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公公點頭,禁軍們讓開,淩欣看著太監抬下了一隻箱子,對孤獨客行禮說:“多謝大俠了!”
餘公公對孤獨客躬身說:“抱歉,這裏隻有陛下同意的人才能進去。”
孤獨客反正還要迴去接李老丈,就看著淩欣帶著太監們抬著一個箱子進了宮門,然後對餘公公說:“姐兒讓我去搬些東西,得要十多個人。”餘公公對旁邊的太監說:“去找人跟大俠去吧。”
孤獨客跟著那個太監走了,離了好遠迴頭看,淩欣還沒有從宮殿裏出來。
淩欣讓人將一個箱子擺在了正堂殿門的入口處,用木板蓋好,還覺得不夠,就想找筆墨。
正堂中並列擺了兩具棺材,棺材下麵和周圍都堆放了成桶的火油。火油堆旁,一邊是沿牆的衣架,上麵密密地掛著夏貴妃一年四季的衣服,隱約閃著微光。另一邊,堆放著成卷的書畫。淩欣猜想柴瑞大概是怕燒了金銀珠寶什麽的,會引來人們的翻撿,索性就燒掉會成灰的東西。因有火油,太監不進門,隻在門口打著燈籠。
正堂裏除了這些就沒有別的了,淩欣就半摸著黑,去了一側的寢室,床上已經沒有了被褥紅帳,沉重的梳妝台還在,台子上擺著精美的木梳。淩欣打開抽屜,裏麵有香粉和胭脂,淩欣有心用胭脂寫字,但怕柴瑞來了見了不喜,就又關上抽屜,走出臥室,去了另一邊的書房。
書房沿牆是放滿書籍的書架,臨窗是書案,上麵自然有文房四寶。淩欣向太監要了水,借著窗外的火光研了磨,然後端著硯台和筆,走到正堂,在蓋著火藥的木板上寫了“危險勿觸”幾個字。
從夏貴妃的院子裏出來,天已經黑了,淩欣深感疲倦,可是還是打起精神去議事廳。路上看到有禁軍押著人過去,淩欣還以為是奸細,耳朵捕捉到人們的議論,才知道是在遷徙外城百姓時,辦事不力的官員,他們間接造成了內城的失陷,要被公開治罪給百姓一個交代。
淩欣再次坐到柴瑞下首時,發現柴瑞也麵露倦意,他還不到二十歲,眼角竟然已經有了細細的皺紋,可是他的眼睛亮得嚇人,顯示他的瘋狂程度隻升不減。
淩欣想起來時路上看到的事,低聲對柴瑞說道:“若是隻有兩兄弟因父母在城外而生不滿,也不見得能成功打開城門。那時不是說有百多人支持他們嗎?我覺得,這裏麵有推波助瀾的人。”
柴瑞冷笑了一下:“當然,可是現在既沒法追查,也沒法動他們。”
原來柴瑞都知道!此時大敵當前,哪裏能查自家人?如果引起人人自危之感,豈不是自亂陣腳。
淩欣嗯了一聲,不說這事了。
杜軒在廳中間的桌子上展開一張大圖,四角壓了,圖上麵已經標了各種圖標。杜軒拿了一根竹竿,指著一處處的標誌解釋著:“我來說說今日的概況,敵兵從這裏入的內城,在這裏受到我方的阻擊,趙將軍從此處反攻,一直打到了這裏……”
人們都聚在地圖邊聽著,杜軒講完了各方的細節,總結道:“午時後,敵軍逐漸停止了各方的攻擊,要麽在換防,要麽是在調整,這三日下來,我方損失四萬四千人,民眾該有兩萬多人,因為不在名冊,這隻是估算。按照兵士們的自報,敵方傷亡一萬一千人左右。我們巷戰第一線完整無缺,預備軍士在此處、此處……備戰,而這些敵方……是我們的陷阱,還在等著對方踏入。”
他講完,有人說道:“杜軍師不愧是雲山寨的軍師,這風範……”
杜軒彎腰:“自然是學自梁姐兒,她一有事就這麽擺著圖教訓大家,久而久之,不學不行。”眾人苦中作樂,笑了起來。
淩欣對柴瑞說:“今天才是巷戰的第一天,我希望能至少再堅持五天,如果七八天就更好,所以我們大家不能這麽熬著,現在定個輪班製吧,大家輪流睡覺,將士們也要輪休。”
柴瑞點頭,說道:“其實朕,很喜歡坐鎮的,這麽熬上幾天也該無事。”
眾人馬上關懷:“陛下當然可以隨時坐鎮,但是龍體要緊哪!”
柴瑞打了哈欠,說:“既然這樣,那朕就先去休息,姐姐也去吧。朕要與姐姐同班。”
大家都行禮,柴瑞臨走對淩欣說:“雲弟今天不過來了,他去見父母,朕跟姐說一聲。”淩欣一愣,才發現賀雲鴻的擔架不在這裏。這麽長時間,賀雲鴻一直在此睡覺,他突然不來了,淩欣覺得有些異樣。
柴瑞出了門,杜軒對淩欣說:“你也去睡會兒吧,我跟你說我現在可是個官兒了!”
