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趁手的兵刃,自從一條棍丟掉後,他一直沒有找到新的隨身兵器。他就是這樣,直到失去才能領悟到自己其實是一個隻會在一棵樹上吊死的癡人。
“那封契丹文書信在哪裏,不想死的話就快說!”門裏的男人恐嚇道。
“我不知道,你殺了我好了,反正你已經殺了我娘。”迴應他的是方月顫抖卻倔強的聲音。
一連串的劈啪聲,是男人在翻箱倒篋。
他的注意力分散了,現在不失為一個襲擊的絕好時機,瘋女人的傷口在左肩,他大概是個右撇子,控製住他持刀的右手,奪過方月,迴手反刺,正中咽喉,一擊斃命!
就在杜和即將破門而入的關口,一隻手搭在了他的肩頭,讓他險些尖叫出來。
身後的人是晏子欽還有程都頭以及他劍拔弩張的部下。晏子欽的神情沉著而堅定,用手勢示意杜和不要妄動,又聽門內傳來說話聲。
“牆磚是凸出的,難道是在牆裏?是不是在牆裏!”
“我不知道!”
房間裏的男人依舊在找那封契丹語的書信,上麵寫了什麽?杜和滿臉疑惑,看程都頭也是如此,再看晏子欽倒是一貫的鎮定自若,,全神貫注地傾聽門內動向。
“是這個,是不是這個!”伴隨著男人聲音的是一串紙張掀動的刷刷聲,就在這時,晏子欽揮手的瞬間,程都頭和他的部下殺入房間,將房間裏的兩個人團團圍住,程都頭親自擋住窗口,以防男人破窗而逃。
挾持方月的是個矮小瘦弱的男人,不到三十的年紀,麵色萎頓,汴梁口音,單看相貌,放在人群中別無二致,可是眉宇間自帶一股狠辣,將他和芸芸眾生區別開來。
刀尖抵在方月喉間,他的另一隻手攥著一張信封,腳下一塊牆磚顯示這封信就是出自牆中。
“你們盡管過來,看我敢不敢殺她!”男人冷笑道,盡管絕了退路,卻絲毫沒有懼怕的神色。
“隻要把你手裏的信給我,怎麽樣,隨便你。”晏子欽的聲音冷靜克製,卻讓杜和震驚不已——他是什麽意思,難道為了這封信就任由他肆意殺人嗎?
男人靠近了桌上的燈台,室內昏暗,就連白天都要點燈,“嗬嗬,我就知道你也想要它,不如你過來做我的人質,否則我就燒掉它,大不了一死!”
晏子欽幾乎是立刻張開毫無防備的手臂,示意自己沒有威脅,願意做人質,一步步走向他,渾身都是破綻,直接刺來一刀就可以斃命。
杜和呆住了,對麵的男人也驚疑地後退幾步,擔心又是一場埋伏攜美闖仙俠。
晏子欽越走越近,忽然轉身拿起燈台,擲碎在地,騰起的火光有一瞬間極亮,隨後熄滅。他大喊一聲:“動手!”昏暗中一片扭打聲,直到聲音消散,燈火重新亮起時,男人已經自刎而亡,方月也被刺傷,血流不止,神誌模糊,那封信被他吞進腹中,隻留下一點殘片握在晏子欽手中,應該是爭奪時留下的。
程都頭和他的手下也掛了彩,他癱坐在地泄氣道:“得了,人死了,信沒了,白忙!”
方月的家被團團封鎖,晏子欽和杜和離開時,杜和一改往日性情,一言不發,晏子欽道:“你在記恨我?”
自從發現晏子欽安然無恙地迴來,杜和高興的同時猛然領悟到,晏子欽並沒將真相揭露,頓時心裏百味雜陳,方才的舉動更令杜和費解,似乎眼前的晏子欽再不是當初認識的那個光明磊落的人,良久才開口:“你不該用方月做誘餌——在門外等了那麽久,就是為了讓於連環找出那封信,那好坐收漁利,對不對?”
