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娘,娘……”男童無知,並不知發生了什麽事,但元寧帝猙獰麵色已足夠將他嚇哭。
“哦?”元寧帝唇角彎起,正要有所動作,就有一個少女撲出來抱住他左腳,“陛下饒命!我知道,我知道駙馬在哪裏,我帶陛下去,還望陛下放了我弟弟……”
“青兒!你——”致遠侯氣得臉色發黑,但少女已經領著元寧帝去往後院廂房,他忙疾步跟上,賠罪道,“陛下,陛下恕罪,都是臣之罪過。駙馬他明日,不!今日,馬上就寫下與公主的和離書!絕不再糾纏長公主殿下。”
“陛下,陛下,陛下……”
奈何元寧帝根本看也不看他,銀色劍身反射出的光芒刺得致遠侯心頭發寒,待到元寧帝踏入駙馬房中,不由認命地癱坐在地,“吾兒良瑾,怕是難逃一死了。”
致遠侯夫人一路跑來跟上,見致遠侯坐在地上,狠瞪他一眼,忙衝入房內。她眼見元寧帝舉劍要砍,腦中一片空白,大喊了一聲“良瑾!”什麽也沒想便奔至床前,為駙馬擋下這致命一劍。
哧——利刃入肉的聲音,元寧帝一劍正刺中侯夫人後肩。
他抽出劍來,複要再刺,門外一聲極清脆的聲音喚迴神智,“陛下——”
元寧帝茫然朝發聲處望去,隻見門檻外站著一個半大少女,雙眸純澈,粉唇緊抿,麵帶憂色,正是阿綿。
“陛下。”阿綿又喚一聲,看了一眼死死護著駙馬的致遠侯夫人,盡量不去刺激他,輕聲道,“陛下,你的手受傷了……”
元寧帝低頭看了眼手上的血,確實刺眼無比。
阿綿的身影在他眼中逐漸清晰,元寧帝雙眸的紅色淡了一些,眸光閃爍,手一鬆,劍便哐當一聲掉在地上。
“阿綿?”元寧帝用一種奇怪的腔調發聲,“你怎麽會在此處?”
侯夫人抱著駙馬倒在榻上,驚恐地看著二人。
她隻聽過安儀郡主的名聲,但未親眼見過人,此時自然不知阿綿是何人。
“陛、陛下……”駙馬卻在此時沙啞著嗓音開口。
他不說話還好,一開口就將元寧帝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一見到他,元寧帝頭轉了兩下,腦中忽然閃過長公主帶著淚痕的臉頰和倔強的雙眸,才恢複的清明又被怒意占領,重新撿起劍來。
阿綿不由跺腳,這駙馬真是……什麽時候開口不好,偏偏這時候開口!
見元寧帝要一劍刺向榻上兩人,阿綿再顧不得其他,拔腳就要跑過去準備抱住他。
才剛抬腳,她就被人攔腰抱起,隨後被人徑直帶到了小院中。
太子單手抱著她,劍眉緊皺,掃她一眼,再看向寧清惋,“你們兩個,是嫌鬧得不夠大?”
他語氣雖兇,但不乏關懷,五公主笑嘻嘻道:“我才不怕呢,阿綿方才還膽大地叫住了父皇,我可比不上她。”
五公主心中驚奇不已,她怎麽覺得,阿綿一出聲,父皇就恢複了許多呢?如果不是駙馬不小心開口,指不定父皇這時已經準備跟她們迴宮了。
寧玄呁讓她們待在外麵,略往裏麵掃一眼,便看見侯夫人怔然失措的神情和倒在她懷中的駙馬,淡聲道:“駙馬已死。”
五公主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阿綿怔在那裏。
駙馬……死了。她不知道心中是什麽感覺,駙馬的行為雖然很惹她討厭,但真正評價起來,其實遠不至於死。
這算是阿綿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見到人死,以前元寧帝雖會折磨宮人,但都會留一條命,真正鬧出人命其實是非常少的。而且如果真有那種情況,總會有人提前將阿綿帶離,不會讓她見到太過可怕的場麵。
阿綿方才主動站出去,是因為看到了致遠侯夫人的舉動。毫無疑問致遠侯夫人是個慈母,讓阿綿不由想到自己的母親程王氏,程王氏也是這樣待她,所以這些年來她早就在心中將她認作自己兩世來唯一的母親。
推己及人,阿綿覺得駙馬遠不至於死,侯夫人更不該代他受死,所以她希望阻止元寧帝。
但她終究沒有做到。
太子一直抱著她,見她半天不發一言,便用另一隻手捂住她雙眼,“阿綿,別看。”
富於磁性的聲音中不乏溫柔,阿綿耳畔身側都縈繞著他身上熟悉的淡香,不由一把埋進他頸邊。
太子一愣,神色愈發柔和下來,抱了她好一會兒。
空氣中泛著淡淡的血腥味,暗紅色的細小血流順著房縫蜿蜒而下,直至太子皂靴邊。
太子冷眼瞧了半晌,直到禦林軍慢慢將整個後院包圍起來。
他試圖放下阿綿,但阿綿瑟縮了一下,揪住他胸前衣裳,低低說了句“太子哥哥”。
太子感覺心間忽然疼了一下,他從未聽過阿綿這麽脆弱的聲音,就是那次差點被砸到,她也斷沒有嚇成這樣。
“好,孤不鬆開。”他輕聲細語安慰,聲音中蘊含的柔和與耐心前所未有,看得寧清惋都瞪大了眼睛。
太子微抬首,對一旁的李安示意,“還不進去服侍父皇?”
