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日,淩欣將梁成揪到屋子裏,反複告訴他要做的事,以致梁成在臨行前最後一晚,見淩欣又有要教導的趨勢,不等淩欣開口,就哇啦哇啦地把淩欣的各種叮囑都說了一遍。淩欣隻好歎氣:“你知道,雖然我相信勇王那邊該有足夠的準備,可萬一的萬一,我還是想有一個能救命的稻草。”
梁成挺起胸膛:“姐姐放心!我一定按照你說的去做!”
淩欣說:“等到幫著勇王開了金礦後,我就會迴雲山寨,你隻要準備好那些東西,我會來完成最後的手續。”
梁成眨眼問:“姐姐已經告訴了我,怎麽不讓我去做?”
淩欣搖頭:“我如果不迴去,你就做吧。可是我畢竟比你懂得多些,讓我動手才最好。”
梁成特別聽話地迴答:“好,就依姐姐!”
既然知道日後會有戰事,淩欣就囑咐了留在京城玉店的常平,不僅要在密院儲備穀物和物資,還要在後院挖地窖,多備些臘肉幹果等食品。弄不好這裏還會成據點,她自然又留下了加固院落的設計圖。常平深覺被重用,都一一應了。
出發那天,雖然大家都起得早,可是等到大家都吃了早飯,將箱籠等裝了車,已經日出三竿。
誠心玉店對麵的酒樓上,賀雲鴻拉著賀霖鴻從天微亮就等在了那裏。他微皺著眉,坐在臨窗處,看著山寨的青年們來迴忙碌了一早上,終於等到了他們坐上車座,驅動馬匹或者騾子離開,淩欣和她的弟弟梁成才從巷子裏走出來,後麵跟著韓長庚等人。
淩欣再次男妝,這次沒畫胡子,隻穿了普通的灰色短襖黑色長褲,頭上蓋著個灰色發巾,若是細看當然能看出是個女子,但在一群人中,卻容易被人忽略。
一個身材細長腦袋特別大的少年,追著淩欣,帶著哭腔說:“姐姐,你可要給我寫信呀!”
坐在賀雲鴻對麵的賀霖鴻小聲說:“我替你打聽了,這是誠心玉店的掌櫃,叫常平,聽說術數無雙,好幾個大商行的人都來找他……”
窗外,梁成大聲說:“常平!你不能跟著我們,守在這裏!哪兒也不許去!”其他青年人把常平往店門內推,門前一片嬉笑。
淩欣對常平說了幾句話,揮了下手,常平站在誠心玉店門前真的不走了,向離開的人們使勁揮手。
梁成自己牽著馬,那個高個子的少年艾重山在淩欣身後牽了匹馬,想來是淩欣的。淩欣笑著和梁成邊走邊說話,不一會兒就從賀雲鴻的眼皮下麵走了過去。
賀雲鴻站起身,微倚窗框,看著這一群人的背影消失在了視線裏,突然對站到了他身邊偷偷笑的賀霖鴻說:“他們看來要出西門,我們先出城去。”
賀霖鴻啊了一聲,說道:“我們出來沒帶那麽多人呀!”
賀雲鴻說:“車駕上沒有賀府標誌,誰知道我們是什麽人?別廢話!快走!”
賀霖鴻見賀雲鴻臉色不好,沒敢爭執,隻好帶頭下樓,去了後院,與賀雲鴻上了馬車。他們的馬車輕便,車夫又熟悉京城道路,很快就出了西城門,沒有看到城外有什麽車隊。賀霖鴻讓車夫將車停在路邊剛剛開張的一個食攤,算是食客的馬車,讓車外雨石等家人都在車後麵背著大路蹲著,與賀霖鴻在車中靜等。
他們等了半天,西城門處沒有人,賀霖鴻問道:“他們是不是走了別的門?”
賀雲鴻搖頭:“他們需要先往西去,必須走此門。”
又等了近一柱香的光景,終於看到了雲山寨的馬車隊從西門裏一輛輛地出來了,也看到了那個灰色的身影。這一行人越行越近,馬車馳過他們的車邊,話語聲都變得清楚,賀霖鴻嚇得縮到車壁上,賀雲鴻卻隔著薄綢厚紗車窗簾,凝神看著淩欣從窗外走了過去。
淩欣在食攤處停步,問梁成:“你不想吃點什麽?”
梁成迴答:“早上我吃了好多!”
淩欣大聲問:“有人想吃點什麽嗎?”
前麵的人們迴答:“沒有!”
給淩欣牽著韁繩的艾重山說:“我想吃……”
梁成說:“不給!早餐你吃的最多了!別以為我沒看見!”
淩欣笑:“沒事沒事,你們離城遠了,多帶點吃的也是應該的。”
一輛馬車裏傳來韓娘子的聲音:“姐兒,我們帶了好多的!”
淩欣說:“這初春時節還是冷,在城外擺攤多不容易?買幾個饃吧?”
食攤上的老丈連連說:“是呀是呀!我這饃好大,能頂飯哪!”
梁成歎氣:“姐要這麽說就沒辦法了。”
他掏錢買了十幾個饃,老丈用粗布包成了個小包,給了梁成,梁成塞到艾重山的懷裏:“拿著!我們想吃了就管你要!你別都吃了!”
