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喇那拉氏,欺君之罪,你可知道?”
頭上方的聲音有著難抑的憤怒,我怎麽會不知道呢,斂了心神認真迴道:“迴……皇阿瑪話,臣媳知道,臣媳罪該萬死。隻是臣媳更知道,這天下之事,沒有皇阿瑪不知道的,所以從未想要瞞您……”
“不想瞞朕!”隨著康熙聲音傳過來的,還有一方硯台,碎成兩半摔在我麵前。
顧不得細碎的玉石,抵額伏在地上,手心一陣刺痛,濕熱洇在掌下。
“老四呢?叫他來見朕。”
我驚恐地抬起頭,看到康熙滿臉怒氣,眼中幾乎噴出火來,雙手摁在龍椅上,死死地盯著我,忙磕頭哀求,“皇阿瑪,四爺並不知情,今日仍是未知,全是臣媳一人所為。皇阿瑪,四爺的喪子之痛,您看在眼裏,怎麽做得了假,他真的不知道……要罰要殺,臣媳一人承擔,求您,皇阿瑪,四爺真的不知道。”
“你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弘暉,那是朕的皇孫,是老四的嫡長子,你……你竟敢私自作主,你騙老四,騙朕,這天底下還有你不敢騙的人嗎!現在,玉牒都載下了,你讓朕怎麽辦!罰?朕今日不殺你,都難解心頭之恨。”
“皇上!”以前我擔心自己的腦袋,此時聽了康熙的話反倒像是輕鬆了,什麽也不怕了,抬起頭看見他驚訝的眼神,我沒了剛才的恐懼,反而平靜下來,“烏喇那拉氏,今日不敢再以四爺嫡福晉自居,既是來了,便沒想著還能活著迴去。我隻是一個母親,當日是,現在仍是。弘暉是四爺的兒子,您的孫子,可他也是我兒子。當日弘暉病症複發,正值皇上出巡之際,一恐擾了聖駕,二,便是時間緊迫根本等不得,那麽做,隻為救兒子性命,其它的事顧不了。隻要他能活下去,用我的命換,可以。我要去見他,不管是杭州還是溫州福州或是泉州,哪怕天涯海角也要見到他,不管我是死是活,都要見他。”
康熙右手改為扶在桌邊,身子卻靠進了龍椅裏,看著我沉吟許久,緩緩開口,“朕隻道你固執,沒想到固執成這個樣子,為了兒子命也不要。弘晚呢?他不是你的兒子麽,為了弘暉你不要他了?這就是你對兩個兒子的態度。”
我低下頭忍著眼裏的淚,低聲迴答,“迴皇上的話,一母同胞怎麽可能不愛,又怎麽可能割舍得下。隻是此時,紅挽姐弟尚在四爺身邊,至少還有阿瑪疼愛,可弘暉,他病了,從他就被那麽多人寵著伺候著,現在身邊卻連一個親人都沒有,他需要我。”
我拿出弘暉的信,康熙示意,李德全便接過去遞上。康熙看著臉上的線條慢慢柔下來,將信紙平鋪在桌麵,輕輕撫平。
我安靜地跪著,等待他的反應,也等待自己的命運。
“不告訴老四?”
“迴皇上話,四爺……”我攥緊拳頭貼在腿邊,腦子裏交錯閃過自胤禛看到弘暉棺木時的每個表情,心裏猛地抽疼,“此事,不知如何對四爺。句大不敬的話,我……奴婢和四爺是夫妻,您雖是皇上是君,可他是奴婢的天,本不該瞞他,也該第一個和他。可是現在,朝中政事繁忙,四爺好不容易才將此事放下,不該再為兒女事傷神……還請皇上定奪。”
康熙坐直身子,手指輕輕敲著桌麵,一下一下,像在思索。
安靜,隻有那個規律的輕響聲迴蕩在房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我低著頭不敢再看,地龍很暖,身後房門縫隙緩緩吹進寒涼的風,吹進我背脊骨髓。
不敢相信,他竟然同意了,隻是我不能獨自前往,要跟著他南巡的時候一起去,胤禛不去。還有一事,便是讓他那固執的兒子再娶兩個女人過門,當然不需要我做什麽,也不再需要德妃的善意提醒,因為他是皇帝,他隻需要下旨,天下之人莫敢不從。
南巡……我還要等,隻是我雖擔心弘暉的情況,卻也感恩他的安排,至少,我能離京了,離弘暉便近了一步。
胤禛對他皇阿瑪要向我兌現當年的西湖之行很是詫異,卻也無力阻擋。二月初九,春花漸放的時候,他站在紅色的巨大宮門前,遠遠地看著康熙南巡的人馬出發,有太子,有胤祥,還有本不該隨行的我。那個迎風挺立的樣子,在我腦海裏站了很久,總會和弘暉的臉一起出現,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清醒或是夢中。
