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錦繡帶著內侍搬到了杜蘅殿,正式過起了她的才人生活。
殿內都已經打掃過來,連外麵的牌匾都擦拭過了。杜蘅,名字好聽,又是香草,香草美人,真是個讓人心情愉快的名字。
幾人合力,收拾地很快。加上錦繡本來就住進宮裏沒有多少天,除了從葉府帶出來的東西,就隻有淑妃賞賜的衣料首飾了,都比較輕便,整理起來也不難。
等殿內都弄好了,又覺得腹中饑餓,這才發現天還早著,遠沒到晚膳的時間。
杜蘅殿這邊主子淡定,宮人也如什麽也沒發生過一般,新來的還沒有適應,知夏兩人閑不住的忙前忙後,白蓮一心向著淑妃,錦繡一時間竟然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無趣至極。
隻是別的宮裏可就像是翻了天。宮裏哪有什麽秘密呢,除了皇上的消息別人或不敢打聽,或打聽不到,其餘人的,隻要有心什麽探不到。
聽說皇上去了未央宮用膳,這事本來就玄乎,誰想到第二日竟然一紙令下,受封的那人還是個庶女。
淑妃接庶妹進宮一事,宮裏知道的也不少,但都沒當一迴事,畢竟有那麽多的前車之鑒在這,想動歪腦筋也要先掂量掂量。誰知這沒聲沒息地十多天都過去了,卻來了這麽一出。
幾番打探,才知道原來這個小才人是個會廚藝的,每日守著時間往禦書房送東西,竟然真的惹皇上動了心思。脾氣好的隻道幾聲好運氣,脾氣不好的就差撕了帕子罵一句狐媚子了,隻等著明日親眼看看這狐媚子究竟是個什麽樣的。
未見其人,先聞起名,錦繡也趁著東風揚了名了。
☆、第15章 明爭
長樂宮。隻見一群宮裝女子圍在梳妝鏡前,中間坐著的女子一身正紅,氣勢威嚴遠非眾人所及。
皇後扶著發髻,對著銅鏡側著臉瞧了瞧,高高的隨雲髻,梳得一絲不苟,不禁露出幾絲滿意的神色。拍了拍秦才人的手,笑著說到,“還是你手巧,梳個頭都能梳出一朵花來。”
站在旁邊的秦才人受寵若驚,這可是難得的褒獎了。
她也是去年選秀進宮的,初時仗著自己年輕貌美,做事從來都是率性而為,得罪了不少人。後來受了罪了,才知道皇上根本就沒把她們這些小妃嬪放在眼裏。討好皇後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誰不想在宮裏過好點,所以縱使皇後不耐煩她也一天不落的過來請安。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眼下不是好多了麽。
秦才人抿嘴陪著笑說,“妾身駑鈍,也就這點手藝勉強能入眼,還望皇後娘娘不要嫌棄才是。”
“慧雲你聽聽,秦才人這樣的手藝若是勉強入眼的話,你每日梳得可就不堪入目了。”皇後此時心情正好,還不忘打趣身邊的大宮女。
慧雲一身淡粉色宮裝,穿的格外嬌俏,未語先笑,“娘娘有了秦才人就看不上我這等俗人了嗎,好在奴婢不止會梳頭,否則可不就成了百無一用了麽。”
“行了,有這個說笑的功夫還是多向才人請教吧,學個一二分本宮也就滿意了。”皇後對著鏡子,又選了一支朝陽九鳳釵插上。
“當不得請教二字,若是慧雲想學,隻管去妾身宮裏。”
“那就多謝才人了。”慧雲見娘娘高興,當下就應了。隻是也不會真到別人的宮裏去學手藝,她不過是個得寵的奴婢,秦才人卻是是主子,主子教了是她的福分,不教是秦才人的本分,她若是仗著皇後娘娘的青眼跑去人家的住處,那可就太沒規矩了。還是等今兒有機會,親自去向才人討教一番。
幾人正陪著娘娘說笑,不一會就有人稟告說二皇子過來了。
慧雲迴過頭,不出意外地見到被宮人牽著的二皇子。
二皇子今年四歲,紮著一個包包頭,小臉長得白白嫩嫩,還沒人腿高。雖然被人牽著但還是走得很慢,一步步挪到跟前,被內侍揪了揪手袖,才像模像樣朝著皇後拜了一下,聲音軟軟地,“兒臣給母後請安。”