艾重山接了包裹正笑著,梁成從他手裏扯了韁繩遞給淩欣:“姐,上馬吧!”
艾重山的笑容沒了,看向淩欣:“姐,再走會兒吧?”
梁成說:“那怎麽成?前麵就是岔道了!”
淩欣接過韁繩,點頭說:“是的,我和夏草就從這裏走,不過半個時辰就到地方了。”
夏草鑽過來,她也是一身男服,像個總角小廝,背上綁著一柄大刀,大聲說:“我早就準備好了!”
韓長庚走過來,對兩個女孩子說:“我送你們到那邊,然後再迴來追他們。”本來他要跟著淩欣她們一起去落霞峰,可是淩欣不想讓他與韓娘子分開,就說好六月左右去落霞峰接她一下就可以了,現在隻是陪她們去見雷參將。
韓娘子從前麵的車上下來,走過來說:“姐兒,你可要早點迴寨子呀!”淩欣答應著,艾重山大聲說:“姐,你真不帶我去嗎?”
梁成打斷說:“不帶!不帶!姐都沒帶我,幹嘛帶你?!你別哭!哭也沒用!”
艾重山真的嗚嗚地哭起來,淩欣趕快說:“別哭別哭!姐迴了山寨,會再帶你們出來的!”下次還得來打仗啊。
艾重山改為抽抽搭搭,淩欣向杜方和韓娘子行禮告別,韓長庚和夏草跟著行禮。三個人翻身上了馬,前麵的青年們紛紛圍攏過來:“姐要走了?!”“姐,迴見呀!”淩欣在馬上一通擺手:“都告別好幾次了!你們好好的!別淘氣啊!”然後一踢馬,領頭上了一條岔道,韓長庚和夏草也一邊迴頭告別,一邊追著淩欣去了。
他們的馬蹄聲遠了,梁成喊道:“大家走啦!”
艾重山又哭起來,眾人都推他:“哭什麽呀!你懷裏這麽多饃,樂還樂不過來呢!”
艾重山哭著:“我……我不想吃了……我想給姐姐一個……”
梁成一拍他腦袋:“笨哪!早說呀!姐都走遠了!”自己也上了馬,一聲吆喝,往前麵跑去了。
車隊啟動,人們都走迴前麵的車馬中,隻有艾重山一個人抱著一堆饃,一邊哭,走在了隊伍的最後。
有人迴頭喊:“重山!別哭了,眼淚掉在饃上沒人吃了!”
艾重山哭著喊:“都是我的!姐給我買的!一個都不給你們!嗚嗚……”
聽著人聲消失了,賀霖鴻才鬆了口氣,他看向車窗處的賀雲鴻,見賀雲鴻麵色如冰,可眼裏閃著一絲光亮,賀霖鴻不敢再看,忙對車後麵躲著的幾個人說:“起來吧,我們迴城!”
“等等!”賀雲鴻開口,賀霖鴻看他,賀雲鴻眼睛還是望著已經空蕩蕩的路口,淡淡地說:“去買些饃,給城中的乞兒吧。”
賀霖鴻忙說:“去買去買,十個二十個都行,快點!”
車外的雨石應了,聽著是去買了。賀霖鴻在車裏搜腸刮肚,想說點什麽,賀雲鴻還是看著窗外,低聲說:“你若是敢對我說一個字,我馬上把你從車上踢下去!”
賀霖鴻使勁下扯嘴角,翻眼睛,可是終究沒說話。
第52章 信來
淩欣和夏草與雷參將會和,告別了韓長庚,雷參將帶隊往落霞峰走。這是逆著淩欣來京的路線往迴走,有時行在路上,認出過去見過的沿途風景,淩欣有種錯覺,仿佛她在按著鍵盤上那個後退鍵,一步步地消去時光寫下的一篇文字。
可是真的能消去嗎?她終於離開了那個她認為壓抑束縛的京城,她將重迴她的自由天地,但她並沒有感到狂喜。這一定是因國家麵臨危難,她不願沉湎兒女情長,想專心準備迎敵。
她已經迴顧了,她急著要奔向前方!
