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理財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態度(5)
我最需要的理財常識書 作者: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樣,如果一台普通空調賣2000元,假如真有一種可以看電視的空調賣4000元,這時你就要注意了,必須問自己:對我來說,這個空調“能看電視”的功能值2000元嗎?
所以,買東西時必須知道買的東西是否是合理的。比如我們一般認為大瓶裝的東西比小瓶裝的更實惠,但是如果同一種洗發水,750毫升的每瓶39元,而250毫升的每瓶12元,你應該怎麽購買呢?當然是3瓶250毫升的!一樣的量,反而是小瓶的要便宜。
很多女人都對一些小巧可愛的東西很感興趣。走在大街上,突然碰到個賣盤子的,一看做工精致、造型奇特,就不管家裏需不需要,都要買一些迴去。結果呢?家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碗、碟,以至於又不得不再買一個碗櫃來裝它們。自認為打理得井井有條:盛水果的、盛湯的、盛米飯的、盛涼菜的、盛麵條的、盛肉食的……分門別類,貌似各有各的用途,但現實生活是:她甚至很少在家做飯吃,那些盤子大多買來後就再也沒用過!
小劉要買個微波爐,當時有一款微波爐做促銷,商品旁邊貼著一張大海報,大意是:同樣的價格,可以贈送一個電飯鍋、一個小咖啡機、一套微波飯盒、一些保鮮盒,贈品摞起來足有一人高。小劉馬上被吸引了,心裏盤算:同樣的價格,還多得這麽多贈品,畢竟比什麽都沒有強,就它了!
拿著贈品和微波爐迴家之後,小劉才發現,東西雖然多但實用的幾乎沒有。電飯鍋的質量沒法說,做出來的飯不是不熟就是糊鍋;小劉自己從來不喝咖啡,家裏也很少來人,小咖啡機到現在沒用過一次;飯盒和保鮮盒早不知道被扔到了哪裏。這些都無所謂,反正也是贈送的,用著不好或者用不著也就罷了,關鍵是微波爐,沒用幾天就報修,修理幾次後,她被搞得心煩意亂,甚至因為與修理處的爭執而影響到工作。於是同事們問道:“當初怎麽不買一個大品牌的?畢竟質量好,售後服務也好。”
小劉無言以對,就在前幾天,實在忍無可忍,那個沒用半年的微波爐也被她淘汰了。
現在由於市場競爭的壓力,商家在銷售商品時,為了增加商品的銷量,常常會進行促銷。而在促銷商品時,慣用的伎倆就是送贈品,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從表麵上看,這似乎可以讓你用更少的錢享受更多的服務或得到更多的商品,但實際上,這種不理智的消費造就了多少個“小劉”呢?
總之一句話,花錢消費第一是買用途,第二考慮心理的舒適度。為了小便宜而選擇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必然會影響心情。其實,從今天開始,為自己樹立一個消費理念:你要買的東西是否用得著?是否真的用得著?你在說服自己“這個在家裏來人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的時候,是否能追加一個問題:家裏一年來幾次客人?
隻要你能夠記住消費的兩個原則——用途和使用頻率,你就會慢慢變成一個會花錢的精明人了。
10.銀行也可能忽悠你——理財產品陷阱大公開
也許有人會說,聽你一講,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我到底還理不理財啊?幹脆我就去銀行或證券公司選擇理財產品,這總該比別的地方靠譜吧?
實話實說,我的答案可能還是會令你失望,因為不管哪種理財方式、哪種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銀行也不例外!
投資股票,可能會遇上熊市;投資基金,可能會遇上比較“二”的基金經理;投資黃金,可能會碰到金價下滑;即使把錢存入銀行,在眼下的負利率時代,利息都抵不過通貨膨脹的稀釋,你的錢越存越少,越來越不值錢!
那這日子還過不過了?不是說不會理財會窮死嗎?現在還怎麽理啊?
是風險,我提示的是風險。
這並不是說這些理財方式都不可行,而是我要告訴你,即使你到銀行,有人告訴你,他們做出了一種理財產品,保證你一年能賺比銀行存款多得多的利息,並且沒有任何風險,你真要打起百分之兩百的精神,因為他們百分之一百在騙你!
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投資理財模式,有時候,銀行本身就是風險製造者。不要以為銀行是為你著想,事實是,銀行的本質是通過你的錢來賺錢。它拿你的錢也會去做投資,隻不過銀行投資可能比普通人更專業,其產品設計也必須要考慮對你的迴報,否則,誰還會買它的產品呢?
