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兩千年後的華夏,都未能得到完美解決。


    ‘南京老太一倒地,全國道德素質下降一半’的典故,便足以說明,指望道德素養來維持社會秩序,是行不通的。一個完整的政體,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律體係,才能保障正常的社會秩序。


    至於道德素養,則隻能作為輔助手段,去彌補一些在界限模糊,法律不好判定的事件中,所存在的法律漏洞。


    從這個角度來看,黃老學在漢初的執政理念實際上非常先進:以律法為準繩的同時,通過提倡道德素養的提高,來保證社會風氣不被帶偏。


    相較於法家的全靠法製,以及儒家的完全期待百姓的道德修養,黃老學的主張無疑更加全麵,也更為現實可行。


    但理論歸理論,實際為官治民時,就不是那麽好操作的了。


    ——刑德並用,以何為主,何為輔?


    若兩者是同等地位,那必然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當某一件事,在違背法律的同時符合這個時代普行的道德觀念,或在違背道德的同時並沒有觸犯法律,應該如何決定?


    所以,張蒼提出的這個問題,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刑德並用,當以刑為主,還是德為主?


    能知道‘刑德並用’,隻能證明汲忡對黃老學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但能否在實際操作中做到使人信服,才能看出汲忡適不適合做官。


    在張蒼滿是期待的目光中,汲忡思慮許久,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夕者,蕭相國以著漢律,正民視聽,劃民所可為、所不可為。”


    “晚輩愚見,刑德並用者,當以律法為基骨,德行修養為血肉,方可使民安樂,江山永固。”


    言罷,汲忡再拜,補充道:“此僅晚輩私見,若有謬誤,還請老大人莫怪。”


    張蒼自是笑著點點頭,舉樽邀道:“汲仆射之見,頗得黃老無為之要,老夫甚敬之。”


    對飲過後,汲忡便在張蒼的目送下,迴到了座位之上,再滿一樽,走到了劉不疑身邊。


    “還是年輕啊···”


    對於汲忡的迴答,張蒼說不上失望,但也談不上眼前一亮。


    ——法為筋骨,仁義附之,就是黃老學目前,對‘刑德並用’的官方解釋。


    從汲忡方才的反應來看,張蒼大概也能猜到,這是汲忡自己思考過後得出的結論;而非從書籍中照搬。


    從這一點來看,汲忡的表現算是合格的:作為一個文人,汲忡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書呆子。


    但這個中規中矩的答案,也讓張蒼對汲忡的期待逐漸消逝——循規蹈矩,隻顧理論而不顧現實,光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汲忡四十歲之前的成就,不會超過一郡之守。


    很淺顯的道理:汲忡即將出任千石級別的九卿副官:奉常丞,之後,為了彌補地方執政資曆的缺陷,汲忡必然會被陛下外放到地方郡國鍍金,再伺機召迴中樞,去籌謀更高一級的九卿主官。


    在地方執政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某家豪強弄死了一個農戶,然後這家的遺子趁夜上門,殺了豪強全家。


    按照汲忡的理論,此人雖是報仇血親,但按照漢律的規定,殺人者死,此人依舊難逃死罪。


    這樣的理論,放在別的時代或許無可厚非,但在漢室,這絕對就是個謬論!


    ——父母被人殺害,去報仇還要被判死罪?


    這樣的事隻要一出現,將直接動搖漢室‘以孝治天下’的國本!


    更何況秦時的嚴苛律法,已經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負麵印象,如果還以法律為主要標準,那無疑會捅破漢律的表皮——此秦法也!


    所以,以法律為主要基準去執政,在此時是根本行不通的;具體執政上,還是要以道德為基準,以民風建設為首要。


    此時的九卿,自然大都是隨高皇帝劉邦立下赫赫軍功的開國元勳;但張蒼心裏橫清楚:總有一天,政壇要被一步步爬上來得官僚階級所取代。


    此事,在現在就已經有所苗頭:河南守吳公,以治民為善,公平公正,而被召入中樞,任為九卿!


    在將來,政壇被官僚階級占據的趨勢,隻會越來越快;待等開國功勳們差不多都死光,九卿恐怕就都是從地方摸爬滾打上來的陳年老吏了。


    到了那時,汲忡要想成為中樞九卿有司的主官,就必然有漂亮的地方執政履曆,才能堵住朝堂悠悠之口。


    那什麽樣的地方官,才能有機會被提拔到中樞,成為九卿?


