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貴妃微微有些恍然,猛然間似是想起了什麽,目光越發溫柔了幾分:“令娘,去摸一摸它罷。無妨,馬奴在旁邊,我們也一直跟著你呢。它是我特地挑的,性情十分溫順,你一定會喜愛它的。”
李暇玉亦是微微頷首:“貴主莫怕,它就是生得高大了一些罷了,論年紀與阿灰相差無幾,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小娘子呢。若是貴主能夠與它親近起來,它定然和阿灰一樣,日後都能陪著貴主一起頑耍,也隻認貴主為主人。”
在武貴妃與李暇玉的鼓勵下,小公主終於鼓起勇氣來到小母馬身邊,顫巍巍地舉起手輕輕地撫了撫它的臉。小母馬望著她,仿佛正在辨認她的模樣,而後很溫和地低頭蹭了蹭她的臉。待小公主張開手掌後,它溫順地舔著她手心中的飴糖,竟是絲毫不怕生。
“阿爺,它很聰明,和阿灰一樣。”義陽小公主摟住小母馬,眯著眼笑了起來,“多謝貴妃費心,兒很喜歡它!兒要給它取名,就叫阿雪罷。”說著,她便與小母馬親親熱熱地說起話來:“阿雪,阿雪,你聽見了麽?‘阿雪’是你的名字,我給你取的,覺得好聽麽?好阿雪,往後你要一直陪在我身邊,而且要與阿灰、阿黑和阿黛好好相處,知道麽?”阿灰、阿黑與阿黛,正是她的三條小狗的名字。
小公主為愛寵取名的水準,李暇玉與秦尚宮都不忍心評價。便是三歲的染娘,堅持要替自己的小貓取名花花,似乎也比阿灰阿黑之類好聽些。不過,有了這些小動物之後,她的心情確實越來越開朗,漸漸走出了喪母的痛苦。此時武貴妃又適時地送了這樣一匹小母馬過來,確實是用心良苦,想必她們二人日後的感情定會慢慢融洽起來。
“貴妃,郡君,騎馬是不是要換上胡服?”小公主雙眼亮晶晶的,“兒還從未穿過胡服呢。”其實杜皇後曾命人給女兒做了許多胡服,隻是沒有合適的場合穿上罷了。且那些胡服多是豔麗的顏色,如今均不能穿了。當然,秦尚宮絕不會忽略這些,早便命人準備好了顏色素淡的。
武貴妃便牽著她迴到最近的宮室當中:“都已經備好了,咱們都換上胡服,好好騎一騎馬。定敏郡君如今身子沉重,可能一同騎馬?緩緩騎一段,應當無事罷?”她興致極好,說話間神采飛揚,比平日裏雍容優雅的模樣多了幾分生氣與鮮活。
李暇玉看得微微一怔,越發覺得眼前的女子既熟悉又陌生。她略作思索,垂首撫了撫已經高高隆起的肚腹,笑道:“貴妃殿下都這般問了,妾自然不能掃興。腹中的孩兒們一向安穩,若隻是稍微走幾步,應當是無妨。隻是,不知可有適合我的胡服?”她懷的確實是雙胎,如今剛過五個月,腹部看起來卻如同七八個月一般。不過,這依然不妨礙她在家中拉弓射箭,偶爾胡服騎馬外出。
聞言,秦尚宮禁不住看了她好幾眼,略有些擔憂:“這倒是不必擔心,宮婢們手巧得很,尋件寬大些的胡服,再稍微改一改便是了。”
謝琰目送她們走遠,倏然失笑,也覺得自己似是太緊張了些。阿玉騎射技藝高超,在馬背上如履平地,便是如今懷著身孕,稍騎一騎應當也是無妨的。而且,前兩個月孩子們還有些折騰,如今亦是安生了不少,理應無須擔憂。
見愛女笑容璀璨,愛妃興致高昂,聖人亦是開懷不少:“這確實是一匹通人性的小馬,很適合令娘。改日朕再著人多挑幾匹,都給她好好養著,每日換著騎也無妨。日後長大了,還可帶著出去射獵、打馬球呢。”京中的貴女們誰不會騎馬射獵打馬球?若隻會待在家中琴棋書畫,女紅針黹,顯然並不合群,身子骨也孱弱許多。
傻耶耶們很快便找到了共同語言,謝琰亦很是認真地點頭:“臣在家中也開始教染娘射箭了。雖是小娘子,但也應該活得肆意飛揚一些。臣真恨不得她如今就能拉開弓,可惜這孩子氣力尚有些不足,隻能頑彈弓和投壺。”
“令娘年紀大些,說不得能試試小弓小箭了。投壺確實是不錯的遊戲,前兩日朕與她們二人還頑了一陣,貴妃的準頭可比朕好多了,令娘還須多練一練。”說到此,聖人再度遙遙望向正策馬飛奔的千牛衛們,忽而生出了幾分豪氣:“來人,替朕取來袴褶換上,牽來朕的烏騅寶馬!”
換上更加利落的袴褶,年輕的皇帝翻身上馬,揚鞭而笑:“謝愛卿,陪著朕跑一跑馬如何?不拘什麽勝負,權當活動活動筋骨便是!”
“微臣遵命。”謝琰依舊穿著明光鎧,隨意地牽上部下的馬,催馬隨了上去。雖說聖人明言不拘勝負,但他始終維持著落後半個馬身的狀態。無論聖人如何禦馬加速,或者如何稍稍減速,他都始終保持著同樣的距離。
千牛衛們見狀,皆是嘖嘖稱奇。若要賽馬超越並不難,難的便是這般隨心所欲地控馬。而且,這匹馬還是謝中郎將隨意牽來的,絲毫不熟悉,更稱不上什麽默契。君不見那位失了馬的千牛備身——叫作權峙的,正眨也不眨地望著滿場飛奔的中郎將麽?大概已經全然被謝中郎將徹底折服了罷。
此時此刻,換完胡服的武貴妃等人也迴到了場中。義陽小公主難得見阿爺縱馬飛奔的暢快模樣,亦禁不住有幾分躍躍欲試。不過,武貴妃卻很有耐心地慢慢教她。從如何上馬,如何催馬慢行,到如何勒馬,隻教了最簡單的,又親自扶著她反複練習。
李暇玉與秦尚宮在旁邊靜靜地望著,並不上前打擾。直到義陽小公主微微撅起嘴,嬌嗔道“貴妃,兒想騎快一些”,武貴妃卻搖搖首拒絕了:“你初次騎馬,練習這些已經是足夠了。騎馬到底有些危險,隻能慢慢學。”
李暇玉見武貴妃已是出了一身薄汗,便微微一笑,打圓場道:“貴妃殿下教了這麽久,想來也累了。貴主如今隻需反複練習即可,由妾與秦尚宮看顧著便足矣。貴妃殿下換了胡服,又牽來了愛馬,何不好生鬆散一迴呢?”
武貴妃望了她一眼,知道她許是想私下勸小公主幾句,便答應了:“聖人已經不知催馬跑了多少圈,倒教我有些眼紅了。這樣罷,我且去跑幾圈,待會兒再過來瞧瞧令娘。”說罷,她便也利落地翻身上馬,背著弓箭縱馬離開了。
義陽小公主有些豔羨地望著她的背影:“定敏郡君,我什麽時候也能像貴妃一樣?”
