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死罪難逃
絕世寵妃:殿下,你的愛妃上沙場了 作者:安子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武竟率先開始無緣無故虐殺那些戰俘,並且,還屢次威脅周達,不準把此事說出去。”
“我們卻一直被蒙在鼓裏,還以為那些戰俘是因為企圖叛逃,或者反抗,而被西秦看守軍士所殺。”
“據蘇力青的匯報,小武最多的一次,竟無緣無故砍殺了一百二十名戰俘。”
“直到把他手中的刀刃砍卷,自己累癱在那些死去戰俘血泊之中。”
“根據周達的透露,小武前前後後,竟虐殺戰俘,達到八百名之多。”
“殿下和你發布了嚴禁苛待虐殺戰俘的禁令之後,小武無時無刻不生活在驚恐之中。”
“他原以為自己不過就是殺死一些戰俘泄憤,沒什麽大不了的。”
“反正那些戰俘也是該死之人,隻要不背知情的周達泄露,被你訓斥就可。”
“沒想到周達卻突然被殿下升任為千夫長,在職位上,完全可以脫離了他的控製。”
“特別是,有一天,突然看見周達和蘇力青一起來到淩風關,走進殿下帥府。”
“做賊心虛的小武以為,肯定是他虐殺戰俘的事發,蘇力青拉著周達一起找殿下來了。”
“於恐懼慌亂之中,竟借口你令他出城去燕陰口公幹。”
“偷了軍中一匹神駿戰馬,徑往柔如王庭方向而去。”
“其實,那天蘇力青和周達隻是奉命,前往淩風關向殿下匯報訓練戰俘的進展情況。”
“卻想不到,差點釀成滔天大禍。”
“總是天佑西秦,殿下福大,阿妹及時趕迴。”
“阿妹,小武叛變的前因後果,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現在,我也很為難,不知道該如何去迴殿下的話。”
“投敵叛國是不赦的死罪,這其間又牽涉到蘇先生……”
“而周達隱匿了小武虐殺戰俘的事實,也是大罪。”
“雖然避重就輕,未嚐不可。”
“但周達幫著小武隱匿虐殺戰俘這件事,卻是隱瞞不住。”
“若是先頭,還可以說周達為小武所脅迫,情有可原。”
“現在周達早已經是千夫長了,理應主動揭發。”
“或者小武便會被繩之以法,也不至於會暗中逃逸,投奔蠻夷。”
“所以,我隻得先阿妹商量商量,看看這件事,到底該如何完結?”
我思索了半晌,對李鈺彤說道:
“姐姐,關於小武這次的叛逃行為,若是說錯,首先有錯的,可能便是我了。”
李鈺彤一雙聰慧的眼眸靜靜的看著我,沒有作聲。
顯然,她知道我想說什麽。
我又默然了一下,才說道:“在這件事情上,首先,是我對小武的冷落和失察。”
“隻從來到邊塞,很多事情,我都交予蘇先生和小武去商量著處理。”
“我完全的信任著他們,並且相信他們一定會精誠團結,和睦相處。”
“我卻沒有想到,蘇先生是我的師傅,晉伯的師弟。”
李鈺彤點點頭,無不同情的看著我:“阿妹,你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完全沒有料到,小武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百夫長。”
“在氣勢上,就已經輸了蘇先生一籌。”
“如果小武心態端正,不卑不亢。”
“或者,不至於被蘇先生太過折辱。”
“或者他不是出於忌憚,又城府過於深沉晦暗。”
“索性把蘇先生的行為使阿妹得知,事情也不至於走到如今這個地步。”
李鈺彤的話,令我感到心緒欲狂。
一種極度的自責,已經緊緊的擭住了我。
我隻覺得心中難過,非常的難過。
“是的,偏偏我又是個……沒心沒肝的,哪裏會曉得他們這些背地裏的齟齬?”
