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迴家,吉時開始在網上惡補有關這個神秘的打臉大師,這個嫉惡如仇的傷人罪犯的三次行兇案件。
第一個受害者姓蔣,目前網上已經查不到他的姓名,暫且稱他蔣某。
五年前,乃至更久以前,蔣某都是個網絡噴子鍵盤俠。他評價迴複針對的內容很多,從國家大事到明星八卦,從民生新聞到刑事案件。
蔣某的所有評論都秉持著一個主題——受害者有罪論。
蔣某的網絡口頭禪有: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什麽是你不是別人;穿得少出門不就是為了勾引人嗎;肯定是女人先出軌了;肯定是潑婦先罵人了;肯定是女人不孝敬公婆了。諸如此類。
五年前的夏天,網上有個昵稱叫遇人不淑的小貞的女人,在論壇上發了一篇文章,記錄了自己被初戀男友傳染上hiv的故事,25歲的女孩對未來迷茫,不敢告知父母,獨自在異鄉不知所措。小貞博得了很多網友的同情。
但蔣某一直在帖子下方留言評論,說小貞不配叫小貞,應該叫小蕩,染上hiv的人都不是好人,是自作自受,男女關係混亂,活該。
小貞跟蔣某辯論,說自己是被談了五年的初戀男友染上的。蔣某不信,堅稱小貞是背叛了男友在外麵染上的,說她這種女人不要臉,給男友潑髒水,應該馬上發病死去。
大家都對蔣某口誅筆伐,蔣某一一迴懟,說替小貞說話的人都跟小貞一樣,不知廉恥。
一個月後,網上有人匿名發帖,說蔣某失蹤一周,被發現時赤身裸體,身上寫著三個英文字母——hiv。蔣某被送去醫院,經過檢查,他除了感染上了hiv之外,沒有其他傷。
這個匿名的人人肉出了蔣某正是一個月前在論壇指責小貞的蔣某。並且在文章最後以蔣某的語氣總結:染上hiv的蔣某是自作自受,男女關係混亂,活該。
第二個受害者是邊某。三年前邊某也是個網絡紅人,他走紅的原因是在自家半夜跳繩踢球,跟孩子追逐玩耍大喊大笑,拉拽家具,總之是完全不顧鄰居的感受,隻管自己自在,我行我素,製造巨大噪音。
樓下和隔壁鄰居找邊某理論,邊某破口大罵還動手打人。鄰居用手機錄下了邊某製造的噪音,拍攝了邊某的醜態發到網上。
邊某得知後變本加厲,半夜用力跺腳,用家具撞擊地麵,扯著嗓子咒罵,叫囂著這是他家,他願意怎樣就怎樣,你們都得給我忍著。
一個月後邊某失蹤,他這一消失就是足足一個月。再被發現時,邊某的雙耳流血,耳膜被刺穿,聾了。
而後網上流出一段視頻,小範圍傳播。在一個六麵被軟包、沒有窗戶、絕對密閉的小屋子裏,還有一個透明玻璃組成的僅有四五平米的小房子,玻璃房裏有一個馬桶,一個邊某和一個小洞。小洞對著的是一隻音箱,整個玻璃房子的通風口就隻有小洞和音箱之間的空隙。
最要命的是,音箱裏播放著曾經邊某被發在網上的他自己製造的噪音,還有他的破口大罵,各種汙染耳朵的辱及父母帶著人類器官的髒話。音量被調到最高,在小小的玻璃房裏亂撞,如同無形的利刃穿透蜷縮成一團捂住耳朵的邊陽。
邊陽也曾試著脫下衣服去堵那個小洞,但很快他就因為缺氧不得不敞開小洞。他淚流滿麵地求饒,對著鏡頭磕頭搗蒜,不奢求行兇者把他放出去,隻求他關上那24小時不間斷的音箱。
邊陽就是這樣度過了一個月!最後,邊陽在被從小洞塞入的食物中看到了一根粗粗的鋼針,還有一張紙條。看完紙條,他哭得撕心裂肺,一天後,他用鋼針刺穿了自己的雙耳耳膜。
網友們猜測,紙條上寫的是:隻要你敢於讓自己變成聾子,我就放了你。而事實上,這個囚禁邊陽的人真的說到做到,他把昏迷的邊陽丟到了垃圾填埋場附近,後來邊陽被發現解救。
這次的案子鬧得很大,警方非常重視,網民們也聯係上一次蔣某的案子,給行兇者起了個名字——打臉大師。
遺憾的是,案子線索太少,邊陽自始至終沒看見過打臉大師的臉,沒聽到他說話,對於那個囚禁他的房子,他的記憶還不如視頻裏呈現的多。
吉時已經找不到當初網上的視頻,但他根據網友們的描述想象著視頻裏的畫麵,想象著邊某那一個月的絕望經曆,不禁頭皮發麻。
這個打臉大師讓蔣某體會小貞的絕望,讓邊某體會鄰居的折磨,讓郝立銘體會盲人的生活,他不要他們的命,他隻要打他們的臉,讓他們知道他們曾經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他人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吉時對打臉大師的情緒很複雜,一方麵,他的感性的部分控製不住自己認為打臉大師的行為大快人心,一方麵,他理性的部分也清楚地知道,打臉大師是個變態,危險分子,必須要繩之以法。
郝立銘的案子網上沒有多少信息,想來是警方封鎖了消息。吉時心想,明天見過郝立銘之後,他得去找易文翰,看看能不能查閱之前兩起案件的資料。
寒假第一天,吉時一大早出門,在小區門口上了高雲騰的車。不管怎麽說,人家自主創業的高雲騰有個校長的名頭,哪怕他手下隻有五六個補課老師;人家還有私家車,時間上相對自由,還有工夫搞副業心理諮詢。
吉時突然有點羨慕起人家,但真要他改行,他寧願去擠地鐵。
一上車,吉時急於繼續昨晚的話題,“你昨天說,你一開始不相信,認為郝立銘是ptsd,自己幻想出打臉大師就在身邊,可後來你信了。是什麽讓你改觀的?”