“每日不間斷地練五六年,大概便能成了。”李暇玉牽著馬韁,帶著她與小母馬緩緩地在草地上走動,“貴主,欲速而不達的道理,應當聽說過罷?萬事都須得循序漸進,誰也不可能一日便練得高超的騎射功夫。隻有將最基本的上馬、下馬、催馬、控馬的動作反複練習熟練,方能徹底掌控阿雪,令它毫無阻礙地聽從你的命令行事。”
義陽小公主有些懊悔地點了點頭:“郡君,我明白了。隻是……隻是我也想試試騎馬飛奔到底是什麽感覺。這些動作一直反複反複,確實就像習字一樣無趣。若是郡君教我騎馬,也能像教我習字一樣,握著我的手腕帶著我寫寫畫畫,讓我覺得自己日後也能寫出那麽好看的字來,就不會覺得習字讓人不耐煩了。”
小家夥低著頭看過來的時候,一雙眸子裏透著幾分狡黠。李暇玉這才恍然明白,之前的不耐隻是她假作出來的,她想讓人帶著她騎馬,卻不想與武貴妃同騎,這才使了個小計讓武貴妃先行離開了。小貴主比她與秦尚宮想象中的更聰敏,亦很是懂得把握時機。不過,這樣雕蟲小技偶爾使一使不打緊,卻遠遠不可能是武貴妃的對手。
李暇玉猶豫片刻,心中雖然抵觸為武貴妃說好話,卻更清楚自己不得不提:“貴主,貴妃殿下是長輩,到底不該如此。日後對長輩隻需直率一些便是,若是無傷大雅的小要求,長輩定會滿足你的。”若是不涉及利益之爭,不涉及新仇舊恨,武貴妃確實擁有常人難及的容人之量。
義陽小公主咬了咬唇,低聲迴道:“是我做得不對……以後再也不會了。不過,貴妃若是一直教我,自己就不能騎馬射箭了。今日好不容易才有了空閑,她也該像阿爺一樣,禦馬跑一跑才是。”
“原來貴主是替貴妃著想,這番話便更該誠心誠意地說出來了。”李暇玉笑道,讓她從阿雪身上下來,“作為貴主細心體貼的獎勵,妾便帶著貴主跑一跑馬罷。”說著,她發覺自己牽著阿雪,已經離武貴妃命人帶來的那些馬匹馬奴有一段距離了。正想著是否要迴去挑馬,旁邊便有人遞來了馬韁,卻是另外一位千牛衛中郎將。
這位中郎將爽朗一笑:“定敏郡君身子沉重,小貴主又年幼,再一路走過去未免有些吃力。就用這匹馬罷,性情溫順得很,保證聽話!”
這匹棕黑色的馬睜著圓溜溜的眼睛望著他們,確實能瞧得出脾性很溫和。於是,李暇玉謝過了他,便扶著義陽小公主上馬,自己也敏捷地翻身而上,沉重的腹部對於她而言仿佛並不存在一般。旁邊的千牛衛們看得呆了呆,均禁不住暗道:不愧是謝中郎將的媳婦,傳聞中赫赫有名的女將。同樣是大腹便便的漢子們,便絕不可能如她這般動作輕敏。
☆、第二百三十三章 相救猶疑
感覺到身下的馬緩步小跑起來的時候,義陽小公主無比興奮。她笑著喚了聲阿雪的名字,雪白的小母馬立即跟了過來,毫不怕生地與這匹神駿比肩而行。棕黑大馬從鼻中噴出了一口氣,也並不將小母馬放在眼中,自顧自地小步慢跑著。秦尚宮亦騎著一匹馬,緩步在她們後頭走動,並不敢禦馬飛奔。
李暇玉抖了抖馬鞭,發出劈啪的響聲。馬鞭其實並未打在馬臀上,卻如同一種信號,已經調教妥當的駿馬立即加快了腳步,撒開蹄子帶著二人滿場奔馳起來。它的速度並不算最快,但一旦想到馬上坐著的是孕婦與稚童,秦尚宮與千牛衛們便無不替她們擔憂起來。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小公主歡快的笑聲。
摩拳擦掌打算隨時相救的千牛衛們默默地對視了一眼,又見下場騎馬的宮婢越來越多,便悄悄地離開了這半邊馬場。雖說他們皆是能夠隨著聖人出入內宮的千牛衛,但到底還是須得避嫌,絕不能像宮外的馬場那般,郎君娘子們毫無顧忌地在一起奔馬頑耍。
飛奔了幾圈,從聖人和謝琰身邊掠過兩三迴之後,李暇玉便感覺到謝琰略有幾分擔憂的視線。這位傻耶耶最近頗有幾分草木皆兵之感,格外容易緊張,雖不會限製她的行為,卻總是默默地用目光對她表示“憂慮”,弄得她做什麽都不能盡興。
眼下她微微出了一身薄汗,騎馬的興致亦算是暫時滿足了,於是便緩緩地停下了馬,將馬韁交給了義陽小公主:“貴主,試著讓它動一動。”
義陽小公主小心翼翼地輕輕拉了拉馬韁,棕黑色的馬果然再度緩緩漫步起來。而李暇玉迴過首,發現她們已經來到了馬場一側。許是因宮婢們都開始試騎的緣故,千牛衛們刻意避開了。偌大的半個馬場空空蕩蕩的,隻有零零星星的幾人遠遠地立在邊緣警戒著,秦尚宮與宮婢們則集中在某個角落中練習騎馬。
這時候,身著紫藤色胡服的武貴妃神采飛揚地禦馬而來,仿佛一道影子似的飛速接近。因義陽小公主在,原本她該稍微控製一番速度才是,然而那匹馬卻似乎用盡了全身的氣力,嘶鳴著越奔越快。
李暇玉敏銳地發覺有些不對勁,定睛一看,忽然覺得武貴妃的神色似乎正在不斷地變幻——方才似是還在笑著,刹那之間便像是突然失去了控製一般,眉目中竟流露出了冰冷的寒氣與怒火!
那匹馬有問題!武貴妃控不住馬!危險了!!
她幾乎是本能地將義陽小公主抱到了旁邊的阿雪身上,輕輕地驅趕小母馬趕緊離開。小公主似是察覺了什麽,有些驚懼地迴過首:“郡君,貴妃——”
李暇玉卻是倏然一怔,腦中竟然想到:她為何要救武氏?她殺了她的阿娘,她的阿弟,她的夫君,她為何要救這個仇敵?!不錯,她們之間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她前世便應該殺了她複仇,卻因懦弱與無能為力,隻能鬱鬱而亡。今生既然已經有人替她下了殺手,她隻需旁觀便能讓她失去性命——如此簡單,根本無需抉擇!
然而,下一刻,義陽小公主恐懼的目光又掠過腦海,周圍各種嘈雜的叫喊聲似近似遠。她依稀能聽見謝琰正在唿喚著她的名字,還能聽見聖人正在大喊著武貴妃的名字,聲音都仿佛有些扭曲了。她更能清清楚楚地瞧見,武貴妃緊緊地望著她,視線堅定,毫無恐懼,仿佛篤定她一定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她該死!她該死!!讓她就這麽去死罷!
不!不能如此!眾目睽睽之下,若是不救武貴妃,豈不是會被聖人遷怒?!誰知他的本性是不是和便宜阿爺一樣涼薄!眼下能救武貴妃的隻有離得最近的她,其他人恐是趕不過來了!若是武貴妃出了事,謝家與李家定然不可能幸存!!