因此,你應該做的是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考慮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千萬別聽他們“沒有風險”的忽悠。
2004年,李女士聽說銀行新推出一種5年期的理財產品,銀行方麵宣稱該產品的總收益率在8%以上,她就一口氣買了10萬元。第一年,這個理財產品給她帶來了3200元的收益,收益率隻達到3.2%,還趕不上存款利率呢。由於是5年期,李女士隻好忍耐。
結果第二年上半年,連這麽可憐的收益率都不見了,整整6個月,李女士僅僅獲得200元的收益。為此,銀行人士解釋說,現在市場普遍不景氣,不隻是現在,今後幾年可能收益率也不會增高,同時,由於當時股市的利空消息,繼續持有甚至還有可能虧本。李女士綜合考慮後,隻得“忍痛割愛”。但根據當時與銀行簽訂的合同,提前收迴資金需要交納15%的違約金,結果投資了10萬元,最後她不得不接受隻能收迴8.5萬元的事實。
上麵這個例子,我們可以說是市場風險導致的投資損失,其實更重要的是李女士輕信了銀行8.5%收益率的忽悠。
風險無處不在,還有一種風險叫“流動性風險”。
2003年,中國市場上興起了一種外匯理財產品,該理財產品有較高的投資收益率,但有一點,就是客戶無權提前贖迴。在北京,一個服裝店的小營業主劉先生買了不少長期的這種美元理財產品。一年後,由於他的服裝店要擴大規模,他就想把這些理財產品變現,為自己的公司提供資金支持。但是按照當時簽訂的合同,銀行不接受他的這個要求。一怒之下,劉先生就把銀行告到了法院,但還是沒能打贏這場官司。
殊不知,銀行確實有這樣一種理財產品,它們是封閉打包的,將資金統一投資到國外銀行,根本不可能提前為某個用戶贖迴。所以,在購買這種產品時,投資者一定要考慮清楚,最近是否會因現金流緊缺而用到這筆資金。
銀行的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投資者在購買時一定要詢問清楚。就拿“保本”型投資理財產品來說,雖然明確寫了“保本”,但是,還是有虧本的可能。有網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80萬理財產品4年少12萬,“保本”投資緣何不靠譜》,文章一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有人認為這是投資經理在搞貓膩。你掏錢之前,他拍著胸脯說沒問題,結果賠了錢就說你沒看明白合同。
即使是“保本”投資,也是風險重重。
第一是係統風險。要知道,不同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隻是投資方向的不同而已,股票型投資產品主要將資金投入到股票方麵,風險大,可能得到的收益也大;保本型理財產品,銀行主要將資金投入到債券、國庫券方麵。但是如果碰到整個國家經濟不景氣,債券、國庫券收益大跌,也有可能引起理財產品的收益降低。或者其他比如戰爭、國家政策的變動等,都會影響到理財產品的收益,這都叫作係統風險;
第二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利率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使用比較低的存款利率時,如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多一點,其推出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會相應降低,比如4%這個最高利率,還是比銀行存款利率要高。但是如果銀行存款利率升高,高於理財產品利率時,理財產品就要承擔比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低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中還有一種不保證本金和收益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這種產品的投資渠道,存款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用於委托證券公司將產品投入到股市或基金市場。如果股市或基金市場震蕩下跌,投資者會麵臨既虧損本金又虧損收益的風險;
第三是匯率風險。有的理財產品宣傳點是保證本金、風險自擔,運作方式是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國際債權市場,小部分投入股票或者基金或者黃金期貨進行炒賣。國內很多專門的理財公司、證券機構、投資公司都有類似的產品。近兩年的股票市場不是很好,投資難度比較大,這就意味著如果投資這樣的產品,很可能會麵臨巨大的風險。
除了上麵的風險外,還有人為風險。比如,銀行人員在運作該投資產品時出現錯誤或投資方向出現誤差導致虧損。
總而言之,想要得到較高的收益率,必然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更高的收益率,還要對其承擔的風險進行評估。
11.想要日子過得好,就要避開理財誤區
現在,雖然我們腦子裏已經有了明確的理財觀念,也意識到要想有一個富裕安寧的生活,必須正確對待“理財”。但是,在這裏必須強調一下,理財意識僅僅是理財的一個前提,雖然培養不出融入生活的理財意識,理財無從談起,但這並不表示有了理財意識,就一定能打理好自己的財富。在動手開始理財之前,我們還要先檢測一下自己,是否對理財還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最容易闖入的理財誤區——為了財而理財。
也許這時你會問,理財不就是為了擁有更多的財富嗎?為什麽“為財而理財”就成了誤區了呢?
準確地說,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為幸福而理財!“財富”是“幸福”嗎?這要看你自己的價值觀了。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人到底是金錢的奴隸還是金錢的主人?
