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四師傅,將你們喚來長安,本想遣你們四處打聽些消息。不過,眼下有件更要緊的事交給你。”沉吟片刻,謝琰方道,“大兄已與表姊成婚,育有一子,並來了長安赴省試。說來二兄應當也到了年紀,不知娶了哪家娘子,如今又過得如何。你們迴陽夏老宅去,將近些年的事都悄悄地打探清楚,莫讓母親發覺。”
這些年馮四雖定期往謝氏家族送信,但為了不泄露行蹤,總是匆匆來去,也並未關注謝家發生的變化。想到此,他有些愧疚:“大郎君居然已經成婚生子,某竟一無所知,實在愧對三郎君。郎君放心,這迴某定然將咱們謝家之事打探清楚再迴轉。”
“另外,我想知曉,母親是否有心為我定親。”謝琰沉聲道,“以她之脾性,若欲結兩姓之好,大約非一等門第不取。可惜陳郡謝氏淪落至今,那些一等門第早便已經瞧我們不起了。大兄能娶得表姊,已是十分不容易;二兄若想同樣結一門五姓女的好親事,定然不可能。至於我,既是幼子又叛逆在外,能得二等門第世家青睞便已是難得了。你們不妨四處傳些小道消息,諸如我重傷在外無人理會,灰心喪氣、自暴自棄,似是而非、真真假假即可。”
馮四擰起眉,猶疑道:“郎君何必自汙?娘子挑媳婦的眼光應當還不錯,便是二等門第家的小娘子,定也是性情柔順、熟讀詩書的。若是郎君想與一等門第結親,當初又為何推拒李都督?”
“我娶親,自然須得自己挑娘子。”謝琰淡淡地道,看了他一眼,“隻有我中意之人,日後才能與我琴瑟和鳴。至於母親——她的想法一向與我相反,你覺得她能給我挑出什麽合意之人來?那些真真假假的話,也算不得自汙,隻是想讓那些結親的人家看我不上而已。他日功成名就返鄉,隻需盡數否認,當成謠言便是。”
“說來郎君也已經十六了,很該對親事上上心。”馮四道,“免得日後出現什麽推拒不得的人物,白白教郎君費了這一番工夫。若是郎君暫時沒什麽念頭,不如請李都尉與柴郡君替你打算。婚事總須得讓長輩仔細相看一番才好。”
謝琰心中微微一動,不知為何,有些安心又有些擔憂:“我省得,你們自去罷。”他當然很信賴李和與柴氏,但隻要一想到他們欲從郭樸、何飛箭中擇一許給李遐玉,心中便覺得難受得很。如此下去,若將婚事交給他們主持,亦未必能娶得他想要的娘子——
他究竟想娶什麽樣的人?也是時候仔細思考一番了罷?
而同一時刻,身在靈州的李遐玉正陪伴在李丹薇身邊,立在都督府花園的高閣之上,遙遙望著外院人聲鼎沸的熱鬧場景。人來人往之間,都督府所有人都一片喜氣洋洋。他們剛送了七娘子迴長安成婚,如今又迎來十娘子的納征之禮,喜事接二連三,自是人人都精神百倍。函使、副函使皆是俊俏兒郎,聘禮也滿滿當當塞了三十六抬之多,足以令人嘖嘖讚歎。
然而,有人看著歡喜,自然也有人看不順眼,李八娘與李九娘便是後者。兩人披著赤紅狐裘,走在暗香浮動的梅林當中,隱約聽見外頭樂聲大作,隨即露出不屑之色。李八娘睇了身側一眼,似笑非笑道:“聽聞祖父趕著將十娘嫁出去,命祖母和叔母立刻給你許親?這般匆匆忙忙,來得及麽?”
李九娘下頜微抬,一臉自傲之色:“我的婚事,阿娘早便相看著呢。祖母和阿娘都答應我了,便是挑花了眼,也得給我尋個十全十美的郎君。我可不像十娘,片刻都等不得,連鮮卑胡虜也能嫁。她就不怕跟著他們吃生肉飲生血麽?那等毫無禮數的人家,便是送我一百三十六抬聘禮,我也不會嫁。”
李八娘眸光微轉,輕輕笑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娘都是被折衝都尉那一家給教唆壞了。如今竟連咱們這些姊妹都不親近,隻願與那李元娘說笑。讓我說,便是我有對不起她之處,七娘姊姊與你總與她沒什麽衝突。她這般選擇,實在很令人心寒呢。”
李九娘不假思索地迴道:“還不是八娘姊姊你牽累了我們?居然下手搶了十娘的婚事,讓她隻能選擇嫁個鮮卑胡虜,也怨不得她恨足了你。”她素來是個不願意多想的,既容易成為他人手中的刀劍,更時不時地便會無差別地傷人。
李八娘聽得,清麗的臉立時便扭曲起來,銀牙暗咬。她還想再挑撥幾句,冷不防旁邊卻射出幾顆泥丸,正中她的發髻與狐裘。瞬時間,她的頭發便散亂下來,渾身都沾滿了泥塊,宛如剛在地上打過滾的瘋婦。而她的麵容也變得猙獰無比,尖叫道:“究竟是哪個畜生敢傷我?!你們還不趕緊去抓人?!”
“嘿!如你這等賤婦,也隻配作個泥水裏打滾的豬狗輩了。”一個陌生的聲音毫不留情地嘲諷道,緊跟著又射出幾顆腥臭的泥丸,全都擊在李八娘臉上。李八娘又惱又怒又恨,一時間怒急攻心,竟往後一仰昏倒在地。李九娘本想扶她,又嫌她渾身髒汙,喝令婢女趕緊上前去,而她自個兒擔心被牽連,躲在附近的樹後不敢再出麵。
那藏在暗處之人並未再緊追不放,悄悄地離開了。過了好一陣,確定再無危險之後,李九娘方跺了跺腳,捂著口鼻道:“趕緊地將八娘姊姊扶到她的院子裏洗浴,除一除這味道!我去稟報祖母,將那躲在暗處的混賬東西找出來!”