淩欣問:“什麽官?”
杜軒說:“京城保衛戰的軍師!可協調各部各軍,陛下給了我一個玉牌呢!”
淩欣說:“看你美的!”她也打了個哈欠,肯定是被柴瑞傳染的!
杜軒說:“趙將軍受傷了,不重,在肩膀上,剛才說一會過來,雷參將和陛下勇勝軍的石副將都在,我覺得今天晚上不該有太多的事,你快去吧。”
淩欣點頭,離開了議事廳,迴到臥室躺下,臨睡前又看了一遍蔣旭圖的信,她有些傷感:這就是人們說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現在隻剩下十六天了吧?平時,十六天算什麽?但現在,她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過八天……
她很想寫封信,托日後要突圍而出的孤獨客給蔣旭圖帶去,告訴蔣旭圖自己可能不會去赴這個約會了,他是自己這輩子喜歡的人……可她無法下筆。她想起柴瑞在夏貴妃死後的悲嚎,知道如果自己明確地告訴蔣旭圖自己因為負疚而選擇留在皇城中,蔣旭圖一定會非常傷心,就讓他以為自己是選擇了他,可不幸像城中幾十萬軍民一樣毀於戰火……
淩欣歎了口氣,把信放入懷中。說實話,她覺得如果自己死了,比知道蔣旭圖死了要好,她上次的死亡根本沒有感到痛,但是如果知道這個對自己如此有情的人死了,自己會多麽心痛。就這樣吧……
既然梁成能到,就是皇城破了,那些在誠心玉店的人躲上兩三天就能救,柴瑞賀雲鴻都該沒事……
淩欣睡著了,夢裏見到了一片黃色的迎春花,一幢古色古香的屋宇,有一個人在窗後佇立,可惜她看不清他的臉……
第99章 留下
賀雲鴻沒有做夢,因為他無法熟睡。
他去了家人所在的宮院,與他們一同度過夜晚。賀家在宮裏的一個院落裏有三個屋子,父子一屋,姚氏和羅氏,趙氏和兩個孩子在一室。
羅氏與姚氏在一起時,極少開口。院子裏都搭了棚子,擠滿了人,姚氏覺得憋悶得很。她從周圍人們的零星言談中,聽說皇城的形勢危急了,她煩躁之餘,又有種孩子般的天真,覺得總不會那麽糟糕。
賀雲鴻迴來住了,姚氏特別高興,可賀雲鴻與父兄住在一起,姚氏對賀九齡看都不想看,她隻能在賀雲鴻來向她行禮晚安時,嘮叨不停。賀雲鴻安靜地聽著。姚氏想起賀霖鴻曾說賀雲鴻下城去救了那個山大王,幾次想罵那個女子害人,但在賀雲鴻似乎與往昔無異的溫和目光中,她看出來一種過去沒有的東西,像是在層層輕紗後的劍鋒,雖然隱約,可是冷靜凜然。
姚氏不喜歡這樣的賀雲鴻。作為母親,姚氏一直覺得了解這個她偏愛的兒子,現在,姚氏忽然感到這個兒子不一樣了:他變了,他遠了,她拿不準他在想什麽。
姚氏拉著賀雲鴻講他小時候的事,說自己如何對他好,如何為他擔憂。賀雲鴻總是點頭,姚氏覺得不夠:雖然賀雲鴻不能說話,但是他能寫字,為何不寫他會孝敬自己?姚氏心裏不舒服。
賀霖鴻來扶賀雲鴻去另一個屋子時,姚氏覺得賀雲鴻待的時間太短,沒盡多少孝心。
賀雲鴻到父親身邊,隻能拉著父親的手,父子兩個都說不了話,賀霖鴻在一邊講講白天他知道的情形。
入夜後,雖然賀雲鴻前一夜就沒怎麽睡,可他隻是迷迷糊糊,每次有人在宮院外匆忙跑過,他就猛地醒來,心亂跳,以為是柴瑞派人來通知他淩欣出事了……
好容易天光放亮,他起了床。他的舌頭中間的傷口本來就沒合攏,兩夜沒睡好,傷口愈加疼痛,咽喉處又生出大片潰瘍。他洗漱後,勉強進食,接著就去每日短暫的朝會。柴瑞聽了半個時辰就離開了,賀雲鴻留下處理民事。他必須為柴瑞保住穩定的後方,即使內城破了,他照舊調配民生,督查軍兵飲食的發放,撫恤傷患,安撫人心……
朝會後,他去了議事廳,可是那裏沒有淩欣了。巷戰開始,皇城四方都有機動兵力,隨時可投入戰鬥。淩欣直接上了皇宮城牆,觀察戰事,白天不在議事廳。等到她晚上去議事廳與大家碰頭時,賀雲鴻已經迴家去陪伴父母。