這次他們沒有傷兵,而且逢縣過城,也不用寒暄,速度大大加快。淩欣騎馬,兵士都是步行,可就是如此,一日都可以走出近百裏。他們走了不到一個月就進入了落霞峰山區,淩欣估算如果快馬加鞭,半月二十天的該是能到的。
過去淩欣已經找到了礦脈所在,這次隻需指點地段就可以了。但是挖礦要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先在山上搭建棚屋居住,準備燒石的材料,建起簡易的冶煉作坊,從山外采買許多食品,雇傭車馬進行運輸……淩欣知道些皮毛,可真的做起來,十分混亂,細節處都有問題,至少冶煉方麵,一定要找到工匠才行。另外,他們是打著前來尋找戰死的兵士屍體的旗號來的,怎麽也得去做這件事,無形中,也分散了人手。
建房等事情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才搞定,等到終於開始開采礦石了,新的問題又來。落霞峰所屬地區的縣令不是上次他們落腳宣城的宣城令,而是主峰正麵下的呂城。當初呂城的守將出兵援救勇王,全數犧牲,支持出兵的呂城令因此被朝廷嘉獎升官,遷往他處。新來的呂城令新官上任,知道勇王派了這五百多兵士前來“尋找遺體”,還親自來見了麵。後來知道這些人不僅搜尋遺體掩埋,還建房挖起山石來了,就三天兩頭派人前來詢問,有要追根問底的意思,這讓淩欣有些不安,怕這人將這事層層報上去,朝廷那邊如果知道勇王的兵士,在此挖礦……
她正想著與勇王聯絡,看看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京城那邊就來信了。
京城中,賀相在朝堂上力陳臥牛堡及關下三城乃國之要土,不可淪落外邦,要求朝廷發兵,收複這片區域。他去年就鼓勵了趙老將軍出征,勇王監軍,奪迴失城。城池雖然奪迴了,可趙老將軍戰死,勇王被逼上孤峰,險險地逃了命,隻能勉強算是個和局。現在他又主戰,太子自然和他打了對台,指責他勞民傷財,罔顧百姓生死。賀相利用自己多年的人氣在朝上大肆製造輿論,儼然勝過了太子的聲勢,隻是他去年的同盟勇王,卻在這個時候,和他鬧翻了。
和離書被審核發出時,淩大小姐已經離開了京城,文書遞到了勇王府。勇王府次日就出了上百護衛,到賀府去搬嫁妝。
這些人浩浩蕩蕩地到了賀府門前,大聲喊:“開門!我們是來抬淩大小姐的嫁妝的!”引來周圍許多百姓圍觀,以致街道擁擠。
賀府的門人一句話也不說,乖乖地打開了大門。成隊的護衛們入府,不久,肆意叫喝著搬出了箱籠,真宛如抄家一般。
賀府眾人斂聲屏氣,沒人敢上前一步。後宅女眷全都躲在老夫人屋子裏,姚氏自然又被氣倒在了床上,叫了郎中們前來號脈開方。
賀家父子們都避出了府邸,入夜方歸。
京城將此引為笑談。那些對這親事下了賭注的,勝者興高采烈地請酒,輸了的人難免笑罵不已,一時間,這次和離成了京城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連宮裏的很少直接指責人的夏貴妃都對賀家口出微詞,表明對賀家竟然逼走了天家指婚的媳婦很是不滿。
賀侍郎又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上次賜婚時,賀侍郎維持住了表麵的平和,但是誰都看得出來,他沒有一絲喜氣。這次和離了,按理說他該有些鬆泛了吧?可是他平時表情冷淡,同樣不露任何喜悅,真是少年老成之人!隻是在宮中與勇王相遇時,兩個人誰也不看誰,大路朝天各走半邊,想來他還是生了氣的!
和離這件事被太子用來公開嘲諷賀相,說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家不治何以治國?但是賀相人老皮厚,竟然對所有有關相府私事的言辭置之不理,隻是越來越激烈地要求出兵。
在皇帝親臨的一次朝會上,賀相慷慨陳詞,以致痛哭流涕!說什麽“祖宗之地不可讓與戎夷”、“若朝廷不戰,恐民不敬”、“北朝會得寸進尺,必須及早打擊”,最後說得皇帝微微點頭,看來是肯了他的請求。
太子那邊本來咬定賀相想以興兵來轉移人們對他府中混亂的注意,但是一見皇帝似是有同意的意思,太子就不再反對出兵,任賀相開始了募兵調糧等一係列的準備工作,頗有袖手看著賀相白折騰的超然……這些都是後話。
賀府中,嫁妝被拉走的當夜,賀雲鴻迴府後就將自己鎖在了小書房內。
眀燭在案,賀雲鴻的麵前是一張白帛。他慢慢地硯著墨,眼睛凝視著硯中的墨汁,好像那硯台是一個窗口,可以讓他看到另一個地方。
她來到過他的身邊,可是他沒有認出她。他們之間,隻有過他對她的斥責,她的反擊,然後,就是她的告別……
他一次次地輕看了她,等到他真的看清她時,才發現她站得那麽高,已經走得那麽遠了……
但是他怎麽能放棄呢?這是他平生注目的第一個女子,她目光灼灼,風采奪人,這是他的命,也是她的命!她現在不屬於賀家,也無意迴來,他可以讓她離開——可是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必須要她正視自己!就是她遠隔一方,他的手也將穿山過嶺,抓住她的心,把她扯迴來……
硯好墨,他用左手提筆,修長的手指微動,毫不猶豫地在白帛上寫下:“梁姐兒雅鑒,在下蔣旭圖,乃木頭兄弟之謀士……”
隻有家中的至親和勇王知道,賀雲鴻天生是個左撇子,五歲時,被生生扳成了右手。他左手啟蒙,學的是賀相的書法,右手行楷顏柳,草書二王,最喜歐陽詢,是天下少有的左右開弓之人。這是賀家的一個秘密,見過他左手所書的人,寥寥無幾,現在多了淩欣一個。
落霞峰上,淩欣頭一次接到了白帛所書的信件,甚覺珍惜,心說還是皇家奢侈,寫個信都用這麽貴重的東西。她找了個木樁坐了,展開白帛,剛看到“木頭兄弟”就嗬嗬地笑了:柴瑞的姓裏麵有個“木”,勇王裏麵有個“甬”字,本來是花骨朵的意思,但在勇字裏,可不是個“頭”嗎?加起來就成了“木頭”。淩欣一向不會猜謎,可是一看這詞就馬上明白了意思,一時忍俊不止,帶著笑意看下去。
“……在京無緣與君相見,甚為遺憾。聽聞姑娘智睿無雙,在下深懷欽佩,願早日能得見姑娘,與姑娘探討諸事要義。姑娘現在該已經到了所去之處,那地方近日官吏有變,姑娘接到此信後,不日就該有新縣令到任。此人不喜阿諛奉承,乃至於在官場上混跡甚久,卻幾升幾落,無法久立。可其學識廣博,尤喜冶煉之術,也曾在產金產銀之地為官,不僅熟悉種種出礦粉碎煉製之過程,對朝廷稅收之條例亦一清二楚……”
淩欣脫口道:“真是太好了!”她正因這裏的縣令而心生不安呢,這信就來了!她繼續讀:“……木頭兄弟對在下講過姑娘之意圖,在下覺得此人會對姑娘有所助益,就擅自先行安排,未與姑娘協商,萬望姑娘莫怪。”
淩欣連聲道:“不怪不怪!”