李安倒是沒有猶豫,旁邊幾位宮人心中卻有幾分膽怯,他們怕陛下還沒恢複呢。
見狀,太子提腳便踹,沉聲道:“怕什麽,有事便跑出來,有孤擋著。”
太子從來就不怕元寧帝發病,他十歲那年,元寧帝盛怒之下飲酒,欲揮鞭鞭笞皇後,就是他擋在了自己母後身前,硬生生受了元寧帝一鞭。
直到如今,太子後背還留有鞭痕,是以今後元寧帝每次發病時看到他都會潛意識避開幾分。
他也是除了阿綿之外唯一一個能稍微勸住元寧帝的人。
但這次太子絲毫沒有阻止元寧帝的意圖,在得到消息後他故意繞了半圈才來致遠侯府,果然這時駙馬已經被斬殺了。
他聽聞了長公主與元寧帝在鳳儀宮中對峙的事,雖對長公主的糊塗略有不滿,但更多自然是對駙馬的厭惡之情。
可以說對於今日的駙馬之死,太子完全就沒放在心上。
致遠侯府傳承至今,已經式微,府中除了致遠侯根本沒有什麽有能耐的後輩,又沒什麽重要姻親,就算他們鬧起來,也完全不用擔憂。
李安並幾個內侍進房哆嗦著為元寧帝擦去血跡換下外袍,盡量不去看旁邊駙馬的屍體與呆滯的致遠侯夫人,再將劍與染了血的衣裳丟在其內,簇擁著元寧帝離去。
很快,禦林軍拿來柴火,在這間廂房外鋪上幾重,再灑下一層菜油。
致遠侯夫人被強行請了出去,她目光空洞,看著禦林軍將火把扔去。
整個廂房都升起熊熊火焰,燒得劈裏啪啦作響,不時有火舌竄到腳下燃起落葉激起一絲火星,很快又黯淡下去,炙熱的火焰將周圍每個人的臉龐映得通紅。
禦林軍整裝肅目,侯在太子身旁等候指示。
阿綿感受到了溫度,不敢迴頭。
太子立在火焰前靜觀半晌,一揮手,“迴宮。”
三人被禦林軍護著離開致遠侯府,太子仍抱著阿綿,遠遠看見致遠侯,似漫不經心瞥他一眼,“天幹物燥,致遠侯還是小心為好,免得像這次這般,失火燒死了駙馬。”
致遠侯長大了嘴,怔怔看著前方衝天的紅光,連太子與他擦肩而過也忘了行禮。
“侯爺是個明白人。”太子頓住腳步,拍了一下他肩膀。
太子將阿綿放進了轎,溫柔地拍她兩下,讓寧清惋好好照顧,便上馬去了隊伍前方。
行了一段路,阿綿和五公主都安安靜靜的,不發一言。
她們看了一場熱鬧,隻是這熱鬧讓兩人都有些驚魂未定。
寧清惋小心瞧阿綿兩眼,“阿綿。”
阿綿抬頭,勉強露出笑意,“怎麽了,五姐姐?”
“你……可還好?”寧清惋有些擔心她的狀態,同時不免奇怪,按理來說這種場麵阿綿應該跟父皇看了不少,怎麽還會嚇成這樣呢?