晏子欽道:“對。”
杜和冷笑道:“可惜信已經毀了!認識這麽多年,我才知道你是個自私歹毒的人,為了立功把別人的命踩在腳下!讓我帶方月走,我怕你對她不利。”
晏子欽道:“她是證人,必須和我迴去。”
杜和太仗義、太衝動,晏子欽知道,這樣的他和自己在一起,隻會被帶入泥潭無法抽身。他把杜和看作朋友,不能讓他再受牽連,到了這番地步,寧可讓他憎惡自己。
麵對程都頭虎視眈眈的手下,杜和氣得說不出話,牽過馬就要離去,卻被晏子欽叫住。
“這匹馬是我家的,你走到哪裏我都能認出來。”
怪不得晏子欽也來了方月家,原來是看到了這匹馬停在門外。杜和一陣氣結,甩掉韁繩,怒氣衝衝地徒步離開了。
他再不要管這灘渾水!他要接迴羅綺玉,讓她不要和這個變了味的偽君子晏子欽扯上關係,若是能夠,他甚至想告訴明姝一直留在曲家,不要和這個毫無義氣的人一起生活。
到了晏子欽家,陳嬤嬤仔細盤問過,確定杜和沒有威脅才肯放行,可到了羅綺玉門前,卻是大門緊鎖。
“羅娘子今早就被人接走了。”陳嬤嬤解釋道。
這個消息對杜和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忽然想起她曾說過兄長上京接她迴鄉的話,而他依然因為懷疑她而選擇逃避。她是那麽決絕,而他又是那麽陰暗懦弱。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恍惚以為今天的一切都是連續的噩夢,可是方才抱著方月,沾在衣袖上的點滴血跡還未幹透,又在提醒著他這是現實。
撞開房門,羅綺玉的房間早已人去樓空,隻有一個熟悉的東西擺在桌上。
陳嬤嬤奇怪道:“羅娘子怎麽留下一根晾衣杆?”想要拿起來看看,卻重得抬不起手,“夭壽,一根木棍這麽沉,像是鐵打的!”
仔細看看,還真是鐵製的,刷了層木器漆,讓陳嬤嬤更加費解,不知羅娘子是為了什麽。
隻有杜和呆立在原地,不知該說些什麽,尤其是當他看見壓在下麵的一封信:
“杜郎台右!。
此物失落於鄙處,心下難安,奔走月餘,始得奉還。往昔癡絕處,為妾之不諫,詩雲:‘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郎非狂童,妾亦凡俗,一別無期,更莫相憶,伏惟祈願,各生歡喜。
羅氏女子啟。”
信在手中,似有千斤重,一得一失,畢竟還是失去的更重些。
晏子欽和程都頭迴到大理寺稟告大理寺卿任錚。於連環被擒固然可喜,程都頭痛心疾首地說沒能生擒,還有一封重要信件,據說是用契丹語寫成的,卻被於連環吞了下去,叫仵作剖開腹部,可是墨跡被胃中酸液浸染的模糊一片,已經無法辨認內容。
任錚笑道,有得必有失,當日向皇帝、太後上書。據說,後來太後私下召見的卻不是任錚,而是他的屬下晏子欽,密談半日,讓明姝又是一陣心焦,曾經無比羨慕九重宮闕,如今卻是連聽到“入宮”二字都會心悸,就在猶豫著要不要向父親乃至叔父晏殊打聽消息時,晏子欽卻迴來了,依舊在大理寺任職,和從前一樣,梳理秋後勾決死囚一事,其餘事務概不料理。
隻是晏子欽租下的官邸一直空著,他們沒有在迴去過。晏子欽不提,明姝也不問,曲夫人雖然疑惑,可女兒女婿在身邊總歸是好的。那天明姝看著弟弟在台階上撿拾落葉,問起王安石迴家後的境況,才驚覺時過境遷,又是一年秋風到。
遼國使臣遇刺案總算可以結案,因為信的內容牽扯到契丹文,也許就和遼國國內的派係鬥爭相關,遼國皇帝也無意再追究下去,認定了於連環和大宋朝廷毫無關係,就此不了了之。蕭禧雖然身中一刀,可結局畢竟是保全了澶淵之盟後綿延三十餘年的和平,因此常常自嘲,這一刀也算值得,迴到遼國上京後就要向主戰派的大臣成百上千倍地討迴來,憑著蕭家的勢力,隻要下決心,傾軋這些人也不算難事。
隻是那封被吞進腹中的書信究竟寫了什麽?朝野一片緘默,明姝明麵上不說,私下再三猜測。肚子一天天變得明顯,推論也猜了十幾種,絞盡腦汁後隻換得晏子欽一次次搖頭。
“你一直搖頭,好像是知道信上內容似的!”三個月後,明姝終於忍不住埋怨他。
晏子欽沒有說話,別過頭的明姝忽然覺得不對勁,驚訝地看著他,隻見他神色自若,隻是眼中透著複雜的情緒——他心亂時總是這樣,騙得過別人,騙不過朝夕與共的她。
“你不會真的知道吧!”
