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過了兩刻鍾,隱隱聽到湯水沸騰的聲音,接著魚湯的香氣也溢了出來,滿屋子都是誘人的味道。錦繡深吸一口氣,知道這湯已經做好了。
揭開蓋子,隻見裏麵的清水已經煮成了乳白色,魚肉也變地軟嫩異常,冬筍切得細細地,碎碎的,都撒在魚背上麵,顏色不是很分明,仿佛和魚肉融為了一體。都說最好魚湯要色白如乳,肥而不膩,鮮而不腥,按這個標準,錦繡這湯也是上上等了。
小宮女托著瓷盤,小心翼翼地將整條魚給挪進去,原本怎麽樣,挪進去就怎麽樣,一點也沒損壞,手上分寸把握地極好。
這就算是沒她的事了,錦繡站在一邊,等著小宮女將東西端走就可以走了。誰料那人弄了半天竟然也沒準備自己送走。期期艾艾地湊到錦繡身邊,小聲到,“三姑娘,淑妃娘娘特地吩咐了,這湯還得您親自送過去。”
淑妃還真是執著啊,錦繡冷冷一笑。
“三姑娘,真是麻煩您了,可這都是娘娘要求的。要不奴婢先替你端著,等到了殿前在給您?”小宮女試著商量道。
錦繡拒絕了小宮人的建議,“不必了,這才多重的東西,我還不至於那麽嬌弱。對了,皇上已經過來了嗎?”
“已經過來了,”小宮人善意地提醒,“午膳都布置地差不多了,隻剩下則最後一道湯,所以咱們也得趕緊過去,否則遲了就不好看了。”
錦繡一驚,趕緊接過魚湯,往外麵走去,身後還跟著一群尾巴,看起來很是威風。錦繡卻顧不得了,在心裏將淑妃問候了好幾遍,不用說,這讓她最後一個去的人肯定是淑妃了。
實在是可恨,她過得好好的,一點都不想出風頭,無奈身邊這些人從來都不願放過她。難道皇上不是她丈夫?這麽趕著往丈夫身邊塞人她還是第一次見呢,活該不得寵。錦繡惡毒地想著,淑妃這麽作,遲早有點把自己給作死。
在小宮人的要求下,錦繡捧著托盤去了正殿。昨天看著平常的未央宮,似乎今日都顯得肅穆了許多,再沒有看到四處忙碌的宮人了,想必都被拘在自己的院子裏,免得驚擾了聖駕吧。
雖說早就有預料了,可是真要見到皇帝時還是不可避免地有些退縮。這可是皇帝,比淑妃更可怕的存在,連殺人都有正當性。萬一皇上一眼就看穿了淑妃的陰謀詭計,惱羞成怒怎麽辦?
都道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她這小身板如何承受地起。
未央宮的氣氛明顯壓抑多了,錦繡也算是學過宮規的人,不至於稍微冷場就忘記了規矩,照例行了宮禮,就見前麵走來一個小太監,從錦繡這取走魚湯放在桌上。錦繡低著頭,就是再好奇,也做不出當眾窺視天顏的事,上次實屬意外,誰能想到淑妃還能安排那一茬。
凝神,屏氣,錦繡覺得自己就像是在練氣功,卻在淑妃娘娘開口的瞬間破功了,活像是吹到最滿是忽然漏了氣的皮球。
“妾身得知皇上今日來未央宮用膳,還特地請了妾身家中三妹做了幾樣小菜,這前麵擺著的三道便是,還有剛剛送上來的魚湯。三妹自幼愛鑽研廚藝,做出來的東西別有風味,這番也不知是否合了皇上口味。”
淑妃娘娘語氣裏不乏驕傲,不知情的人怕還會覺得淑妃同她這個三妹感情是有多深呢。
錦繡閉著眼睛,又聽到那邊皇帝開口了,隨口問道,“葉三姑娘?”
聲音意外的好聽,錦繡也不是沒眼色的人,聽懂了皇上的畫外之音,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行禮道,“民女葉錦繡參加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封煜坐得高,隻看到下麵跪著小小的一個人,聲音軟軟的,細細的,烏發如雲,白生生的脖頸仿佛一擰就斷了。
周圍人也靜靜的沒一個人說話,就連一宮之主淑妃娘娘也站在一邊靜靜地等著。錦繡跪在地上,心裏七上八下的,皇上不會是覺得權威收到了挑戰,不會是想把她拖出去斬了吧。不對,皇上又不是昏君,瞎想個什麽,錦繡安慰自己。
“起身吧。”冷清清地聲音。
錦繡站起身子,不動神色地理了一下裙擺,她這半路出家學的宮規暫時還做不到那麽熟練。
“你很擅長廚藝?”封煜問道。
“是,皇上。民女幼年時得了一本載有食譜的雜書,見之好奇,就照著書上的方子試了試,沒想到自己做的也還不錯,有了興趣,也由此開始學習廚藝。”錦繡開始胡編亂造起來,隻是她說得一本正經,且這經年之事查也查不到,有誰又能證明她說的就是假的呢?
