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二百七十萬萬錢的‘購糧款’,著實是讓劉弘感到心力憔悴。


    按照劉弘新製定的‘三十稅一’之稅率,這二百七十萬萬錢當中,還會有將近十萬萬,是需要給國庫的。


    ——丞相府按三十稅一收上來冬小麥的農稅,而後將冬小麥售與少府,這同樣是早就說定的事。


    這十萬萬錢,劉弘也可以通過偷換概念解決。


    很簡單:軍隊的日常維持、軍械替換、軍糧撥調,都是需要國庫開支的。


    為了這一項,國庫每年得軍費預算,起碼在十五萬萬錢以上。


    也就是說,國庫用手上的冬小麥,從少府這裏換了錢,最終還是要向少府求購糧米、軍械,以作為軍隊開支的。


    既然這樣,少府就可以直接收下丞相府的冬小麥,先不付錢,直接打下‘弓弩箭矢若幹’,亦或是‘麥麵、粟米及各式軍糧若幹’的白條。


    至於這些白條能否兌現,少府堆積成山的粟米、麥麵儲備,以及武庫那足夠武裝數十萬人的武器軍械,就能提供足夠的保障。


    同樣的道理:官僚的俸祿發放,走的同樣也是國庫的帳。


    如此一來,劉弘大可讓國庫按每石七十五錢的標準,先‘預付’今年,與中央所需要下發俸祿等額的錢,等要發放俸祿時,直接分批將麥麵交到國庫,再發放給官僚。


    須得一提的是,漢室官僚的俸祿,雖然都是以‘年薪’的方式製定標準,但實際發放和後世一樣,都是按月發放。


    拿秩中二千石的九卿來說,實際年俸祿,為二千一百六十石。


    而這有零有整的實際年俸祿,正是通過‘每月一百八十石’的月俸祿,計算得到每年二千一百六十石。


    往下也一樣——真二千石,實際年俸一千八百石,月俸一百五十石;


    二千石,年俸一千四百四十石,月俸一百二十石;


    比二千石,年俸一千二百石,月俸百石。


    也就是說,當國庫拿著剛收上來的冬小麥,找少府售賣時,少府非但可以不支付‘貨款’,反倒可以讓國庫預付一筆錢。


    這筆錢的性質,就類似於,國庫在少府預訂了數以千萬石的麥麵,以做接下來一整年,官僚的俸祿發放之用。


    至於欠國庫的麥麵,少府在接下來的一年當中,每月拿出個百十來萬石,用來給官員發放俸祿就可以了。


    ——如今少府什麽都缺,還真就不缺糧!


    這樣一來,少府的資金壓力,就能減少到大約二百五十萬萬錢左右。


    這,就是劉弘極力縮減過後,所能得到的最後成本底線了。


    國庫敲了,少府也沒錢了,大臣勳貴,也在去年秋收敲了一遍,就連‘黃金換銅’,劉弘都厚著臉皮用上了。


    可這二百五十萬萬,卻是無論如何,都需要劉弘拿出真金白銀,才能解決的了。


    “難呐···”


    如今劉弘,或者說少府所麵臨的困局,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並非是單純的‘窮’。


    而是哪怕少府能拿出來價值二百五十萬萬的貨物,也未必能換來相應的錢。


    ——如今天下正在流通的銅錢,頂多不超過五百萬萬!


    而少府如今麵臨的現金鏈缺口,卻達到了天下流通貨幣的將近一半!


    且先不提少府如何拿出這麽多錢,哪怕真的拿出來了,也會造成一定的金融影響。


    想想看:當一整個經濟圈內流通的貨幣,被某一方在短時間內收迴一半以上,會造成怎樣的經濟動蕩?


    哪怕將其他所有影響因素都忽略不計,最起碼也是通貨緊縮一半!


    說白了,如今的狀況,並非全是少府手上沒有這麽多錢,而是整個漢室天下的錢,都很難支撐一筆高達‘二百五十萬萬錢’的現金,在短時間內匯集在一起。


    光是什麽都沒發生的現在,劉弘都已經能預測到,當少府手中掌握二百五十萬萬錢以上的現金時,天下會發生怎樣的事。


    ——市場上,將會出現什麽都不缺,就缺錢的奇特場景!


    到了那時,當百姓手握米糧布匹,前往市場售賣,以換取其他生活物資時,卻發現整個市場最缺的,居然成了錢,市場又會變成什麽樣子?


