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胭脂有毒)為您整理製作


    ==============


    開掛的豬腳人生


    作者:一七令


    ==============


    ☆、第1章 驚聞


    初夏時節,園子裏樹木蔥蘢,攀爬的藤葉上盛開著大片大片明豔的小花,粉白、杏黃、淡紫、緋紅,濃厚而熱烈。微風吹過,拂去空氣中幾絲燥意,偶爾傳來一兩聲蟬鳴,稍縱即逝,循著聲兒似乎是從外麵幾顆古樹上傳來的。


    院子裏少有人經過,閣間窗台上掛著一層細密的珠簾,偶爾有幾根碰在一起,聲音清脆,閑適宜人。


    知秋拎著食盒匆匆忙忙趕迴來,午間日頭有些大,又走得急,鼻尖都滲出了細汗。一腳踏入院子,頓時覺得整個人都陰涼多了。進了裏屋,才放下食盒,稍稍坐了下來。不到片刻,便走來一位杏色長裙的清秀女子,鵝蛋臉,兩肩瘦削,梳妝打扮俱與知秋無差。


    知夏手裏拿著潤過水的帕子,見狀遞到知秋麵前,“喏,趕緊擦擦吧,這一臉上的汗。”


    知秋接過,輕輕地在臉上摸了兩把,將食盒推到知夏那邊,道,“你瞧瞧,不過都是平常的菜色,卻足足花了三兩銀子,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們做的是龍肝鳳膽。”


    說著打開了盒子,隻見裏麵裝著一碟素炒豆絲,一碟清炒白菇,一份雪菜豆腐,一小份鮮筍湯。知夏看著皺了皺眉,這也太少了,且清湯淡水的,找不到一點肉末星子。


    知秋不滿道,“雖說東西少了點,但到底能吃了,先湊合著吧。說來說去都是那婆子搗的鬼,不過是個管廚房的老婆娘,在李氏麵前得了臉,就敢欺負到府裏主子的頭上。”


    說著又想起廚房裏幾個丫鬟,冷笑著說,“那些個奴才也是見風使舵,給咱們送的都不能入口了,架勢拿地到是足,見過得理不讓人的,還沒見過沒理不讓人的。若不是我拿了銀子送過去,今兒這頓算是沒得吃了,真是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見她說的越來越不像話了,知夏比了個手勢,“慎言。”


    屋子裏除了她們,還有李氏的人,這個節骨眼上,還是不要生是非才好。


    知秋歎了口氣,才出了趙家的事,又被張媽媽那群小人拿捏住了,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看了看知夏,糾結道,“趙家那件事,要不要和姑娘說?”


    知夏揉了揉額頭,“說吧,事情鬧得這麽大,遲早是要知道的。”


    讓知秋把飯菜擺好,知夏小步走到裏間,一手掀開一扇素白的簾子。


    珠簾後邊的錦榻上,正側身躺著一個妙齡少女,身著一襲杏黃襦裙,略顯寬大裙擺鋪在被子上。烏發如雲如瀑,輕輕攏在身後,隻斜插著一支碧綠色的水玉釵子。手中執著一卷書,紙張有些泛黃,襯著十指愈發瑩白。大概是看得倦了,杏眼中氤氳著一層霧氣。見有人過來,抬起一張芙蓉麵,端的是雪膚花貌,天真無暇,好一個玲瓏剔透的佳人子。


    見姑娘衣裳有些亂,知夏走過去幫著整理一下。甫一近身,便一陣清香撲鼻,悠然若丹桂,怡人似芳蘭。縱使不是第一次聞見,知夏還是會嘖嘖稱奇。待見到錦繡手中的書卷,這份驚奇便淡了下去,因而笑著說到,“姑娘總愛看這些東西,和別人家的姑娘半點不一樣。”


    錦繡下了榻,胡亂揉了揉眼睛,聞言反駁道,“哪裏不一樣,別人愛看書我也愛看書,沒準我看得還比別人細致呢。”


    嗯,確實細致,瞧著書頁都翻卷了。不過,“別人看的可不是《神異經》,《博物誌》的。”


    錦繡哼了聲,“你不懂,誌怪才有意思呢。”


