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旁人的議論,與她的兒子比起來孰輕孰重,她向來分得清楚。更何況,思遠興許活不過三十歲……
她初得知這一消息時隻覺得天崩地裂,恨不得立即殺了陳氏等人才好,可她不能這麽做,不能再如過去一般衝動犯蠢,盲目自信,她必須考慮兒子的處境,至少,她不可以再拖累他。
楊昭看著薑氏眼中暗藏的愁緒,心裏知道她多半是想到了太醫所言,可他此時不便多做解釋,心中難免愧疚。他感動於薑氏這份母愛之情,唯一能做的,便是代原身好好照顧她,讓她在往後的歲月裏百事不擾,萬事勝意。
“隻是……你父親那邊……”薑氏知道榮國公必然不會同意,心中不免擔憂。
卻見莊思遠與青黛相視一笑,而後輕描淡寫道:“娘放心即可,兒子自有辦法。”話語中十足自信,十足篤定。
薑氏頭一迴見兒子這般,仿如星辰一般耀眼,她再也忍不住,高興得掉下淚來。
到了八月十四,天氣漸漸轉涼,京中各地開滿了菊花,大大小小的文會與花宴也順勢而生,傳聞就連宮中貴妃的娘家定遠侯府,也要在中秋之夜舉辦賞菊夜宴,為四殿下相看皇子妃呢。
此時的米湘河上,一艘四層高的花船停在水中央,船上十餘位女子或撫琴,或吟曲,或長袖舞,或驚鴻劍,爭奇鬥豔,各憑本事,正是為那百花魁首之位。
本朝青樓文化盛行,勾欄瓦舍遍布,狎妓向來被上流人士引為風流韻事,甚至民間還流傳著某任皇帝微服私訪欽點花魁的傳聞,因此京中兩年一度的花魁試,往往能吸引不少仕子官宦前來捧場。
普通百姓擠在米湘河沿岸看熱鬧,那些有身份的人通常選擇租一艘遊船就近欣賞,至於真正尊貴之人,則被邀請上花船,成為座上賓。
此時,花船四樓坐著一位玄衣公子,他身邊站著位十六七歲的少年,兩人時不時探討品評一番諸位女子的表演,隻聽那玄衣男子道:“孤看今年大多是些庸脂俗粉,一點兒意思都沒有,思遠覺得呢?”
二人正是化身為趙公子的當朝太子,與榮國公世子莊思遠。
楊昭聽了太子所言,笑道:“殿下勿急,那燕春院的思思姑娘,與那醉歡樓的白露姑娘均還未出場,臣聽聞這兩位姑娘才貌雙全,花魁之位必在二人之中。”
“哦?想不到思遠也會打聽這些,莫非……”太子挑眉一笑,故意隱去了後麵的話。
楊昭苦笑:“今日既為太子陪客,又怎能一問三不知。”
太子朗聲大笑,正欲繼續逗他,就見一位妙齡女子出現在一樓的船頭,隨著樂聲緩歌慢舞,纖腰楚楚,羅衣飄飄,仿若淩波仙子。
太子稍微來了些興致,待一舞結束才知曉此女便是燕春院的談思思,他有些失望道:“不過如此。”
之後又比了數人,多半無趣,太子興味索然,於是將注意力轉到了莊思遠身上:“上次你那丫鬟去醉歡樓所為何事?莫非就是為了白露姑娘?”
“……”楊昭忍住想吐槽的欲望,一臉正直地說:“臣是為了家事。”他將近日之事娓娓道來,太子盡管知曉大半,但見他態度坦誠,心中仍覺慰帖。
“所以,你早已料到榮國公會放過陳氏,才讓青黛尋了白露,希望能借她的本事分陳氏的寵,讓榮國公不再袒護於陳氏?”一想到莊思遠不知不覺被下了兩年的奇毒,即便是他,聽聞千日殺的毒性都不寒而栗,太子心中警惕的同時對陳氏厭惡之至,連帶著看榮國公也愈發不順眼。
可惜,他雖貴為太子,但父皇態度曖昧,養大了其餘幾個皇子的野心,為避免節外生枝他不敢太過高調,否則定要治榮國公一個寵妾滅妻之罪!
作者有話要說: 我最愛的情節要來了.......