自出生時就處在統治階級頂端的寧清惋自然與太子等人的想法一樣,從不覺得駙馬之死有什麽不對,她不知道,人命對於來自現代社會的阿綿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
“隻是一時的。”阿綿輕聲道,“我歇息一下也就好了。”
她懂寧清惋的想法,寧清惋的性格可謂與元寧帝和太子如出一轍,可以說她是這些個公主當中最為特別的。
寧清惋微撫阿綿耳邊被汗濡濕的鬢發,她向來把阿綿當作妹妹,此刻見人都蔫下去了不免有些心疼,“我不該帶你來的。”
阿綿搖搖頭。
“阿綿,你可想迴家看看?”寧清惋忽然對她眨眼,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可是,太子哥哥正在一起呢。”阿綿確實有些想家人了。
“這有何難。”寧清惋做慣了這種偷溜的事,小把戲耍起來毫不費力,她叫了兩個貼身宮女上轎,隨後將彼此外衣首飾換了一下,便下了馬車隨侍車隊旁。
二人等了會兒,又趁著交接時混了出去,迅速躲在小巷中。
阿綿露出笑容,沒想到這麽容易。
寧清惋笑道:“母妃向來盯我盯得緊,要從她手中溜出去可不容易。”
幸好這裏離程府也不遠,隻隔了兩條街。
程府門房認得小姐,立馬將二人放了進去,阿綿禁止他們通報,自己帶了寧清惋去程王氏院中。
此時程府中,大房李氏正在與長女程婉談心。
李氏難得褪去浮躁,柔聲勸慰道:“阿婉,事已成了一半,身份也沒甚麽差別。你便別再愁眉不展了,阿娘看了心間也疼。”
程婉低眉不語,似在望著地麵,又似什麽都沒看,“阿爹真是如此說的?”
李氏連連點頭,“他說與我聽時我也吃了一驚,不過仔細一想,太子殿下那邊還不一定能成,能有大皇子這樁親事也是你的造化。”
程婉心中輕歎一聲,她這母親什麽都不懂,隻懂看那人官品幾何,身份是否尊貴,從來不會想到旁的東西。
便是一腔好心慈母情懷,也沒什麽用處。
“我之前和阿娘說要與二房、與阿綿交好,阿娘也全忘了,如今惹怒了二嬸,我又有什麽好的呢。”程婉別過臉去,眼前閃爍的卻是當朝太子殿下的身影。
太子偶爾會來程府看望阿綿,程婉遠遠看過那麽幾次,從此心中便駐進了那道風流不羈的身影。
她本也沒什麽癡想,隻不過前幾個月,李氏忽然和她說太子有意今後納她為側妃,而且會在迎娶太子妃之前。
程婉起初是不信的,可李氏說得言之鑿鑿,那般有把握的樣子,她也就暗暗信了。心中不得不說是有幾分欣喜的,畢竟婚事她無法自己做主,能嫁個自己傾心的男兒自是再好不過了,她甚至還悄悄繡起了嫁衣。
隻是沒想到,這才多久的功夫,李氏便和她說婚事有變,要納她為側妃的人從太子變成了大皇子。
不說身份上的變化,單是那大皇子已經成婚且聽說納有三房妾室,便讓程婉從心底抵觸。
可是…她也無能為力,作為一個深閨中未出閣的姑娘家,之前的婚事又隻是口頭聽了李氏一說,什麽憑證也沒有。
若是真有憑證,她倒想鼓起勇氣到太子麵前去懇求一番。
聽她提到二房,李氏一陣不自在,“你提他們做什麽,阿娘原是想聽你的話去與他們交好,還喚了阿妍去和阿綿打好關係。可他們二房狗眼看人低,忒的瞧不起你阿娘和妹妹……”
自家阿娘和妹妹的性子,程婉如何不了解,她又歎一聲。
阿爹是個有野心的,可是身份在這兒擺著,任阿爹再如何也越不過二房三房去。阿娘又是不知事的,於她真是…半分裨益也無。
李氏向來看重這個大女兒,許多事都要聽她的話,見她仍不展顏便道:“阿婉莫急,以你的樣貌心性,嫁了誰誰不會把你捧在心尖兒上上呢?大皇子也是個有出息的,你嫁過去,再生個小皇孫,未來哪用愁呢。”
李氏說得開心,仿佛已經見到女兒成為大皇子寵妾恩澤大房的情景。
程婉是李氏花了大力氣培養的,從外貌到規矩再到腹中才華,她自認這女兒在整個程府乃至京城都是出挑的。看著麵前女兒輕彈可破的肌膚,盈盈秋水般的眼眸,便是蹙眉也仍有一種我見猶憐之美,李氏心中得意。
“哦?”元寧帝唇角彎起,正要有所動作,就有一個少女撲出來抱住他左腳,“陛下饒命!我知道,我知道駙馬在哪裏,我帶陛下去,還望陛下放了我弟弟……”