此次南巡,為著去年的災情,康熙在山東停了很久,到處視察河工,不斷招見大官員,卻沒有再去觀賞趵突泉。直到三月初六才抵達富庶的江南之境,在揚州停留時,仍是關注黃河水道,不見往日悠閑。我一路跟著,感歎他的辛勞,5歲了,一個做皇帝的人,會做60年皇帝的康熙,我以前總覺得他是玩樂享受主義者,如今親眼得見,才確信,他心懷天下,確不愧千古一帝。
我去信給胤禛,提醒他胤禎和沛菡的孩子快要出生了,別忘了送去我備的禮。那個溫柔又聰明的女孩子終於得償所願要做母親了,胤禎那麽開心,他這做四哥的也要表示一下。越是離弘暉近一些,越是想那家中的兒女,也更明白什麽叫做骨肉,胤禛會擔心跟在康熙身邊的我和胤祥,該是也懂。
三月十七船入蘇州,春暖花開的蘇州城很有江南氣息,古色古香的韻味,鬱鬱蔥蔥的園林,橋流水亭台樓閣,比我在1世紀見到的更美。第二天即是康熙5歲生辰,他卻要求停止朝賀筵宴,拒絕了官員的晉見以及百姓送的食品,坐在書房裏安靜地寫字畫畫,身邊站著太子和胤祥,父子三人偶爾交談。我和李德全守在旁邊,研墨奉茶,感受這個皇帝在此次南巡中,難得的清閑。
經過鬆江府,在四月初三那天,我終於踏上杭州的土地,而我的弘暉,與我在這座城市不同的角落,正吹著同樣的暖風,一起唿吸著獨屬於這裏的空氣。
☆、124.飲一杯醉3
我什麽都沒有,康熙也明白我的急切,卻仍是讓我留在住所,帶著兩個兒子去了演武場檢閱八旗綠營官兵。
擔心了一路的胤祥,急急地囑咐著讓我不要胡思亂想不要到處亂走,便跟著康熙去了。
我坐在庭院裏看著杭州的綠柳,體會著近君情怯,我的弘暉可會怨我,他見到我,會是什麽反應什麽表情。我發瘋一樣的想要出去,想要立刻見到他,想把他緊緊地抱在懷裏,卻隻能把自己關進房間。
到了初八這天,康熙命太子先去西湖行宮,便帶著我和胤祥出了門。我不知道弘暉他們住在哪裏,也來不及去問笑容,即使她告訴我,我想我也分不清這古代的杭州城,隻好告訴康熙去意言堂。
站在意言堂的大紅色招牌下,一身便裝的康熙側頭看我,分辨不出表情撚著已有些泛了白的胡須,聲音低沉,“意言堂,京城那間聽生意很好,老九開的?”
我低下頭聲應著,“阿瑪聖明。”
康熙看著門內的擺設,沒有挪動腳步,“去年老四施粥,李福你墊了不少銀子,可是意言堂的?”
“是。”
康熙沒有再話,頭抬腳走進店內,我和胤祥、李德全緊緊跟在他身後。
這就是我在杭州的店了,與京城的大氣不同,滿是江南的細致婉約,更加適合女子。
迎上來的顏玉看到我們嚇了一跳,才要跪下已被康熙以扇子製止,輕吐二字“帶路”。顏玉快速掃了我一眼便低下頭轉身,帶著我們穿過廳堂走進後院。
“弘暉!”胤祥站在我身邊驚訝的叫著,聲音很輕,像是怕嚇到院中的孩子。我卻已經看著坐在凳子上,逗得麵前椅子裏那個女孩嘎嘎笑的弘暉挪不開視線。
弘暉抬頭迎著陽光,微眯了眼睛看向我們,那副神情很像胤禛,專注認真。隻愣了片刻他便起身跑過來,到了康熙身前撩著袍擺雙膝跪地,聲音竟已脫了離府時的稚氣,“皇瑪法,孫兒弘暉給您請安。”
我站在原地動不了,死死地盯著他,麵色紅潤看不出生病的樣子。康熙的手已經撫到他臉上,眉毛眼睛處處都是以前的樣子,隻是笑起來變得更是早熟,那顆虎牙已經看不見,被他抿在唇裏。
“草民舒子仲、顏玉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我看著跪在院子裏的兩個人,隻得苦笑,要給他們添麻煩了。
康熙沒有理會,拉著弘暉的手走向凳子,輕抖袍擺坐下攬著他靠在自己身上,看向仰頭望著他咯咯笑的女孩,微眯了眼睛用扇柄指著她,輕聲問著,“弘暉,這是誰呀?”
“皇瑪法,她是沉香,舒沉香。”弘暉指著仍跪在地上的二人繼續解釋,“喏,就是……就是……顏玉和蘇大夫的女兒。”
“蘇大夫……”康熙頭,看著弘暉笑問,“蘇大夫的女兒為什麽姓舒啊?”