☆、庶女謀8
“父親是個心軟之人,隻要未釀成無法挽迴的事,他總是心懷僥幸。”楊昭的語氣很平靜:“可他同樣是個絕情之人,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陳氏所倚仗的從來都是他的寵愛,臣想,若是有天這份寵愛被分去一半,甚至被奪走了,她還能隻手遮天麽?”
太子沉默半晌,問道:“白露可同意了?”
楊昭道:“臣答應她,事成以後會還她身契,放她出府。”
太子微微頷首,正欲誇他兩句,就見莊思遠十分坦然地說:“殿下可否點白露姑娘為花魁,如此一來,臣行事會方便一些。”
太子一愣,隨即大笑:“好你個莊思遠,竟然利用起孤來!”
楊昭無辜道:“臣不敢,隻是臣知道殿下定不會與臣計較。”
太子實在無奈,沒好氣地應了,孰料對方又道:“還有一事……”
“你怎麽那麽多事?可不要得寸進尺。”太子佯怒道。
卻見莊思遠臉色泛紅,愈發顯得少年少靦腆:“此前臣並不知道殿下會來,為使白露姑娘順利奪得花魁之名,臣命人偷、偷拿了舍妹一首詞……”
“……”
太子額角青筋直跳,實在沒忍住將手中的折扇朝他扔了過去,“你可真夠出息的!”
楊昭敏捷地接過,小聲反駁:“臣隻是為了穩妥一些。”
太子與他大眼瞪小眼,最終無力道:“待日後你那才女妹妹發現了又如何是好?即便她姨娘與你有仇,可你妹妹終究無辜,盜人文名這事太過了。”
見莊思遠低頭不語,太子心又軟了,心道孤和他計較什麽呢?卻聽對方忽然道:“她哪裏無辜,那四合草是她讓陳氏之兄尋來害我母親,千日殺同樣來自於她地算計,她想為莊思昊爭這世子之位,臣就得讓麽?不讓就得死麽?憑什麽?!”
楊昭猛然抬頭,眼睛泛紅地看著太子。
太子心中仿佛被千斤重錘狠砸了一下,他想到了兄弟們的種種手段,虎峰山上他僥幸避過一劫,又利用此事讓老七一黨損失慘重,可待他從清川返迴,卻發現老四仗著傷勢得到了父皇地憐惜……
倒下一個,又來一個,那些陰謀算計仿佛永無止盡,隻有他立於懸崖邊上,退一步便是萬丈深淵。
是啊,他們想爭他就得讓麽?不讓就得死麽?憑什麽呢?!
楊昭見太子愈發深沉的眼睛,微不可查地笑了。
不多時,一襲水藍紗衣的清麗佳人緩緩走上船頭,她雙手抱著一架古琴,輕輕置於琴桌上,拂衣而坐,青絲如瀑垂落,她低眉續彈,皓腕好似冷月清霜。
佳人唇綻櫻顆,玉音婉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上闋一出,不知多少人聽得醉了,有書生歎道,此乃天仙化人之筆!
清麗佳人仿若忘我,指間輕攏慢撚。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一曲終了,佳人向四周微微福身,道:“去歲中秋,有仙人入得白露夢中,自稱東坡居士。仙人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其弟。名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白露此言一出,具皆驚歎,仕林學子無不心馳神往。
樓上的太子已然興奮得站起來,雙目炯炯,放在木欄上的雙手激動地握緊,他興致勃勃地追問:“便是這首詞?”
楊昭點頭應是。
“好!好一個明月幾時有,好一個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曆朝曆代,中秋詞何止千百,然自此詞一出,餘詞俱廢!”說完才想起這詞本是莊敏靜所作,一時有些尷尬。
楊昭自然理解太子地失態,畢竟此詞乃是莊敏靜記憶中的絕世經典,他與俆妙君第一次拜讀時同樣驚為天人,可他知道這首詞並非莊敏靜所作,對盜詞者隻有不屑與厭惡,太子卻不知詳情,難免惋惜。
隻聽太子問:“那東坡居士可是你想出來的?”他本以為莊思遠所謂的偷詞是讓白露直接奪了莊敏靜的文章,可白露卻將此篇歸於一位不存於世的仙人,不知為何多此一舉?
楊昭笑而不答,卻問:“殿下真信此詞是舍妹所作?”
太子眉頭輕蹙:“何意?”