“青兒!你——”致遠侯氣得臉色發黑,但少女已經領著元寧帝去往後院廂房,他忙疾步跟上,賠罪道,“陛下,陛下恕罪,都是臣之罪過。駙馬他明日,不!今日,馬上就寫下與公主的和離書!絕不再糾纏長公主殿下。”
“陛下,陛下,陛下……”
奈何元寧帝根本看也不看他,銀色劍身反射出的光芒刺得致遠侯心頭發寒,待到元寧帝踏入駙馬房中,不由認命地癱坐在地,“吾兒良瑾,怕是難逃一死了。”
致遠侯夫人一路跑來跟上,見致遠侯坐在地上,狠瞪他一眼,忙衝入房內。她眼見元寧帝舉劍要砍,腦中一片空白,大喊了一聲“良瑾!”什麽也沒想便奔至床前,為駙馬擋下這致命一劍。
哧——利刃入肉的聲音,元寧帝一劍正刺中侯夫人後肩。
他抽出劍來,複要再刺,門外一聲極清脆的聲音喚迴神智,“陛下——”
元寧帝茫然朝發聲處望去,隻見門檻外站著一個半大少女,雙眸純澈,粉唇緊抿,麵帶憂色,正是阿綿。
“陛下。”阿綿又喚一聲,看了一眼死死護著駙馬的致遠侯夫人,盡量不去刺激他,輕聲道,“陛下,你的手受傷了……”
元寧帝低頭看了眼手上的血,確實刺眼無比。
阿綿的身影在他眼中逐漸清晰,元寧帝雙眸的紅色淡了一些,眸光閃爍,手一鬆,劍便哐當一聲掉在地上。
“阿綿?”元寧帝用一種奇怪的腔調發聲,“你怎麽會在此處?”
侯夫人抱著駙馬倒在榻上,驚恐地看著二人。
她隻聽過安儀郡主的名聲,但未親眼見過人,此時自然不知阿綿是何人。
“陛、陛下……”駙馬卻在此時沙啞著嗓音開口。
他不說話還好,一開口就將元寧帝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一見到他,元寧帝頭轉了兩下,腦中忽然閃過長公主帶著淚痕的臉頰和倔強的雙眸,才恢複的清明又被怒意占領,重新撿起劍來。
阿綿不由跺腳,這駙馬真是……什麽時候開口不好,偏偏這時候開口!
見元寧帝要一劍刺向榻上兩人,阿綿再顧不得其他,拔腳就要跑過去準備抱住他。
才剛抬腳,她就被人攔腰抱起,隨後被人徑直帶到了小院中。
太子單手抱著她,劍眉緊皺,掃她一眼,再看向寧清惋,“你們兩個,是嫌鬧得不夠大?”
他語氣雖兇,但不乏關懷,五公主笑嘻嘻道:“我才不怕呢,阿綿方才還膽大地叫住了父皇,我可比不上她。”
五公主心中驚奇不已,她怎麽覺得,阿綿一出聲,父皇就恢複了許多呢?如果不是駙馬不小心開口,指不定父皇這時已經準備跟她們迴宮了。
寧玄呁讓她們待在外麵,略往裏麵掃一眼,便看見侯夫人怔然失措的神情和倒在她懷中的駙馬,淡聲道:“駙馬已死。”
五公主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阿綿怔在那裏。
駙馬……死了。她不知道心中是什麽感覺,駙馬的行為雖然很惹她討厭,但真正評價起來,其實遠不至於死。
這算是阿綿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見到人死,以前元寧帝雖會折磨宮人,但都會留一條命,真正鬧出人命其實是非常少的。而且如果真有那種情況,總會有人提前將阿綿帶離,不會讓她見到太過可怕的場麵。
阿綿方才主動站出去,是因為看到了致遠侯夫人的舉動。毫無疑問致遠侯夫人是個慈母,讓阿綿不由想到自己的母親程王氏,程王氏也是這樣待她,所以這些年來她早就在心中將她認作自己兩世來唯一的母親。
推己及人,阿綿覺得駙馬遠不至於死,侯夫人更不該代他受死,所以她希望阻止元寧帝。
但她終究沒有做到。
太子一直抱著她,見她半天不發一言,便用另一隻手捂住她雙眼,“阿綿,別看。”
富於磁性的聲音中不乏溫柔,阿綿耳畔身側都縈繞著他身上熟悉的淡香,不由一把埋進他頸邊。
太子一愣,神色愈發柔和下來,抱了她好一會兒。
空氣中泛著淡淡的血腥味,暗紅色的細小血流順著房縫蜿蜒而下,直至太子皂靴邊。
太子冷眼瞧了半晌,直到禦林軍慢慢將整個後院包圍起來。
他試圖放下阿綿,但阿綿瑟縮了一下,揪住他胸前衣裳,低低說了句“太子哥哥”。
太子感覺心間忽然疼了一下,他從未聽過阿綿這麽脆弱的聲音,就是那次差點被砸到,她也斷沒有嚇成這樣。
“好,孤不鬆開。”他輕聲細語安慰,聲音中蘊含的柔和與耐心前所未有,看得寧清惋都瞪大了眼睛。
太子微抬首,對一旁的李安示意,“還不進去服侍父皇?”