高閣上,李丹薇與李遐玉居高臨下將梅林中發生的事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發現那三個悄悄繞路將彈弓泥丸都沉進水池角落,而後洗淨雙手假作什麽也不曾發生的少年郎。三人正大搖大擺地往前走,抬首一看,十目相對,頓時啞口無言。
“都是我射的,與他們無幹。”何飛箭將事情都攬過來,“那賤婦不懷好意,射幾顆泥丸還是輕的。照我說,就該將她這些話都傳給她的夫家,教她醜態畢露被休迴來才好。”他的性子較為隨心所欲,想到什麽便做什麽,越說越是興致勃勃。
“住口。”李遐玉瞥了他一眼,“若是你敢再胡來,便罰你今後五十年都隻能待在部曲莊園中。”如果此事當真鬧開了,整個隴西李氏丹陽房都會蒙羞,小娘子們盡數聲名掃地。既然事發之時,盧夫人選擇將此事捂住,將錯就錯,也就有保李八娘之意。故而,便是崔縣君與李司馬再鬱怒,也不能做出任何不當的舉動,否則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整個都督府都將受累。其實,那時候,若能心硬一些,將李八娘送去庵堂才是最合適的。就她那等心性,以後保不準還會惹出什麽禍事來。
何飛箭冷哼了一聲,扭過頭去,不再言語。李遐齡與李丹莘都眼巴巴地望著自家姊姊,辯解道:“若是她不起什麽壞心思,我們也不想對付她。誰知道她竟想挑撥離間?如果讓她再說下去,十娘姊姊保不準就多一個對手了。”“是啊,她滿腹壞水,很該再吃一迴教訓才好。今天是阿姊的好日子,也不能讓她隨便生事。”
“你們的心意,我心領了。”李丹薇道,“趁著祖母尚未派人過來搜查,趕緊將痕跡都抹去,迴外院瞧熱鬧去罷。我們也隻當什麽都不曾瞧見就是了。”李八娘的作為已經激不起她的憤怒了。至於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都督府中畢竟多有不便,且待日後罷。若李八娘還當她是當初那個軟柿子,想拿捏對付她,她會教她明白些事理的。
待三人都走遠之後,李遐玉抿唇笑道:“十娘姊姊果真是變了許多。數月之前,還是什麽委屈都咽下,隻想苦苦保持姊妹和睦的假象呢。”
“怎麽,你不希望我變麽?”李丹薇斜了她一眼,似笑非笑。
“當然是如今的十娘姊姊更好。”李遐玉抱住她的手臂,笑眯眯道,“內心強大,悲喜由己,這才活得愜意呢。話說,如今納征禮過了,到底何時親迎?非得等著九娘出嫁之後麽?我看姊夫快等不及了。”
“你啊,真是改不了這張嘴,一直戲弄於我。待日後你成婚時,我必要十倍百倍地戲弄迴去,你給我等著罷。”
貞觀十九年,就在喜樂當中安然度過了。戰火漸起的貞觀二十年,即將來臨。
☆、第七十八章 受到威脅
時光匆匆,首度番上宿衛終究仍是平平穩穩地過去了。抓竊賊、平息爭鬥、處置尋釁滋事者,樁樁都是小事,無趣得令武侯們無不迴憶起了馳騁大漠、奮勇殺敵時的自在與風光。便是留在河間府番代征防,查一查商隊的過所,守著烽燧警戒,也比做這些事更有意義。何況,他們的上峰年紀雖幼,卻總是擅長從各種蛛絲馬跡中察覺些不對勁之處,或許還能抓得幾個薛延陀人的細作呢?
謝琰與屬下一同度過元日、上元等新春節日,看似完全融入眾人之中,內心深處卻頗有幾分孤寂之感。不知為何,愈是年節時分,他便愈是時常想起弘靜縣李宅中的溫馨。偶爾憶起從前謝家冰冷而規矩的節日家宴,竟也多了幾分懷念。幸而宿衛的日子很快便要結束了,一月末他們便可啟程返迴靈州。以目前情勢而言,邊疆戰火遲早會重燃,河間府大約會暫時停止番上宿衛。待到他日再歸長安之時,他應當也不會是那等寂寂無名的小人物了。
來時依依不舍,去時歸心似箭,河間府一行人匆匆於二月初趕迴了靈州。此時雖是仲春,但一場新雪從天而降,將靈州境內覆蓋住,遠遠近近皆是一片皚皚茫茫。謝琰隨著張校尉迴河間府軍營交接,又攜著美酒見過李和,得了數日休沐。他原打算立即迴弘靜縣老宅見柴氏,臨來念頭微轉,卻撥馬去了賀蘭山麓的莊園中。
孫夏緊跟在後頭,發現他越奔越快,仿佛急不可耐一般,低聲嘟噥道:“怎麽活像是火燒了馬尾似的?我可不想跟著他吃一肚子寒風。”他身邊的部曲嗬嗬大笑,打趣道:“許是三郎君想念小娘子了罷。”十幾人一起笑了一陣,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方才說了什麽,一時間竟麵麵相覷。
雪後天寒,遠遠看去,無論是莊園或是賀蘭山都靜謐而悠遠。不過,靠近之後,便能隱約聽見陣陣笑鬧聲自莊田之側的河渠上傳來。謝琰敏銳地自其中發現了李遐玉的笑聲,禁不住唇角微微勾了起來。
策馬飛奔,片刻之後,他便望見河渠上一群人正在冰嬉。此時冰麵已經逐漸解凍,冰嬉其實有幾分危險。他甫要將她們都喚過來,但見人群中李遐玉正靈活地滑動,左閃右避,似乎頑得很是快活,便再未出聲。擅長冰嬉的畢竟是少數,許多人一時不慎便滑倒在地,引來善意的嘲笑。而這些初學者偶爾也會將技藝不錯者帶倒,連摔帶滾,掃倒一片,更是令那些逃過一劫的笑得前俯後仰。
謝琰翻身下馬,靜靜立在河渠堤岸上,部曲們守候在側。李遐玉似是感覺到他的目光,迴首望去,眸光微動,朝他滑了過來。然而,她隻顧著往前滑,卻並未注意到旁邊一人摔倒又帶倒了一群人。斜刺裏突然滾來好幾個,待她發覺的時候已是躲避不及了。
謝琰神色微變,疾走數步便要下去,卻有人比他更早一步趕到李遐玉身側,雙手穩穩地扶住了她。瞧見那人的時候,謝郎君雙眸輕輕地眯了起來,很有些不悅。發覺李遐玉似乎與他很是相熟之後,他心中不禁更沉了幾分,隱隱竟覺得既酸澀又焦灼。
“你們可小心些!別牽累了元娘!”何飛箭扶住李遐玉,往旁邊掃了幾眼,目光頗有幾分不善,“不會滑的先去角落裏練一練,免得帶累大夥兒都摔得渾身烏青!”
可惜,女兵們卻沒有一人畏懼於他,圍上來嬉笑道:“何小郎可是心疼了麽?”“奴們也心疼元娘,比你還心疼呢,安心罷!”“不錯,奴們皮糙肉厚,怎麽摔都不打緊,元娘細皮嫩肉的,可千萬摔不得。”
何飛箭聞言似乎多了幾分羞惱之意,但他臉頰與雙耳都凍得通紅,神情看起來倒是並無變化。許是擔憂之故,直到周圍人都挪開了,他才趕緊將李遐玉放開,抱怨道:“好端端地,怎麽突然便衝了過來?是我提議大家來冰嬉,若是連你也摔得頭破血流,說不得這錯處便全是我的了。你便這麽想看我受罰麽?”
他並未意識到,自己所言之中含著的關心之意與似有似無的朦朧之情。李遐玉亦並未多想,斜睨了他一眼:“身為部曲,護衛我不是應當的麽?玉郎還等著你教他呢,你隻需看緊他便足矣。”
謝琰立在堤岸邊,遠遠望著那一對看起來很是般配的少年少女,心中忽地狠狠緊縮起來。惱怒、憤慨、不甘、驚慌盡數交織在一起,卻讓他一時並未察覺這些複雜情緒之下湧動著的妒意。他倏然覺得此去長安幾個月,極有可能犯了大錯——自己離開了不提,將郭樸帶走了,何飛箭卻留了下來。這豈不是給了他趁虛而入的機會?果然如今便已與元娘形影不離了,連玉郎亦似乎和他頗為熟稔。
難不成,祖父與祖母果真想將元娘許給何家?這何飛箭如此不定性,如何使得?
“阿兄!”此時李遐玉已經安然滑到岸邊,笑吟吟地望著他,“前兩日才接到阿兄的信,原以為過些日子再去驛道上接你也不遲,卻不想你們行軍竟這般迅疾。阿兄可是得了幾日休沐?我同你一起迴弘靜縣城罷。”
“也好。”謝琰迴過神,淡淡笑了笑,“這些時日過得如何?家中可曾發生什麽事?”