封煜微微頷首,見桌上一道菜造型奇特,顏色鮮豔,不免好奇,“這道菜叫什麽名字,怎得從來沒有見過。”
錦繡這才抬起頭,迅速的看了眼皇帝指的那道菜,迴道,“迴皇上,這是鬆鼠桂魚。也是書上記得方子,隻是年代久遠,記不得是哪本書了,那書上麵說,季魚肚皮去骨,用蛋黃炸黃,再做鬆鼠式,之後用油醬調製出來即可。”
實際上,這記載也是有的,不過太過古老,錦繡做出來的是她自己修改過後的,味道也更好吃些。
這一問一答,錦繡便借機抬頭見到了皇上。但見其人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真是英俊地讓人心慌意亂。
男色惑人,男色惑人,錦繡默念清心咒穩了心神。
名字還真有趣。封煜想著便用筷子夾了點。味道也很奇怪,有點甜,不過能夠接受,再次動了筷子。“不錯,確實精於此道。”封煜讚道。
錦繡有點受寵若驚了,忙福了福身子,“多謝皇上讚賞。”
之後就真的沒有錦繡的事了,淑妃娘娘和李德全在上麵伺候皇上用膳,她就在下麵做個安安靜靜的人形柱子,不過即使是柱子,錦繡也覺得自己一定是最漂亮的那根。
隻是這裏也沒有多少柱子,皇上用膳的時候好像不喜歡太多人打擾,剛剛從外麵過來,發現禦前的人都在門外候著,未央宮這邊也沒有留下多少人。
大約過了幾盞茶的時間,皇上終於用完了午膳,揮一揮衣袖就帶著一行人走了,錦繡隨眾人跪在地上,感覺膝蓋已經不堪重負了。今晚迴去一定要讓知夏她們幫著揉幾下,她皮膚挺細,沒準早就青了。
再之後淑妃也迴去了。站著伺候了這麽久,腿應該也酸的不行了吧,看著淑妃那略僵直的背影,錦繡幸災樂禍地想著,原來皇上這麽高冷,一點憐香惜玉的心思都沒有。
真不愧是一帶明君,能棄美人美色與不顧,她都要大唿三聲,真乃君子之風!
淑妃都走了,這主殿也應該好好收拾了。來去盤子的小宮人們依次將桌上的幾道菜都往迴撤。錦繡也不知被什麽驅使,走過去瞄了瞄,一看之下心裏還挺得意,這麽多菜也隻動了錦繡做的四樣,尤其是那道鬆鼠桂魚,看起來還真對了皇上的胃口。
對胃口就好。看來她的廚藝已經可以征服皇上了。
晚間和知秋知夏說笑的時候,錦繡還覺得不可思議,皇上突然跑過來,難道就是為了吃她做的飯菜,可是吃完了怎麽就走了,不是應該給點表示的麽。有來有往,才能好好相處不是麽。
“姑娘,你真的見到皇上了?”一向最淡定的知夏也不淡定了。
“當然!皇上喝他們說的不一樣,一點也不嚇人,說話還很溫柔呢。”錦繡又翹氣了,完全忘記自己當時軟了腿是什麽模樣。
知秋在旁邊插嘴道,“早上張嬤嬤來就是帶姑娘去見皇上嗎?”
“也不是,皇上今天早上傳令下來,說是要來未央宮用膳,淑妃娘娘便想讓我去做幾道菜,其實也沒什麽。不過我做的,貌似都挺對皇上胃口的。”
“姑娘好厲害!”知秋崇拜的看著錦繡,“那姑娘可不可以說說,皇上到底長得怎麽樣啊?是風流倜儻,還是清新俊逸,還是,什麽樣?”
錦繡摩挲著下巴思索了一下,讚道,“好看!”
……
知夏嘴角抽了抽,“就隻有這樣嗎?”