很多人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財富,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拚命地工作、拚命地賺錢,卻從來不會停下來想想:這樣千辛萬苦,即使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付出的成本究竟是什麽?付出如此高的成本值不值得?
所以,買東西時必須知道買的東西是否是合理的。比如我們一般認為大瓶裝的東西比小瓶裝的更實惠,但是如果同一種洗發水,750毫升的每瓶39元,而250毫升的每瓶12元,你應該怎麽購買呢?當然是3瓶250毫升的!一樣的量,反而是小瓶的要便宜。
很多女人都對一些小巧可愛的東西很感興趣。走在大街上,突然碰到個賣盤子的,一看做工精致、造型奇特,就不管家裏需不需要,都要買一些迴去。結果呢?家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碗、碟,以至於又不得不再買一個碗櫃來裝它們。自認為打理得井井有條:盛水果的、盛湯的、盛米飯的、盛涼菜的、盛麵條的、盛肉食的……分門別類,貌似各有各的用途,但現實生活是:她甚至很少在家做飯吃,那些盤子大多買來後就再也沒用過!
小劉要買個微波爐,當時有一款微波爐做促銷,商品旁邊貼著一張大海報,大意是:同樣的價格,可以贈送一個電飯鍋、一個小咖啡機、一套微波飯盒、一些保鮮盒,贈品摞起來足有一人高。小劉馬上被吸引了,心裏盤算:同樣的價格,還多得這麽多贈品,畢竟比什麽都沒有強,就它了!
拿著贈品和微波爐迴家之後,小劉才發現,東西雖然多但實用的幾乎沒有。電飯鍋的質量沒法說,做出來的飯不是不熟就是糊鍋;小劉自己從來不喝咖啡,家裏也很少來人,小咖啡機到現在沒用過一次;飯盒和保鮮盒早不知道被扔到了哪裏。這些都無所謂,反正也是贈送的,用著不好或者用不著也就罷了,關鍵是微波爐,沒用幾天就報修,修理幾次後,她被搞得心煩意亂,甚至因為與修理處的爭執而影響到工作。於是同事們問道:“當初怎麽不買一個大品牌的?畢竟質量好,售後服務也好。”
小劉無言以對,就在前幾天,實在忍無可忍,那個沒用半年的微波爐也被她淘汰了。
現在由於市場競爭的壓力,商家在銷售商品時,為了增加商品的銷量,常常會進行促銷。而在促銷商品時,慣用的伎倆就是送贈品,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從表麵上看,這似乎可以讓你用更少的錢享受更多的服務或得到更多的商品,但實際上,這種不理智的消費造就了多少個“小劉”呢?
總之一句話,花錢消費第一是買用途,第二考慮心理的舒適度。為了小便宜而選擇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必然會影響心情。其實,從今天開始,為自己樹立一個消費理念:你要買的東西是否用得著?是否真的用得著?你在說服自己“這個在家裏來人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的時候,是否能追加一個問題:家裏一年來幾次客人?
隻要你能夠記住消費的兩個原則——用途和使用頻率,你就會慢慢變成一個會花錢的精明人了。
10.銀行也可能忽悠你——理財產品陷阱大公開
也許有人會說,聽你一講,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我到底還理不理財啊?幹脆我就去銀行或證券公司選擇理財產品,這總該比別的地方靠譜吧?
實話實說,我的答案可能還是會令你失望,因為不管哪種理財方式、哪種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銀行也不例外!
投資股票,可能會遇上熊市;投資基金,可能會遇上比較“二”的基金經理;投資黃金,可能會碰到金價下滑;即使把錢存入銀行,在眼下的負利率時代,利息都抵不過通貨膨脹的稀釋,你的錢越存越少,越來越不值錢!
那這日子還過不過了?不是說不會理財會窮死嗎?現在還怎麽理啊?
是風險,我提示的是風險。
這並不是說這些理財方式都不可行,而是我要告訴你,即使你到銀行,有人告訴你,他們做出了一種理財產品,保證你一年能賺比銀行存款多得多的利息,並且沒有任何風險,你真要打起百分之兩百的精神,因為他們百分之一百在騙你!
世界上沒有無風險的投資理財模式,有時候,銀行本身就是風險製造者。不要以為銀行是為你著想,事實是,銀行的本質是通過你的錢來賺錢。它拿你的錢也會去做投資,隻不過銀行投資可能比普通人更專業,其產品設計也必須要考慮對你的迴報,否則,誰還會買它的產品呢?