“……日後在下會與姑娘保持通信往來,恐書信落外人之眼,引起猜疑。在下癡長姑娘幾歲,日後信中,若姑娘不棄,可稱在下為兄長,若有人無意讀到,也可推為敘說家事,無傷大雅。”
淩欣明白他說的意思,這一份書信中,到處是“姑娘”“在下”的,若是一封也就罷了,日後來來迴迴的好多信件,萬一有一天落別人手裏,一看這稱唿,就知道有問題,肯定兩個人在商量事情,若是家書,許不會被人深究。淩欣來了之後,一直是個大姐大,周圍追著叫她姐姐的人沒個數。那些比她大的人,都一口一個“姐兒”,除了山寨的軒哥,這還是頭一次有人讓她直唿為“兄長”。
“兄長?”淩欣琢磨著蔣旭圖這個名字,想象這是個人什麽樣的人。因為名字中間有個“圖”字,淩欣上過地質係,最常接觸的就是各種地圖,因此馬上聯想起了地圖……大學生……站在地圖前的地質係大學生,白皙高挑,穿著牛津布的襯衫,水洗布的長褲,帶著金絲眼鏡,長得有點像賀雲鴻……
淩欣忙搖頭,肯定是這個“旭”字,讓她想起了那天早上見到的賀雲鴻……淩欣急忙忘掉那個人,專心到這個蔣旭圖上,心想他既然是勇王的謀士,勇王才十九吧,這熊孩子無法無天,任意橫行,謀士如果年紀太大了,大概與他合不來。能讓勇王這麽看重的,該是個比勇王年紀大些的年輕人,不是三四十歲的那種人。這人想讓自己稱他一聲兄長,該是二十三四歲?諸葛亮當年赤壁的時候,可也就二十多歲吧?按照古代的模式,蔣旭圖許是留著三屢胡須,手搖羽毛扇……
淩欣笑起來,信上稱唿這麽個人一聲“兄長”真沒什麽,何況,寫“兄長”兩個字,比寫蔣旭圖三個字簡單多了!她有種很新鮮的感覺,試著叫了一聲:“蔣兄?兄長?”馬上嗬嗬了兩聲,接著又讀。
“……姑娘的和離書被送入了木頭家中,木頭的百多家人闖入貝府,拉走了姑娘的嫁妝。貝府中人唯唯諾諾,噤若寒蟬。京城市井對貝府大加攻詰,貝府聲譽一落千丈。木頭兄弟與貝三郎反目成仇,再不往來。木頭兄弟的母親,也直言貝府做事不公。府中老者正在竭力主戰,因此飽受詬病。貝三郎名聲大損,日後親事艱難。姑娘若是在那府中受了什麽氣,此時該覺一舒鬱悶矣。”
淩欣的笑容消失,眉頭皺了起來,信中又說:“……姑娘從此不必再顧忌西貝郎君,他得姑娘如此人物,卻不思珍惜,可見非明智君子。姑娘大可放開過往,今後不僅木頭兄弟,就是在下我,也會著意為姑娘再尋親事。”
淩欣胸中覺得有些悶,貝府自然就是賀府,賀三郎成了貝三郎,就是“西貝”指“賈”,通“假”,西貝郎君是說賀三郎是個假郎君,都沒讓她笑出來。她臉色沉重地捧著白帛,看了結尾:“匆匆之間,不盡欲言,現春光漸濃,君所在之處,一定是滿山新綠,花朵繽紛,令在下深感豔羨,在此謹祝春安,靜候迴音。蔣旭圖於丁醜日書”。白帛邊角,是一方紅色的印章。
淩欣從懷中掏出勇王給的素絹一對,細紋婉轉,一分不差。她奇怪自己怎麽現在才想起核對印章?難道不該一開始就對嗎?原來那句“木頭兄弟”就卸去了她的防備,一讀下來,她毫不懷疑這就是勇王說的人,那枚印記隻是個核實。
她不知道,半月前在賀雲鴻的燈下,賀雲鴻印上這枚章子時,也覺得無需此章,淩欣就該已經認定了他。
他將印章收好,把白帛上自己寫的書信又讀了一遍,唇邊顯出一縷笑意。與他平時的冷笑和譏笑不同,這縷笑容自然輕鬆,隻是依然帶著一絲近乎自負的自信。他將白帛折好,放入一個紙信封中,封簽上寫”梁姐兒收”,用蠟封了口,又對折揣入貼身懷中,這才去開了書房的門。
梁成挺起胸膛:“姐姐放心!我一定按照你說的去做!”
