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螃蟹又說:“姑姑!”
柴瑞點頭說:“好,也讓姑姑來吃晚飯。”
薑氏從身邊的宮女手上接過一襲鬥篷,抖開給柴瑞披在肩上,隻在脖子處係了,嗚咽著說:“剛做好的,用幾件父皇的龍袍拚的,你湊合先穿著,下次我給你做全新的。”這是一條金色緞子鬥篷,內襯漆黑,外麵是幾條張牙舞爪的飛龍。
柴瑞對薑氏點頭說:“讓娘子費心了。”
薑氏忍著淚,從柴瑞手裏接了小螃蟹,柴瑞又看向賀雲鴻,說道:“雲弟,你護著我的後方。”賀雲鴻鄭重行禮,柴瑞對餘公公說:“還像以前一樣,你好好照看他們。”
餘公公深禮:“陛下放心,老奴一定全心全意!”
柴瑞一轉身,鬥篷微飄,大步走了。
見他遠了,薑氏才抱著小螃蟹哭了,小螃蟹不解,問道:“娘親為何哭?爹晚上不迴來吃飯嗎?”
薑氏忙擦眼淚,強笑著:“當然迴來,娘這就去讓人準備著。”
賀雲鴻將幾紙詔書拿起,先遞給了薑氏。
薑氏一手接過,飛速讀過,又哭起來。餘公公說道:“請交給老奴蓋上禦印。”
薑氏哭著搖頭:“不……不用!……這些都用不上!……用不上!”
餘公公點頭:“好,就聽娘娘的!”
賀雲鴻心頭發堵,對薑氏行了一禮,扶了壽昌的手,慢慢地走出禦書房,又被雨石扶著上了禦輦,往宮外行去。
出宮後,賀雲鴻上了壽昌叫來的馬車,壽昌知道賀雲鴻要去城上觀看,就北邊城牆去。
往北邊的去的路口全被禁軍封鎖了,憑著壽昌的太監身份和那方禦用龍徽牌,他們通過了一個哨卡又一個哨卡。離城門牆近了,路上就能看到成隊的兵士,神色緊張地等待著出發,好容易到了城牆下,壽昌被告知,除非有特別的通行證,無論何人都不能接近北邊三座城門,就是宮裏的牌子,也隻能到城門之間的城牆上,如果真有特例,要去告訴趙震等一幹人。賀雲鴻自然不願去打擾他們,就到了一處兩個城門中間的非要緊處,被驗了龍牌,由壽昌和雨石扶著,慢慢地走到了城上。
他上了城,就是穿得厚實,還是覺得寒風激人,不由得戰栗了一下。他緩步走到箭跺缺口處望向北方。此時東方放亮,賀雲鴻一見城外情形,就像是畏寒般開始顫抖:遠方,黑壓壓地一片騎兵,方陣井然,刀光閃耀。在陣前,建了一個兩人多高的木頭高台,上麵有根柱子。
賀雲鴻幾乎站立不穩,身體靠在了城牆冰冷的石頭上。他身邊的雨石倒吸口冷氣:“這麽多騎兵啊!”
壽昌湊過來,結巴著說:“該有……該有一萬多吧……”
旁邊一個守城的兵士探頭過來說:“這架勢,快兩萬了吧。”
雨石也結巴了:“那……那比……比打敗了童老將軍的都……都多了……”
賀雲鴻覺得身上穿的衣服都如紙片般薄,他的血像是變冷了一般,臉色慘白。
正北城門上,有人向柴瑞趙震張傑等人祥報:“北門外騎兵一萬七左右,其他城門外沒有發現敵兵。”
他們旁邊的淩欣皺眉:“沒有發現敵兵?”她的身後,站著杜方韓長庚孤獨客等江湖人眾。
趙震說道:“他們怕是要故技重施,埋伏了。”
淩欣說:“但願他們沒有埋伏在這邊……”
趙震說道:“姑娘不要這麽說!不管怎麽說,現在我們麵前的,比全部的四萬人要少!”
張傑說道:“對!我現在才不管他們多少人!多來多殺!他們好大膽,將刑台建在了陣前!”
趙震點頭說:“他們想讓我們看得清楚。”
柴瑞龍袍外一身黑甲,肩披著金色大氅,他深吸了口氣,側臉對淩欣說:“我母妃托了夢,我會將父皇帶迴來的!”
其他將領們都不敢說話,淩欣卻真誠地笑著說:“我相信你!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她臉色紅潤,笑容開朗,眼睛裏閃著光,人們都覺得她臨危不懼,可是柴瑞卻懷疑是因為他讓石副將給了淩欣的那封“蔣旭圖”的信。
淩欣的確是因為讀了那封信而滿心欣喜。她一遍遍地在心中默念著:“君此去,一定要平安歸來,我未忘鴛盟,願與君永結燕好,同生共死,無論此生彼岸,相伴恆遠。”這是每個人,無論男女,都希望聽見的話吧?蔣旭圖對她的感情沒有變!而是相反,他真心地愛著她!要與她共生死!淩欣的心有了歸屬感。淩欣才不會在意他是不是毀容是不是殘疾了,隻要兩個人相愛,一輩子可以談心相伴,長相什麽的,看久了就習慣了!淩欣特別積極——有人這樣等著她,前麵就是槍林劍雨,她也會踏平而歸!
