下竟然還要廢後,定時奸妃武氏不甘其地位,畢竟陛下可是明確說要立武氏為後呢。
這些天,眼看著皇後殿下一天天憔悴,陛下卻像是忘記了清寧宮,隻顧著去抓傳唱武氏的老百姓了。再這樣下去,隻怕皇後殿下撐不到陛下清醒那天了。
所以他和兄弟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向皇後殿下投誠,並誅殺奸妃。
雲熙看著侍衛青澀的臉龐,瞧著他眼中的視死如歸,輕聲笑了,這是一個憤青呢,年輕真好!
聽到她笑了,侍衛黝黑的臉有些發紅,以為皇後見他年輕,不肯相信他,於是用手把胸脯拍得震天響,堅定的說:“殿下,臣等雖然年紀小,卻也知道君子一諾,萬死難辭。請殿下相信臣。”
雲熙笑道:“本宮知道你們年輕人的勇敢和誌向,希望大唐能繁榮昌盛,萬邦來朝,但這些事情,你們就不要參合進來了,這可不是小事,動輒都要連累到你們家族。不要擔心,本宮不會有事的。”宮裏的侍衛都是祖宗三代沒有終於李唐的家族子孫。且主要廢她還是李治。
侍衛眼淚盈眶,他們這些人的想法,殿下竟然知道。可見殿下真是大唐賢後,一心為陛下計,可恨陛下竟然受了奸妃的蠱惑。
他半分沒有猶豫的說:“殿下,臣姓程,家主是盧國公,即便殺了奸妃,陛下定不會牽累臣家的。”
原來是程咬金的子孫。
雲熙坐正,正色說:“程大人,你還小,很多事情不知道,本宮也不便詳說,等你再長大,入了朝堂,仔細琢磨就知道了。現在你好好當差,其他的就不要管了。本宮又不是泥捏的。”
程侍衛低下頭有些垂頭喪氣,殿下到底是嫌棄他目前沒有能力,但他不能再讓殿下失望,隻好恭敬的答應了。
雲熙這才笑道:“程大人,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才是大唐的未來,日後好好為大唐開疆拓土,讓百姓免受戰禍,才不負人生一世。你且出去吧。”
程侍衛越發恭敬的後退出殿中,殿下這話讓他胸腔激動的幾乎要流下淚來。殿下不愧賢後之稱,絕對不遜於長孫文德皇後。有了這樣的皇後,陛下竟然還寵著奸妃,叫他怎麽不憤慨?可殿下的話讓他不敢再有動作,否則可能會壞了殿下的安排。
程侍衛出去和兄弟們詳述了剛剛殿中的對話,果不然其然,侍衛們也都是眼睛發亮,其中一人道:“這樣的賢後才叫人佩服。”武貴妃算什麽東西,插手政事,讓陛下貶鏑老臣,現在好多人都說陛下這是飛鳥盡,走狗烹。名聲都壞了。
另一人眼珠轉了轉,道:“不如咱們將這話也傳給家裏的長輩知道,要不然陛下一意孤行,廢了賢後,立了奸妃,到時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眾人立即點頭。
侍衛們的行動暫且不提。宣政殿的李治如今是焦頭爛額,現在朝堂都快成了菜市場了,一上朝就開始吵,吵得他腦仁疼。可是雙方達不成共識,他的聖旨都發不出去。
他恨透了這種情景,卻半分沒有辦法。下朝後招來武媚娘,道:“媚娘,如今朝堂一團糟,阿舅和於誌寧、程知節等反對廢後,又不肯詳查汙蔑你的事情,許敬宗和李義府人丁單薄,竟辯駁不過。”
武媚娘心中有數了,略沉思了一下,道:“不知陛下想怎麽處置王皇後?”這幾年她雖然不住在宣政殿,可是政務上陛下越發的信任她,甚至有些折子都是她朱批的。朝中的事情她清楚得很,如今表麵上是廢後之爭,實際上卻是陛下和老臣們之間的鬥爭。真是老而不死是為賊,眼看陛下要向關隴貴族開刀了,這些老東西就想借廢後之事讓陛下妥協。隻要這件事妥協了,那其他的事情陛下還能不退讓嗎?