弘暉低下頭,聲呢喃,“在這兒,很多人念起蘇或舒,沒有分別。”
我兒子真是太天才了,可惜難逃康熙法眼,好在他老人家沒準備為難自己孫子。
康熙瞥了那對夫婦一眼,才斂了笑低聲吩咐,“起來吧,先退下。”
顏玉抱著沉香跟著舒子仲快步退迴到前麵廳堂,將院子留給我們。
胤祥從我身邊一步步慢慢地走過去,彎腰看著弘暉,雙手貼在腿邊攥著衣袍。弘暉揚起臉如往常那般甜軟地叫 “十三叔”,他就唉了一聲像是歎息,撫著弘暉的頭將他攬在自己身前,弘暉的手掛在他腰後,緊緊抱著。
我的腳像是灌了鉛,定在原地,死死地盯著那雙手,他長高了。我的弘暉近在眼前,叫了爺爺,抱著舅舅,沒有喚我一聲額娘。
胤祥扶著弘暉的肩推開些許,迴身看我,康熙也在看我,弘暉……也是。
我忍著眼睛的酸疼,蹲下身,伸出雙手都有些抖,弘暉猛地撲過來,用力地纏著我的脖子,我能聽見他再一次真實地叫我,叫個不停。
“弘暉,對不起,額娘對不起你,額娘錯了,額娘想你,每天都想。”
弘暉的臉埋在我肩上,不停地搖頭,聲音嗡嗡地,“弘暉也想額娘,每天想。”
聽到胤祥咳嗽的聲音,我抬起眼,快速用手背抹過擋住視線的淚,看到康熙已站在麵前,忙扶著弘暉站好,跪在他腿邊。
康熙摸著弘暉的頭,轉身看著的院落,聲音極輕地傳過來,“過兩日,朕讓老十三來接你,迴京。”
不知道這句話他是對我的,還是對弘暉,後來聽到他下一句,我才明白,“弘暉,你額娘一直想來杭州,確實是個好地方。你在這兒把身體養好,到時,皇瑪法派人來接你。”
弘暉著頭,眼睛裏的笑淡了些,抓著袍子跪在我身邊,看著康熙的表情很認真,“皇瑪法,弘暉知道了,您放心,弘暉好好在杭州呆著,養好身體。還請皇瑪法也保重身體,弘暉在這兒給您磕頭了。”
弘暉磕得很虔誠,我能聽到他額頭觸碰地麵的聲音,響在心裏變成咚的一聲。
“好,好,你乖。”康熙微彎了身看著他的眼睛輕聲問著,“你那塊玉佩呢?”
弘暉從荷包裏心地掏出當年那塊兒黃色緞布,輕輕打開,一塊雕刻著“暉”字的玉佩靜靜地躺在上麵,泛著盈潤的幽幽白光。
“好,聽你額娘的話,把它收好。”康熙著轉身向院門走去,胤祥看了我和弘暉一眼,與李德全跟在他身後。
我站起身跟過去,康熙停了腳步,看著仍在院中跪著的弘暉,低聲道:“老十三看到弘暉都是這個反應,若是換了老四……”話沒完,甩了袍擺邁出門檻。
兩天。
曾經我在弘暉的屋子裏一坐便是一天,總覺日月交替緩慢,現在,竟是過得飛快。
弘暉變得比以前更乖,更體貼,總是靠著我噓寒問暖,生怕杭州的天氣我不適應。他拉著我漫步在西湖邊,走到了夕陽西下彎月高懸,指著各處景色給我講解。我竟像是從未到過杭州般,生出一種陌生的感覺,又讓它在弘暉的言語間變得鮮活熟悉,仿佛住了一輩子,深刻心底。
弘暉還像個鬼靈精,他悄悄地在我耳邊不帶我去看三潭印月,完便嘻嘻地笑,拉著我不停地跑。
我們在大街巷間穿梭,吃西湖藕粉,吃蟹肉籠包,吃薄荷糕水晶糕,直吃得我們兩個撫著圓圓的肚子相視而笑。他會扯著我的帕子分別擦掉我們兩個嘴角的糕屑,抿著嘴靦腆地笑,然後緊攥著帕子靠在我胸前,聲的叫額娘。我聽得清楚明白,空蕩了近一年的心,瞬間填滿。
初十一早,我們手拉著手才要邁出店門,胤祥已經立在門口,弘暉蹭著細碎的步子挨到他身側,手貼在他的手掌心。
在這個沒有人認識我們的西湖,胤祥舉著弘暉騎在自己肩上,始終不肯放下,逗得他咯咯的不停嘴地笑。弘暉就抱著胤祥的腦袋湊在他耳邊連聲叫著舅舅,響在我耳中變得格外真實,動聽,就像是沒有間斷地叫了一年。
坐在迴京的船上,仍忘不了那個畫麵,若是換了胤禛……