李安倒是沒有猶豫,旁邊幾位宮人心中卻有幾分膽怯,他們怕陛下還沒恢複呢。
見狀,太子提腳便踹,沉聲道:“怕什麽,有事便跑出來,有孤擋著。”
太子從來就不怕元寧帝發病,他十歲那年,元寧帝盛怒之下飲酒,欲揮鞭鞭笞皇後,就是他擋在了自己母後身前,硬生生受了元寧帝一鞭。
直到如今,太子後背還留有鞭痕,是以今後元寧帝每次發病時看到他都會潛意識避開幾分。
他也是除了阿綿之外唯一一個能稍微勸住元寧帝的人。
但這次太子絲毫沒有阻止元寧帝的意圖,在得到消息後他故意繞了半圈才來致遠侯府,果然這時駙馬已經被斬殺了。
他聽聞了長公主與元寧帝在鳳儀宮中對峙的事,雖對長公主的糊塗略有不滿,但更多自然是對駙馬的厭惡之情。
可以說對於今日的駙馬之死,太子完全就沒放在心上。
致遠侯府傳承至今,已經式微,府中除了致遠侯根本沒有什麽有能耐的後輩,又沒什麽重要姻親,就算他們鬧起來,也完全不用擔憂。
李安並幾個內侍進房哆嗦著為元寧帝擦去血跡換下外袍,盡量不去看旁邊駙馬的屍體與呆滯的致遠侯夫人,再將劍與染了血的衣裳丟在其內,簇擁著元寧帝離去。
很快,禦林軍拿來柴火,在這間廂房外鋪上幾重,再灑下一層菜油。
致遠侯夫人被強行請了出去,她目光空洞,看著禦林軍將火把扔去。
整個廂房都升起熊熊火焰,燒得劈裏啪啦作響,不時有火舌竄到腳下燃起落葉激起一絲火星,很快又黯淡下去,炙熱的火焰將周圍每個人的臉龐映得通紅。
禦林軍整裝肅目,侯在太子身旁等候指示。
阿綿感受到了溫度,不敢迴頭。
太子立在火焰前靜觀半晌,一揮手,“迴宮。”
三人被禦林軍護著離開致遠侯府,太子仍抱著阿綿,遠遠看見致遠侯,似漫不經心瞥他一眼,“天幹物燥,致遠侯還是小心為好,免得像這次這般,失火燒死了駙馬。”
致遠侯長大了嘴,怔怔看著前方衝天的紅光,連太子與他擦肩而過也忘了行禮。
“侯爺是個明白人。”太子頓住腳步,拍了一下他肩膀。
太子將阿綿放進了轎,溫柔地拍她兩下,讓寧清惋好好照顧,便上馬去了隊伍前方。
行了一段路,阿綿和五公主都安安靜靜的,不發一言。
她們看了一場熱鬧,隻是這熱鬧讓兩人都有些驚魂未定。
寧清惋小心瞧阿綿兩眼,“阿綿。”
阿綿抬頭,勉強露出笑意,“怎麽了,五姐姐?”
“你……可還好?”寧清惋有些擔心她的狀態,同時不免奇怪,按理來說這種場麵阿綿應該跟父皇看了不少,怎麽還會嚇成這樣呢?