城上瞭望的人喊:“他們往高台上架人了!”
眾人都向外瞭望。隻見幾個戎兵將一個人拉扯上了高台,又把那個人綁在了柱子上。
柴瑞咬牙,胸膛起伏。
淩欣說道:“等等,我們得派人過去看看這是不是太上皇。但是要小心,他們的使節被扣,他們也許想幹同樣的事,誰過去,都有危險。”
她身後的杜方說:“找個認識太上皇的,我帶他過去看看。”孤獨客也斯文地說:“我也去吧。”
柴瑞開口道:“你們不要獨行,讓勇勝軍弩兵掩護。”
淩欣想了想,點頭說:“這樣,杜叔,大俠,你們帶上幾個人,都穿上文官朝服。”
杜方笑著說:“文官?!姐兒,你杜叔這輩子真沒白過了。”孤獨客卻很清高地沒言聲。
關山莊主馬上說:“別忘了我!扮個文官?千載難逢呀!”
那個讓人記不住臉的人說:“我也去看看戲……”
淩欣看了幾個人說:“還要有個能射箭的!”
張傑笑了:“姑娘,我可是咱們周朝的第一神射呢!”
淩欣對他點頭:“好,你們這麽幹……”她說了安排。
幾個人點頭,張傑大聲說:“我們走!”領著與杜方關莊主幾個人下了城。
不多時,一大隊持著弓弩藤牌,背著大袋子箭矢的兵士,護著四個穿著紅色文官朝服的人出了城門,向戎營方向走去。
城牆上,賀雲鴻遙遙見此情景,心頭觸動,熱淚盈眶,幾乎哽咽。
北朝本來就是準備用處死老皇帝作為砝碼,要周朝投降,而且,根據情報,皇帝會從東門逃跑,此時以為這些人來,不是請降就是議和,自然等著他們接近了鐵騎陣前的高台。
城上的馬光遠遠地見了戎兵的動靜,大聲喊道:“示警!”一隻煙花他旁邊升空。
果然,北朝的騎兵分出一隊兵士,直朝著這一小隊人騎了過來,揮刀就砍,看來要結果那些護送著文官的兵士們。
那隊兵士們馬上圍成了個圓圈,半數兵士藤牌向外,其餘兵士平伸出弓弩,一陣平射,他們前麵的騎兵後退了片刻。接著,幾個“文官”踩著兵士的肩頭跳了出來。他們一身紅衣,格外紮眼,揮舞著刀劍,飛速往高台殺去。
這種突發的情景讓戎兵們怔然了片刻,才驅動鐵騎,陣型變動,阻斷了那幾個人通往高台的道路,可是這幾個人接近刑台時,一個人大喊:“撤!”卻是張傑。幾個“文官”相互掩護著,退迴到了藤牌圍住的小圈中。戎兵認為周朝的劫人計劃失敗了,就沒有馬上砍殺老皇帝。騎兵鐵騎在小圈外轉著跑,被弩箭射得無法接近,隻等著這些人箭盡之時,再衝過去。
城上馬光又大喊:“預備!”
幾乎是同時,被戎兵鐵騎環繞中的藤牌圈兒裏升起了一支煙花……
馬光得到了證實,在城上喊:“是太上皇,出城!”嘹亮的號角聲響徹北城。
聽見號角聲,賀雲鴻眼淚幹了,他覺得風變得更加刺骨,連陽光都被凍得失去了光華。
柴瑞轉身往下走,淩欣等人都跟著他。到了城門下,有人給柴瑞牽過來了一匹馬,正是那時柴瑞出山後,韓長庚給的他那匹黃驃馬。柴瑞翻身上馬,金色的大氅隨風微微飄動,仿佛金人金馬一般。
淩欣與眾人都相繼上馬挽韁,等待出城。
第88章 下城
隨著號角聲,北部城牆中的三個城門同時衝出了人群。隻是中門出來了一大片打著黃色龍旗的太監打扮的人,還有樂隊,拚命敲打著鑼鼓,吹著笙簫,在對麵鐵騎的陣仗前,顯得很不對勁兒,遠處的騎兵們發出哄笑——這幫周朝的人為了裝假,也太用力了吧!
