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采恩的這些想法,很多都在之後的交流當中,交代給了蘇頌和王安石。
王安石隻是在地圖上粗略的看了一下,便覺得這片地區礦物質的麵積,已經儼然超過了大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像這樣的豐功偉績,或者說這樣的野心勃勃,恐怕絕對不是一般人,應該有的,換而言之,麵前的這個十歲少年,竟然已經有了如此之大的誌向。
如果往好了說,這是準備像秋蘭克一樣,幫我取一份扶餘之功。但是往壞了說,這位野心勃勃的少年郎,恐怕就是圖謀不軌的典型寫照了。
可是很快王安石就記起來,這位小兄弟似乎在之前就已經得到了皇帝的聖旨,命令他在海外進行拓殖。有了皇帝的詔令,這樣的圖謀似乎也有了合法的價值,但終歸有些人是會感到擔憂的,將這麽一大片地方交給外人來管理,想來就連皇帝本人也會在事後感到後悔。
但是蘇頌卻仿佛沒有王安石這麽多的顧忌,他看著康采恩在地圖上的寫寫畫畫,忽然覺得這似乎也是一份非常不錯的功勞,或許黃曆應該為這一份皇圖大業專門設立一個衙門,比如說海外事務提舉司。
隻可惜現在的康采恩隻有十歲,按照大宋朝的規矩,十歲的少年郎是拿不到實職差遣的,雖然他現在正在履行著皇帝給他的聖旨,而且即將還有參加與西夏的戰爭,但皇帝依舊不肯輕易給他一份差遣。
康采恩倒是對這方麵的事情不太在意,此時的南方各路依舊是蠻荒之地,北方人來這裏都需要擔心瘴癘之氣,會不會要了他們的小命,所以願意來這裏做官的書生也非常之少,而象征著先進生產力的他們,一旦在當地顯得稀薄,那麽文明的進度也就會跟著放緩。
所以他這個小小的官身,就在沒有實職差遣,就算隻是出身最次的諸色人等,也不可能在這裏得不到尊重,更何況他的手中還掌握著許多能夠養人糊口的技術。
比如說他現在正像蘇頌和王安石,介紹這一項可能一本萬利的買賣。
“白砂糖的提取技術其實並不難,關鍵問題在於蔗糖的種植,福建路這塊,八山一水一分錢的地方,顯然是拿不出那麽多耕地的,所以我們要到這個大島上去,也就是你們所說的琉球島,其實我更喜歡叫它台灣島,或者叫他大元島。”
蘇頌對他怎麽稱唿這個大腦並不感興趣,他隻在乎那種生產白糖的工藝,如果停留在遠離宋朝的海外大島上,是不是有可能被人給搶了去?
但王安石卻全然沒有這些擔心,就連康采恩這樣做的目的,他都已經有了基本的猜想。尋常貿易進出大宋,都是要向市舶司繳納一筆不菲的抽解費用的。至於和買過程當中的壓榨,那自然是更加不用多說。
但如果直接把某些貨物的貿易問題,轉移到海外大島上進行,那無疑就可以順利的規避這些不必要的損耗。
其實康采恩根本就沒有那麽複雜的想法,他隻是想要把這個大島,盡早的拉進中華文明的圈子裏罷了。
隻是,台島的位置還是太靠北了一些,雖然也可以勉強種植椰子之類的水果,但是顯然在雨熱條件的比較上不敵麻逸。何況台島的礦產資源遠遠沒有周邊的幾個地區豐厚。所以這裏隻可以當做農業生產基地,撐死了再加上一會兒輕加工的功能,但對於未來發展更為重要的礦產資源,卻沒有那麽大的供應本領,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外擴張必然是康采恩的選擇之一。
更何況椰子可不是他的種植策略當中的首選,他想要的是在廣袤的東南亞地區種植橡膠。這玩意兒如果短期之內用不上,大可以出口到20世紀70年代的那個時空去,如果需要在大宋朝開啟蒸汽時代的研究,那麽就必須為蒸汽機的氣密準備好這一份原材料上的保障。
所以康采恩他把整個南海,甚至一小部分南亞地區都劃進了自己的偉大宏圖之中,隻是他不知道,當今皇帝趙禎如果看到這一切之後,會有怎樣的感想?
