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弘盤算著如何解決掉誅弘集團的時候,作為集團領導者,陳平周勃亦是琢磨著如何扳倒劉弘。
當然,不是從南越問題的角度。
——被呂後派去討伐南越的周灶大軍,早就已經被朝堂淡忘了!
若非周灶借柴武之手,向劉弘表達‘欲班師迴朝’的渴求,就連身為皇帝的劉弘,都差點忘了有一支部隊正在外討伐···
陳平在過去這段時間抱病,卻也不是另有圖謀——陳平,是真的病倒了。
或許外界還對陳平的身體狀況眾說紛紜,但周勃很清楚:自開春之後,陳平便染上了風寒。
匈奴使團到來前後的那幾日,陳平甚至連續好幾天高燒不退!
放在後世,陳平也不過是季節性的感冒發燒而已,算不得什麽大病。
但在這物質匱乏,就連後世為人所鄙視的中醫,都還沒有完全從巫術中分離出來,建立起辯證體係的西元前,隨便一個類似唿吸道感染的疾病,就足以奪走人類脆弱的生命。
——在這個時代,別說抗生素了,就連效果微弱的桂枝湯,都被宮廷禦醫視作絕世技巧,傳男不出女,傳內不傳外!
再加上能用於治療的藥方、藥品種類本就不多,就使得尋常人頭疼發熱,根本就看不起醫生。
家裏有點錢的,請個鄉村巫醫,運氣好點,能碰到確實懂點醫術的,還能去采些草藥吃下去;運氣不好,就隻能讓人家在病榻邊跳大神。
至於那些身無餘財,屬於絕對貧困的百姓,更是隻能全靠身體免疫力扛過去;頂天了不過是借些油脂骨骼,熬湯食用聊作營養補充。
陳平從這一次的風寒中熬過來,有一半功勞在年輕時鍛煉出的強壯身體;另一半功勞,就是上蒼眷顧,運氣爆棚···
不過經曆此次‘大病’之後,陳平也已隱隱意識到了什麽;對於和劉弘之間的政治鬥爭,陳平也有些沉不住氣了。
——在匈奴使團抵達雁門之外,叩關請見時,陳平便鬼使神差的托勉強還能支使的動的典客卿,給匈奴使團帶個信。
倒也不是什麽賣國求榮的關鍵信息?隻一句:漢相陳平,敬問貴使無恙。
之後劉弘尊立太後?更是讓陳平放下了最後一絲僥幸?向還在半路的匈奴使團提出了‘武裝駐紮’的要求。
陳平心裏很明白,隻要劉弘還想在皇位之上做一天?就必然不可能接受如此喪權辱國的要求;陳平亦未曾想過為了私仇,而讓高皇帝劉邦打下的漢室江山被胡虜占據。
說來?陳平此舉還是借鑒了小皇帝劉弘故智。
——冬十二月?小皇帝被軟禁未央宮?便起衣帶血詔一封,交由當時的禁中侍郎,如今位居九卿副職的衛尉丞秦牧帶出去,召那支披著神秘麵紗的邊軍入京勤王。
當是時?小皇帝便做下了三重安排。
第一重?自是最淺顯層麵的王忠:王忠裝死,來混淆視線。
第二重,也是陳平周勃曾經以為看透的真相:假意出城安葬王忠的秦牧,出城之後取馬直奔簫關?將陳平周勃的視線完全拉到了簫關外的隴右、北地,乃至於上郡。
過去了這麽久?陳平也早已意識到了飛狐軍出現在關中的過程:小皇帝的第三重安排,讓謁者汲忡藏身棺低,輕裝簡行,直奔飛狐逕!
即便是雙方已經不死不休的如今,陳平也為小皇帝這手計中計感到欽佩。
不過,戰國時諸子百家留下的傳統,在漢室也同樣適用——你的辦法很棒,但現在是我的了。
陳平,也要迴敬一出計中計,讓小皇帝意識到,在漢初全靠實力立身的功勳,沒有一個好相與的!