“行了,起來吧。”皇後冷冷地說了一句,直直把目光望向二皇子。
平心而論,二皇子生得也是異常可愛,可這不是自己的孩子怎麽看都喜歡不來。皇後見又是這樣,連頭都不敢抬一下,畏畏縮縮,和她那生母一個樣,心裏的厭惡更深了一層。
慧雲眼尖地瞧著氣氛不對,笑著出聲打破了沉默,“娘娘您瞧瞧,這常年在身邊親近的就是不一樣,旁人可不能比啊,二皇子不是早早就過來給您請安麽。這麽小就明事理,還是您教得好。”
“可不就是這樣,妾身這些天看著,可就隻有二皇子這麽懂事。”秦才人也附和道。
那誰不懂事,可就顯而易見了。秦才人不傻,宮裏現在隻有兩個皇子,大皇子如今是德妃一脈的,皇後一邊隻剩下二皇子了,指不定以後得靠著這位,她也不在乎捧一個踩一個。
大抵是秦才人外話的意思讓皇後又想起了德妃和大皇子,心下遠遠厭惡地多,有了對比看著二皇子就順眼多了。這才拉過二皇子問道,“最近課業學的如何?”
二皇子有些害怕,吞吞吐吐道,“剛,剛學完《論語》,明日就得學習《孟子》了。”
“你們的太傅是國子監祭酒大人,為人秉直守禮,有大才,你平時有不懂的地方多向他請教。聽說昨日太傅當眾誇了大皇子?”
二皇子點點頭,老實地迴到,“大皇兄素來聰慧,很得太傅看重。”
太傅是已知天命的白胡子老頭,也不隻是教他們倆人,還有幾位陪讀,隻是這些人裏麵,太傅明顯最喜歡大皇兄,每日都會讚幾句。對他卻冷冰冰的,二皇子心裏並不十分喜歡這位老太傅。
即使不懂,二皇子也從不問他。
皇後沉默了,隨後冷笑一聲,“聰不聰慧沒什麽,成大事者,也不光是憑著聰慧就能成的。勤能補拙,你既然知道自己不如你大皇兄聰慧,就得下心思用功讀書,平日裏也別花時間在玩鬧上,多和太傅探討才好。”
“兒臣知道了,兒臣一定好好學,定不教母後失望。”
“嗯,”皇後稍微滿意些,喚來慧明道,“前些日子送的那些東西裏有一方硯台,你帶二皇子過去拿,再多選一些宣紙,平日讀書都用的上。”
慧雲得了令,便領著二皇子去了小庫房。府庫裏麵存的東西都是都是下麵人孝敬的,不過長樂宮明顯不缺這些,堆放在那裏也可惜。
偏頭看了看二皇子,見他依然安靜地走著路,慧雲心裏歎了口氣。這孩子著實可憐,生母早逝,身邊也沒一個親近的人,每次看見他都是低著頭,怯弱的樣子,真叫人心疼。
本來身份尊貴的二皇子,生生過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又想起了皇後娘娘,慧雲是想勸勸來著,無奈每次娘娘都聽不進去。說到底,還是不甘心,想要一個親生的小皇子。可是這事何其困難,娘娘明智了半輩子,惟在子嗣上麵犯了倔,這可怎生是好。
都是可憐人,宮裏的主子,算計來算計去,誰不可憐呢。
二皇子走後,皇後無意再多談,起身向門邊處問道,“時候應該不早了,外麵人都快來齊了吧。”
“迴皇後娘娘,各宮的主子都已經到了。”小宮人立在門邊,機靈地迴了一句。
“那就走吧,今兒可不能錯過了好戲。”說得不明不白,在場的卻都會心一笑,跟在後麵出了內殿。
當今皇後乃鎮國公府嫡長女,早年被先帝賜婚於當時還是趙王的皇上。新皇登基後被擁立為後,說是擁立,還是因為當時新皇尚未露出立後意願之前,以鎮國公為首的一幹老臣就已經按耐不住,要請旨立後,揚言後宮不得一日無主,天下不能一日無後。
雖說新帝並沒有表示反對,但偌大的朝堂,竟然百口同聲,這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
當時新帝初登大位,先皇猶在,所以事情鬧出沒多久便結束了。總之,這場博弈最終以新帝立楊氏女為後而落幕,看起來兩方也都認同這一結果。
後宮與前朝向來聯係甚廣。鎮國公一脈仗著先帝尚在,恩寵優渥,在朝堂上是一家獨大,這楊氏皇後在後宮中也是說一不二,更何況幕後還有太後相助,一時風頭無二。