“家中安然無恙,你盡管放心就是。”李遐玉道,轉念想起他曾在信中提起的謝璞,“阿兄過冬至、元日的時候,可曾去拜訪謝家大兄?我仔細想了想,覺得眼下阿兄已經升任旅帥,軍籍也記在河間府,便是告知家人應當亦無妨。”
“長安城內元日驅儺、上元觀燈越是熱鬧,我們這些武侯便越發須得打起精神,四處巡防,以免出現各種意外。我哪有什麽空閑去拜訪大兄?”謝琰迴道,“何況,我母親性情固執,絕不會因我已經當了從八品上的武官而改變心意。除非我服朱服紫,否則她絕不會放棄讓我貢舉晉身的執念。”
“那待阿兄升任果毅都尉(從五品下)之後,再衣錦還鄉便是。”李遐玉道,“以阿兄如今的遷轉速度,或許也不過是四五年的事罷了。說起來,謝家大兄省試可有望?”省試通常在一月末或二月初,如今大概已經張貼了榜文。不過,還須得等上幾日,部曲才能將消息傳迴靈州。
“我看過他作的詩賦與策論。”謝琰擰起眉,喟歎道,“在陳州算是出挑,卻並無令人眼前一亮的靈氣。而且,大兄從未出過陳州境內,見識太狹窄,策論作得再花團錦簇也少了幾分實用。便是有人引薦,恐怕也入不得考功員外郎的眼——何況那位範陽郡公,亦是出了名的公正之人。”他雖暫時放下了讀書進學,但畢竟當年該學的樣樣不少,又時常讀書,靠著紮實的功底倒也養出了幾分鑒賞之力。在長安,曆年進士的卷子都會印出來供人傳看,他亦抽空讀了許多,自是發現自家大兄離這些人才尚有幾分差距。
“若非天才絕豔之輩,誰考進士不須得磨幾年呢?”李遐玉安慰他,“若是謝家大兄留在長安,文氣薈萃,或許比留在陳州更易長進些呢。如此說來,玉郎也該多讀一讀那些進士作的詩賦策論,才會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
“我將那些省試實錄冊子都帶了迴來,另有些不錯的文冊文集,玉郎平時可多瞧一瞧。”
他們兩人低聲交談、緩步離開,全然不曾注意到身後李遐齡欲言又止的模樣。小家夥當初因惱怒謝琰“欺瞞”,在他前去長安之時仍不願理會他。如今時過境遷,那些小心思早便煙消雲散,卻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猶豫之間,他望向何飛箭,虛心請教:“何家二兄,若是你不慎與何家大兄爭吵起來,又有幾個月不曾見他,會如何與他相處?”
何飛箭望著謝琰與李遐玉的背影,有些心不在焉地隨口答道:“該如何相處就如何相處,權當作什麽也不曾發生就是了。兄弟之間,哪有什麽隔夜仇?你可別像小娘子那般扭扭捏捏,該做什麽,盡管去做便是。”
“……”李遐齡忽地覺得,原來何二郎也能說出有道理的話,頓時對他刮目相看,“你說得是。阿兄千裏迢迢趕迴來,無論如何我也該去問候他。冰嬉改日再頑,我隨著阿兄阿姊家去了。”
“等等!你方才的神色很是奇怪,讓我有些不舒服——你到底是何意?”
“何家二兄,你想得太多了。”
是夜,李家人再度齊聚一堂,在正院內堂中享用了豐盛的家宴。李和飲著謝琰與孫夏帶迴的長安阿婆清、郎官清,開懷大笑。柴氏亦笑看著底下已然長成的五個孩子,頗為欣慰。不過是數年罷了,幾個孤苦無依的孩子便已經能夠撐起家業,樣樣都思慮周全,委實是太不容易了。當初教養這些孩子的時候,她從未想過他們竟能成長到如斯地步。或許,老天到底仍是憐惜他們這兩把老骨頭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才將懂事的孩子們都送到了他們身邊罷。待再過幾年,他們或許也能過一過含飴弄孫的輕省日子了。
謝琰將帶迴的禮物分送出去,人人各不相同,樣樣都周全得很,得了家人連聲誇讚。孫夏雖說也帶了禮物,但到底粗疏一些,他也不甚在意。而李遐齡收到阿兄精心準備的法帖、省試實錄冊以及文卷、文冊之後,便厚著臉皮像往常一樣纏在了阿兄身邊。李遐玉見兩人依舊如故,亦是鬆了口氣。
待到夜深時分,孩子們各自迴了院子歇息。謝琰在院門前靜立半晌,心中思慮紛紛,仍是忍不住迴轉,去見李和與柴氏。幸而兩位長輩尚未歇息,將他喚了進去:“你先前在信中都報喜不報憂,難不成遇上了什麽難事?”
☆、第七十九章 情竇終開
麵對兩位老人真切的關懷,謝琰一時間有些恍惚。他是否有資格質疑長輩們所作下的決定?他們所思所想,無非也隻是心心念念元娘能夠尋得一位如意郎君而已。郭樸果真不適合麽?何飛箭果真那般不堪匹配麽?若當真如此,他們定然入不得祖父與祖母的法眼,更遑論來到元娘身邊了。然而,他卻依然覺得他們渾身上下處處是不足,依然覺得元娘值得更好的郎君。
隻要想到元娘披上花釵翟衣,嫁給那兩人當中的任意一人,他便覺得心痛難當,有種欲將這種種想象一並焚毀殆盡的衝動。他倏然明白,原來她便是他內心當中堅守的底線。他想將一切都捧來與她,讓她過上最愜意快活的日子,故而無法容忍她的生活當中有任何不完美之處。即使她並不在意,他也須得替她百般打算,否則便覺得備受煎熬。
想到此,謝琰好不容易方冷靜下來,淡淡笑道:“孩兒在京中一切安好,祖父祖母不必掛懷。隻是,之前曾見到何二郎與元娘走得很近,兩人都毫無避諱之心,難不成他們倆之間的事已經定下了?”
李和撫了撫長須,有些疑惑地眯著眼睛打量他。柴氏不動聲色地掐了他一把,微笑著打趣道:“怎麽?三郎這是在為郭大郎打抱不平麽?何二郎那孩子雖不夠穩重,但勝在率性真摯,假以時日必定也是個能撐得起家業的。元娘與他青梅竹馬,原本便十分熟悉。如今相處融洽,倒也算是很有緣分。更何況,我們有心為元娘招贅,何家二郎並非嫡長子,或許何家並不會反對此事。郭大郎是郭家的獨苗,這番打算卻是不可能成的。”
招贅?謝琰眉頭一跳,緊緊擰了起來:“若為女戶,方有招贅一說。且贅婿頗受詬病,日後行走官場亦十分不便。家中尚有玉郎,元娘招贅名不正言不順,且日後贅婿也很難扶助玉郎升遷,此舉似乎有些不妥當。”當然,以何二郎的脾性,日後能得祖父蔭護,升至果毅都尉便已經很是不錯了。若欲為折衝都尉執掌一方軍府,恐怕他的性情很難擔此重任。然而,元娘這般無處不好的小娘子,豈能因夫君之故屈居他人之下?