我又想起在迴行宮的路上,胤祥沉默了很久,若有所思地告訴我,“弘暉很想四哥,很想,就像你時候想爸爸。”
五歲的我什麽也不懂,隻會哭著叫爸爸,可是弘暉已經八歲了,他聰明早熟又敏感纖細。希望我補送給他的生辰禮物——胤禛那些被我偷偷帶來的字畫,會讓他覺得阿瑪,離得並不遙遠。
過了幾日,康熙竟同時收到兩道折子,一個是胤禛的,另一個是十四的,內容大抵相同,沛菡在四月初三那天為胤禎添了個兒子,母子均安。
我記得這個日子,就是在那一天我成功來到了杭州,即將見到我的弘暉。看來,大家都滿足了自己的心願,隻除了我記憶中那個迎風挺立在紅色宮門外的男人。
康熙的高興我看在眼裏,似乎比往日更多了幾分,很快賜了名字:弘明,著人加急送返京城。
那個名字晃在我眼前,想象當初他寫下弘暉二字時的神情,是否也如現在這般開心。康熙也在看我,筆尖懸在“明”字上,似有深意。
此次迴程很是緩慢,船在蘇州揚州各地停靠,幾乎經曆了整個四月和閏四月。我眺望著那座漸遠的城,覺得這樣的速度也很好,至少可以讓我再放肆的多想他一些時日。迴到京城,麵對胤禛,不管此事是不,都不可能再有這樣安靜的日子了。
時間就是這樣,當你想讓它飛速運轉時,總是慢得你心焦。可是當你希望分針秒針靜止不動,也不可能停住,時間。
閏四月二十八日那天,我迴到了熟悉的京城,看到我不曾刻意想起卻始終徘徊在腦海中的身影。
胤禛仍是那樣筆直地站著,還是那道紅色的宮門,隻是此時,接駕的人很多,我卻仍是一眼就看到人群裏的他,他也看見我了。
康熙沒有再和我什麽,直接進了那座紫禁城,隻呆了幾天又帶著一眾兒子去了塞外,依然沒有胤禛。
他還是留守在京裏,繁忙依舊。同樣留下的,還有八爺黨四人。
☆、125.千召萬喚
府裏,還是那個樣子。
前後的院落,如昔的涼亭、花園,仍是安靜。
除了進府的時候,蘭思和宋氏來請了安,極少出現在我眼前。也許因為,我很少走出自己的院子。
紅挽姐弟貌似又長高了些,總會讓我想起那個長高了不少的弘暉。兩個孩子仍是一個愛愛笑一個安靜異常,非常互補,卻都變得體貼懂事,眉目間越大越有胤禛的影子。
我在府裏安靜地呆了三天,看著胤禛與我一樣的沉默,總會心疼,卻不出話來。他會像以前那樣抱著我,下巴抵在我頭,腰際的雙臂卻攬得更緊。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能聽見他細微的歎息聲,許久,變成平穩輕淺的唿吸。我用心地聽著,一聲聲數著,才能睡著。
李福告訴我,四爺要娶新格格進門了,我才想起出發前康熙的話,頭應了讓他著手準備。沉寂了太久的日子,也許,該有些熱鬧的喜事。
從府門開始,我將貝勒府仔仔細細地走了一遍,看著那些曾經哭過笑過、感動過傷痛過、相聚又分離的每一個角落,熟悉也陌生。
這個住了將近六年的家,終是要有新人進來了,該會熱鬧些吧。那些年輕的女孩子,那些著話都會笑起來的女孩子,那些站在德妃院牆裏歡快地踢著鍵子的女孩子,如春花般甜美絢爛……而我,似乎太沉浸在自己的心事裏,竟然把這件喜事忘了個幹淨,沒有再像當年迴府時巡邏犬似地搜尋她們的蹤跡。
隔了兩天,兩紅色的轎子同時抬進了貝勒府,沒有熱鬧的吹打,沒有長長的迎親隊伍,隻有兩個喜娘跟著,就那樣安靜地進了側門,停在中間那座三合院。
我坐在中廳的椅子裏,透過廳門看著院裏的轎子,旁邊端坐的胤禛一身大紅色,晃著我的眼角眉梢。
我不知道康熙怎麽想的,早就好的事為什麽要等到今天,竟然還讓兩個女孩子同時嫁過來。這洞房花燭可要怎麽分配才好,難道要讓他兒子使出乾坤大挪移來趕場麽,他就不知道心疼心疼自己兒子?