“這還不夠嗎?這兩個字就已經囊括了世間所有讚美之詞了。不過皇上用完膳就迴宮了,竟然都沒有什麽賞賜,不是說皇帝都很富有麽,怎麽還這般吝嗇。”
“大概是皇上太忙了了吧,日理萬機。”
日理萬機還有時間跑到自己妃子宮裏用膳,騙誰呢,錦繡對此深表懷疑。
隻是錦繡不知,這賞還在後麵。
她一個人囉囉嗦嗦說了一堆,知夏兩人也習慣了,熟練地服侍姑娘洗漱睡覺。錦繡忙活了半天,早就累了,剛剛也是撐著精神和兩人談笑。
知夏知秋卻清醒地很,等姑娘睡下後,才終於覺得這天是真的過去了,一直懸著的心又放迴原處。她們整天在這宮裏也是如履薄冰,都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總覺得姑娘迴來了才是安全的。
☆、第14章 封位(修)
第二日,未央宮一早就迎來了一道聖旨。錦繡跪在前麵,親手接過明黃的祥雲織錦,心情極為複雜。
原來不是沒有賞賜,是在這裏等著她呢。她該是說皇上小氣,還是應該說皇上大方呢。
“戶部尚書葉啟文之女也錦繡,靜容婉約,麗質輕靈,著即冊封為正五品才人,居未央宮杜蘅殿。”
才人,葉才人,短短一道聖旨她就從編外人員晉升為正五品宮妃。沒有封號,還是就近住在未央宮的偏殿中。這衝擊,真是有點大。
周圍的宮人都上前寒暄,一臉喜色,好似這是天大的殊榮一般。連葉淑妃也終於隱隱露出讚賞的神色,淑妃讚賞什麽,現在這道聖旨,難道不是她一點一點謀來的?她記得,當時頒旨的太監也是滿麵堆笑地跟淑妃娘娘說恭喜,她這個獲封的小才人,從來都不是正主。
事後,淑妃將人叫到內殿。
淑妃今日穿的很好看,紫色華服,裙擺上是大朵的牡丹繡樣,是平時不曾見過的明麗。十指染了丹蔻,顏色鮮紅。錦繡有點恍惚,淑妃竟然也能穿的這樣張揚。
隻是與穿戴不同,淑妃表情還是一貫的和善,對著錦繡說道,“從前母親和我說三妹聰明伶俐,我還不行,現在卻是信了,三妹不僅聰慧,還心靈手巧。”
可不是心靈手巧嗎,這手藝將禦廚都給比了下去,今早這消息若是傳開了,還不知道外麵那些人怎麽議論呢,這怕一時間禦書房的門都要被那些望眼欲穿的人給看壞了。
一想到那些人此時的嘴臉,淑妃就是心裏再不樂意也難免高興了三分。
錦繡可當不起她這聲讚,似笑非笑地迴道,“娘娘過獎了,錦繡也就這點能耐,說到底,還是娘娘的功勞。”
淑妃何等敏銳,怎麽讓會聽不出錦繡話裏的怨念,這時候還不能鬧僵,隻說,“三妹可是在怨我?”
嗬嗬,“娘娘說笑了,錦繡哪裏敢怨娘娘。”
淑妃似是沒有聽到錦繡的辯駁,徑自解釋道,“不過,就是三妹真的埋怨我,也沒辦法了。妹妹在宮裏一住這麽些天,就是日後真迴去了,麵子上也不好看,到不如這時候拚一把,若是失敗了,大不了還是一樣的結局,有我這淑妃娘娘在後麵擔著,亦不會有性命之憂;若是成功了,那就是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就如現在一樣,三妹得了皇上青眼,指不定日後就能平步青雲了呢。”
淑妃娘娘真是好口才,深的李氏真傳。想當初,李氏也是這麽勸她的。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再來討論利弊與否完全沒有意義。錦繡看著淑妃,雖然到現在為止,她還是看不懂這位娘娘,亦不懂為何心裏不情願還是一心讓她進宮,讓她晉位,試了那麽多手段,難道真如她李氏所說,想讓錦繡替她爭寵?
隻盼著這淑妃娘娘不要後悔才是。“娘娘說得是。”
淑妃還是一如既往的優雅,“你既然封了位,迴去後就搬進杜蘅殿裏去吧,那地方位置也好,靠近湖,冬暖夏涼。至於配置的宮女太監,內侍省會安排好的,下午應該就會將人送過來。”
那個湖,錦繡也知道,其實也就是一個小小的池塘而已,名字叫做筱湘湖,湖邊有些多假山,種著綠竹,風景很是不錯。不過,嚴格來說這湖也不算是未央宮裏麵的,未央宮到杜蘅殿為止就是最邊緣的地方了。
所以,錦繡得來的住處位置的確不錯,離未央宮主殿夠遠。
這也算是一點慰藉了。
“是,等人來齊了,下午就去搬。”錦繡迴答地利索。
“這後宮裏的規矩你應該也不熟。正四品以下的是不用每日皇後娘娘請安,但是你如今才受封,明日還是得去謝恩,否則失了規矩就不好了。”
原來還有這迴事,錦繡正了神色,轉而問道,“娘娘,不知這謝恩的時候可要注意什麽?”