表麵上看上去,陳平是要借助匈奴人之手,讓小皇帝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逼迫劉弘‘一致對外’,而後再做籌謀。
但這最淺顯的一層,陳平從未期望小皇帝能相信——撇開恩怨不論,光從小皇帝目前為止的表現來看,漢室起碼迎來了一位‘守成之主’。
這還隻是下限而已。
至於上限,陳平已經不願意去想了···
第二層,便是周勃目前為止所能看到的層麵:以此舉讓小皇帝感到壓力,從而在對匈奴的外交之中放下政治錯誤,政治威望受到打擊。
說實話,陳平也曾對此抱有僥幸——年不過十四的小皇帝,在麵對外族軍事威脅的情況下,未必不會犯下一些‘年輕人’都會犯下的錯誤:膽怯。
但不出意外的,劉弘地表現再一次讓陳平‘失望’了。
從周勃的口述中,陳平甚至產生了一個荒誕的念頭:若當年冒頓傳書呂後,極盡羞辱之辭時,小皇帝若在,隻怕在季布說出‘噲可斬也’之前,小皇帝就能喊出一句‘布可殺也’!
小皇帝非但沒有如陳平所期待的那樣露怯,亦或是本能的做出‘日後再說’這種和稀泥的舉動,甚至反將了匈奴一軍!
——陳平到現在都沒想明白,小皇帝到底從何得知,匈奴單於冒頓即將亡故?
從匈奴使團的反應,以及小皇帝態度中的篤定來看,這件事,隻怕是八九不離十!
但這完全出乎了陳平的預料!
劉弘說的什麽‘先帝慧眼如炬,早在十幾年前安排臥底前往匈奴’的解釋,根本瞞不過陳平的眼——先帝孝惠皇帝劉盈,整個皇帝生涯就從未曾獨自簽署過任何一道詔令!
別說是關乎國家大事,百姓生計的法令了,就連對臣子賞賜的詔書,孝惠帝都從未做過主。
在曹丞相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再取走一柄禦劍的當時,要說孝惠皇帝能將手伸到草原,這簡直就跟頭曼單於能滅秦一樣可笑。
不過,無論能否解釋,這件事都是既定事實——匈奴單於,確實即將逝世,這個消息還被小皇帝最先得到,並用在了對匈奴使團名言敲詐的迴應之上。
原本寄希望於匈奴人能入場,將水攪渾的陳平,如今已經對匈奴人沒有絲毫信心了——即將麵臨政權交接的匈奴,絕對不會在最近兩年,起碼不會在明年秋九月之前,發起對漢室邊牆的攻擊。
事已至此,陳平也已沒有了退路;誅弘集團唯一能指望的,就隻有最後一個計劃了。
如是想著,陳平便放下了心中最後一絲遲疑,略有些虛弱的麵色中,也逐漸帶上了一往無前的決然。
在陳平左右,周勃和劉揭二人分而落座,亦是滿目慎重。
過去這段時間,誅弘集團雖然都不太好過,但劉揭的日子勉強還過得去——畢竟是劉弘親自分封的徹侯,光是這麵虎皮,也足以讓劉揭避免許多麻煩。
與之相比,周勃的日子就隻能用‘慘淡’二字來形容。
最明顯的一個佐證就是:今天這場關於誅弘集團終極大招的商討會議,身為漢室軍方第二號人物的大將軍灌嬰,並未到場!
雖然明白灌嬰想要繼續潛伏,甚至是隨時迴到中立立場的傾向,但周勃依舊不得不承認:在如今的軍方,自己這個太尉已經近乎被架空。
原因無他——自太祖高皇帝伊始,太尉官便隻有在戰時,才具有對天下兵馬的實際指揮權;和平時日,太尉幕府便會遣散大半,軍務大都由大將軍代為處理。
關中人多眼雜,周勃自是不好逾矩,原本關外的軍隊,周勃還是勉強能調動的。
嗯,原本。
在飛狐都尉部正式升編為飛狐軍,主將飛狐都尉加車騎將軍銜之後,別說周勃了,就連可以名正言順插手軍方事務的大將軍灌嬰,都再未曾收到過邊牆哪怕一封戰報!
匈奴是處於政權交接期沒錯,但匈奴幕南部族對漢室的掠奪,幾乎和漢人耕種土地一樣——每年一次,秋始冬終,雷打不動!
也就是說,漢室邊境實際上在每一年,都會受到匈奴人的攻擊,隻不過攻擊力度、人數,以及漢方的損失不同而已。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整個冬天,都不會有哪怕一封戰報送入長安——漢軍製,凡調動五十人以上部隊,皆需皇帝詔書+調兵虎符雙重保險,才可調動!