“榮國公府以武立業,臣等雖自幼習文,但終究不如文人世家看重。旁人不知各中詳情,臣卻再清楚不過,舍妹雖年少成名,卻並未拜得名師,隻由幾個不成氣候的舉子教導,縱然天賦驚人,又如何做得這許多經典?更何況篇篇足以傳世?”楊昭奇怪如此明顯的漏洞為何無人察覺,就算聯想不到穿越,多少會有人懷疑她代筆吧?然而至始至終都不曾有人質疑,隻能用逆天之子的氣運來解釋了。
太子沉吟片刻,他一直感覺莊敏靜作品風格相差極大,各種流派信手拈來,此前他被她的才女光環所蒙蔽,理所當然地認為天才應如是,如今經莊思遠提醒,竟是處處不對勁。他猶豫地問:“莫非……令妹是代筆?”
何止代筆?莊敏靜愛好使然,在上一世背誦過許多經典名篇,穿越後發覺此地各種文化習俗與前世古代無異,卻偏偏沒了那些名人名家,自然也沒了他們的作品,莊敏靜自此如魚得水大放異彩,她擔心日後會漸漸忘了,三歲起便將記得的詩詞文章匯抄成冊,藏於暗處,時時過目,這些年所盜經典不知凡幾。
楊昭心中所想自然不可為外人道,他稍稍行了一禮:“臣不得而知,隻是有所懷疑,暫時並無證據。”
太子不再開口,半晌後歎道:“可惜了……”隨即讓侍衛取了花牌送下樓去。
至此,醉歡樓的柳白露姑娘成為了此次花魁比試的頭名,而一篇由仙人入夢所作的中秋詞,也隨之揚名於天下。
一夜之間,京中處處誦明月。
若陳氏的兄長還在京中,莊敏靜必然會知曉此事,可她舅舅被發配極北,其餘勢力又被楊昭暗中擋下,此時的她有如聾子瞎子,還在憂心已數月不見四皇子,計劃著如何在定遠侯府的賞菊宴上一鳴驚人。
楊昭迴府後,俆妙君例行公事地將莊敏靜的一舉一動告知,兩人同時想到,玉簡記載的賞菊宴比如今晚了一年,彼時莊敏靜已成榮國公府嫡女,四皇子愛慕於她又處處幫扶,定遠候夫人自然青眼有加,不久之後便由貴妃求旨封莊敏靜為四皇子妃。
而這一迴,她既沒有嫡女身份,又還未籠絡住趙禮的心思,她可還有這份氣運?
八月十五,中秋月圓。
宮中已三年未曾舉辦中秋宮宴,今年依舊如此,不過四皇子的母家定遠侯府此時卻格外熱鬧,府中張燈掛彩,門庭若市,府外停著一輛輛華貴精致的馬車,各家夫人領著自家千金前來赴宴,同賞秋月秋菊。
這些年來皇上對貴妃盛寵不衰,連皇後都要避其鋒芒,作為貴妃的娘家,定遠侯府自然水漲船高。如今四皇子年有十八,已到了選妃的年紀,貴妃便請托自己的嫂嫂定遠侯夫人辦了這一場賞菊宴,名為賞菊,實則參宴賓客無人不知,正是為了選出一位合適的四皇子妃。
莊敏靜安靜地跟在薑氏身後,方才一路上她主動與薑氏搭話,對方始終淡淡的,她也不惱,麵上一直帶著微笑,讓人一見便心生愉悅。
一入府中,定遠侯府的大少奶奶便迎了上來,臉上帶著喜色,她恭敬地向薑氏見禮,又看向莊敏靜:“這位便是府上的靜姐兒吧,瞧這模樣,果真是個招人疼的,哪像我那丫頭跟皮猴兒似的,還是夫人有福氣。”
莊敏靜福身謝過,一旁的薑氏卻接過話:“慧姐兒還小,正是活潑才可愛,你可別拘了她。”又轉頭對莊敏靜冷冷道:“你且自去,不用陪著我。”
此話一出,莊敏靜與大少奶奶同時一愣,莊敏靜暗恨薑氏給她難堪,委屈地看向了大少奶奶,誰知對方卻像沒見到似的,笑意盈盈地站在一邊。
原來大少奶奶表麵雖待莊敏靜和善,心中卻不大瞧得上她,在她這等世家宗婦看來,莊敏靜一介庶女心比天高,閨中之作竟傳得人盡皆知,雖受仕林追捧,卻終究失了大家閨秀的矜持,將來指不定就是個禍害。
莊敏靜並不知她往日的高調早惹人嫌棄,見對方不理她,隻得收斂了神色,柔聲道:“是,母親。”
一旁的丫鬟很有眼色,忙上前領她去侯府的菊園。
此時的菊園十分熱鬧,朵朵秋菊滿院,夫人小姐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處攀談,莊敏靜一眼便見到了和她交好的幾個姑娘,多半是高門庶出,或者小門小戶的嫡出。
她雖自認才華無雙,又是八麵玲瓏的性子,不知為何那些真正的世家貴女並不願與她相交,或許是出於嫉妒吧?總有一天,她要讓這些人隻能仰視她!莊敏靜一麵想著,一麵走了過去。
一位圓臉的綠裙姑娘見了她,忙笑道:“我說怎麽明明在菊園卻嗅到了梅香,原來是咱們的寒梅仙子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把詞還給蘇軾大大,以及詩詞評價同樣是各朝各代粉絲們給予的點評。
恩,又要啪啪啪打了
☆、庶女謀9
說話的綠裙姑娘正是永定侯府的庶女陳淑淳,永定侯府與定遠侯府沾親帶故,算起來她還能叫四皇子一聲表哥,可惜,皇子妃的位置卻不是她能肖想的,倒是她的嫡出姐姐聽說還未定親,不知是否有意於此?