晏子欽長舒了口氣,似乎覺得時機已到,看著明姝詫異的眼睛,問道:“你還記得王諤嗎?”
王諤?不就是在京城赴試後慘死井中的舒州學子?雖然隻過了幾年,明姝卻覺得已經是上輩子的事,“和他有什麽關係?”
晏子欽道:“那時杜和在場,於卿也在場,你不在,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提起杜和,明姝又忍不住歎了口氣。當他發現羅綺玉離開汴梁後,留下一句口信便匆匆追隨而去,三個月過去了,山長水闊,也不知有沒有消息。那句口信裏囑咐明姝一定要好好將息,後會有期,關於晏子欽的話卻一點都沒有,讓明姝擔心他們之間起了什麽誤會。
晏子欽繼續道:“真正的王諤已經死在舒州的客棧裏了,京城的王諤是於卿派來的細作,在失去了太後的援助後,於家意圖配置一股新的力量打入朝廷內部。”
☆、84.第八十四章
明姝道:“既然假王諤是於卿派來的,那麽殺他的一定另有其人——你先別說,讓我猜猜,我要是猜對,你就答應我一件事?”
晏子欽無奈地看著她,道:“說說看。”
明姝道:“一定是太後。”
晏子欽道:“你連假扮王諤的究竟是誰都不知道,怎麽就確定是太後下的手?”
明姝道:“猜錯了?那假扮他的是誰?”
晏子欽道:“他也是於家的子弟,我們並不認識,可他的確是一個英雄。方月家牆壁裏的信就是他藏進去的,他知道於家的所作所為並不正當,知道於連環一直躲在暗中伺機暗殺,便冒險盜取了於卿送來書信,本想在高中後麵呈陛下,卻先被於連環察覺。”
“他自知命不久矣,便在書信中附上一篇自述,藏進陳登在世時的別宅,期待著後來人在追查陳登的死因時能發現他所做的一切。他在客館自縊時用的是契丹人的賈哈,頸上蒼狼白鹿的痕跡也是故意遺留的線索,被前來索要書信的於連環發現,為了破壞現場,將他的屍體投入井中。”
明姝沉吟良久,幽幽道:“所以說,一切在開始時都埋下了伏筆,定好了結局?可是,你怎麽知道有這樣一個人一直在暗中運作?”
晏子欽道:“因為,那封信在我這裏。”
明姝大驚,“不是被燒掉了嗎!當時那麽多人在場都能作證,怎麽會在你手裏!”
晏子欽道:“我當時也以為於連環要找的信就是藏在牆壁裏的那封,可是心中總有疑問,不知其中到底是什麽內容,竟然讓於連環不顧一切。他能找到方月家裏,應該是跟著我們的行蹤,所以說他之前從沒把方月一家放在眼裏,而是進門後才意識到,這棟房子中藏著和於家息息相關的證據。”
“當時我還不知道假王諤的身份,後來再去方月家尋找,她自從喪母後無依無靠,便答應了程都頭的求娶,正在收拾行李,其中就有陳登和她母親的牌位,而那封信就藏在陳登牌位的夾層中。後來,我又在門後的牆角處發現了一串契丹文字,看來於連環就是認出假王諤留下的暗號,發覺他將偷走的書信藏匿在此處。想想也是,若真的藏在二樓,想要把進入方月母親的房間,一般人都會被打個半死吧。”
想起方月的母親是為了從於連環手中搶迴被挾持的女兒,身中數刀而死,又想起那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明姝忽然覺得有些愴然。有那麽多生離死別都在不為人知的地方發生,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有些真相注定是要沉埋於上層的權衡利弊中,消磨在市井間茶餘飯後的閑談裏,他們改變了很多事,拯救了很多人,為了毫不相幹的事情死去,在世人眼中卻如同從來沒出現過一般,既無功業可堪歌頌,又無碑銘可堪表記。
明姝道:“那牆壁裏的信又是什麽?”