淑妃也正想給錦繡說道說道。雖然宮裏妃嬪與前朝想比,已是少了大半,但是還是有許多不好對付的,遂道,“明日你起的早一點,隨我一道去長樂宮。皇後娘娘為人寬厚,不會為難你的。不必要的話不要說,多說多錯。”
這話前半部分分不清真假,後半部分才是重點,又聽淑妃說起了宮裏的其她幾位娘娘。
“四妃之中貴妃未立,餘下,賢妃之父乃是當朝禮部尚書,德妃出自柳家,柳丞相與皇後母家鎮國公一向有些齟齬,所以皇後和德妃的關係也不怎麽融洽。王昭儀、大皇子的生母趙修媛素來和德妃走得近。二皇子生母早逝,養在皇後身邊,卻沒有記名。蔣充容、秦才人、周充媛,都依附皇後娘娘。餘下的幾位妃子,一如寧昭媛,薛充儀,杜昭儀,雖然也是九嬪之一,但是性子和善,不會為難你的。”
錦繡點點頭,迴憶了一遍淑妃說的話,似乎宮裏暫時被分為三派,一派以皇後為首,一派以德妃為首,這兩派之間的鬥爭又牽扯到了前朝勢力之間的勾心鬥角。
鎮國公楊家,錦繡也是聽說過的,先帝再位時就已經威風赫赫,揚名朝野,若不是皇帝登基以後,以尚書大人柳秉承來壓製,怕是指鹿為馬的戲份又要上演。
大魏宣宗時改革官職,以三省分丞相事務,又以六部分其權,隻是實行的時間並沒有多長,且三省之中又一尚書為首,民間多把上書省長官視作丞相,皇上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以才有了“柳相”這一稱。
鎮國公和柳家對立,皇後和德妃更是水火不容。
這剩下的一派就是如淑妃這樣,各自有各自的成算,或想著明哲保身,或想著逆流而上,不過威脅性不大。
“該說的我就說這麽多,怎麽做還得看你自己,這宮裏的人呐,最怕的就是連該做什麽都不知道。”淑妃意有所指地說了這麽句話。
錦繡不做多想,隻以為她是有感而發。
在淑妃處留了許久才走,聽到的消息也挺多。如今她們三人無權無勢,能夠知道的信息有限,僅僅靠著知秋一人打聽恐怕是來不及了,淑妃這些話,倒是避免了錦繡不長眼,得罪不認識的嬪妃的可能性。
槍打出頭鳥,錦繡被淑妃立起來當靶子,本來就是一件危險的事,這時候要是得罪了那個厲害的角色,以後還有輕鬆的日子過嗎。
內侍省事情處理的極快,還未到午時,就送來三名宮女,三名小太監。那幾個宮女看著也都不錯,瞧著最機靈的那位叫玲瓏,真是應了她的玲瓏心思。長得一臉憨相,個頭中等的叫宜香,最後那個桃花眼,似嗔似笑,生得最好看的叫明玉。
錦繡覺得,明玉身上最好看的,就是那雙桃花眼了,多媚啊,隨意眨個眼,裏麵嫵媚的氣息仿佛都會溢出來。錦繡羨慕地不行,很想伸手摸一摸,可惜她是杏眼,怎麽都做不出那樣風情。
這三個人名字也都挺合適,錦繡並不擅長取名,總是為了一個名字想半天,覺得這又不好,那又不行的。所以知秋知夏的名字到現在還沒有變過,錦繡覺得這兩個名字挺好聽的,要是給她取,還不知道有多麻煩。
當初給珍珠起名時存了壞心思的,現在她同這下新來的宮女又沒有仇,何必改別人名字,就讓她們原來怎麽叫現在還怎麽叫。
另外三個小太監,錦繡就更沒想過要改名字了。因為不用小太監近身伺候,他們被分配到院子裏做守門打掃之類的活,幾個小宮女就暫時跟在知夏知秋身邊,等過段時間再做打算。
錦繡到不需要他們忠心,忠心這東西太虛了,說不準,彼此都還是才見一麵的陌生人,談什麽忠心不忠心,人心隔肚皮,這宮裏除了她身邊的兩人,其餘的再難相信了,等日後性子都摸清楚了再說吧。
揭開蓋子,隻見裏麵的清水已經煮成了乳白色,魚肉也變地軟嫩異常,冬筍切得細細地,碎碎的,都撒在魚背上麵,顏色不是很分明,仿佛和魚肉融為了一體。都說最好魚湯要色白如乳,肥而不膩,鮮而不腥,按這個標準,錦繡這湯也是上上等了。
小宮女托著瓷盤,小心翼翼地將整條魚給挪進去,原本怎麽樣,挪進去就怎麽樣,一點也沒損壞,手上分寸把握地極好。
這就算是沒她的事了,錦繡站在一邊,等著小宮女將東西端走就可以走了。誰料那人弄了半天竟然也沒準備自己送走。期期艾艾地湊到錦繡身邊,小聲到,“三姑娘,淑妃娘娘特地吩咐了,這湯還得您親自送過去。”
淑妃還真是執著啊,錦繡冷冷一笑。
“三姑娘,真是麻煩您了,可這都是娘娘要求的。要不奴婢先替你端著,等到了殿前在給您?”小宮女試著商量道。
錦繡拒絕了小宮人的建議,“不必了,這才多重的東西,我還不至於那麽嬌弱。對了,皇上已經過來了嗎?”