這是他的家人,他需要與他們相伴一段時光,隻是他夜夜難以安睡,頂多有一兩個時辰的朦朧。長時間的缺覺讓賀雲鴻口舌腫脹生瘡,即使可以說幾個字,他也懶得開口,平時依然以筆代口。
長夜中,他難免思念淩欣,但是他知道那個女子根本不會想他,既然蔣旭圖已經住入了玉店的密院,她大概連蔣旭圖都不放在心上了……
巷戰的激烈遠超出了北朝的預料。開始的挫敗之後,北朝大軍全數入城,集中兵力衝垮了防線,一日內就到了皇宮牆外。隔著一條護城河,北朝兵士把皇城牢牢圍住。但就在當夜,沒有掃平京城的隱患就暴露出來了:圍城的漫長兵線,受到了來自後方的襲擊。黑燈瞎火中,箭矢橫飛,投石器將磚石投入戎兵的隊列,因為對路徑不熟,戎兵不敢隨意追趕,隻能胡亂射箭……
天明後,戎兵準備攻打皇宮,可是來自背後的騷擾太頻繁,兵士的死傷嚴重,北朝隻能改變戰術,迴頭來肅清京城的餘敵,全城的巷戰展開。
開始,北朝分散了兵力,全麵鋪開,可是很快就發現,周人兵力調動迅速,隻要北朝隊伍的人數少,就會落入幾支周朝小隊的合圍。北朝再次調整戰術,集中大量軍力,選擇街區,集中掃蕩,周朝兵士也依憑著街牆高樓全力抵抗,雙方激戰不休。
其實最簡單的,是將有抵抗的街區放把火燒了,可是內城的平民家庭已經讓戎兵開了眼,內城內,多貴戚高門,各色家私古玩,瓷器衣物,數不勝數,戎兵無法舍棄,總想著殺掉周人好好搶劫了再燒光。隻兩天,許多戎兵就背上了大包裹,戰力和速度大減。以致北朝將領三令五申,要求兵士專心殺敵,但自己卻將成箱的寶物抬出城去……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京城的富裕幫助了巷戰,情形比淩欣預料的稍好,過去,她以為巷戰隻能堅持四五天,可實際上,巷戰持續了整整六天六夜。
第六天的傍晚,議事廳中,人們圍在桌前,聽杜軒總結戰事進展。
杜軒嚴肅地指著地圖說:“我們的據點幾乎已經全被毀去,隻餘幾處孤守,我軍所餘將士和義兵已經衝破包圍入了皇城,現在,敵人占領了全部京城,無後顧之憂,今夜就該開始攻打皇宮了。”
淩欣點頭說:“能堅持到現在,已是不易。”
趙震肩膀上裹著布條:“將士們寸土必爭,有些院落打得滿是屍體,人都插不下腳去。有些街道塞滿了戎兵的屍體,戎兵不敢入內,隻能放火燒屋。”
杜軒說道:“我軍死亡已近十五萬,民眾二十多萬,敵方也該有七八萬人了。”
石副將歎息:“四比一了啊。”
趙震說道:“戎兵驍勇,我朝兵士在搏擊上明顯羸弱,有些時候,是幾個人冒死抱住一人,讓同伴殺死對方。許多民眾就是如此死去的。” 他看向淩欣:“姐兒的那些暗門、陷阱、石磨滾,釘板坡等機關都幫了大忙,不然我們的傷亡更大。”
淩欣麵色凝重,她知道對方一旦用大規模的兵力清剿城區,靠著碉樓和堡壘根本無法阻擋對方的前進,多少機關設置都無法抗衡絕對的實力,充其量就是在死拚著拖延時間,名副其實的負隅頑抗,這戰果是用多少人的性命取得的。
柴瑞說道:“朕今夜會上皇城督戰。”
人們出聲勸,可柴瑞早就說要帶領勇勝軍保衛皇宮,自然不會聽。
淩欣抬頭尋找孤獨客,卻沒找到。
她這些天緊密注意著巷戰的進展,沒多想賀雲鴻,現在找孤獨客,才意識到好久沒見賀雲鴻了,柴瑞也沒提起過他,是不是病了……
淩欣慶幸蔣旭圖已經入住了誠心玉店,她安排了人日夜注意誠心玉店的方向,讓他們見到有山寨特有的紅色報警煙花一定告訴自己,可是她一直沒有得到報告,想來誠心玉店還在。她現在隻需落實柴瑞一家和賀雲鴻的撤離,就可以安心了。
戎兵攻打皇宮的第一夜,開始還用投石器投擲石塊。大塊的石頭越過護城河落入宮中,皇宮的城牆周圍滿布了石塊。因為周人也有投石器,兵士們就將沒有碎的大石又投了出去,射程還更遠,漸漸的,北朝就不再往宮內投石。為了不讓周朝兵士得到箭矢,北朝甚至不再射箭。後來連火球也不投了,宮牆與宮殿中有大片空地,火球無法點燃房屋,何況北朝也不想燒了皇宮,毀去裏麵的珍寶。