北麵城牆東西兩門的人更靠譜。兵士們一出城門,就開始飛跑,像是等不及要迎上敵兵。可是隊伍的成分顯得雜亂,有的舉著藤牌,有的拿著弩,還有的推著小車!小車前是三角形的擋板,車子裏堆了東西。而且跑在前麵的軍士們多背著包裹,有人背上綁著許多杆長槍,顯得特別累贅!隊伍中間的人們,也沒有像常規軍隊那樣成隊行走,而是結成小群地跑著。隊伍的最後,是板車,上麵堆著高高的物件,明顯要慢些,三四個兵士連拉帶推,追著前麵的隊伍。
針對周朝三支隊伍的不同狀況,北朝的騎兵從兩翼首先發動,馬蹄隆隆,衝向了周朝的軍隊。
麵對著越來越近的鐵騎,周朝兵士們沒有減速,反而加速迎上。有些人舉起竹管,向馬隊發射二踢腳。近千爆竹同時炸開,平原上立時硝煙點點,許多馬匹受驚,胡亂奔跑,一下子,騎兵衝鋒的速度減緩了一些。可接著,北朝騎兵後方響起長久的號音,指示騎兵加快衝鋒,後方大隊騎兵跟進,準備一舉衝垮周朝的隊伍。
從城上看,對方的騎兵如潮般洶湧而來,馬蹄聲如濤擊岸,勢不可擋。周朝的步兵們還不要命般地往前跑,城上的人們一片驚唿。
兩軍離得越來越近,北朝的騎兵達到了全速,就要殺入周朝的步兵中,在兩邊相距不過幾丈時,周朝軍士突然轉身往迴跑了。在開始的那個瞬間,騎兵們都覺得很熟悉——前麵的幾次交鋒都是如此,周人無法抵抗騎兵,隻能逃跑……接著他們就看到了麵前退去的周朝兵士身後,留下了一個個尖錐樣的東西,往迴跑的兵士們,有的停下來,手忙腳亂地將一抱槍杆插入,有的在尖錐之間,將背上包裹打開,胡亂地扔下了一片東西……
片刻後,北朝的騎兵麵前就出現了一片如刺蝟般支愣著長槍的尖錐……
急速的馬匹根本無法減速,接二連三地衝上了刺蝟錐,馬匹嘶叫著滾翻,後麵的馬也被絆倒。就是有人閃開了刺蝟堆,馬也踏入了什麽,幾步後也跌倒了。迅猛衝鋒的騎兵陣勢像是被卷起的一塊布,一層層地疊加在了跌倒的馬匹上,戰場上出現了一長條倒落的人馬。
本來已經後退的周朝兵士們突然轉身殺迴,這次,是弓弩兵打頭,到了隊伍的前沿,端弩放箭。北朝騎兵前方被阻住,後方的騎兵又壓了上來,一時前端人馬密布,全都暴露在了箭矢的攻擊下。這些騎兵剛剛進入了進攻模式,有些人一手挽韁持盾,一手舉刀,可更多的,是將盾牌掛在鞍側,想專心殺人,此時突然被箭雨籠罩,許多人來不及舉盾就被射中,更別說目標更大的馬匹,一時間,人仰馬翻,成片倒地,處處響起慘叫聲。
那些能繞過阻礙,躲過箭雨的騎兵已經不及原先兵陣的三分之一,而且行動淩亂,不能以團隊衝入周朝隊伍中。周朝弓弩兵後麵的步兵,成小組地迎上了北朝的騎兵:一人用長叉叉下騎兵,如果失敗,兩個藤甲兵就舉盾擋住上麵騎兵的劈砍,掩護下麵的步兵去砍馬腿,或者刺馬肚子。兵士們雖然還沒有完全熟悉配合,但是在戰鬥中經過兩三次實踐,就飛速地領悟了其中的奧秘,開始運用得順手起來。
周朝軍隊沒有被砍得落花流水,反而在尖錐長矛構成的簡單防禦戰線後阻止住了北朝後繼而來騎兵……
城上的人們搖旗呐喊,一片歡唿。
正北城門鼓樂隊後,終於衝出了一支周朝軍隊,他們也如兩翼般急速向北朝正中的刑台方向跑去。鑒於兩翼發生了周朝軍隊衝擊卻又退縮留下了長槍錐的情況,中間迎戰周朝的騎兵不敢衝得那麽迅猛了。騎兵們放緩馬匹,謹慎地接近周朝軍隊。
就如兩翼,這支周朝隊伍也是以竹管發射爆竹開始了進攻,隻是這些二踢腳響聲駭人,炸開還帶著閃亮的光。數量上,也不是兩翼那邊隻是千餘,而是連續發射,瞬間上萬,弓弩兵還射來了的成串爆竹,北朝騎兵陣中爆炸聲響密如暴雨擊窗,沒有間歇。戰馬沒有受過這種刺激,驚嘶亂跑。本來騎兵就沒全速衝鋒,不能及時衝入周朝的隊伍,此時又陷入了混亂,還未交手,就已處於被動。周朝的弩兵射出一陣箭雨後,成隊的步兵,殺入了北朝的騎兵陣營中。他們身後,出現了這次戰鬥中唯一的一小隊周朝騎兵。
這支騎兵不過三十來人,韓長庚帶領的二十幾個平民打扮隻著了輕甲的江湖人護著隊中的柴瑞和他旁邊的淩欣,他們身後,又是推著大車的隊伍。
淩欣一身黑衣,上身穿了輕便的皮馬甲,背著個巨大的包裹,馬鞍邊還有一個大袋子,大刀掛在馬鞍後麵。她的馬後牽著幾匹空馬,是給杜方他們準備的。
北朝的將領們十分驚訝,一開始,他們以為周朝發動了攻勢,隻是做做樣子,半晌後才意識到,這是一次實在的正麵交鋒。很快,北朝方麵也號角變化,可是畢竟晚了一步,騎兵方陣早已亂了,田野上形成了多處混戰的小戰場,失去了騎兵大規模統一作戰的優勢。爆竹連續不斷地炸開,北朝的馬匹怎麽也無法適應。有些弩箭竟能射透戎兵的甲胄,北朝騎兵傷亡慘重,戰場上兩兵膠著,打得難舍難分。
高台上的戎兵們見周人的部隊竟然與北朝開打了,一個人忙舉刀向被綁的人砍下,一枚長箭唿嘯而來,將他射下了高台,其他幾個戎兵剛要上前再砍,接二兩三的箭羽飛來,把他們一一射了下去——原來那個被藤牌包圍的小陣,趁著戰場的混亂向前推進,已經接近了高台。周朝第一神射張傑,彎弓搭箭,展示了他百步穿楊的箭術。
“文官”們再次飛身而出,這次,無人能攔得住他們,幾個紅色的身影舞著藤牌,幾個騰躍,急速地上了高台。
一道煙花再次升起,淩欣說:“杜叔孤獨客他們已經到位了!”
