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讚歎數句之後,覺得有些為難。雖然明眼人都能瞧得出來,李暇玉的射藝更高一籌,但十射十中卻是平手。若是判定鐵勒酋長輸了,這群胡人很可能心中並不服氣。但若是判定平手,他心裏卻很不是滋味,替他親自封的定敏郡君覺得委屈。
在場眾人誰不是人精,自然瞧出了聖人的躊躇之意。未能分出勝負,李暇玉亦是頗覺得有幾分可惜,遂主動提議道:“不如再比一場?分出輸贏拿得彩頭才痛快些不是?尋常射箭也不知要比到什麽時候,不若在百步之外那棵樹上懸掛銅錢,以箭穿過錢孔為勝,卻不能將銅錢射下來,聖人以為如何?”若是如此,射箭者不僅須得注意準頭,同時更需要控製好力道。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聖人滿意地頷首,又問那鐵勒酋長:“可願再比一場?”
“李郡君說得是,有輸有贏才痛快!”那鐵勒酋長也是個豪爽漢子,“方才我其實已經輸了。不過是天可汗給我顏麵,才再給我一次機會。正好也讓我瞪大眼好生瞧一瞧,李郡君的射藝到底有多厲害。”
不多時,銅錢便已經掛好了。兩人再度舉弓引箭,李暇玉率先射出一箭——隻見那一箭直奔銅錢而去,正好穿過銅錢孔中,帶得銅錢輕輕地一蕩,連錢帶箭竟是安然無恙地掛在了上頭。契苾何力將軍、李正明都督立時便拍案叫好,坐在角落裏的李和更是笑得咧開了嘴,立在場邊的李遐齡等人亦是雙目閃閃發亮,大聲喝彩。
李暇玉並未停歇,緊接著一箭跟著又一箭,十箭連射出去,竟無一落失,都穩穩地穿在銅錢上頭,端的是箭法如神!!待到雷鳴一般的喝彩聲稍歇之後,鐵勒酋長才舉弓小心翼翼地射出一箭。眾人都不由自主地靜寂下來,屏著唿吸看著他那一箭險而又險地帶著銅錢搖晃,唯恐一出聲便將那箭連帶銅錢給震下來。
及第五箭時,許是太過緊張了,那一箭竟並未穿入銅錢中,而是撞在了錢上,樹下頓時叮叮當當落了一陣銅錢雨。眾人這才放鬆地笑了起來,李暇玉勾著嘴角,拿著弓行了個拜禮:“承讓,酋長的三千匹良馬,我便不客氣地收下了。”
天子撫須大笑:“好!好!好!不愧是巾幗英雄!這一手射藝,恐怕已經難逢敵手了罷!便是我身邊的這些將軍,也不可能如你這般射得出神入化!這不僅是日複一日磨練而出的技藝,更需要過人的天分!”
“多謝聖人誇讚,妾愧不敢當。”李暇玉淺笑道,“許是家族淵源罷,妾的夫君、妾的弟妹,都同樣擅射。”她似不經意地提起了謝琰、李遐齡與孫秋娘,加深他們在眾人記憶中的印象——同時,很是無情地把孫夏給排除在外了。
聞言,提著雙斧坐在李和身邊的魁梧男子頗有幾分失落,嘟噥道:“光是比射有什麽意思?而且咱們家的家學淵源不是耍橫刀麽?”聽得李和禁不住在他背上狠狠地拍了一掌,嗬嗬笑道:“就算是耍橫刀,你也照樣排不進去!”
“方才是鐵勒酋長主動挑戰於我,如今是否輪到我們這邊挑人比試了?”李暇玉接著又問。諸位鐵勒酋長也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矢口否認,隻得點頭承認了。於是,她便迴首問絲帖兒:“絲帖兒,據你所知,哪一位酋長射藝最高明?”
眾鐵勒酋長頓時嘩然,誰能料到對方竟然如此直接地詢問消息?且趁著他們不注意的時候,鐵力爾部落烏迷耳的女兒怎麽站到對麵去了?!
李暇玉仿佛察覺了他們的不滿,很是體貼地提醒道:“諸位也可隨意問,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樣對我們都很公平。”然而,那些虯髯大漢們卻依舊瞪著她——讓他們尋誰去問?烏迷耳麽?那個狡猾的家夥會告訴他們什麽?
絲帖兒盤算了片刻,便毫不猶豫地指向其中一人,有些躍躍欲試:“姊姊,輪到我了麽?”
李暇玉搖搖首:“讓十娘姊姊去罷。你再尋一個射藝第二的,讓秋娘去,接著便是你了。”
聽了她的安排,李丹薇無奈笑道:“原來你想使田忌賽馬的招數。也罷,若是使得好,我一人輸了,你們六人都贏了,也算是大獲全勝了。”她早有預料,自己必定不可能贏。但即使要輸,也要輸得最有價值。故而,如此安排,其實是再合適不過了。
她們商量的時候,並未避著任何人,故而天子與諸愛將皆聽得清清楚楚。坐在另一邊的迴紇族長吐迷度不由得笑道:“一場射藝比試,居然也會使這種計策,李郡君可真是——”他刻意地頓了頓,顯然覺得有些不滿。
李暇玉卻並不在意,迴道:“我們不過是挑了個合適的對手而已。既然並未違反規則,那便是光明正大的陽謀。諸位酋長也大可利用規則,在下一輪挑你們覺得合適的對手。想要以強對弱,確定勝局,我們亦欣然接受。”
吐迷度一時無言以對,便將烏迷耳喚過去仔細詢問起來。然而烏迷耳從未見過孫秋娘與李遐齡,如何能判斷出他們的實力?於是,交頭接耳的鐵勒酋長們也隻能勉強地安排了順序,心中更是覺得對麵的年輕婦人看似正直坦率,實則狡猾之極。
倒是聖人聽了,又指著李暇玉,對愛將們笑道:“這小娘子的聰明伶俐勁兒,真是越瞧越像阿姊!兵者,詭道也。兩軍交戰,莫說是陽謀了,便是詭計也使得。她可是深得其中之道哪!”眾人聽得,雖是心中各有想法,卻也不得不笑著附和起來。有些人越聽越看越是滿意越是歡喜,有些人卻越聽越看越是暗恨越是忌憚。
李丹薇比試之後,果然輸了。然而,雖是輸,卻也同樣輸得漂亮,十射九中亦已經是相當難得了。聖人知道她是李正明都督的孫女,又是懷遠縣主,便很大方地賞了她百金以示鼓勵。緊接著,鐵勒酋長選擇了孫秋娘,結果是平局。這迴輪到絲帖兒選人,再度平局。年輕娘子們都下場比試完了,場上隻剩下慕容若、李遐齡與郭樸。
對手是兩位身經百戰的年輕郎君與一位身子骨尚未完全長開的少年,鐵勒酋長們幾乎不加思索便選擇了李遐齡。李遐齡微微頷首,朝著聖人行禮之後,便出列站定,優雅地舉起弓。雖是拉弓射箭,但他身上幾乎沒有任何煞氣,溫潤如玉猶如翩翩君子,瞧上去依然顯得略有些單薄。如此模樣,倒讓許多人不由得替他懸起心來。
然而,當他不緊不慢地將箭射出去之後,力道和準頭卻分毫不差。十射十中,一箭比一箭更有力,連箭靶都險些碎裂了,令觀眾們為之側目。第二輪射銅錢,他的發揮同樣十分穩定,與自家阿姊一樣獲得了滿堂喝彩聲。毫無疑問,大唐再一次獲勝!
慕容若與郭樸麵對的是射藝最尋常的對手,亦是無驚無險地獲勝。七戰四勝二平一負,一個時辰之內,大唐就掙得了萬匹良駒,同時令鐵勒諸酋長輸得心服口服。天子高興得朗聲大笑,又給雙方都各賜了百金:“這些良駒你們可得趕緊些送到長安,待到明年開春之後,朕要將它們賞賜下去,看著眾位愛卿騎著它們射獵打球!此外,定敏郡君留下兩千匹,讓屬下在賀蘭山上開設馬場放牧罷!!如此便不必愁你的部曲女兵沒有良馬可用了!”