不得不提的是,太後亦是楊家女,楊家勢大,可見一斑。
這樣的情況也隻是持續了兩年,待先帝因病去世,皇帝破格提拔了眾多新臣。更微妙的是,皇上竟然還一手把原屬於鎮國公一派的禮部侍郎柳呈司推上尚書令一職。
大魏開國近百年,然而三省六部之製卻是初立不久,皇上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又將尚書一省的權利又擴大了許多,與鎮國公府形成了平分之勢。
原本同氣連枝的一派逐漸起了離心。起初柳呈司勢弱,大事上並不敢太出頭,直至柳丞相在尚書省地位穩定,柳氏被封德妃後,兩方才正式對立起來。如今皇上登基八年,雖然期間多次對鎮國公柳丞相兩派施壓□□,然而從表麵看,朝堂上仍是兩家獨大。
後宮亦如是。
就如眼下,明明是是一次簡單的請安,在別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然而皇後未至,德妃就已經穩穩當當地坐好,後麵依附著一眾妃嬪,數量之多,占了殿中人數的十之三四。這架勢,看著就讓人心驚。
且德妃身邊坐著的,就是大皇子生母趙修媛,不知趙修媛說了什麽,德妃笑得明豔非常,看樣子二人關係挺不錯。
錦繡一早便隨著淑妃娘娘來了未央宮。出乎意料地,錦繡發現淑妃人緣極好,連皇後宮裏的小內侍,也多少願意給她賣麵子。
正坐著,就聽一小太監細著嗓子唱著,“皇後娘娘到。”
眾妃嬪,連帶著錦繡也不得不站起來行禮。禮畢,皇後照例說了些客套話,錦繡看了一眼,卻微微有些失望。並沒有想象中母儀天下的姿態,或許是再深宮中待久了,穿上紅衣都顯得沉重,容貌也隻是端莊。
倒是德妃,一雙柳眉高高挑起,恨不得飛上天,看著倒是有種咄咄逼人之勢,難怪敢和皇後對上。
皇後坐在高位上,眾人表情一覽於眼底,“天氣愈發熱的了,真是幸苦眾位妹妹還來的這麽早。”
“娘娘說得哪裏話,平日裏起的也差不多,怎麽就幸苦了。”說話的是蔣充容,坐地位子離皇後很近。
德妃身邊的王昭儀聞言,指尖掩著唇角笑了笑,柔柔地說道,“蔣姐姐可真勤快,看得出蔣家家規甚嚴,妾身就不行,每日起床還等緩好長時間才得清醒,都是以前在閨中時候養的壞毛病。”
人影重重,錦繡又坐在淑妃後麵,看不分明,之覺得這人話裏意思和聲音太不匹配了。又聞得一人道,“喲,原來昭儀姐姐也同妾身一樣是個懶人,妾身今日難得起了個大早,收拾地整整齊齊地來了,卻不是為了皇後娘娘。”
“哦,那是為誰?”皇後跟著問道。
那妃子笑道,“卻是為了長長見識,看一下昨兒新來的才人妹妹究竟生得什麽樣。”
聽到這,淑妃起身對著皇後行了一禮,道,“不過是嬪妾娘家妹妹罷了,略懂一些廚藝,擔不起諸位姐妹的盛讚。家妹昨日晉封,妾身今日特地帶她過來給皇後娘娘謝恩。”
錦繡自知避不過,從後麵緩緩走了出來,當的是,盈盈細步,精妙無雙。“正五品才人葉氏,給皇後娘娘請安,娘娘千歲。”
一室靜默。
☆、第16章 暗鬥
隻見座下之人,還挽著雙丫髻,髻上簪著一支碧玉的簪子,上麵垂著兩根細細的流蘇。麵龐白白淨淨,柔柔細細,讓人驚歎其中細膩,都說少女皮膚好,可哪個少女又有這麽好的皮膚。
五官更是精致,眉若翠羽,眼若秋波,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俏生生立在那兒,渾身的靈氣,直叫一屋子的花容月貌先輸了七八分。
皇後娘娘臉上表情不見得有多好看,隻說了一句起身。她倒不知,淑妃也是個大方的。
而後蔣充容接過話頭,感歎了一聲,“淑妃姐姐,你可被這葉妹妹給比下去了,這相貌,還真是萬裏挑一。”
周充媛也就是剛剛說話的那位,是個小家碧玉型,就是說是話來也有一股小家子氣,不過她似乎對錦繡格外好奇,“可不是麽,妾身看著這位妹妹也是極為親近的,葉妹妹可讀過書?”