    知夏隻好應了聲,心裏卻對那些神仙鬼怪沒什麽認同感,姑娘家家的,看這些書容易移了心性,隻是看這個樣子,也知道勸是沒有用了。“是,比起詩書確實有意思多了。姑娘,這時候不早了,趕快去用飯吧。”


    “也好,看得眼睛都有些疼了,待會兒去泡個花茶,我要來熏熏眼睛。”錦繡說道。


    “知道了,姑娘,定然忘不了的。”


    隨知夏去了外間,知秋早已將碗筷布好,三菜一湯,放在小圓木桌上也不占多少地方。閨閣女子,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不過錦繡是個隻愛自己定規矩的,加之身邊的知秋也是嘴巴歇不下來,所以私下用飯時並沒有什麽約束。


    隻是今日有些特殊,一時都沒有了聲音。知秋見姑娘吃的專心,似乎一點也沒發現一般。將已經到喉嚨的話又給咽了下去。


    飯畢,才終於忍不住,將廚房眾人的惡行都痛斥了一遍,等說到銀子的是,更是憤慨,“三兩銀子,一等丫鬟的月例也不過隻有二兩,她們怎麽不去搶。”知秋怒極,也不知是痛恨小人多,還是心疼銀子多。


    錦繡迷迷糊糊聽了半天,隻有這最後一句話聽得最清楚,因而擔憂地問道,“可是沒銀子用了?”


    知秋憋得臉紅,隻聽知夏無奈道,“自然是夠用的。”


    夠用!夠用就好,錦繡放寬了心,她還以為沒錢了呢。


    “姑娘,關鍵是那些人太沒大沒小了,竟然敢這麽對姑娘,今兒給我們送的飯已經不能吃了,保不齊以後連飯也沒有了。若是,若是,”知秋若是了好半天,卻也說不上話來。若是老夫人在,若是舅老爺在,姑娘當然不會像現在這樣受罪,可是老夫人早就去世了,舅老爺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偌大的尚書府,竟找不到可以為姑娘撐腰的人,心中一時生出些悲涼之意。


    錦繡見兩人臉色不好,想了想還是安慰道,“咱們既然迴來了,以後還是低調點吧,現在沒了小廚房,隻能去她們那裏弄吃的。府裏有府裏的規矩,那個張媽媽是想在李氏麵前賣個好,也不敢做的太過分。再者,管廚房的又不是隻有張媽媽一個,不是還有李媽媽麽,李媽媽為人不錯,又伺候過老夫人,下迴多使些銀子,讓她幫著點。”


    錦繡不動聲色地教兩人如何有效地進行賄賂,心底卻認為,能用銀子解決的事都不算事,何必如此憂心。這頓吃完了,下頓,總會有的嘛。“還有別的事嗎?”


    這個,還真有。知秋看了看知夏,狠狠心說道,“姑娘,還有一件事,是關於趙家大郎的。”


    “趙家大郎?”錦繡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忽而腦中閃過一個人影,脫口而出,“趙清澤?”


    “我的姑娘欸,這還用想這麽長時間。”這可是您的未婚夫,什麽時候能上點心,這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錦繡撇撇嘴,這也不能怪她,當初無意中救了趙家老夫人,趙清澤為了報恩,就將終身許配給她,報恩報到這個份上,差點沒把趙家夫人嚇死。不過話既然出了口,也沒有收迴的餘地,且當時老夫人也是對此極力看好,錦繡縱使有再不願也都忍了,後悔也沒得後悔了。


    她是沒有話語權的。葉家一力促成這段親事,幾分是真心,幾分是為了利益,不消多想。


    事後,兩家隻私下裏交換了信物,並沒有放到明麵上來,連正式的婚書都沒有寫,算是趙家夫人的手筆。


    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葉家和趙家素日有些來往,不過錦繡身在閨中,如何能出麵,再說她性子憊懶,久而久之,連自己原來還有個未婚夫的事都忘了。也隻有這兩人,還一心一意地記著。便問道,“趙家大郎出了何事?”


    知夏道,“前些日子趙家公子一行人在城外救了墜馬的永嘉郡主,原本也不是什麽大事,可是外麵都在傳,永嘉郡主心儀趙公子,聽說兩家都已經在等著太後娘娘賜婚呢。”


    錦繡聽罷,一是震驚,而是驚訝,三則是疑惑,“太後不是還在清泉寺禮佛嗎?”錦繡眨了眨眼睛,這一來一迴得多長時間,這就賜婚了?