“妾叩謝聖人隆恩。”李暇玉微微有些驚訝,隨即拜下。
伴隨著龍顏大悅的暢快笑聲,李暇玉及其弟妹的名聲也幾乎響徹了整座靈州城。不過幾日之後,便是消息最為閉塞的邊境縣城官眷,也都聽聞了這位奇女子的名號。在暗地裏可憐她是位故作堅強的“孀婦”的同時,許多人不得不承認,對於這位憑一己之力得獲“定敏郡君”封號的年輕婦人,她們確實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第一百五十章 離別不舍
靈州會盟圓滿結束,天子禦駕隨即在秋日寒風中返迴長安。李暇玉穿著簇新的四品細釵禮衣,立在內眷們中間遠遠地相送。在她混亂的前世記憶中,聖人本該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駕崩,而長孫皇後更早在貞觀十年崩逝。如今已是貞觀二十四年,兩位長輩依然在世,令她不由得心生欣喜。她由衷地希望,他們能夠健康長壽,能夠盡享天年。她更希望,她那位便宜阿爺也能夠始終保持父慈子孝之態,莫要繃不住顯出了原形,反而教長輩們失望失落。
然而,隱隱地,她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祈願未必能夠實現。且不提長孫皇後病弱的身體,便是聖人此番亦是抱病出行。他的形容實在太過清臒,盡管精神奕奕,卻依舊難掩病態。或許一兩年之內,這穩定的天下便即將再起波瀾。而沒有太原王氏出身的皇後,也不知便宜阿爺的後宮中又將會是何等場麵。想到此,她心中忽而又一動,憶起了蕭淑妃的音容笑貌,竟恍惚著有些出神。
轔轔車馬喧囂遠去,幾乎遮天蔽日的旌旗與帶著血腥殺戮氣息的將士隨之緩緩前行。靈州眾臣在李正明都督的率領下,相送百裏。而女眷們則三三兩兩地相攜著各自散去。方才還人山人海無比熱鬧的城門前,轉瞬間便冷落下來。
李暇玉尚未迴過神,便聽孫秋娘喚道:“阿姊。”已然長成嬌俏少女的她伸臂挽過來,兩人相扶著走向不遠處的柴氏。走出幾步後,李暇玉禁不住迴過首,看向逐漸消失在視野中的帝皇禦駕,而後便毅然垂下眸。既然事實與記憶生了偏差,或許她並未入宮也未可知;便是入宮也未必會落得日後的淒涼也未可知。她雖不能涉入後宮之事,但悄無聲息地打聽她的去處還是能做到的。
一家人會合之後,便又遵照禮節去向盧夫人辭別。不知從何時開始,盧夫人待李家人便不再作態,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威嚴。便是許多貴婦都在場,她也很少露出笑容。然而,今日她卻和藹地笑了起來,拍著身邊李丹薇的手,柔聲道:“你還未向自己的好姊妹提起此事麽?這可真是不該,過些時日便要啟程了,怎能瞞著她們?”
李丹薇柳眉輕蹙,因不便在眾目睽睽之下違逆祖母,隻得接過話:“是兒錯了。兒實在舍不得提起此事,免得教大家都跟著傷懷。祖母真是的,怎麽就替兒說了出來呢?不過,若是祖母不替兒做主,恐怕兒還不舍得說呢。元娘,秋娘,待會兒我便去探望你們,有要緊的話要與你們說。”
她將話都說盡了,盧夫人也不好再提起,於是朝著柴氏微微頷首,又對李暇玉道:“咱們靈州可少有這般年輕的郡君。日後元娘也莫要客氣,多來靈州探望我。你與十娘情同姊妹,我也是將你當成親孫女一般看待的。”假惺惺的場麵話說起來,聽的人自是各有想法,亦是各懷心思。
李暇玉仿佛並未聽出其中的虛情假意,笑盈盈地迴道:“夫人說得是。兒往後一定會多給都督府遞帖子,隻望夫人莫要嫌棄兒來得太勤了才好。” 說罷,她又把著李丹薇的手臂,輕聲道:“十娘姊姊隨時過來都使得,這些時日莊子裏送來了好些野物,咱們正好炙著吃。前些年三郎釀的桂花酒早就能喝了,窖藏了幾年,滋味當是很不錯。趁著他尚未迴來,咱們把酒都飲盡了,教他捧著空壇子歎氣去。”
她言笑之間依舊自若如故,仿佛謝琰隻是出了一趟遠門,不日便會歸來,絲毫沒有悲傷哀痛之意。然而,旁邊許多貴婦卻都用憐惜的目光望著她,猶如看一個自欺欺人的可憐人一般。柴氏與孫秋娘看在眼中,目光皆微微沉了下來。
“那你便等著罷,我將阿若和十二郎都帶過去,絕不會再給謝三郎留下半滴酒。”李丹薇恍若未覺,也跟著笑起來。兩人很是默契地交換了眼色,遂暫時告別了。柴氏等幾人乘著牛車離開,盧夫人則索性令仆婢圍了一圈行障,就地開始宴飲。李丹薇並不想一直作陪,寒暄了一陣之後,便也隨即離開了。
下午,謝家的小院子中果然迎來了客人。慕容若、李丹薇與李丹莘帶著孩子騎馬而至,李遐齡在外守候,引著他們來到正院內堂前。李暇玉正摟著懷裏的染娘,教她如何投壺。比染娘稍大些的孫家梅娘依偎在她身邊,亦聽得很是認真。而早已能夠四處亂跑的孫家大郎則已經不滿足於頑投壺這樣的遊戲了,拿著自家阿爺做的彈弓正在辣手摧花。幸而他的準頭也繼承自孫夏,怎麽打也打不中,那些早開的梅樹方逃過一劫。
“怎麽不見孫憨郎?”慕容若挑眉問道,“將自家兩個孩子都放在你們這,他們夫婦卻是做甚麽去了?”李丹薇也疑惑道:“早兩天便不見他們的蹤影,難不成是跟著契苾何力將軍去涼州探親了?”
“茉紗麗已經有些年頭不曾歸家,表兄更是從未陪伴她去過涼州。故而,這迴得了這樣的機會,兩人便隨著契苾何力將軍去了。”李暇玉迴道,“當然,除了探親,他們還須得吸引李襲譽的注意力,方便我的人繼續搜集證據。話說迴來,十娘姊姊,是不是慕容姊夫即將調動,要離開靈州了?”
李丹薇怔了怔,歎道:“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阿若先前在征戰當中便升了折衝都尉,卻並未安排相應的軍府。祖父本想讓他留在靈州或者夏州,離家也近些,來往更方便,也能繼續受他的照拂。不過,執失思力將軍得知此事後,便啟奏聖人,給他安排了雍州境內的軍府,讓他去調教出一府的勇猛之士來。”
“從邊境軍府調往雍州,就在長安附近的繁華之地任一府折衝都尉,也應當算是右遷了罷?這不是件值得歡欣慶祝的大喜事麽?你們怎麽還瞞著我不提?”李遐玉真心實意地微笑起來,替他們覺得高興,“如今邊疆即將穩定下來,留在苦寒之地也可能沒有征戰的機會,何不去長安尋一尋好時機?執失思力將軍確實是位伯樂,定不會虧待慕容姊夫的。且慕容姊夫已經在聖人麵前留了印象,指不定還有什麽高升的機遇呢。”
“他去了雍州,我和孩子自是也要隨行的。”李丹薇握住她的手,滿麵不舍,“這一去千裏,我實在舍不得你,也舍不得家中的爺娘兄弟。”她並未說出口的是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擔憂。好姊妹如今看似平靜淡定如往常,然而,謝琰一日不歸,她便一刻都不可能真正釋懷。換而言之,謝琰之於李暇玉,之於他們的三口之家實在太過重要,她不可能輕易接受任何與他相關的不利消息。若是謝琰真有什麽萬一,她簡直不敢想象她會有什麽反應。而那時候她可能早已遠在千裏之外,又如何能勸慰她、照顧她呢?