城上的馬光也看到了,命人吹號,這次卻是兩聲長號,柴瑞前麵的騎士們一聲唿哨,踢馬飛馳。
柴瑞向天大喊了一聲:“母親!助我!”縱馬跟上。
淩欣遠比柴瑞冷靜,她對此次戰鬥做了詳盡的籌劃,現在的情形看著都在按照計劃發展,隻需繼續保持就行了。她按了按胸口的信,也鬆開了馬韁,跟著柴瑞馳入了戰場。
對於淩欣而言,戰鬥如同遊戲,遊戲裏麵各種古怪設計應有盡有。曆史上消滅了騎兵的,不就是火藥和坦克嗎?這兩樣她現在沒有,但是來個山寨作品也是可以的。隻要能減弱了騎兵的速度,再讓騎兵群體不能同時到達,給步兵應付的時間,步兵就能克製住騎兵的衝擊。
韓長庚一馬當先,他帶領的江湖人士,全是武藝高強之人,不畏流矢,刀劍靈活,如劍般劈入了戰陣。趙震和石副將領著的中路軍是勇勝軍,這支軍隊是柴瑞的嫡係,許多將領是當初從絕崖上跟著柴瑞下來的,軍將們見到柴瑞衝入敵營中,就停止了射箭。跟著柴瑞金色的鬥篷,高聲大喊著衝鋒,將前來合圍的北朝騎兵死死抵住,給柴瑞保持了一條迴撤的通道。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原本在城中的幾千預備軍士,都強烈請戰,馬光下令,兵士們飛跑出城,也加入了混戰……
韓長庚等人殺到了高台邊,二十多人飛身下馬,將台下戎兵驅開。不多時,高台周圍就全是周朝兵士,退後的北朝戎兵立刻往這邊射箭,周朝弩兵迴射,雙方對射,漫天箭矢如蝗。勇勝軍的兵士們舉起大片藤牌,護住了台子下麵的兵士,可許多馬匹中箭倒下……
與三門全部戒嚴的北城不同,京城的東邊,隻有正東城門附近被兵士們圍得嚴實了。但是如果登高眺望,還是能看到東城門內,馬車排出了好遠,勇勝軍的軍旗高高飄揚,幾萬列隊的軍兵站滿了街道。
城門上,杜軒和雷參將看著城外空蕩蕩的平野,都麵現憂慮。遠方傳來號角聲和煙花信號,杜軒說道:“不能等了!”雷參將對城下趙震的副將大喊:“開城門!出發!”對方應了,城門打開。
杜軒跑下城,最後叮囑那些馬車上的青年們:“你們要小心哪!割繩子要快!”二十多輛馬車中,十五輛是那些雲山寨的小夥子們趕的,餘下的是勇勝軍的兵士。大家都是短打衣裝,腰上別著匕首。山寨青年們覺得這事像是玩鬧一般,紛紛迴答:“放心放心!杜軍師!”“我用的是活結呢!”“我肯定第一個跑迴來!”……
城門一開,勇勝軍的弩兵打著軍旗先出了城門,在成隊的兵士簇擁下,二十多輛沒有標誌可是熟悉的人能看出是皇家的馬車一輛輛馳出了城門。
杜軒迴到城上,與雷參將站在一起,一同盯著東方。杜軒低聲念叨著:“快出來呀快出來呀!……”
雷參將咬牙,半晌後說道:“要是過去,我能一刀劈了你!”
杜軒翻了個白眼,無視他,繼續念。
眼看著,軍旗的方陣遠了,馬車隊跑得很快,接近了前沿。幾萬兵士的大隊也已經全數離城。
遠方還是沒有動靜,曹參將說道:“他們不會等著隊伍離城很遠了才動手吧?”
