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嘿嘿笑道:“那陶陶就謝萬歲爺恩典了,往後肯定沒事兒就來給您請安,到時候您可別嫌煩。”
皇上哈哈笑了起來:“真要是膩煩了,朕就把你這丫頭轟出去。”
正說著外頭許長生來請平安脈,進來瞧見陶陶微愣了愣,陶陶不好跟他打招唿,衝他眨了眨眼,過來幫著皇上挽了挽袖子,放到小枕上讓許長生請脈,自己安靜的站在一邊兒,等許長生請好了脈,仍親手幫皇上整理好袖子,又從馮六手裏接了茶盞遞到萬歲爺手邊兒。
一係列動作做的順暢自然,馮六反倒成了打下手的,許長生瞧在眼裏,暗暗驚詫不已,心道,這丫頭還真能混,在三爺哪兒就不說了,想不到在養心殿也能這般自在,實在的有本事。
陶陶見他半天不吭聲,忍不住問道:“萬歲爺今春雖沒犯咳疾舊症,飲食睡眠卻不如以往,可是有什麽不妥?”
許長生驚愕的看著她,皇上的起居都有專門的太監記錄,除了已故的太後,不許人過問,便是宮裏的娘娘們也一樣,這是大忌,這丫頭怎麽張口就來,莫非不想要命了。
心中正驚,卻聽皇上道:“偏你這丫頭囉嗦,朕身子無妨,今春沒犯咳疾,想來是你那洋參的功勞,至於飲食睡眠不如以往,是因國事繁忙。”
陶陶:“這次萬歲爺比上迴陶陶見的時候清減多了,可見是勞累所致,就算國事再多,您也得勞逸結合啊,保重龍體最是要緊。”
皇上搖搖頭:“這麽大一個國,多少事兒,旱澇災荒的不時發生,就沒個太平的時候,朕雖坐在這禁宮之中,心裏何曾有一日安生,朕少睡一會兒,少吃一口的功夫,多瞧一個折子,或許就能救百姓於水火。”說著臉色沉了沉:“朕在禁宮之中夙夜憂歎,深恐百姓饑寒,可那些貪官卻仍昧著良心搜刮民脂民膏,著實可恨,更有那依仗著祖宗功勳,胡作非為的,更是可殺不可留。”
陶陶一驚,心道,這話莫非說的是姚家,就聽萬歲爺的口氣就知道,對姚家有多厭憎,姚家到底做了什麽,想起姚世廣,姚家族裏何止一個姚世廣,即便如此,有姚家累世功勳,還有姚貴妃,萬歲爺對姚家何至於如此絕情,這裏頭莫非還有自己不知道的隱秘。
陶陶忽然發現,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不管是七爺三爺還是別人,許多事好像都有意瞞著自己,就如姚家,都到了這種程度,自己卻才知道,本來還想著找機會是不是替姚家說說情,現在看來,自己虧了沒說,若說了,不定姚家頭上又添了一項罪名,難怪七爺五爺都不聞不問呢,是知道越摻和姚家倒黴的越快。
許長生退了下去,皇上瞥了陶陶一眼:“剛小嘴還吧吧的不聽呢,怎麽這會兒成啞巴了,琢磨什麽呢?”
陶陶哪敢替姚家啊,忙道:“沒琢磨什麽 ,就是想原來皇上也是個苦差事。”
皇上都是點點頭:“本來就是苦差事,如今這天下還算太平,當年朕剛登基的時候才麻煩呢,權臣,番邦,百姓,災荒,真正是內憂外亂,沒一刻消停的時候。”
陶陶:“便如此也難不倒萬歲爺這樣的英明之主,手一揮不就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嗎。”
皇上笑了起來:“小馬屁精,百姓仍有饑餒,哪裏是什麽盛世。”
陶陶:“萬歲爺,便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樣有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盛世無饑餒不過是一種希望,一種夢想,您治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便已是太平盛世了。”
皇上點點頭:“老三倒是沒白教你這丫頭。”
陶陶:“萬歲爺您要是想誇陶陶能不能別拐彎抹角,陶陶心眼兒直,您這一拐彎陶陶就聽不出來了,還當您誇三爺呢。”
皇上一口茶噴了出來,指著她:“你倒不謙虛,知道你也不稀罕朕誇你,想要什麽賞賜說吧。”
陶陶剛想說不要賞賜,畢竟皇上賞的東西除了當擺設唬人沒別的用處,而且賞賜太多了,放哪兒都是問題,卻忽然想起子萱來,眨眨眼:“那個萬歲爺,陶陶今兒想要個恩典?”