前世……前世的仇恨何必牽累如今?!她的夫君、她的孩兒、她的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無數矛盾衝突與痛苦猶如唿嘯的洪流一般遠去,在無盡的悲慟哭聲中,李暇玉咬緊嘴唇,驅馬衝了上去。這是她第二迴如此毫不留情地壓製前世的記憶,任憑那位義陽公主正蜷縮在角落中哀哀號哭,字字泣血。她的心神卻無比堅定,近乎冷酷地做出了決定:前世殺不得的仇敵,今生亦是不可能複仇了!絕不能因一己之恨,便帶累了所有家人!!
所有思緒不過是電光石火,刹那間便一掠而過。在其他人看來,這位挺著腹部的定敏郡君幾乎是頃刻間便冷靜地做出了反應。她將小公主放到小母馬上趕開,自己驅馬上前,與那匹已經陷入瘋狂的馬並駕齊驅。
武貴妃壓低身子,趴伏在馬背上。馬韁已經無法控製身下這匹發狂的馬,她的身體就像驚濤駭浪之中的一葉扁舟,稍有不慎便要徹底傾覆。然而,即便如此,她依舊沒有流露出任何畏懼的神色,雙手緊緊地抱住馬頸,並且密切地注意著李遐玉的動作,隨時準備配合。
李遐玉很快便趕上了她,手中的馬鞭飛揚起來,卷住她的腰肢。同一時刻,武貴妃放開手,任自己被馬鞭牽拉著落在了李遐玉身後。雖然腹部被突出的馬鞍撞了一下,但並不疼痛,可見這位定敏郡君用的力道十分合適。而且,轉瞬間便脫離了性命危機,她心中已是徹底安定下來了。
這時候,聖人與謝琰一前一後策馬飛奔過來,千牛衛們也用套馬索將那匹瘋馬製服了。口吐白沫的棗紅馬哀鳴一聲,倒在了地上,不多時便沒了動靜。所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定敏郡君再遲上一時半刻,武貴妃便極有可能落馬受重傷了。
“二娘!二娘你沒事罷!”聖人跳下馬,幾乎是急切地狂奔過來,將武貴妃從馬上抱下。
謝琰雖然並未焦急地唿喚李遐玉的名字,卻也立即來到棕黑大馬旁邊,給她牽著韁繩,仿佛是在確定這匹馬不會突然發生什麽變故。李遐玉垂眼望著他,不知此刻自己心中湧動著的究竟是失落還是悵然。她唯一能夠確定的是,瞧見謝琰的這一刹那,她便堅信自己日後絕不會後悔。
“貴妃……郡君……”義陽小公主滑下小母馬,嗚哇一聲哭泣起來。秦尚宮以及其他宮婢亦是淚水盈盈,根本沒想到竟然會親眼瞧見這般驚險的事。幾個馬奴已經驚慌的跪了一地,武貴妃選的這些馬平日都是他們照顧的,如今馬出了事,他們定然也已是性命不保。唯一的奢求,大概便是不牽累自己的家人了。
李遐玉輕巧地下了馬,對著謝琰使了個眼色。謝琰遂立即命人檢查武貴妃準備的所有馬匹,也包括義陽小公主的阿雪。千牛衛們迅速地行動起來,將馬奴捆綁得結結實實,嚴密看守。而後,又喚來數個老道的飼馬人仔細檢查了馬匹,果然發現不少馬匹都顯得有些躁動不安,卻並非生病所致。顯然,這些馬在被帶過來之前,所用的草料或者飲水曾被人動了手腳。
“給朕仔細地查!朕倒要看看,究竟是誰敢動貴妃和令娘!”聖人勃然大怒,臉色陰沉得可怕,幾乎是立即便懷疑了楊賢妃,“別教朕發現與楊家有任何幹係!如果查出來證據,朕絕不會輕饒他們!必要以謀害朕的罪名論處!”確實,倘若他興致一起,騎的不是自己的烏騅而是這些馬匹,說不得落馬重傷的就是他了。身為帝皇,豈能容忍暗處有人覬覦自己的性命?
“陛下不必動怒,臣妾這不是安然無恙麽?”武貴妃握住他的手,輕輕拍了拍胸口,“方才當真是嚇得有些怕了,不過,臣妾相信,眾目睽睽之下,一定不會有事,心裏才安穩了許多。”說罷,她又含笑看向李遐玉:“定敏郡君果然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女將軍,身手實在敏捷得很。”
聖人這才迴過神來,神色略微和緩了些:“定敏郡君救了貴妃,定要重重地賞!”
“重賞之事稍後再說也不遲。臣妾覺得,郡君畢竟身子沉重,還是應當先歇息一會,喚來太醫仔細診治一番,方能讓人放心一些。”武貴妃又接道,望向李遐玉與謝琰夫婦二人時,帶著毫不掩飾的感激與親近之意。
李遐玉怔了怔,剛要謝絕,謝琰卻拱手行禮道:“貴妃殿下想得周到,臣感激不盡。”
聖人於是也微微頷首:“不僅是定敏郡君,貴妃和令娘也須得讓太醫來診一診脈,至少開些安神的方子。”他轉身,大步走到正撲在李遐玉懷中痛哭的義陽小公主身邊,將她抱了起來。
武貴妃也隨了過去,輕輕地拍了拍李遐玉的掌心,懇切地低聲道:“今日之事,我絕不會忘。郡君固然擅長騎射,但畢竟如今身體不同尋常,能暫時擯棄護子之心來救我,這份情誼,我定會記得清清楚楚。”
“貴妃殿下……”李遐玉本想解釋,她並不認為自己此舉有任何危險。若不是有萬全的把握,她絕不會如此冒險行事。但看到武貴妃的笑顏時,不知為何,她卻並未說出口。也罷,就讓她這麽誤會下去罷。說不得日後她能看在今日之事的份上,待謝家、待小公主更和善一些。
☆、第二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
經太醫仔細診治之後,肯定李暇玉確實並無大礙,謝琰方鬆了口氣。當然,常年待在宮廷內為各種貴人看診,太醫們亦有自己的生存智慧——雖說脈象診不出任何不妥,但出了這般驚魂之事,整個內廷外朝都大受震動,更別提當事者了——斟酌著開幾個安神定心的方子總是錯不了的。
於是,自覺安然無恙的李暇玉竟與武貴妃、義陽小公主一樣,得了好一番諄諄醫囑,又堅持讓她臥床休養一段時日。謝琰當即向聖人告了假,親自將她護送歸家,又焦躁不安地吩咐貼身侍婢們去請正留在謝家做客的藥王過來瞧一瞧。不論李暇玉如何辯解說明自己完全無事,他都恍若不曾聽見一般。
銀發銀髯的老神仙隻在內堂外頭探了探腦袋,略微打量了夫婦二人一遭,便牽著染娘轉身離開了:“分明是紅光滿麵,氣血足得很,好端端的看什麽診?小染娘,你耶耶才需要開個定神的方子,是也不是?如此下去,不等你阿娘生產,他大概就要愁白了頭發。”
內堂之中,謝琰苦笑一聲,而後滿臉肅然地轉過頭來。李暇玉立刻合上眼,假作自己已經睡下了。他們其實都很清楚,當時由她出手確實是最為合情合理的。若是稍遲片刻,武貴妃便極有可能墜馬重傷。屆時,在場所有人恐怕都逃不脫追責。畢竟,他們都很清楚武貴妃對於聖人而言意味著什麽。
“至少這一段時日,好好歇息罷。”於是,謝琰並未多言,隻是輕輕一歎,“若在平時,我心中定然不會生出任何驚惶。比今日更驚險的事,我們亦早已經曆了無數迴,我當然相信你的騎射技藝。隻是,想到你腹中還有咱們的孩兒,他們或許會拖累你,又或許會與你一同受傷……我便險些想公報私仇,動用屬下將此事的罪魁禍首查出來,千倍百倍地展開報複。”
“三郎,此事無須插手。”李暇玉立刻接道,“武貴妃必然會查出來,給背後之人最合適的下場。”或許亦是最為殘忍的下場——畢竟,這一迴馬場遭遇的驚險已經絕非尋常宮廷鬥爭,而是直指武貴妃或是義陽小公主的性命。對待這般的敵人,便是再如何狠辣,她似乎亦能夠理解。當然,人彘那種殘忍之事,依舊無法接受。
謝琰默然,垂眼望著她因懷著身孕而圓潤起來的臉龐:或許連阿玉自己也從未意識到,她對武貴妃的觀感究竟有多複雜。仇恨與厭惡,忌憚與懼怕,讚賞與肯定,種種情緒盡數交織在一起,主宰著她的所思所想。故而,她內心中充滿了矛盾衝突,因為無論做出任何抉擇,都絕不可能令她滿意。
除了他的公主之外,還有何人會如此看待本該十分陌生的武貴妃?武皇後?女皇陛下?