淩欣說:“等到幫著勇王開了金礦後,我就會迴雲山寨,你隻要準備好那些東西,我會來完成最後的手續。”
梁成眨眼問:“姐姐已經告訴了我,怎麽不讓我去做?”
淩欣搖頭:“我如果不迴去,你就做吧。可是我畢竟比你懂得多些,讓我動手才最好。”
梁成特別聽話地迴答:“好,就依姐姐!”
既然知道日後會有戰事,淩欣就囑咐了留在京城玉店的常平,不僅要在密院儲備穀物和物資,還要在後院挖地窖,多備些臘肉幹果等食品。弄不好這裏還會成據點,她自然又留下了加固院落的設計圖。常平深覺被重用,都一一應了。
出發那天,雖然大家都起得早,可是等到大家都吃了早飯,將箱籠等裝了車,已經日出三竿。
誠心玉店對麵的酒樓上,賀雲鴻拉著賀霖鴻從天微亮就等在了那裏。他微皺著眉,坐在臨窗處,看著山寨的青年們來迴忙碌了一早上,終於等到了他們坐上車座,驅動馬匹或者騾子離開,淩欣和她的弟弟梁成才從巷子裏走出來,後麵跟著韓長庚等人。
淩欣再次男妝,這次沒畫胡子,隻穿了普通的灰色短襖黑色長褲,頭上蓋著個灰色發巾,若是細看當然能看出是個女子,但在一群人中,卻容易被人忽略。
一個身材細長腦袋特別大的少年,追著淩欣,帶著哭腔說:“姐姐,你可要給我寫信呀!”
坐在賀雲鴻對麵的賀霖鴻小聲說:“我替你打聽了,這是誠心玉店的掌櫃,叫常平,聽說術數無雙,好幾個大商行的人都來找他……”
窗外,梁成大聲說:“常平!你不能跟著我們,守在這裏!哪兒也不許去!”其他青年人把常平往店門內推,門前一片嬉笑。
淩欣對常平說了幾句話,揮了下手,常平站在誠心玉店門前真的不走了,向離開的人們使勁揮手。
梁成自己牽著馬,那個高個子的少年艾重山在淩欣身後牽了匹馬,想來是淩欣的。淩欣笑著和梁成邊走邊說話,不一會兒就從賀雲鴻的眼皮下麵走了過去。
賀雲鴻站起身,微倚窗框,看著這一群人的背影消失在了視線裏,突然對站到了他身邊偷偷笑的賀霖鴻說:“他們看來要出西門,我們先出城去。”
賀霖鴻啊了一聲,說道:“我們出來沒帶那麽多人呀!”
賀雲鴻說:“車駕上沒有賀府標誌,誰知道我們是什麽人?別廢話!快走!”
賀霖鴻見賀雲鴻臉色不好,沒敢爭執,隻好帶頭下樓,去了後院,與賀雲鴻上了馬車。他們的馬車輕便,車夫又熟悉京城道路,很快就出了西城門,沒有看到城外有什麽車隊。賀霖鴻讓車夫將車停在路邊剛剛開張的一個食攤,算是食客的馬車,讓車外雨石等家人都在車後麵背著大路蹲著,與賀霖鴻在車中靜等。
他們等了半天,西城門處沒有人,賀霖鴻問道:“他們是不是走了別的門?”
賀雲鴻搖頭:“他們需要先往西去,必須走此門。”
又等了近一柱香的光景,終於看到了雲山寨的馬車隊從西門裏一輛輛地出來了,也看到了那個灰色的身影。這一行人越行越近,馬車馳過他們的車邊,話語聲都變得清楚,賀霖鴻嚇得縮到車壁上,賀雲鴻卻隔著薄綢厚紗車窗簾,凝神看著淩欣從窗外走了過去。
淩欣在食攤處停步,問梁成:“你不想吃點什麽?”
梁成迴答:“早上我吃了好多!”
淩欣大聲問:“有人想吃點什麽嗎?”
前麵的人們迴答:“沒有!”
給淩欣牽著韁繩的艾重山說:“我想吃……”
梁成說:“不給!早餐你吃的最多了!別以為我沒看見!”
淩欣笑:“沒事沒事,你們離城遠了,多帶點吃的也是應該的。”
一輛馬車裏傳來韓娘子的聲音:“姐兒,我們帶了好多的!”
淩欣說:“這初春時節還是冷,在城外擺攤多不容易?買幾個饃吧?”
食攤上的老丈連連說:“是呀是呀!我這饃好大,能頂飯哪!”
梁成歎氣:“姐要這麽說就沒辦法了。”
他掏錢買了十幾個饃,老丈用粗布包成了個小包,給了梁成,梁成塞到艾重山的懷裏:“拿著!我們想吃了就管你要!你別都吃了!”
艾重山接了包裹正笑著,梁成從他手裏扯了韁繩遞給淩欣:“姐,上馬吧!”
艾重山的笑容沒了,看向淩欣:“姐,再走會兒吧?”