    要麽,將原本貧苦困頓的治下治理的很富庶,百姓民安居樂業,其攻擊大到傳入朝堂,乃至於天子之耳,並得到大部分人認可;要麽,就是如吳公一樣,執政公正的名聲足以傳入長安,為天子所知,為朝堂所認可。


    這兩者,汲忡能做到哪一樣?


    帶領治下百姓走向小康,張蒼不相信以黃老出身,信奉‘無為而治’的汲忡能做到;而吳公的路子,也被汲忡方才的表現否定。


    ——吳公被提拔為九卿,靠的可不是執法嚴明,而是‘治平’!


    治平,指的不是有多麽遵守法律,而是吳公處理的事,得到了幾乎所有百姓,以及治下官僚的認可,和信服。


    在張蒼看來,汲忡日後外放,大概率要在律法問題上栽跟頭。


    不過對此,張蒼也沒太在意——說到底,汲忡還年輕。


    或者說,相較於其他黃老出身的官員而言,汲忡年輕的實在過分了些。


    如今朝堂,別說九卿副官了,就是把所有有資格上朝的官員加一起,能有幾個四十歲以下的?


    一個指頭都數得過來!


    千石以上的九卿副手及以上,更是見不到五十歲以下的人!


    就連劉不疑身側,一直以晚輩之禮安坐的令勉,那也是仗著實打實的戰功,以及將近四十歲的年紀,再加上陛下欽點,在長安鍍層金的目的,才勉強成為九卿的。


    而汲忡卻要在沒有軍功傍身、且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的前提下,直接出任九卿副手!


    哪怕張蒼心裏明白,這是陛下在培養班底,手中也是在沒有可用之人,也是對汲忡短期內的政治前景略有些悲觀。


    ——若說後世,信奉‘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話,漢初的政壇,就基本是‘發間無白,遇事必壞’。


    不過,年輕既是汲忡的劣勢,在某種角度上,也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就得到了陛下的信重,委以千石之職,光是這份機遇,就已經是很難得了。


    至於汲忡略有些理想化的‘毛病’,隨著事件的推移,閱曆的增長,張蒼相信會慢慢被老練穩重所取代。


    最恐怖的是:如果按照如今朝堂大多數官員的平均年紀:七十歲計算,汲忡起碼還有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


    哪怕汲忡真是個不可雕琢的朽木,那四十年資曆熬下來,汲忡也足以成為政壇不可小覷的一方大佬。


    即便被外放地方之後,沒有做出什麽拿得出手的政績,隻要不出大的差錯,汲忡也可以一點點熬資曆,在四十到五十歲時,被召迴中樞,任為九卿。


    所以在張蒼心中,汲忡的評價也就很淺顯了:治學合格,略有些青澀,雕琢一番,來日或可成大器。


    總的來說,張蒼對汲忡也還是滿意的——謁者出身,能有現在這種程度的認知,汲忡即便算不上優秀,也在水準線以上。


    而汲忡,就是張蒼心目中,劉弘地班底裏質量最差的一個的···


    令勉,任飛狐強弩校尉超過十五年,車騎將軍柴武舉薦,以飛狐軍接班人為培養的人物,軍功足夠,資曆足夠,能力足夠!


    秦牧,任北軍射聲校尉麾下司馬,出身將官世家,雖然資曆有些不足,但勝在政治成分出色——武將!


    奉常領宗正事劉不疑,宗親之長者,手段有,能力有,臉皮也夠厚!


    再加上水準線以上,並憑借一句‘天子在也’彌補了一部分資曆的汲忡···


    對於劉弘地識人用人,張蒼此時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幾個人,最低成就都是九卿一級!


    若能穩步熬資曆的同時,立下些武勳,做出些政績,也不排除二十年後位列九卿的可能!


    張蒼自詡識人之能不俗,也不敢保證看中的每一個,都能達到九卿的級別。


    不過,劉弘如此精準的眼光,也讓張蒼放下心中那一絲擔憂——陛下既然如此慧眼如炬,那必不會使明珠蒙塵!


    剛想到這裏,右席的田叔和吳公二人便一同起身,舉樽來到了張蒼麵前。


    “承蒙北平侯不棄,盛情宴請,吾二人感激涕零;唯敬酒三樽,以謝北平侯之情。”


    張蒼自也是笑著站起身,敬道:“二位久離長安,此番入朝,日後與老夫自是同僚之誼。”


    “遠來是客,老夫自當盡地主之誼,以迎二位。”


    田叔、吳公二人再拜:“多謝北平侯。”


    對飲一樽,田叔便搖搖晃晃迴道自己的筵席之上,稍稍揉著額角,緩解醉酒的痛楚。


    吳公則是留了下來,與張蒼低聲交談些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帝成長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少帝成長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