數日之後,謝琰終於大發慈悲地給李暇玉解了禁。此時正逢中秋佳節,武貴妃特地派了宮使,送來些適合秋季穿著的名貴綾羅綢緞並桂花釀等節令吃食,又盛情邀請一家三口入宮參加宴飲。因實在有些思念義陽小公主,又見染娘頗有幾分興致,李暇玉便毫不猶疑地答應下來。
其實,中秋並非甚麽重要節日,不但慶祝活動很少,官員們甚至連休沐一日也掙不上。故而,曆年來,太極宮幾乎從未舉辦過招待群臣與誥命們的大型宴飲活動,僅僅隻是皇家小宴罷了。如今國孝期剛過不久,宮中那些貴人都身處孝期之中,所謂的宴飲大概也不過是聚在一處閑散閑散罷了,歌舞、遊戲與飲酒作樂都不可能出現。
即便明知如此無趣,許多嬪妃亦仍是小心翼翼地裝扮妥當,唿朋結伴地來到了禦花園。畢竟,馬場的險事發生之後,楊賢妃立即便被禁了足,據說極有可能被降位份,甚至廢為庶人。即使流言中說,此事並非楊賢妃做的,但楊氏落敗顯然已成定局。便是再愚鈍不堪的人也明白過來,往後宮中便是武貴妃一家獨大了。此時不好好巴結武貴妃,更待何時呢?
對於這些低位嬪妃的殷勤,武貴妃並不在意。她親親熱熱地攬著李暇玉,不容她推拒地將她安置在了自己身邊的席位上。義陽小公主與染娘分別坐在二人身側,低聲地咬著耳朵說悄悄話,瞧起來竟是分外和諧。於是,另一側的謝琰心中安定不少,從容地與興致不錯的聖人談論起了茶道與書道。
這本應是皇家的家宴,謝家三人坐在中間,著實有些突兀。許多嬪妃都覺得很意外,更有些平日便從未見過幾迴這位定敏郡君的,實在拿不準該如何對待她。當然,無論如何眾人都能瞧得出來:定敏郡君如今頗得武貴妃的看重,她們姿態放得低些總不會有錯。
李暇玉不著痕跡地環視周遭,發現都是些格外陌生的麵孔,略有幾分失神。沒有歌舞遊戲助興,又仍然籠罩著之前的陰影,這次宴席著實帶著些許沉重的色彩。眾人不敢放聲歡笑,更不敢隨意打趣什麽,幾乎都看著武貴妃的眼色行事,可見武氏如今在宮廷中的風頭之盛。連對麵的大皇子與二皇子似乎也有些垂頭喪氣,完全不似平時那般頑皮跳脫。
武貴妃似乎察覺了她的目光,微微一笑:“大郎與二郎最近去了弘文館,有了名師教導,果然性情變得沉穩許多。聖人覺得很是高興,總算不必替他們發愁了。”
她雖是這般說,但李暇玉其實很明白,這絕非孩子性情成熟的表現。楊賢妃失勢禁足之後,大皇子在宮中的地位自然下降了許多。他不過是個年幼的孩童,接連數日見不到母親,身邊又換了服侍的人,生活遠遠不似以往那般順心愜意,自然覺得驚恐不安,提不起精神。至於二皇子,大抵也是受了一些影響罷。
“說起來,有件事我最近剛查出來。”武貴妃又道,“先前皇後殿下喪期內時,我安排在偏殿服侍的宮婢曾經發現,定敏郡君險些誤服了醫女學徒阿晩送的安胎藥。後來將當時的藥湯拿去給太醫看了,果然是藥性極為狠辣的虎狼之藥。”
李暇玉怔了怔,當日她也讓觀主看了錦帕上的藥液,知道宮中有人對她起了殺心。隻是那時正值杜皇後舉喪之期,不便聲張,便索性暫時放置一旁,打算日後再慢慢調查。沒想到,武貴妃居然悄無聲息地便查清楚了此事。
“……是賢妃做的。”武貴妃搖了搖首,歎了口氣,“她的性情素來有些偏執,大約是見你我似乎親近一些,故而才想給你個教訓。而且,我一直主管宮務,若是你出了什麽事,我大概也難辭其咎,又可離間我們之間的關係。幸好你當時警醒得很,並未飲下,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妾自以為,從未對賢妃殿下不敬,完全不知她為何會生出那樣的心思來。”李暇玉隻得配合地做出了驚異之色,神情中帶著些晦暗,“若是虎狼之藥,恐怕她並不僅僅是想要給妾一個教訓,還想要妾的命罷!”仔細想來,此事也隻可能是楊賢妃所為。武貴妃不可能用這樣低劣的手段,更不可能在那時候對她動殺心。
然而,楊賢妃為何那般急切?隻是覺得那是一個好時機麽?竟未考慮過此事失敗的後果?其中便沒有武貴妃的人煽風點火?要知道,當初武貴妃僅僅憑著一個親近的眼神,便讓楊賢妃生出了恚恨之心。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足夠不偏不倚的她,不過是一個照麵,便徹底得罪了生性狹隘的楊賢妃,事後不得不做出了選擇。
而且,武貴妃既然安排了那麽多宮婢,定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她出事。想必當時就算是她十分相信阿晩,那些宮婢也定不會讓她將藥湯飲下去。阻止了一場楊賢妃主謀的狠辣詭計,又給她施了恩情,這才是武貴妃一貫的做法。
如今情勢卻倒轉過來了,是她救了武貴妃。不過,結果大概也並無二致——在所有人看來,謝家與武貴妃之間已然結成了最緊密的關係,再也不可能生出什麽變故了。這應當也是聖人最期望看到的罷。武貴妃沒有強大的娘家支持,至少應該替她拉攏些擁有實權的臣子,日後也好維護於她。當然,這些臣子皆是對他忠心耿耿,並不會全然聽從武貴妃之命。
武貴妃輕輕握住李暇玉的手,懇切地道:“如今賢妃已經禁足,此事不好再翻出來。若是日後有機會,我一定替你報此仇。”
李暇玉本能地便想將手抽離——雖說她確實救了武貴妃,但卻從未想過與她如此親近。隻要想到往後幾乎日日都須得和她虛與委蛇,她便覺得心中冰冷一片。甚至那些被強行壓製的刻骨仇恨,亦時不時會冒出來,衝擊著她的理智與冷靜。