柴瑞點頭說:“好,也讓姑姑來吃晚飯。”
薑氏從身邊的宮女手上接過一襲鬥篷,抖開給柴瑞披在肩上,隻在脖子處係了,嗚咽著說:“剛做好的,用幾件父皇的龍袍拚的,你湊合先穿著,下次我給你做全新的。”這是一條金色緞子鬥篷,內襯漆黑,外麵是幾條張牙舞爪的飛龍。
柴瑞對薑氏點頭說:“讓娘子費心了。”
薑氏忍著淚,從柴瑞手裏接了小螃蟹,柴瑞又看向賀雲鴻,說道:“雲弟,你護著我的後方。”賀雲鴻鄭重行禮,柴瑞對餘公公說:“還像以前一樣,你好好照看他們。”
餘公公深禮:“陛下放心,老奴一定全心全意!”
柴瑞一轉身,鬥篷微飄,大步走了。
見他遠了,薑氏才抱著小螃蟹哭了,小螃蟹不解,問道:“娘親為何哭?爹晚上不迴來吃飯嗎?”
薑氏忙擦眼淚,強笑著:“當然迴來,娘這就去讓人準備著。”
賀雲鴻將幾紙詔書拿起,先遞給了薑氏。
薑氏一手接過,飛速讀過,又哭起來。餘公公說道:“請交給老奴蓋上禦印。”
薑氏哭著搖頭:“不……不用!……這些都用不上!……用不上!”
餘公公點頭:“好,就聽娘娘的!”
賀雲鴻心頭發堵,對薑氏行了一禮,扶了壽昌的手,慢慢地走出禦書房,又被雨石扶著上了禦輦,往宮外行去。
出宮後,賀雲鴻上了壽昌叫來的馬車,壽昌知道賀雲鴻要去城上觀看,就北邊城牆去。
往北邊的去的路口全被禁軍封鎖了,憑著壽昌的太監身份和那方禦用龍徽牌,他們通過了一個哨卡又一個哨卡。離城門牆近了,路上就能看到成隊的兵士,神色緊張地等待著出發,好容易到了城牆下,壽昌被告知,除非有特別的通行證,無論何人都不能接近北邊三座城門,就是宮裏的牌子,也隻能到城門之間的城牆上,如果真有特例,要去告訴趙震等一幹人。賀雲鴻自然不願去打擾他們,就到了一處兩個城門中間的非要緊處,被驗了龍牌,由壽昌和雨石扶著,慢慢地走到了城上。
他上了城,就是穿得厚實,還是覺得寒風激人,不由得戰栗了一下。他緩步走到箭跺缺口處望向北方。此時東方放亮,賀雲鴻一見城外情形,就像是畏寒般開始顫抖:遠方,黑壓壓地一片騎兵,方陣井然,刀光閃耀。在陣前,建了一個兩人多高的木頭高台,上麵有根柱子。
賀雲鴻幾乎站立不穩,身體靠在了城牆冰冷的石頭上。他身邊的雨石倒吸口冷氣:“這麽多騎兵啊!”
壽昌湊過來,結巴著說:“該有……該有一萬多吧……”
旁邊一個守城的兵士探頭過來說:“這架勢,快兩萬了吧。”
雨石也結巴了:“那……那比……比打敗了童老將軍的都……都多了……”
賀雲鴻覺得身上穿的衣服都如紙片般薄,他的血像是變冷了一般,臉色慘白。
正北城門上,有人向柴瑞趙震張傑等人祥報:“北門外騎兵一萬七左右,其他城門外沒有發現敵兵。”
他們旁邊的淩欣皺眉:“沒有發現敵兵?”她的身後,站著杜方韓長庚孤獨客等江湖人眾。
趙震說道:“他們怕是要故技重施,埋伏了。”
淩欣說:“但願他們沒有埋伏在這邊……”
趙震說道:“姑娘不要這麽說!不管怎麽說,現在我們麵前的,比全部的四萬人要少!”
張傑說道:“對!我現在才不管他們多少人!多來多殺!他們好大膽,將刑台建在了陣前!”
趙震點頭說:“他們想讓我們看得清楚。”
柴瑞龍袍外一身黑甲,肩披著金色大氅,他深吸了口氣,側臉對淩欣說:“我母妃托了夢,我會將父皇帶迴來的!”
其他將領們都不敢說話,淩欣卻真誠地笑著說:“我相信你!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她臉色紅潤,笑容開朗,眼睛裏閃著光,人們都覺得她臨危不懼,可是柴瑞卻懷疑是因為他讓石副將給了淩欣的那封“蔣旭圖”的信。
淩欣的確是因為讀了那封信而滿心欣喜。她一遍遍地在心中默念著:“君此去,一定要平安歸來,我未忘鴛盟,願與君永結燕好,同生共死,無論此生彼岸,相伴恆遠。”這是每個人,無論男女,都希望聽見的話吧?蔣旭圖對她的感情沒有變!而是相反,他真心地愛著她!要與她共生死!淩欣的心有了歸屬感。淩欣才不會在意他是不是毀容是不是殘疾了,隻要兩個人相愛,一輩子可以談心相伴,長相什麽的,看久了就習慣了!淩欣特別積極——有人這樣等著她,前麵就是槍林劍雨,她也會踏平而歸!