“我們先前隻想著不願元娘嫁去旁人家,離我們太遠,倒是不曾考慮過女戶與贅婿之事。”柴氏蹙眉,“許是關心則亂,反而思慮不周的緣故。三郎有何想法,不如說來聽聽?”招贅之說到底也不過是一時興起罷了。他們早已閱曆無數,豈能不了解其中的是是非非?便是再舍不得,也不忍讓心愛的孫女卷入其中。不過,眼見著謝琰比他們兩把老骨頭還急切幾分,倒是讓元娘的婚事又生了幾分變數。
“此去長安,孩兒也見識過許多人才出眾的少年郎。才華橫溢者有之,氣概豪爽者亦有之。如今咱們家身在靈州,交際有限,很難尋出合適的人選。倒不如再等些時日,待薛延陀之戰之後,祖父與孩兒說不得便能靠著功勳遷轉上去。屆時,必定能為元娘尋得更如意的郎君、更合適的婚事。不論什麽長安少年、官宦子弟、世家公子,孩兒都會仔細替她挑揀,將她交托給最值得托付之人。”謝琰並未察覺,自己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之意,與往常大不相同。
“區區黃毛小兒,以為功勳遷轉當真那麽容易?”聞言,李和橫眉豎目,“越是往上遷轉,便越是難得。我都已經這把年紀了,往上升遷早就無望了!而你——你仔細想想,名列淩煙閣的那群武將,到底打了多少勝仗,才能有如今的地位?你而今不過十五六歲,若想令那些個高官世家刮目相看不難,但若想讓他們拋開陳郡謝氏門第,屈就我們李家這等寒門,卻是難上加難!除非你與那霍驃騎一樣,小小年紀便能靠著軍功封侯,一等世家支脈子弟或許還會‘降尊紆貴’高看我們一眼!嗬,真有這樣的親家,我們也不稀罕!”
柴氏亦輕輕一歎:“愛屋及烏,談何容易。待到你一鳴驚人的時候,元娘恐怕早就過了花信之年。除非她出家暫避,否則如何能等得?便是她能等得,官媒恐怕也等不得。何況,因你而取中元娘的人家,果真適合她麽?我們也並不在乎什麽門第富貴,隻需尋個全心全意待她好、能護得她周全的人便可。”
是啊,他怎麽會忘了,韶華易逝,她已經將至豆蔻年紀,等不得了!
她等不得他立業之後,再驀然迴首——
謝琰一怔,心中似是被無數箭簇射中了一般,忽然覺得疼痛難當。生生忍痛拔去那些箭簇之後,隻留下無數空洞,湧進凜冽如霜刃的寒風。茫茫然之間,他猛然驚醒,原來是他漸生情愫不可自拔,才不願將元娘交給任何人,才看郭樸、何飛箭百般不順眼,心中才會因妒意而生出焦灼與不滿。
情不知因何而起,當情起之時,早已是烈火燎原之勢,無可阻擋。
不,或許他其實心中很清楚,自己為何會傾心於她。自初遇時開始,她便那般與眾不同,堅定不移,以柔弱的雙肩背負起整個家庭,直至逐漸變得強悍無匹。而她又那般信賴於他,仿佛無論他做任何事,都是深思熟慮且無比正確。她不需依附任何人而生,如烈日驕陽,又如寒風朔雪,盡可自在隨意。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能並駕同行、相濡以沫、彼此理解、相扶相助。
然而,他會是最適合她的人麽?他的家庭,他的家人,會接納她、喜愛她、支持她麽?即便他能無視家人的反對,她又能將他當成夫君麽?在她心中,他是否永遠都隻會是義兄?隻可相敬如賓,不可舉案齊眉、鶼鰈情深?
“是孫兒太過想當然……也太過唐突了。婚姻之事,本便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應由祖父祖母做主才是……”一時間,謝琰的心緒太過雜亂,怎麽理也理不清楚。他有些狼狽地起身告辭,字字艱澀,十足地言不由衷,而後便匆匆離去。他以為自己已經表現得足夠淡定平靜,在兩位熟悉他的老人跟前卻留下了無數破綻。
柴氏搖了搖首:“這也算是‘兄妹之情’?”她當真曾經以為,兩個孩子之間隻有兄妹之情,卻不想謝琰不知何時已是情根深種了。瞧他如此痛苦的模樣,她又如何忍心將元娘許配給他人?“也不知元娘心中究竟有何想法。瞧她這些時日與何二郎相處,也並不似已經開竅了。”
李和嘿嘿笑著搓了搓手,炯炯有神地望向她:“娘子,不如隨他們去罷?反正元娘還沒及笄呢,兩人且再等幾年也不遲。也省得咱們再費什麽心思,到時候元娘願意嫁誰就嫁誰便是了。”
“……”柴氏橫了他一眼,“何家且不提,郭家便迴絕了罷。他們家大郎年紀大些,早些迴絕也不耽誤說親。至於何二郎,也罷,就看他與三郎哪個能得咱們家元娘青睞就是了。三郎除了他那個阿娘之外,確實沒有一處不好。以他的脾性,應當能護得住元娘罷?”
李和倒是絲毫不擔心:“呔,後宅的手段也就是那幾板斧,誰不知道?那王氏要是不想做個惡名在外的阿家,也隻能百般挑剔,再祭出家規來懲罰。元娘豈會懼怕這些?保管教那王氏什麽手段都使不順暢。何況三郎不過是幼子,也沒有奉養母親的責任,帶著元娘遠遠地住著,彼此互不幹擾,不就皆大歡喜?”
“你想得倒是簡單。”柴氏笑著哼了一聲,也不再與他爭執下去。作為內宅主婦,她自然比誰都更清楚,阿家對於兒媳的天然製壓。單單一個“孝”字,便能製得兒媳喘不過氣來,甚至能逼迫兒子休妻另娶。那王氏若是個拎不清的,一怒之下告兒子與兒媳忤逆,恐怕三郎與元娘這一輩子便毀了。
也罷,兒孫自有兒孫福。如今無論如何憂慮都是空的,待走到那一步再想也不遲。王氏是鼎鼎有名的太原王氏女,應當也不至於那般下作才是。
☆、第八十章 非同尋常
翌日清晨,李遐玉自睡夢中醒來,便隱約聽見幾個粗使小婢女正央求思娘與念娘,不願將滿院子的新雪打掃幹淨。她披上裘衣,支開窗戶往外瞧去,就見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從天而降,不知何時已經積了厚厚一層。遠遠近近皆是純白一片,猶如清淨琉璃世界一般,確實令人不忍心毀去半分。
“便是瞧著再好看,咱們也不能成日待在屋子中不出去罷?”念娘的聲音由遠及近,“你們好歹也掃出一條小徑來供人行走,可不許找什麽借口偷懶。”思娘更是一板一眼,毫不通融:“元娘日日都須練武,若不將院子清掃出來,連踏腳的地方也沒有。別磨蹭了,趕緊去。”
“罷了。”李遐玉出聲道,“由得她們去罷。這新雪瞧著確實漂亮,不如咱們也學學別人家的風雅,將梅花、桃花、杏花上的雪都取下來烹茶釀酒,也算成全這群小丫頭頑雪的小心思。”若在平時,她斷然不會有什麽風雅的想法,但眼下心情實在很好,便也生出了幾分興致。
話音方落,略有些刺骨的寒風拂麵而來,將殘存的幾分睡意盡數驅除。她微微眯起雙眸,唇角輕輕勾了起來:“待會兒你們折幾枝花,就當作帖子,送與兄長弟妹們,邀他們午後賞雪賞花去。咱們家雖是武將人家,偶爾附庸風雅一迴也不錯,賞花賞雪也算得上是消遣了。”
思娘與念娘捧著銅盆熱水進來,伺候她梳洗妝扮。李遐玉平素頂多使些麵脂,梳著男子的發髻方便習武,今天卻突然看向自己裝得滿滿當當的數層妝匣,從中挑了碧玉步搖與桃花狀釵朵、紅寶鑲玉梳:“習武歸來後,換個單螺髻,再用些首飾。”
“是。”思娘反應平平,仍是隻做該做的事。念娘卻禁不住好奇地悄悄打量著她,試探著問道:“元娘今日似乎很有興致?不如將二娘前些日子送的細粉、胭脂、口脂都取出來用一用?”這位主子素來都不喜妝扮,突然生了興趣,她也想試試自己的手藝是不是已經退步了。
這些年馮四雖定期往謝氏家族送信,但為了不泄露行蹤,總是匆匆來去,也並未關注謝家發生的變化。想到此,他有些愧疚:“大郎君居然已經成婚生子,某竟一無所知,實在愧對三郎君。郎君放心,這迴某定然將咱們謝家之事打探清楚再迴轉。”
“另外,我想知曉,母親是否有心為我定親。”謝琰沉聲道,“以她之脾性,若欲結兩姓之好,大約非一等門第不取。可惜陳郡謝氏淪落至今,那些一等門第早便已經瞧我們不起了。大兄能娶得表姊,已是十分不容易;二兄若想同樣結一門五姓女的好親事,定然不可能。至於我,既是幼子又叛逆在外,能得二等門第世家青睞便已是難得了。你們不妨四處傳些小道消息,諸如我重傷在外無人理會,灰心喪氣、自暴自棄,似是而非、真真假假即可。”
馮四擰起眉,猶疑道:“郎君何必自汙?娘子挑媳婦的眼光應當還不錯,便是二等門第家的小娘子,定也是性情柔順、熟讀詩書的。若是郎君想與一等門第結親,當初又為何推拒李都督?”