李暇玉依稀似乎察覺了她的猶豫與擔憂,淺笑道:“姊夫去了雍州,你和孩子自然要隨過去。沒有什麽,比一家團聚更為重要了。”她又想起了謝琰抱著女兒逗弄的那一夜,如此難得的一夜,如今想起來亦是充滿了溫情,滿心皆是甜如蜜之感。“你也不必擔心我,我自然很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麽。”
說著,她將染娘與梅娘攬進懷中,垂眸勾起嘴角:“十娘姊姊,放心去罷。雍州與長安,我還從未去過呢。說不得什麽時候,我便去尋你,算是散一散心。咱們便是不在一處,也能時時通信,絕不會斷了聯係。”
“是啊,即使分別兩地,隻要咱們都有這份心,情誼一定也和如今一般無二。”孫秋娘給兩人倒了溫好的桂花酒,金黃的酒液濃稠似蜜,掛在杯上,香氣四溢。慕容若、李遐齡、李丹莘三人也舉著酒坐過來,就著炙好的肉開懷暢飲起來。他們三人反倒是不怎麽說話,仿佛要說的方才已經在角落中都說盡了,彼此間默契非常。
許是多飲了幾杯,慕容若搖晃著酒杯,看著裏頭的酒液出神,忽然道:“雍州不比靈州,大張旗鼓地帶著那麽些侍衛委實太張揚了。我那些屬下,就留在靈州交給你差遣。我們去雍州之後,李襲譽可能更會盯緊了你們,可得時刻警醒些。此外,前些時日我又從吐穀渾調了數百人過來,由祖父暗中安排,去涼州盯住李襲譽與那個動手的折衝都尉。那狗賊若是狠得下心,自然不會輕易饒過知情之人,說不得什麽時候便會過河拆橋。到時候,便是咱們的機會了。”
“姊夫安排得很妥當。隻是,如今你那千餘侍衛怕是半點都不剩了罷?身邊總該留些人差遣才是。何況,新去軍府,若沒有一點排場,也鎮不住多少人。”李暇玉道,“如今光是四處借用的人手便將近四五千了,可真是欠下了許多人情。”其中約有三四千人都散落在漠北草原上尋找謝琰,既有慕容若的吐穀渾侍衛,亦有鐵力爾部落的騎士,更有契苾何力、執失思力兩位將軍的部曲。至於自家的部曲更不必說,早就立誓不尋迴謝琰便不會歸來。
“人情都算在謝三郎身上便是。隻要他迴來了,遲早都能還上。至於我們,自會向祖父討要不少部曲護身護院,絕不會兩手空空而去。”慕容若道,又拍了拍李丹莘與李遐齡的背,“你也莫要萬事都背負在身上,還有他們倆呢,隨便差使。十二郎旁的不能做,借著祖父之威,調動部曲查探諸事應當不在話下。”
李丹莘覺得被自家姊夫小瞧了,忍不住想反駁幾句。李丹薇卻頗為認同地頷首道:“再過幾年,我們方能說出讓你們照顧元娘這種話。眼下——你們便盡力幫她的忙就是了,若有什麽事,就及時派人來告知我們,我們自會想方設法。”
聽聞此言,李遐齡與李丹莘頓時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傷害,於是勾肩搭背地到一旁去喝悶酒了。為了避免他們徹底喝醉,孫秋娘悄悄地給他們的酒中兌了水,兩人竟也沒有發覺。而孫小郎湊過去嚐了一口,立刻辣得吐起了舌頭。其餘幾個蠢蠢欲動的小家夥見狀,立時便對聞起來香甜的桂花酒失去了興趣,又自顧自地頑耍去了。
數日之後,李丹薇隨著慕容若前往雍州赴任。李暇玉、李遐齡、孫秋娘前去相送。該說的話他們早已經說盡了,眾目睽睽之下,也隻是提了幾句多派人送信之類的話。李暇玉再度目送著車隊遠去,心中倏然湧出了離別的傷感與空虛。
不過,這樣的情緒實在不適合沉浸其中,她很快便又釋然了。如今,她有許多事需要做,可不能光顧著傷春悲秋。
☆、第一百五十一章 蹤跡隱隱
卻說薛延陀的殘兵敗將投奔了夷男可汗之侄咄摩支後,遂擁立其為伊特勿失可汗。趁著大唐班師迴朝,他們便陸陸續續迴到鬱督軍山故地重建牙帳,並咬牙切齒想為多彌可汗以及被殺的族人複仇。當然,首當其衝的複仇對象,便是殘殺王族搶占薛延陀領地的迴紇部落。不過,他們剛要有所行動,漠北草原上便流傳著迴紇等十幾個鐵勒部落已經前往靈州與大唐天子會盟的消息。
幾乎所有擁有一定實力的鐵勒部落都脫離了薛延陀的約束,不承認伊特勿失可汗的存在,反而尊大唐天子為天可汗。這位天可汗亦十分及時地頒布了敕旨,將會盟的鐵勒諸部視同突厥降部加以賞賜,並命迴紇族長吐迷度代為約束。如此,吐迷度雖然並未自立為可汗,其轄製諸部的權力與威望卻已經與可汗毫無二致。
貞觀二十五年伊始,伊特勿失可汗便力排眾議,派使者給大唐天子上表投降,承認其天可汗的地位。為了顯示其誠意,他以臣屬姿態奏請薛延陀餘部居住在鬱督軍山北麓,離開故牙帳所在之地,以說明自己不再戀棧薛延陀當初一唿百應的權威。
出於平衡薛延陀與迴紇之間的勢力,並令其相互牽製的考慮,天子自然允許。不過,薛延陀人生具反骨,叛叛降降反複無常,此投降之舉究竟是真是假,朝廷當中議論了許久也並無定論。故而,天子又下詔兵部尚書崔敦前往綏撫,觀察其是否當真有心降唐——降則撫之,支持鐵勒諸部繼續內耗;叛則擊之,斬草除根,支持迴紇統領鐵勒諸部。英國公李勣則率兵在邊疆待命,隨時準備聯合鐵勒諸部攻之。
多次出使漠北的崔敦早已是輕車熟路,經由勝州境內北出邊塞,繼而經過鐵力爾部落獲得數位向導,一路再往北朝著鬱督軍山行去。此時依舊是初春時節,冰天雪地的漠北草原仍是酷寒無比,出使一行頻頻遭遇風雪交加的惡劣天候,隻得酌情放慢速度,以免陷入暴風雪之中反而容易迷失方向。
如此過了將近一個月之後,使節一行終於來到鬱督軍山東南方向某個紮營過冬的鐵勒小部族中。聽聞來者是持大唐旌節的使者,部族酋長立即宰殺牛羊熱情招待。連甫至部落的粟特商隊也忙不迭地獻上了重禮。崔敦微笑著拒絕了重禮,邀請粟特商隊也一同參加部族酋長準備的宴飲,引得眾人直誇他平易近人。
這些人卻並不知曉,傳聞中這位不懂鐵勒語與粟特語的崔尚書一邊喝酒一邊聽著眾人談天說地,又時不時公然命鴻臚寺長史刻意打聽幾句消息,端的是自在得很。而他屬下的一眾部曲也以與商隊做生意,看看他們的貨物為名,在部落裏四處走動,搜集關於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的新消息。
“你們這群粟特人的膽子可真是大得很。漠北這才停歇幾日?商隊便已經忙不迭地過來做生意了。那幫薛延陀人都是殘兵敗將,金銀財寶早就教迴紇等部落瓜分得幹幹淨淨,你們去鬱督軍山能換取什麽好玩意兒?別一時貪圖重利,反倒教薛延陀人抓住把柄,將你們的貨物都搶了去,到時候便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嘿,我們可是從靈州會盟之後,就跟著鐵勒諸部酋長過來漠北的。本來管事沒想過去鬱督軍山,這不是遇上了咱們大唐的使節麽?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怎麽能放過?哈哈,無論如何,我們就跟定使節了!就算眼下暫時從薛延陀人那裏得不了什麽好物事,這條商路暢通之後,再過些年也必不會虧了!”
“嘖嘖,你們粟特人什麽時候吃過虧?誰家的商隊虧損,也輪不到你們。別的不說,在鐵勒諸部就已經賺了不少罷?迴紇、仆骨、同羅這幾個部落可是金銀遍地的好地方,據說比當年薛延陀牙帳還繁華幾分。”
“可不是麽?我們一去——簡直是大開眼界。都說他們是部落,看著和城池也沒什麽分別了。那些個婦人身上戴的金銀珠寶,簡直能晃花人的眼睛。使的用的好些器具,都是從未見過的好貨,不是西域出產就是長安出產。我們運過去的尋常貨物,他們完全看不上,好不容易才交換出去!”
