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康五郎將石氏接走之後,幾個出來相送的孩子才又迴到正院內堂中。李遐玉、孫夏的情緒仍然略有些低落,李遐齡與孫秋娘陪著柴氏說話解悶。見兩人依舊掛念著,柴氏似笑非笑:“難不成,將你們留下來侍奉我,也覺著委屈了?”
“祖母……兒絕非此意。仔細想想,阿兄去了,必定會事無巨細地都講與我們聽。他素來敏銳,倒是比我們去了更好些。”李遐玉道,“說來,正巧來了靈州,祖母可想多待些時日,也好四處走一走?”他們對靈州其實都並不陌生,但以前不便出門,從不曾全家一同出行。如今倒是正好,可在靈州利人市中逛一逛,亦能去附近寺觀中進香聽經。
柴氏略作思索,瞧了李遐齡、孫秋娘一眼,頷首道:“靈州這些寺觀也多有靈驗的,都拜上一拜,也正好為阿郎與三郎祈福求平安。你們若是想留在靈州過端陽節也使得,聽聞黃河上有龍舟賽,咱們也可湊一湊熱鬧。”
聽了此話,李遐齡與孫夏都興致勃勃起來。孫秋娘則接道:“阿姊既然來了靈州,想必定要去拜訪十娘姊姊。不如將她也邀出來,同我們一起賞玩景致?”李遐玉難得見她如此大方,笑道:“我已經寫了帖子,明日派人送去都督府。十娘姊姊不宜出門,咱們去見見她應該無妨。到時候再問一問罷。”
柴氏聞言,低聲命田娘子、周娘子備好禮物:“既是如此,也不該你們兩個小輩貿然前去拜訪。罷了,我如今來了靈州,若是不往都督府、刺史府遞帖子,上門問候一番,也很是失禮。你們到時候便隨我一同去就是。”世家大族之中,若非通家之好,絕沒有讓小輩獨自出門拜訪的道理。說不得她這把老骨頭還須得動一動,帶著孫女孫兒往來於靈州的官宦世家。仔細想來,弘靜縣畢竟太小了,人情交際也不甚出眾。若想讓孩子們增長見識,仍需多來往靈州,見一見真正高門貴族的做派才好。
翌日,柴氏便命人去都督府、刺史府分別投了帖子,不多時便得到了迴音。因長安婚使不日便到達靈州,都督府、刺史府擇了不同的日子舉辦宴飲歡迎這位天子之使,廣邀靈州境內的世家官眷參加。她仔細核對了日期之後,便命李遐玉更悉心地備下了禮物,打算屆時攜著孩子們同去開闊眼界。
☆、第四十章 都督宴飲
幾日之後,來自長安的婚使終於抵達靈州。待婚使在驛站中稍作歇息,都督府就舉行了盛大的宴飲以示歡迎。靈州上下諸世家官眷皆取出最華貴的首飾衣裳,盛裝打扮,滿麵喜色地乘著牛車馬車前往都督府。消息靈通些的,已然打聽出這位婚使的身份,簡直喜出望外;消息不靈通的,也隻當這是一次再好不過的露臉機會,自然容不得半點閃失。
李家別院離都督府並不遠,出門的時辰也不晚,但尚未來到都督府所在的那條街上,就已經淹沒在諸多華麗精巧的馬車牛車中央了。他們家的牛車一向不常用,看起來十分不起眼。好不容易趕到都督府內院,後頭就有不少車都試圖越過去。隻是,都督府迎客一向嚴謹得很,這些人便是心中再瞧不起,也不敢隨意造次。
“原來是柴郡君。”在內院門前笑臉迎客的,是兩位年紀約莫三十餘歲的貴婦人。兩人都梳著高髻,插戴著盛放的芍藥與鑲著寶石的玉梳。一個身著八幅銀泥夾纈長裙,挽著泥金寶相紋披帛,顯得尤為富貴逼人;一個不過是穿了六幅絞纈胭脂色菱花長裙,挽著鵝黃色夾纈披帛,看著妝扮簡單,衣料卻是奢華之極。
柴氏微微笑著迎上去,喚著兩位貴婦的名:“老身難得來一迴靈州,想不到居然便趕上了這次宴飲。許久不曾見兩位縣君,近來可好?”