梁成說:“那怎麽成?前麵就是岔道了!”
淩欣接過韁繩,點頭說:“是的,我和夏草就從這裏走,不過半個時辰就到地方了。”
夏草鑽過來,她也是一身男服,像個總角小廝,背上綁著一柄大刀,大聲說:“我早就準備好了!”
韓長庚走過來,對兩個女孩子說:“我送你們到那邊,然後再迴來追他們。”本來他要跟著淩欣她們一起去落霞峰,可是淩欣不想讓他與韓娘子分開,就說好六月左右去落霞峰接她一下就可以了,現在隻是陪她們去見雷參將。
韓娘子從前麵的車上下來,走過來說:“姐兒,你可要早點迴寨子呀!”淩欣答應著,艾重山大聲說:“姐,你真不帶我去嗎?”
梁成打斷說:“不帶!不帶!姐都沒帶我,幹嘛帶你?!你別哭!哭也沒用!”
艾重山真的嗚嗚地哭起來,淩欣趕快說:“別哭別哭!姐迴了山寨,會再帶你們出來的!”下次還得來打仗啊。
艾重山改為抽抽搭搭,淩欣向杜方和韓娘子行禮告別,韓長庚和夏草跟著行禮。三個人翻身上了馬,前麵的青年們紛紛圍攏過來:“姐要走了?!”“姐,迴見呀!”淩欣在馬上一通擺手:“都告別好幾次了!你們好好的!別淘氣啊!”然後一踢馬,領頭上了一條岔道,韓長庚和夏草也一邊迴頭告別,一邊追著淩欣去了。
他們的馬蹄聲遠了,梁成喊道:“大家走啦!”
艾重山又哭起來,眾人都推他:“哭什麽呀!你懷裏這麽多饃,樂還樂不過來呢!”
艾重山哭著:“我……我不想吃了……我想給姐姐一個……”
梁成一拍他腦袋:“笨哪!早說呀!姐都走遠了!”自己也上了馬,一聲吆喝,往前麵跑去了。
車隊啟動,人們都走迴前麵的車馬中,隻有艾重山一個人抱著一堆饃,一邊哭,走在了隊伍的最後。
有人迴頭喊:“重山!別哭了,眼淚掉在饃上沒人吃了!”
艾重山哭著喊:“都是我的!姐給我買的!一個都不給你們!嗚嗚……”
聽著人聲消失了,賀霖鴻才鬆了口氣,他看向車窗處的賀雲鴻,見賀雲鴻麵色如冰,可眼裏閃著一絲光亮,賀霖鴻不敢再看,忙對車後麵躲著的幾個人說:“起來吧,我們迴城!”
“等等!”賀雲鴻開口,賀霖鴻看他,賀雲鴻眼睛還是望著已經空蕩蕩的路口,淡淡地說:“去買些饃,給城中的乞兒吧。”
賀霖鴻忙說:“去買去買,十個二十個都行,快點!”
車外的雨石應了,聽著是去買了。賀霖鴻在車裏搜腸刮肚,想說點什麽,賀雲鴻還是看著窗外,低聲說:“你若是敢對我說一個字,我馬上把你從車上踢下去!”
賀霖鴻使勁下扯嘴角,翻眼睛,可是終究沒說話。
第52章 信來
淩欣和夏草與雷參將會和,告別了韓長庚,雷參將帶隊往落霞峰走。這是逆著淩欣來京的路線往迴走,有時行在路上,認出過去見過的沿途風景,淩欣有種錯覺,仿佛她在按著鍵盤上那個後退鍵,一步步地消去時光寫下的一篇文字。
可是真的能消去嗎?她終於離開了那個她認為壓抑束縛的京城,她將重迴她的自由天地,但她並沒有感到狂喜。這一定是因國家麵臨危難,她不願沉湎兒女情長,想專心準備迎敵。
她已經迴顧了,她急著要奔向前方!