“我娶親,自然須得自己挑娘子。”謝琰淡淡地道,看了他一眼,“隻有我中意之人,日後才能與我琴瑟和鳴。至於母親——她的想法一向與我相反,你覺得她能給我挑出什麽合意之人來?那些真真假假的話,也算不得自汙,隻是想讓那些結親的人家看我不上而已。他日功成名就返鄉,隻需盡數否認,當成謠言便是。”
“說來郎君也已經十六了,很該對親事上上心。”馮四道,“免得日後出現什麽推拒不得的人物,白白教郎君費了這一番工夫。若是郎君暫時沒什麽念頭,不如請李都尉與柴郡君替你打算。婚事總須得讓長輩仔細相看一番才好。”
謝琰心中微微一動,不知為何,有些安心又有些擔憂:“我省得,你們自去罷。”他當然很信賴李和與柴氏,但隻要一想到他們欲從郭樸、何飛箭中擇一許給李遐玉,心中便覺得難受得很。如此下去,若將婚事交給他們主持,亦未必能娶得他想要的娘子——
他究竟想娶什麽樣的人?也是時候仔細思考一番了罷?
而同一時刻,身在靈州的李遐玉正陪伴在李丹薇身邊,立在都督府花園的高閣之上,遙遙望著外院人聲鼎沸的熱鬧場景。人來人往之間,都督府所有人都一片喜氣洋洋。他們剛送了七娘子迴長安成婚,如今又迎來十娘子的納征之禮,喜事接二連三,自是人人都精神百倍。函使、副函使皆是俊俏兒郎,聘禮也滿滿當當塞了三十六抬之多,足以令人嘖嘖讚歎。
然而,有人看著歡喜,自然也有人看不順眼,李八娘與李九娘便是後者。兩人披著赤紅狐裘,走在暗香浮動的梅林當中,隱約聽見外頭樂聲大作,隨即露出不屑之色。李八娘睇了身側一眼,似笑非笑道:“聽聞祖父趕著將十娘嫁出去,命祖母和叔母立刻給你許親?這般匆匆忙忙,來得及麽?”
李九娘下頜微抬,一臉自傲之色:“我的婚事,阿娘早便相看著呢。祖母和阿娘都答應我了,便是挑花了眼,也得給我尋個十全十美的郎君。我可不像十娘,片刻都等不得,連鮮卑胡虜也能嫁。她就不怕跟著他們吃生肉飲生血麽?那等毫無禮數的人家,便是送我一百三十六抬聘禮,我也不會嫁。”
李八娘眸光微轉,輕輕笑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娘都是被折衝都尉那一家給教唆壞了。如今竟連咱們這些姊妹都不親近,隻願與那李元娘說笑。讓我說,便是我有對不起她之處,七娘姊姊與你總與她沒什麽衝突。她這般選擇,實在很令人心寒呢。”
李九娘不假思索地迴道:“還不是八娘姊姊你牽累了我們?居然下手搶了十娘的婚事,讓她隻能選擇嫁個鮮卑胡虜,也怨不得她恨足了你。”她素來是個不願意多想的,既容易成為他人手中的刀劍,更時不時地便會無差別地傷人。
李八娘聽得,清麗的臉立時便扭曲起來,銀牙暗咬。她還想再挑撥幾句,冷不防旁邊卻射出幾顆泥丸,正中她的發髻與狐裘。瞬時間,她的頭發便散亂下來,渾身都沾滿了泥塊,宛如剛在地上打過滾的瘋婦。而她的麵容也變得猙獰無比,尖叫道:“究竟是哪個畜生敢傷我?!你們還不趕緊去抓人?!”
“嘿!如你這等賤婦,也隻配作個泥水裏打滾的豬狗輩了。”一個陌生的聲音毫不留情地嘲諷道,緊跟著又射出幾顆腥臭的泥丸,全都擊在李八娘臉上。李八娘又惱又怒又恨,一時間怒急攻心,竟往後一仰昏倒在地。李九娘本想扶她,又嫌她渾身髒汙,喝令婢女趕緊上前去,而她自個兒擔心被牽連,躲在附近的樹後不敢再出麵。
那藏在暗處之人並未再緊追不放,悄悄地離開了。過了好一陣,確定再無危險之後,李九娘方跺了跺腳,捂著口鼻道:“趕緊地將八娘姊姊扶到她的院子裏洗浴,除一除這味道!我去稟報祖母,將那躲在暗處的混賬東西找出來!”
高閣上,李丹薇與李遐玉居高臨下將梅林中發生的事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發現那三個悄悄繞路將彈弓泥丸都沉進水池角落,而後洗淨雙手假作什麽也不曾發生的少年郎。三人正大搖大擺地往前走,抬首一看,十目相對,頓時啞口無言。
“都是我射的,與他們無幹。”何飛箭將事情都攬過來,“那賤婦不懷好意,射幾顆泥丸還是輕的。照我說,就該將她這些話都傳給她的夫家,教她醜態畢露被休迴來才好。”他的性子較為隨心所欲,想到什麽便做什麽,越說越是興致勃勃。
“住口。”李遐玉瞥了他一眼,“若是你敢再胡來,便罰你今後五十年都隻能待在部曲莊園中。”如果此事當真鬧開了,整個隴西李氏丹陽房都會蒙羞,小娘子們盡數聲名掃地。既然事發之時,盧夫人選擇將此事捂住,將錯就錯,也就有保李八娘之意。故而,便是崔縣君與李司馬再鬱怒,也不能做出任何不當的舉動,否則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整個都督府都將受累。其實,那時候,若能心硬一些,將李八娘送去庵堂才是最合適的。就她那等心性,以後保不準還會惹出什麽禍事來。
何飛箭冷哼了一聲,扭過頭去,不再言語。李遐齡與李丹莘都眼巴巴地望著自家姊姊,辯解道:“若是她不起什麽壞心思,我們也不想對付她。誰知道她竟想挑撥離間?如果讓她再說下去,十娘姊姊保不準就多一個對手了。”“是啊,她滿腹壞水,很該再吃一迴教訓才好。今天是阿姊的好日子,也不能讓她隨便生事。”
“你們的心意,我心領了。”李丹薇道,“趁著祖母尚未派人過來搜查,趕緊將痕跡都抹去,迴外院瞧熱鬧去罷。我們也隻當什麽都不曾瞧見就是了。”李八娘的作為已經激不起她的憤怒了。至於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都督府中畢竟多有不便,且待日後罷。若李八娘還當她是當初那個軟柿子,想拿捏對付她,她會教她明白些事理的。
待三人都走遠之後,李遐玉抿唇笑道:“十娘姊姊果真是變了許多。數月之前,還是什麽委屈都咽下,隻想苦苦保持姊妹和睦的假象呢。”
“怎麽,你不希望我變麽?”李丹薇斜了她一眼,似笑非笑。
“當然是如今的十娘姊姊更好。”李遐玉抱住她的手臂,笑眯眯道,“內心強大,悲喜由己,這才活得愜意呢。話說,如今納征禮過了,到底何時親迎?非得等著九娘出嫁之後麽?我看姊夫快等不及了。”
“你啊,真是改不了這張嘴,一直戲弄於我。待日後你成婚時,我必要十倍百倍地戲弄迴去,你給我等著罷。”
貞觀十九年,就在喜樂當中安然度過了。戰火漸起的貞觀二十年,即將來臨。
☆、第七十八章 受到威脅
時光匆匆,首度番上宿衛終究仍是平平穩穩地過去了。抓竊賊、平息爭鬥、處置尋釁滋事者,樁樁都是小事,無趣得令武侯們無不迴憶起了馳騁大漠、奮勇殺敵時的自在與風光。便是留在河間府番代征防,查一查商隊的過所,守著烽燧警戒,也比做這些事更有意義。何況,他們的上峰年紀雖幼,卻總是擅長從各種蛛絲馬跡中察覺些不對勁之處,或許還能抓得幾個薛延陀人的細作呢?