或是,康熙心裏仍在氣我隱瞞了弘暉的事,雖是忍著沒有殺了我,卻要用這種方式來讓我記個清楚?可是,我已經沒有感覺了,至少現在的我心裏不疼不癢,也許,這種不在意,已經成功讓我蛻變成皇家需要的那種大肚能容的皇子福晉了。
頭上方的聲音有著難抑的憤怒,我怎麽會不知道呢,斂了心神認真迴道:“迴……皇阿瑪話,臣媳知道,臣媳罪該萬死。隻是臣媳更知道,這天下之事,沒有皇阿瑪不知道的,所以從未想要瞞您……”
“不想瞞朕!”隨著康熙聲音傳過來的,還有一方硯台,碎成兩半摔在我麵前。
顧不得細碎的玉石,抵額伏在地上,手心一陣刺痛,濕熱洇在掌下。
“老四呢?叫他來見朕。”
我驚恐地抬起頭,看到康熙滿臉怒氣,眼中幾乎噴出火來,雙手摁在龍椅上,死死地盯著我,忙磕頭哀求,“皇阿瑪,四爺並不知情,今日仍是未知,全是臣媳一人所為。皇阿瑪,四爺的喪子之痛,您看在眼裏,怎麽做得了假,他真的不知道……要罰要殺,臣媳一人承擔,求您,皇阿瑪,四爺真的不知道。”
“你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弘暉,那是朕的皇孫,是老四的嫡長子,你……你竟敢私自作主,你騙老四,騙朕,這天底下還有你不敢騙的人嗎!現在,玉牒都載下了,你讓朕怎麽辦!罰?朕今日不殺你,都難解心頭之恨。”
“皇上!”以前我擔心自己的腦袋,此時聽了康熙的話反倒像是輕鬆了,什麽也不怕了,抬起頭看見他驚訝的眼神,我沒了剛才的恐懼,反而平靜下來,“烏喇那拉氏,今日不敢再以四爺嫡福晉自居,既是來了,便沒想著還能活著迴去。我隻是一個母親,當日是,現在仍是。弘暉是四爺的兒子,您的孫子,可他也是我兒子。當日弘暉病症複發,正值皇上出巡之際,一恐擾了聖駕,二,便是時間緊迫根本等不得,那麽做,隻為救兒子性命,其它的事顧不了。隻要他能活下去,用我的命換,可以。我要去見他,不管是杭州還是溫州福州或是泉州,哪怕天涯海角也要見到他,不管我是死是活,都要見他。”
康熙右手改為扶在桌邊,身子卻靠進了龍椅裏,看著我沉吟許久,緩緩開口,“朕隻道你固執,沒想到固執成這個樣子,為了兒子命也不要。弘晚呢?他不是你的兒子麽,為了弘暉你不要他了?這就是你對兩個兒子的態度。”
我低下頭忍著眼裏的淚,低聲迴答,“迴皇上的話,一母同胞怎麽可能不愛,又怎麽可能割舍得下。隻是此時,紅挽姐弟尚在四爺身邊,至少還有阿瑪疼愛,可弘暉,他病了,從他就被那麽多人寵著伺候著,現在身邊卻連一個親人都沒有,他需要我。”
我拿出弘暉的信,康熙示意,李德全便接過去遞上。康熙看著臉上的線條慢慢柔下來,將信紙平鋪在桌麵,輕輕撫平。
我安靜地跪著,等待他的反應,也等待自己的命運。
“不告訴老四?”
“迴皇上話,四爺……”我攥緊拳頭貼在腿邊,腦子裏交錯閃過自胤禛看到弘暉棺木時的每個表情,心裏猛地抽疼,“此事,不知如何對四爺。句大不敬的話,我……奴婢和四爺是夫妻,您雖是皇上是君,可他是奴婢的天,本不該瞞他,也該第一個和他。可是現在,朝中政事繁忙,四爺好不容易才將此事放下,不該再為兒女事傷神……還請皇上定奪。”
康熙坐直身子,手指輕輕敲著桌麵,一下一下,像在思索。
安靜,隻有那個規律的輕響聲迴蕩在房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我低著頭不敢再看,地龍很暖,身後房門縫隙緩緩吹進寒涼的風,吹進我背脊骨髓。
不敢相信,他竟然同意了,隻是我不能獨自前往,要跟著他南巡的時候一起去,胤禛不去。還有一事,便是讓他那固執的兒子再娶兩個女人過門,當然不需要我做什麽,也不再需要德妃的善意提醒,因為他是皇帝,他隻需要下旨,天下之人莫敢不從。
南巡……我還要等,隻是我雖擔心弘暉的情況,卻也感恩他的安排,至少,我能離京了,離弘暉便近了一步。
胤禛對他皇阿瑪要向我兌現當年的西湖之行很是詫異,卻也無力阻擋。二月初九,春花漸放的時候,他站在紅色的巨大宮門前,遠遠地看著康熙南巡的人馬出發,有太子,有胤祥,還有本不該隨行的我。那個迎風挺立的樣子,在我腦海裏站了很久,總會和弘暉的臉一起出現,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清醒或是夢中。