這次他們沒有傷兵,而且逢縣過城,也不用寒暄,速度大大加快。淩欣騎馬,兵士都是步行,可就是如此,一日都可以走出近百裏。他們走了不到一個月就進入了落霞峰山區,淩欣估算如果快馬加鞭,半月二十天的該是能到的。
過去淩欣已經找到了礦脈所在,這次隻需指點地段就可以了。但是挖礦要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先在山上搭建棚屋居住,準備燒石的材料,建起簡易的冶煉作坊,從山外采買許多食品,雇傭車馬進行運輸……淩欣知道些皮毛,可真的做起來,十分混亂,細節處都有問題,至少冶煉方麵,一定要找到工匠才行。另外,他們是打著前來尋找戰死的兵士屍體的旗號來的,怎麽也得去做這件事,無形中,也分散了人手。
建房等事情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才搞定,等到終於開始開采礦石了,新的問題又來。落霞峰所屬地區的縣令不是上次他們落腳宣城的宣城令,而是主峰正麵下的呂城。當初呂城的守將出兵援救勇王,全數犧牲,支持出兵的呂城令因此被朝廷嘉獎升官,遷往他處。新來的呂城令新官上任,知道勇王派了這五百多兵士前來“尋找遺體”,還親自來見了麵。後來知道這些人不僅搜尋遺體掩埋,還建房挖起山石來了,就三天兩頭派人前來詢問,有要追根問底的意思,這讓淩欣有些不安,怕這人將這事層層報上去,朝廷那邊如果知道勇王的兵士,在此挖礦……
她正想著與勇王聯絡,看看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京城那邊就來信了。
京城中,賀相在朝堂上力陳臥牛堡及關下三城乃國之要土,不可淪落外邦,要求朝廷發兵,收複這片區域。他去年就鼓勵了趙老將軍出征,勇王監軍,奪迴失城。城池雖然奪迴了,可趙老將軍戰死,勇王被逼上孤峰,險險地逃了命,隻能勉強算是個和局。現在他又主戰,太子自然和他打了對台,指責他勞民傷財,罔顧百姓生死。賀相利用自己多年的人氣在朝上大肆製造輿論,儼然勝過了太子的聲勢,隻是他去年的同盟勇王,卻在這個時候,和他鬧翻了。
和離書被審核發出時,淩大小姐已經離開了京城,文書遞到了勇王府。勇王府次日就出了上百護衛,到賀府去搬嫁妝。
這些人浩浩蕩蕩地到了賀府門前,大聲喊:“開門!我們是來抬淩大小姐的嫁妝的!”引來周圍許多百姓圍觀,以致街道擁擠。
賀府的門人一句話也不說,乖乖地打開了大門。成隊的護衛們入府,不久,肆意叫喝著搬出了箱籠,真宛如抄家一般。
賀府眾人斂聲屏氣,沒人敢上前一步。後宅女眷全都躲在老夫人屋子裏,姚氏自然又被氣倒在了床上,叫了郎中們前來號脈開方。
賀家父子們都避出了府邸,入夜方歸。
京城將此引為笑談。那些對這親事下了賭注的,勝者興高采烈地請酒,輸了的人難免笑罵不已,一時間,這次和離成了京城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連宮裏的很少直接指責人的夏貴妃都對賀家口出微詞,表明對賀家竟然逼走了天家指婚的媳婦很是不滿。
賀侍郎又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上次賜婚時,賀侍郎維持住了表麵的平和,但是誰都看得出來,他沒有一絲喜氣。這次和離了,按理說他該有些鬆泛了吧?可是他平時表情冷淡,同樣不露任何喜悅,真是少年老成之人!隻是在宮中與勇王相遇時,兩個人誰也不看誰,大路朝天各走半邊,想來他還是生了氣的!
和離這件事被太子用來公開嘲諷賀相,說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家不治何以治國?但是賀相人老皮厚,竟然對所有有關相府私事的言辭置之不理,隻是越來越激烈地要求出兵。
在皇帝親臨的一次朝會上,賀相慷慨陳詞,以致痛哭流涕!說什麽“祖宗之地不可讓與戎夷”、“若朝廷不戰,恐民不敬”、“北朝會得寸進尺,必須及早打擊”,最後說得皇帝微微點頭,看來是肯了他的請求。
太子那邊本來咬定賀相想以興兵來轉移人們對他府中混亂的注意,但是一見皇帝似是有同意的意思,太子就不再反對出兵,任賀相開始了募兵調糧等一係列的準備工作,頗有袖手看著賀相白折騰的超然……這些都是後話。
賀府中,嫁妝被拉走的當夜,賀雲鴻迴府後就將自己鎖在了小書房內。
眀燭在案,賀雲鴻的麵前是一張白帛。他慢慢地硯著墨,眼睛凝視著硯中的墨汁,好像那硯台是一個窗口,可以讓他看到另一個地方。
她來到過他的身邊,可是他沒有認出她。他們之間,隻有過他對她的斥責,她的反擊,然後,就是她的告別……
他一次次地輕看了她,等到他真的看清她時,才發現她站得那麽高,已經走得那麽遠了……
但是他怎麽能放棄呢?這是他平生注目的第一個女子,她目光灼灼,風采奪人,這是他的命,也是她的命!她現在不屬於賀家,也無意迴來,他可以讓她離開——可是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必須要她正視自己!就是她遠隔一方,他的手也將穿山過嶺,抓住她的心,把她扯迴來……
硯好墨,他用左手提筆,修長的手指微動,毫不猶豫地在白帛上寫下:“梁姐兒雅鑒,在下蔣旭圖,乃木頭兄弟之謀士……”
隻有家中的至親和勇王知道,賀雲鴻天生是個左撇子,五歲時,被生生扳成了右手。他左手啟蒙,學的是賀相的書法,右手行楷顏柳,草書二王,最喜歐陽詢,是天下少有的左右開弓之人。這是賀家的一個秘密,見過他左手所書的人,寥寥無幾,現在多了淩欣一個。
落霞峰上,淩欣頭一次接到了白帛所書的信件,甚覺珍惜,心說還是皇家奢侈,寫個信都用這麽貴重的東西。她找了個木樁坐了,展開白帛,剛看到“木頭兄弟”就嗬嗬地笑了:柴瑞的姓裏麵有個“木”,勇王裏麵有個“甬”字,本來是花骨朵的意思,但在勇字裏,可不是個“頭”嗎?加起來就成了“木頭”。淩欣一向不會猜謎,可是一看這詞就馬上明白了意思,一時忍俊不止,帶著笑意看下去。
“……在京無緣與君相見,甚為遺憾。聽聞姑娘智睿無雙,在下深懷欽佩,願早日能得見姑娘,與姑娘探討諸事要義。姑娘現在該已經到了所去之處,那地方近日官吏有變,姑娘接到此信後,不日就該有新縣令到任。此人不喜阿諛奉承,乃至於在官場上混跡甚久,卻幾升幾落,無法久立。可其學識廣博,尤喜冶煉之術,也曾在產金產銀之地為官,不僅熟悉種種出礦粉碎煉製之過程,對朝廷稅收之條例亦一清二楚……”
淩欣脫口道:“真是太好了!”她正因這裏的縣令而心生不安呢,這信就來了!她繼續讀:“……木頭兄弟對在下講過姑娘之意圖,在下覺得此人會對姑娘有所助益,就擅自先行安排,未與姑娘協商,萬望姑娘莫怪。”
淩欣連聲道:“不怪不怪!”