部曲和商隊的粟特人一時說得興起,竟滔滔不絕起來。其中一人不經意間望見鎖在牲畜棚當中衣衫襤褸的奴隸,從中發現一雙格外清冽的眼睛,禁不住一怔。未待他細看,便有粟特人罵罵咧咧地將那奴隸推了出來,用鐵勒語命令他搬貨物。此人似乎受著傷,胸前胡亂包紮的布料洇濕了,隱隱透出些許血腥之氣。饒是雙手雙腳都係著鐵鏈,又身負重傷,他的脊背也挺得筆直,行動之間依舊隱約帶著幾分瀟灑翩翩,全然不似是什麽尋常奴隸。
“此人莫非是鐵勒貴族?怎麽淪落成了你們的奴隸?”部曲忍不住問道,仔細地端詳那人的麵容——然而此人蓬頭垢麵,實在是瞧不清楚,隻是依稀覺得有些熟悉。待要仔細迴憶之時,卻怎麽想也想不起來他究竟會是什麽人。
“管他以前是什麽貴族,我們商隊將他救了起來,他便是我們的奴隸了。”粟特人迴道,“在他身上花了好些藥材,偏又是個一問三不知的啞巴,想讓他的家人贖迴去也不知去何處尋。本想將他賣出去,卻時不時就要發瘋,清醒的時候也不讓任何人靠近,警覺得和野狼似的,誰還敢買?方才說我們粟特人不做虧本生意——瞧瞧,好不容易發了一次善心,如今可不就是做了虧本生意?”
崔家部曲越是打量,越覺得那奴隸絕非常人:“此人重傷未愈,你們便讓他去搬動貨物,也幸得他有一身好武藝,體魄也康健,不然早便被你們折磨死了。還渾說什麽發善心,這天底下也沒有你們這樣發善心的。”不知為何,瞧著此人,他們便不由得起了幾分惻隱之心,於是又問:“既然這奴隸你們使著也不覺得好,不如折價賣與我們如何?”
商隊早就想將這個奴隸賣出去,自是忙不迭地答應了。部曲們將身上的零散錢湊了三千錢,便將這奴隸買了下來。他們原來一直與粟特人說粟特語,將此人帶迴帳篷之後,便說起了長安官話。誰都並未發現,新買的奴隸微微抬起眼,細細地聽著他們的話,清冽的雙目略有些出神,似是想起了什麽,又似是什麽都不曾想起。
因著這奴隸已有好些時日不曾梳洗,便是再粗豪的部曲也無法忍受與他待在同一個帳篷中。於是眾人又給他燒了溫水,叮囑他將自己洗刷幹淨。奴隸懵懵懂懂地聽著他們的話,對於自己身上的氣味也實在無法忍受。在他搖搖晃晃地清洗身體之時,部曲們離開帳篷在外頭烤起了火,聊起了北上鬱督軍山之事。
奴隸拆開已經髒汙得看不出原色的繃帶,仔細觀察自己的傷口。因著天寒之故,他的傷口倒是並未繼續惡化,反而有愈合之勢。然而許是當初包紮用藥太隨意,傷口又曾經數次崩裂綻開之故,胸口前的傷痕顯得血肉猙獰,十分可怕。他也絲毫不在意,隻是將緊緊貼在胸口的那塊碎裂成兩半的飛鷹玉環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放在一旁。
“北上……鬱督軍山……薛延陀人。”帳篷外隱約傳來眾人的議論聲。他默默地聽著,洗淨身體之後便又將傷口敷藥裹好,換上部曲們塞給他的幹淨衣衫,靜靜地坐在帳篷中出神。他其實並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詞,然而對“北”、“鬱督軍山”、“薛延陀人”卻有本能的厭惡與仇恨。連帶著,他對這些說著聽起來有些親切的話語的粗豪漢子也充滿了警惕。他不想往北行,不想去鬱督軍山,更不願去見什麽薛延陀人。他想南下……他隻想南下,心中隱隱約約覺得,有人正在遙遠的地方等著他歸去。
“倒是將身體都洗幹淨了,怎麽卻不洗洗頭和臉?”有部曲掀起帳篷探了探,無奈地道,“果然是又瘋又傻,咱們按著他給他洗幹淨了?”眾人紛紛響應,然而靠近這個奴隸的時候,卻發現對方渾身繃緊,仿佛隨時都會朝著他們撲過來兇狠地發起攻擊。
“也罷也罷,由得他去。明日讓醫者過來給他瞧瞧,治一治病。或許喝幾服藥,便能好轉了罷?若能記起事,將他送迴家去,也算是一樁功德了。而且,以我看,此人並不像是鐵勒人,倒像是咱們漢人——你們瞧,他似乎正在藏什麽寶貝?那似乎是一個玉環罷?”
聽見“玉環”一詞,奴隸又猛然迴過首,銳利的視線掃過眾人,仿佛他們馬上便會撲上來搶他的寶貝一般。眾部曲見他目光中帶著血腥殺意,也不敢輕易再撩撥他,於是將這頂小帳篷留給他,其餘人都憋屈地擠在了一處,訕訕地道:“總覺得咱們的心腸越來越軟了。若在當初,咱們可每一個都是能止小兒夜啼的人物,哪裏會懼怕一個發瘋的傻子?”
“誰懼怕他來著,隻是不忍心罷了——不過你們發現他的眼神了麽?那可絕不會是什麽尋常人,這得殺了多少人,雙手染了多少血,才會那般煞氣騰騰。這人莫不是個馬賊?不,看他的舉止卻像世家子弟。”
“莫要多想,遲早都必須查出此人的身份來。咱們也不能將來路不明之人留在阿郎身邊。”
隻是,翌日一早起來之後,眾部曲麵對空空如也的小帳篷,當即便傻眼了。這個他們花費了三千錢買迴的奴隸,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尋遍了部落內外也沒有任何蹤跡。若不是還有粟特商人作證他們確實買迴了一個奴隸,所有部曲都以為自己隻是做了一場夢。此事並不算什麽大事,說出來也隻會徒惹人嘲弄,他們便默不作聲地隱瞞下來,亦並未驚動崔尚書。
這群好心的部曲並不知曉,他們錯過了一個救人的好時機,更不知曉如今漠北草原上還有數千人正在苦苦找尋此人——而悄悄離開的人,獨自走在漫漫風雪之中,堅定不移地朝著南方一路行去。無論是凍餓交加或是迷途之中,他都始終緊緊地攥著手中的飛鷹玉環,心心念念著往南而去。
靈州城內,李暇玉似有所覺地抬起首,透過洋洋灑灑的大雪望向陰雲密布的北方天際。染娘坐在她身側,正用手指蘸著墨,隨意地在紙上塗塗抹抹勾勾畫畫。軟綿綿的手掌印記散落在紙張中,瞧上去頗有幾分童稚之趣。她執起筆,蘸滿墨,在紙上勾勒出一個人的形象來,而後輕輕一歎:“染娘,你瞧,這便是你阿爺。”
染娘眨了眨眼,準確地喊道:“耶耶!”
三郎,你聽見了麽?染娘早就已經會喊耶耶了。你如今正在何處?還想讓我們母女二人等多久?
☆、第一百五十二章 帝後駕崩
貞觀二十五年二月,兵部尚書崔敦奉召綏撫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並主持了一場薛延陀與鐵勒諸部的會盟。明麵上看起來眾人都皆大歡喜,伊特勿失可汗也很大方地原諒了迴紇族長吐迷度弑殺王族的行為。然而,暗中崔敦卻命部曲八百裏加急返迴長安迴報:鐵勒諸部往日皆服從薛延陀約束,尊崇薛延陀王室。咄摩支出現之後,他們皆又驚又懼。尤其迴紇族長吐迷度憂慮甚深,唯恐薛延陀日後複仇,需要遣使招撫。而且,伊特勿失可汗表麵上看來對大唐畢恭畢敬,實則有陽奉陰違之嫌,私下不乏調兵遣將準備糧草的動向。
聖人立刻命英國公李勣便宜行事。李勣遂遣通事舍人蕭嗣業出使迴紇——此人乃蘭陵蕭氏嫡係,隋煬帝蕭皇後之侄孫,曾伴隨蕭皇後入東突厥生活數載,熟知突厥以及鐵勒諸胡生活習性與其錯綜複雜的關係。待崔尚書從漠北啟程走出薛延陀諸部控製的區域之後,李勣便猛然發動攻擊,伊特勿失可汗隻得匆忙迎戰。
唐軍數度大破薛延陀人,完全不將數萬漠北鐵騎放在眼中;而曾一敗再敗的薛延陀騎士反倒是心生懼意,士氣低迷。在英國公的帶領下,唐軍氣勢如虹,薛延陀騎兵則一戰即潰敗,俘虜者被殺者不計其數。伊特勿失可汗聽聞消息後,竟倉皇驚駭不知所措。眼見著唐軍步步逼近,即將到達鬱督軍山,又聽說大唐使節蕭嗣業正在迴紇部落中,伊特勿失可汗遂立即投奔而去,請降大唐。
在場眾人誰不是人精,自然瞧出了聖人的躊躇之意。未能分出勝負,李暇玉亦是頗覺得有幾分可惜,遂主動提議道:“不如再比一場?分出輸贏拿得彩頭才痛快些不是?尋常射箭也不知要比到什麽時候,不若在百步之外那棵樹上懸掛銅錢,以箭穿過錢孔為勝,卻不能將銅錢射下來,聖人以為如何?”若是如此,射箭者不僅須得注意準頭,同時更需要控製好力道。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聖人滿意地頷首,又問那鐵勒酋長:“可願再比一場?”