莊敏靜心思百轉,麵上卻笑若春桃:“我的好姐姐,妹妹近日可沒得罪你吧,怎麽偏來笑話我?”
陳淑淳佯作生氣道:“哪裏沒得罪,你前日許我的繡樣至今還沒拿給我呢,該不是反悔了吧?”
莊敏靜不擅刺繡,亦不擅作畫,可偏偏對描花樣子十分拿手,她描的圖案新奇又漂亮,就連不少繡莊都願意出重金求購。
她忙上前挽住了陳淑淳,告饒道:“是妹妹錯了,花樣子已經描好了,明兒個就命人給姐姐送去,姐姐就饒了我這迴吧?”
“這還差不多!”陳淑淳滿意起來,她的同母妹妹陳淑雅側著頭一臉天真,說道:“靜姐姐一會兒作詩麽?今日賞菊宴必然有詩詞會,我聽張閣老家的安貞說,她姐姐準備了好幾首詩詞,就是想壓靜姐姐一頭呢。”
她初得知這一消息時隻覺得天崩地裂,恨不得立即殺了陳氏等人才好,可她不能這麽做,不能再如過去一般衝動犯蠢,盲目自信,她必須考慮兒子的處境,至少,她不可以再拖累他。
楊昭看著薑氏眼中暗藏的愁緒,心裏知道她多半是想到了太醫所言,可他此時不便多做解釋,心中難免愧疚。他感動於薑氏這份母愛之情,唯一能做的,便是代原身好好照顧她,讓她在往後的歲月裏百事不擾,萬事勝意。
“隻是……你父親那邊……”薑氏知道榮國公必然不會同意,心中不免擔憂。
卻見莊思遠與青黛相視一笑,而後輕描淡寫道:“娘放心即可,兒子自有辦法。”話語中十足自信,十足篤定。
薑氏頭一迴見兒子這般,仿如星辰一般耀眼,她再也忍不住,高興得掉下淚來。
到了八月十四,天氣漸漸轉涼,京中各地開滿了菊花,大大小小的文會與花宴也順勢而生,傳聞就連宮中貴妃的娘家定遠侯府,也要在中秋之夜舉辦賞菊夜宴,為四殿下相看皇子妃呢。
此時的米湘河上,一艘四層高的花船停在水中央,船上十餘位女子或撫琴,或吟曲,或長袖舞,或驚鴻劍,爭奇鬥豔,各憑本事,正是為那百花魁首之位。
本朝青樓文化盛行,勾欄瓦舍遍布,狎妓向來被上流人士引為風流韻事,甚至民間還流傳著某任皇帝微服私訪欽點花魁的傳聞,因此京中兩年一度的花魁試,往往能吸引不少仕子官宦前來捧場。
普通百姓擠在米湘河沿岸看熱鬧,那些有身份的人通常選擇租一艘遊船就近欣賞,至於真正尊貴之人,則被邀請上花船,成為座上賓。
此時,花船四樓坐著一位玄衣公子,他身邊站著位十六七歲的少年,兩人時不時探討品評一番諸位女子的表演,隻聽那玄衣男子道:“孤看今年大多是些庸脂俗粉,一點兒意思都沒有,思遠覺得呢?”