    見姑娘的關注點依然不再正常的範圍內,知秋趕忙將話頭拉了迴來,“太後娘娘在哪兒都不是問題,隻是那成王自小也養在太後身邊,極為受寵,永嘉郡主又是成王唯一的掌上明珠,平時都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這要什麽都不是事。趙家大郎本就是個出眾的,若是永嘉郡主鐵了心要太後賜婚,成王肯定不會拒絕的。”


    知夏也在一邊涼涼道,“先前姑娘救了趙老夫人,趙家公子便和姑娘訂了親,這迴趙家公子救了永嘉郡主,人家又趕著要賜婚,這以身相許的戲碼還不知道要演到什麽時候。”


    這話說的有些重了,不過是知夏的憤懣之語。坦白來說,趙清澤是個極合適的夫婿人選,翩翩君子,年少有為,且出生長相皆上品,錦繡同他雖沒有見過幾麵,也多少知道京中女子對他的推崇。況且,單看他對趙家老夫人的尊敬,便知道這是個性情中人。


    若是真要挑什麽毛病,也隻能說對方門第著實太高了,不適合她這種關起門來過日子的人。


    她和趙家的婚約從沒有被外人所知,若是永嘉郡主真的心儀趙清澤,成王請旨賜婚,趙家,肯定會答應吧,與成王府結親才不會辱沒了趙家兩朝太傅之聲望。


    賜婚也好,反正她是不願嫁進趙家的。門檻太高,她消受不起,如今這英雄救美發生地正好。不過她雖然這樣想,還是得安撫一下這兩人,因而違心到,“且不說趙清澤是什麽樣的人,事情還沒那麽遭呢,多想無益,有這個時間,不如多去睡一會兒。行了,聽我的,都下去午休吧。”


    ☆、第2章 舊事(修)


    晚間,錦繡坐在澡盆子裏玩花瓣。


    其實她哪裏需要添花瓣,都是知秋,看別人也這麽來,便跑去外麵采了許多。看著水中的小臉,錦繡再一次陶醉了,這腰,這腿,這臉蛋,要是胸前的半拉桃子能長點就好了,現在雖說是桃子,看形狀也隻能勉強說成是獼猴桃,真是不夠看。


    唉!


    錦繡悄悄從空間裏渡來泉水,一股腦全部放在澡盆中,既然這泉水能治病,能美肌,說不準還能豐胸呢。也不想想,她一個葵水未至的小少女,要那麽大的胸做什麽?


    錦繡是眾多穿越大軍中較幸運的一個,有相貌,有空間,有舅舅,甚至還有所謂的一技之長,唯一不順心的,大概就是投在了葉家。


    葉家祖上也是功勳起家,開國之初隨著太/祖打過幾次仗,然而後輩多碌碌無為,不過二十餘年便耗盡了爵位。其後葉家子弟棄武從文,力圖振興家族,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葉家在京中一直不溫不火,隻能算是三流門第。直至近三代,葉家才開始嶄露頭角。


    錦繡生父葉啟文,便是當朝三品戶部尚書,聽說年輕時也是品貌非凡的儒雅之士。相貌出眾倒是真,且不說葉家兩位少爺生得儀表堂堂,單看葉啟文如今已年過不惑,依然長得人模狗樣就知道這話不假。


    不過說到人品,雖然錦繡為人女,也萬萬不能苟同。在錦繡看來,葉啟文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


    錦繡的生母文清,自幼與弟弟文易相依為命,為了供應文易讀書科考,甚至賣身為婢,做了葉家老夫人身邊三等丫鬟。文清做事謹慎低調,又吃得了苦,很得老夫人的青眼。葉啟文日日拜見老夫人,雖說每次不過是說幾句話的時間,但次數多了,也注意到老夫人身邊新添了丫鬟。文清生的貌美,見之忘俗,葉啟文便起了心思。