晏子欽搖頭道:“不知道,可一定是方月的母親極其珍視的東西。”
明姝道:“你手裏那封信,能給我看看嗎?”
晏子欽道:“可以,但是要在咱們離開京城之後。”
明姝驚訝道:“咱們要離開京城,什麽時候?”
晏子欽道:“太後和我密談時,也懷疑那封信在我手中,可終究沒有為難我,原因有二。其一,她也不清楚那封信的內容是否和她有關,怕追查下去,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秘密;其二,她一定派人去咱們家裏調查過,甚至要求嶽父大人協助她尋找那封信的下落,而當時,信的確不在我手中,她也就束手無策了。”
明姝道:“所以說,這就是你寧可住在我爹娘這裏,也不肯迴家的緣故?”
晏子欽道:“還有一點,你方才說想讓我答應你一件事,我也來猜猜,若是猜對了就答應你,如何?”
“……好。”明姝苦笑道,這哪裏是要猜,分明是他想告訴她一件事,趁機開個玩笑。
晏子欽道:“你一定想問咱們為什麽要離開京城,答案很簡單,太後對我有了戒心,在她的眼皮底下做官,陰晴難測。嶽父也曾用同樣的道理提點過我,此處紛擾,不如歸去。這段時間一直留在曲家,也是為了讓你和嶽父嶽母好好相處,以後離得遠,再相見恐怕不似如今這麽方便。”
明姝難免有些失落,可是她理解晏子欽的處境。當今天子仁孝,太後身體康泰,由她當政的日子還有的是,難道以後的幾年要一直生活在她的猜忌中嗎?何況晏子欽本來就是不是屍位素餐、人浮於事的人,做掌管實事的一方父母官更稱他的心意。
“我們什麽時候動身?”明姝問道。
晏子欽摟著她,道:“起碼要明年春天以後,等你生下孩子,調養好身體再說,不過我的請願書一直在嶽父那裏,讓太後明白我的態度,短時間內她不會再為難我。”
明姝道:“去哪裏好呢?是不是要聽陛下的意思?”
晏子欽想了想,笑道:“我覺得揚州不錯,你還記得當年和我同榜的韓琦嗎,他在揚州任職,聽說那裏有煙花三月,有春風十裏,你會喜歡的。”
明姝似乎已經看到了落英成陣風如酒的江南,卻搖搖頭,笑道:“金陵也很好,王氣所在,魏晉古都,可以去看看你的學生王安石,你不是說還有很多沒來得及教他的嗎?嗯……要不然還是去蜀中吧,說不定能見到杜和他們,也不知他追沒追上羅娘子,就算追到了,羅娘子肯不肯迴心轉意。”
晏子欽任由她胡思亂想,吻著她的額角,道:“好,都依你。”
雖則戀戀不舍,明姝卻也隱隱有些期待,京城外天高水闊,豈不又是她一展才華的天地,以後又會有什麽樣的故事呢?
腹中的孩子施施然伸了伸小腿,讓明姝和晏子欽一陣驚喜,無論天長水遠,隻要有他,有她,還有這個尚未出世就精神滿滿的小生命,哪裏不是家呢。
正文完~~【還有人物結局的番外】
感謝大家一直支持主角配角們走到今天,作為主體的案子部分已經完成了,作者菌攜手晏子欽曲明姝杜和羅綺玉曲爹曲夫人皇帝太後於卿各路兇手各路死者……等人,在屏幕另一端鞠躬了,麽麽麽麽麽噠!本文算是我第一篇完結的文,昨天還很激動,事到臨頭卻忽然傷心,三個月的時間,直到今天,這些人物突然揮手離開,難免舍不得,希望他們在文章外都有平順的人生,無論主角還是反派,離開鬼畜作者的上帝之手,文外的他們還能做朋友哈哈哈。
☆、85.番外一 蜀江春水拍山流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這首前唐劉禹錫的竹枝詞,說的正是蜀地風光,更有多情如蜀地女子者,情思綿綿如水,卻終究是有去無迴,枉自東流。
此時正是七月流火的時節,南風煦煦吹拂著成都城牆上如煙似霞的木芙蓉,整座城池如天女新織就的錦緞,如雲的集市,如龍的車馬,更有壚邊如滿月般可愛動人的姑娘,頻頻淺笑,盈盈秋波,勾留住行人的紫韁金絡。難怪世人說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如今北方西夏犯境,江南風雨無時,人間若真有天府,大概就是成都吧。
“那封契丹文書信在哪裏,不想死的話就快說!”門裏的男人恐嚇道。
“我不知道,你殺了我好了,反正你已經殺了我娘。”迴應他的是方月顫抖卻倔強的聲音。
一連串的劈啪聲,是男人在翻箱倒篋。
他的注意力分散了,現在不失為一個襲擊的絕好時機,瘋女人的傷口在左肩,他大概是個右撇子,控製住他持刀的右手,奪過方月,迴手反刺,正中咽喉,一擊斃命!