這話問得奇怪,官宦人家的女兒誰沒有讀過書,就是《女誡》、《烈女傳》也看過不下三遍,錦繡迴到,“讀過的。”
周充媛又追問,“可會做詩?”
“錦繡天資駑頓,不太會做詩。”這是真心話。
錦繡愛讀書不假,不過讀的書又多又雜,各個門類都有涉及,讓她引經據典可以,但是你叫她去做詩,那就太勉強了。詩這個東西,錦繡能念出來就行了,做是萬萬做不出什麽有深意的句子來。
周充媛的目光在錦繡和淑妃身上轉了轉,捂著帕子笑了笑,“真是可惜了,淑妃姐姐當時可是名滿京都的大才女,妾身還以為葉家女兒都是精通詩書的,沒想到葉妹妹這樣玲瓏剔透的人竟然也有不會的,真是人無完人。”
“不過,葉妹妹和淑妃姐姐不愧是一對姐妹,合在一起就是才貌雙全了,真叫人羨慕。”
錦繡聽了直皺眉,正待開口,忽而想到了淑妃那句不該說的別說,又閉上了嘴,眼觀鼻,鼻觀心。
隻是在座的似乎並不想就這樣放過她,又聽得一個宮妃打趣道,“周充媛羨慕什麽,周家難道沒有姐妹?。”
周充媛意有所指地看著那人,“周家姐妹不少,隻是家母是個多心的,就怕妾身那些姐妹生了什麽不該有的心思。是以周家的姐妹,定親的定親,嫁人的嫁人,妾身就是想把她們都接過來,也接不過來。”
每日請安,多是這樣你刺一句我刺一句,周圍妃嬪已經見怪不怪了,既然有人出頭,她們隻需要看戲就行了,因此周充媛話落,殿上竟沒有一個人接。
淑妃自錦繡說話後就沒有出聲,此刻卻忍不住,小小充媛,也不知皇後究竟看重她哪點,冷著臉警告道,“周妹妹,今日說的話有些多了。”
周充媛捏了捏帕子,卻沒有說話。
賢妃做慣了和事佬,此時也隻有她找出來勸道,“周充媛性子直,說話從來就是有什麽說什麽,得罪個把人也不稀奇了。淑妃你大人有大量,就別和她計較。”
性子直?錦繡隻看到了一個費心心思挖坑等人跳的心機女。不過這事也就隻能這麽輕輕揭過,隻因上麵皇後娘娘開了金口,“行了都別爭了,私底下的話私底下說就行,可不要放在明麵上,都是宮裏的妃嬪,傷了和氣便不好了。今日人也見到了,話也說了,要是沒什麽事諸位妹妹就先迴去吧。我這裏還有些事,就不留各位了。”
如此,也不知道是教訓了誰。隻是此話一落,眾人再沒多言,紛紛起身行退禮。
錦繡的第一次請安,也就由此結束,說不上驚心動魄,但也長了見識。迴到殿中,見到幾個丫鬟似乎比昨日熟悉了許多,說話時也帶起了笑。
她環視一圈,竟沒有發現知秋的影子,難怪呢,她怎麽說今日忽然安靜了許多。
問了知夏,才知道那丫頭出去會友去了。會的,恐怕就是那位小荀子了。
殿內都已經打掃過來,連外麵的牌匾都擦拭過了。杜蘅,名字好聽,又是香草,香草美人,真是個讓人心情愉快的名字。
幾人合力,收拾地很快。加上錦繡本來就住進宮裏沒有多少天,除了從葉府帶出來的東西,就隻有淑妃賞賜的衣料首飾了,都比較輕便,整理起來也不難。
等殿內都弄好了,又覺得腹中饑餓,這才發現天還早著,遠沒到晚膳的時間。
杜蘅殿這邊主子淡定,宮人也如什麽也沒發生過一般,新來的還沒有適應,知夏兩人閑不住的忙前忙後,白蓮一心向著淑妃,錦繡一時間竟然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無趣至極。
隻是別的宮裏可就像是翻了天。宮裏哪有什麽秘密呢,除了皇上的消息別人或不敢打聽,或打聽不到,其餘人的,隻要有心什麽探不到。
聽說皇上去了未央宮用膳,這事本來就玄乎,誰想到第二日竟然一紙令下,受封的那人還是個庶女。