此次南巡,為著去年的災情,康熙在山東停了很久,到處視察河工,不斷招見大官員,卻沒有再去觀賞趵突泉。直到三月初六才抵達富庶的江南之境,在揚州停留時,仍是關注黃河水道,不見往日悠閑。我一路跟著,感歎他的辛勞,5歲了,一個做皇帝的人,會做60年皇帝的康熙,我以前總覺得他是玩樂享受主義者,如今親眼得見,才確信,他心懷天下,確不愧千古一帝。
我去信給胤禛,提醒他胤禎和沛菡的孩子快要出生了,別忘了送去我備的禮。那個溫柔又聰明的女孩子終於得償所願要做母親了,胤禎那麽開心,他這做四哥的也要表示一下。越是離弘暉近一些,越是想那家中的兒女,也更明白什麽叫做骨肉,胤禛會擔心跟在康熙身邊的我和胤祥,該是也懂。
三月十七船入蘇州,春暖花開的蘇州城很有江南氣息,古色古香的韻味,鬱鬱蔥蔥的園林,橋流水亭台樓閣,比我在1世紀見到的更美。第二天即是康熙5歲生辰,他卻要求停止朝賀筵宴,拒絕了官員的晉見以及百姓送的食品,坐在書房裏安靜地寫字畫畫,身邊站著太子和胤祥,父子三人偶爾交談。我和李德全守在旁邊,研墨奉茶,感受這個皇帝在此次南巡中,難得的清閑。
經過鬆江府,在四月初三那天,我終於踏上杭州的土地,而我的弘暉,與我在這座城市不同的角落,正吹著同樣的暖風,一起唿吸著獨屬於這裏的空氣。
☆、124.飲一杯醉3
我什麽都沒有,康熙也明白我的急切,卻仍是讓我留在住所,帶著兩個兒子去了演武場檢閱八旗綠營官兵。
擔心了一路的胤祥,急急地囑咐著讓我不要胡思亂想不要到處亂走,便跟著康熙去了。
我坐在庭院裏看著杭州的綠柳,體會著近君情怯,我的弘暉可會怨我,他見到我,會是什麽反應什麽表情。我發瘋一樣的想要出去,想要立刻見到他,想把他緊緊地抱在懷裏,卻隻能把自己關進房間。
到了初八這天,康熙命太子先去西湖行宮,便帶著我和胤祥出了門。我不知道弘暉他們住在哪裏,也來不及去問笑容,即使她告訴我,我想我也分不清這古代的杭州城,隻好告訴康熙去意言堂。
站在意言堂的大紅色招牌下,一身便裝的康熙側頭看我,分辨不出表情撚著已有些泛了白的胡須,聲音低沉,“意言堂,京城那間聽生意很好,老九開的?”
我低下頭聲應著,“阿瑪聖明。”
康熙看著門內的擺設,沒有挪動腳步,“去年老四施粥,李福你墊了不少銀子,可是意言堂的?”
“是。”
康熙沒有再話,頭抬腳走進店內,我和胤祥、李德全緊緊跟在他身後。
這就是我在杭州的店了,與京城的大氣不同,滿是江南的細致婉約,更加適合女子。
迎上來的顏玉看到我們嚇了一跳,才要跪下已被康熙以扇子製止,輕吐二字“帶路”。顏玉快速掃了我一眼便低下頭轉身,帶著我們穿過廳堂走進後院。
“弘暉!”胤祥站在我身邊驚訝的叫著,聲音很輕,像是怕嚇到院中的孩子。我卻已經看著坐在凳子上,逗得麵前椅子裏那個女孩嘎嘎笑的弘暉挪不開視線。
弘暉抬頭迎著陽光,微眯了眼睛看向我們,那副神情很像胤禛,專注認真。隻愣了片刻他便起身跑過來,到了康熙身前撩著袍擺雙膝跪地,聲音竟已脫了離府時的稚氣,“皇瑪法,孫兒弘暉給您請安。”
我站在原地動不了,死死地盯著他,麵色紅潤看不出生病的樣子。康熙的手已經撫到他臉上,眉毛眼睛處處都是以前的樣子,隻是笑起來變得更是早熟,那顆虎牙已經看不見,被他抿在唇裏。
“草民舒子仲、顏玉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我看著跪在院子裏的兩個人,隻得苦笑,要給他們添麻煩了。
康熙沒有理會,拉著弘暉的手走向凳子,輕抖袍擺坐下攬著他靠在自己身上,看向仰頭望著他咯咯笑的女孩,微眯了眼睛用扇柄指著她,輕聲問著,“弘暉,這是誰呀?”
“皇瑪法,她是沉香,舒沉香。”弘暉指著仍跪在地上的二人繼續解釋,“喏,就是……就是……顏玉和蘇大夫的女兒。”
“蘇大夫……”康熙頭,看著弘暉笑問,“蘇大夫的女兒為什麽姓舒啊?”