城上瞭望的人喊:“他們往高台上架人了!”
眾人都向外瞭望。隻見幾個戎兵將一個人拉扯上了高台,又把那個人綁在了柱子上。
柴瑞咬牙,胸膛起伏。
淩欣說道:“等等,我們得派人過去看看這是不是太上皇。但是要小心,他們的使節被扣,他們也許想幹同樣的事,誰過去,都有危險。”
她身後的杜方說:“找個認識太上皇的,我帶他過去看看。”孤獨客也斯文地說:“我也去吧。”
柴瑞開口道:“你們不要獨行,讓勇勝軍弩兵掩護。”
淩欣想了想,點頭說:“這樣,杜叔,大俠,你們帶上幾個人,都穿上文官朝服。”
杜方笑著說:“文官?!姐兒,你杜叔這輩子真沒白過了。”孤獨客卻很清高地沒言聲。
關山莊主馬上說:“別忘了我!扮個文官?千載難逢呀!”
那個讓人記不住臉的人說:“我也去看看戲……”
淩欣看了幾個人說:“還要有個能射箭的!”
張傑笑了:“姑娘,我可是咱們周朝的第一神射呢!”
淩欣對他點頭:“好,你們這麽幹……”她說了安排。
幾個人點頭,張傑大聲說:“我們走!”領著與杜方關莊主幾個人下了城。
不多時,一大隊持著弓弩藤牌,背著大袋子箭矢的兵士,護著四個穿著紅色文官朝服的人出了城門,向戎營方向走去。
城牆上,賀雲鴻遙遙見此情景,心頭觸動,熱淚盈眶,幾乎哽咽。
北朝本來就是準備用處死老皇帝作為砝碼,要周朝投降,而且,根據情報,皇帝會從東門逃跑,此時以為這些人來,不是請降就是議和,自然等著他們接近了鐵騎陣前的高台。
城上的馬光遠遠地見了戎兵的動靜,大聲喊道:“示警!”一隻煙花他旁邊升空。
果然,北朝的騎兵分出一隊兵士,直朝著這一小隊人騎了過來,揮刀就砍,看來要結果那些護送著文官的兵士們。
那隊兵士們馬上圍成了個圓圈,半數兵士藤牌向外,其餘兵士平伸出弓弩,一陣平射,他們前麵的騎兵後退了片刻。接著,幾個“文官”踩著兵士的肩頭跳了出來。他們一身紅衣,格外紮眼,揮舞著刀劍,飛速往高台殺去。
這種突發的情景讓戎兵們怔然了片刻,才驅動鐵騎,陣型變動,阻斷了那幾個人通往高台的道路,可是這幾個人接近刑台時,一個人大喊:“撤!”卻是張傑。幾個“文官”相互掩護著,退迴到了藤牌圍住的小圈中。戎兵認為周朝的劫人計劃失敗了,就沒有馬上砍殺老皇帝。騎兵鐵騎在小圈外轉著跑,被弩箭射得無法接近,隻等著這些人箭盡之時,再衝過去。
城上馬光又大喊:“預備!”
幾乎是同時,被戎兵鐵騎環繞中的藤牌圈兒裏升起了一支煙花……
馬光得到了證實,在城上喊:“是太上皇,出城!”嘹亮的號角聲響徹北城。
聽見號角聲,賀雲鴻眼淚幹了,他覺得風變得更加刺骨,連陽光都被凍得失去了光華。
柴瑞轉身往下走,淩欣等人都跟著他。到了城門下,有人給柴瑞牽過來了一匹馬,正是那時柴瑞出山後,韓長庚給的他那匹黃驃馬。柴瑞翻身上馬,金色的大氅隨風微微飄動,仿佛金人金馬一般。
淩欣與眾人都相繼上馬挽韁,等待出城。
第88章 下城
隨著號角聲,北部城牆中的三個城門同時衝出了人群。隻是中門出來了一大片打著黃色龍旗的太監打扮的人,還有樂隊,拚命敲打著鑼鼓,吹著笙簫,在對麵鐵騎的陣仗前,顯得很不對勁兒,遠處的騎兵們發出哄笑——這幫周朝的人為了裝假,也太用力了吧!