邊境的情況稍微特殊一些,自然不可能在匈奴人兵臨城下時,還派人請示長安。
但邊境部隊的臨戰決策權,也僅限於‘先做出合理反應,並在之後第一時間稟告長安備案’的程度。
而匈奴人無論是成大集群式奔襲,還是小股騎兵部隊偷襲,其人數都不會低於百人——這與匈奴軍製有關:匈奴最低的軍事編製,便是‘百夫長’所帶領的騎兵百人。
換而言之:這個冬天,匈奴人必然攻擊了漢室邊境;為了應對,漢室邊防部隊也必然不止一次調動了五十人以上的武裝力量。
但自年初(十月)至今,作為帝國實際掌權人的丞相,陳平手中,有且僅有一張雲中迴稟‘幕南諸部異動’的軍報。
其他的軍報呢?
向長安報備軍事調動,以避免涉嫌謀反罪的軍報呢?
直到二月末,陳平才從地方郡國呈上的奏疏中稍見端倪——車騎將軍飛狐都尉柴武,奉詔總領邊牆防務,凡西起隴右,東至右北平之一應邊關軍報,皆呈於車騎將軍!
簡單而言:漢室整個邊牆附近的衛戍部隊,都已經掌握在了柴武(劉弘)之手!
至於被周勃、灌嬰捏在手裏的調兵虎符,則徹底成為了擺設。
——如今的小皇帝,早已不是那個能被逼著寫下調兵詔書的傀儡了···
隻有虎符,沒有詔書,周勃和灌嬰唯一能做的,也隻有當初誅滅諸呂時般,憑借虎符進入某一軍營,憑借個人威望策反這支部隊。
這個選擇,實際上也幾乎等同於不存在——無論是誅呂,還是‘非惠帝子’的大義旗幟,都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可能。
匈奴人靠不住,中央部隊無法掌控,陳平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被另一股不可忽視的武裝力量所吸引···
諸侯王軍!
事到如今,陳平已經放下了所有的僥幸和傲慢,並明確地認識到:如今的局勢之下,自己唯一可以翻盤的機會,有且隻有戰爭!
唯有戰爭,才能讓劉弘從逐漸穩固的皇位之上摔下來!
今日陳平、周勃、劉揭三人聚首於曲逆侯府,便是要將這件關乎眾人身家性命,乃至於關乎漢室未來走向的大事定下來!
想到這裏,陳平陡然一直腰,往日散發出的慵懶以及一絲書卷氣,在這一瞬間徹底消失在陳平身上。
“老夫已修書數卷,將此間內由盡呈於悼惠王之子之前;及至書簡傳遞之事,還需勞煩太尉遣人,送去臨淄!”
看著陳平陡然轉變的氣質,心中本有些牢騷的周勃頓時一喜,起身一拜:“丞相大可無憂,若連幾封書信都送不出關中,鄙人便也妄為太尉了。”
見此,陳平隻沉沉點了點頭,轉過頭去,對劉揭道:“內史之責,比之太尉艱辛者甚,還請內史萬勿鬆懈。”
“若車騎將軍調兵以南,老夫必當轉告於內史;內史所勞者,當為嚴守關中各道、橋,以免前時飛狐故事,再演於長安城外。”
看著陳平目光中隱隱散發出的銳意,饒是劉揭也是不由愣了愣神,而後趕忙道:“喏···”
見劉揭麵色中的怪異,陳平來不及多想,又對周勃補充了一句:如事有不測,太尉隻須保證北軍按兵不動,便可。
將所有的事務都安排下去,陳平便扶膝直做,滿是嚴肅的拉過二人的手腕:“此事,係吾等之身家性命,稍有不慎,便乃萬劫不複之果。”
“此今日始,吾等不可有任何一處差錯!”
得到二人的答複之後,陳平便擊掌一唿:“善!”
“絳侯需謹記:若諸王自齊地起兵,太尉務必拿下平亂主帥之位;唯有如此,方可領北軍於關外,吾等之事,放有轉圜之餘地。”
聞言,早已麵色漲紅,目光中滿帶著鬥誌得周勃猛然一拜:“唯丞相馬首是瞻!”