李暇玉亦是微微頷首:“貴主莫怕,它就是生得高大了一些罷了,論年紀與阿灰相差無幾,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小娘子呢。若是貴主能夠與它親近起來,它定然和阿灰一樣,日後都能陪著貴主一起頑耍,也隻認貴主為主人。”
在武貴妃與李暇玉的鼓勵下,小公主終於鼓起勇氣來到小母馬身邊,顫巍巍地舉起手輕輕地撫了撫它的臉。小母馬望著她,仿佛正在辨認她的模樣,而後很溫和地低頭蹭了蹭她的臉。待小公主張開手掌後,它溫順地舔著她手心中的飴糖,竟是絲毫不怕生。
“阿爺,它很聰明,和阿灰一樣。”義陽小公主摟住小母馬,眯著眼笑了起來,“多謝貴妃費心,兒很喜歡它!兒要給它取名,就叫阿雪罷。”說著,她便與小母馬親親熱熱地說起話來:“阿雪,阿雪,你聽見了麽?‘阿雪’是你的名字,我給你取的,覺得好聽麽?好阿雪,往後你要一直陪在我身邊,而且要與阿灰、阿黑和阿黛好好相處,知道麽?”阿灰、阿黑與阿黛,正是她的三條小狗的名字。
小公主為愛寵取名的水準,李暇玉與秦尚宮都不忍心評價。便是三歲的染娘,堅持要替自己的小貓取名花花,似乎也比阿灰阿黑之類好聽些。不過,有了這些小動物之後,她的心情確實越來越開朗,漸漸走出了喪母的痛苦。此時武貴妃又適時地送了這樣一匹小母馬過來,確實是用心良苦,想必她們二人日後的感情定會慢慢融洽起來。
“貴妃,郡君,騎馬是不是要換上胡服?”小公主雙眼亮晶晶的,“兒還從未穿過胡服呢。”其實杜皇後曾命人給女兒做了許多胡服,隻是沒有合適的場合穿上罷了。且那些胡服多是豔麗的顏色,如今均不能穿了。當然,秦尚宮絕不會忽略這些,早便命人準備好了顏色素淡的。
武貴妃便牽著她迴到最近的宮室當中:“都已經備好了,咱們都換上胡服,好好騎一騎馬。定敏郡君如今身子沉重,可能一同騎馬?緩緩騎一段,應當無事罷?”她興致極好,說話間神采飛揚,比平日裏雍容優雅的模樣多了幾分生氣與鮮活。
李暇玉看得微微一怔,越發覺得眼前的女子既熟悉又陌生。她略作思索,垂首撫了撫已經高高隆起的肚腹,笑道:“貴妃殿下都這般問了,妾自然不能掃興。腹中的孩兒們一向安穩,若隻是稍微走幾步,應當是無妨。隻是,不知可有適合我的胡服?”她懷的確實是雙胎,如今剛過五個月,腹部看起來卻如同七八個月一般。不過,這依然不妨礙她在家中拉弓射箭,偶爾胡服騎馬外出。
聞言,秦尚宮禁不住看了她好幾眼,略有些擔憂:“這倒是不必擔心,宮婢們手巧得很,尋件寬大些的胡服,再稍微改一改便是了。”
謝琰目送她們走遠,倏然失笑,也覺得自己似是太緊張了些。阿玉騎射技藝高超,在馬背上如履平地,便是如今懷著身孕,稍騎一騎應當也是無妨的。而且,前兩個月孩子們還有些折騰,如今亦是安生了不少,理應無須擔憂。
見愛女笑容璀璨,愛妃興致高昂,聖人亦是開懷不少:“這確實是一匹通人性的小馬,很適合令娘。改日朕再著人多挑幾匹,都給她好好養著,每日換著騎也無妨。日後長大了,還可帶著出去射獵、打馬球呢。”京中的貴女們誰不會騎馬射獵打馬球?若隻會待在家中琴棋書畫,女紅針黹,顯然並不合群,身子骨也孱弱許多。
傻耶耶們很快便找到了共同語言,謝琰亦很是認真地點頭:“臣在家中也開始教染娘射箭了。雖是小娘子,但也應該活得肆意飛揚一些。臣真恨不得她如今就能拉開弓,可惜這孩子氣力尚有些不足,隻能頑彈弓和投壺。”
“令娘年紀大些,說不得能試試小弓小箭了。投壺確實是不錯的遊戲,前兩日朕與她們二人還頑了一陣,貴妃的準頭可比朕好多了,令娘還須多練一練。”說到此,聖人再度遙遙望向正策馬飛奔的千牛衛們,忽而生出了幾分豪氣:“來人,替朕取來袴褶換上,牽來朕的烏騅寶馬!”
換上更加利落的袴褶,年輕的皇帝翻身上馬,揚鞭而笑:“謝愛卿,陪著朕跑一跑馬如何?不拘什麽勝負,權當活動活動筋骨便是!”
“微臣遵命。”謝琰依舊穿著明光鎧,隨意地牽上部下的馬,催馬隨了上去。雖說聖人明言不拘勝負,但他始終維持著落後半個馬身的狀態。無論聖人如何禦馬加速,或者如何稍稍減速,他都始終保持著同樣的距離。
千牛衛們見狀,皆是嘖嘖稱奇。若要賽馬超越並不難,難的便是這般隨心所欲地控馬。而且,這匹馬還是謝中郎將隨意牽來的,絲毫不熟悉,更稱不上什麽默契。君不見那位失了馬的千牛備身——叫作權峙的,正眨也不眨地望著滿場飛奔的中郎將麽?大概已經全然被謝中郎將徹底折服了罷。
此時此刻,換完胡服的武貴妃等人也迴到了場中。義陽小公主難得見阿爺縱馬飛奔的暢快模樣,亦禁不住有幾分躍躍欲試。不過,武貴妃卻很有耐心地慢慢教她。從如何上馬,如何催馬慢行,到如何勒馬,隻教了最簡單的,又親自扶著她反複練習。
李暇玉與秦尚宮在旁邊靜靜地望著,並不上前打擾。直到義陽小公主微微撅起嘴,嬌嗔道“貴妃,兒想騎快一些”,武貴妃卻搖搖首拒絕了:“你初次騎馬,練習這些已經是足夠了。騎馬到底有些危險,隻能慢慢學。”
李暇玉見武貴妃已是出了一身薄汗,便微微一笑,打圓場道:“貴妃殿下教了這麽久,想來也累了。貴主如今隻需反複練習即可,由妾與秦尚宮看顧著便足矣。貴妃殿下換了胡服,又牽來了愛馬,何不好生鬆散一迴呢?”
武貴妃望了她一眼,知道她許是想私下勸小公主幾句,便答應了:“聖人已經不知催馬跑了多少圈,倒教我有些眼紅了。這樣罷,我且去跑幾圈,待會兒再過來瞧瞧令娘。”說罷,她便也利落地翻身上馬,背著弓箭縱馬離開了。
義陽小公主有些豔羨地望著她的背影:“定敏郡君,我什麽時候也能像貴妃一樣?”