到了後半夜,北朝開始人力攻城。
城外的號角聲中,淩欣陪著柴瑞上了皇城的城牆。
已經到了正月下旬,河水化冰。戎兵堵住了護城河的來水,河水排放幹了,露出河床的岸邊火堆成行。
為安全考慮,護城河上的橋都建得纖細,有些木橋早就拆除了。戎兵們正逼迫著民眾向護城河中搬運土袋,墊起攻城甬道,好把龐大的攻城車推過來。
成隊的北朝兵士,逼著民工扛著長梯,抬著攻城錐,自己舉著盾牌,衝過隻餘了些淺水窪的河道,向宮牆衝鋒。
城牆上,人們不想浪費浪費箭羽,主要用棍棒打落那些攀著梯子攻城的戎兵們,或者將敵人投入宮中的石頭向那些來撞門的敵兵砸下,往下麵潑下熱油再點燃……
周朝的軍士和義兵們在城上列成隊列,一人倒下,後麵的人馬上站上去,將敵方的攻勢死死壓住……
雖然此時看來,城上完全能阻止住敵人的攻勢,但淩欣知道這種情形無法長久。對方的大型攻城車一過來,大量戎兵就可以拾級而上,周朝箭矢短缺,城牆狹窄,不能陳列重兵,隻要敵人登上城牆,就是一片混戰,戎兵身手普遍比周人彪悍,武器也更精良……
淩欣盡量保持著平靜的表情,而柴瑞卻是真實地情緒高昂,精神抖擻,沿城而行,隨時出言鼓勵將士,到處都得到了將士們感動的拜見。淩欣就是知道柴瑞正處在瘋狂之中,也覺得柴瑞有股豪情,隻要日後別糊塗,該是個好皇帝,一定要把他送出去。
他們正行走間,有人報說太平侯求見,柴瑞點頭應了,等待之中柴瑞對淩欣小聲說:“朕知道這是孫氏的父親,可是父皇一直說他是個聰明人,也很忠義,隻是倒黴娶了個惡毒的老婆……”
淩欣點頭,柴瑞問道:“朕聽說了姐姐的事情,姐姐從來沒想過去報複孫氏嗎?”
淩欣說道:“當初我訛了孫氏快一千兩銀子,我要是報複,是不是得先把銀子還了……”
柴瑞笑了笑,說道:“姐姐心太軟……”
淩欣沒敢接茬——內城剛破時,趙震曾建議讓人突圍出去,命安國侯前來救駕,柴瑞斷然拒絕了,說勤王之令已發,無需再傳旨意。趙震私下找到了淩欣,讓她想辦法派人出城,淩欣覺得與其去找安國侯,還不如去催促梁成,關莊主也同意,又穿了戎人的衣服,趁了個黑夜,從城牆的褶皺暗影裏溜下了城牆,潛出去了。淩欣知道這次如果柴瑞活下去,安國侯……可無論如何,他都是這個身體的父親,淩欣不能說壞話,隻能迴避這個話題。
不多時,一個老者帶著一隊人走來,淩欣認出隊中一人就是自己曾經見過的孫校尉,說道:“那就該是太平侯了。”
柴瑞嗯聲,說道:“看著很硬朗,我父皇……”他停下。
太平侯走到他麵前,鄭重行禮:“太平侯孫剛參見陛下!”
柴瑞端著架子道:“免禮平身吧。”
太平侯又看向淩欣,人家畢竟是個花白胡子的老人,淩欣抱拳行了一禮,太平侯微側了下身體,點頭迴禮。然後對柴瑞說:“陛下,老臣年邁,但當年也曾是武將,請陛下容老臣帶著世子孫承功和家丁加入護衛皇城之列。”
柴瑞靜靜地看著太平侯,太平侯頭發已然全白,見柴瑞審視他,突然單膝跪下,舉起雙手行了君臣大禮,說道:“陛下!老臣向天發誓!對陛下絕對忠心!誓死捍衛皇城!若有降敵之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他身邊一個壯實的年輕人也馬上跪了下來,舉手起誓:“陛下!我也是一樣!”
淩欣哆嗦,脫口道:“此誓可不能亂發,會實現的!”
太平侯怒看向淩欣:“我自然當真!”
柴瑞點頭說:“朕信你一片赤膽忠心!”
太平侯站了起來,對柴瑞躬身道:“謝陛下信任!”
他的兒子孫承功也站了起來,跟著父親行了一禮
柴瑞示意跟在旁邊的石副將:“去安排吧。”
石副將對太平侯行禮:“侯爺這邊請。”
太平侯和孫承功轉身走,跟著他們的孫校尉還對淩欣笑了一下。
等他們走遠,柴瑞才小聲問:“他剛才說那是世子,孫承功?”