“已經過來了,”小宮人善意地提醒,“午膳都布置地差不多了,隻剩下則最後一道湯,所以咱們也得趕緊過去,否則遲了就不好看了。”
錦繡一驚,趕緊接過魚湯,往外麵走去,身後還跟著一群尾巴,看起來很是威風。錦繡卻顧不得了,在心裏將淑妃問候了好幾遍,不用說,這讓她最後一個去的人肯定是淑妃了。
實在是可恨,她過得好好的,一點都不想出風頭,無奈身邊這些人從來都不願放過她。難道皇上不是她丈夫?這麽趕著往丈夫身邊塞人她還是第一次見呢,活該不得寵。錦繡惡毒地想著,淑妃這麽作,遲早有點把自己給作死。
在小宮人的要求下,錦繡捧著托盤去了正殿。昨天看著平常的未央宮,似乎今日都顯得肅穆了許多,再沒有看到四處忙碌的宮人了,想必都被拘在自己的院子裏,免得驚擾了聖駕吧。
雖說早就有預料了,可是真要見到皇帝時還是不可避免地有些退縮。這可是皇帝,比淑妃更可怕的存在,連殺人都有正當性。萬一皇上一眼就看穿了淑妃的陰謀詭計,惱羞成怒怎麽辦?
都道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她這小身板如何承受地起。
未央宮的氣氛明顯壓抑多了,錦繡也算是學過宮規的人,不至於稍微冷場就忘記了規矩,照例行了宮禮,就見前麵走來一個小太監,從錦繡這取走魚湯放在桌上。錦繡低著頭,就是再好奇,也做不出當眾窺視天顏的事,上次實屬意外,誰能想到淑妃還能安排那一茬。
凝神,屏氣,錦繡覺得自己就像是在練氣功,卻在淑妃娘娘開口的瞬間破功了,活像是吹到最滿是忽然漏了氣的皮球。
“妾身得知皇上今日來未央宮用膳,還特地請了妾身家中三妹做了幾樣小菜,這前麵擺著的三道便是,還有剛剛送上來的魚湯。三妹自幼愛鑽研廚藝,做出來的東西別有風味,這番也不知是否合了皇上口味。”
淑妃娘娘語氣裏不乏驕傲,不知情的人怕還會覺得淑妃同她這個三妹感情是有多深呢。
錦繡閉著眼睛,又聽到那邊皇帝開口了,隨口問道,“葉三姑娘?”
聲音意外的好聽,錦繡也不是沒眼色的人,聽懂了皇上的畫外之音,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行禮道,“民女葉錦繡參加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封煜坐得高,隻看到下麵跪著小小的一個人,聲音軟軟的,細細的,烏發如雲,白生生的脖頸仿佛一擰就斷了。
周圍人也靜靜的沒一個人說話,就連一宮之主淑妃娘娘也站在一邊靜靜地等著。錦繡跪在地上,心裏七上八下的,皇上不會是覺得權威收到了挑戰,不會是想把她拖出去斬了吧。不對,皇上又不是昏君,瞎想個什麽,錦繡安慰自己。
“起身吧。”冷清清地聲音。
錦繡站起身子,不動神色地理了一下裙擺,她這半路出家學的宮規暫時還做不到那麽熟練。
“你很擅長廚藝?”封煜問道。
“是,皇上。民女幼年時得了一本載有食譜的雜書,見之好奇,就照著書上的方子試了試,沒想到自己做的也還不錯,有了興趣,也由此開始學習廚藝。”錦繡開始胡編亂造起來,隻是她說得一本正經,且這經年之事查也查不到,有誰又能證明她說的就是假的呢?