就在杜和即將破門而入的關口,一隻手搭在了他的肩頭,讓他險些尖叫出來。
身後的人是晏子欽還有程都頭以及他劍拔弩張的部下。晏子欽的神情沉著而堅定,用手勢示意杜和不要妄動,又聽門內傳來說話聲。
“牆磚是凸出的,難道是在牆裏?是不是在牆裏!”
“我不知道!”
房間裏的男人依舊在找那封契丹語的書信,上麵寫了什麽?杜和滿臉疑惑,看程都頭也是如此,再看晏子欽倒是一貫的鎮定自若,,全神貫注地傾聽門內動向。
“是這個,是不是這個!”伴隨著男人聲音的是一串紙張掀動的刷刷聲,就在這時,晏子欽揮手的瞬間,程都頭和他的部下殺入房間,將房間裏的兩個人團團圍住,程都頭親自擋住窗口,以防男人破窗而逃。
挾持方月的是個矮小瘦弱的男人,不到三十的年紀,麵色萎頓,汴梁口音,單看相貌,放在人群中別無二致,可是眉宇間自帶一股狠辣,將他和芸芸眾生區別開來。
刀尖抵在方月喉間,他的另一隻手攥著一張信封,腳下一塊牆磚顯示這封信就是出自牆中。
“你們盡管過來,看我敢不敢殺她!”男人冷笑道,盡管絕了退路,卻絲毫沒有懼怕的神色。
“隻要把你手裏的信給我,怎麽樣,隨便你。”晏子欽的聲音冷靜克製,卻讓杜和震驚不已——他是什麽意思,難道為了這封信就任由他肆意殺人嗎?
男人靠近了桌上的燈台,室內昏暗,就連白天都要點燈,“嗬嗬,我就知道你也想要它,不如你過來做我的人質,否則我就燒掉它,大不了一死!”
晏子欽幾乎是立刻張開毫無防備的手臂,示意自己沒有威脅,願意做人質,一步步走向他,渾身都是破綻,直接刺來一刀就可以斃命。
杜和呆住了,對麵的男人也驚疑地後退幾步,擔心又是一場埋伏攜美闖仙俠。
晏子欽越走越近,忽然轉身拿起燈台,擲碎在地,騰起的火光有一瞬間極亮,隨後熄滅。他大喊一聲:“動手!”昏暗中一片扭打聲,直到聲音消散,燈火重新亮起時,男人已經自刎而亡,方月也被刺傷,血流不止,神誌模糊,那封信被他吞進腹中,隻留下一點殘片握在晏子欽手中,應該是爭奪時留下的。
程都頭和他的手下也掛了彩,他癱坐在地泄氣道:“得了,人死了,信沒了,白忙!”
方月的家被團團封鎖,晏子欽和杜和離開時,杜和一改往日性情,一言不發,晏子欽道:“你在記恨我?”
自從發現晏子欽安然無恙地迴來,杜和高興的同時猛然領悟到,晏子欽並沒將真相揭露,頓時心裏百味雜陳,方才的舉動更令杜和費解,似乎眼前的晏子欽再不是當初認識的那個光明磊落的人,良久才開口:“你不該用方月做誘餌——在門外等了那麽久,就是為了讓於連環找出那封信,那好坐收漁利,對不對?”