    此時李氏已為葉家婦,素來賢良淑德善解人意,怎能察覺不到丈夫的念頭,遂做主去老夫人要來了文清,並抬為姨娘。


    文姨娘是個逆來順受的,且憂心家中弟弟,糊裏糊塗從丫鬟變成了姨娘。起初日子還算好過,葉啟文自認為是個君子,然而食色性也,納妾之事在他看來實在是正常不過,是以對文姨娘極為寵愛。


    李氏原本就是個以賢惠出名的,見此情況自然不會表現出半點不認同,隻是在照顧丈夫飲食起居之事上更上心。葉啟文一麵享受著齊人之福,一麵又對李氏心生愧疚,更加信任李氏,在後院之事也很少過問。


    後來,葉啟文考績不佳,落於人後,眼見著大好的升職機會就這麽溜走了,李氏恰如其時地扮起了賢內助,不但細心開解丈夫,還親自去母家長寧侯府求助,通了人脈,順利地解決了問題。自此,葉啟文才真正認識到長寧侯府的人脈,對李氏敬重有加,對後院姨娘也逐漸冷淡。


    府裏的下人哪個不是看菜下飯的,見文姨娘失了勢,恨不得多踩幾腳做給李氏看。文姨娘也是個膽小的,每日過得小心翼翼。幾年過後,文姨娘懷孕,不過懷相並不好,八個月時摔了一跤早產,生產兇險,到底沒挨過去,隻留下一女,起名錦繡。


    錦繡這一輩子算是白得來的,前世惡疾纏身,年少而亡。縱然身邊有親友,最後幾年日子還是過得生不如死。原以為死後一了百了,沒想到冥冥之中還有轉機。錦繡身死之後,遊魂穿到大魏,因緣際會得到了一個芥子空間,附有靈泉一口。錦繡雖是遊魂,也知道這靈泉是個好東西,比起起死人肉白骨也差不離了。


    得此空間沒多久,錦繡不知怎麽迴事就成了葉家庶出三姑娘葉錦繡。待清醒過來,文姨娘已經去世了。錦繡心中未嚐沒有遺憾,如果文姨娘再堅持一段時間,憑她的芥子空間一定能救得活。


    生母去世,李氏當然也不喜歡一個庶女,打發一個乳母,兩三個丫鬟伺候著就好。那幾人照看錦繡並不精心,也是,一個生母早亡的庶女,還不得主母喜歡,丫鬟幾個哪個願意多上心,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


    不過閑來無事的吹侃,倒是讓錦繡了解到葉府的許多情況,比如葉啟文和李氏感情甚好,恩愛有加;比如葉府中的老管事多已投靠李氏;比如後院的林姨娘竟然懷孕了;比如葉家長女葉錦華將來定是要進宮當娘娘的……凡此種種,每日不絕於耳。


    錦繡聽來,覺得有些事真的,有些不過是小丫鬟的臆想,不過總算是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於錦繡而言,生父葉啟文不過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在乎的隻有名聲和權勢,最後“浪子迴頭”也隻是為了他自己。


    而李氏無疑是宅鬥的高手,不著痕跡地上演了一處好戲,最後不但收獲了美名,得了丈夫信任,還成功地將葉府大權掌控在手,心機城府不可謂不深。整個故事中,最無辜的就是文姨娘了,作為李氏討好丈夫的工具,就是死也沒能得個好下場。


    李氏雖然沒有直接害了文姨娘,可是這一切都是她弄出來的。錦繡厭惡李氏,但也知道自己無權無勢,和李氏對起來簡直是找死,索性閉門不出,反正李氏也弄不死她。再者,李氏不是賢良嗎,總不會少了庶女一口吃的吧。


    這樣的生活過了很久,久到錦繡已經習慣了。期間林姨娘生下一個女兒,李氏也於同年誕下一女。所以葉家的兩子五女中,長子葉謹軒,次子葉謹淵,長女葉錦華,五女葉錦姝都是李氏所出。


    餘下皆是庶出,二姑娘早逝,錦繡排行三,底下還有一個隻小一歲的四妹葉錦心,不過錦繡與葉錦華卻相差將近八歲,所謂姐妹,其實彼此之間並沒有什麽接觸。


    日子過得混混沌沌,錦繡也毫不在意。直到四歲那年,葉府迎來了一位貴客,葉啟文破天荒地讓人請錦繡過去見客。


    來人不過二十多歲,身量瘦削,麵如冠玉,即使坐在下首也藏不住滿身的書生傲氣,且細看五官和錦繡有五分相似,觀之可親。那人似乎很激動,若不是堂上還有外人,錦繡毫不懷疑他會這麽衝過來。