封煜微微頷首,見桌上一道菜造型奇特,顏色鮮豔,不免好奇,“這道菜叫什麽名字,怎得從來沒有見過。”
錦繡這才抬起頭,迅速的看了眼皇帝指的那道菜,迴道,“迴皇上,這是鬆鼠桂魚。也是書上記得方子,隻是年代久遠,記不得是哪本書了,那書上麵說,季魚肚皮去骨,用蛋黃炸黃,再做鬆鼠式,之後用油醬調製出來即可。”
實際上,這記載也是有的,不過太過古老,錦繡做出來的是她自己修改過後的,味道也更好吃些。
這一問一答,錦繡便借機抬頭見到了皇上。但見其人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真是英俊地讓人心慌意亂。
男色惑人,男色惑人,錦繡默念清心咒穩了心神。
名字還真有趣。封煜想著便用筷子夾了點。味道也很奇怪,有點甜,不過能夠接受,再次動了筷子。“不錯,確實精於此道。”封煜讚道。
錦繡有點受寵若驚了,忙福了福身子,“多謝皇上讚賞。”
之後就真的沒有錦繡的事了,淑妃娘娘和李德全在上麵伺候皇上用膳,她就在下麵做個安安靜靜的人形柱子,不過即使是柱子,錦繡也覺得自己一定是最漂亮的那根。
隻是這裏也沒有多少柱子,皇上用膳的時候好像不喜歡太多人打擾,剛剛從外麵過來,發現禦前的人都在門外候著,未央宮這邊也沒有留下多少人。
大約過了幾盞茶的時間,皇上終於用完了午膳,揮一揮衣袖就帶著一行人走了,錦繡隨眾人跪在地上,感覺膝蓋已經不堪重負了。今晚迴去一定要讓知夏她們幫著揉幾下,她皮膚挺細,沒準早就青了。
再之後淑妃也迴去了。站著伺候了這麽久,腿應該也酸的不行了吧,看著淑妃那略僵直的背影,錦繡幸災樂禍地想著,原來皇上這麽高冷,一點憐香惜玉的心思都沒有。
真不愧是一帶明君,能棄美人美色與不顧,她都要大唿三聲,真乃君子之風!
淑妃都走了,這主殿也應該好好收拾了。來去盤子的小宮人們依次將桌上的幾道菜都往迴撤。錦繡也不知被什麽驅使,走過去瞄了瞄,一看之下心裏還挺得意,這麽多菜也隻動了錦繡做的四樣,尤其是那道鬆鼠桂魚,看起來還真對了皇上的胃口。
對胃口就好。看來她的廚藝已經可以征服皇上了。
晚間和知秋知夏說笑的時候,錦繡還覺得不可思議,皇上突然跑過來,難道就是為了吃她做的飯菜,可是吃完了怎麽就走了,不是應該給點表示的麽。有來有往,才能好好相處不是麽。
“姑娘,你真的見到皇上了?”一向最淡定的知夏也不淡定了。
“當然!皇上喝他們說的不一樣,一點也不嚇人,說話還很溫柔呢。”錦繡又翹氣了,完全忘記自己當時軟了腿是什麽模樣。
知秋在旁邊插嘴道,“早上張嬤嬤來就是帶姑娘去見皇上嗎?”
“也不是,皇上今天早上傳令下來,說是要來未央宮用膳,淑妃娘娘便想讓我去做幾道菜,其實也沒什麽。不過我做的,貌似都挺對皇上胃口的。”
“姑娘好厲害!”知秋崇拜的看著錦繡,“那姑娘可不可以說說,皇上到底長得怎麽樣啊?是風流倜儻,還是清新俊逸,還是,什麽樣?”
錦繡摩挲著下巴思索了一下,讚道,“好看!”
……
知夏嘴角抽了抽,“就隻有這樣嗎?”