蘇頌和王安石為他的這一調侃,表達了各自的看法。從康采恩的角度上來講,蘇頌的那個想法無異於更貼近實際,倘若真的成立一個專門的衙門,又交給他來打理的話,那麽大宋王朝將很有可能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說服皇帝和群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這個說服工作最好趕在範仲淹慶曆新政之前進行,否則很有可能會被反攻倒算的那群人當成是新政的政策之一而加以打倒,殃及池魚這種悲催的事情,他康采恩可不想遇到。
但是某些輿論宣傳,或許現在就需要開始了,而蘇頌顯然也願意為這一切略微盡一番心力,於是康采恩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希望他的父親蘇紳能夠提供一些幫助,與此人再無硬盤當中的二流名聲,能夠帶動的力量雖然有限,但比起康采恩一個人在那裏吱吱歪歪,顯然也要好上許多。
於是在到達杭州之後,蘇頌立刻把擬好的信件發給了他的父親,而康采恩和王安石則去尋找能夠前往泉州的海船。
不過就在這一過程當中,他們竟然意外的收到了一封來自開封城的加急快信。
這封信是康定國寫來的,同樣由八大王的運河船隻帶來。而信的內容則讓康采恩驚喜不已。
皇帝已經從皇城司收集到的市井傳言當中,得知了康采恩願意率領海外集結起來的軍隊前往西夏作戰的事情,為了表彰他的這份義舉,以及他在海外建設當中取得的成績——畢竟已經能夠糾集海外軍隊的,這樣的成績自然應該額外加獎——所以提升他的寄祿官官階為試貝州錄事參軍。
這個官階並不需要他跑到河北去上班,隻是發放俸祿,標明品級的標誌而已。但這卻意味著他正式告別了判司簿尉的選人階段,進入到了四等七階的下一個階段,試銜錄令。
王安石隻是在地圖上粗略的看了一下,便覺得這片地區礦物質的麵積,已經儼然超過了大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像這樣的豐功偉績,或者說這樣的野心勃勃,恐怕絕對不是一般人,應該有的,換而言之,麵前的這個十歲少年,竟然已經有了如此之大的誌向。
如果往好了說,這是準備像秋蘭克一樣,幫我取一份扶餘之功。但是往壞了說,這位野心勃勃的少年郎,恐怕就是圖謀不軌的典型寫照了。
可是很快王安石就記起來,這位小兄弟似乎在之前就已經得到了皇帝的聖旨,命令他在海外進行拓殖。有了皇帝的詔令,這樣的圖謀似乎也有了合法的價值,但終歸有些人是會感到擔憂的,將這麽一大片地方交給外人來管理,想來就連皇帝本人也會在事後感到後悔。
但是蘇頌卻仿佛沒有王安石這麽多的顧忌,他看著康采恩在地圖上的寫寫畫畫,忽然覺得這似乎也是一份非常不錯的功勞,或許黃曆應該為這一份皇圖大業專門設立一個衙門,比如說海外事務提舉司。
隻可惜現在的康采恩隻有十歲,按照大宋朝的規矩,十歲的少年郎是拿不到實職差遣的,雖然他現在正在履行著皇帝給他的聖旨,而且即將還有參加與西夏的戰爭,但皇帝依舊不肯輕易給他一份差遣。
康采恩倒是對這方麵的事情不太在意,此時的南方各路依舊是蠻荒之地,北方人來這裏都需要擔心瘴癘之氣,會不會要了他們的小命,所以願意來這裏做官的書生也非常之少,而象征著先進生產力的他們,一旦在當地顯得稀薄,那麽文明的進度也就會跟著放緩。
所以他這個小小的官身,就在沒有實職差遣,就算隻是出身最次的諸色人等,也不可能在這裏得不到尊重,更何況他的手中還掌握著許多能夠養人糊口的技術。
比如說他現在正像蘇頌和王安石,介紹這一項可能一本萬利的買賣。
“白砂糖的提取技術其實並不難,關鍵問題在於蔗糖的種植,福建路這塊,八山一水一分錢的地方,顯然是拿不出那麽多耕地的,所以我們要到這個大島上去,也就是你們所說的琉球島,其實我更喜歡叫它台灣島,或者叫他大元島。”
蘇頌對他怎麽稱唿這個大腦並不感興趣,他隻在乎那種生產白糖的工藝,如果停留在遠離宋朝的海外大島上,是不是有可能被人給搶了去?