“李郡君說得是,有輸有贏才痛快!”那鐵勒酋長也是個豪爽漢子,“方才我其實已經輸了。不過是天可汗給我顏麵,才再給我一次機會。正好也讓我瞪大眼好生瞧一瞧,李郡君的射藝到底有多厲害。”
不多時,銅錢便已經掛好了。兩人再度舉弓引箭,李暇玉率先射出一箭——隻見那一箭直奔銅錢而去,正好穿過銅錢孔中,帶得銅錢輕輕地一蕩,連錢帶箭竟是安然無恙地掛在了上頭。契苾何力將軍、李正明都督立時便拍案叫好,坐在角落裏的李和更是笑得咧開了嘴,立在場邊的李遐齡等人亦是雙目閃閃發亮,大聲喝彩。
李暇玉並未停歇,緊接著一箭跟著又一箭,十箭連射出去,竟無一落失,都穩穩地穿在銅錢上頭,端的是箭法如神!!待到雷鳴一般的喝彩聲稍歇之後,鐵勒酋長才舉弓小心翼翼地射出一箭。眾人都不由自主地靜寂下來,屏著唿吸看著他那一箭險而又險地帶著銅錢搖晃,唯恐一出聲便將那箭連帶銅錢給震下來。
及第五箭時,許是太過緊張了,那一箭竟並未穿入銅錢中,而是撞在了錢上,樹下頓時叮叮當當落了一陣銅錢雨。眾人這才放鬆地笑了起來,李暇玉勾著嘴角,拿著弓行了個拜禮:“承讓,酋長的三千匹良馬,我便不客氣地收下了。”
天子撫須大笑:“好!好!好!不愧是巾幗英雄!這一手射藝,恐怕已經難逢敵手了罷!便是我身邊的這些將軍,也不可能如你這般射得出神入化!這不僅是日複一日磨練而出的技藝,更需要過人的天分!”
“多謝聖人誇讚,妾愧不敢當。”李暇玉淺笑道,“許是家族淵源罷,妾的夫君、妾的弟妹,都同樣擅射。”她似不經意地提起了謝琰、李遐齡與孫秋娘,加深他們在眾人記憶中的印象——同時,很是無情地把孫夏給排除在外了。
聞言,提著雙斧坐在李和身邊的魁梧男子頗有幾分失落,嘟噥道:“光是比射有什麽意思?而且咱們家的家學淵源不是耍橫刀麽?”聽得李和禁不住在他背上狠狠地拍了一掌,嗬嗬笑道:“就算是耍橫刀,你也照樣排不進去!”
“方才是鐵勒酋長主動挑戰於我,如今是否輪到我們這邊挑人比試了?”李暇玉接著又問。諸位鐵勒酋長也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矢口否認,隻得點頭承認了。於是,她便迴首問絲帖兒:“絲帖兒,據你所知,哪一位酋長射藝最高明?”
眾鐵勒酋長頓時嘩然,誰能料到對方竟然如此直接地詢問消息?且趁著他們不注意的時候,鐵力爾部落烏迷耳的女兒怎麽站到對麵去了?!
李暇玉仿佛察覺了他們的不滿,很是體貼地提醒道:“諸位也可隨意問,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樣對我們都很公平。”然而,那些虯髯大漢們卻依舊瞪著她——讓他們尋誰去問?烏迷耳麽?那個狡猾的家夥會告訴他們什麽?
絲帖兒盤算了片刻,便毫不猶豫地指向其中一人,有些躍躍欲試:“姊姊,輪到我了麽?”
李暇玉搖搖首:“讓十娘姊姊去罷。你再尋一個射藝第二的,讓秋娘去,接著便是你了。”
聽了她的安排,李丹薇無奈笑道:“原來你想使田忌賽馬的招數。也罷,若是使得好,我一人輸了,你們六人都贏了,也算是大獲全勝了。”她早有預料,自己必定不可能贏。但即使要輸,也要輸得最有價值。故而,如此安排,其實是再合適不過了。
她們商量的時候,並未避著任何人,故而天子與諸愛將皆聽得清清楚楚。坐在另一邊的迴紇族長吐迷度不由得笑道:“一場射藝比試,居然也會使這種計策,李郡君可真是——”他刻意地頓了頓,顯然覺得有些不滿。
李暇玉卻並不在意,迴道:“我們不過是挑了個合適的對手而已。既然並未違反規則,那便是光明正大的陽謀。諸位酋長也大可利用規則,在下一輪挑你們覺得合適的對手。想要以強對弱,確定勝局,我們亦欣然接受。”
吐迷度一時無言以對,便將烏迷耳喚過去仔細詢問起來。然而烏迷耳從未見過孫秋娘與李遐齡,如何能判斷出他們的實力?於是,交頭接耳的鐵勒酋長們也隻能勉強地安排了順序,心中更是覺得對麵的年輕婦人看似正直坦率,實則狡猾之極。
倒是聖人聽了,又指著李暇玉,對愛將們笑道:“這小娘子的聰明伶俐勁兒,真是越瞧越像阿姊!兵者,詭道也。兩軍交戰,莫說是陽謀了,便是詭計也使得。她可是深得其中之道哪!”眾人聽得,雖是心中各有想法,卻也不得不笑著附和起來。有些人越聽越看越是滿意越是歡喜,有些人卻越聽越看越是暗恨越是忌憚。
李丹薇比試之後,果然輸了。然而,雖是輸,卻也同樣輸得漂亮,十射九中亦已經是相當難得了。聖人知道她是李正明都督的孫女,又是懷遠縣主,便很大方地賞了她百金以示鼓勵。緊接著,鐵勒酋長選擇了孫秋娘,結果是平局。這迴輪到絲帖兒選人,再度平局。年輕娘子們都下場比試完了,場上隻剩下慕容若、李遐齡與郭樸。
對手是兩位身經百戰的年輕郎君與一位身子骨尚未完全長開的少年,鐵勒酋長們幾乎不加思索便選擇了李遐齡。李遐齡微微頷首,朝著聖人行禮之後,便出列站定,優雅地舉起弓。雖是拉弓射箭,但他身上幾乎沒有任何煞氣,溫潤如玉猶如翩翩君子,瞧上去依然顯得略有些單薄。如此模樣,倒讓許多人不由得替他懸起心來。
然而,當他不緊不慢地將箭射出去之後,力道和準頭卻分毫不差。十射十中,一箭比一箭更有力,連箭靶都險些碎裂了,令觀眾們為之側目。第二輪射銅錢,他的發揮同樣十分穩定,與自家阿姊一樣獲得了滿堂喝彩聲。毫無疑問,大唐再一次獲勝!
慕容若與郭樸麵對的是射藝最尋常的對手,亦是無驚無險地獲勝。七戰四勝二平一負,一個時辰之內,大唐就掙得了萬匹良駒,同時令鐵勒諸酋長輸得心服口服。天子高興得朗聲大笑,又給雙方都各賜了百金:“這些良駒你們可得趕緊些送到長安,待到明年開春之後,朕要將它們賞賜下去,看著眾位愛卿騎著它們射獵打球!此外,定敏郡君留下兩千匹,讓屬下在賀蘭山上開設馬場放牧罷!!如此便不必愁你的部曲女兵沒有良馬可用了!”