“每日不間斷地練五六年,大概便能成了。”李暇玉牽著馬韁,帶著她與小母馬緩緩地在草地上走動,“貴主,欲速而不達的道理,應當聽說過罷?萬事都須得循序漸進,誰也不可能一日便練得高超的騎射功夫。隻有將最基本的上馬、下馬、催馬、控馬的動作反複練習熟練,方能徹底掌控阿雪,令它毫無阻礙地聽從你的命令行事。”
義陽小公主有些懊悔地點了點頭:“郡君,我明白了。隻是……隻是我也想試試騎馬飛奔到底是什麽感覺。這些動作一直反複反複,確實就像習字一樣無趣。若是郡君教我騎馬,也能像教我習字一樣,握著我的手腕帶著我寫寫畫畫,讓我覺得自己日後也能寫出那麽好看的字來,就不會覺得習字讓人不耐煩了。”
小家夥低著頭看過來的時候,一雙眸子裏透著幾分狡黠。李暇玉這才恍然明白,之前的不耐隻是她假作出來的,她想讓人帶著她騎馬,卻不想與武貴妃同騎,這才使了個小計讓武貴妃先行離開了。小貴主比她與秦尚宮想象中的更聰敏,亦很是懂得把握時機。不過,這樣雕蟲小技偶爾使一使不打緊,卻遠遠不可能是武貴妃的對手。
李暇玉猶豫片刻,心中雖然抵觸為武貴妃說好話,卻更清楚自己不得不提:“貴主,貴妃殿下是長輩,到底不該如此。日後對長輩隻需直率一些便是,若是無傷大雅的小要求,長輩定會滿足你的。”若是不涉及利益之爭,不涉及新仇舊恨,武貴妃確實擁有常人難及的容人之量。
義陽小公主咬了咬唇,低聲迴道:“是我做得不對……以後再也不會了。不過,貴妃若是一直教我,自己就不能騎馬射箭了。今日好不容易才有了空閑,她也該像阿爺一樣,禦馬跑一跑才是。”
“原來貴主是替貴妃著想,這番話便更該誠心誠意地說出來了。”李暇玉笑道,讓她從阿雪身上下來,“作為貴主細心體貼的獎勵,妾便帶著貴主跑一跑馬罷。”說著,她發覺自己牽著阿雪,已經離武貴妃命人帶來的那些馬匹馬奴有一段距離了。正想著是否要迴去挑馬,旁邊便有人遞來了馬韁,卻是另外一位千牛衛中郎將。
這位中郎將爽朗一笑:“定敏郡君身子沉重,小貴主又年幼,再一路走過去未免有些吃力。就用這匹馬罷,性情溫順得很,保證聽話!”
這匹棕黑色的馬睜著圓溜溜的眼睛望著他們,確實能瞧得出脾性很溫和。於是,李暇玉謝過了他,便扶著義陽小公主上馬,自己也敏捷地翻身而上,沉重的腹部對於她而言仿佛並不存在一般。旁邊的千牛衛們看得呆了呆,均禁不住暗道:不愧是謝中郎將的媳婦,傳聞中赫赫有名的女將。同樣是大腹便便的漢子們,便絕不可能如她這般動作輕敏。
☆、第二百三十三章 相救猶疑
感覺到身下的馬緩步小跑起來的時候,義陽小公主無比興奮。她笑著喚了聲阿雪的名字,雪白的小母馬立即跟了過來,毫不怕生地與這匹神駿比肩而行。棕黑大馬從鼻中噴出了一口氣,也並不將小母馬放在眼中,自顧自地小步慢跑著。秦尚宮亦騎著一匹馬,緩步在她們後頭走動,並不敢禦馬飛奔。
李暇玉抖了抖馬鞭,發出劈啪的響聲。馬鞭其實並未打在馬臀上,卻如同一種信號,已經調教妥當的駿馬立即加快了腳步,撒開蹄子帶著二人滿場奔馳起來。它的速度並不算最快,但一旦想到馬上坐著的是孕婦與稚童,秦尚宮與千牛衛們便無不替她們擔憂起來。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小公主歡快的笑聲。
摩拳擦掌打算隨時相救的千牛衛們默默地對視了一眼,又見下場騎馬的宮婢越來越多,便悄悄地離開了這半邊馬場。雖說他們皆是能夠隨著聖人出入內宮的千牛衛,但到底還是須得避嫌,絕不能像宮外的馬場那般,郎君娘子們毫無顧忌地在一起奔馬頑耍。
飛奔了幾圈,從聖人和謝琰身邊掠過兩三迴之後,李暇玉便感覺到謝琰略有幾分擔憂的視線。這位傻耶耶最近頗有幾分草木皆兵之感,格外容易緊張,雖不會限製她的行為,卻總是默默地用目光對她表示“憂慮”,弄得她做什麽都不能盡興。
眼下她微微出了一身薄汗,騎馬的興致亦算是暫時滿足了,於是便緩緩地停下了馬,將馬韁交給了義陽小公主:“貴主,試著讓它動一動。”
義陽小公主小心翼翼地輕輕拉了拉馬韁,棕黑色的馬果然再度緩緩漫步起來。而李暇玉迴過首,發現她們已經來到了馬場一側。許是因宮婢們都開始試騎的緣故,千牛衛們刻意避開了。偌大的半個馬場空空蕩蕩的,隻有零零星星的幾人遠遠地立在邊緣警戒著,秦尚宮與宮婢們則集中在某個角落中練習騎馬。
這時候,身著紫藤色胡服的武貴妃神采飛揚地禦馬而來,仿佛一道影子似的飛速接近。因義陽小公主在,原本她該稍微控製一番速度才是,然而那匹馬卻似乎用盡了全身的氣力,嘶鳴著越奔越快。
李暇玉敏銳地發覺有些不對勁,定睛一看,忽然覺得武貴妃的神色似乎正在不斷地變幻——方才似是還在笑著,刹那之間便像是突然失去了控製一般,眉目中竟流露出了冰冷的寒氣與怒火!
那匹馬有問題!武貴妃控不住馬!危險了!!
她幾乎是本能地將義陽小公主抱到了旁邊的阿雪身上,輕輕地驅趕小母馬趕緊離開。小公主似是察覺了什麽,有些驚懼地迴過首:“郡君,貴妃——”
李暇玉卻是倏然一怔,腦中竟然想到:她為何要救武氏?她殺了她的阿娘,她的阿弟,她的夫君,她為何要救這個仇敵?!不錯,她們之間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她前世便應該殺了她複仇,卻因懦弱與無能為力,隻能鬱鬱而亡。今生既然已經有人替她下了殺手,她隻需旁觀便能讓她失去性命——如此簡單,根本無需抉擇!
然而,下一刻,義陽小公主恐懼的目光又掠過腦海,周圍各種嘈雜的叫喊聲似近似遠。她依稀能聽見謝琰正在唿喚著她的名字,還能聽見聖人正在大喊著武貴妃的名字,聲音都仿佛有些扭曲了。她更能清清楚楚地瞧見,武貴妃緊緊地望著她,視線堅定,毫無恐懼,仿佛篤定她一定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她該死!她該死!!讓她就這麽去死罷!
不!不能如此!眾目睽睽之下,若是不救武貴妃,豈不是會被聖人遷怒?!誰知他的本性是不是和便宜阿爺一樣涼薄!眼下能救武貴妃的隻有離得最近的她,其他人恐是趕不過來了!若是武貴妃出了事,謝家與李家定然不可能幸存!!