皇上挑了挑眉:“這倒新鮮,說來聽聽。”
陶陶:“那個,陶陶有個要好的姐姐,快嫁人了,婆家正得勢,她那個婆婆又不是省事的,我這姐姐的性子又軟弱,隻怕過門之後要受婆家欺負。”
皇上微微皺了皺眉:“姐姐?莫不是秋獵的時候,被你拉到朕跟前兒要賞賜的那個,我記得好像是姚家的丫頭吧。”說著瞥了眼馮六。
馮六忙道:“正是姚府二老爺的長女,五王妃的堂妹子,閨名好像叫子萱的小姐,聽說許的是安將軍府長子安銘為妻,過了訂還沒成禮呢。”
皇上:“安達禮的小子,倒也算門當戶對,怎麽這安達禮的夫人是個悍婦不成,這倒沒聽說。”
陶陶不等馮六說忙插過來道:“萬歲爺平日見得是大臣,人家夫人在內宅裏,萬歲爺哪見得到,性子悍不悍自然是不知的,陶陶就不一樣了,您也知道陶陶在海子邊開了個鋪子,常去各府內宅走動,哪位夫人生的美,哪位夫人性子悍 ,自然一清二楚的,安家夫人可是有名兒的悍,聽說上迴安將軍從西北迴來,瞧上了府裏的丫頭,當著安將軍的麵兒就打成了爛羊頭,發落出去,安將軍連聲兒都不敢吭兒。”
皇上有些不信:“安達禮那個暴脾氣能忍這樣的悍婦。”
陶陶:“不能忍也得忍,聽說安夫人是跟著安將軍從貧賤裏過來的,且侍奉公婆進了孝道,便有不是也不能休啊。”
皇上點點頭:“安達禮倒還有情有義,便安夫人再悍,對兒媳婦兒也不會如此。”
陶陶:“萬歲爺您這就不知道了,婆媳可是上輩子的仇人,您想啊這好容易養大的兒子,忽然被別的女人搶了,心裏能痛快嗎,不痛快自然要找茬兒,若性子溫柔賢德的也還罷了,遇上安夫人這樣的婆婆,估摸著小命兒都懸呢。”
皇上:“愈發胡說了,便是再悍的婦人,難道還能要了兒媳婦兒的命不成。”
陶陶還要說,皇上卻不聽了,揮揮手:“行了,朕知道你擔心你的好姐妹兒,怕她受婆家欺負,可那丫頭是姚家的小姐,兩家門當戶對,安家若歪帶了,姚家豈能幹休。”
陶陶小聲道:“時移世易,擱以前安家自然不敢歪帶子萱,如今可說不準了,姚家如今是牆倒眾人推,沒踩上一腳都是好的了。”
皇上臉色沉了下去,冷哼道:“姚家倒是好本事,人情都托到你頭上來了。”
陶陶:“萬歲爺這可冤枉姚家了,陶陶這一冬都沒怎麽出門呢,外頭的事兒聽都聽不著,便子萱去找我也是一個字都沒提,姚家如何,我一個小丫頭也管不了,我就是不想看著子萱受委屈,她那樣恣意爽利的性子,竟變成了如今這樣委曲求全,陶陶看不過去。”
這丫頭的幾句話說出來,皇上想惱都惱不起來了,這丫頭在自己跟前兒從來都是有什麽說什麽,姚家再糊塗也不會把人情托到陶陶頭上,估摸這丫頭是真擔心她朋友,才出此下策。
想了想,臉色和緩:“被你這丫頭嘰嘰喳喳攪的半天沒看折子,再留你,可耽擱了政務,行了,你說的事兒朕再斟酌,去吧。”
第105章
馮六親自送了陶陶出來, 見陶陶要往榮華宮去,忙道:“小主子這是要去貴妃娘娘哪兒?”