晏子欽道:“對。”
杜和冷笑道:“可惜信已經毀了!認識這麽多年,我才知道你是個自私歹毒的人,為了立功把別人的命踩在腳下!讓我帶方月走,我怕你對她不利。”
晏子欽道:“她是證人,必須和我迴去。”
杜和太仗義、太衝動,晏子欽知道,這樣的他和自己在一起,隻會被帶入泥潭無法抽身。他把杜和看作朋友,不能讓他再受牽連,到了這番地步,寧可讓他憎惡自己。
麵對程都頭虎視眈眈的手下,杜和氣得說不出話,牽過馬就要離去,卻被晏子欽叫住。
“這匹馬是我家的,你走到哪裏我都能認出來。”
怪不得晏子欽也來了方月家,原來是看到了這匹馬停在門外。杜和一陣氣結,甩掉韁繩,怒氣衝衝地徒步離開了。
他再不要管這灘渾水!他要接迴羅綺玉,讓她不要和這個變了味的偽君子晏子欽扯上關係,若是能夠,他甚至想告訴明姝一直留在曲家,不要和這個毫無義氣的人一起生活。
到了晏子欽家,陳嬤嬤仔細盤問過,確定杜和沒有威脅才肯放行,可到了羅綺玉門前,卻是大門緊鎖。
“羅娘子今早就被人接走了。”陳嬤嬤解釋道。
這個消息對杜和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忽然想起她曾說過兄長上京接她迴鄉的話,而他依然因為懷疑她而選擇逃避。她是那麽決絕,而他又是那麽陰暗懦弱。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恍惚以為今天的一切都是連續的噩夢,可是方才抱著方月,沾在衣袖上的點滴血跡還未幹透,又在提醒著他這是現實。
撞開房門,羅綺玉的房間早已人去樓空,隻有一個熟悉的東西擺在桌上。
陳嬤嬤奇怪道:“羅娘子怎麽留下一根晾衣杆?”想要拿起來看看,卻重得抬不起手,“夭壽,一根木棍這麽沉,像是鐵打的!”
仔細看看,還真是鐵製的,刷了層木器漆,讓陳嬤嬤更加費解,不知羅娘子是為了什麽。
隻有杜和呆立在原地,不知該說些什麽,尤其是當他看見壓在下麵的一封信:
“杜郎台右!。
此物失落於鄙處,心下難安,奔走月餘,始得奉還。往昔癡絕處,為妾之不諫,詩雲:‘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郎非狂童,妾亦凡俗,一別無期,更莫相憶,伏惟祈願,各生歡喜。
羅氏女子啟。”
信在手中,似有千斤重,一得一失,畢竟還是失去的更重些。
晏子欽和程都頭迴到大理寺稟告大理寺卿任錚。於連環被擒固然可喜,程都頭痛心疾首地說沒能生擒,還有一封重要信件,據說是用契丹語寫成的,卻被於連環吞了下去,叫仵作剖開腹部,可是墨跡被胃中酸液浸染的模糊一片,已經無法辨認內容。
任錚笑道,有得必有失,當日向皇帝、太後上書。據說,後來太後私下召見的卻不是任錚,而是他的屬下晏子欽,密談半日,讓明姝又是一陣心焦,曾經無比羨慕九重宮闕,如今卻是連聽到“入宮”二字都會心悸,就在猶豫著要不要向父親乃至叔父晏殊打聽消息時,晏子欽卻迴來了,依舊在大理寺任職,和從前一樣,梳理秋後勾決死囚一事,其餘事務概不料理。
隻是晏子欽租下的官邸一直空著,他們沒有在迴去過。晏子欽不提,明姝也不問,曲夫人雖然疑惑,可女兒女婿在身邊總歸是好的。那天明姝看著弟弟在台階上撿拾落葉,問起王安石迴家後的境況,才驚覺時過境遷,又是一年秋風到。
遼國使臣遇刺案總算可以結案,因為信的內容牽扯到契丹文,也許就和遼國國內的派係鬥爭相關,遼國皇帝也無意再追究下去,認定了於連環和大宋朝廷毫無關係,就此不了了之。蕭禧雖然身中一刀,可結局畢竟是保全了澶淵之盟後綿延三十餘年的和平,因此常常自嘲,這一刀也算值得,迴到遼國上京後就要向主戰派的大臣成百上千倍地討迴來,憑著蕭家的勢力,隻要下決心,傾軋這些人也不算難事。
隻是那封被吞進腹中的書信究竟寫了什麽?朝野一片緘默,明姝明麵上不說,私下再三猜測。肚子一天天變得明顯,推論也猜了十幾種,絞盡腦汁後隻換得晏子欽一次次搖頭。
“你一直搖頭,好像是知道信上內容似的!”三個月後,明姝終於忍不住埋怨他。
晏子欽沒有說話,別過頭的明姝忽然覺得不對勁,驚訝地看著他,隻見他神色自若,隻是眼中透著複雜的情緒——他心亂時總是這樣,騙得過別人,騙不過朝夕與共的她。
“你不會真的知道吧!”