前世……前世的仇恨何必牽累如今?!她的夫君、她的孩兒、她的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無數矛盾衝突與痛苦猶如唿嘯的洪流一般遠去,在無盡的悲慟哭聲中,李暇玉咬緊嘴唇,驅馬衝了上去。這是她第二迴如此毫不留情地壓製前世的記憶,任憑那位義陽公主正蜷縮在角落中哀哀號哭,字字泣血。她的心神卻無比堅定,近乎冷酷地做出了決定:前世殺不得的仇敵,今生亦是不可能複仇了!絕不能因一己之恨,便帶累了所有家人!!
所有思緒不過是電光石火,刹那間便一掠而過。在其他人看來,這位挺著腹部的定敏郡君幾乎是頃刻間便冷靜地做出了反應。她將小公主放到小母馬上趕開,自己驅馬上前,與那匹已經陷入瘋狂的馬並駕齊驅。
武貴妃壓低身子,趴伏在馬背上。馬韁已經無法控製身下這匹發狂的馬,她的身體就像驚濤駭浪之中的一葉扁舟,稍有不慎便要徹底傾覆。然而,即便如此,她依舊沒有流露出任何畏懼的神色,雙手緊緊地抱住馬頸,並且密切地注意著李遐玉的動作,隨時準備配合。
李遐玉很快便趕上了她,手中的馬鞭飛揚起來,卷住她的腰肢。同一時刻,武貴妃放開手,任自己被馬鞭牽拉著落在了李遐玉身後。雖然腹部被突出的馬鞍撞了一下,但並不疼痛,可見這位定敏郡君用的力道十分合適。而且,轉瞬間便脫離了性命危機,她心中已是徹底安定下來了。
這時候,聖人與謝琰一前一後策馬飛奔過來,千牛衛們也用套馬索將那匹瘋馬製服了。口吐白沫的棗紅馬哀鳴一聲,倒在了地上,不多時便沒了動靜。所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定敏郡君再遲上一時半刻,武貴妃便極有可能落馬受重傷了。
“二娘!二娘你沒事罷!”聖人跳下馬,幾乎是急切地狂奔過來,將武貴妃從馬上抱下。
謝琰雖然並未焦急地唿喚李遐玉的名字,卻也立即來到棕黑大馬旁邊,給她牽著韁繩,仿佛是在確定這匹馬不會突然發生什麽變故。李遐玉垂眼望著他,不知此刻自己心中湧動著的究竟是失落還是悵然。她唯一能夠確定的是,瞧見謝琰的這一刹那,她便堅信自己日後絕不會後悔。
“貴妃……郡君……”義陽小公主滑下小母馬,嗚哇一聲哭泣起來。秦尚宮以及其他宮婢亦是淚水盈盈,根本沒想到竟然會親眼瞧見這般驚險的事。幾個馬奴已經驚慌的跪了一地,武貴妃選的這些馬平日都是他們照顧的,如今馬出了事,他們定然也已是性命不保。唯一的奢求,大概便是不牽累自己的家人了。
李遐玉輕巧地下了馬,對著謝琰使了個眼色。謝琰遂立即命人檢查武貴妃準備的所有馬匹,也包括義陽小公主的阿雪。千牛衛們迅速地行動起來,將馬奴捆綁得結結實實,嚴密看守。而後,又喚來數個老道的飼馬人仔細檢查了馬匹,果然發現不少馬匹都顯得有些躁動不安,卻並非生病所致。顯然,這些馬在被帶過來之前,所用的草料或者飲水曾被人動了手腳。
“給朕仔細地查!朕倒要看看,究竟是誰敢動貴妃和令娘!”聖人勃然大怒,臉色陰沉得可怕,幾乎是立即便懷疑了楊賢妃,“別教朕發現與楊家有任何幹係!如果查出來證據,朕絕不會輕饒他們!必要以謀害朕的罪名論處!”確實,倘若他興致一起,騎的不是自己的烏騅而是這些馬匹,說不得落馬重傷的就是他了。身為帝皇,豈能容忍暗處有人覬覦自己的性命?
“陛下不必動怒,臣妾這不是安然無恙麽?”武貴妃握住他的手,輕輕拍了拍胸口,“方才當真是嚇得有些怕了,不過,臣妾相信,眾目睽睽之下,一定不會有事,心裏才安穩了許多。”說罷,她又含笑看向李遐玉:“定敏郡君果然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女將軍,身手實在敏捷得很。”
聖人這才迴過神來,神色略微和緩了些:“定敏郡君救了貴妃,定要重重地賞!”
“重賞之事稍後再說也不遲。臣妾覺得,郡君畢竟身子沉重,還是應當先歇息一會,喚來太醫仔細診治一番,方能讓人放心一些。”武貴妃又接道,望向李遐玉與謝琰夫婦二人時,帶著毫不掩飾的感激與親近之意。
李遐玉怔了怔,剛要謝絕,謝琰卻拱手行禮道:“貴妃殿下想得周到,臣感激不盡。”
聖人於是也微微頷首:“不僅是定敏郡君,貴妃和令娘也須得讓太醫來診一診脈,至少開些安神的方子。”他轉身,大步走到正撲在李遐玉懷中痛哭的義陽小公主身邊,將她抱了起來。
武貴妃也隨了過去,輕輕地拍了拍李遐玉的掌心,懇切地低聲道:“今日之事,我絕不會忘。郡君固然擅長騎射,但畢竟如今身體不同尋常,能暫時擯棄護子之心來救我,這份情誼,我定會記得清清楚楚。”
“貴妃殿下……”李遐玉本想解釋,她並不認為自己此舉有任何危險。若不是有萬全的把握,她絕不會如此冒險行事。但看到武貴妃的笑顏時,不知為何,她卻並未說出口。也罷,就讓她這麽誤會下去罷。說不得日後她能看在今日之事的份上,待謝家、待小公主更和善一些。
☆、第二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
經太醫仔細診治之後,肯定李暇玉確實並無大礙,謝琰方鬆了口氣。當然,常年待在宮廷內為各種貴人看診,太醫們亦有自己的生存智慧——雖說脈象診不出任何不妥,但出了這般驚魂之事,整個內廷外朝都大受震動,更別提當事者了——斟酌著開幾個安神定心的方子總是錯不了的。
於是,自覺安然無恙的李暇玉竟與武貴妃、義陽小公主一樣,得了好一番諄諄醫囑,又堅持讓她臥床休養一段時日。謝琰當即向聖人告了假,親自將她護送歸家,又焦躁不安地吩咐貼身侍婢們去請正留在謝家做客的藥王過來瞧一瞧。不論李暇玉如何辯解說明自己完全無事,他都恍若不曾聽見一般。
銀發銀髯的老神仙隻在內堂外頭探了探腦袋,略微打量了夫婦二人一遭,便牽著染娘轉身離開了:“分明是紅光滿麵,氣血足得很,好端端的看什麽診?小染娘,你耶耶才需要開個定神的方子,是也不是?如此下去,不等你阿娘生產,他大概就要愁白了頭發。”
內堂之中,謝琰苦笑一聲,而後滿臉肅然地轉過頭來。李暇玉立刻合上眼,假作自己已經睡下了。他們其實都很清楚,當時由她出手確實是最為合情合理的。若是稍遲片刻,武貴妃便極有可能墜馬重傷。屆時,在場所有人恐怕都逃不脫追責。畢竟,他們都很清楚武貴妃對於聖人而言意味著什麽。
“至少這一段時日,好好歇息罷。”於是,謝琰並未多言,隻是輕輕一歎,“若在平時,我心中定然不會生出任何驚惶。比今日更驚險的事,我們亦早已經曆了無數迴,我當然相信你的騎射技藝。隻是,想到你腹中還有咱們的孩兒,他們或許會拖累你,又或許會與你一同受傷……我便險些想公報私仇,動用屬下將此事的罪魁禍首查出來,千倍百倍地展開報複。”
“三郎,此事無須插手。”李暇玉立刻接道,“武貴妃必然會查出來,給背後之人最合適的下場。”或許亦是最為殘忍的下場——畢竟,這一迴馬場遭遇的驚險已經絕非尋常宮廷鬥爭,而是直指武貴妃或是義陽小公主的性命。對待這般的敵人,便是再如何狠辣,她似乎亦能夠理解。當然,人彘那種殘忍之事,依舊無法接受。
謝琰默然,垂眼望著她因懷著身孕而圓潤起來的臉龐:或許連阿玉自己也從未意識到,她對武貴妃的觀感究竟有多複雜。仇恨與厭惡,忌憚與懼怕,讚賞與肯定,種種情緒盡數交織在一起,主宰著她的所思所想。故而,她內心中充滿了矛盾衝突,因為無論做出任何抉擇,都絕不可能令她滿意。
除了他的公主之外,還有何人會如此看待本該十分陌生的武貴妃?武皇後?女皇陛下?