二人正是化身為趙公子的當朝太子,與榮國公世子莊思遠。
楊昭聽了太子所言,笑道:“殿下勿急,那燕春院的思思姑娘,與那醉歡樓的白露姑娘均還未出場,臣聽聞這兩位姑娘才貌雙全,花魁之位必在二人之中。”
“哦?想不到思遠也會打聽這些,莫非……”太子挑眉一笑,故意隱去了後麵的話。
楊昭苦笑:“今日既為太子陪客,又怎能一問三不知。”
太子朗聲大笑,正欲繼續逗他,就見一位妙齡女子出現在一樓的船頭,隨著樂聲緩歌慢舞,纖腰楚楚,羅衣飄飄,仿若淩波仙子。
太子稍微來了些興致,待一舞結束才知曉此女便是燕春院的談思思,他有些失望道:“不過如此。”
之後又比了數人,多半無趣,太子興味索然,於是將注意力轉到了莊思遠身上:“上次你那丫鬟去醉歡樓所為何事?莫非就是為了白露姑娘?”
“……”楊昭忍住想吐槽的欲望,一臉正直地說:“臣是為了家事。”他將近日之事娓娓道來,太子盡管知曉大半,但見他態度坦誠,心中仍覺慰帖。
“所以,你早已料到榮國公會放過陳氏,才讓青黛尋了白露,希望能借她的本事分陳氏的寵,讓榮國公不再袒護於陳氏?”一想到莊思遠不知不覺被下了兩年的奇毒,即便是他,聽聞千日殺的毒性都不寒而栗,太子心中警惕的同時對陳氏厭惡之至,連帶著看榮國公也愈發不順眼。
可惜,他雖貴為太子,但父皇態度曖昧,養大了其餘幾個皇子的野心,為避免節外生枝他不敢太過高調,否則定要治榮國公一個寵妾滅妻之罪!
作者有話要說: 我最愛的情節要來了.......
☆、庶女謀8
“父親是個心軟之人,隻要未釀成無法挽迴的事,他總是心懷僥幸。”楊昭的語氣很平靜:“可他同樣是個絕情之人,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陳氏所倚仗的從來都是他的寵愛,臣想,若是有天這份寵愛被分去一半,甚至被奪走了,她還能隻手遮天麽?”
太子沉默半晌,問道:“白露可同意了?”
楊昭道:“臣答應她,事成以後會還她身契,放她出府。”
太子微微頷首,正欲誇他兩句,就見莊思遠十分坦然地說:“殿下可否點白露姑娘為花魁,如此一來,臣行事會方便一些。”
太子一愣,隨即大笑:“好你個莊思遠,竟然利用起孤來!”
楊昭無辜道:“臣不敢,隻是臣知道殿下定不會與臣計較。”
太子實在無奈,沒好氣地應了,孰料對方又道:“還有一事……”
“你怎麽那麽多事?可不要得寸進尺。”太子佯怒道。
卻見莊思遠臉色泛紅,愈發顯得少年少靦腆:“此前臣並不知道殿下會來,為使白露姑娘順利奪得花魁之名,臣命人偷、偷拿了舍妹一首詞……”
“……”
太子額角青筋直跳,實在沒忍住將手中的折扇朝他扔了過去,“你可真夠出息的!”
楊昭敏捷地接過,小聲反駁:“臣隻是為了穩妥一些。”
太子與他大眼瞪小眼,最終無力道:“待日後你那才女妹妹發現了又如何是好?即便她姨娘與你有仇,可你妹妹終究無辜,盜人文名這事太過了。”
見莊思遠低頭不語,太子心又軟了,心道孤和他計較什麽呢?卻聽對方忽然道:“她哪裏無辜,那四合草是她讓陳氏之兄尋來害我母親,千日殺同樣來自於她地算計,她想為莊思昊爭這世子之位,臣就得讓麽?不讓就得死麽?憑什麽?!”
楊昭猛然抬頭,眼睛泛紅地看著太子。
太子心中仿佛被千斤重錘狠砸了一下,他想到了兄弟們的種種手段,虎峰山上他僥幸避過一劫,又利用此事讓老七一黨損失慘重,可待他從清川返迴,卻發現老四仗著傷勢得到了父皇地憐惜……
倒下一個,又來一個,那些陰謀算計仿佛永無止盡,隻有他立於懸崖邊上,退一步便是萬丈深淵。
是啊,他們想爭他就得讓麽?不讓就得死麽?憑什麽呢?!