    葉家老夫人,錦繡的親祖母,笑容滿麵的告訴她,這是當今聖上欽典的狀元郎,她的親舅舅文易。


    文易看著小小的,被人牽過來依然走的踉踉蹌蹌的錦繡,眼中酸澀,差點沒當眾落了淚。


    原來,文易得知文姨娘去世後,心中悲痛,匆忙之間就登門葉府,想要送文姨娘最後一程,並照看自己留下來的外甥女。不過守門之人見他衣著破舊,形容狼狽,不想與之交談,沒說幾句話就將人趕走了。隨後的幾次,也都被關在門外。


    那時落魄,孤立無援,誰又能想到六年後還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堂堂正正的現在葉府的正堂處。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其中艱辛,不能為外人道也。


    文易的到來,讓錦繡第一次感覺到了溫暖,錦繡年歲尚小,不需避諱什麽,因而文易三五天就會過來一趟,同她說話聊天。一來二去,生疏了好些年的舅甥兩人立馬熟絡起來。


    錦繡也看得出,文易對自己的好半天沒有摻假,甚至將對文姨娘的愧疚與眷戀全都轉移到她身上,心下感動不已。


    文姨娘生平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弟弟,她既然做了文姨娘的女兒,自然要為她做些什麽。文家祖上也是耕讀世家,可惜家道中落,到文易這一輩家中隻剩姐弟二人。文易常年生活困苦,身子也比別人瘦弱。錦繡雖不是大夫,可是她有靈泉,不動聲色地為文易調養,沒過多久文易便於常人無異。


    文易既是皇上欽典的狀元,度過了半月有餘的閑暇期,就去了吏部任職。又因為處事沉穩,極得聖心,兩年後被調往江南揚州。


    文易擔心錦繡,臨行前多有叮囑,又托付給友人幫忙照看。第二年,皇帝突然駕崩,新帝年十七而即位。朝堂上如何風雲變換錦繡不知,不過文易在地方功績甚佳,並沒有被波及。此後幾經升遷,官至正三品上州刺史。


    文易每年都會給錦繡寄來許多東西,衣食銀兩,從來都不缺。上次,更是以遞消息為名送來兩個丫鬟至葉府,也就是錦繡身邊的知夏與知秋。


    自從文易做了官,錦繡在府裏的待遇有了質的飛躍。最明顯的,老夫人時不時地會送些東西過來,李氏三五天會讓她去請安,例行訓誡幾句。對李氏,錦繡的態度一直不變,既然扳不倒,那就敷衍一下,裝聾作啞就好了,況且李氏忙著準備葉錦華進宮一事,也沒多少時間折騰錦繡。


    有個做了官的舅舅,連身價都不一樣了。所以送來文易借機送來兩個丫鬟一事,府裏並沒有多少人議論。


    有了知夏和知秋,錦繡做事也方便許多。府裏的三個巨頭,數老夫人最容易討好,錦繡其他不行,唯有廚藝稱得上非凡,在知夏兩人幫忙下,幾次下來就得了老夫人歡心,還討了允許,在自己院子裏開小廚房。


    有吃有房,日子過得優哉遊哉,老夫人看在文易的麵子上也願意護著錦繡,要是不用時不時地麵對李氏那張菩薩臉,就更好了。可惜啊,好日子也沒能持續多久,老夫人年紀大了,身體不怎麽好,三年前就去世了。


    葉啟文請了丁憂的折子,帶著子女四人去老家服喪。服喪期間,飲食清淡不說,行為舉止也有很多製約,這樣的日子過得無趣,可在錦繡看來最舒心不過了。更甚者,一年孝期過後,錦繡還自請為老夫人守孝三年。


    這當然是不合禮節的,不過葉啟文覺得,錦繡是因為同老夫人感情深厚,才提出這樣的要求,便允許錦繡在老家再留兩年,為老夫人誦經祈福。三年既滿,錦繡如今已過十四,一月前才隨葉啟文、葉瑾軒一道迴了京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掛的豬腳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七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七令並收藏開掛的豬腳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