    精明的華夏人,必然會自然而然的拋棄貨幣的金融角色,再次倒退迴‘以物易物’的遠古時期!


    而在數百上千年的發展當中,終於一點點具備‘貨幣’地位的銅,也將再次迴到單純的‘貴重金屬’行列。


    這樣的大倒退,顯然是劉弘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劉弘接下來的打算,也就非常符合一個穿越者的腦迴路了。


    在後世,當市場物資充盈,現金流卻不足以支撐市場交易額的情況下,財政部門通常會通過發行貨幣,來增加貨幣保有量;再輔以降低銀行儲蓄利率,引導民眾將錢從銀行取出,撒入市場。


    當貨幣保有量過剩,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時,財政部門又會通過收迴貨幣,提高自身的貨幣持有量,提高銀行儲蓄利率等手段,來引導市場的現金暫時退出市場,以維持物價。


    簡單來說就是:錢不夠用了就印錢,並引導百姓把存在銀行的錢取出來消費;錢過剩了就收迴錢,引導百姓往銀行存錢。


    而如今漢室的狀況,剛好就屬於‘市場流通的貨幣嚴重不足’。


    從這個邏輯來推斷如今漢室的狀況,劉弘應該做的事也就很簡單了。


    ——印錢。


    在後世,這件事的難度並不是很大——在政府公信力,以及金本位、石油本位等等金融保障手段的支撐下,本身並無價值的紙幣,就能很好地具備貨幣作用,並被廣泛接受和流通。


    但在這西元前,所有的經濟、金融手段都約等於零,政府公信力又不足以支撐‘紙幣’這種貨幣存在的大背景下,要想讓某個東西具備貨幣的金融作用,那隻能是貴金屬。


    因為隻有貴金屬,才能憑借其本身的價值,撐起其麵值所附帶的貨幣價值。


    拿如今漢室的銅錢舉例:哪怕一枚銅錢不再是受市場認可、流通的貨幣,他本身也依舊是銅,也同樣具備價值。


    後世的銀元寶、銀元、金條,乃至於如今漢室的金餅,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漢室推行‘紙幣’,就是純粹的天方夜譚。


    在原本的曆史上,武帝豬爺就曾憑借一手‘白鹿幣’,踏出了貨幣從貴重金屬向其他媒介的嚐試。


    隻不過‘白鹿皮’這種貨幣,其造價難度實在太低,獲取方式又實在太簡單。


    再加上武帝豬爺自己,最後也沒能抵擋‘賴賬不認’的誘惑,才導致白鹿幣,成為了一個史詩級的大騙局。


    但光從曆史上,白鹿幣曾一度廣受認可就可以看出:在漢室推行紙幣,或‘類紙幣’形式的貨幣,是有一定實際操作空間的。


    ——武帝朝的百姓能認可白鹿幣那樣的樂色,沒道理劉弘這一朝的百姓,不認可更先進,也更可靠的其他貨幣。


    更何況較之武帝豬爺,劉弘具有更高的節操,也具備更超強的金融認知,對於貨幣的本質,有著更明確的定位。


    所以,劉弘決定趁著今年冬小麥的收購工作,推行西元版的‘糧票’,也就是題中應有之理了。


    “將此物,遞於少府一觀。”


    一聲輕喚過後,劉弘便將一個木盒稍舉起,示意身旁的宦者令王忠遞給殿下的田叔、田蘭二人。


    看著田叔滿帶疑惑的打開木盒,劉弘嘴角不由揚起一絲得意的笑容。


    “我大天朝的糧票,哪是你們這些凡夫俗子能想到的?”


    沒錯,為了應對今年的冬小麥收購,以及漢室的貨幣短缺問題,劉弘率先做出的金融常識,便是後世二十世紀,華夏大地最具代表性的類貨幣:糧票。


    這種西元版的糧票,以一張寬三寸,長五寸的麻布為底,其上有方方正正四個字:粟米十石。


    在這四個打字的左下方,有類似貨幣編號的一串字體;如田叔手中的糧票,便寫有‘少府將作大臣署,粟米糧票壹’兩行小字。


    看著手中的粗麻布片,田叔滿是驚疑不定的望向身旁,同樣一臉震驚的田蘭。


    過了許久,田叔如夢方醒般抬起頭,下意識咽了咽喉嚨,才遲疑間開口道:“陛下之意,乃民售少府宿麥,少府勿付之銅錢,反以此物,為···”


    沉吟許久,田叔才吐出一個自認為最恰當的詞。


    “為賒欠之憑證?”