淩欣也有些疑惑,點了下頭說:“聽著是。”這是換人了?
餘公公對孤獨客躬身說:“抱歉,這裏隻有陛下同意的人才能進去。”
孤獨客反正還要迴去接李老丈,就看著淩欣帶著太監們抬著一個箱子進了宮門,然後對餘公公說:“姐兒讓我去搬些東西,得要十多個人。”餘公公對旁邊的太監說:“去找人跟大俠去吧。”
孤獨客跟著那個太監走了,離了好遠迴頭看,淩欣還沒有從宮殿裏出來。
淩欣讓人將一個箱子擺在了正堂殿門的入口處,用木板蓋好,還覺得不夠,就想找筆墨。
正堂中並列擺了兩具棺材,棺材下麵和周圍都堆放了成桶的火油。火油堆旁,一邊是沿牆的衣架,上麵密密地掛著夏貴妃一年四季的衣服,隱約閃著微光。另一邊,堆放著成卷的書畫。淩欣猜想柴瑞大概是怕燒了金銀珠寶什麽的,會引來人們的翻撿,索性就燒掉會成灰的東西。因有火油,太監不進門,隻在門口打著燈籠。
正堂裏除了這些就沒有別的了,淩欣就半摸著黑,去了一側的寢室,床上已經沒有了被褥紅帳,沉重的梳妝台還在,台子上擺著精美的木梳。淩欣打開抽屜,裏麵有香粉和胭脂,淩欣有心用胭脂寫字,但怕柴瑞來了見了不喜,就又關上抽屜,走出臥室,去了另一邊的書房。
書房沿牆是放滿書籍的書架,臨窗是書案,上麵自然有文房四寶。淩欣向太監要了水,借著窗外的火光研了磨,然後端著硯台和筆,走到正堂,在蓋著火藥的木板上寫了“危險勿觸”幾個字。
從夏貴妃的院子裏出來,天已經黑了,淩欣深感疲倦,可是還是打起精神去議事廳。路上看到有禁軍押著人過去,淩欣還以為是奸細,耳朵捕捉到人們的議論,才知道是在遷徙外城百姓時,辦事不力的官員,他們間接造成了內城的失陷,要被公開治罪給百姓一個交代。
淩欣再次坐到柴瑞下首時,發現柴瑞也麵露倦意,他還不到二十歲,眼角竟然已經有了細細的皺紋,可是他的眼睛亮得嚇人,顯示他的瘋狂程度隻升不減。
淩欣想起來時路上看到的事,低聲對柴瑞說道:“若是隻有兩兄弟因父母在城外而生不滿,也不見得能成功打開城門。那時不是說有百多人支持他們嗎?我覺得,這裏麵有推波助瀾的人。”
柴瑞冷笑了一下:“當然,可是現在既沒法追查,也沒法動他們。”
原來柴瑞都知道!此時大敵當前,哪裏能查自家人?如果引起人人自危之感,豈不是自亂陣腳。
淩欣嗯了一聲,不說這事了。
杜軒在廳中間的桌子上展開一張大圖,四角壓了,圖上麵已經標了各種圖標。杜軒拿了一根竹竿,指著一處處的標誌解釋著:“我來說說今日的概況,敵兵從這裏入的內城,在這裏受到我方的阻擊,趙將軍從此處反攻,一直打到了這裏……”
人們都聚在地圖邊聽著,杜軒講完了各方的細節,總結道:“午時後,敵軍逐漸停止了各方的攻擊,要麽在換防,要麽是在調整,這三日下來,我方損失四萬四千人,民眾該有兩萬多人,因為不在名冊,這隻是估算。按照兵士們的自報,敵方傷亡一萬一千人左右。我們巷戰第一線完整無缺,預備軍士在此處、此處……備戰,而這些敵方……是我們的陷阱,還在等著對方踏入。”
他講完,有人說道:“杜軍師不愧是雲山寨的軍師,這風範……”
杜軒彎腰:“自然是學自梁姐兒,她一有事就這麽擺著圖教訓大家,久而久之,不學不行。”眾人苦中作樂,笑了起來。
淩欣對柴瑞說:“今天才是巷戰的第一天,我希望能至少再堅持五天,如果七八天就更好,所以我們大家不能這麽熬著,現在定個輪班製吧,大家輪流睡覺,將士們也要輪休。”
柴瑞點頭,說道:“其實朕,很喜歡坐鎮的,這麽熬上幾天也該無事。”
眾人馬上關懷:“陛下當然可以隨時坐鎮,但是龍體要緊哪!”
柴瑞打了哈欠,說:“既然這樣,那朕就先去休息,姐姐也去吧。朕要與姐姐同班。”
大家都行禮,柴瑞臨走對淩欣說:“雲弟今天不過來了,他去見父母,朕跟姐說一聲。”淩欣一愣,才發現賀雲鴻的擔架不在這裏。這麽長時間,賀雲鴻一直在此睡覺,他突然不來了,淩欣覺得有些異樣。
柴瑞出了門,杜軒對淩欣說:“你也去睡會兒吧,我跟你說我現在可是個官兒了!”