謝琰與屬下一同度過元日、上元等新春節日,看似完全融入眾人之中,內心深處卻頗有幾分孤寂之感。不知為何,愈是年節時分,他便愈是時常想起弘靜縣李宅中的溫馨。偶爾憶起從前謝家冰冷而規矩的節日家宴,竟也多了幾分懷念。幸而宿衛的日子很快便要結束了,一月末他們便可啟程返迴靈州。以目前情勢而言,邊疆戰火遲早會重燃,河間府大約會暫時停止番上宿衛。待到他日再歸長安之時,他應當也不會是那等寂寂無名的小人物了。
來時依依不舍,去時歸心似箭,河間府一行人匆匆於二月初趕迴了靈州。此時雖是仲春,但一場新雪從天而降,將靈州境內覆蓋住,遠遠近近皆是一片皚皚茫茫。謝琰隨著張校尉迴河間府軍營交接,又攜著美酒見過李和,得了數日休沐。他原打算立即迴弘靜縣老宅見柴氏,臨來念頭微轉,卻撥馬去了賀蘭山麓的莊園中。
孫夏緊跟在後頭,發現他越奔越快,仿佛急不可耐一般,低聲嘟噥道:“怎麽活像是火燒了馬尾似的?我可不想跟著他吃一肚子寒風。”他身邊的部曲嗬嗬大笑,打趣道:“許是三郎君想念小娘子了罷。”十幾人一起笑了一陣,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方才說了什麽,一時間竟麵麵相覷。
雪後天寒,遠遠看去,無論是莊園或是賀蘭山都靜謐而悠遠。不過,靠近之後,便能隱約聽見陣陣笑鬧聲自莊田之側的河渠上傳來。謝琰敏銳地自其中發現了李遐玉的笑聲,禁不住唇角微微勾了起來。
策馬飛奔,片刻之後,他便望見河渠上一群人正在冰嬉。此時冰麵已經逐漸解凍,冰嬉其實有幾分危險。他甫要將她們都喚過來,但見人群中李遐玉正靈活地滑動,左閃右避,似乎頑得很是快活,便再未出聲。擅長冰嬉的畢竟是少數,許多人一時不慎便滑倒在地,引來善意的嘲笑。而這些初學者偶爾也會將技藝不錯者帶倒,連摔帶滾,掃倒一片,更是令那些逃過一劫的笑得前俯後仰。
謝琰翻身下馬,靜靜立在河渠堤岸上,部曲們守候在側。李遐玉似是感覺到他的目光,迴首望去,眸光微動,朝他滑了過來。然而,她隻顧著往前滑,卻並未注意到旁邊一人摔倒又帶倒了一群人。斜刺裏突然滾來好幾個,待她發覺的時候已是躲避不及了。
謝琰神色微變,疾走數步便要下去,卻有人比他更早一步趕到李遐玉身側,雙手穩穩地扶住了她。瞧見那人的時候,謝郎君雙眸輕輕地眯了起來,很有些不悅。發覺李遐玉似乎與他很是相熟之後,他心中不禁更沉了幾分,隱隱竟覺得既酸澀又焦灼。
“你們可小心些!別牽累了元娘!”何飛箭扶住李遐玉,往旁邊掃了幾眼,目光頗有幾分不善,“不會滑的先去角落裏練一練,免得帶累大夥兒都摔得渾身烏青!”
可惜,女兵們卻沒有一人畏懼於他,圍上來嬉笑道:“何小郎可是心疼了麽?”“奴們也心疼元娘,比你還心疼呢,安心罷!”“不錯,奴們皮糙肉厚,怎麽摔都不打緊,元娘細皮嫩肉的,可千萬摔不得。”
何飛箭聞言似乎多了幾分羞惱之意,但他臉頰與雙耳都凍得通紅,神情看起來倒是並無變化。許是擔憂之故,直到周圍人都挪開了,他才趕緊將李遐玉放開,抱怨道:“好端端地,怎麽突然便衝了過來?是我提議大家來冰嬉,若是連你也摔得頭破血流,說不得這錯處便全是我的了。你便這麽想看我受罰麽?”
他並未意識到,自己所言之中含著的關心之意與似有似無的朦朧之情。李遐玉亦並未多想,斜睨了他一眼:“身為部曲,護衛我不是應當的麽?玉郎還等著你教他呢,你隻需看緊他便足矣。”
謝琰立在堤岸邊,遠遠望著那一對看起來很是般配的少年少女,心中忽地狠狠緊縮起來。惱怒、憤慨、不甘、驚慌盡數交織在一起,卻讓他一時並未察覺這些複雜情緒之下湧動著的妒意。他倏然覺得此去長安幾個月,極有可能犯了大錯——自己離開了不提,將郭樸帶走了,何飛箭卻留了下來。這豈不是給了他趁虛而入的機會?果然如今便已與元娘形影不離了,連玉郎亦似乎和他頗為熟稔。
難不成,祖父與祖母果真想將元娘許給何家?這何飛箭如此不定性,如何使得?
“阿兄!”此時李遐玉已經安然滑到岸邊,笑吟吟地望著他,“前兩日才接到阿兄的信,原以為過些日子再去驛道上接你也不遲,卻不想你們行軍竟這般迅疾。阿兄可是得了幾日休沐?我同你一起迴弘靜縣城罷。”
“也好。”謝琰迴過神,淡淡笑了笑,“這些時日過得如何?家中可曾發生什麽事?”