陶陶:“今兒進宮就是為了跟娘娘說話來的, 還沒說上幾句就讓萬歲爺召了過來,這會兒自然要去瞧娘娘。”
馮六:“今兒萬歲爺一聽您進宮的信兒, 就叫老奴過去召您, 以小主子的聰明難道還不明白萬歲爺的意思。”
怪不得自己剛到娘娘哪兒沒多會兒,馮六就來了, 果真是君王, 哪怕不曾傾心相愛,至少有二十多年的榮寵, 生了兩個皇子, 枕席之上鴛鴦衾中那些耳鬢廝磨的恩愛時光又算什麽, 就算姚家有行錯之處, 何至於如此絕情。
想到皇上的無情,不僅冷落貴妃連自己來跟娘娘說話兒解悶都要阻攔, 執拗性子上來, 哼了一聲:“陶陶愚鈍不能領會聖意, 卻知道此次進宮就是為了跟娘娘說話兒的,這話沒說上幾句就迴去,豈不白來了,況且即便走,也該去榮華宮辭別娘娘才是道理,馮爺爺的好意陶陶心領了,隻是榮華宮陶陶是必須去的,不禁今兒去,以後還要常常來瞧娘娘。”
撂下話轉身就往榮華宮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氣的,步履飛快,馮六暗叫糟糕,忙在後頭緊著追,追到榮華宮門口才趕上,喘的上氣不接下氣:“哎呦,我的小主子,您這腳上按了風火輪不成,可讓老奴好跑,您聽老奴一句,今兒先迴去,您要是惦記貴妃娘娘,明兒再來不就結了,何必非逆著聖意,您說老奴說的在不在理兒。”
正說著裏頭姚嬤嬤走了出來,見了禮道:“主子勞了半日神,剛說身子乏,要睡一會兒,讓我出來迎著小主子,今兒隻恐不得說話兒,叫小主子先迴去,過幾日等主子身子好些,再召小主子進來好好的說笑一日。”
陶陶還要說什麽,見姚嬤嬤眼色,也不好為難她,隻得道:“那陶陶今兒先迴去,迴頭再來給娘娘請安。”
姚嬤嬤躬身:“送小主子。”
陶陶快步走了出去,到廊子上站住迴頭望了望,能看見榮華宮朱紅氣派的宮門,陶陶記得前幾次來的時候,三五不時就有人來,有時是別宮嬪妃來說話的,也有皇上叫人送賞賜東西,雖稱不上人來人往,卻也不像如今一樣冷落蕭條,這宮裏真是天下最勢力的地方,得勢的時候人人都往前湊,一旦失勢連奴才都懶得搭理了。
皇上哈哈笑了起來:“真要是膩煩了,朕就把你這丫頭轟出去。”
正說著外頭許長生來請平安脈,進來瞧見陶陶微愣了愣,陶陶不好跟他打招唿,衝他眨了眨眼,過來幫著皇上挽了挽袖子,放到小枕上讓許長生請脈,自己安靜的站在一邊兒,等許長生請好了脈,仍親手幫皇上整理好袖子,又從馮六手裏接了茶盞遞到萬歲爺手邊兒。
一係列動作做的順暢自然,馮六反倒成了打下手的,許長生瞧在眼裏,暗暗驚詫不已,心道,這丫頭還真能混,在三爺哪兒就不說了,想不到在養心殿也能這般自在,實在的有本事。
陶陶見他半天不吭聲,忍不住問道:“萬歲爺今春雖沒犯咳疾舊症,飲食睡眠卻不如以往,可是有什麽不妥?”
許長生驚愕的看著她,皇上的起居都有專門的太監記錄,除了已故的太後,不許人過問,便是宮裏的娘娘們也一樣,這是大忌,這丫頭怎麽張口就來,莫非不想要命了。
心中正驚,卻聽皇上道:“偏你這丫頭囉嗦,朕身子無妨,今春沒犯咳疾,想來是你那洋參的功勞,至於飲食睡眠不如以往,是因國事繁忙。”
陶陶:“這次萬歲爺比上迴陶陶見的時候清減多了,可見是勞累所致,就算國事再多,您也得勞逸結合啊,保重龍體最是要緊。”
皇上搖搖頭:“這麽大一個國,多少事兒,旱澇災荒的不時發生,就沒個太平的時候,朕雖坐在這禁宮之中,心裏何曾有一日安生,朕少睡一會兒,少吃一口的功夫,多瞧一個折子,或許就能救百姓於水火。”說著臉色沉了沉:“朕在禁宮之中夙夜憂歎,深恐百姓饑寒,可那些貪官卻仍昧著良心搜刮民脂民膏,著實可恨,更有那依仗著祖宗功勳,胡作非為的,更是可殺不可留。”
陶陶一驚,心道,這話莫非說的是姚家,就聽萬歲爺的口氣就知道,對姚家有多厭憎,姚家到底做了什麽,想起姚世廣,姚家族裏何止一個姚世廣,即便如此,有姚家累世功勳,還有姚貴妃,萬歲爺對姚家何至於如此絕情,這裏頭莫非還有自己不知道的隱秘。
陶陶忽然發現,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不管是七爺三爺還是別人,許多事好像都有意瞞著自己,就如姚家,都到了這種程度,自己卻才知道,本來還想著找機會是不是替姚家說說情,現在看來,自己虧了沒說,若說了,不定姚家頭上又添了一項罪名,難怪七爺五爺都不聞不問呢,是知道越摻和姚家倒黴的越快。
許長生退了下去,皇上瞥了陶陶一眼:“剛小嘴還吧吧的不聽呢,怎麽這會兒成啞巴了,琢磨什麽呢?”