“妾叩謝聖人隆恩。”李暇玉微微有些驚訝,隨即拜下。
伴隨著龍顏大悅的暢快笑聲,李暇玉及其弟妹的名聲也幾乎響徹了整座靈州城。不過幾日之後,便是消息最為閉塞的邊境縣城官眷,也都聽聞了這位奇女子的名號。在暗地裏可憐她是位故作堅強的“孀婦”的同時,許多人不得不承認,對於這位憑一己之力得獲“定敏郡君”封號的年輕婦人,她們確實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第一百五十章 離別不舍
靈州會盟圓滿結束,天子禦駕隨即在秋日寒風中返迴長安。李暇玉穿著簇新的四品細釵禮衣,立在內眷們中間遠遠地相送。在她混亂的前世記憶中,聖人本該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駕崩,而長孫皇後更早在貞觀十年崩逝。如今已是貞觀二十四年,兩位長輩依然在世,令她不由得心生欣喜。她由衷地希望,他們能夠健康長壽,能夠盡享天年。她更希望,她那位便宜阿爺也能夠始終保持父慈子孝之態,莫要繃不住顯出了原形,反而教長輩們失望失落。
然而,隱隱地,她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祈願未必能夠實現。且不提長孫皇後病弱的身體,便是聖人此番亦是抱病出行。他的形容實在太過清臒,盡管精神奕奕,卻依舊難掩病態。或許一兩年之內,這穩定的天下便即將再起波瀾。而沒有太原王氏出身的皇後,也不知便宜阿爺的後宮中又將會是何等場麵。想到此,她心中忽而又一動,憶起了蕭淑妃的音容笑貌,竟恍惚著有些出神。
轔轔車馬喧囂遠去,幾乎遮天蔽日的旌旗與帶著血腥殺戮氣息的將士隨之緩緩前行。靈州眾臣在李正明都督的率領下,相送百裏。而女眷們則三三兩兩地相攜著各自散去。方才還人山人海無比熱鬧的城門前,轉瞬間便冷落下來。
李暇玉尚未迴過神,便聽孫秋娘喚道:“阿姊。”已然長成嬌俏少女的她伸臂挽過來,兩人相扶著走向不遠處的柴氏。走出幾步後,李暇玉禁不住迴過首,看向逐漸消失在視野中的帝皇禦駕,而後便毅然垂下眸。既然事實與記憶生了偏差,或許她並未入宮也未可知;便是入宮也未必會落得日後的淒涼也未可知。她雖不能涉入後宮之事,但悄無聲息地打聽她的去處還是能做到的。
一家人會合之後,便又遵照禮節去向盧夫人辭別。不知從何時開始,盧夫人待李家人便不再作態,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威嚴。便是許多貴婦都在場,她也很少露出笑容。然而,今日她卻和藹地笑了起來,拍著身邊李丹薇的手,柔聲道:“你還未向自己的好姊妹提起此事麽?這可真是不該,過些時日便要啟程了,怎能瞞著她們?”
李丹薇柳眉輕蹙,因不便在眾目睽睽之下違逆祖母,隻得接過話:“是兒錯了。兒實在舍不得提起此事,免得教大家都跟著傷懷。祖母真是的,怎麽就替兒說了出來呢?不過,若是祖母不替兒做主,恐怕兒還不舍得說呢。元娘,秋娘,待會兒我便去探望你們,有要緊的話要與你們說。”
她將話都說盡了,盧夫人也不好再提起,於是朝著柴氏微微頷首,又對李暇玉道:“咱們靈州可少有這般年輕的郡君。日後元娘也莫要客氣,多來靈州探望我。你與十娘情同姊妹,我也是將你當成親孫女一般看待的。”假惺惺的場麵話說起來,聽的人自是各有想法,亦是各懷心思。
李暇玉仿佛並未聽出其中的虛情假意,笑盈盈地迴道:“夫人說得是。兒往後一定會多給都督府遞帖子,隻望夫人莫要嫌棄兒來得太勤了才好。” 說罷,她又把著李丹薇的手臂,輕聲道:“十娘姊姊隨時過來都使得,這些時日莊子裏送來了好些野物,咱們正好炙著吃。前些年三郎釀的桂花酒早就能喝了,窖藏了幾年,滋味當是很不錯。趁著他尚未迴來,咱們把酒都飲盡了,教他捧著空壇子歎氣去。”
她言笑之間依舊自若如故,仿佛謝琰隻是出了一趟遠門,不日便會歸來,絲毫沒有悲傷哀痛之意。然而,旁邊許多貴婦卻都用憐惜的目光望著她,猶如看一個自欺欺人的可憐人一般。柴氏與孫秋娘看在眼中,目光皆微微沉了下來。
“那你便等著罷,我將阿若和十二郎都帶過去,絕不會再給謝三郎留下半滴酒。”李丹薇恍若未覺,也跟著笑起來。兩人很是默契地交換了眼色,遂暫時告別了。柴氏等幾人乘著牛車離開,盧夫人則索性令仆婢圍了一圈行障,就地開始宴飲。李丹薇並不想一直作陪,寒暄了一陣之後,便也隨即離開了。
下午,謝家的小院子中果然迎來了客人。慕容若、李丹薇與李丹莘帶著孩子騎馬而至,李遐齡在外守候,引著他們來到正院內堂前。李暇玉正摟著懷裏的染娘,教她如何投壺。比染娘稍大些的孫家梅娘依偎在她身邊,亦聽得很是認真。而早已能夠四處亂跑的孫家大郎則已經不滿足於頑投壺這樣的遊戲了,拿著自家阿爺做的彈弓正在辣手摧花。幸而他的準頭也繼承自孫夏,怎麽打也打不中,那些早開的梅樹方逃過一劫。
“怎麽不見孫憨郎?”慕容若挑眉問道,“將自家兩個孩子都放在你們這,他們夫婦卻是做甚麽去了?”李丹薇也疑惑道:“早兩天便不見他們的蹤影,難不成是跟著契苾何力將軍去涼州探親了?”
“茉紗麗已經有些年頭不曾歸家,表兄更是從未陪伴她去過涼州。故而,這迴得了這樣的機會,兩人便隨著契苾何力將軍去了。”李暇玉迴道,“當然,除了探親,他們還須得吸引李襲譽的注意力,方便我的人繼續搜集證據。話說迴來,十娘姊姊,是不是慕容姊夫即將調動,要離開靈州了?”
李丹薇怔了怔,歎道:“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阿若先前在征戰當中便升了折衝都尉,卻並未安排相應的軍府。祖父本想讓他留在靈州或者夏州,離家也近些,來往更方便,也能繼續受他的照拂。不過,執失思力將軍得知此事後,便啟奏聖人,給他安排了雍州境內的軍府,讓他去調教出一府的勇猛之士來。”
“從邊境軍府調往雍州,就在長安附近的繁華之地任一府折衝都尉,也應當算是右遷了罷?這不是件值得歡欣慶祝的大喜事麽?你們怎麽還瞞著我不提?”李遐玉真心實意地微笑起來,替他們覺得高興,“如今邊疆即將穩定下來,留在苦寒之地也可能沒有征戰的機會,何不去長安尋一尋好時機?執失思力將軍確實是位伯樂,定不會虧待慕容姊夫的。且慕容姊夫已經在聖人麵前留了印象,指不定還有什麽高升的機遇呢。”
“他去了雍州,我和孩子自是也要隨行的。”李丹薇握住她的手,滿麵不舍,“這一去千裏,我實在舍不得你,也舍不得家中的爺娘兄弟。”她並未說出口的是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擔憂。好姊妹如今看似平靜淡定如往常,然而,謝琰一日不歸,她便一刻都不可能真正釋懷。換而言之,謝琰之於李暇玉,之於他們的三口之家實在太過重要,她不可能輕易接受任何與他相關的不利消息。若是謝琰真有什麽萬一,她簡直不敢想象她會有什麽反應。而那時候她可能早已遠在千裏之外,又如何能勸慰她、照顧她呢?