“便是郡君想在家中躲清閑,恐怕阿家也是不願的。好不容易才得了這樣的機會,將郡君們都邀到靈州來呢。”其中那位裝扮低調奢華的貴婦抿唇笑道,“剛要派人給郡君送信,卻不想正巧便接到郡君的帖子,阿家高興得很。若不是因籌備宴飲忙亂了些,她早就想著約郡君來都督府敘一敘了。這幾位,是郡君的孫兒孫女罷?瞧著便俊俏聰慧得緊。”
“崔縣君謬讚了,不過是魯莽的小兒並小丫頭罷了。”柴氏道。李遐玉、孫秋娘、孫夏、李遐齡遂上前向這位崔縣君行禮問好,她含著笑將他們扶起來:“真是幾個讓人見了就喜歡的好孩子,柴郡君可得帶他們出來多走一走。”
柴氏笑道:“最近接了好些帖子,正好讓他們認一認人。”
李遐玉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位崔縣君,發覺她與李丹薇生得很有些相像,心裏也生出了幾分親切熟悉之感。隴西李氏常年與清河崔氏互結婚姻,想必這位崔縣君應該出身於清河崔氏。同為五姓七家的高門,一等一的世家貴女,處事風度卻比旁邊那位縣君高妙許多。至少,待她們這等寒門之家亦是有禮有節——至於旁邊那位縣君,煩勞將臉上的不耐與不屑收一收罷。這哪裏是來迎客的?簡直就是來得罪人的。
“弟妹,我來招待柴郡君,後頭應該是柳郡君的車,便有勞你了。”崔縣君迴首笑盈盈地囑咐一句,便把著柴氏的手臂往裏而去,又對旁邊的婢女道,“讓十二郎過來,帶李家兩個小郎君去馬球場頑耍。另外,別忘了與十娘說,她心心念念的元娘妹妹來了。”
原來崔縣君果然是十娘姊姊的阿娘!她也知道她們相交之事了,看起來亦似乎並不反對。李遐玉微微張大明眸,難掩笑意。孫秋娘、李遐齡也眉開眼笑,除了偶爾會吃吃醋之外,他們都很喜歡李丹薇的性情。至於孫夏,從未與李丹薇見過麵,自然仍是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片刻,李丹薇便與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郎聯袂而來。她梳著有些俏皮的雙螺髻,插戴著栩栩如生的紅玉石榴釵,著一身六幅石榴裙,顯得極為鮮亮動人。那位少年郎的模樣與她、崔縣君都有些相似,眉目俊秀、英氣勃勃,穿著一身朱紅色窄袖圓領袍,更襯得唇紅齒白。
見到李遐玉後,李丹薇便握住她的手,再也不放開。兩人雖然並未寒暄問候,但舉手投足都充滿了默契,嘴角噙著的笑意亦不用多言。柴氏與崔縣君看在眼中,自是各有想法,臉上卻不露半點端倪。李十二郎態度亦很是熱情地引著李遐齡、孫夏去了外院。便是他們走出了一段距離,李遐玉仍能聽見他絮絮叨叨:
“早知道你們會來,我便也組一個球隊了。偏偏兄長們都覺得我年紀小,馬球場上又太過危險,他們顧及不來,便死活不讓我去。”
“可惜我阿兄不在。他打馬球可厲害了,一擊即中,從未失過手。大兄和我隻需聽他的安排,便贏了好多迴呢!”
“當真?唉,他怎麽不曾來呢?眼下遣人去喚他還來得及麽?”
“他大約正在軍營裏呢。李郎君若能派人去喚他一聲,應該馬上便能過來。”
聽起來三人相處得不錯,李遐玉便略微放心了些。謝琰不在,她難免有些擔憂孫夏與李遐齡能否適應這樣的交際活動。不過,也正因謝琰不在,他們二人才更該努力學會與人應酬才是。不然,總是受著照顧,何時才能獨當一麵呢?