晏子欽長舒了口氣,似乎覺得時機已到,看著明姝詫異的眼睛,問道:“你還記得王諤嗎?”
王諤?不就是在京城赴試後慘死井中的舒州學子?雖然隻過了幾年,明姝卻覺得已經是上輩子的事,“和他有什麽關係?”
晏子欽道:“那時杜和在場,於卿也在場,你不在,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提起杜和,明姝又忍不住歎了口氣。當他發現羅綺玉離開汴梁後,留下一句口信便匆匆追隨而去,三個月過去了,山長水闊,也不知有沒有消息。那句口信裏囑咐明姝一定要好好將息,後會有期,關於晏子欽的話卻一點都沒有,讓明姝擔心他們之間起了什麽誤會。
晏子欽繼續道:“真正的王諤已經死在舒州的客棧裏了,京城的王諤是於卿派來的細作,在失去了太後的援助後,於家意圖配置一股新的力量打入朝廷內部。”
☆、84.第八十四章
明姝道:“既然假王諤是於卿派來的,那麽殺他的一定另有其人——你先別說,讓我猜猜,我要是猜對,你就答應我一件事?”
晏子欽無奈地看著她,道:“說說看。”
明姝道:“一定是太後。”
晏子欽道:“你連假扮王諤的究竟是誰都不知道,怎麽就確定是太後下的手?”
明姝道:“猜錯了?那假扮他的是誰?”
晏子欽道:“他也是於家的子弟,我們並不認識,可他的確是一個英雄。方月家牆壁裏的信就是他藏進去的,他知道於家的所作所為並不正當,知道於連環一直躲在暗中伺機暗殺,便冒險盜取了於卿送來書信,本想在高中後麵呈陛下,卻先被於連環察覺。”
“他自知命不久矣,便在書信中附上一篇自述,藏進陳登在世時的別宅,期待著後來人在追查陳登的死因時能發現他所做的一切。他在客館自縊時用的是契丹人的賈哈,頸上蒼狼白鹿的痕跡也是故意遺留的線索,被前來索要書信的於連環發現,為了破壞現場,將他的屍體投入井中。”
明姝沉吟良久,幽幽道:“所以說,一切在開始時都埋下了伏筆,定好了結局?可是,你怎麽知道有這樣一個人一直在暗中運作?”
晏子欽道:“因為,那封信在我這裏。”
明姝大驚,“不是被燒掉了嗎!當時那麽多人在場都能作證,怎麽會在你手裏!”
晏子欽道:“我當時也以為於連環要找的信就是藏在牆壁裏的那封,可是心中總有疑問,不知其中到底是什麽內容,竟然讓於連環不顧一切。他能找到方月家裏,應該是跟著我們的行蹤,所以說他之前從沒把方月一家放在眼裏,而是進門後才意識到,這棟房子中藏著和於家息息相關的證據。”
“當時我還不知道假王諤的身份,後來再去方月家尋找,她自從喪母後無依無靠,便答應了程都頭的求娶,正在收拾行李,其中就有陳登和她母親的牌位,而那封信就藏在陳登牌位的夾層中。後來,我又在門後的牆角處發現了一串契丹文字,看來於連環就是認出假王諤留下的暗號,發覺他將偷走的書信藏匿在此處。想想也是,若真的藏在二樓,想要把進入方月母親的房間,一般人都會被打個半死吧。”
想起方月的母親是為了從於連環手中搶迴被挾持的女兒,身中數刀而死,又想起那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明姝忽然覺得有些愴然。有那麽多生離死別都在不為人知的地方發生,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有些真相注定是要沉埋於上層的權衡利弊中,消磨在市井間茶餘飯後的閑談裏,他們改變了很多事,拯救了很多人,為了毫不相幹的事情死去,在世人眼中卻如同從來沒出現過一般,既無功業可堪歌頌,又無碑銘可堪表記。
明姝道:“那牆壁裏的信又是什麽?”
晏子欽搖頭道:“不知道,可一定是方月的母親極其珍視的東西。”
明姝道:“你手裏那封信,能給我看看嗎?”