數日之後,謝琰終於大發慈悲地給李暇玉解了禁。此時正逢中秋佳節,武貴妃特地派了宮使,送來些適合秋季穿著的名貴綾羅綢緞並桂花釀等節令吃食,又盛情邀請一家三口入宮參加宴飲。因實在有些思念義陽小公主,又見染娘頗有幾分興致,李暇玉便毫不猶疑地答應下來。
其實,中秋並非甚麽重要節日,不但慶祝活動很少,官員們甚至連休沐一日也掙不上。故而,曆年來,太極宮幾乎從未舉辦過招待群臣與誥命們的大型宴飲活動,僅僅隻是皇家小宴罷了。如今國孝期剛過不久,宮中那些貴人都身處孝期之中,所謂的宴飲大概也不過是聚在一處閑散閑散罷了,歌舞、遊戲與飲酒作樂都不可能出現。
即便明知如此無趣,許多嬪妃亦仍是小心翼翼地裝扮妥當,唿朋結伴地來到了禦花園。畢竟,馬場的險事發生之後,楊賢妃立即便被禁了足,據說極有可能被降位份,甚至廢為庶人。即使流言中說,此事並非楊賢妃做的,但楊氏落敗顯然已成定局。便是再愚鈍不堪的人也明白過來,往後宮中便是武貴妃一家獨大了。此時不好好巴結武貴妃,更待何時呢?
對於這些低位嬪妃的殷勤,武貴妃並不在意。她親親熱熱地攬著李暇玉,不容她推拒地將她安置在了自己身邊的席位上。義陽小公主與染娘分別坐在二人身側,低聲地咬著耳朵說悄悄話,瞧起來竟是分外和諧。於是,另一側的謝琰心中安定不少,從容地與興致不錯的聖人談論起了茶道與書道。
這本應是皇家的家宴,謝家三人坐在中間,著實有些突兀。許多嬪妃都覺得很意外,更有些平日便從未見過幾迴這位定敏郡君的,實在拿不準該如何對待她。當然,無論如何眾人都能瞧得出來:定敏郡君如今頗得武貴妃的看重,她們姿態放得低些總不會有錯。
李暇玉不著痕跡地環視周遭,發現都是些格外陌生的麵孔,略有幾分失神。沒有歌舞遊戲助興,又仍然籠罩著之前的陰影,這次宴席著實帶著些許沉重的色彩。眾人不敢放聲歡笑,更不敢隨意打趣什麽,幾乎都看著武貴妃的眼色行事,可見武氏如今在宮廷中的風頭之盛。連對麵的大皇子與二皇子似乎也有些垂頭喪氣,完全不似平時那般頑皮跳脫。
武貴妃似乎察覺了她的目光,微微一笑:“大郎與二郎最近去了弘文館,有了名師教導,果然性情變得沉穩許多。聖人覺得很是高興,總算不必替他們發愁了。”
她雖是這般說,但李暇玉其實很明白,這絕非孩子性情成熟的表現。楊賢妃失勢禁足之後,大皇子在宮中的地位自然下降了許多。他不過是個年幼的孩童,接連數日見不到母親,身邊又換了服侍的人,生活遠遠不似以往那般順心愜意,自然覺得驚恐不安,提不起精神。至於二皇子,大抵也是受了一些影響罷。
“說起來,有件事我最近剛查出來。”武貴妃又道,“先前皇後殿下喪期內時,我安排在偏殿服侍的宮婢曾經發現,定敏郡君險些誤服了醫女學徒阿晩送的安胎藥。後來將當時的藥湯拿去給太醫看了,果然是藥性極為狠辣的虎狼之藥。”
李暇玉怔了怔,當日她也讓觀主看了錦帕上的藥液,知道宮中有人對她起了殺心。隻是那時正值杜皇後舉喪之期,不便聲張,便索性暫時放置一旁,打算日後再慢慢調查。沒想到,武貴妃居然悄無聲息地便查清楚了此事。
“……是賢妃做的。”武貴妃搖了搖首,歎了口氣,“她的性情素來有些偏執,大約是見你我似乎親近一些,故而才想給你個教訓。而且,我一直主管宮務,若是你出了什麽事,我大概也難辭其咎,又可離間我們之間的關係。幸好你當時警醒得很,並未飲下,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妾自以為,從未對賢妃殿下不敬,完全不知她為何會生出那樣的心思來。”李暇玉隻得配合地做出了驚異之色,神情中帶著些晦暗,“若是虎狼之藥,恐怕她並不僅僅是想要給妾一個教訓,還想要妾的命罷!”仔細想來,此事也隻可能是楊賢妃所為。武貴妃不可能用這樣低劣的手段,更不可能在那時候對她動殺心。
然而,楊賢妃為何那般急切?隻是覺得那是一個好時機麽?竟未考慮過此事失敗的後果?其中便沒有武貴妃的人煽風點火?要知道,當初武貴妃僅僅憑著一個親近的眼神,便讓楊賢妃生出了恚恨之心。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足夠不偏不倚的她,不過是一個照麵,便徹底得罪了生性狹隘的楊賢妃,事後不得不做出了選擇。
而且,武貴妃既然安排了那麽多宮婢,定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她出事。想必當時就算是她十分相信阿晩,那些宮婢也定不會讓她將藥湯飲下去。阻止了一場楊賢妃主謀的狠辣詭計,又給她施了恩情,這才是武貴妃一貫的做法。
如今情勢卻倒轉過來了,是她救了武貴妃。不過,結果大概也並無二致——在所有人看來,謝家與武貴妃之間已然結成了最緊密的關係,再也不可能生出什麽變故了。這應當也是聖人最期望看到的罷。武貴妃沒有強大的娘家支持,至少應該替她拉攏些擁有實權的臣子,日後也好維護於她。當然,這些臣子皆是對他忠心耿耿,並不會全然聽從武貴妃之命。
武貴妃輕輕握住李暇玉的手,懇切地道:“如今賢妃已經禁足,此事不好再翻出來。若是日後有機會,我一定替你報此仇。”
李暇玉本能地便想將手抽離——雖說她確實救了武貴妃,但卻從未想過與她如此親近。隻要想到往後幾乎日日都須得和她虛與委蛇,她便覺得心中冰冷一片。甚至那些被強行壓製的刻骨仇恨,亦時不時會冒出來,衝擊著她的理智與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