“我真是不知道,小武跟著我,竟無端受著這樣的委屈和煎熬。”
李鈺彤卻語氣平靜:“可是,即便如此,這樣不能成為他背著我們。”
“肆意虐殺戰俘,草菅人命的理由。”
“更不能成為他叛國投敵,企圖徹底摧毀西秦邊塞的借口。”
我痛苦的說道:“小武最後之所以會破釜沉舟,是因為他對我了解。”
“他知道,他手上有那麽多條手無寸鐵戰俘的性命。”
“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饒過他的。”
李鈺彤點點頭:“確實,和他此等極度惡劣行徑比起來。”
“羞辱排擠他的蘇先生,龍童龍嚴,所犯之錯,簡直不算什麽。”
“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他的心中,肯定一直認為。”
“他們之間的齟齬不和,一旦被阿妹得知,你隻會偏袒蘇先生和龍童龍嚴。”
“肯定會責怪他這個“外人”不能忍讓,不識大體。”
“因為蘇先生隻不過喜歡在酒後和他尋釁,他作為一個後輩晚生,理應多加體諒忍耐才是。”
“龍童龍嚴更是不足掛齒,他隻需要不理睬他們便行了。”
“畢竟我們大家都知道,兩個人隻是阿妹的貼身內衛。”
“於軍營之中的事情,一概幹涉不著。”
我想,我的神情一定很慘淡。
我看向李鈺彤:“姐姐,為什麽這些男人之間,也會有這些雞零狗碎之事?”
“難道這邊塞之上,數次的生死存亡,還不能令他們團結一心,而非要手足相殘嗎?”
“我實在是想不明白,這個世上,除了生死,還有什麽事情是值得這般去計較的?”
“我該去責怪誰?我自己?蘇先生?龍童龍嚴?”
李鈺彤也歎息著說道:“阿妹不必過於自責了。”
“蘇先生……哎,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至於龍童龍嚴,他們就是叨叨慣了。”
“阿妹把他們訓斥一番,誡飭誡飭就足夠了。”
“小武之錯,說起來雖然情有可原。”
“到底卻還是其人心胸狹窄,得失心重。”
“所以到了最後,他便把這種無法對人言說的憤慨,憋屈,發泄在那些無辜的戰俘身上。”
“最終犯下此等活罪可恕,死罪難逃之錯。”
“仔細想起來,確是可悲可歎又可恨!”
我看著遠處蒼茫色的天際,喃喃的說道:
“說到底,還是我愚鈍蒙昧,從無識人之能。”
“我隻敬重蘇先生見識非凡,韜略精深。”
“一心尊奉他為良師益友,卻從來都曾知道。”
“我們卻一直被蒙在鼓裏,還以為那些戰俘是因為企圖叛逃,或者反抗,而被西秦看守軍士所殺。”
“據蘇力青的匯報,小武最多的一次,竟無緣無故砍殺了一百二十名戰俘。”
“直到把他手中的刀刃砍卷,自己累癱在那些死去戰俘血泊之中。”
“根據周達的透露,小武前前後後,竟虐殺戰俘,達到八百名之多。”
“殿下和你發布了嚴禁苛待虐殺戰俘的禁令之後,小武無時無刻不生活在驚恐之中。”
“他原以為自己不過就是殺死一些戰俘泄憤,沒什麽大不了的。”
“反正那些戰俘也是該死之人,隻要不背知情的周達泄露,被你訓斥就可。”
“沒想到周達卻突然被殿下升任為千夫長,在職位上,完全可以脫離了他的控製。”
“特別是,有一天,突然看見周達和蘇力青一起來到淩風關,走進殿下帥府。”
“做賊心虛的小武以為,肯定是他虐殺戰俘的事發,蘇力青拉著周達一起找殿下來了。”
“於恐懼慌亂之中,竟借口你令他出城去燕陰口公幹。”
“偷了軍中一匹神駿戰馬,徑往柔如王庭方向而去。”
“其實,那天蘇力青和周達隻是奉命,前往淩風關向殿下匯報訓練戰俘的進展情況。”
“卻想不到,差點釀成滔天大禍。”
“總是天佑西秦,殿下福大,阿妹及時趕迴。”
“阿妹,小武叛變的前因後果,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現在,我也很為難,不知道該如何去迴殿下的話。”
“投敵叛國是不赦的死罪,這其間又牽涉到蘇先生……”
“而周達隱匿了小武虐殺戰俘的事實,也是大罪。”
“雖然避重就輕,未嚐不可。”
“但周達幫著小武隱匿虐殺戰俘這件事,卻是隱瞞不住。”
“若是先頭,還可以說周達為小武所脅迫,情有可原。”
“現在周達早已經是千夫長了,理應主動揭發。”
“或者小武便會被繩之以法,也不至於會暗中逃逸,投奔蠻夷。”
“所以,我隻得先阿妹商量商量,看看這件事,到底該如何完結?”