淑妃接庶妹進宮一事,宮裏知道的也不少,但都沒當一迴事,畢竟有那麽多的前車之鑒在這,想動歪腦筋也要先掂量掂量。誰知這沒聲沒息地十多天都過去了,卻來了這麽一出。
幾番打探,才知道原來這個小才人是個會廚藝的,每日守著時間往禦書房送東西,竟然真的惹皇上動了心思。脾氣好的隻道幾聲好運氣,脾氣不好的就差撕了帕子罵一句狐媚子了,隻等著明日親眼看看這狐媚子究竟是個什麽樣的。
未見其人,先聞起名,錦繡也趁著東風揚了名了。
☆、第15章 明爭
長樂宮。隻見一群宮裝女子圍在梳妝鏡前,中間坐著的女子一身正紅,氣勢威嚴遠非眾人所及。
皇後扶著發髻,對著銅鏡側著臉瞧了瞧,高高的隨雲髻,梳得一絲不苟,不禁露出幾絲滿意的神色。拍了拍秦才人的手,笑著說到,“還是你手巧,梳個頭都能梳出一朵花來。”
站在旁邊的秦才人受寵若驚,這可是難得的褒獎了。
她也是去年選秀進宮的,初時仗著自己年輕貌美,做事從來都是率性而為,得罪了不少人。後來受了罪了,才知道皇上根本就沒把她們這些小妃嬪放在眼裏。討好皇後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誰不想在宮裏過好點,所以縱使皇後不耐煩她也一天不落的過來請安。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眼下不是好多了麽。
秦才人抿嘴陪著笑說,“妾身駑鈍,也就這點手藝勉強能入眼,還望皇後娘娘不要嫌棄才是。”
“慧雲你聽聽,秦才人這樣的手藝若是勉強入眼的話,你每日梳得可就不堪入目了。”皇後此時心情正好,還不忘打趣身邊的大宮女。
慧雲一身淡粉色宮裝,穿的格外嬌俏,未語先笑,“娘娘有了秦才人就看不上我這等俗人了嗎,好在奴婢不止會梳頭,否則可不就成了百無一用了麽。”
“行了,有這個說笑的功夫還是多向才人請教吧,學個一二分本宮也就滿意了。”皇後對著鏡子,又選了一支朝陽九鳳釵插上。
“當不得請教二字,若是慧雲想學,隻管去妾身宮裏。”
“那就多謝才人了。”慧雲見娘娘高興,當下就應了。隻是也不會真到別人的宮裏去學手藝,她不過是個得寵的奴婢,秦才人卻是是主子,主子教了是她的福分,不教是秦才人的本分,她若是仗著皇後娘娘的青眼跑去人家的住處,那可就太沒規矩了。還是等今兒有機會,親自去向才人討教一番。
幾人正陪著娘娘說笑,不一會就有人稟告說二皇子過來了。
慧雲迴過頭,不出意外地見到被宮人牽著的二皇子。
二皇子今年四歲,紮著一個包包頭,小臉長得白白嫩嫩,還沒人腿高。雖然被人牽著但還是走得很慢,一步步挪到跟前,被內侍揪了揪手袖,才像模像樣朝著皇後拜了一下,聲音軟軟地,“兒臣給母後請安。”
“行了,起來吧。”皇後冷冷地說了一句,直直把目光望向二皇子。
平心而論,二皇子生得也是異常可愛,可這不是自己的孩子怎麽看都喜歡不來。皇後見又是這樣,連頭都不敢抬一下,畏畏縮縮,和她那生母一個樣,心裏的厭惡更深了一層。
慧雲眼尖地瞧著氣氛不對,笑著出聲打破了沉默,“娘娘您瞧瞧,這常年在身邊親近的就是不一樣,旁人可不能比啊,二皇子不是早早就過來給您請安麽。這麽小就明事理,還是您教得好。”
“可不就是這樣,妾身這些天看著,可就隻有二皇子這麽懂事。”秦才人也附和道。
那誰不懂事,可就顯而易見了。秦才人不傻,宮裏現在隻有兩個皇子,大皇子如今是德妃一脈的,皇後一邊隻剩下二皇子了,指不定以後得靠著這位,她也不在乎捧一個踩一個。
