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間,張蒼,田叔,吳公三人已是來到了殿內:“禦史大夫臣蒼、少府臣叔,廷尉臣公,謹拜陛下。”
見人都來齊,劉弘隻好先放下思慮,輕揮揮手,示意王忠拉來幾隻筵席,請三人就坐。
三人謝禮安坐之後,劉弘的目光在田叔身上稍停留片刻,隨即麵向張蒼道:“今日常朝,朕所言及之事,禦史大夫當盡快處置。”
對於禦史大夫內部的審查清理,根本就不是劉弘地主要目的——禦史大夫內部究竟有多少貪官汙吏,劉弘一點興趣都欠奉。
說到底,在電子信息網絡沒有普及的時代,懲治貪官,杜絕賄賂的唯一辦法,就是說朱重八剝皮實草,用高壓政策威懾官僚,使其不敢再犯。
但曆史已經證明,朱重八的路子,也同樣走不通——老朱一死,官僚階級觸底反彈,帶著多年來乘機的怨恨和憋屈,報複性的受賄貪汙;比起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漢、唐都曾為人不齒的‘冒名頂替武勳’‘以民首為虜首’等操作,在晚明幾乎變成了常規操作。
所以,劉弘根本沒有指望靠自己的一張法令,就徹底杜絕貪汙受賄——在漢律之中,受賄本身就不違法;違法的是貪汙。
說具體一點就是:中央下達了‘修造水渠’的人物,官員收了某人的錢,就將這個‘工程’交到了此人手中;那隻要最終,這段水渠保質保量的建成了,中央就不會在意這個官員從這件事裏收了多少錢。
也就是說,隻要本職能做好,那這種收人錢財,就屬於‘受賄’的範疇,頂多被輿論所不齒,並不會觸犯律法。
那什麽樣的‘收錢’,才會觸犯法律呢?
同樣的例子,中央要求某地修建水渠,官員為了牟取好處,將中央撥下來的‘修渠專項款’給吞了,導致最終建造出的水渠質量出現問題,這就會被法律製裁。
為了私利吞國家的錢,並因此影響了中央下達的任務,這就屬於‘貪汙’的範疇;這種行為,便是禦史大夫派往全國各地的‘采風團’所要關注,並上報朝堂的。
正常情況下,禦史大夫發現這種狀況後,並不會直接報給朝堂或者皇帝,而是查一查這個官員的底細,找出此人的舉薦者——在漢室,具備舉薦資格的最低標準,是‘秩二千石’!
這就使得,幾乎所有的舉薦者,都是地方郡守!
找到這位‘貪汙’官員的舉薦者之後,禦史大夫就會以個人的名義,修書一封,送往這位封疆大吏,隱晦的將此事的概要表達出來:公舉薦的某某官,似是不修私德啊···
得到禦史大夫親筆所書的‘私人書信’,絕大多數情況下,舉薦者身為地方郡守,都會為了烏紗帽,而為此事給出個交代。
——要是心軟一些的,就會讓貪汙官員辭官,迴家種田。
心硬一點的,更是直接讓貪汙官員‘羞愧自殺’!
對於‘受賄’和‘貪汙’,劉弘大體上還是比較認可此時的價值觀的——尤其是在屁股真正放在皇位之後,劉弘愈發渴望出現一個和珅那樣的‘奸臣’了。
能在保證國家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按時按量完成國家交代的任務,對於封建官僚而言已經足夠了,劉弘也不指望更多。
劉弘讓禦史大夫內部審查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堵住朝堂的嘴,為之後的全麵審查做鋪墊!
誠然,劉弘也沒想通過掀起一場反腐倡廉運動,就讓漢室官場變成一池清水,這不現實,也沒有實際操作性。
劉弘想做的,是借此改革漢室財務記錄製度!
——在少府售糧於東市期間,劉弘出於前世從影視劇中學來的‘官場之術’,也出於對自己的舉措‘審查’的目的,簡略掃了一眼少府的賬簿。
當時的狀況,可謂慘不忍睹來形容!
——劉弘至死都忘不了,那本比之流水賬還不如的賬本,居然是出自於漢室,與財務關係最深的少府!