李暇玉依稀似乎察覺了她的猶豫與擔憂,淺笑道:“姊夫去了雍州,你和孩子自然要隨過去。沒有什麽,比一家團聚更為重要了。”她又想起了謝琰抱著女兒逗弄的那一夜,如此難得的一夜,如今想起來亦是充滿了溫情,滿心皆是甜如蜜之感。“你也不必擔心我,我自然很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麽。”
說著,她將染娘與梅娘攬進懷中,垂眸勾起嘴角:“十娘姊姊,放心去罷。雍州與長安,我還從未去過呢。說不得什麽時候,我便去尋你,算是散一散心。咱們便是不在一處,也能時時通信,絕不會斷了聯係。”
“是啊,即使分別兩地,隻要咱們都有這份心,情誼一定也和如今一般無二。”孫秋娘給兩人倒了溫好的桂花酒,金黃的酒液濃稠似蜜,掛在杯上,香氣四溢。慕容若、李遐齡、李丹莘三人也舉著酒坐過來,就著炙好的肉開懷暢飲起來。他們三人反倒是不怎麽說話,仿佛要說的方才已經在角落中都說盡了,彼此間默契非常。
許是多飲了幾杯,慕容若搖晃著酒杯,看著裏頭的酒液出神,忽然道:“雍州不比靈州,大張旗鼓地帶著那麽些侍衛委實太張揚了。我那些屬下,就留在靈州交給你差遣。我們去雍州之後,李襲譽可能更會盯緊了你們,可得時刻警醒些。此外,前些時日我又從吐穀渾調了數百人過來,由祖父暗中安排,去涼州盯住李襲譽與那個動手的折衝都尉。那狗賊若是狠得下心,自然不會輕易饒過知情之人,說不得什麽時候便會過河拆橋。到時候,便是咱們的機會了。”
“姊夫安排得很妥當。隻是,如今你那千餘侍衛怕是半點都不剩了罷?身邊總該留些人差遣才是。何況,新去軍府,若沒有一點排場,也鎮不住多少人。”李暇玉道,“如今光是四處借用的人手便將近四五千了,可真是欠下了許多人情。”其中約有三四千人都散落在漠北草原上尋找謝琰,既有慕容若的吐穀渾侍衛,亦有鐵力爾部落的騎士,更有契苾何力、執失思力兩位將軍的部曲。至於自家的部曲更不必說,早就立誓不尋迴謝琰便不會歸來。
“人情都算在謝三郎身上便是。隻要他迴來了,遲早都能還上。至於我們,自會向祖父討要不少部曲護身護院,絕不會兩手空空而去。”慕容若道,又拍了拍李丹莘與李遐齡的背,“你也莫要萬事都背負在身上,還有他們倆呢,隨便差使。十二郎旁的不能做,借著祖父之威,調動部曲查探諸事應當不在話下。”
李丹莘覺得被自家姊夫小瞧了,忍不住想反駁幾句。李丹薇卻頗為認同地頷首道:“再過幾年,我們方能說出讓你們照顧元娘這種話。眼下——你們便盡力幫她的忙就是了,若有什麽事,就及時派人來告知我們,我們自會想方設法。”
聽聞此言,李遐齡與李丹莘頓時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傷害,於是勾肩搭背地到一旁去喝悶酒了。為了避免他們徹底喝醉,孫秋娘悄悄地給他們的酒中兌了水,兩人竟也沒有發覺。而孫小郎湊過去嚐了一口,立刻辣得吐起了舌頭。其餘幾個蠢蠢欲動的小家夥見狀,立時便對聞起來香甜的桂花酒失去了興趣,又自顧自地頑耍去了。
數日之後,李丹薇隨著慕容若前往雍州赴任。李暇玉、李遐齡、孫秋娘前去相送。該說的話他們早已經說盡了,眾目睽睽之下,也隻是提了幾句多派人送信之類的話。李暇玉再度目送著車隊遠去,心中倏然湧出了離別的傷感與空虛。
不過,這樣的情緒實在不適合沉浸其中,她很快便又釋然了。如今,她有許多事需要做,可不能光顧著傷春悲秋。
☆、第一百五十一章 蹤跡隱隱
卻說薛延陀的殘兵敗將投奔了夷男可汗之侄咄摩支後,遂擁立其為伊特勿失可汗。趁著大唐班師迴朝,他們便陸陸續續迴到鬱督軍山故地重建牙帳,並咬牙切齒想為多彌可汗以及被殺的族人複仇。當然,首當其衝的複仇對象,便是殘殺王族搶占薛延陀領地的迴紇部落。不過,他們剛要有所行動,漠北草原上便流傳著迴紇等十幾個鐵勒部落已經前往靈州與大唐天子會盟的消息。
幾乎所有擁有一定實力的鐵勒部落都脫離了薛延陀的約束,不承認伊特勿失可汗的存在,反而尊大唐天子為天可汗。這位天可汗亦十分及時地頒布了敕旨,將會盟的鐵勒諸部視同突厥降部加以賞賜,並命迴紇族長吐迷度代為約束。如此,吐迷度雖然並未自立為可汗,其轄製諸部的權力與威望卻已經與可汗毫無二致。
貞觀二十五年伊始,伊特勿失可汗便力排眾議,派使者給大唐天子上表投降,承認其天可汗的地位。為了顯示其誠意,他以臣屬姿態奏請薛延陀餘部居住在鬱督軍山北麓,離開故牙帳所在之地,以說明自己不再戀棧薛延陀當初一唿百應的權威。
出於平衡薛延陀與迴紇之間的勢力,並令其相互牽製的考慮,天子自然允許。不過,薛延陀人生具反骨,叛叛降降反複無常,此投降之舉究竟是真是假,朝廷當中議論了許久也並無定論。故而,天子又下詔兵部尚書崔敦前往綏撫,觀察其是否當真有心降唐——降則撫之,支持鐵勒諸部繼續內耗;叛則擊之,斬草除根,支持迴紇統領鐵勒諸部。英國公李勣則率兵在邊疆待命,隨時準備聯合鐵勒諸部攻之。
多次出使漠北的崔敦早已是輕車熟路,經由勝州境內北出邊塞,繼而經過鐵力爾部落獲得數位向導,一路再往北朝著鬱督軍山行去。此時依舊是初春時節,冰天雪地的漠北草原仍是酷寒無比,出使一行頻頻遭遇風雪交加的惡劣天候,隻得酌情放慢速度,以免陷入暴風雪之中反而容易迷失方向。
如此過了將近一個月之後,使節一行終於來到鬱督軍山東南方向某個紮營過冬的鐵勒小部族中。聽聞來者是持大唐旌節的使者,部族酋長立即宰殺牛羊熱情招待。連甫至部落的粟特商隊也忙不迭地獻上了重禮。崔敦微笑著拒絕了重禮,邀請粟特商隊也一同參加部族酋長準備的宴飲,引得眾人直誇他平易近人。
這些人卻並不知曉,傳聞中這位不懂鐵勒語與粟特語的崔尚書一邊喝酒一邊聽著眾人談天說地,又時不時公然命鴻臚寺長史刻意打聽幾句消息,端的是自在得很。而他屬下的一眾部曲也以與商隊做生意,看看他們的貨物為名,在部落裏四處走動,搜集關於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的新消息。
“你們這群粟特人的膽子可真是大得很。漠北這才停歇幾日?商隊便已經忙不迭地過來做生意了。那幫薛延陀人都是殘兵敗將,金銀財寶早就教迴紇等部落瓜分得幹幹淨淨,你們去鬱督軍山能換取什麽好玩意兒?別一時貪圖重利,反倒教薛延陀人抓住把柄,將你們的貨物都搶了去,到時候便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嘿,我們可是從靈州會盟之後,就跟著鐵勒諸部酋長過來漠北的。本來管事沒想過去鬱督軍山,這不是遇上了咱們大唐的使節麽?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怎麽能放過?哈哈,無論如何,我們就跟定使節了!就算眼下暫時從薛延陀人那裏得不了什麽好物事,這條商路暢通之後,再過些年也必不會虧了!”
“嘖嘖,你們粟特人什麽時候吃過虧?誰家的商隊虧損,也輪不到你們。別的不說,在鐵勒諸部就已經賺了不少罷?迴紇、仆骨、同羅這幾個部落可是金銀遍地的好地方,據說比當年薛延陀牙帳還繁華幾分。”
“可不是麽?我們一去——簡直是大開眼界。都說他們是部落,看著和城池也沒什麽分別了。那些個婦人身上戴的金銀珠寶,簡直能晃花人的眼睛。使的用的好些器具,都是從未見過的好貨,不是西域出產就是長安出產。我們運過去的尋常貨物,他們完全看不上,好不容易才交換出去!”