淩欣問:“什麽官?”
杜軒說:“京城保衛戰的軍師!可協調各部各軍,陛下給了我一個玉牌呢!”
淩欣說:“看你美的!”她也打了個哈欠,肯定是被柴瑞傳染的!
杜軒說:“趙將軍受傷了,不重,在肩膀上,剛才說一會過來,雷參將和陛下勇勝軍的石副將都在,我覺得今天晚上不該有太多的事,你快去吧。”
淩欣點頭,離開了議事廳,迴到臥室躺下,臨睡前又看了一遍蔣旭圖的信,她有些傷感:這就是人們說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現在隻剩下十六天了吧?平時,十六天算什麽?但現在,她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過八天……
她很想寫封信,托日後要突圍而出的孤獨客給蔣旭圖帶去,告訴蔣旭圖自己可能不會去赴這個約會了,他是自己這輩子喜歡的人……可她無法下筆。她想起柴瑞在夏貴妃死後的悲嚎,知道如果自己明確地告訴蔣旭圖自己因為負疚而選擇留在皇城中,蔣旭圖一定會非常傷心,就讓他以為自己是選擇了他,可不幸像城中幾十萬軍民一樣毀於戰火……
淩欣歎了口氣,把信放入懷中。說實話,她覺得如果自己死了,比知道蔣旭圖死了要好,她上次的死亡根本沒有感到痛,但是如果知道這個對自己如此有情的人死了,自己會多麽心痛。就這樣吧……
既然梁成能到,就是皇城破了,那些在誠心玉店的人躲上兩三天就能救,柴瑞賀雲鴻都該沒事……
淩欣睡著了,夢裏見到了一片黃色的迎春花,一幢古色古香的屋宇,有一個人在窗後佇立,可惜她看不清他的臉……
第99章 留下
賀雲鴻沒有做夢,因為他無法熟睡。
他去了家人所在的宮院,與他們一同度過夜晚。賀家在宮裏的一個院落裏有三個屋子,父子一屋,姚氏和羅氏,趙氏和兩個孩子在一室。
羅氏與姚氏在一起時,極少開口。院子裏都搭了棚子,擠滿了人,姚氏覺得憋悶得很。她從周圍人們的零星言談中,聽說皇城的形勢危急了,她煩躁之餘,又有種孩子般的天真,覺得總不會那麽糟糕。
賀雲鴻迴來住了,姚氏特別高興,可賀雲鴻與父兄住在一起,姚氏對賀九齡看都不想看,她隻能在賀雲鴻來向她行禮晚安時,嘮叨不停。賀雲鴻安靜地聽著。姚氏想起賀霖鴻曾說賀雲鴻下城去救了那個山大王,幾次想罵那個女子害人,但在賀雲鴻似乎與往昔無異的溫和目光中,她看出來一種過去沒有的東西,像是在層層輕紗後的劍鋒,雖然隱約,可是冷靜凜然。
姚氏不喜歡這樣的賀雲鴻。作為母親,姚氏一直覺得了解這個她偏愛的兒子,現在,姚氏忽然感到這個兒子不一樣了:他變了,他遠了,她拿不準他在想什麽。
姚氏拉著賀雲鴻講他小時候的事,說自己如何對他好,如何為他擔憂。賀雲鴻總是點頭,姚氏覺得不夠:雖然賀雲鴻不能說話,但是他能寫字,為何不寫他會孝敬自己?姚氏心裏不舒服。
賀霖鴻來扶賀雲鴻去另一個屋子時,姚氏覺得賀雲鴻待的時間太短,沒盡多少孝心。
賀雲鴻到父親身邊,隻能拉著父親的手,父子兩個都說不了話,賀霖鴻在一邊講講白天他知道的情形。
入夜後,雖然賀雲鴻前一夜就沒怎麽睡,可他隻是迷迷糊糊,每次有人在宮院外匆忙跑過,他就猛地醒來,心亂跳,以為是柴瑞派人來通知他淩欣出事了……
好容易天光放亮,他起了床。他的舌頭中間的傷口本來就沒合攏,兩夜沒睡好,傷口愈加疼痛,咽喉處又生出大片潰瘍。他洗漱後,勉強進食,接著就去每日短暫的朝會。柴瑞聽了半個時辰就離開了,賀雲鴻留下處理民事。他必須為柴瑞保住穩定的後方,即使內城破了,他照舊調配民生,督查軍兵飲食的發放,撫恤傷患,安撫人心……
朝會後,他去了議事廳,可是那裏沒有淩欣了。巷戰開始,皇城四方都有機動兵力,隨時可投入戰鬥。淩欣直接上了皇宮城牆,觀察戰事,白天不在議事廳。等到她晚上去議事廳與大家碰頭時,賀雲鴻已經迴家去陪伴父母。