晏子欽道:“可以,但是要在咱們離開京城之後。”
明姝驚訝道:“咱們要離開京城,什麽時候?”
晏子欽道:“太後和我密談時,也懷疑那封信在我手中,可終究沒有為難我,原因有二。其一,她也不清楚那封信的內容是否和她有關,怕追查下去,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秘密;其二,她一定派人去咱們家裏調查過,甚至要求嶽父大人協助她尋找那封信的下落,而當時,信的確不在我手中,她也就束手無策了。”
明姝道:“所以說,這就是你寧可住在我爹娘這裏,也不肯迴家的緣故?”
晏子欽道:“還有一點,你方才說想讓我答應你一件事,我也來猜猜,若是猜對了就答應你,如何?”
“……好。”明姝苦笑道,這哪裏是要猜,分明是他想告訴她一件事,趁機開個玩笑。
晏子欽道:“你一定想問咱們為什麽要離開京城,答案很簡單,太後對我有了戒心,在她的眼皮底下做官,陰晴難測。嶽父也曾用同樣的道理提點過我,此處紛擾,不如歸去。這段時間一直留在曲家,也是為了讓你和嶽父嶽母好好相處,以後離得遠,再相見恐怕不似如今這麽方便。”
明姝難免有些失落,可是她理解晏子欽的處境。當今天子仁孝,太後身體康泰,由她當政的日子還有的是,難道以後的幾年要一直生活在她的猜忌中嗎?何況晏子欽本來就是不是屍位素餐、人浮於事的人,做掌管實事的一方父母官更稱他的心意。
“我們什麽時候動身?”明姝問道。
晏子欽摟著她,道:“起碼要明年春天以後,等你生下孩子,調養好身體再說,不過我的請願書一直在嶽父那裏,讓太後明白我的態度,短時間內她不會再為難我。”
明姝道:“去哪裏好呢?是不是要聽陛下的意思?”
晏子欽想了想,笑道:“我覺得揚州不錯,你還記得當年和我同榜的韓琦嗎,他在揚州任職,聽說那裏有煙花三月,有春風十裏,你會喜歡的。”
明姝似乎已經看到了落英成陣風如酒的江南,卻搖搖頭,笑道:“金陵也很好,王氣所在,魏晉古都,可以去看看你的學生王安石,你不是說還有很多沒來得及教他的嗎?嗯……要不然還是去蜀中吧,說不定能見到杜和他們,也不知他追沒追上羅娘子,就算追到了,羅娘子肯不肯迴心轉意。”
晏子欽任由她胡思亂想,吻著她的額角,道:“好,都依你。”
雖則戀戀不舍,明姝卻也隱隱有些期待,京城外天高水闊,豈不又是她一展才華的天地,以後又會有什麽樣的故事呢?
腹中的孩子施施然伸了伸小腿,讓明姝和晏子欽一陣驚喜,無論天長水遠,隻要有他,有她,還有這個尚未出世就精神滿滿的小生命,哪裏不是家呢。
正文完~~【還有人物結局的番外】
感謝大家一直支持主角配角們走到今天,作為主體的案子部分已經完成了,作者菌攜手晏子欽曲明姝杜和羅綺玉曲爹曲夫人皇帝太後於卿各路兇手各路死者……等人,在屏幕另一端鞠躬了,麽麽麽麽麽噠!本文算是我第一篇完結的文,昨天還很激動,事到臨頭卻忽然傷心,三個月的時間,直到今天,這些人物突然揮手離開,難免舍不得,希望他們在文章外都有平順的人生,無論主角還是反派,離開鬼畜作者的上帝之手,文外的他們還能做朋友哈哈哈。
☆、85.番外一 蜀江春水拍山流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這首前唐劉禹錫的竹枝詞,說的正是蜀地風光,更有多情如蜀地女子者,情思綿綿如水,卻終究是有去無迴,枉自東流。
此時正是七月流火的時節,南風煦煦吹拂著成都城牆上如煙似霞的木芙蓉,整座城池如天女新織就的錦緞,如雲的集市,如龍的車馬,更有壚邊如滿月般可愛動人的姑娘,頻頻淺笑,盈盈秋波,勾留住行人的紫韁金絡。難怪世人說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如今北方西夏犯境,江南風雨無時,人間若真有天府,大概就是成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