“家中安然無恙,你盡管放心就是。”李遐玉道,轉念想起他曾在信中提起的謝璞,“阿兄過冬至、元日的時候,可曾去拜訪謝家大兄?我仔細想了想,覺得眼下阿兄已經升任旅帥,軍籍也記在河間府,便是告知家人應當亦無妨。”
“長安城內元日驅儺、上元觀燈越是熱鬧,我們這些武侯便越發須得打起精神,四處巡防,以免出現各種意外。我哪有什麽空閑去拜訪大兄?”謝琰迴道,“何況,我母親性情固執,絕不會因我已經當了從八品上的武官而改變心意。除非我服朱服紫,否則她絕不會放棄讓我貢舉晉身的執念。”
“那待阿兄升任果毅都尉(從五品下)之後,再衣錦還鄉便是。”李遐玉道,“以阿兄如今的遷轉速度,或許也不過是四五年的事罷了。說起來,謝家大兄省試可有望?”省試通常在一月末或二月初,如今大概已經張貼了榜文。不過,還須得等上幾日,部曲才能將消息傳迴靈州。
“我看過他作的詩賦與策論。”謝琰擰起眉,喟歎道,“在陳州算是出挑,卻並無令人眼前一亮的靈氣。而且,大兄從未出過陳州境內,見識太狹窄,策論作得再花團錦簇也少了幾分實用。便是有人引薦,恐怕也入不得考功員外郎的眼——何況那位範陽郡公,亦是出了名的公正之人。”他雖暫時放下了讀書進學,但畢竟當年該學的樣樣不少,又時常讀書,靠著紮實的功底倒也養出了幾分鑒賞之力。在長安,曆年進士的卷子都會印出來供人傳看,他亦抽空讀了許多,自是發現自家大兄離這些人才尚有幾分差距。
“若非天才絕豔之輩,誰考進士不須得磨幾年呢?”李遐玉安慰他,“若是謝家大兄留在長安,文氣薈萃,或許比留在陳州更易長進些呢。如此說來,玉郎也該多讀一讀那些進士作的詩賦策論,才會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
“我將那些省試實錄冊子都帶了迴來,另有些不錯的文冊文集,玉郎平時可多瞧一瞧。”
他們兩人低聲交談、緩步離開,全然不曾注意到身後李遐齡欲言又止的模樣。小家夥當初因惱怒謝琰“欺瞞”,在他前去長安之時仍不願理會他。如今時過境遷,那些小心思早便煙消雲散,卻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猶豫之間,他望向何飛箭,虛心請教:“何家二兄,若是你不慎與何家大兄爭吵起來,又有幾個月不曾見他,會如何與他相處?”
何飛箭望著謝琰與李遐玉的背影,有些心不在焉地隨口答道:“該如何相處就如何相處,權當作什麽也不曾發生就是了。兄弟之間,哪有什麽隔夜仇?你可別像小娘子那般扭扭捏捏,該做什麽,盡管去做便是。”
“……”李遐齡忽地覺得,原來何二郎也能說出有道理的話,頓時對他刮目相看,“你說得是。阿兄千裏迢迢趕迴來,無論如何我也該去問候他。冰嬉改日再頑,我隨著阿兄阿姊家去了。”
“等等!你方才的神色很是奇怪,讓我有些不舒服——你到底是何意?”
“何家二兄,你想得太多了。”
是夜,李家人再度齊聚一堂,在正院內堂中享用了豐盛的家宴。李和飲著謝琰與孫夏帶迴的長安阿婆清、郎官清,開懷大笑。柴氏亦笑看著底下已然長成的五個孩子,頗為欣慰。不過是數年罷了,幾個孤苦無依的孩子便已經能夠撐起家業,樣樣都思慮周全,委實是太不容易了。當初教養這些孩子的時候,她從未想過他們竟能成長到如斯地步。或許,老天到底仍是憐惜他們這兩把老骨頭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才將懂事的孩子們都送到了他們身邊罷。待再過幾年,他們或許也能過一過含飴弄孫的輕省日子了。
謝琰將帶迴的禮物分送出去,人人各不相同,樣樣都周全得很,得了家人連聲誇讚。孫夏雖說也帶了禮物,但到底粗疏一些,他也不甚在意。而李遐齡收到阿兄精心準備的法帖、省試實錄冊以及文卷、文冊之後,便厚著臉皮像往常一樣纏在了阿兄身邊。李遐玉見兩人依舊如故,亦是鬆了口氣。
待到夜深時分,孩子們各自迴了院子歇息。謝琰在院門前靜立半晌,心中思慮紛紛,仍是忍不住迴轉,去見李和與柴氏。幸而兩位長輩尚未歇息,將他喚了進去:“你先前在信中都報喜不報憂,難不成遇上了什麽難事?”
☆、第七十九章 情竇終開
麵對兩位老人真切的關懷,謝琰一時間有些恍惚。他是否有資格質疑長輩們所作下的決定?他們所思所想,無非也隻是心心念念元娘能夠尋得一位如意郎君而已。郭樸果真不適合麽?何飛箭果真那般不堪匹配麽?若當真如此,他們定然入不得祖父與祖母的法眼,更遑論來到元娘身邊了。然而,他卻依然覺得他們渾身上下處處是不足,依然覺得元娘值得更好的郎君。
隻要想到元娘披上花釵翟衣,嫁給那兩人當中的任意一人,他便覺得心痛難當,有種欲將這種種想象一並焚毀殆盡的衝動。他倏然明白,原來她便是他內心當中堅守的底線。他想將一切都捧來與她,讓她過上最愜意快活的日子,故而無法容忍她的生活當中有任何不完美之處。即使她並不在意,他也須得替她百般打算,否則便覺得備受煎熬。
想到此,謝琰好不容易方冷靜下來,淡淡笑道:“孩兒在京中一切安好,祖父祖母不必掛懷。隻是,之前曾見到何二郎與元娘走得很近,兩人都毫無避諱之心,難不成他們倆之間的事已經定下了?”
李和撫了撫長須,有些疑惑地眯著眼睛打量他。柴氏不動聲色地掐了他一把,微笑著打趣道:“怎麽?三郎這是在為郭大郎打抱不平麽?何二郎那孩子雖不夠穩重,但勝在率性真摯,假以時日必定也是個能撐得起家業的。元娘與他青梅竹馬,原本便十分熟悉。如今相處融洽,倒也算是很有緣分。更何況,我們有心為元娘招贅,何家二郎並非嫡長子,或許何家並不會反對此事。郭大郎是郭家的獨苗,這番打算卻是不可能成的。”
招贅?謝琰眉頭一跳,緊緊擰了起來:“若為女戶,方有招贅一說。且贅婿頗受詬病,日後行走官場亦十分不便。家中尚有玉郎,元娘招贅名不正言不順,且日後贅婿也很難扶助玉郎升遷,此舉似乎有些不妥當。”當然,以何二郎的脾性,日後能得祖父蔭護,升至果毅都尉便已經很是不錯了。若欲為折衝都尉執掌一方軍府,恐怕他的性情很難擔此重任。然而,元娘這般無處不好的小娘子,豈能因夫君之故屈居他人之下?