楊昭見太子愈發深沉的眼睛,微不可查地笑了。
不多時,一襲水藍紗衣的清麗佳人緩緩走上船頭,她雙手抱著一架古琴,輕輕置於琴桌上,拂衣而坐,青絲如瀑垂落,她低眉續彈,皓腕好似冷月清霜。
佳人唇綻櫻顆,玉音婉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上闋一出,不知多少人聽得醉了,有書生歎道,此乃天仙化人之筆!
清麗佳人仿若忘我,指間輕攏慢撚。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一曲終了,佳人向四周微微福身,道:“去歲中秋,有仙人入得白露夢中,自稱東坡居士。仙人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其弟。名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白露此言一出,具皆驚歎,仕林學子無不心馳神往。
樓上的太子已然興奮得站起來,雙目炯炯,放在木欄上的雙手激動地握緊,他興致勃勃地追問:“便是這首詞?”
楊昭點頭應是。
“好!好一個明月幾時有,好一個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曆朝曆代,中秋詞何止千百,然自此詞一出,餘詞俱廢!”說完才想起這詞本是莊敏靜所作,一時有些尷尬。
楊昭自然理解太子地失態,畢竟此詞乃是莊敏靜記憶中的絕世經典,他與俆妙君第一次拜讀時同樣驚為天人,可他知道這首詞並非莊敏靜所作,對盜詞者隻有不屑與厭惡,太子卻不知詳情,難免惋惜。
隻聽太子問:“那東坡居士可是你想出來的?”他本以為莊思遠所謂的偷詞是讓白露直接奪了莊敏靜的文章,可白露卻將此篇歸於一位不存於世的仙人,不知為何多此一舉?
楊昭笑而不答,卻問:“殿下真信此詞是舍妹所作?”
太子眉頭輕蹙:“何意?”
“榮國公府以武立業,臣等雖自幼習文,但終究不如文人世家看重。旁人不知各中詳情,臣卻再清楚不過,舍妹雖年少成名,卻並未拜得名師,隻由幾個不成氣候的舉子教導,縱然天賦驚人,又如何做得這許多經典?更何況篇篇足以傳世?”楊昭奇怪如此明顯的漏洞為何無人察覺,就算聯想不到穿越,多少會有人懷疑她代筆吧?然而至始至終都不曾有人質疑,隻能用逆天之子的氣運來解釋了。
太子沉吟片刻,他一直感覺莊敏靜作品風格相差極大,各種流派信手拈來,此前他被她的才女光環所蒙蔽,理所當然地認為天才應如是,如今經莊思遠提醒,竟是處處不對勁。他猶豫地問:“莫非……令妹是代筆?”
何止代筆?莊敏靜愛好使然,在上一世背誦過許多經典名篇,穿越後發覺此地各種文化習俗與前世古代無異,卻偏偏沒了那些名人名家,自然也沒了他們的作品,莊敏靜自此如魚得水大放異彩,她擔心日後會漸漸忘了,三歲起便將記得的詩詞文章匯抄成冊,藏於暗處,時時過目,這些年所盜經典不知凡幾。
楊昭心中所想自然不可為外人道,他稍稍行了一禮:“臣不得而知,隻是有所懷疑,暫時並無證據。”
太子不再開口,半晌後歎道:“可惜了……”隨即讓侍衛取了花牌送下樓去。
至此,醉歡樓的柳白露姑娘成為了此次花魁比試的頭名,而一篇由仙人入夢所作的中秋詞,也隨之揚名於天下。
一夜之間,京中處處誦明月。
若陳氏的兄長還在京中,莊敏靜必然會知曉此事,可她舅舅被發配極北,其餘勢力又被楊昭暗中擋下,此時的她有如聾子瞎子,還在憂心已數月不見四皇子,計劃著如何在定遠侯府的賞菊宴上一鳴驚人。
楊昭迴府後,俆妙君例行公事地將莊敏靜的一舉一動告知,兩人同時想到,玉簡記載的賞菊宴比如今晚了一年,彼時莊敏靜已成榮國公府嫡女,四皇子愛慕於她又處處幫扶,定遠候夫人自然青眼有加,不久之後便由貴妃求旨封莊敏靜為四皇子妃。
而這一迴,她既沒有嫡女身份,又還未籠絡住趙禮的心思,她可還有這份氣運?
