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與他的幾個誌同道合的黃埔同學早就商量,要在黃埔同學中選擇一些最忠於蔣介石、最忠於主義與團體、又最有軍政才幹與活動能力的人,建立一個秘密核心組織,然後再以此核心組織去聯絡、團結廣大黃埔同學,掌握與控製國民黨的軍隊,從而支持與維護蔣介石牢牢控製全國的黨政軍最高權力。
早在1930年底中原大戰結束,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開封時,就與正在這裏進行軍事情報活動的戴笠協商策劃,秘密成立了一個軍事核心組織--“三民主義大俠團”,又名“除奸團”,參加者是清一色的黃埔出身的國民黨軍官,有冷欣、蕭灑、陳質平、王天木、馬誌超等多人,胡宗南與戴笠為首領,王天木為書記,馬誌超管總務等。其任務是維護蔣介石的領袖地位,製裁與剷除反蔣人士。這個組織因各種原因存在時間不長,活動也未展開,但卻是後來成立的“三民主義力行社之先驅”。參見戈士德:《胡宗南與戴笠》,(台北)《中外雜誌》第31卷第2期,第15頁;又見蕭作霖:《復興社述略》,(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第68頁。
現在,蔣介石也要黃埔學生親信成立自己的組織了。胡宗南聽了十分高興。他聽說這天晚上,曾擴情、賀衷寒、康澤等十多位黃埔同學正在南京“浣花菜館”聚餐並討論成立組織的問題,急忙趕去入席。大家熱烈歡迎胡宗南並請他發言。胡宗南當仁不讓,提出他的意見說:“同學們要團結,這問題很急切,老是這樣談,時間已經過去很多了,要推舉幾個人負責籌備。”胡顯得比別人更急迫與更實際。大家同意了他的意見。胡宗南也就不客氣地立即一下子推舉了賀衷寒、鄷悌、滕傑、周復與康澤五個人負責籌備,大家也無異議。康澤:《復興社的緣起》,(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37輯,第135頁。胡宗南說完就退席了。他要趕去奉化見蔣介石。但籌備建立黃埔學生組織的活動就此正式開始了。
復興社“十三太保”中的第一號“太保”(3)
因此,後來外界傳說,胡宗南是所謂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之一,即是最初醞釀和籌組這個組織而後又始終是中心骨幹的一批人。蕭作霖:《復興社述略》,(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第68~69頁。當然“十三人”隻是個概數,並不一定僅是十三人,也不能具體指出是哪十三個人,但胡宗南與賀衷寒、康澤、鄧文儀、戴笠、桂永清等是其中的核心與骨幹人物,卻是事實。
1932年1月底,蔣介石迴南京復職,不久擔任軍委會委員長。到2月中旬,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蘇南。就在這期間,賀衷寒、康澤等人在南京緊張活動,終於在2月底3月初,在南京中山東路勵誌社裏召開成立大會,蔣介石親自到會,宣告成立“三民主義力行社”。“復興社”是力行社的外圍組織。兩個組織,一套班子。由會議選舉、經蔣介石批準,產生了領導機構。有常務幹事5人,幹事12人,還有候補幹事若幹人。在幹事會下,設處理日常事務的書記處,有書記與助理書記,下麵分設總務處、組織處、宣傳處與特務處等。
胡宗南被選任為12個幹事之一。本來蔣介石不許復興社吸收帶兵官參加。黃埔學生出身的帶兵官,尤其是師長以上的,非經特許也不能參加。隻有胡宗南與黃傑、桂永清等極少數人是例外,胡宗南還實際上成為力行社與復興社的領導骨幹。從這也可見蔣介石對胡宗南的破格優待與特殊寵愛。
當然,由於胡宗南經常統兵在外,南征北討,不可能常在南京,更不可能常參加力行社或復興社的日常領導工作與各種組織活動。胡宗南本人平時也不願對外人多談力行社或復興社的事,甚至連其名稱也不願提。但這並不能否認胡宗南對這個組織的高度重視及其對這個組織的重大作用與影響。復興社的骨幹分子蕭作霖後來迴憶與評價胡宗南時,說:
胡宗南在復興社組織中沒有負實際責任,並且從不輕易與人談到或提及復興社這個名稱,好像他是並不熱衷於任何政治活動似的。其實他正是一個有極大政治野心、極熱衷於政治活動的人。……在屢次深談中,我才發覺他有意圖取中原作為基地,並有意於謀取統製復興社整個組織,他的野心是正不下於蔣介石的。蕭作霖:《復興社述略》,(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第68~69頁。
這是講胡宗南對復興社的重視與野心。關於胡宗南對復興社的作用與影響,蕭作霖寫道:
他的實力日增,聲望日隆,成為黃埔軍人中無人可與比肩的第一位紅人,他也隱然以黃埔係的天字第一號人物自居。同時,因為蔣介石特別把他提名為復興社領導骨幹之一,大家以為蔣必有其特殊用意所在,所以都對他特別表示尊重,凡有大事,無不徵求他的意見,他的然否往往是具有決定作用的。因此,他便也隱然以復興社組織的幕後人自居。黃埔學生一般都自命為蔣介石的嫡子,而胡宗南則更以“太子”自許……