“我們先前隻想著不願元娘嫁去旁人家,離我們太遠,倒是不曾考慮過女戶與贅婿之事。”柴氏蹙眉,“許是關心則亂,反而思慮不周的緣故。三郎有何想法,不如說來聽聽?”招贅之說到底也不過是一時興起罷了。他們早已閱曆無數,豈能不了解其中的是是非非?便是再舍不得,也不忍讓心愛的孫女卷入其中。不過,眼見著謝琰比他們兩把老骨頭還急切幾分,倒是讓元娘的婚事又生了幾分變數。
“此去長安,孩兒也見識過許多人才出眾的少年郎。才華橫溢者有之,氣概豪爽者亦有之。如今咱們家身在靈州,交際有限,很難尋出合適的人選。倒不如再等些時日,待薛延陀之戰之後,祖父與孩兒說不得便能靠著功勳遷轉上去。屆時,必定能為元娘尋得更如意的郎君、更合適的婚事。不論什麽長安少年、官宦子弟、世家公子,孩兒都會仔細替她挑揀,將她交托給最值得托付之人。”謝琰並未察覺,自己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之意,與往常大不相同。
“區區黃毛小兒,以為功勳遷轉當真那麽容易?”聞言,李和橫眉豎目,“越是往上遷轉,便越是難得。我都已經這把年紀了,往上升遷早就無望了!而你——你仔細想想,名列淩煙閣的那群武將,到底打了多少勝仗,才能有如今的地位?你而今不過十五六歲,若想令那些個高官世家刮目相看不難,但若想讓他們拋開陳郡謝氏門第,屈就我們李家這等寒門,卻是難上加難!除非你與那霍驃騎一樣,小小年紀便能靠著軍功封侯,一等世家支脈子弟或許還會‘降尊紆貴’高看我們一眼!嗬,真有這樣的親家,我們也不稀罕!”
柴氏亦輕輕一歎:“愛屋及烏,談何容易。待到你一鳴驚人的時候,元娘恐怕早就過了花信之年。除非她出家暫避,否則如何能等得?便是她能等得,官媒恐怕也等不得。何況,因你而取中元娘的人家,果真適合她麽?我們也並不在乎什麽門第富貴,隻需尋個全心全意待她好、能護得她周全的人便可。”
是啊,他怎麽會忘了,韶華易逝,她已經將至豆蔻年紀,等不得了!
她等不得他立業之後,再驀然迴首——
謝琰一怔,心中似是被無數箭簇射中了一般,忽然覺得疼痛難當。生生忍痛拔去那些箭簇之後,隻留下無數空洞,湧進凜冽如霜刃的寒風。茫茫然之間,他猛然驚醒,原來是他漸生情愫不可自拔,才不願將元娘交給任何人,才看郭樸、何飛箭百般不順眼,心中才會因妒意而生出焦灼與不滿。
情不知因何而起,當情起之時,早已是烈火燎原之勢,無可阻擋。
不,或許他其實心中很清楚,自己為何會傾心於她。自初遇時開始,她便那般與眾不同,堅定不移,以柔弱的雙肩背負起整個家庭,直至逐漸變得強悍無匹。而她又那般信賴於他,仿佛無論他做任何事,都是深思熟慮且無比正確。她不需依附任何人而生,如烈日驕陽,又如寒風朔雪,盡可自在隨意。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能並駕同行、相濡以沫、彼此理解、相扶相助。
然而,他會是最適合她的人麽?他的家庭,他的家人,會接納她、喜愛她、支持她麽?即便他能無視家人的反對,她又能將他當成夫君麽?在她心中,他是否永遠都隻會是義兄?隻可相敬如賓,不可舉案齊眉、鶼鰈情深?
“是孫兒太過想當然……也太過唐突了。婚姻之事,本便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應由祖父祖母做主才是……”一時間,謝琰的心緒太過雜亂,怎麽理也理不清楚。他有些狼狽地起身告辭,字字艱澀,十足地言不由衷,而後便匆匆離去。他以為自己已經表現得足夠淡定平靜,在兩位熟悉他的老人跟前卻留下了無數破綻。
柴氏搖了搖首:“這也算是‘兄妹之情’?”她當真曾經以為,兩個孩子之間隻有兄妹之情,卻不想謝琰不知何時已是情根深種了。瞧他如此痛苦的模樣,她又如何忍心將元娘許配給他人?“也不知元娘心中究竟有何想法。瞧她這些時日與何二郎相處,也並不似已經開竅了。”
李和嘿嘿笑著搓了搓手,炯炯有神地望向她:“娘子,不如隨他們去罷?反正元娘還沒及笄呢,兩人且再等幾年也不遲。也省得咱們再費什麽心思,到時候元娘願意嫁誰就嫁誰便是了。”
“……”柴氏橫了他一眼,“何家且不提,郭家便迴絕了罷。他們家大郎年紀大些,早些迴絕也不耽誤說親。至於何二郎,也罷,就看他與三郎哪個能得咱們家元娘青睞就是了。三郎除了他那個阿娘之外,確實沒有一處不好。以他的脾性,應當能護得住元娘罷?”
李和倒是絲毫不擔心:“呔,後宅的手段也就是那幾板斧,誰不知道?那王氏要是不想做個惡名在外的阿家,也隻能百般挑剔,再祭出家規來懲罰。元娘豈會懼怕這些?保管教那王氏什麽手段都使不順暢。何況三郎不過是幼子,也沒有奉養母親的責任,帶著元娘遠遠地住著,彼此互不幹擾,不就皆大歡喜?”
“你想得倒是簡單。”柴氏笑著哼了一聲,也不再與他爭執下去。作為內宅主婦,她自然比誰都更清楚,阿家對於兒媳的天然製壓。單單一個“孝”字,便能製得兒媳喘不過氣來,甚至能逼迫兒子休妻另娶。那王氏若是個拎不清的,一怒之下告兒子與兒媳忤逆,恐怕三郎與元娘這一輩子便毀了。
也罷,兒孫自有兒孫福。如今無論如何憂慮都是空的,待走到那一步再想也不遲。王氏是鼎鼎有名的太原王氏女,應當也不至於那般下作才是。
☆、第八十章 非同尋常
翌日清晨,李遐玉自睡夢中醒來,便隱約聽見幾個粗使小婢女正央求思娘與念娘,不願將滿院子的新雪打掃幹淨。她披上裘衣,支開窗戶往外瞧去,就見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從天而降,不知何時已經積了厚厚一層。遠遠近近皆是純白一片,猶如清淨琉璃世界一般,確實令人不忍心毀去半分。
“便是瞧著再好看,咱們也不能成日待在屋子中不出去罷?”念娘的聲音由遠及近,“你們好歹也掃出一條小徑來供人行走,可不許找什麽借口偷懶。”思娘更是一板一眼,毫不通融:“元娘日日都須練武,若不將院子清掃出來,連踏腳的地方也沒有。別磨蹭了,趕緊去。”
“罷了。”李遐玉出聲道,“由得她們去罷。這新雪瞧著確實漂亮,不如咱們也學學別人家的風雅,將梅花、桃花、杏花上的雪都取下來烹茶釀酒,也算成全這群小丫頭頑雪的小心思。”若在平時,她斷然不會有什麽風雅的想法,但眼下心情實在很好,便也生出了幾分興致。
話音方落,略有些刺骨的寒風拂麵而來,將殘存的幾分睡意盡數驅除。她微微眯起雙眸,唇角輕輕勾了起來:“待會兒你們折幾枝花,就當作帖子,送與兄長弟妹們,邀他們午後賞雪賞花去。咱們家雖是武將人家,偶爾附庸風雅一迴也不錯,賞花賞雪也算得上是消遣了。”
思娘與念娘捧著銅盆熱水進來,伺候她梳洗妝扮。李遐玉平素頂多使些麵脂,梳著男子的發髻方便習武,今天卻突然看向自己裝得滿滿當當的數層妝匣,從中挑了碧玉步搖與桃花狀釵朵、紅寶鑲玉梳:“習武歸來後,換個單螺髻,再用些首飾。”
“是。”思娘反應平平,仍是隻做該做的事。念娘卻禁不住好奇地悄悄打量著她,試探著問道:“元娘今日似乎很有興致?不如將二娘前些日子送的細粉、胭脂、口脂都取出來用一用?”這位主子素來都不喜妝扮,突然生了興趣,她也想試試自己的手藝是不是已經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