“這個嘛,還是待會兒讓郝立銘直接跟你說吧,你來判斷一下,是不是他想多了,我也被他給說服,跟著想多了。”
“那個,”吉時突然想到了昨晚短視頻裏五大三粗的郝立銘,“郝立銘,好相處嗎?”
“哈哈,”高雲騰失笑,“當初郝立銘的前妻問我能不能去跟郝立銘聊聊,給他做心理諮詢的時候,我跟你一樣的顧慮。誰願意跟那麽粗魯不講理,動輒爆粗口的男人打交道啊。不過你放心,你即將要見到的男人,可以說跟短視頻裏是判若兩人。”
吉時苦笑,感歎說:“打臉大師要是真潛伏在郝立銘身邊,看到他這樣脫胎換骨的樣子,一定很有成就感,他真的改變了一個粗俗不堪的人,但這個改變的代價真的是太大了。”
“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高雲騰好不掩飾鄙夷的態度,“如果不是這麽大的代價,你認為改變一個那樣唯我獨尊的家夥,可能嗎?
吉時被高雲騰突然的態度改變嚇了一跳,“你可是拿人錢財,替人諮詢的心理諮詢師,你的顧客是受害者,可我聽你這意思,你還覺得打臉大師做得對啊。”
高雲騰向吉時投去一個似笑非笑難以名狀的眼神,突然轉移話題,“我媽家的小區是老小區,物業棄管,社區監管不利。小區院裏不讓停車,可總有人停車,居民們投訴無果,為了阻止,就自發把垃圾都丟在車上。結果車主還不樂意了,也去找社區抗議。”
吉時苦笑,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很多時候,走正常途徑解決問題效率太低,所以才逼得人們走捷徑,可這捷徑歸根究底跟他們要製止的事是一樣的,都是違反規定的。一旦以惡治惡,以暴製暴成為了一種趨勢,法律的準繩被撼動瓦解,這個世界便會淪為混亂的戰場。
“但最後的結果就是,居民堅決不讓步。車主抗議無果,隻能遵守規定了。”高雲騰眉毛一揚,“說實話,我對郝立銘的態度很複雜,一方麵,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就是這副可憐相,我覺得他是受害者,可一想到當初的他,同情立馬打個對折,腦子裏隻有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那打臉大師呢?你讚同他?”吉時想知道高雲騰到底什麽立場。
高雲騰沉吟片刻,誠懇地說:“說實話,我最初的想法是,打臉大師做的事大快人心,看得我等網民極度舒適。但很快,我便意識到一個問題,其實我們跟他們三個人一樣,事情沒有落在自己頭上,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站在看客的角度,我們自然而然拍手叫好,就像當初他們三個看客一樣。”
“可我昨晚在網上看網民評論,還是有很多人在拍手叫好,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今天的他們就是從前的那三個人。他們今天幸災樂禍,可能明天也會被打臉。他們是真的不怕打臉大師瞄上他們啊。”吉時心情沉重,將心比心真的太難,在它之前還有一個更難的前提,就是自主產生換位思考的意願。
高雲騰最後表態:“我媽說,她不想讓她的小區變成無處下腳的停車場,也不想讓它變成散發惡臭的垃圾場。丟垃圾製止停車的方法一旦奏效,以短淺的眼光來看,似乎是居民們的勝利,但從長遠來看,是秩序的倒退。所以對打臉大師,我認為必須讓他接受法律的製裁。”
“伯母睿智。”吉時由衷讚歎。
第一個受害者姓蔣,目前網上已經查不到他的姓名,暫且稱他蔣某。
五年前,乃至更久以前,蔣某都是個網絡噴子鍵盤俠。他評價迴複針對的內容很多,從國家大事到明星八卦,從民生新聞到刑事案件。
蔣某的所有評論都秉持著一個主題——受害者有罪論。
蔣某的網絡口頭禪有: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什麽是你不是別人;穿得少出門不就是為了勾引人嗎;肯定是女人先出軌了;肯定是潑婦先罵人了;肯定是女人不孝敬公婆了。諸如此類。
五年前的夏天,網上有個昵稱叫遇人不淑的小貞的女人,在論壇上發了一篇文章,記錄了自己被初戀男友傳染上hiv的故事,25歲的女孩對未來迷茫,不敢告知父母,獨自在異鄉不知所措。小貞博得了很多網友的同情。