大抵是秦才人外話的意思讓皇後又想起了德妃和大皇子,心下遠遠厭惡地多,有了對比看著二皇子就順眼多了。這才拉過二皇子問道,“最近課業學的如何?”
二皇子有些害怕,吞吞吐吐道,“剛,剛學完《論語》,明日就得學習《孟子》了。”
“你們的太傅是國子監祭酒大人,為人秉直守禮,有大才,你平時有不懂的地方多向他請教。聽說昨日太傅當眾誇了大皇子?”
二皇子點點頭,老實地迴到,“大皇兄素來聰慧,很得太傅看重。”
太傅是已知天命的白胡子老頭,也不隻是教他們倆人,還有幾位陪讀,隻是這些人裏麵,太傅明顯最喜歡大皇兄,每日都會讚幾句。對他卻冷冰冰的,二皇子心裏並不十分喜歡這位老太傅。
即使不懂,二皇子也從不問他。
皇後沉默了,隨後冷笑一聲,“聰不聰慧沒什麽,成大事者,也不光是憑著聰慧就能成的。勤能補拙,你既然知道自己不如你大皇兄聰慧,就得下心思用功讀書,平日裏也別花時間在玩鬧上,多和太傅探討才好。”
“兒臣知道了,兒臣一定好好學,定不教母後失望。”
“嗯,”皇後稍微滿意些,喚來慧明道,“前些日子送的那些東西裏有一方硯台,你帶二皇子過去拿,再多選一些宣紙,平日讀書都用的上。”
慧雲得了令,便領著二皇子去了小庫房。府庫裏麵存的東西都是都是下麵人孝敬的,不過長樂宮明顯不缺這些,堆放在那裏也可惜。
偏頭看了看二皇子,見他依然安靜地走著路,慧雲心裏歎了口氣。這孩子著實可憐,生母早逝,身邊也沒一個親近的人,每次看見他都是低著頭,怯弱的樣子,真叫人心疼。
本來身份尊貴的二皇子,生生過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又想起了皇後娘娘,慧雲是想勸勸來著,無奈每次娘娘都聽不進去。說到底,還是不甘心,想要一個親生的小皇子。可是這事何其困難,娘娘明智了半輩子,惟在子嗣上麵犯了倔,這可怎生是好。
都是可憐人,宮裏的主子,算計來算計去,誰不可憐呢。
二皇子走後,皇後無意再多談,起身向門邊處問道,“時候應該不早了,外麵人都快來齊了吧。”
“迴皇後娘娘,各宮的主子都已經到了。”小宮人立在門邊,機靈地迴了一句。
“那就走吧,今兒可不能錯過了好戲。”說得不明不白,在場的卻都會心一笑,跟在後麵出了內殿。
當今皇後乃鎮國公府嫡長女,早年被先帝賜婚於當時還是趙王的皇上。新皇登基後被擁立為後,說是擁立,還是因為當時新皇尚未露出立後意願之前,以鎮國公為首的一幹老臣就已經按耐不住,要請旨立後,揚言後宮不得一日無主,天下不能一日無後。
雖說新帝並沒有表示反對,但偌大的朝堂,竟然百口同聲,這就不得不讓人深思了。
當時新帝初登大位,先皇猶在,所以事情鬧出沒多久便結束了。總之,這場博弈最終以新帝立楊氏女為後而落幕,看起來兩方也都認同這一結果。
後宮與前朝向來聯係甚廣。鎮國公一脈仗著先帝尚在,恩寵優渥,在朝堂上是一家獨大,這楊氏皇後在後宮中也是說一不二,更何況幕後還有太後相助,一時風頭無二。
不得不提的是,太後亦是楊家女,楊家勢大,可見一斑。
這樣的情況也隻是持續了兩年,待先帝因病去世,皇帝破格提拔了眾多新臣。更微妙的是,皇上竟然還一手把原屬於鎮國公一派的禮部侍郎柳呈司推上尚書令一職。
大魏開國近百年,然而三省六部之製卻是初立不久,皇上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又將尚書一省的權利又擴大了許多,與鎮國公府形成了平分之勢。