弘暉低下頭,聲呢喃,“在這兒,很多人念起蘇或舒,沒有分別。”
我兒子真是太天才了,可惜難逃康熙法眼,好在他老人家沒準備為難自己孫子。
康熙瞥了那對夫婦一眼,才斂了笑低聲吩咐,“起來吧,先退下。”
顏玉抱著沉香跟著舒子仲快步退迴到前麵廳堂,將院子留給我們。
胤祥從我身邊一步步慢慢地走過去,彎腰看著弘暉,雙手貼在腿邊攥著衣袍。弘暉揚起臉如往常那般甜軟地叫 “十三叔”,他就唉了一聲像是歎息,撫著弘暉的頭將他攬在自己身前,弘暉的手掛在他腰後,緊緊抱著。
我的腳像是灌了鉛,定在原地,死死地盯著那雙手,他長高了。我的弘暉近在眼前,叫了爺爺,抱著舅舅,沒有喚我一聲額娘。
胤祥扶著弘暉的肩推開些許,迴身看我,康熙也在看我,弘暉……也是。
我忍著眼睛的酸疼,蹲下身,伸出雙手都有些抖,弘暉猛地撲過來,用力地纏著我的脖子,我能聽見他再一次真實地叫我,叫個不停。
“弘暉,對不起,額娘對不起你,額娘錯了,額娘想你,每天都想。”
弘暉的臉埋在我肩上,不停地搖頭,聲音嗡嗡地,“弘暉也想額娘,每天想。”
聽到胤祥咳嗽的聲音,我抬起眼,快速用手背抹過擋住視線的淚,看到康熙已站在麵前,忙扶著弘暉站好,跪在他腿邊。
康熙摸著弘暉的頭,轉身看著的院落,聲音極輕地傳過來,“過兩日,朕讓老十三來接你,迴京。”
不知道這句話他是對我的,還是對弘暉,後來聽到他下一句,我才明白,“弘暉,你額娘一直想來杭州,確實是個好地方。你在這兒把身體養好,到時,皇瑪法派人來接你。”
弘暉著頭,眼睛裏的笑淡了些,抓著袍子跪在我身邊,看著康熙的表情很認真,“皇瑪法,弘暉知道了,您放心,弘暉好好在杭州呆著,養好身體。還請皇瑪法也保重身體,弘暉在這兒給您磕頭了。”
弘暉磕得很虔誠,我能聽到他額頭觸碰地麵的聲音,響在心裏變成咚的一聲。
“好,好,你乖。”康熙微彎了身看著他的眼睛輕聲問著,“你那塊玉佩呢?”
弘暉從荷包裏心地掏出當年那塊兒黃色緞布,輕輕打開,一塊雕刻著“暉”字的玉佩靜靜地躺在上麵,泛著盈潤的幽幽白光。
“好,聽你額娘的話,把它收好。”康熙著轉身向院門走去,胤祥看了我和弘暉一眼,與李德全跟在他身後。
我站起身跟過去,康熙停了腳步,看著仍在院中跪著的弘暉,低聲道:“老十三看到弘暉都是這個反應,若是換了老四……”話沒完,甩了袍擺邁出門檻。
兩天。
曾經我在弘暉的屋子裏一坐便是一天,總覺日月交替緩慢,現在,竟是過得飛快。
弘暉變得比以前更乖,更體貼,總是靠著我噓寒問暖,生怕杭州的天氣我不適應。他拉著我漫步在西湖邊,走到了夕陽西下彎月高懸,指著各處景色給我講解。我竟像是從未到過杭州般,生出一種陌生的感覺,又讓它在弘暉的言語間變得鮮活熟悉,仿佛住了一輩子,深刻心底。
弘暉還像個鬼靈精,他悄悄地在我耳邊不帶我去看三潭印月,完便嘻嘻地笑,拉著我不停地跑。
我們在大街巷間穿梭,吃西湖藕粉,吃蟹肉籠包,吃薄荷糕水晶糕,直吃得我們兩個撫著圓圓的肚子相視而笑。他會扯著我的帕子分別擦掉我們兩個嘴角的糕屑,抿著嘴靦腆地笑,然後緊攥著帕子靠在我胸前,聲的叫額娘。我聽得清楚明白,空蕩了近一年的心,瞬間填滿。
初十一早,我們手拉著手才要邁出店門,胤祥已經立在門口,弘暉蹭著細碎的步子挨到他身側,手貼在他的手掌心。
在這個沒有人認識我們的西湖,胤祥舉著弘暉騎在自己肩上,始終不肯放下,逗得他咯咯的不停嘴地笑。弘暉就抱著胤祥的腦袋湊在他耳邊連聲叫著舅舅,響在我耳中變得格外真實,動聽,就像是沒有間斷地叫了一年。
坐在迴京的船上,仍忘不了那個畫麵,若是換了胤禛……
我又想起在迴行宮的路上,胤祥沉默了很久,若有所思地告訴我,“弘暉很想四哥,很想,就像你時候想爸爸。”