他在復興社這個組織中,是一個核心中的核心,是一個發縱指使的幕後人物,實際上成為所有那些“太保”中的第一號“太保”。同上。第三章“追剿”紅軍進軍西北
</br>
早在1930年底中原大戰結束,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開封時,就與正在這裏進行軍事情報活動的戴笠協商策劃,秘密成立了一個軍事核心組織--“三民主義大俠團”,又名“除奸團”,參加者是清一色的黃埔出身的國民黨軍官,有冷欣、蕭灑、陳質平、王天木、馬誌超等多人,胡宗南與戴笠為首領,王天木為書記,馬誌超管總務等。其任務是維護蔣介石的領袖地位,製裁與剷除反蔣人士。這個組織因各種原因存在時間不長,活動也未展開,但卻是後來成立的“三民主義力行社之先驅”。參見戈士德:《胡宗南與戴笠》,(台北)《中外雜誌》第31卷第2期,第15頁;又見蕭作霖:《復興社述略》,(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第68頁。
現在,蔣介石也要黃埔學生親信成立自己的組織了。胡宗南聽了十分高興。他聽說這天晚上,曾擴情、賀衷寒、康澤等十多位黃埔同學正在南京“浣花菜館”聚餐並討論成立組織的問題,急忙趕去入席。大家熱烈歡迎胡宗南並請他發言。胡宗南當仁不讓,提出他的意見說:“同學們要團結,這問題很急切,老是這樣談,時間已經過去很多了,要推舉幾個人負責籌備。”胡顯得比別人更急迫與更實際。大家同意了他的意見。胡宗南也就不客氣地立即一下子推舉了賀衷寒、鄷悌、滕傑、周復與康澤五個人負責籌備,大家也無異議。康澤:《復興社的緣起》,(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37輯,第135頁。胡宗南說完就退席了。他要趕去奉化見蔣介石。但籌備建立黃埔學生組織的活動就此正式開始了。
復興社“十三太保”中的第一號“太保”(3)
因此,後來外界傳說,胡宗南是所謂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之一,即是最初醞釀和籌組這個組織而後又始終是中心骨幹的一批人。蕭作霖:《復興社述略》,(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第68~69頁。當然“十三人”隻是個概數,並不一定僅是十三人,也不能具體指出是哪十三個人,但胡宗南與賀衷寒、康澤、鄧文儀、戴笠、桂永清等是其中的核心與骨幹人物,卻是事實。
1932年1月底,蔣介石迴南京復職,不久擔任軍委會委員長。到2月中旬,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蘇南。就在這期間,賀衷寒、康澤等人在南京緊張活動,終於在2月底3月初,在南京中山東路勵誌社裏召開成立大會,蔣介石親自到會,宣告成立“三民主義力行社”。“復興社”是力行社的外圍組織。兩個組織,一套班子。由會議選舉、經蔣介石批準,產生了領導機構。有常務幹事5人,幹事12人,還有候補幹事若幹人。在幹事會下,設處理日常事務的書記處,有書記與助理書記,下麵分設總務處、組織處、宣傳處與特務處等。
胡宗南被選任為12個幹事之一。本來蔣介石不許復興社吸收帶兵官參加。黃埔學生出身的帶兵官,尤其是師長以上的,非經特許也不能參加。隻有胡宗南與黃傑、桂永清等極少數人是例外,胡宗南還實際上成為力行社與復興社的領導骨幹。從這也可見蔣介石對胡宗南的破格優待與特殊寵愛。
當然,由於胡宗南經常統兵在外,南征北討,不可能常在南京,更不可能常參加力行社或復興社的日常領導工作與各種組織活動。胡宗南本人平時也不願對外人多談力行社或復興社的事,甚至連其名稱也不願提。但這並不能否認胡宗南對這個組織的高度重視及其對這個組織的重大作用與影響。復興社的骨幹分子蕭作霖後來迴憶與評價胡宗南時,說:
胡宗南在復興社組織中沒有負實際責任,並且從不輕易與人談到或提及復興社這個名稱,好像他是並不熱衷於任何政治活動似的。其實他正是一個有極大政治野心、極熱衷於政治活動的人。……在屢次深談中,我才發覺他有意圖取中原作為基地,並有意於謀取統製復興社整個組織,他的野心是正不下於蔣介石的。蕭作霖:《復興社述略》,(北京)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第68~69頁。
這是講胡宗南對復興社的重視與野心。關於胡宗南對復興社的作用與影響,蕭作霖寫道:
他的實力日增,聲望日隆,成為黃埔軍人中無人可與比肩的第一位紅人,他也隱然以黃埔係的天字第一號人物自居。同時,因為蔣介石特別把他提名為復興社領導骨幹之一,大家以為蔣必有其特殊用意所在,所以都對他特別表示尊重,凡有大事,無不徵求他的意見,他的然否往往是具有決定作用的。因此,他便也隱然以復興社組織的幕後人自居。黃埔學生一般都自命為蔣介石的嫡子,而胡宗南則更以“太子”自許……
他在復興社這個組織中,是一個核心中的核心,是一個發縱指使的幕後人物,實際上成為所有那些“太保”中的第一號“太保”。同上。第三章“追剿”紅軍進軍西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