北麵城牆東西兩門的人更靠譜。兵士們一出城門,就開始飛跑,像是等不及要迎上敵兵。可是隊伍的成分顯得雜亂,有的舉著藤牌,有的拿著弩,還有的推著小車!小車前是三角形的擋板,車子裏堆了東西。而且跑在前麵的軍士們多背著包裹,有人背上綁著許多杆長槍,顯得特別累贅!隊伍中間的人們,也沒有像常規軍隊那樣成隊行走,而是結成小群地跑著。隊伍的最後,是板車,上麵堆著高高的物件,明顯要慢些,三四個兵士連拉帶推,追著前麵的隊伍。
針對周朝三支隊伍的不同狀況,北朝的騎兵從兩翼首先發動,馬蹄隆隆,衝向了周朝的軍隊。
麵對著越來越近的鐵騎,周朝兵士們沒有減速,反而加速迎上。有些人舉起竹管,向馬隊發射二踢腳。近千爆竹同時炸開,平原上立時硝煙點點,許多馬匹受驚,胡亂奔跑,一下子,騎兵衝鋒的速度減緩了一些。可接著,北朝騎兵後方響起長久的號音,指示騎兵加快衝鋒,後方大隊騎兵跟進,準備一舉衝垮周朝的隊伍。
從城上看,對方的騎兵如潮般洶湧而來,馬蹄聲如濤擊岸,勢不可擋。周朝的步兵們還不要命般地往前跑,城上的人們一片驚唿。
兩軍離得越來越近,北朝的騎兵達到了全速,就要殺入周朝的步兵中,在兩邊相距不過幾丈時,周朝軍士突然轉身往迴跑了。在開始的那個瞬間,騎兵們都覺得很熟悉——前麵的幾次交鋒都是如此,周人無法抵抗騎兵,隻能逃跑……接著他們就看到了麵前退去的周朝兵士身後,留下了一個個尖錐樣的東西,往迴跑的兵士們,有的停下來,手忙腳亂地將一抱槍杆插入,有的在尖錐之間,將背上包裹打開,胡亂地扔下了一片東西……
片刻後,北朝的騎兵麵前就出現了一片如刺蝟般支愣著長槍的尖錐……
急速的馬匹根本無法減速,接二連三地衝上了刺蝟錐,馬匹嘶叫著滾翻,後麵的馬也被絆倒。就是有人閃開了刺蝟堆,馬也踏入了什麽,幾步後也跌倒了。迅猛衝鋒的騎兵陣勢像是被卷起的一塊布,一層層地疊加在了跌倒的馬匹上,戰場上出現了一長條倒落的人馬。
本來已經後退的周朝兵士們突然轉身殺迴,這次,是弓弩兵打頭,到了隊伍的前沿,端弩放箭。北朝騎兵前方被阻住,後方的騎兵又壓了上來,一時前端人馬密布,全都暴露在了箭矢的攻擊下。這些騎兵剛剛進入了進攻模式,有些人一手挽韁持盾,一手舉刀,可更多的,是將盾牌掛在鞍側,想專心殺人,此時突然被箭雨籠罩,許多人來不及舉盾就被射中,更別說目標更大的馬匹,一時間,人仰馬翻,成片倒地,處處響起慘叫聲。
那些能繞過阻礙,躲過箭雨的騎兵已經不及原先兵陣的三分之一,而且行動淩亂,不能以團隊衝入周朝隊伍中。周朝弓弩兵後麵的步兵,成小組地迎上了北朝的騎兵:一人用長叉叉下騎兵,如果失敗,兩個藤甲兵就舉盾擋住上麵騎兵的劈砍,掩護下麵的步兵去砍馬腿,或者刺馬肚子。兵士們雖然還沒有完全熟悉配合,但是在戰鬥中經過兩三次實踐,就飛速地領悟了其中的奧秘,開始運用得順手起來。
周朝軍隊沒有被砍得落花流水,反而在尖錐長矛構成的簡單防禦戰線後阻止住了北朝後繼而來騎兵……
城上的人們搖旗呐喊,一片歡唿。
正北城門鼓樂隊後,終於衝出了一支周朝軍隊,他們也如兩翼般急速向北朝正中的刑台方向跑去。鑒於兩翼發生了周朝軍隊衝擊卻又退縮留下了長槍錐的情況,中間迎戰周朝的騎兵不敢衝得那麽迅猛了。騎兵們放緩馬匹,謹慎地接近周朝軍隊。
就如兩翼,這支周朝隊伍也是以竹管發射爆竹開始了進攻,隻是這些二踢腳響聲駭人,炸開還帶著閃亮的光。數量上,也不是兩翼那邊隻是千餘,而是連續發射,瞬間上萬,弓弩兵還射來了的成串爆竹,北朝騎兵陣中爆炸聲響密如暴雨擊窗,沒有間歇。戰馬沒有受過這種刺激,驚嘶亂跑。本來騎兵就沒全速衝鋒,不能及時衝入周朝的隊伍,此時又陷入了混亂,還未交手,就已處於被動。周朝的弩兵射出一陣箭雨後,成隊的步兵,殺入了北朝的騎兵陣營中。他們身後,出現了這次戰鬥中唯一的一小隊周朝騎兵。
這支騎兵不過三十來人,韓長庚帶領的二十幾個平民打扮隻著了輕甲的江湖人護著隊中的柴瑞和他旁邊的淩欣,他們身後,又是推著大車的隊伍。
淩欣一身黑衣,上身穿了輕便的皮馬甲,背著個巨大的包裹,馬鞍邊還有一個大袋子,大刀掛在馬鞍後麵。她的馬後牽著幾匹空馬,是給杜方他們準備的。
北朝的將領們十分驚訝,一開始,他們以為周朝發動了攻勢,隻是做做樣子,半晌後才意識到,這是一次實在的正麵交鋒。很快,北朝方麵也號角變化,可是畢竟晚了一步,騎兵方陣早已亂了,田野上形成了多處混戰的小戰場,失去了騎兵大規模統一作戰的優勢。爆竹連續不斷地炸開,北朝的馬匹怎麽也無法適應。有些弩箭竟能射透戎兵的甲胄,北朝騎兵傷亡慘重,戰場上兩兵膠著,打得難舍難分。
高台上的戎兵們見周人的部隊竟然與北朝開打了,一個人忙舉刀向被綁的人砍下,一枚長箭唿嘯而來,將他射下了高台,其他幾個戎兵剛要上前再砍,接二兩三的箭羽飛來,把他們一一射了下去——原來那個被藤牌包圍的小陣,趁著戰場的混亂向前推進,已經接近了高台。周朝第一神射張傑,彎弓搭箭,展示了他百步穿楊的箭術。
“文官”們再次飛身而出,這次,無人能攔得住他們,幾個紅色的身影舞著藤牌,幾個騰躍,急速地上了高台。
一道煙花再次升起,淩欣說:“杜叔孤獨客他們已經到位了!”