這時候,走在前頭的崔縣君也與柴氏說起了李丹薇前些時日的弘靜縣之行:“原本隻想讓她出門散散心,不想迴來之後竟懂事不少,也不那麽倔了。後來我才知道,她在弘靜縣的時候,多得柴郡君照料,還結識了元娘……”
“我可不曾照料十娘子什麽。她一個小小的人兒,將身邊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完全無需外人插手。而且,她舉手投足風儀出眾,將我家兩個小丫頭也帶得雅致了許多,不愧是盧夫人與崔縣君教出來的隴西李氏貴女。”
“真當不得柴郡君的讚賞。她呀,骨子裏還是毛毛躁躁,不曉事得很。”
說話間,便已經快要到正院內堂前了。崔縣君停了下來,從手腕上褪下兩個金玉紅寶手鐲,親熱地給李遐玉、孫秋娘套上:“好孩子,往後可得多來我們家走一走。十娘難得結交到如此合心意的閨中密友呢!”
裏頭傳來一陣笑聲,便聽一位年紀不小卻中氣十足的貴婦笑道:“阿崔究竟是見了哪一家的小娘子?竟等不得與我們一同給見麵禮了?”崔縣君揚起眉,應道:“就怕這兩個孩子太討人喜歡,兒備的禮拿不出手,這才想領先一步呢。沒想到,卻還是教阿家聽了個正著。”
一群仆婢上前,將她們擁了進去。柴氏不卑不亢地向著長榻上坐著的貴婦行禮問好。那位貴婦滿頭銀發,麵相顯得很年輕,說話間雖和藹,目光中卻帶著幾分威嚴。李遐玉、孫秋娘也跟著上前行禮,心裏明白這位一定便是李都督的夫人了。都督為正三品,而刺史不過是從三品,都督夫人自然是正三品郡夫人,亦是靈州品階最高的命婦。
此時坐在內堂中的,不是靈州境內的世家貴婦便是四品五品的官眷。即使心裏瞧不起李家的出身,麵上也不會過於失禮。因李遐玉、孫秋娘頭一迴出現在這樣的宴飲中,她們便都笑著拔下自己的釵朵簪子、褪下手鐲臂釧等,給她們當作見麵禮。她們自然也帶了些小娘子過來,柴氏覺得好幾個看著都臉生,便將身上的首飾作為禮物送了出去。
走了一圈見禮之後,李遐玉、孫秋娘臉都要笑僵了,收獲卻也很是不少。不過,兩人都對這些名貴首飾不感興趣,自然不會眼皮子淺地失了態。看在眾貴婦眼中,也不得不讚一聲:雖是寒門小戶,教養卻是不錯。
“祖母、阿娘,元娘、二娘是頭一迴來咱們府上,兒帶著她們出去走一走罷。”李丹薇見她們並不喜這種場合,便主動從一群姊妹中站出來。盧夫人、崔縣君難得見她如此積極,自然頷首答應了。她身後一眾姊姊妹妹瞥著李遐玉、孫秋娘,神情不一。
李遐玉尚來不及感歎大家族果真複雜得很,便再一次被李丹薇牽住了手。孫秋娘依偎在兩人身邊,就像一頭誤入狼群的小羊。三人向長輩們告退之後,走出內堂,沿著長廊往園子裏去了。
同樣是在園子中漫步,三人的步伐卻看似靈動實則矯健,不多時便轉了大半個園子。幾位貼身侍婢倒是跟得輕輕鬆鬆,隨出來服侍的其他侍婢卻很是辛苦,隻恨不得自己再生出兩條腿來。也有見到她們好幾迴的旁觀者心中奇怪:分明是三個年紀不大的小娘子,怎地走了這麽久也不歇一歇?竟似一點也不累呢?
都督府家的園子自是精心雕琢,處處幾乎都是景致。譬如遠觀不過是嶙峋起伏的山石群,近看裏頭卻曲徑通幽,水流潺潺,甚至還有珠玉飛濺的瀑布;譬如亭台樓閣都隻隱隱綽綽可見一角,百折千迴之後,才在眼前驀然出現,其精巧亦令人驚喜不已。此外,這座園子並不似許多人家那般,隻顧著種名貴花木,而是林蔭與花木相得益彰、互相映襯,也頗有一番剛柔並濟之美。
因正值仲夏時節,日頭已經很是酷熱了,三人出了一身薄汗之後,便在涼風習習的湖邊八角亭中坐了下來。湖中開滿了粉色、白色的蓮花,散發出陣陣清香,仿佛讓微風中都帶著幾分旖旎清麗。
李丹薇吩咐侍婢送上些吃食漿水,笑道:“覺得這園子如何?”