陶陶哪敢替姚家啊,忙道:“沒琢磨什麽 ,就是想原來皇上也是個苦差事。”
皇上都是點點頭:“本來就是苦差事,如今這天下還算太平,當年朕剛登基的時候才麻煩呢,權臣,番邦,百姓,災荒,真正是內憂外亂,沒一刻消停的時候。”
陶陶:“便如此也難不倒萬歲爺這樣的英明之主,手一揮不就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嗎。”
皇上笑了起來:“小馬屁精,百姓仍有饑餒,哪裏是什麽盛世。”
陶陶:“萬歲爺,便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樣有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盛世無饑餒不過是一種希望,一種夢想,您治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便已是太平盛世了。”
皇上點點頭:“老三倒是沒白教你這丫頭。”
陶陶:“萬歲爺您要是想誇陶陶能不能別拐彎抹角,陶陶心眼兒直,您這一拐彎陶陶就聽不出來了,還當您誇三爺呢。”
皇上一口茶噴了出來,指著她:“你倒不謙虛,知道你也不稀罕朕誇你,想要什麽賞賜說吧。”
陶陶剛想說不要賞賜,畢竟皇上賞的東西除了當擺設唬人沒別的用處,而且賞賜太多了,放哪兒都是問題,卻忽然想起子萱來,眨眨眼:“那個萬歲爺,陶陶今兒想要個恩典?”
皇上挑了挑眉:“這倒新鮮,說來聽聽。”
陶陶:“那個,陶陶有個要好的姐姐,快嫁人了,婆家正得勢,她那個婆婆又不是省事的,我這姐姐的性子又軟弱,隻怕過門之後要受婆家欺負。”
皇上微微皺了皺眉:“姐姐?莫不是秋獵的時候,被你拉到朕跟前兒要賞賜的那個,我記得好像是姚家的丫頭吧。”說著瞥了眼馮六。
馮六忙道:“正是姚府二老爺的長女,五王妃的堂妹子,閨名好像叫子萱的小姐,聽說許的是安將軍府長子安銘為妻,過了訂還沒成禮呢。”
皇上:“安達禮的小子,倒也算門當戶對,怎麽這安達禮的夫人是個悍婦不成,這倒沒聽說。”
陶陶不等馮六說忙插過來道:“萬歲爺平日見得是大臣,人家夫人在內宅裏,萬歲爺哪見得到,性子悍不悍自然是不知的,陶陶就不一樣了,您也知道陶陶在海子邊開了個鋪子,常去各府內宅走動,哪位夫人生的美,哪位夫人性子悍 ,自然一清二楚的,安家夫人可是有名兒的悍,聽說上迴安將軍從西北迴來,瞧上了府裏的丫頭,當著安將軍的麵兒就打成了爛羊頭,發落出去,安將軍連聲兒都不敢吭兒。”
皇上有些不信:“安達禮那個暴脾氣能忍這樣的悍婦。”
陶陶:“不能忍也得忍,聽說安夫人是跟著安將軍從貧賤裏過來的,且侍奉公婆進了孝道,便有不是也不能休啊。”
皇上點點頭:“安達禮倒還有情有義,便安夫人再悍,對兒媳婦兒也不會如此。”
陶陶:“萬歲爺您這就不知道了,婆媳可是上輩子的仇人,您想啊這好容易養大的兒子,忽然被別的女人搶了,心裏能痛快嗎,不痛快自然要找茬兒,若性子溫柔賢德的也還罷了,遇上安夫人這樣的婆婆,估摸著小命兒都懸呢。”
皇上:“愈發胡說了,便是再悍的婦人,難道還能要了兒媳婦兒的命不成。”