但王安石卻全然沒有這些擔心,就連康采恩這樣做的目的,他都已經有了基本的猜想。尋常貿易進出大宋,都是要向市舶司繳納一筆不菲的抽解費用的。至於和買過程當中的壓榨,那自然是更加不用多說。
但如果直接把某些貨物的貿易問題,轉移到海外大島上進行,那無疑就可以順利的規避這些不必要的損耗。
其實康采恩根本就沒有那麽複雜的想法,他隻是想要把這個大島,盡早的拉進中華文明的圈子裏罷了。
隻是,台島的位置還是太靠北了一些,雖然也可以勉強種植椰子之類的水果,但是顯然在雨熱條件的比較上不敵麻逸。何況台島的礦產資源遠遠沒有周邊的幾個地區豐厚。所以這裏隻可以當做農業生產基地,撐死了再加上一會兒輕加工的功能,但對於未來發展更為重要的礦產資源,卻沒有那麽大的供應本領,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外擴張必然是康采恩的選擇之一。
更何況椰子可不是他的種植策略當中的首選,他想要的是在廣袤的東南亞地區種植橡膠。這玩意兒如果短期之內用不上,大可以出口到20世紀70年代的那個時空去,如果需要在大宋朝開啟蒸汽時代的研究,那麽就必須為蒸汽機的氣密準備好這一份原材料上的保障。
所以康采恩他把整個南海,甚至一小部分南亞地區都劃進了自己的偉大宏圖之中,隻是他不知道,當今皇帝趙禎如果看到這一切之後,會有怎樣的感想?
蘇頌和王安石為他的這一調侃,表達了各自的看法。從康采恩的角度上來講,蘇頌的那個想法無異於更貼近實際,倘若真的成立一個專門的衙門,又交給他來打理的話,那麽大宋王朝將很有可能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說服皇帝和群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這個說服工作最好趕在範仲淹慶曆新政之前進行,否則很有可能會被反攻倒算的那群人當成是新政的政策之一而加以打倒,殃及池魚這種悲催的事情,他康采恩可不想遇到。
但是某些輿論宣傳,或許現在就需要開始了,而蘇頌顯然也願意為這一切略微盡一番心力,於是康采恩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希望他的父親蘇紳能夠提供一些幫助,與此人再無硬盤當中的二流名聲,能夠帶動的力量雖然有限,但比起康采恩一個人在那裏吱吱歪歪,顯然也要好上許多。
於是在到達杭州之後,蘇頌立刻把擬好的信件發給了他的父親,而康采恩和王安石則去尋找能夠前往泉州的海船。
不過就在這一過程當中,他們竟然意外的收到了一封來自開封城的加急快信。
這封信是康定國寫來的,同樣由八大王的運河船隻帶來。而信的內容則讓康采恩驚喜不已。
皇帝已經從皇城司收集到的市井傳言當中,得知了康采恩願意率領海外集結起來的軍隊前往西夏作戰的事情,為了表彰他的這份義舉,以及他在海外建設當中取得的成績——畢竟已經能夠糾集海外軍隊的,這樣的成績自然應該額外加獎——所以提升他的寄祿官官階為試貝州錄事參軍。
這個官階並不需要他跑到河北去上班,隻是發放俸祿,標明品級的標誌而已。但這卻意味著他正式告別了判司簿尉的選人階段,進入到了四等七階的下一個階段,試銜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