李治心累的說:“自然是廢後,王氏無子,還搞厭勝之術,不配為後。再說朕答應你要立你為後,朕可沒有忘記。這都許多年了,你卻還是一個貴妃,朕心裏有愧。”可恨王氏竟然托了安寧公主的福,名聲越發響了,民間還把她和母後相比,真是氣煞人也。
武媚娘柔情的勸說道:“陛下,奴不在意是不是皇後,隻要能和陛下白頭到老,其他的哪能和陛下相比呢?”然後轉言又道:“朝中不讓廢後叫奴看,並不是多麽向著皇後,而是要和陛下您作對呢,您想想,你是天子,大唐之主,可是卻不能隨心施政,那麽好的政策推不下去,還不是這些老臣想把持朝政。”
然後看到李治若有所思的樣子,立即住了嘴,話不在多有用就行了。
見李治茅塞頓開的樣子,武媚娘抿嘴一笑,道:“好了,陛下,既然封筆休沐了,不如奴好好給你捏捏穴位,這可是奴和醫女學了好久的。”
李治拉著武媚娘的手,感動的說:“幸好朕身邊有媚娘。”
看著閉著眼睛的李治,武媚娘不輕不重的按著他的眼穴處,輕聲說:“陛下,如今眼睛可好些了?”年初開始陛下的眼睛就有些毛病,偶爾會看不清楚。太醫卻道是勞累所致,那是陛下索性就把有些折子讓她批改了。
李治舒服的歎了一口氣,道:“好多了,多虧媚娘了。”王氏有什麽用,隻不過是呆在清寧宮裏享福罷了。
這時候他已經忘記是他下旨讓雲熙無旨不得到宣政殿的。
過了半月,李治見一時不能廢後,朝臣又對侍衛圍著一國之後的寢宮很有微詞,彈劾的折子都快堆滿了案桌了,他隻好撤了清寧宮的侍衛。
雲熙抬頭看著高高掛在天上的太陽,笑盈盈的說:“冬天就快過去了,天氣可暖和了不少。”
薑嬤嬤換了新湯婆子給雲熙,也笑道:“可不是,聽說公爺和舅爺身體都好了不少。”自年初開始,魏國公大病了一場,身體就不好了。
雲熙歎了一口氣,道:“年紀大了,自然這毛病就陸陸續續來了,本宮啊,也老了。”算起來這個身體已經快四十歲了,加上原主身子損傷太大,她的營養液貌似對她的身體沒有半分用,隻能用好藥養著了。
薑嬤嬤著急的說:“殿下一點都不老,甚至看起來和蕭淑妃武貴妃也差不離。”
說起蕭淑妃,薑嬤嬤立即想起剛接到的消息,小聲道:“殿下,蕭淑妃那邊有動靜了,但是卻是養了好多黑貓,不知道是要幹什麽?”
雲熙想起了以前現代聽聞的一個典故,笑了:“不用管她,隻要她不對付清寧宮就無所謂。”
蕭淑妃現在最恨的應該就是武媚娘了。
其大女兒義陽公主李下玉賜婚於袁州刺史權坪之子權毅、二女兒宣城公主賜婚並州刺史王照之子王遂古,說起來這王照算起來是王家的分支。
除了王照還算世家貴族,權坪根本就是一個泥腿子,隻不過是跟隨太宗起義的東風起來了,可是這麽多年也隻是一個刺史,要不是這次賜婚,隻怕李治還記不起來他。
蕭淑妃自然不滿意,可這一切都是拜武媚娘所賜,隻不過想把她的女兒遠遠打發走罷了。至於兒子李素節在蕭淑妃得寵的時候就封了雍王,可後來蕭淑妃因為擅闖宣政殿被李治關押,雖說沒有降等,但卻再也沒有踏入承歡殿。自然雍王也不得見了,漸漸就失寵,被李治放到腦後了。
武媚娘的兒女們漸漸長大,李治疼得如同眼珠子似的,雍王年紀小就說了幾句閑話,就被李治訓斥,然後改封許王,封在貧瘠的袁州。
這一係列,蕭淑妃嘴上不說,心裏哪裏不恨?忍到現在隻不過是因為前些日子李治讓許王就藩,且立即啟程。
許王走後,蕭淑妃自然再也忍不下去了。
薑嬤嬤將信將疑的說:“這些貓有什麽用?”