原本同氣連枝的一派逐漸起了離心。起初柳呈司勢弱,大事上並不敢太出頭,直至柳丞相在尚書省地位穩定,柳氏被封德妃後,兩方才正式對立起來。如今皇上登基八年,雖然期間多次對鎮國公柳丞相兩派施壓□□,然而從表麵看,朝堂上仍是兩家獨大。
後宮亦如是。
就如眼下,明明是是一次簡單的請安,在別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然而皇後未至,德妃就已經穩穩當當地坐好,後麵依附著一眾妃嬪,數量之多,占了殿中人數的十之三四。這架勢,看著就讓人心驚。
且德妃身邊坐著的,就是大皇子生母趙修媛,不知趙修媛說了什麽,德妃笑得明豔非常,看樣子二人關係挺不錯。
錦繡一早便隨著淑妃娘娘來了未央宮。出乎意料地,錦繡發現淑妃人緣極好,連皇後宮裏的小內侍,也多少願意給她賣麵子。
正坐著,就聽一小太監細著嗓子唱著,“皇後娘娘到。”
眾妃嬪,連帶著錦繡也不得不站起來行禮。禮畢,皇後照例說了些客套話,錦繡看了一眼,卻微微有些失望。並沒有想象中母儀天下的姿態,或許是再深宮中待久了,穿上紅衣都顯得沉重,容貌也隻是端莊。
倒是德妃,一雙柳眉高高挑起,恨不得飛上天,看著倒是有種咄咄逼人之勢,難怪敢和皇後對上。
皇後坐在高位上,眾人表情一覽於眼底,“天氣愈發熱的了,真是幸苦眾位妹妹還來的這麽早。”
“娘娘說得哪裏話,平日裏起的也差不多,怎麽就幸苦了。”說話的是蔣充容,坐地位子離皇後很近。
德妃身邊的王昭儀聞言,指尖掩著唇角笑了笑,柔柔地說道,“蔣姐姐可真勤快,看得出蔣家家規甚嚴,妾身就不行,每日起床還等緩好長時間才得清醒,都是以前在閨中時候養的壞毛病。”
人影重重,錦繡又坐在淑妃後麵,看不分明,之覺得這人話裏意思和聲音太不匹配了。又聞得一人道,“喲,原來昭儀姐姐也同妾身一樣是個懶人,妾身今日難得起了個大早,收拾地整整齊齊地來了,卻不是為了皇後娘娘。”
“哦,那是為誰?”皇後跟著問道。
那妃子笑道,“卻是為了長長見識,看一下昨兒新來的才人妹妹究竟生得什麽樣。”
聽到這,淑妃起身對著皇後行了一禮,道,“不過是嬪妾娘家妹妹罷了,略懂一些廚藝,擔不起諸位姐妹的盛讚。家妹昨日晉封,妾身今日特地帶她過來給皇後娘娘謝恩。”
錦繡自知避不過,從後麵緩緩走了出來,當的是,盈盈細步,精妙無雙。“正五品才人葉氏,給皇後娘娘請安,娘娘千歲。”
一室靜默。
☆、第16章 暗鬥
隻見座下之人,還挽著雙丫髻,髻上簪著一支碧玉的簪子,上麵垂著兩根細細的流蘇。麵龐白白淨淨,柔柔細細,讓人驚歎其中細膩,都說少女皮膚好,可哪個少女又有這麽好的皮膚。
五官更是精致,眉若翠羽,眼若秋波,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俏生生立在那兒,渾身的靈氣,直叫一屋子的花容月貌先輸了七八分。
皇後娘娘臉上表情不見得有多好看,隻說了一句起身。她倒不知,淑妃也是個大方的。
而後蔣充容接過話頭,感歎了一聲,“淑妃姐姐,你可被這葉妹妹給比下去了,這相貌,還真是萬裏挑一。”
周充媛也就是剛剛說話的那位,是個小家碧玉型,就是說是話來也有一股小家子氣,不過她似乎對錦繡格外好奇,“可不是麽,妾身看著這位妹妹也是極為親近的,葉妹妹可讀過書?”