“移步換景,自然是極好的。”李遐玉道,腦海中掠過些許景象,仿佛像是更雍容富貴的園林。她蹙了蹙眉,卻並未再細想下去。如今她來過的最華貴的府邸便是都督府了,更美更精巧的園林自是無緣得見。
孫秋娘也感歎道:“咱們光是匆匆地走馬觀花,已經覺得很不錯了。若是沉下心來仔細賞玩,肯定更覺著好罷?”便是她再不懂得欣賞,迴想起自家的園子,也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足足有成百上千裏了。
“或許看上幾日、幾個月仍是覺得新鮮。不過,若連續看上好幾年,再如何精致的美景,也都會覺得膩味。”李丹薇輕輕一歎,“哪裏像你們,偌大的一座賀蘭山便如同後園一般,隨時都可進去探一探。”
李遐玉禁不住笑了起來:“便是聖人天子,恐怕也沒有那麽大的後園呢。十娘姊姊真是太高看我們了。直到如今,想要深入賀蘭山對我而言也絕非易事。”深山中的變故實在太多,便是武藝再高強,若不仔細準備亦很容易出差錯。而且,謝琰、孫夏都盯得很緊,至今不願放她與女兵獨自入山。
李丹薇愁眉微解,笑道:“我怎地突然如此多愁善感起來了?你們好不容易來探望我,高興還來不及呢!罷了,索性也不想其他了,咱們自顧自盡興頑耍就是。待會兒宴飲的時候,你們也不必管那些個隻會在背後議論的人,不用按著座次與那些陌生小娘子坐在一處,隻管跟在我身後。”
李遐玉與孫秋娘自是頷首答應了。她們方才就已經感受到不少絕非善意的視線,當然不願耗費時間與這些人周旋。有那點閑工夫,倒不如多在外頭走一走呢!
“眼下時候還早得很,你們想繼續逛園子麽?或者……”
李遐玉似是想到了什麽,雙眸微微一動,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十娘姊姊,說起來,我目前倒是對一事好奇得緊……”
☆、第四十一章 長安來使
那一廂李丹薇帶著李遐玉、孫秋娘閑逛花園,這一廂李十二郎領著李遐齡、孫夏,一路歡聲笑語地穿過重重庭院,終於來到外院左側的馬球場外。方才隔著數座院落,三人便能聽見一陣強似一陣的喝彩之聲,誘得他們雙目發亮,隻恨不得能立即插翅飛到馬球場邊。如今眼前豁然開朗,更是覺著四周人聲鼎沸,當唿喊之聲響起來的時候,甚至完全聽不見身邊人在說些什麽。
李遐齡一臉好奇地觀察著四周,圓圓的眼眸中充滿了驚歎之色。之前他在朱家莊園中所見的馬球場,與眼前這座馬球場根本無法相比!且不說北麵砌起的那座足可容納數百人的觀戰台,光是中間那塊夯得格外緊實又以油反複澆灌過的馬球場,就平滑光亮得令人禁不住熱血沸騰了。
此時球場上已經有兩隊人馬正在激烈廝殺,馬蹄聲如雷。時不時有人揮起球杖,漆成彩色的球在他們之間躍動,很是醒目。轉眼便又到了搶球的關鍵時刻,支持不同隊伍的觀眾情不自禁地高聲大喊,而球場上眾人的動作也越發令人眼花繚亂了。也不知是誰利落地一杖擊出,球如流星般射入門內。
這一瞬間猛然響起的歡唿聲,令李遐齡立即捂住了耳朵。直至聲音漸漸平息下來,他才隨在激動得滿臉通紅的李十二郎身後,往觀戰台而去。孫夏握著拳頭看向場中央,隻恨不得換成自己在場中禦馬飛奔,迴過神來之後,趕緊跟了上去。
趁著兩支球隊換馬的工夫,李十二郎尋了個合適的空地坐下來。或許因他是都督府小郎君的關係,這塊地方的視野相當不錯,如同一個獨立的觀景亭。裏頭還有服侍的仆從,十分知機地送上吃食漿水,而後立即退到一側默然靜立。
“方才擊球的,是我家阿兄!”李十二郎興奮難耐地道,指著正在馬球場兩側換馬順帶換衣衫的球隊,“就是穿鬆花色袍子的那一隊,中間正拿球杖指著球門的,就是我阿兄!不!應該說,都是我家兄長!”