這是他的家人,他需要與他們相伴一段時光,隻是他夜夜難以安睡,頂多有一兩個時辰的朦朧。長時間的缺覺讓賀雲鴻口舌腫脹生瘡,即使可以說幾個字,他也懶得開口,平時依然以筆代口。
長夜中,他難免思念淩欣,但是他知道那個女子根本不會想他,既然蔣旭圖已經住入了玉店的密院,她大概連蔣旭圖都不放在心上了……
巷戰的激烈遠超出了北朝的預料。開始的挫敗之後,北朝大軍全數入城,集中兵力衝垮了防線,一日內就到了皇宮牆外。隔著一條護城河,北朝兵士把皇城牢牢圍住。但就在當夜,沒有掃平京城的隱患就暴露出來了:圍城的漫長兵線,受到了來自後方的襲擊。黑燈瞎火中,箭矢橫飛,投石器將磚石投入戎兵的隊列,因為對路徑不熟,戎兵不敢隨意追趕,隻能胡亂射箭……
天明後,戎兵準備攻打皇宮,可是來自背後的騷擾太頻繁,兵士的死傷嚴重,北朝隻能改變戰術,迴頭來肅清京城的餘敵,全城的巷戰展開。
開始,北朝分散了兵力,全麵鋪開,可是很快就發現,周人兵力調動迅速,隻要北朝隊伍的人數少,就會落入幾支周朝小隊的合圍。北朝再次調整戰術,集中大量軍力,選擇街區,集中掃蕩,周朝兵士也依憑著街牆高樓全力抵抗,雙方激戰不休。
其實最簡單的,是將有抵抗的街區放把火燒了,可是內城的平民家庭已經讓戎兵開了眼,內城內,多貴戚高門,各色家私古玩,瓷器衣物,數不勝數,戎兵無法舍棄,總想著殺掉周人好好搶劫了再燒光。隻兩天,許多戎兵就背上了大包裹,戰力和速度大減。以致北朝將領三令五申,要求兵士專心殺敵,但自己卻將成箱的寶物抬出城去……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京城的富裕幫助了巷戰,情形比淩欣預料的稍好,過去,她以為巷戰隻能堅持四五天,可實際上,巷戰持續了整整六天六夜。
第六天的傍晚,議事廳中,人們圍在桌前,聽杜軒總結戰事進展。
杜軒嚴肅地指著地圖說:“我們的據點幾乎已經全被毀去,隻餘幾處孤守,我軍所餘將士和義兵已經衝破包圍入了皇城,現在,敵人占領了全部京城,無後顧之憂,今夜就該開始攻打皇宮了。”
淩欣點頭說:“能堅持到現在,已是不易。”
趙震肩膀上裹著布條:“將士們寸土必爭,有些院落打得滿是屍體,人都插不下腳去。有些街道塞滿了戎兵的屍體,戎兵不敢入內,隻能放火燒屋。”
杜軒說道:“我軍死亡已近十五萬,民眾二十多萬,敵方也該有七八萬人了。”
石副將歎息:“四比一了啊。”
趙震說道:“戎兵驍勇,我朝兵士在搏擊上明顯羸弱,有些時候,是幾個人冒死抱住一人,讓同伴殺死對方。許多民眾就是如此死去的。” 他看向淩欣:“姐兒的那些暗門、陷阱、石磨滾,釘板坡等機關都幫了大忙,不然我們的傷亡更大。”
淩欣麵色凝重,她知道對方一旦用大規模的兵力清剿城區,靠著碉樓和堡壘根本無法阻擋對方的前進,多少機關設置都無法抗衡絕對的實力,充其量就是在死拚著拖延時間,名副其實的負隅頑抗,這戰果是用多少人的性命取得的。
柴瑞說道:“朕今夜會上皇城督戰。”
人們出聲勸,可柴瑞早就說要帶領勇勝軍保衛皇宮,自然不會聽。
淩欣抬頭尋找孤獨客,卻沒找到。
她這些天緊密注意著巷戰的進展,沒多想賀雲鴻,現在找孤獨客,才意識到好久沒見賀雲鴻了,柴瑞也沒提起過他,是不是病了……
淩欣慶幸蔣旭圖已經入住了誠心玉店,她安排了人日夜注意誠心玉店的方向,讓他們見到有山寨特有的紅色報警煙花一定告訴自己,可是她一直沒有得到報告,想來誠心玉店還在。她現在隻需落實柴瑞一家和賀雲鴻的撤離,就可以安心了。
戎兵攻打皇宮的第一夜,開始還用投石器投擲石塊。大塊的石頭越過護城河落入宮中,皇宮的城牆周圍滿布了石塊。因為周人也有投石器,兵士們就將沒有碎的大石又投了出去,射程還更遠,漸漸的,北朝就不再往宮內投石。為了不讓周朝兵士得到箭矢,北朝甚至不再射箭。後來連火球也不投了,宮牆與宮殿中有大片空地,火球無法點燃房屋,何況北朝也不想燒了皇宮,毀去裏麵的珍寶。