部曲和商隊的粟特人一時說得興起,竟滔滔不絕起來。其中一人不經意間望見鎖在牲畜棚當中衣衫襤褸的奴隸,從中發現一雙格外清冽的眼睛,禁不住一怔。未待他細看,便有粟特人罵罵咧咧地將那奴隸推了出來,用鐵勒語命令他搬貨物。此人似乎受著傷,胸前胡亂包紮的布料洇濕了,隱隱透出些許血腥之氣。饒是雙手雙腳都係著鐵鏈,又身負重傷,他的脊背也挺得筆直,行動之間依舊隱約帶著幾分瀟灑翩翩,全然不似是什麽尋常奴隸。
“此人莫非是鐵勒貴族?怎麽淪落成了你們的奴隸?”部曲忍不住問道,仔細地端詳那人的麵容——然而此人蓬頭垢麵,實在是瞧不清楚,隻是依稀覺得有些熟悉。待要仔細迴憶之時,卻怎麽想也想不起來他究竟會是什麽人。
“管他以前是什麽貴族,我們商隊將他救了起來,他便是我們的奴隸了。”粟特人迴道,“在他身上花了好些藥材,偏又是個一問三不知的啞巴,想讓他的家人贖迴去也不知去何處尋。本想將他賣出去,卻時不時就要發瘋,清醒的時候也不讓任何人靠近,警覺得和野狼似的,誰還敢買?方才說我們粟特人不做虧本生意——瞧瞧,好不容易發了一次善心,如今可不就是做了虧本生意?”
崔家部曲越是打量,越覺得那奴隸絕非常人:“此人重傷未愈,你們便讓他去搬動貨物,也幸得他有一身好武藝,體魄也康健,不然早便被你們折磨死了。還渾說什麽發善心,這天底下也沒有你們這樣發善心的。”不知為何,瞧著此人,他們便不由得起了幾分惻隱之心,於是又問:“既然這奴隸你們使著也不覺得好,不如折價賣與我們如何?”
商隊早就想將這個奴隸賣出去,自是忙不迭地答應了。部曲們將身上的零散錢湊了三千錢,便將這奴隸買了下來。他們原來一直與粟特人說粟特語,將此人帶迴帳篷之後,便說起了長安官話。誰都並未發現,新買的奴隸微微抬起眼,細細地聽著他們的話,清冽的雙目略有些出神,似是想起了什麽,又似是什麽都不曾想起。
因著這奴隸已有好些時日不曾梳洗,便是再粗豪的部曲也無法忍受與他待在同一個帳篷中。於是眾人又給他燒了溫水,叮囑他將自己洗刷幹淨。奴隸懵懵懂懂地聽著他們的話,對於自己身上的氣味也實在無法忍受。在他搖搖晃晃地清洗身體之時,部曲們離開帳篷在外頭烤起了火,聊起了北上鬱督軍山之事。
奴隸拆開已經髒汙得看不出原色的繃帶,仔細觀察自己的傷口。因著天寒之故,他的傷口倒是並未繼續惡化,反而有愈合之勢。然而許是當初包紮用藥太隨意,傷口又曾經數次崩裂綻開之故,胸口前的傷痕顯得血肉猙獰,十分可怕。他也絲毫不在意,隻是將緊緊貼在胸口的那塊碎裂成兩半的飛鷹玉環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放在一旁。
“北上……鬱督軍山……薛延陀人。”帳篷外隱約傳來眾人的議論聲。他默默地聽著,洗淨身體之後便又將傷口敷藥裹好,換上部曲們塞給他的幹淨衣衫,靜靜地坐在帳篷中出神。他其實並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詞,然而對“北”、“鬱督軍山”、“薛延陀人”卻有本能的厭惡與仇恨。連帶著,他對這些說著聽起來有些親切的話語的粗豪漢子也充滿了警惕。他不想往北行,不想去鬱督軍山,更不願去見什麽薛延陀人。他想南下……他隻想南下,心中隱隱約約覺得,有人正在遙遠的地方等著他歸去。
“倒是將身體都洗幹淨了,怎麽卻不洗洗頭和臉?”有部曲掀起帳篷探了探,無奈地道,“果然是又瘋又傻,咱們按著他給他洗幹淨了?”眾人紛紛響應,然而靠近這個奴隸的時候,卻發現對方渾身繃緊,仿佛隨時都會朝著他們撲過來兇狠地發起攻擊。
“也罷也罷,由得他去。明日讓醫者過來給他瞧瞧,治一治病。或許喝幾服藥,便能好轉了罷?若能記起事,將他送迴家去,也算是一樁功德了。而且,以我看,此人並不像是鐵勒人,倒像是咱們漢人——你們瞧,他似乎正在藏什麽寶貝?那似乎是一個玉環罷?”
聽見“玉環”一詞,奴隸又猛然迴過首,銳利的視線掃過眾人,仿佛他們馬上便會撲上來搶他的寶貝一般。眾部曲見他目光中帶著血腥殺意,也不敢輕易再撩撥他,於是將這頂小帳篷留給他,其餘人都憋屈地擠在了一處,訕訕地道:“總覺得咱們的心腸越來越軟了。若在當初,咱們可每一個都是能止小兒夜啼的人物,哪裏會懼怕一個發瘋的傻子?”
“誰懼怕他來著,隻是不忍心罷了——不過你們發現他的眼神了麽?那可絕不會是什麽尋常人,這得殺了多少人,雙手染了多少血,才會那般煞氣騰騰。這人莫不是個馬賊?不,看他的舉止卻像世家子弟。”
“莫要多想,遲早都必須查出此人的身份來。咱們也不能將來路不明之人留在阿郎身邊。”
隻是,翌日一早起來之後,眾部曲麵對空空如也的小帳篷,當即便傻眼了。這個他們花費了三千錢買迴的奴隸,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尋遍了部落內外也沒有任何蹤跡。若不是還有粟特商人作證他們確實買迴了一個奴隸,所有部曲都以為自己隻是做了一場夢。此事並不算什麽大事,說出來也隻會徒惹人嘲弄,他們便默不作聲地隱瞞下來,亦並未驚動崔尚書。
這群好心的部曲並不知曉,他們錯過了一個救人的好時機,更不知曉如今漠北草原上還有數千人正在苦苦找尋此人——而悄悄離開的人,獨自走在漫漫風雪之中,堅定不移地朝著南方一路行去。無論是凍餓交加或是迷途之中,他都始終緊緊地攥著手中的飛鷹玉環,心心念念著往南而去。
靈州城內,李暇玉似有所覺地抬起首,透過洋洋灑灑的大雪望向陰雲密布的北方天際。染娘坐在她身側,正用手指蘸著墨,隨意地在紙上塗塗抹抹勾勾畫畫。軟綿綿的手掌印記散落在紙張中,瞧上去頗有幾分童稚之趣。她執起筆,蘸滿墨,在紙上勾勒出一個人的形象來,而後輕輕一歎:“染娘,你瞧,這便是你阿爺。”
染娘眨了眨眼,準確地喊道:“耶耶!”
三郎,你聽見了麽?染娘早就已經會喊耶耶了。你如今正在何處?還想讓我們母女二人等多久?
☆、第一百五十二章 帝後駕崩
貞觀二十五年二月,兵部尚書崔敦奉召綏撫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並主持了一場薛延陀與鐵勒諸部的會盟。明麵上看起來眾人都皆大歡喜,伊特勿失可汗也很大方地原諒了迴紇族長吐迷度弑殺王族的行為。然而,暗中崔敦卻命部曲八百裏加急返迴長安迴報:鐵勒諸部往日皆服從薛延陀約束,尊崇薛延陀王室。咄摩支出現之後,他們皆又驚又懼。尤其迴紇族長吐迷度憂慮甚深,唯恐薛延陀日後複仇,需要遣使招撫。而且,伊特勿失可汗表麵上看來對大唐畢恭畢敬,實則有陽奉陰違之嫌,私下不乏調兵遣將準備糧草的動向。
聖人立刻命英國公李勣便宜行事。李勣遂遣通事舍人蕭嗣業出使迴紇——此人乃蘭陵蕭氏嫡係,隋煬帝蕭皇後之侄孫,曾伴隨蕭皇後入東突厥生活數載,熟知突厥以及鐵勒諸胡生活習性與其錯綜複雜的關係。待崔尚書從漠北啟程走出薛延陀諸部控製的區域之後,李勣便猛然發動攻擊,伊特勿失可汗隻得匆忙迎戰。
唐軍數度大破薛延陀人,完全不將數萬漠北鐵騎放在眼中;而曾一敗再敗的薛延陀騎士反倒是心生懼意,士氣低迷。在英國公的帶領下,唐軍氣勢如虹,薛延陀騎兵則一戰即潰敗,俘虜者被殺者不計其數。伊特勿失可汗聽聞消息後,竟倉皇驚駭不知所措。眼見著唐軍步步逼近,即將到達鬱督軍山,又聽說大唐使節蕭嗣業正在迴紇部落中,伊特勿失可汗遂立即投奔而去,請降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