陶陶還要說,皇上卻不聽了,揮揮手:“行了,朕知道你擔心你的好姐妹兒,怕她受婆家欺負,可那丫頭是姚家的小姐,兩家門當戶對,安家若歪帶了,姚家豈能幹休。”
陶陶小聲道:“時移世易,擱以前安家自然不敢歪帶子萱,如今可說不準了,姚家如今是牆倒眾人推,沒踩上一腳都是好的了。”
皇上臉色沉了下去,冷哼道:“姚家倒是好本事,人情都托到你頭上來了。”
陶陶:“萬歲爺這可冤枉姚家了,陶陶這一冬都沒怎麽出門呢,外頭的事兒聽都聽不著,便子萱去找我也是一個字都沒提,姚家如何,我一個小丫頭也管不了,我就是不想看著子萱受委屈,她那樣恣意爽利的性子,竟變成了如今這樣委曲求全,陶陶看不過去。”
這丫頭的幾句話說出來,皇上想惱都惱不起來了,這丫頭在自己跟前兒從來都是有什麽說什麽,姚家再糊塗也不會把人情托到陶陶頭上,估摸這丫頭是真擔心她朋友,才出此下策。
想了想,臉色和緩:“被你這丫頭嘰嘰喳喳攪的半天沒看折子,再留你,可耽擱了政務,行了,你說的事兒朕再斟酌,去吧。”
第105章
馮六親自送了陶陶出來, 見陶陶要往榮華宮去,忙道:“小主子這是要去貴妃娘娘哪兒?”
陶陶:“今兒進宮就是為了跟娘娘說話來的, 還沒說上幾句就讓萬歲爺召了過來,這會兒自然要去瞧娘娘。”
馮六:“今兒萬歲爺一聽您進宮的信兒, 就叫老奴過去召您, 以小主子的聰明難道還不明白萬歲爺的意思。”
怪不得自己剛到娘娘哪兒沒多會兒,馮六就來了, 果真是君王, 哪怕不曾傾心相愛,至少有二十多年的榮寵, 生了兩個皇子, 枕席之上鴛鴦衾中那些耳鬢廝磨的恩愛時光又算什麽, 就算姚家有行錯之處, 何至於如此絕情。
想到皇上的無情,不僅冷落貴妃連自己來跟娘娘說話兒解悶都要阻攔, 執拗性子上來, 哼了一聲:“陶陶愚鈍不能領會聖意, 卻知道此次進宮就是為了跟娘娘說話兒的,這話沒說上幾句就迴去,豈不白來了,況且即便走,也該去榮華宮辭別娘娘才是道理,馮爺爺的好意陶陶心領了,隻是榮華宮陶陶是必須去的,不禁今兒去,以後還要常常來瞧娘娘。”
撂下話轉身就往榮華宮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氣的,步履飛快,馮六暗叫糟糕,忙在後頭緊著追,追到榮華宮門口才趕上,喘的上氣不接下氣:“哎呦,我的小主子,您這腳上按了風火輪不成,可讓老奴好跑,您聽老奴一句,今兒先迴去,您要是惦記貴妃娘娘,明兒再來不就結了,何必非逆著聖意,您說老奴說的在不在理兒。”
正說著裏頭姚嬤嬤走了出來,見了禮道:“主子勞了半日神,剛說身子乏,要睡一會兒,讓我出來迎著小主子,今兒隻恐不得說話兒,叫小主子先迴去,過幾日等主子身子好些,再召小主子進來好好的說笑一日。”
陶陶還要說什麽,見姚嬤嬤眼色,也不好為難她,隻得道:“那陶陶今兒先迴去,迴頭再來給娘娘請安。”
姚嬤嬤躬身:“送小主子。”
陶陶快步走了出去,到廊子上站住迴頭望了望,能看見榮華宮朱紅氣派的宮門,陶陶記得前幾次來的時候,三五不時就有人來,有時是別宮嬪妃來說話的,也有皇上叫人送賞賜東西,雖稱不上人來人往,卻也不像如今一樣冷落蕭條,這宮裏真是天下最勢力的地方,得勢的時候人人都往前湊,一旦失勢連奴才都懶得搭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