到了後半夜,北朝開始人力攻城。
城外的號角聲中,淩欣陪著柴瑞上了皇城的城牆。
已經到了正月下旬,河水化冰。戎兵堵住了護城河的來水,河水排放幹了,露出河床的岸邊火堆成行。
為安全考慮,護城河上的橋都建得纖細,有些木橋早就拆除了。戎兵們正逼迫著民眾向護城河中搬運土袋,墊起攻城甬道,好把龐大的攻城車推過來。
成隊的北朝兵士,逼著民工扛著長梯,抬著攻城錐,自己舉著盾牌,衝過隻餘了些淺水窪的河道,向宮牆衝鋒。
城牆上,人們不想浪費浪費箭羽,主要用棍棒打落那些攀著梯子攻城的戎兵們,或者將敵人投入宮中的石頭向那些來撞門的敵兵砸下,往下麵潑下熱油再點燃……
周朝的軍士和義兵們在城上列成隊列,一人倒下,後麵的人馬上站上去,將敵方的攻勢死死壓住……
雖然此時看來,城上完全能阻止住敵人的攻勢,但淩欣知道這種情形無法長久。對方的大型攻城車一過來,大量戎兵就可以拾級而上,周朝箭矢短缺,城牆狹窄,不能陳列重兵,隻要敵人登上城牆,就是一片混戰,戎兵身手普遍比周人彪悍,武器也更精良……
淩欣盡量保持著平靜的表情,而柴瑞卻是真實地情緒高昂,精神抖擻,沿城而行,隨時出言鼓勵將士,到處都得到了將士們感動的拜見。淩欣就是知道柴瑞正處在瘋狂之中,也覺得柴瑞有股豪情,隻要日後別糊塗,該是個好皇帝,一定要把他送出去。
他們正行走間,有人報說太平侯求見,柴瑞點頭應了,等待之中柴瑞對淩欣小聲說:“朕知道這是孫氏的父親,可是父皇一直說他是個聰明人,也很忠義,隻是倒黴娶了個惡毒的老婆……”
淩欣點頭,柴瑞問道:“朕聽說了姐姐的事情,姐姐從來沒想過去報複孫氏嗎?”
淩欣說道:“當初我訛了孫氏快一千兩銀子,我要是報複,是不是得先把銀子還了……”
柴瑞笑了笑,說道:“姐姐心太軟……”
淩欣沒敢接茬——內城剛破時,趙震曾建議讓人突圍出去,命安國侯前來救駕,柴瑞斷然拒絕了,說勤王之令已發,無需再傳旨意。趙震私下找到了淩欣,讓她想辦法派人出城,淩欣覺得與其去找安國侯,還不如去催促梁成,關莊主也同意,又穿了戎人的衣服,趁了個黑夜,從城牆的褶皺暗影裏溜下了城牆,潛出去了。淩欣知道這次如果柴瑞活下去,安國侯……可無論如何,他都是這個身體的父親,淩欣不能說壞話,隻能迴避這個話題。
不多時,一個老者帶著一隊人走來,淩欣認出隊中一人就是自己曾經見過的孫校尉,說道:“那就該是太平侯了。”
柴瑞嗯聲,說道:“看著很硬朗,我父皇……”他停下。
太平侯走到他麵前,鄭重行禮:“太平侯孫剛參見陛下!”
柴瑞端著架子道:“免禮平身吧。”
太平侯又看向淩欣,人家畢竟是個花白胡子的老人,淩欣抱拳行了一禮,太平侯微側了下身體,點頭迴禮。然後對柴瑞說:“陛下,老臣年邁,但當年也曾是武將,請陛下容老臣帶著世子孫承功和家丁加入護衛皇城之列。”
柴瑞靜靜地看著太平侯,太平侯頭發已然全白,見柴瑞審視他,突然單膝跪下,舉起雙手行了君臣大禮,說道:“陛下!老臣向天發誓!對陛下絕對忠心!誓死捍衛皇城!若有降敵之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他身邊一個壯實的年輕人也馬上跪了下來,舉手起誓:“陛下!我也是一樣!”
淩欣哆嗦,脫口道:“此誓可不能亂發,會實現的!”
太平侯怒看向淩欣:“我自然當真!”
柴瑞點頭說:“朕信你一片赤膽忠心!”
太平侯站了起來,對柴瑞躬身道:“謝陛下信任!”
他的兒子孫承功也站了起來,跟著父親行了一禮
柴瑞示意跟在旁邊的石副將:“去安排吧。”
石副將對太平侯行禮:“侯爺這邊請。”
太平侯和孫承功轉身走,跟著他們的孫校尉還對淩欣笑了一下。
等他們走遠,柴瑞才小聲問:“他剛才說那是世子,孫承功?”
淩欣也有些疑惑,點了下頭說:“聽著是。”這是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