“這還不夠嗎?這兩個字就已經囊括了世間所有讚美之詞了。不過皇上用完膳就迴宮了,竟然都沒有什麽賞賜,不是說皇帝都很富有麽,怎麽還這般吝嗇。”
“大概是皇上太忙了了吧,日理萬機。”
日理萬機還有時間跑到自己妃子宮裏用膳,騙誰呢,錦繡對此深表懷疑。
隻是錦繡不知,這賞還在後麵。
她一個人囉囉嗦嗦說了一堆,知夏兩人也習慣了,熟練地服侍姑娘洗漱睡覺。錦繡忙活了半天,早就累了,剛剛也是撐著精神和兩人談笑。
知夏知秋卻清醒地很,等姑娘睡下後,才終於覺得這天是真的過去了,一直懸著的心又放迴原處。她們整天在這宮裏也是如履薄冰,都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總覺得姑娘迴來了才是安全的。
☆、第14章 封位(修)
第二日,未央宮一早就迎來了一道聖旨。錦繡跪在前麵,親手接過明黃的祥雲織錦,心情極為複雜。
原來不是沒有賞賜,是在這裏等著她呢。她該是說皇上小氣,還是應該說皇上大方呢。
“戶部尚書葉啟文之女也錦繡,靜容婉約,麗質輕靈,著即冊封為正五品才人,居未央宮杜蘅殿。”
才人,葉才人,短短一道聖旨她就從編外人員晉升為正五品宮妃。沒有封號,還是就近住在未央宮的偏殿中。這衝擊,真是有點大。
周圍的宮人都上前寒暄,一臉喜色,好似這是天大的殊榮一般。連葉淑妃也終於隱隱露出讚賞的神色,淑妃讚賞什麽,現在這道聖旨,難道不是她一點一點謀來的?她記得,當時頒旨的太監也是滿麵堆笑地跟淑妃娘娘說恭喜,她這個獲封的小才人,從來都不是正主。
事後,淑妃將人叫到內殿。
淑妃今日穿的很好看,紫色華服,裙擺上是大朵的牡丹繡樣,是平時不曾見過的明麗。十指染了丹蔻,顏色鮮紅。錦繡有點恍惚,淑妃竟然也能穿的這樣張揚。
隻是與穿戴不同,淑妃表情還是一貫的和善,對著錦繡說道,“從前母親和我說三妹聰明伶俐,我還不行,現在卻是信了,三妹不僅聰慧,還心靈手巧。”
可不是心靈手巧嗎,這手藝將禦廚都給比了下去,今早這消息若是傳開了,還不知道外麵那些人怎麽議論呢,這怕一時間禦書房的門都要被那些望眼欲穿的人給看壞了。
一想到那些人此時的嘴臉,淑妃就是心裏再不樂意也難免高興了三分。
錦繡可當不起她這聲讚,似笑非笑地迴道,“娘娘過獎了,錦繡也就這點能耐,說到底,還是娘娘的功勞。”
淑妃何等敏銳,怎麽讓會聽不出錦繡話裏的怨念,這時候還不能鬧僵,隻說,“三妹可是在怨我?”
嗬嗬,“娘娘說笑了,錦繡哪裏敢怨娘娘。”
淑妃似是沒有聽到錦繡的辯駁,徑自解釋道,“不過,就是三妹真的埋怨我,也沒辦法了。妹妹在宮裏一住這麽些天,就是日後真迴去了,麵子上也不好看,到不如這時候拚一把,若是失敗了,大不了還是一樣的結局,有我這淑妃娘娘在後麵擔著,亦不會有性命之憂;若是成功了,那就是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就如現在一樣,三妹得了皇上青眼,指不定日後就能平步青雲了呢。”
淑妃娘娘真是好口才,深的李氏真傳。想當初,李氏也是這麽勸她的。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再來討論利弊與否完全沒有意義。錦繡看著淑妃,雖然到現在為止,她還是看不懂這位娘娘,亦不懂為何心裏不情願還是一心讓她進宮,讓她晉位,試了那麽多手段,難道真如她李氏所說,想讓錦繡替她爭寵?
隻盼著這淑妃娘娘不要後悔才是。“娘娘說得是。”
淑妃還是一如既往的優雅,“你既然封了位,迴去後就搬進杜蘅殿裏去吧,那地方位置也好,靠近湖,冬暖夏涼。至於配置的宮女太監,內侍省會安排好的,下午應該就會將人送過來。”
那個湖,錦繡也知道,其實也就是一個小小的池塘而已,名字叫做筱湘湖,湖邊有些多假山,種著綠竹,風景很是不錯。不過,嚴格來說這湖也不算是未央宮裏麵的,未央宮到杜蘅殿為止就是最邊緣的地方了。
所以,錦繡得來的住處位置的確不錯,離未央宮主殿夠遠。
這也算是一點慰藉了。
“是,等人來齊了,下午就去搬。”錦繡迴答地利索。
“這後宮裏的規矩你應該也不熟。正四品以下的是不用每日皇後娘娘請安,但是你如今才受封,明日還是得去謝恩,否則失了規矩就不好了。”
原來還有這迴事,錦繡正了神色,轉而問道,“娘娘,不知這謝恩的時候可要注意什麽?”