看著周勃信誓旦旦低頭納拜的模樣,劉揭幾番糾結,終是跟著周勃一拜:“丞相之托,鄙人不敢負也···”
當然,不是從南越問題的角度。
——被呂後派去討伐南越的周灶大軍,早就已經被朝堂淡忘了!
若非周灶借柴武之手,向劉弘表達‘欲班師迴朝’的渴求,就連身為皇帝的劉弘,都差點忘了有一支部隊正在外討伐···
陳平在過去這段時間抱病,卻也不是另有圖謀——陳平,是真的病倒了。
或許外界還對陳平的身體狀況眾說紛紜,但周勃很清楚:自開春之後,陳平便染上了風寒。
匈奴使團到來前後的那幾日,陳平甚至連續好幾天高燒不退!
放在後世,陳平也不過是季節性的感冒發燒而已,算不得什麽大病。
但在這物質匱乏,就連後世為人所鄙視的中醫,都還沒有完全從巫術中分離出來,建立起辯證體係的西元前,隨便一個類似唿吸道感染的疾病,就足以奪走人類脆弱的生命。
——在這個時代,別說抗生素了,就連效果微弱的桂枝湯,都被宮廷禦醫視作絕世技巧,傳男不出女,傳內不傳外!
再加上能用於治療的藥方、藥品種類本就不多,就使得尋常人頭疼發熱,根本就看不起醫生。
家裏有點錢的,請個鄉村巫醫,運氣好點,能碰到確實懂點醫術的,還能去采些草藥吃下去;運氣不好,就隻能讓人家在病榻邊跳大神。
至於那些身無餘財,屬於絕對貧困的百姓,更是隻能全靠身體免疫力扛過去;頂天了不過是借些油脂骨骼,熬湯食用聊作營養補充。
陳平從這一次的風寒中熬過來,有一半功勞在年輕時鍛煉出的強壯身體;另一半功勞,就是上蒼眷顧,運氣爆棚···
不過經曆此次‘大病’之後,陳平也已隱隱意識到了什麽;對於和劉弘之間的政治鬥爭,陳平也有些沉不住氣了。
——在匈奴使團抵達雁門之外,叩關請見時,陳平便鬼使神差的托勉強還能支使的動的典客卿,給匈奴使團帶個信。
倒也不是什麽賣國求榮的關鍵信息?隻一句:漢相陳平,敬問貴使無恙。
之後劉弘尊立太後?更是讓陳平放下了最後一絲僥幸?向還在半路的匈奴使團提出了‘武裝駐紮’的要求。
陳平心裏很明白,隻要劉弘還想在皇位之上做一天?就必然不可能接受如此喪權辱國的要求;陳平亦未曾想過為了私仇,而讓高皇帝劉邦打下的漢室江山被胡虜占據。
說來?陳平此舉還是借鑒了小皇帝劉弘故智。
——冬十二月?小皇帝被軟禁未央宮?便起衣帶血詔一封,交由當時的禁中侍郎,如今位居九卿副職的衛尉丞秦牧帶出去,召那支披著神秘麵紗的邊軍入京勤王。
當是時?小皇帝便做下了三重安排。
第一重?自是最淺顯層麵的王忠:王忠裝死,來混淆視線。
第二重,也是陳平周勃曾經以為看透的真相:假意出城安葬王忠的秦牧,出城之後取馬直奔簫關?將陳平周勃的視線完全拉到了簫關外的隴右、北地,乃至於上郡。
過去了這麽久?陳平也早已意識到了飛狐軍出現在關中的過程:小皇帝的第三重安排,讓謁者汲忡藏身棺低,輕裝簡行,直奔飛狐逕!
即便是雙方已經不死不休的如今,陳平也為小皇帝這手計中計感到欽佩。
不過,戰國時諸子百家留下的傳統,在漢室也同樣適用——你的辦法很棒,但現在是我的了。
陳平,也要迴敬一出計中計,讓小皇帝意識到,在漢初全靠實力立身的功勳,沒有一個好相與的!