但蔣某一直在帖子下方留言評論,說小貞不配叫小貞,應該叫小蕩,染上hiv的人都不是好人,是自作自受,男女關係混亂,活該。
小貞跟蔣某辯論,說自己是被談了五年的初戀男友染上的。蔣某不信,堅稱小貞是背叛了男友在外麵染上的,說她這種女人不要臉,給男友潑髒水,應該馬上發病死去。
大家都對蔣某口誅筆伐,蔣某一一迴懟,說替小貞說話的人都跟小貞一樣,不知廉恥。
一個月後,網上有人匿名發帖,說蔣某失蹤一周,被發現時赤身裸體,身上寫著三個英文字母——hiv。蔣某被送去醫院,經過檢查,他除了感染上了hiv之外,沒有其他傷。
這個匿名的人人肉出了蔣某正是一個月前在論壇指責小貞的蔣某。並且在文章最後以蔣某的語氣總結:染上hiv的蔣某是自作自受,男女關係混亂,活該。
第二個受害者是邊某。三年前邊某也是個網絡紅人,他走紅的原因是在自家半夜跳繩踢球,跟孩子追逐玩耍大喊大笑,拉拽家具,總之是完全不顧鄰居的感受,隻管自己自在,我行我素,製造巨大噪音。
樓下和隔壁鄰居找邊某理論,邊某破口大罵還動手打人。鄰居用手機錄下了邊某製造的噪音,拍攝了邊某的醜態發到網上。
邊某得知後變本加厲,半夜用力跺腳,用家具撞擊地麵,扯著嗓子咒罵,叫囂著這是他家,他願意怎樣就怎樣,你們都得給我忍著。
一個月後邊某失蹤,他這一消失就是足足一個月。再被發現時,邊某的雙耳流血,耳膜被刺穿,聾了。
而後網上流出一段視頻,小範圍傳播。在一個六麵被軟包、沒有窗戶、絕對密閉的小屋子裏,還有一個透明玻璃組成的僅有四五平米的小房子,玻璃房裏有一個馬桶,一個邊某和一個小洞。小洞對著的是一隻音箱,整個玻璃房子的通風口就隻有小洞和音箱之間的空隙。
最要命的是,音箱裏播放著曾經邊某被發在網上的他自己製造的噪音,還有他的破口大罵,各種汙染耳朵的辱及父母帶著人類器官的髒話。音量被調到最高,在小小的玻璃房裏亂撞,如同無形的利刃穿透蜷縮成一團捂住耳朵的邊陽。
邊陽也曾試著脫下衣服去堵那個小洞,但很快他就因為缺氧不得不敞開小洞。他淚流滿麵地求饒,對著鏡頭磕頭搗蒜,不奢求行兇者把他放出去,隻求他關上那24小時不間斷的音箱。
邊陽就是這樣度過了一個月!最後,邊陽在被從小洞塞入的食物中看到了一根粗粗的鋼針,還有一張紙條。看完紙條,他哭得撕心裂肺,一天後,他用鋼針刺穿了自己的雙耳耳膜。
網友們猜測,紙條上寫的是:隻要你敢於讓自己變成聾子,我就放了你。而事實上,這個囚禁邊陽的人真的說到做到,他把昏迷的邊陽丟到了垃圾填埋場附近,後來邊陽被發現解救。
這次的案子鬧得很大,警方非常重視,網民們也聯係上一次蔣某的案子,給行兇者起了個名字——打臉大師。
遺憾的是,案子線索太少,邊陽自始至終沒看見過打臉大師的臉,沒聽到他說話,對於那個囚禁他的房子,他的記憶還不如視頻裏呈現的多。
吉時已經找不到當初網上的視頻,但他根據網友們的描述想象著視頻裏的畫麵,想象著邊某那一個月的絕望經曆,不禁頭皮發麻。
這個打臉大師讓蔣某體會小貞的絕望,讓邊某體會鄰居的折磨,讓郝立銘體會盲人的生活,他不要他們的命,他隻要打他們的臉,讓他們知道他們曾經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他人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吉時對打臉大師的情緒很複雜,一方麵,他的感性的部分控製不住自己認為打臉大師的行為大快人心,一方麵,他理性的部分也清楚地知道,打臉大師是個變態,危險分子,必須要繩之以法。
郝立銘的案子網上沒有多少信息,想來是警方封鎖了消息。吉時心想,明天見過郝立銘之後,他得去找易文翰,看看能不能查閱之前兩起案件的資料。
寒假第一天,吉時一大早出門,在小區門口上了高雲騰的車。不管怎麽說,人家自主創業的高雲騰有個校長的名頭,哪怕他手下隻有五六個補課老師;人家還有私家車,時間上相對自由,還有工夫搞副業心理諮詢。
吉時突然有點羨慕起人家,但真要他改行,他寧願去擠地鐵。
一上車,吉時急於繼續昨晚的話題,“你昨天說,你一開始不相信,認為郝立銘是ptsd,自己幻想出打臉大師就在身邊,可後來你信了。是什麽讓你改觀的?”