自出生時就處在統治階級頂端的寧清惋自然與太子等人的想法一樣,從不覺得駙馬之死有什麽不對,她不知道,人命對於來自現代社會的阿綿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
“隻是一時的。”阿綿輕聲道,“我歇息一下也就好了。”
她懂寧清惋的想法,寧清惋的性格可謂與元寧帝和太子如出一轍,可以說她是這些個公主當中最為特別的。
寧清惋微撫阿綿耳邊被汗濡濕的鬢發,她向來把阿綿當作妹妹,此刻見人都蔫下去了不免有些心疼,“我不該帶你來的。”
阿綿搖搖頭。
“阿綿,你可想迴家看看?”寧清惋忽然對她眨眼,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可是,太子哥哥正在一起呢。”阿綿確實有些想家人了。
“這有何難。”寧清惋做慣了這種偷溜的事,小把戲耍起來毫不費力,她叫了兩個貼身宮女上轎,隨後將彼此外衣首飾換了一下,便下了馬車隨侍車隊旁。
二人等了會兒,又趁著交接時混了出去,迅速躲在小巷中。
阿綿露出笑容,沒想到這麽容易。
寧清惋笑道:“母妃向來盯我盯得緊,要從她手中溜出去可不容易。”
幸好這裏離程府也不遠,隻隔了兩條街。
程府門房認得小姐,立馬將二人放了進去,阿綿禁止他們通報,自己帶了寧清惋去程王氏院中。
此時程府中,大房李氏正在與長女程婉談心。
李氏難得褪去浮躁,柔聲勸慰道:“阿婉,事已成了一半,身份也沒甚麽差別。你便別再愁眉不展了,阿娘看了心間也疼。”
程婉低眉不語,似在望著地麵,又似什麽都沒看,“阿爹真是如此說的?”
李氏連連點頭,“他說與我聽時我也吃了一驚,不過仔細一想,太子殿下那邊還不一定能成,能有大皇子這樁親事也是你的造化。”
程婉心中輕歎一聲,她這母親什麽都不懂,隻懂看那人官品幾何,身份是否尊貴,從來不會想到旁的東西。
便是一腔好心慈母情懷,也沒什麽用處。
“我之前和阿娘說要與二房、與阿綿交好,阿娘也全忘了,如今惹怒了二嬸,我又有什麽好的呢。”程婉別過臉去,眼前閃爍的卻是當朝太子殿下的身影。
太子偶爾會來程府看望阿綿,程婉遠遠看過那麽幾次,從此心中便駐進了那道風流不羈的身影。
她本也沒什麽癡想,隻不過前幾個月,李氏忽然和她說太子有意今後納她為側妃,而且會在迎娶太子妃之前。
程婉起初是不信的,可李氏說得言之鑿鑿,那般有把握的樣子,她也就暗暗信了。心中不得不說是有幾分欣喜的,畢竟婚事她無法自己做主,能嫁個自己傾心的男兒自是再好不過了,她甚至還悄悄繡起了嫁衣。
隻是沒想到,這才多久的功夫,李氏便和她說婚事有變,要納她為側妃的人從太子變成了大皇子。
不說身份上的變化,單是那大皇子已經成婚且聽說納有三房妾室,便讓程婉從心底抵觸。
可是…她也無能為力,作為一個深閨中未出閣的姑娘家,之前的婚事又隻是口頭聽了李氏一說,什麽憑證也沒有。
若是真有憑證,她倒想鼓起勇氣到太子麵前去懇求一番。
聽她提到二房,李氏一陣不自在,“你提他們做什麽,阿娘原是想聽你的話去與他們交好,還喚了阿妍去和阿綿打好關係。可他們二房狗眼看人低,忒的瞧不起你阿娘和妹妹……”
自家阿娘和妹妹的性子,程婉如何不了解,她又歎一聲。
阿爹是個有野心的,可是身份在這兒擺著,任阿爹再如何也越不過二房三房去。阿娘又是不知事的,於她真是…半分裨益也無。
李氏向來看重這個大女兒,許多事都要聽她的話,見她仍不展顏便道:“阿婉莫急,以你的樣貌心性,嫁了誰誰不會把你捧在心尖兒上上呢?大皇子也是個有出息的,你嫁過去,再生個小皇孫,未來哪用愁呢。”
李氏說得開心,仿佛已經見到女兒成為大皇子寵妾恩澤大房的情景。
程婉是李氏花了大力氣培養的,從外貌到規矩再到腹中才華,她自認這女兒在整個程府乃至京城都是出挑的。看著麵前女兒輕彈可破的肌膚,盈盈秋水般的眼眸,便是蹙眉也仍有一種我見猶憐之美,李氏心中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