這話問得奇怪,官宦人家的女兒誰沒有讀過書,就是《女誡》、《烈女傳》也看過不下三遍,錦繡迴到,“讀過的。”
周充媛又追問,“可會做詩?”
“錦繡天資駑頓,不太會做詩。”這是真心話。
錦繡愛讀書不假,不過讀的書又多又雜,各個門類都有涉及,讓她引經據典可以,但是你叫她去做詩,那就太勉強了。詩這個東西,錦繡能念出來就行了,做是萬萬做不出什麽有深意的句子來。
周充媛的目光在錦繡和淑妃身上轉了轉,捂著帕子笑了笑,“真是可惜了,淑妃姐姐當時可是名滿京都的大才女,妾身還以為葉家女兒都是精通詩書的,沒想到葉妹妹這樣玲瓏剔透的人竟然也有不會的,真是人無完人。”
“不過,葉妹妹和淑妃姐姐不愧是一對姐妹,合在一起就是才貌雙全了,真叫人羨慕。”
錦繡聽了直皺眉,正待開口,忽而想到了淑妃那句不該說的別說,又閉上了嘴,眼觀鼻,鼻觀心。
隻是在座的似乎並不想就這樣放過她,又聽得一個宮妃打趣道,“周充媛羨慕什麽,周家難道沒有姐妹?。”
周充媛意有所指地看著那人,“周家姐妹不少,隻是家母是個多心的,就怕妾身那些姐妹生了什麽不該有的心思。是以周家的姐妹,定親的定親,嫁人的嫁人,妾身就是想把她們都接過來,也接不過來。”
每日請安,多是這樣你刺一句我刺一句,周圍妃嬪已經見怪不怪了,既然有人出頭,她們隻需要看戲就行了,因此周充媛話落,殿上竟沒有一個人接。
淑妃自錦繡說話後就沒有出聲,此刻卻忍不住,小小充媛,也不知皇後究竟看重她哪點,冷著臉警告道,“周妹妹,今日說的話有些多了。”
周充媛捏了捏帕子,卻沒有說話。
賢妃做慣了和事佬,此時也隻有她找出來勸道,“周充媛性子直,說話從來就是有什麽說什麽,得罪個把人也不稀奇了。淑妃你大人有大量,就別和她計較。”
性子直?錦繡隻看到了一個費心心思挖坑等人跳的心機女。不過這事也就隻能這麽輕輕揭過,隻因上麵皇後娘娘開了金口,“行了都別爭了,私底下的話私底下說就行,可不要放在明麵上,都是宮裏的妃嬪,傷了和氣便不好了。今日人也見到了,話也說了,要是沒什麽事諸位妹妹就先迴去吧。我這裏還有些事,就不留各位了。”
如此,也不知道是教訓了誰。隻是此話一落,眾人再沒多言,紛紛起身行退禮。
錦繡的第一次請安,也就由此結束,說不上驚心動魄,但也長了見識。迴到殿中,見到幾個丫鬟似乎比昨日熟悉了許多,說話時也帶起了笑。
她環視一圈,竟沒有發現知秋的影子,難怪呢,她怎麽說今日忽然安靜了許多。
問了知夏,才知道那丫頭出去會友去了。會的,恐怕就是那位小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