我思索了半晌,對李鈺彤說道:
“姐姐,關於小武這次的叛逃行為,若是說錯,首先有錯的,可能便是我了。”
李鈺彤一雙聰慧的眼眸靜靜的看著我,沒有作聲。
顯然,她知道我想說什麽。
我又默然了一下,才說道:“在這件事情上,首先,是我對小武的冷落和失察。”
“隻從來到邊塞,很多事情,我都交予蘇先生和小武去商量著處理。”
“我完全的信任著他們,並且相信他們一定會精誠團結,和睦相處。”
“我卻沒有想到,蘇先生是我的師傅,晉伯的師弟。”
李鈺彤點點頭,無不同情的看著我:“阿妹,你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完全沒有料到,小武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百夫長。”
“在氣勢上,就已經輸了蘇先生一籌。”
“如果小武心態端正,不卑不亢。”
“或者,不至於被蘇先生太過折辱。”
“或者他不是出於忌憚,又城府過於深沉晦暗。”
“索性把蘇先生的行為使阿妹得知,事情也不至於走到如今這個地步。”
李鈺彤的話,令我感到心緒欲狂。
一種極度的自責,已經緊緊的擭住了我。
我隻覺得心中難過,非常的難過。
“是的,偏偏我又是個……沒心沒肝的,哪裏會曉得他們這些背地裏的齟齬?”
“我真是不知道,小武跟著我,竟無端受著這樣的委屈和煎熬。”
李鈺彤卻語氣平靜:“可是,即便如此,這樣不能成為他背著我們。”
“肆意虐殺戰俘,草菅人命的理由。”
“更不能成為他叛國投敵,企圖徹底摧毀西秦邊塞的借口。”
我痛苦的說道:“小武最後之所以會破釜沉舟,是因為他對我了解。”
“他知道,他手上有那麽多條手無寸鐵戰俘的性命。”
“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饒過他的。”
李鈺彤點點頭:“確實,和他此等極度惡劣行徑比起來。”
“羞辱排擠他的蘇先生,龍童龍嚴,所犯之錯,簡直不算什麽。”
“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他的心中,肯定一直認為。”
“他們之間的齟齬不和,一旦被阿妹得知,你隻會偏袒蘇先生和龍童龍嚴。”
“肯定會責怪他這個“外人”不能忍讓,不識大體。”
“因為蘇先生隻不過喜歡在酒後和他尋釁,他作為一個後輩晚生,理應多加體諒忍耐才是。”
“龍童龍嚴更是不足掛齒,他隻需要不理睬他們便行了。”
“畢竟我們大家都知道,兩個人隻是阿妹的貼身內衛。”
“於軍營之中的事情,一概幹涉不著。”
我想,我的神情一定很慘淡。
我看向李鈺彤:“姐姐,為什麽這些男人之間,也會有這些雞零狗碎之事?”
“難道這邊塞之上,數次的生死存亡,還不能令他們團結一心,而非要手足相殘嗎?”
“我實在是想不明白,這個世上,除了生死,還有什麽事情是值得這般去計較的?”
“我該去責怪誰?我自己?蘇先生?龍童龍嚴?”
李鈺彤也歎息著說道:“阿妹不必過於自責了。”
“蘇先生……哎,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至於龍童龍嚴,他們就是叨叨慣了。”
“阿妹把他們訓斥一番,誡飭誡飭就足夠了。”
“小武之錯,說起來雖然情有可原。”
“到底卻還是其人心胸狹窄,得失心重。”
“所以到了最後,他便把這種無法對人言說的憤慨,憋屈,發泄在那些無辜的戰俘身上。”
“最終犯下此等活罪可恕,死罪難逃之錯。”
“仔細想起來,確是可悲可歎又可恨!”
我看著遠處蒼茫色的天際,喃喃的說道:
“說到底,還是我愚鈍蒙昧,從無識人之能。”
“我隻敬重蘇先生見識非凡,韜略精深。”
“一心尊奉他為良師益友,卻從來都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