——某年某月某日,售糧多少多少石,得錢多少多少···
整本賬簿,統統是這種流水賬!
當劉弘問及:少府今有糧幾許,錢幾何,其餘物資各多少的時候,少府官員在劉弘目瞪口呆之下,說下了一句讓人匪夷所思的話:陛下稍等片刻,臣這就去數···
數!
現數!
對庫存,少府官員連大概的估算都沒有!
這種情況,有人把少府搬空一半,劉弘都察覺不了!
就更別提丞相府掌控下的國庫,以及其他各屬衙的財務部門了,根本就是篩子!
劉弘滿是驚疑的將那份由原少府監記錄,並被老太監王忠從少府偷出來的“賬本“重新翻出來,仔細查看過後,發現就連那份賬本,也是以流水賬記錄的!
某某侯拿走了多少金,多少銅錢,亦或是武器財務,都是一條條陳列,完全沒有匯總。
從這樣的賬目,要想知道支出,收入等匯總,就得按賬本所記錄的,一條條現算。。。
在這個沒有計算器,也沒有算盤的時代,這種運算的工作量,兼職跟運算蘑菇的放射方程式差不多。
到了此時,劉弘才明白,地方收上來的錢稅,為什麽要大費周折的用“儲錢罐“封存,並用地方主、副官用印,雙重保險,來保證錢稅的安全——因為具體收上來多少錢,不止中央不知道,很有可能,負責收稅的地方官也同樣不清楚!
無論是處於提高工作效率,或是避免財務漏洞的考慮,劉弘都必須改變這種狀況;而少府新換了個主官的現在,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時機。
想到這裏,劉弘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鎖定在了張蒼身上。
——別說官場了,如今漢室天下,要說有誰能做成劉弘想要的“政務數字化“,張蒼無疑當仁不讓!
無論是在先秦擔任過圖書管理員的經曆,亦或是“荀子門徒“的身份,都掩蓋不了張蒼的斜杠身份——人家是個數學家!
在民間,一卷普通的九章算術手抄版,頂多值百金,待以後劉弘弄出紙和印刷術,批發學術,其價格更將大跌。
但若是張蒼注釋版本的九章算術,至少價值千金!
還買不到!
見人都來齊,劉弘隻好先放下思慮,輕揮揮手,示意王忠拉來幾隻筵席,請三人就坐。
三人謝禮安坐之後,劉弘的目光在田叔身上稍停留片刻,隨即麵向張蒼道:“今日常朝,朕所言及之事,禦史大夫當盡快處置。”
對於禦史大夫內部的審查清理,根本就不是劉弘地主要目的——禦史大夫內部究竟有多少貪官汙吏,劉弘一點興趣都欠奉。
說到底,在電子信息網絡沒有普及的時代,懲治貪官,杜絕賄賂的唯一辦法,就是說朱重八剝皮實草,用高壓政策威懾官僚,使其不敢再犯。
但曆史已經證明,朱重八的路子,也同樣走不通——老朱一死,官僚階級觸底反彈,帶著多年來乘機的怨恨和憋屈,報複性的受賄貪汙;比起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漢、唐都曾為人不齒的‘冒名頂替武勳’‘以民首為虜首’等操作,在晚明幾乎變成了常規操作。
所以,劉弘根本沒有指望靠自己的一張法令,就徹底杜絕貪汙受賄——在漢律之中,受賄本身就不違法;違法的是貪汙。
說具體一點就是:中央下達了‘修造水渠’的人物,官員收了某人的錢,就將這個‘工程’交到了此人手中;那隻要最終,這段水渠保質保量的建成了,中央就不會在意這個官員從這件事裏收了多少錢。
也就是說,隻要本職能做好,那這種收人錢財,就屬於‘受賄’的範疇,頂多被輿論所不齒,並不會觸犯律法。
那什麽樣的‘收錢’,才會觸犯法律呢?
同樣的例子,中央要求某地修建水渠,官員為了牟取好處,將中央撥下來的‘修渠專項款’給吞了,導致最終建造出的水渠質量出現問題,這就會被法律製裁。
為了私利吞國家的錢,並因此影響了中央下達的任務,這就屬於‘貪汙’的範疇;這種行為,便是禦史大夫派往全國各地的‘采風團’所要關注,並上報朝堂的。
正常情況下,禦史大夫發現這種狀況後,並不會直接報給朝堂或者皇帝,而是查一查這個官員的底細,找出此人的舉薦者——在漢室,具備舉薦資格的最低標準,是‘秩二千石’!