“……日後在下會與姑娘保持通信往來,恐書信落外人之眼,引起猜疑。在下癡長姑娘幾歲,日後信中,若姑娘不棄,可稱在下為兄長,若有人無意讀到,也可推為敘說家事,無傷大雅。”
淩欣明白他說的意思,這一份書信中,到處是“姑娘”“在下”的,若是一封也就罷了,日後來來迴迴的好多信件,萬一有一天落別人手裏,一看這稱唿,就知道有問題,肯定兩個人在商量事情,若是家書,許不會被人深究。淩欣來了之後,一直是個大姐大,周圍追著叫她姐姐的人沒個數。那些比她大的人,都一口一個“姐兒”,除了山寨的軒哥,這還是頭一次有人讓她直唿為“兄長”。
“兄長?”淩欣琢磨著蔣旭圖這個名字,想象這是個人什麽樣的人。因為名字中間有個“圖”字,淩欣上過地質係,最常接觸的就是各種地圖,因此馬上聯想起了地圖……大學生……站在地圖前的地質係大學生,白皙高挑,穿著牛津布的襯衫,水洗布的長褲,帶著金絲眼鏡,長得有點像賀雲鴻……
淩欣忙搖頭,肯定是這個“旭”字,讓她想起了那天早上見到的賀雲鴻……淩欣急忙忘掉那個人,專心到這個蔣旭圖上,心想他既然是勇王的謀士,勇王才十九吧,這熊孩子無法無天,任意橫行,謀士如果年紀太大了,大概與他合不來。能讓勇王這麽看重的,該是個比勇王年紀大些的年輕人,不是三四十歲的那種人。這人想讓自己稱他一聲兄長,該是二十三四歲?諸葛亮當年赤壁的時候,可也就二十多歲吧?按照古代的模式,蔣旭圖許是留著三屢胡須,手搖羽毛扇……
淩欣笑起來,信上稱唿這麽個人一聲“兄長”真沒什麽,何況,寫“兄長”兩個字,比寫蔣旭圖三個字簡單多了!她有種很新鮮的感覺,試著叫了一聲:“蔣兄?兄長?”馬上嗬嗬了兩聲,接著又讀。
“……姑娘的和離書被送入了木頭家中,木頭的百多家人闖入貝府,拉走了姑娘的嫁妝。貝府中人唯唯諾諾,噤若寒蟬。京城市井對貝府大加攻詰,貝府聲譽一落千丈。木頭兄弟與貝三郎反目成仇,再不往來。木頭兄弟的母親,也直言貝府做事不公。府中老者正在竭力主戰,因此飽受詬病。貝三郎名聲大損,日後親事艱難。姑娘若是在那府中受了什麽氣,此時該覺一舒鬱悶矣。”
淩欣的笑容消失,眉頭皺了起來,信中又說:“……姑娘從此不必再顧忌西貝郎君,他得姑娘如此人物,卻不思珍惜,可見非明智君子。姑娘大可放開過往,今後不僅木頭兄弟,就是在下我,也會著意為姑娘再尋親事。”
淩欣胸中覺得有些悶,貝府自然就是賀府,賀三郎成了貝三郎,就是“西貝”指“賈”,通“假”,西貝郎君是說賀三郎是個假郎君,都沒讓她笑出來。她臉色沉重地捧著白帛,看了結尾:“匆匆之間,不盡欲言,現春光漸濃,君所在之處,一定是滿山新綠,花朵繽紛,令在下深感豔羨,在此謹祝春安,靜候迴音。蔣旭圖於丁醜日書”。白帛邊角,是一方紅色的印章。
淩欣從懷中掏出勇王給的素絹一對,細紋婉轉,一分不差。她奇怪自己怎麽現在才想起核對印章?難道不該一開始就對嗎?原來那句“木頭兄弟”就卸去了她的防備,一讀下來,她毫不懷疑這就是勇王說的人,那枚印記隻是個核實。
她不知道,半月前在賀雲鴻的燈下,賀雲鴻印上這枚章子時,也覺得無需此章,淩欣就該已經認定了他。
他將印章收好,把白帛上自己寫的書信又讀了一遍,唇邊顯出一縷笑意。與他平時的冷笑和譏笑不同,這縷笑容自然輕鬆,隻是依然帶著一絲近乎自負的自信。他將白帛折好,放入一個紙信封中,封簽上寫”梁姐兒收”,用蠟封了口,又對折揣入貼身懷中,這才去開了書房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