五歲的我什麽也不懂,隻會哭著叫爸爸,可是弘暉已經八歲了,他聰明早熟又敏感纖細。希望我補送給他的生辰禮物——胤禛那些被我偷偷帶來的字畫,會讓他覺得阿瑪,離得並不遙遠。
過了幾日,康熙竟同時收到兩道折子,一個是胤禛的,另一個是十四的,內容大抵相同,沛菡在四月初三那天為胤禎添了個兒子,母子均安。
我記得這個日子,就是在那一天我成功來到了杭州,即將見到我的弘暉。看來,大家都滿足了自己的心願,隻除了我記憶中那個迎風挺立在紅色宮門外的男人。
康熙的高興我看在眼裏,似乎比往日更多了幾分,很快賜了名字:弘明,著人加急送返京城。
那個名字晃在我眼前,想象當初他寫下弘暉二字時的神情,是否也如現在這般開心。康熙也在看我,筆尖懸在“明”字上,似有深意。
此次迴程很是緩慢,船在蘇州揚州各地停靠,幾乎經曆了整個四月和閏四月。我眺望著那座漸遠的城,覺得這樣的速度也很好,至少可以讓我再放肆的多想他一些時日。迴到京城,麵對胤禛,不管此事是不,都不可能再有這樣安靜的日子了。
時間就是這樣,當你想讓它飛速運轉時,總是慢得你心焦。可是當你希望分針秒針靜止不動,也不可能停住,時間。
閏四月二十八日那天,我迴到了熟悉的京城,看到我不曾刻意想起卻始終徘徊在腦海中的身影。
胤禛仍是那樣筆直地站著,還是那道紅色的宮門,隻是此時,接駕的人很多,我卻仍是一眼就看到人群裏的他,他也看見我了。
康熙沒有再和我什麽,直接進了那座紫禁城,隻呆了幾天又帶著一眾兒子去了塞外,依然沒有胤禛。
他還是留守在京裏,繁忙依舊。同樣留下的,還有八爺黨四人。
☆、125.千召萬喚
府裏,還是那個樣子。
前後的院落,如昔的涼亭、花園,仍是安靜。
除了進府的時候,蘭思和宋氏來請了安,極少出現在我眼前。也許因為,我很少走出自己的院子。
紅挽姐弟貌似又長高了些,總會讓我想起那個長高了不少的弘暉。兩個孩子仍是一個愛愛笑一個安靜異常,非常互補,卻都變得體貼懂事,眉目間越大越有胤禛的影子。
我在府裏安靜地呆了三天,看著胤禛與我一樣的沉默,總會心疼,卻不出話來。他會像以前那樣抱著我,下巴抵在我頭,腰際的雙臂卻攬得更緊。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能聽見他細微的歎息聲,許久,變成平穩輕淺的唿吸。我用心地聽著,一聲聲數著,才能睡著。
李福告訴我,四爺要娶新格格進門了,我才想起出發前康熙的話,頭應了讓他著手準備。沉寂了太久的日子,也許,該有些熱鬧的喜事。
從府門開始,我將貝勒府仔仔細細地走了一遍,看著那些曾經哭過笑過、感動過傷痛過、相聚又分離的每一個角落,熟悉也陌生。
這個住了將近六年的家,終是要有新人進來了,該會熱鬧些吧。那些年輕的女孩子,那些著話都會笑起來的女孩子,那些站在德妃院牆裏歡快地踢著鍵子的女孩子,如春花般甜美絢爛……而我,似乎太沉浸在自己的心事裏,竟然把這件喜事忘了個幹淨,沒有再像當年迴府時巡邏犬似地搜尋她們的蹤跡。
隔了兩天,兩紅色的轎子同時抬進了貝勒府,沒有熱鬧的吹打,沒有長長的迎親隊伍,隻有兩個喜娘跟著,就那樣安靜地進了側門,停在中間那座三合院。
我坐在中廳的椅子裏,透過廳門看著院裏的轎子,旁邊端坐的胤禛一身大紅色,晃著我的眼角眉梢。
我不知道康熙怎麽想的,早就好的事為什麽要等到今天,竟然還讓兩個女孩子同時嫁過來。這洞房花燭可要怎麽分配才好,難道要讓他兒子使出乾坤大挪移來趕場麽,他就不知道心疼心疼自己兒子?
或是,康熙心裏仍在氣我隱瞞了弘暉的事,雖是忍著沒有殺了我,卻要用這種方式來讓我記個清楚?可是,我已經沒有感覺了,至少現在的我心裏不疼不癢,也許,這種不在意,已經成功讓我蛻變成皇家需要的那種大肚能容的皇子福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