這就使得,幾乎所有的舉薦者,都是地方郡守!
找到這位‘貪汙’官員的舉薦者之後,禦史大夫就會以個人的名義,修書一封,送往這位封疆大吏,隱晦的將此事的概要表達出來:公舉薦的某某官,似是不修私德啊···
得到禦史大夫親筆所書的‘私人書信’,絕大多數情況下,舉薦者身為地方郡守,都會為了烏紗帽,而為此事給出個交代。
——要是心軟一些的,就會讓貪汙官員辭官,迴家種田。
心硬一點的,更是直接讓貪汙官員‘羞愧自殺’!
對於‘受賄’和‘貪汙’,劉弘大體上還是比較認可此時的價值觀的——尤其是在屁股真正放在皇位之後,劉弘愈發渴望出現一個和珅那樣的‘奸臣’了。
能在保證國家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按時按量完成國家交代的任務,對於封建官僚而言已經足夠了,劉弘也不指望更多。
劉弘讓禦史大夫內部審查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堵住朝堂的嘴,為之後的全麵審查做鋪墊!
誠然,劉弘也沒想通過掀起一場反腐倡廉運動,就讓漢室官場變成一池清水,這不現實,也沒有實際操作性。
劉弘想做的,是借此改革漢室財務記錄製度!
——在少府售糧於東市期間,劉弘出於前世從影視劇中學來的‘官場之術’,也出於對自己的舉措‘審查’的目的,簡略掃了一眼少府的賬簿。
當時的狀況,可謂慘不忍睹來形容!
——劉弘至死都忘不了,那本比之流水賬還不如的賬本,居然是出自於漢室,與財務關係最深的少府!
——某年某月某日,售糧多少多少石,得錢多少多少···
整本賬簿,統統是這種流水賬!
當劉弘問及:少府今有糧幾許,錢幾何,其餘物資各多少的時候,少府官員在劉弘目瞪口呆之下,說下了一句讓人匪夷所思的話:陛下稍等片刻,臣這就去數···
數!
現數!
對庫存,少府官員連大概的估算都沒有!
這種情況,有人把少府搬空一半,劉弘都察覺不了!
就更別提丞相府掌控下的國庫,以及其他各屬衙的財務部門了,根本就是篩子!
劉弘滿是驚疑的將那份由原少府監記錄,並被老太監王忠從少府偷出來的“賬本“重新翻出來,仔細查看過後,發現就連那份賬本,也是以流水賬記錄的!
某某侯拿走了多少金,多少銅錢,亦或是武器財務,都是一條條陳列,完全沒有匯總。
從這樣的賬目,要想知道支出,收入等匯總,就得按賬本所記錄的,一條條現算。。。
在這個沒有計算器,也沒有算盤的時代,這種運算的工作量,兼職跟運算蘑菇的放射方程式差不多。
到了此時,劉弘才明白,地方收上來的錢稅,為什麽要大費周折的用“儲錢罐“封存,並用地方主、副官用印,雙重保險,來保證錢稅的安全——因為具體收上來多少錢,不止中央不知道,很有可能,負責收稅的地方官也同樣不清楚!
無論是處於提高工作效率,或是避免財務漏洞的考慮,劉弘都必須改變這種狀況;而少府新換了個主官的現在,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時機。
想到這裏,劉弘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鎖定在了張蒼身上。
——別說官場了,如今漢室天下,要說有誰能做成劉弘想要的“政務數字化“,張蒼無疑當仁不讓!
無論是在先秦擔任過圖書管理員的經曆,亦或是“荀子門徒“的身份,都掩蓋不了張蒼的斜杠身份——人家是個數學家!
在民間,一卷普通的九章算術手抄版,頂多值百金,待以後劉弘弄出紙和印刷術,批發學術,其價格更將大跌。
但若是張蒼注釋版本的九章算術,至少價值千金!
還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