八月十五,中秋月圓。
宮中已三年未曾舉辦中秋宮宴,今年依舊如此,不過四皇子的母家定遠侯府此時卻格外熱鬧,府中張燈掛彩,門庭若市,府外停著一輛輛華貴精致的馬車,各家夫人領著自家千金前來赴宴,同賞秋月秋菊。
這些年來皇上對貴妃盛寵不衰,連皇後都要避其鋒芒,作為貴妃的娘家,定遠侯府自然水漲船高。如今四皇子年有十八,已到了選妃的年紀,貴妃便請托自己的嫂嫂定遠侯夫人辦了這一場賞菊宴,名為賞菊,實則參宴賓客無人不知,正是為了選出一位合適的四皇子妃。
莊敏靜安靜地跟在薑氏身後,方才一路上她主動與薑氏搭話,對方始終淡淡的,她也不惱,麵上一直帶著微笑,讓人一見便心生愉悅。
一入府中,定遠侯府的大少奶奶便迎了上來,臉上帶著喜色,她恭敬地向薑氏見禮,又看向莊敏靜:“這位便是府上的靜姐兒吧,瞧這模樣,果真是個招人疼的,哪像我那丫頭跟皮猴兒似的,還是夫人有福氣。”
莊敏靜福身謝過,一旁的薑氏卻接過話:“慧姐兒還小,正是活潑才可愛,你可別拘了她。”又轉頭對莊敏靜冷冷道:“你且自去,不用陪著我。”
此話一出,莊敏靜與大少奶奶同時一愣,莊敏靜暗恨薑氏給她難堪,委屈地看向了大少奶奶,誰知對方卻像沒見到似的,笑意盈盈地站在一邊。
原來大少奶奶表麵雖待莊敏靜和善,心中卻不大瞧得上她,在她這等世家宗婦看來,莊敏靜一介庶女心比天高,閨中之作竟傳得人盡皆知,雖受仕林追捧,卻終究失了大家閨秀的矜持,將來指不定就是個禍害。
莊敏靜並不知她往日的高調早惹人嫌棄,見對方不理她,隻得收斂了神色,柔聲道:“是,母親。”
一旁的丫鬟很有眼色,忙上前領她去侯府的菊園。
此時的菊園十分熱鬧,朵朵秋菊滿院,夫人小姐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處攀談,莊敏靜一眼便見到了和她交好的幾個姑娘,多半是高門庶出,或者小門小戶的嫡出。
她雖自認才華無雙,又是八麵玲瓏的性子,不知為何那些真正的世家貴女並不願與她相交,或許是出於嫉妒吧?總有一天,她要讓這些人隻能仰視她!莊敏靜一麵想著,一麵走了過去。
一位圓臉的綠裙姑娘見了她,忙笑道:“我說怎麽明明在菊園卻嗅到了梅香,原來是咱們的寒梅仙子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把詞還給蘇軾大大,以及詩詞評價同樣是各朝各代粉絲們給予的點評。
恩,又要啪啪啪打了
☆、庶女謀9
說話的綠裙姑娘正是永定侯府的庶女陳淑淳,永定侯府與定遠侯府沾親帶故,算起來她還能叫四皇子一聲表哥,可惜,皇子妃的位置卻不是她能肖想的,倒是她的嫡出姐姐聽說還未定親,不知是否有意於此?
莊敏靜心思百轉,麵上卻笑若春桃:“我的好姐姐,妹妹近日可沒得罪你吧,怎麽偏來笑話我?”
陳淑淳佯作生氣道:“哪裏沒得罪,你前日許我的繡樣至今還沒拿給我呢,該不是反悔了吧?”
莊敏靜不擅刺繡,亦不擅作畫,可偏偏對描花樣子十分拿手,她描的圖案新奇又漂亮,就連不少繡莊都願意出重金求購。
她忙上前挽住了陳淑淳,告饒道:“是妹妹錯了,花樣子已經描好了,明兒個就命人給姐姐送去,姐姐就饒了我這迴吧?”
“這還差不多!”陳淑淳滿意起來,她的同母妹妹陳淑雅側著頭一臉天真,說道:“靜姐姐一會兒作詩麽?今日賞菊宴必然有詩詞會,我聽張閣老家的安貞說,她姐姐準備了好幾首詩詞,就是想壓靜姐姐一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