    聞言,劉弘淡笑著點了點頭:“然。”


    “此物名曰:糧票。”


    “朕意:凡民售少府宿麥十石,即可得如此糧票者一;憑此糧票,民可與治粟都尉任一售糧之處,領粟米十石。”


    “如此幾歲,待糧票之製為民熟知,及至每歲秋收,少府以粟米行糧價保護之策,亦可以此糧票行之。”


    “若此製可成,則少府之擔驟減,錢金之缺亦解,民亦勿須苦錢之重。”


    對於如今的狀況來說,印錢,確實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但直接拿紙或布,上麵寫著‘銅錢幾何’,又很難讓此時的百姓所接受。


    所以,劉弘隻能通過這種類似偷換概念的方式,來製止漢室的經濟秩序,因為貨幣的短缺,而倒退迴以物易物的遠古時期。


    有了糧票作為媒介,一切就都簡單多了。


    本質上來講,劉弘所說的‘糧票之製’,本質上還是以物易物——百姓原本是拿冬小麥直接換粟米,如今隻是變成了拿冬小麥,換麵值為‘粟米幾何’的糧票而已。


    這樣一來,隻要劉弘能保證,一張麵值‘粟米十石’的糧票,確確實實能換到十石粟米,那百姓就會認可糧票,作為貨幣等價物存在。


    而這,也恰恰就是貨幣在金融秩序中,所具備的作用和地位:等價交換物。


    有了這種具有實際意義的糧票,那就等同於,漢室在某種程度上,接受了類紙幣的存在和金融價值。


    等糧票製度成熟,市場上開始出現‘有人拿銅錢買別人手中的糧票’這種情況時,漢室,就將正式具備發行紙幣的金融環境!


    至於糧票的金融保障,較之紙幣也來的更為容易——隻要少府隨時能保證庫存糧食足夠,糧票就可以憑借其獨特的‘糧本位’,來支撐其金融地位。


    那麽,糧票推行的唯一隱患,就隻剩下了一點。


    “陛下行糧票之製,臣亦以為善;然臣於此,略有些疑慮,懇請陛下解惑。”


    以盡量溫和的說辭,表達出自己‘要挑刺了’的態度之後,田叔就將自己最後的疑慮,擺在了劉弘麵前。


    “臣昧死百拜,敢問陛下:若有狡詐之人得此糧票,以匠作之術造之以假,少府該當若何?”


    說著,田叔還生怕劉弘聽不懂般,指了指手中那張‘糧票’左下角的標記。


    “便如此處,糧票或得壹、貳、叁等序號,以別其不同;然若少府得糧票二,其上皆名‘粟米糧票壹’,少府該如何?”


    聞言,劉弘卻是好整以暇的點了點頭,還不忘誇讚田叔一句:“卿見微知著,實公忠體國之臣。”


    田叔話裏的擔憂,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如果有人做假鈔,該怎麽辦?


    或者說,這個糧票的防偽手段是什麽?


    能否有效避免有人造假?


    當拿到兩張序號一模一樣的糧票時,少府又應該如何辨別真假?


    但很顯然:後世人對於‘假鈔’的研究,以及類似防偽手段的了解,比田叔這個漢室的土著,要領先數千年之久。


    “其一者:凡糧票之換取,皆與民戶籍所綁;民欲以宿麥,換得少府之糧票,當持戶瀆同往。”


    說著,劉弘也同樣指了指田叔手中的糧票。


    “便如此‘粟米糧票壹’,此時乃少府所有,則內史所錄之戶籍,便當有錄:粟米糧票壹,乃少府卿田叔所有。”


    “若少府何日憑此票,於少府換粟米十石,則戶籍亦當有所錄:粟米糧票壹,原屬少府卿田叔所有,後於少府易粟米十石,今歸少府。”


    言罷,劉弘又淡笑著翻了翻手:“及至造偽之防,卿不妨一番糧票,觀其上所印,可有人膽敢造假?”


    聞言,田叔略有些困惑的望向手中的糧票,不由自主的將其翻了個麵。


    看著那兩枚正大方圓的紅印,以及印間‘丞相臣食其’‘少府臣叔’的字樣,田叔終是止住再問的念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帝成長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少帝成長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