表麵上看上去,陳平是要借助匈奴人之手,讓小皇帝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逼迫劉弘‘一致對外’,而後再做籌謀。
但這最淺顯的一層,陳平從未期望小皇帝能相信——撇開恩怨不論,光從小皇帝目前為止的表現來看,漢室起碼迎來了一位‘守成之主’。
這還隻是下限而已。
至於上限,陳平已經不願意去想了···
第二層,便是周勃目前為止所能看到的層麵:以此舉讓小皇帝感到壓力,從而在對匈奴的外交之中放下政治錯誤,政治威望受到打擊。
說實話,陳平也曾對此抱有僥幸——年不過十四的小皇帝,在麵對外族軍事威脅的情況下,未必不會犯下一些‘年輕人’都會犯下的錯誤:膽怯。
但不出意外的,劉弘地表現再一次讓陳平‘失望’了。
從周勃的口述中,陳平甚至產生了一個荒誕的念頭:若當年冒頓傳書呂後,極盡羞辱之辭時,小皇帝若在,隻怕在季布說出‘噲可斬也’之前,小皇帝就能喊出一句‘布可殺也’!
小皇帝非但沒有如陳平所期待的那樣露怯,亦或是本能的做出‘日後再說’這種和稀泥的舉動,甚至反將了匈奴一軍!
——陳平到現在都沒想明白,小皇帝到底從何得知,匈奴單於冒頓即將亡故?
從匈奴使團的反應,以及小皇帝態度中的篤定來看,這件事,隻怕是八九不離十!
但這完全出乎了陳平的預料!
劉弘說的什麽‘先帝慧眼如炬,早在十幾年前安排臥底前往匈奴’的解釋,根本瞞不過陳平的眼——先帝孝惠皇帝劉盈,整個皇帝生涯就從未曾獨自簽署過任何一道詔令!
別說是關乎國家大事,百姓生計的法令了,就連對臣子賞賜的詔書,孝惠帝都從未做過主。
在曹丞相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再取走一柄禦劍的當時,要說孝惠皇帝能將手伸到草原,這簡直就跟頭曼單於能滅秦一樣可笑。
不過,無論能否解釋,這件事都是既定事實——匈奴單於,確實即將逝世,這個消息還被小皇帝最先得到,並用在了對匈奴使團名言敲詐的迴應之上。
原本寄希望於匈奴人能入場,將水攪渾的陳平,如今已經對匈奴人沒有絲毫信心了——即將麵臨政權交接的匈奴,絕對不會在最近兩年,起碼不會在明年秋九月之前,發起對漢室邊牆的攻擊。
事已至此,陳平也已沒有了退路;誅弘集團唯一能指望的,就隻有最後一個計劃了。
如是想著,陳平便放下了心中最後一絲遲疑,略有些虛弱的麵色中,也逐漸帶上了一往無前的決然。
在陳平左右,周勃和劉揭二人分而落座,亦是滿目慎重。
過去這段時間,誅弘集團雖然都不太好過,但劉揭的日子勉強還過得去——畢竟是劉弘親自分封的徹侯,光是這麵虎皮,也足以讓劉揭避免許多麻煩。
與之相比,周勃的日子就隻能用‘慘淡’二字來形容。
最明顯的一個佐證就是:今天這場關於誅弘集團終極大招的商討會議,身為漢室軍方第二號人物的大將軍灌嬰,並未到場!
雖然明白灌嬰想要繼續潛伏,甚至是隨時迴到中立立場的傾向,但周勃依舊不得不承認:在如今的軍方,自己這個太尉已經近乎被架空。
原因無他——自太祖高皇帝伊始,太尉官便隻有在戰時,才具有對天下兵馬的實際指揮權;和平時日,太尉幕府便會遣散大半,軍務大都由大將軍代為處理。
關中人多眼雜,周勃自是不好逾矩,原本關外的軍隊,周勃還是勉強能調動的。
嗯,原本。
在飛狐都尉部正式升編為飛狐軍,主將飛狐都尉加車騎將軍銜之後,別說周勃了,就連可以名正言順插手軍方事務的大將軍灌嬰,都再未曾收到過邊牆哪怕一封戰報!
匈奴是處於政權交接期沒錯,但匈奴幕南部族對漢室的掠奪,幾乎和漢人耕種土地一樣——每年一次,秋始冬終,雷打不動!
也就是說,漢室邊境實際上在每一年,都會受到匈奴人的攻擊,隻不過攻擊力度、人數,以及漢方的損失不同而已。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整個冬天,都不會有哪怕一封戰報送入長安——漢軍製,凡調動五十人以上部隊,皆需皇帝詔書+調兵虎符雙重保險,才可調動!