“這個嘛,還是待會兒讓郝立銘直接跟你說吧,你來判斷一下,是不是他想多了,我也被他給說服,跟著想多了。”
“那個,”吉時突然想到了昨晚短視頻裏五大三粗的郝立銘,“郝立銘,好相處嗎?”
“哈哈,”高雲騰失笑,“當初郝立銘的前妻問我能不能去跟郝立銘聊聊,給他做心理諮詢的時候,我跟你一樣的顧慮。誰願意跟那麽粗魯不講理,動輒爆粗口的男人打交道啊。不過你放心,你即將要見到的男人,可以說跟短視頻裏是判若兩人。”
吉時苦笑,感歎說:“打臉大師要是真潛伏在郝立銘身邊,看到他這樣脫胎換骨的樣子,一定很有成就感,他真的改變了一個粗俗不堪的人,但這個改變的代價真的是太大了。”
“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高雲騰好不掩飾鄙夷的態度,“如果不是這麽大的代價,你認為改變一個那樣唯我獨尊的家夥,可能嗎?
吉時被高雲騰突然的態度改變嚇了一跳,“你可是拿人錢財,替人諮詢的心理諮詢師,你的顧客是受害者,可我聽你這意思,你還覺得打臉大師做得對啊。”
高雲騰向吉時投去一個似笑非笑難以名狀的眼神,突然轉移話題,“我媽家的小區是老小區,物業棄管,社區監管不利。小區院裏不讓停車,可總有人停車,居民們投訴無果,為了阻止,就自發把垃圾都丟在車上。結果車主還不樂意了,也去找社區抗議。”
吉時苦笑,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很多時候,走正常途徑解決問題效率太低,所以才逼得人們走捷徑,可這捷徑歸根究底跟他們要製止的事是一樣的,都是違反規定的。一旦以惡治惡,以暴製暴成為了一種趨勢,法律的準繩被撼動瓦解,這個世界便會淪為混亂的戰場。
“但最後的結果就是,居民堅決不讓步。車主抗議無果,隻能遵守規定了。”高雲騰眉毛一揚,“說實話,我對郝立銘的態度很複雜,一方麵,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就是這副可憐相,我覺得他是受害者,可一想到當初的他,同情立馬打個對折,腦子裏隻有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那打臉大師呢?你讚同他?”吉時想知道高雲騰到底什麽立場。
高雲騰沉吟片刻,誠懇地說:“說實話,我最初的想法是,打臉大師做的事大快人心,看得我等網民極度舒適。但很快,我便意識到一個問題,其實我們跟他們三個人一樣,事情沒有落在自己頭上,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站在看客的角度,我們自然而然拍手叫好,就像當初他們三個看客一樣。”
“可我昨晚在網上看網民評論,還是有很多人在拍手叫好,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今天的他們就是從前的那三個人。他們今天幸災樂禍,可能明天也會被打臉。他們是真的不怕打臉大師瞄上他們啊。”吉時心情沉重,將心比心真的太難,在它之前還有一個更難的前提,就是自主產生換位思考的意願。
高雲騰最後表態:“我媽說,她不想讓她的小區變成無處下腳的停車場,也不想讓它變成散發惡臭的垃圾場。丟垃圾製止停車的方法一旦奏效,以短淺的眼光來看,似乎是居民們的勝利,但從長遠來看,是秩序的倒退。所以對打臉大師,我認為必須讓他接受法律的製裁。”
“伯母睿智。”吉時由衷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