李遐齡知道他排行十二,卻不想原來並非族中排行,而是自家堂兄弟排行,不禁感歎:“原來你竟然有這麽多兄長。”不過,他也曾聽李丹薇提起過家中兄弟姊妹,似乎關係並不算太好。所以,他倒也不羨慕——與其有這麽多不算太和睦的兄長,倒不如他家的兩位兄長來得親熱可靠呢!
“我家確實人丁興旺得很。”李十二郎朗聲笑起來,又指著另一隊穿石青色錦袍的,“那也是靈州城中有名的一群世家官宦子弟,與兄長們頗有幾分交情。他們常在一起騎射狩獵,打馬球的技藝亦是不分上下。”
孫夏則看向場邊的計籌架,鬆花隊得了十五籌,石青隊十三籌。隻需一隊擊滿二十籌,便算是贏了。如今不過相差兩籌,鬆花隊領先,石青隊卻仍有機會。這場球賽已經過了大半,約莫午時前定能結束。若是下午還有人意猶未盡,說不得便會臨時組成球隊,到時候他或許也可下場試一試了。
不多時,球隊便換了馬與袍服,繼續滿場飛奔。李十二郎看得很是投入,激動之時甚至握拳跳了起來,毫無所謂的名門世家貴公子風範。李遐齡雖也興奮,但總覺得若沒有謝琰下場便像是缺了什麽似的。在比賽間隙中,他偶爾左顧右盼,突然於觀戰的人群內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立即奔了過去:“阿兄!!”
那位著一身竹青色窄袖翻領袍的俊秀少年郎,可不正是風度翩翩的謝琰?他聞聲迴首,見是李遐齡,似乎也並不意外,噙著笑道:“果然,來馬球場上便定能遇見你們。阿夏可在?你們是隨著誰一同過來的?”
“李家十二郎帶我們來的,大兄正坐在那裏看球呢!我們的坐席視野更好些,阿兄一起去麽?”李遐齡迴道,想到不日謝琰便要遠行,又難免有些惆悵,“阿兄要跟著祖父出門,怎麽也不告訴我一聲?”
謝琰揉了揉他的腦袋,溫聲道:“先前此事不便明言,如今你們都知道了也好。”說罷,他忽然頓了頓,眯起了雙眼,烏黑的瞳眸中掠過幾絲無奈與縱容:“玉郎,元娘與二娘可是隨著祖母去了內院中?”
李遐齡點點頭:“有十娘姊姊在,便是再無趣的飲宴,阿姊也會覺得高興罷。”
“嗬嗬。”謝琰挑起眉,帶著他越過人群,朝著觀戰台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而去。李遐齡剛開始尚不知他究竟想做什麽,待瞧見三個連帷帽也沒戴的盛裝小娘子時,不由得瞪圓了眼睛,失聲叫道:“阿姊?!”
李遐玉三人正津津有味地看著馬球場上的你來我往,絲毫不在意周圍那些世家子弟好奇打量的目光。就算在長安,看馬球亦是世家貴女們喜愛的活動,更別提民風彪悍的靈州了。她們如此行事,倒也算不得出格。
不過,因周圍喧鬧無比,待聽得李遐齡的唿喚聲時,謝琰已經近在眼前。
李丹薇從未見過謝琰,有些稀奇地觀察著這個少年郎,心中暗暗讚歎:若是仔細論起來,便是她嫡親的兄弟李五郎、李十二郎,也沒有眼前這個少年這般出眾的風姿。不論誰見了他,恐怕都不認為他會是寒門之子。若非頂尖世族,絕對養不出這般雅致而又隱藏驕傲的錚錚風骨。她早便知道此人隻是李遐玉的義兄,不禁猜測起了他真正的身份,心中猛然浮現的自然是——陳郡陽夏謝氏。
“阿兄?”李遐玉亦是喜大於驚,臉上浮起笑靨,“原以為阿兄入了軍營,便再也見不著了呢。莫非,阿兄是隨著祖父來的?”如此盛大的宴飲,作為正四品折衝都尉的李和自然能得到邀約。不過,謝琰當初的身份是他身邊的部曲,為何卻能夠來到處處皆是世家官宦子弟的馬球場當中?