因此,你應該做的是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考慮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千萬別聽他們“沒有風險”的忽悠。
2004年,李女士聽說銀行新推出一種5年期的理財產品,銀行方麵宣稱該產品的總收益率在8%以上,她就一口氣買了10萬元。第一年,這個理財產品給她帶來了3200元的收益,收益率隻達到3.2%,還趕不上存款利率呢。由於是5年期,李女士隻好忍耐。
結果第二年上半年,連這麽可憐的收益率都不見了,整整6個月,李女士僅僅獲得200元的收益。為此,銀行人士解釋說,現在市場普遍不景氣,不隻是現在,今後幾年可能收益率也不會增高,同時,由於當時股市的利空消息,繼續持有甚至還有可能虧本。李女士綜合考慮後,隻得“忍痛割愛”。但根據當時與銀行簽訂的合同,提前收迴資金需要交納15%的違約金,結果投資了10萬元,最後她不得不接受隻能收迴8.5萬元的事實。
上麵這個例子,我們可以說是市場風險導致的投資損失,其實更重要的是李女士輕信了銀行8.5%收益率的忽悠。
風險無處不在,還有一種風險叫“流動性風險”。
2003年,中國市場上興起了一種外匯理財產品,該理財產品有較高的投資收益率,但有一點,就是客戶無權提前贖迴。在北京,一個服裝店的小營業主劉先生買了不少長期的這種美元理財產品。一年後,由於他的服裝店要擴大規模,他就想把這些理財產品變現,為自己的公司提供資金支持。但是按照當時簽訂的合同,銀行不接受他的這個要求。一怒之下,劉先生就把銀行告到了法院,但還是沒能打贏這場官司。
殊不知,銀行確實有這樣一種理財產品,它們是封閉打包的,將資金統一投資到國外銀行,根本不可能提前為某個用戶贖迴。所以,在購買這種產品時,投資者一定要考慮清楚,最近是否會因現金流緊缺而用到這筆資金。
銀行的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投資者在購買時一定要詢問清楚。就拿“保本”型投資理財產品來說,雖然明確寫了“保本”,但是,還是有虧本的可能。有網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80萬理財產品4年少12萬,“保本”投資緣何不靠譜》,文章一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有人認為這是投資經理在搞貓膩。你掏錢之前,他拍著胸脯說沒問題,結果賠了錢就說你沒看明白合同。
即使是“保本”投資,也是風險重重。
第一是係統風險。要知道,不同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隻是投資方向的不同而已,股票型投資產品主要將資金投入到股票方麵,風險大,可能得到的收益也大;保本型理財產品,銀行主要將資金投入到債券、國庫券方麵。但是如果碰到整個國家經濟不景氣,債券、國庫券收益大跌,也有可能引起理財產品的收益降低。或者其他比如戰爭、國家政策的變動等,都會影響到理財產品的收益,這都叫作係統風險;
第二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利率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使用比較低的存款利率時,如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多一點,其推出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會相應降低,比如4%這個最高利率,還是比銀行存款利率要高。但是如果銀行存款利率升高,高於理財產品利率時,理財產品就要承擔比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低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中還有一種不保證本金和收益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這種產品的投資渠道,存款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用於委托證券公司將產品投入到股市或基金市場。如果股市或基金市場震蕩下跌,投資者會麵臨既虧損本金又虧損收益的風險;
第三是匯率風險。有的理財產品宣傳點是保證本金、風險自擔,運作方式是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國際債權市場,小部分投入股票或者基金或者黃金期貨進行炒賣。國內很多專門的理財公司、證券機構、投資公司都有類似的產品。近兩年的股票市場不是很好,投資難度比較大,這就意味著如果投資這樣的產品,很可能會麵臨巨大的風險。
除了上麵的風險外,還有人為風險。比如,銀行人員在運作該投資產品時出現錯誤或投資方向出現誤差導致虧損。
總而言之,想要得到較高的收益率,必然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更高的收益率,還要對其承擔的風險進行評估。
11.想要日子過得好,就要避開理財誤區
現在,雖然我們腦子裏已經有了明確的理財觀念,也意識到要想有一個富裕安寧的生活,必須正確對待“理財”。但是,在這裏必須強調一下,理財意識僅僅是理財的一個前提,雖然培養不出融入生活的理財意識,理財無從談起,但這並不表示有了理財意識,就一定能打理好自己的財富。在動手開始理財之前,我們還要先檢測一下自己,是否對理財還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最容易闖入的理財誤區——為了財而理財。
也許這時你會問,理財不就是為了擁有更多的財富嗎?為什麽“為財而理財”就成了誤區了呢?
準確地說,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為幸福而理財!“財富”是“幸福”嗎?這要看你自己的價值觀了。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人到底是金錢的奴隸還是金錢的主人?
很多人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財富,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拚命地工作、拚命地賺錢,卻從來不會停下來想想:這樣千辛萬苦,即使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付出的成本究竟是什麽?付出如此高的成本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