邊境的情況稍微特殊一些,自然不可能在匈奴人兵臨城下時,還派人請示長安。
但邊境部隊的臨戰決策權,也僅限於‘先做出合理反應,並在之後第一時間稟告長安備案’的程度。
而匈奴人無論是成大集群式奔襲,還是小股騎兵部隊偷襲,其人數都不會低於百人——這與匈奴軍製有關:匈奴最低的軍事編製,便是‘百夫長’所帶領的騎兵百人。
換而言之:這個冬天,匈奴人必然攻擊了漢室邊境;為了應對,漢室邊防部隊也必然不止一次調動了五十人以上的武裝力量。
但自年初(十月)至今,作為帝國實際掌權人的丞相,陳平手中,有且僅有一張雲中迴稟‘幕南諸部異動’的軍報。
其他的軍報呢?
向長安報備軍事調動,以避免涉嫌謀反罪的軍報呢?
直到二月末,陳平才從地方郡國呈上的奏疏中稍見端倪——車騎將軍飛狐都尉柴武,奉詔總領邊牆防務,凡西起隴右,東至右北平之一應邊關軍報,皆呈於車騎將軍!
簡單而言:漢室整個邊牆附近的衛戍部隊,都已經掌握在了柴武(劉弘)之手!
至於被周勃、灌嬰捏在手裏的調兵虎符,則徹底成為了擺設。
——如今的小皇帝,早已不是那個能被逼著寫下調兵詔書的傀儡了···
隻有虎符,沒有詔書,周勃和灌嬰唯一能做的,也隻有當初誅滅諸呂時般,憑借虎符進入某一軍營,憑借個人威望策反這支部隊。
這個選擇,實際上也幾乎等同於不存在——無論是誅呂,還是‘非惠帝子’的大義旗幟,都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可能。
匈奴人靠不住,中央部隊無法掌控,陳平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被另一股不可忽視的武裝力量所吸引···
諸侯王軍!
事到如今,陳平已經放下了所有的僥幸和傲慢,並明確地認識到:如今的局勢之下,自己唯一可以翻盤的機會,有且隻有戰爭!
唯有戰爭,才能讓劉弘從逐漸穩固的皇位之上摔下來!
今日陳平、周勃、劉揭三人聚首於曲逆侯府,便是要將這件關乎眾人身家性命,乃至於關乎漢室未來走向的大事定下來!
想到這裏,陳平陡然一直腰,往日散發出的慵懶以及一絲書卷氣,在這一瞬間徹底消失在陳平身上。
“老夫已修書數卷,將此間內由盡呈於悼惠王之子之前;及至書簡傳遞之事,還需勞煩太尉遣人,送去臨淄!”
看著陳平陡然轉變的氣質,心中本有些牢騷的周勃頓時一喜,起身一拜:“丞相大可無憂,若連幾封書信都送不出關中,鄙人便也妄為太尉了。”
見此,陳平隻沉沉點了點頭,轉過頭去,對劉揭道:“內史之責,比之太尉艱辛者甚,還請內史萬勿鬆懈。”
“若車騎將軍調兵以南,老夫必當轉告於內史;內史所勞者,當為嚴守關中各道、橋,以免前時飛狐故事,再演於長安城外。”
看著陳平目光中隱隱散發出的銳意,饒是劉揭也是不由愣了愣神,而後趕忙道:“喏···”
見劉揭麵色中的怪異,陳平來不及多想,又對周勃補充了一句:如事有不測,太尉隻須保證北軍按兵不動,便可。
將所有的事務都安排下去,陳平便扶膝直做,滿是嚴肅的拉過二人的手腕:“此事,係吾等之身家性命,稍有不慎,便乃萬劫不複之果。”
“此今日始,吾等不可有任何一處差錯!”
得到二人的答複之後,陳平便擊掌一唿:“善!”
“絳侯需謹記:若諸王自齊地起兵,太尉務必拿下平亂主帥之位;唯有如此,方可領北軍於關外,吾等之事,放有轉圜之餘地。”
聞言,早已麵色漲紅,目光中滿帶著鬥誌得周勃猛然一拜:“唯丞相馬首是瞻!”
看著周勃信誓旦旦低頭納拜的模樣,劉揭幾番糾結,終是跟著周勃一拜:“丞相之托,鄙人不敢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