雲熙但笑不語。
薑嬤嬤隻好作罷,然後深吸一口氣,慈愛的看著雲熙道:“殿下,老奴老很了,總是往事,日後就在給殿下看看門吧,這些事情就交給玉笙和玉笛吧。她們這些年對殿下忠心耿耿,且家人都在魏國公府,定不會背叛殿下的。”玉笛是後來又提起來的,和玉笙一樣精明。
雲熙看著薑嬤嬤全白的頭發,起身抱了抱薑嬤嬤,低聲道:“奶媽媽。”叫了原主自小曾經教過的稱唿,薑嬤嬤是原主的奶娘,對原主掏心掏肺是沒有二話的,如今年紀大了,她該讓她安度晚年。隻是起先她不說,雲熙也不能提起。
薑嬤嬤像小時候一樣拍著她的後背,哽咽道:“殿下早就長大了,這些年老奴看殿下行事,絕對不輸文德皇後,老奴也放心了。”
雲熙鬆開她,眼圈泛紅:“奶媽媽,你為操心了一輩子,哪還能讓你看門呢?你出宮和兒孫團聚吧,我給你一個令牌,你且迴去當老封君,我也放心些。宮裏你不用擔心。”然後又在她耳邊輕聲說:“嬤嬤,他們都不能奈何我呢。”
薑嬤嬤這才放心來,恭敬的磕了一個頭。
放人出宮這是雲熙的權力範圍內,安排好了薑嬤嬤的出宮事宜,叫先前效忠的程侍衛送走了薑嬤嬤後,雲熙就躺在軟榻上看著窗外的白雲,悠悠的想到:也不知道她能在這個世界上支撐多久呢?可是有她一天,武則天就別想當上皇後。
這些年武則天的手是伸得越發長了,朝政的事情很多都是她的意見。她曾經看過那些批文,倒是很中肯,並不一味的打壓老臣。有功就賞,有錯就罰,且護短,倒是多了很多擁泵。更加不要說許敬宗和李義府了,他們就是唯武則天馬首是瞻。不愧是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
正想著,玉笙匆忙的進來,急道:“殿下,許敬宗告長孫無忌謀反,叫陛下拘捕,下罪長孫家。”
雲熙冷哼一聲,起身,整理好了皇後朝服,道:“走吧,我們去宣政殿。”武媚娘一出手就是要人命啊!
雲熙馬車疾馳,到了宣政殿,看著密密麻麻的侍衛,下車道:“請告陛下,本宮求見。”自從雲熙闖了宣政殿而侍衛沒有反應之後,李治就加強了宣政殿的護衛,並換成了對他絕對忠心的人。
侍衛行了禮之後就進去稟告,不一會出來了,道:“陛下正和大人們奏對,不能見殿下。”
雲熙也不生氣,笑眯眯的說:“那行,本宮去蓬萊殿看看武貴妃和小皇子小公主門。”經過幾年,武媚娘已經有了三子一女了。
侍衛臉色大變,拱手道:“殿下稍等,臣再去問問。”
這次雲熙終於進了宣政殿。
雲熙看著簾子後的武媚娘,笑盈盈道:“武貴妃不在蓬萊殿,本宮差點撲了個空。”
武媚娘恭敬的給雲熙行了一個禮,才問:“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雲熙就像主人一樣,拿起麵前桌子上的桂花糕點,吃了一口,才道:“沒有什麽事情,隻是聽說陛下要殺親舅,本宮來看看熱鬧。”
武媚娘還沒有說話,簾子就被拉下,李治紅著眼睛,怒道:“皇後,你哪隻狗眼看到朕要殺親舅了?”
雲熙起身規矩的行了一個禮,才笑著答道:“陛下,萬不要和那些狗東西生氣,本宮可是先帝欽賜的皇後,是陛下的娘子,怎麽能說狗眼呢?不好,這話不好啊。”噗,她是狗眼,作為她的夫君的李治又是什麽?說她賢淑端莊的先帝又是什麽?嗬嗬。
李治:………他被氣得口不擇言了。可還不是皇後氣的,本來朝上,君臣相得益彰,她偏偏來一句。
失去了簾子,就有沒有內外之分了,朝堂的大臣都在雲熙的眼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