淑妃也正想給錦繡說道說道。雖然宮裏妃嬪與前朝想比,已是少了大半,但是還是有許多不好對付的,遂道,“明日你起的早一點,隨我一道去長樂宮。皇後娘娘為人寬厚,不會為難你的。不必要的話不要說,多說多錯。”
這話前半部分分不清真假,後半部分才是重點,又聽淑妃說起了宮裏的其她幾位娘娘。
“四妃之中貴妃未立,餘下,賢妃之父乃是當朝禮部尚書,德妃出自柳家,柳丞相與皇後母家鎮國公一向有些齟齬,所以皇後和德妃的關係也不怎麽融洽。王昭儀、大皇子的生母趙修媛素來和德妃走得近。二皇子生母早逝,養在皇後身邊,卻沒有記名。蔣充容、秦才人、周充媛,都依附皇後娘娘。餘下的幾位妃子,一如寧昭媛,薛充儀,杜昭儀,雖然也是九嬪之一,但是性子和善,不會為難你的。”
錦繡點點頭,迴憶了一遍淑妃說的話,似乎宮裏暫時被分為三派,一派以皇後為首,一派以德妃為首,這兩派之間的鬥爭又牽扯到了前朝勢力之間的勾心鬥角。
鎮國公楊家,錦繡也是聽說過的,先帝再位時就已經威風赫赫,揚名朝野,若不是皇帝登基以後,以尚書大人柳秉承來壓製,怕是指鹿為馬的戲份又要上演。
大魏宣宗時改革官職,以三省分丞相事務,又以六部分其權,隻是實行的時間並沒有多長,且三省之中又一尚書為首,民間多把上書省長官視作丞相,皇上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以才有了“柳相”這一稱。
鎮國公和柳家對立,皇後和德妃更是水火不容。
這剩下的一派就是如淑妃這樣,各自有各自的成算,或想著明哲保身,或想著逆流而上,不過威脅性不大。
“該說的我就說這麽多,怎麽做還得看你自己,這宮裏的人呐,最怕的就是連該做什麽都不知道。”淑妃意有所指地說了這麽句話。
錦繡不做多想,隻以為她是有感而發。
在淑妃處留了許久才走,聽到的消息也挺多。如今她們三人無權無勢,能夠知道的信息有限,僅僅靠著知秋一人打聽恐怕是來不及了,淑妃這些話,倒是避免了錦繡不長眼,得罪不認識的嬪妃的可能性。
槍打出頭鳥,錦繡被淑妃立起來當靶子,本來就是一件危險的事,這時候要是得罪了那個厲害的角色,以後還有輕鬆的日子過嗎。
內侍省事情處理的極快,還未到午時,就送來三名宮女,三名小太監。那幾個宮女看著也都不錯,瞧著最機靈的那位叫玲瓏,真是應了她的玲瓏心思。長得一臉憨相,個頭中等的叫宜香,最後那個桃花眼,似嗔似笑,生得最好看的叫明玉。
錦繡覺得,明玉身上最好看的,就是那雙桃花眼了,多媚啊,隨意眨個眼,裏麵嫵媚的氣息仿佛都會溢出來。錦繡羨慕地不行,很想伸手摸一摸,可惜她是杏眼,怎麽都做不出那樣風情。
這三個人名字也都挺合適,錦繡並不擅長取名,總是為了一個名字想半天,覺得這又不好,那又不行的。所以知秋知夏的名字到現在還沒有變過,錦繡覺得這兩個名字挺好聽的,要是給她取,還不知道有多麻煩。
當初給珍珠起名時存了壞心思的,現在她同這下新來的宮女又沒有仇,何必改別人名字,就讓她們原來怎麽叫現在還怎麽叫。
另外三個小太監,錦繡就更沒想過要改名字了。因為不用小太監近身伺候,他們被分配到院子裏做守門打掃之類的活,幾個小宮女就暫時跟在知夏知秋身邊,等過段時間再做打算。
錦繡到不需要他們忠心,忠心這東西太虛了,說不準,彼此都還是才見一麵的陌生人,談什麽忠心不忠心,人心隔肚皮,這宮裏除了她身邊的兩人,其餘的再難相信了,等日後性子都摸清楚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