城上的馬光也看到了,命人吹號,這次卻是兩聲長號,柴瑞前麵的騎士們一聲唿哨,踢馬飛馳。
柴瑞向天大喊了一聲:“母親!助我!”縱馬跟上。
淩欣遠比柴瑞冷靜,她對此次戰鬥做了詳盡的籌劃,現在的情形看著都在按照計劃發展,隻需繼續保持就行了。她按了按胸口的信,也鬆開了馬韁,跟著柴瑞馳入了戰場。
對於淩欣而言,戰鬥如同遊戲,遊戲裏麵各種古怪設計應有盡有。曆史上消滅了騎兵的,不就是火藥和坦克嗎?這兩樣她現在沒有,但是來個山寨作品也是可以的。隻要能減弱了騎兵的速度,再讓騎兵群體不能同時到達,給步兵應付的時間,步兵就能克製住騎兵的衝擊。
韓長庚一馬當先,他帶領的江湖人士,全是武藝高強之人,不畏流矢,刀劍靈活,如劍般劈入了戰陣。趙震和石副將領著的中路軍是勇勝軍,這支軍隊是柴瑞的嫡係,許多將領是當初從絕崖上跟著柴瑞下來的,軍將們見到柴瑞衝入敵營中,就停止了射箭。跟著柴瑞金色的鬥篷,高聲大喊著衝鋒,將前來合圍的北朝騎兵死死抵住,給柴瑞保持了一條迴撤的通道。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原本在城中的幾千預備軍士,都強烈請戰,馬光下令,兵士們飛跑出城,也加入了混戰……
韓長庚等人殺到了高台邊,二十多人飛身下馬,將台下戎兵驅開。不多時,高台周圍就全是周朝兵士,退後的北朝戎兵立刻往這邊射箭,周朝弩兵迴射,雙方對射,漫天箭矢如蝗。勇勝軍的兵士們舉起大片藤牌,護住了台子下麵的兵士,可許多馬匹中箭倒下……
與三門全部戒嚴的北城不同,京城的東邊,隻有正東城門附近被兵士們圍得嚴實了。但是如果登高眺望,還是能看到東城門內,馬車排出了好遠,勇勝軍的軍旗高高飄揚,幾萬列隊的軍兵站滿了街道。
城門上,杜軒和雷參將看著城外空蕩蕩的平野,都麵現憂慮。遠方傳來號角聲和煙花信號,杜軒說道:“不能等了!”雷參將對城下趙震的副將大喊:“開城門!出發!”對方應了,城門打開。
杜軒跑下城,最後叮囑那些馬車上的青年們:“你們要小心哪!割繩子要快!”二十多輛馬車中,十五輛是那些雲山寨的小夥子們趕的,餘下的是勇勝軍的兵士。大家都是短打衣裝,腰上別著匕首。山寨青年們覺得這事像是玩鬧一般,紛紛迴答:“放心放心!杜軍師!”“我用的是活結呢!”“我肯定第一個跑迴來!”……
城門一開,勇勝軍的弩兵打著軍旗先出了城門,在成隊的兵士簇擁下,二十多輛沒有標誌可是熟悉的人能看出是皇家的馬車一輛輛馳出了城門。
杜軒迴到城上,與雷參將站在一起,一同盯著東方。杜軒低聲念叨著:“快出來呀快出來呀!……”
雷參將咬牙,半晌後說道:“要是過去,我能一刀劈了你!”
杜軒翻了個白眼,無視他,繼續念。
眼看著,軍旗的方陣遠了,馬車隊跑得很快,接近了前沿。幾萬兵士的大隊也已經全數離城。
遠方還是沒有動靜,曹參將說道:“他們不會等著隊伍離城很遠了才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