謝琰迴道:“因得了婚使特許,我恢複了身份跟隨在祖父身邊。”提起此事,他便不免想起昨日軍營中的片段。當時他正以部曲的身份,與軍營中其他折衝府的府兵較量,屢戰屢勝,給河間府掙足了顏麵。李和極為高興,許諾不再計較他先前給李遐玉私下透消息的行為,還答應共飲那壇他珍藏已久的富平石凍春。祖孫二人想到石凍春的滋味便饞了起來,正要迴軍帳開懷暢飲,旁邊便有人將他們喚住,說是也想試一試身手,卻不想上場的竟是那位婚使帶來的部曲。謝琰十戰五勝,來到婚使跟前——那人撫著胡須大笑,卻對李和道:“這小子哪裏是什麽部曲?莫不是李都尉的孫兒罷!!部曲家可養不出這般風骨的少年郎!”
“阿兄見過婚使?”李遐玉神情中多了幾分急切,“那位婚使可是好說話的?”
謝琰立即收迴浮動的思緒,笑道:“阿玉,原來你還念著呢。祖父說得是,你很不必冒險行事。先前咱們都想得差了,此番畢竟不同尋常,還是謹慎些為好。”
李遐玉很快便冷靜下來,又問:“婚使究竟是何身份?我先前還與十娘姊姊說,不知能不能遠遠看一看這位從長安過來的高官呢。隻是,想到宴請婚使必定在外院正堂,我們根本不可能進去,這才來了馬球場。”她們也是想著馬球場如此熱鬧,或許都督會引著婚使前來觀球,才悄悄地過來了。
“想不到你竟如此好奇。”謝琰道,“此番婚使不是旁人,正是兵部尚書崔公。”
“兵部尚書崔公?那位曾數次出使突厥、吐穀渾的崔公?”旁的高官李遐玉或許不知,但與邊疆兵事息息相關的眾多名將名臣,她皆記得一清二楚。這位崔公,便是博陵崔氏二房的族長崔敦崔禮之。他深識突厥、鐵勒、迴紇等諸蕃之情,精通蕃語,頻繁奉命出使安撫諸部落,數度化兵戈之亂於無形。從靈州都督轉任兵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尚書。雖說當初出任靈州都督隻不過幾個月,但說來與靈州也很有淵源,亦曾是李和的頂頭上官。
李丹薇也接道:“就是那位崔公,書畫詩賦策論四絕的崔子竟之父。”
“原來崔公竟是崔狀頭之父?”李遐玉從未背過世家譜係,並不知博陵崔氏二房的人丁傳承境況。然而,因鍾愛書法的緣故,她卻素來十分崇拜崔子竟,平時也多臨摹他的摹本,最愛收集他流落在外的字畫。“那我可更得好生瞧一瞧崔公的模樣了,說不得崔狀頭年老之後,也是那般麵貌呢。”
李丹薇拊掌笑道:“可不是麽?真是難得的好機會!”
謝琰自己便很是推崇崔子竟,也曾忍痛割愛送過好幾迴他的字畫與李遐玉,自然知道她難得流露出幾分小女兒心思,笑道:“眼下都督與崔公都在正堂內,說不得待會兒便會過來看馬球。你們三人待在此處太過擁擠,倒不如選一處視野好些的坐席。”
“十娘姊姊,十二郎帶我們坐在那邊,不如同去?”李遐齡終於得了機會說話。孫秋娘忙跟著頷首:“此處前頭都坐滿了人,一到擊球的時候便都跳了起來,弄得我們什麽都瞧不見,隻能心裏幹著急。”她身量最矮,每到那個時候,滿目都是人,哪裏還能看見馬球場的邊邊角角?
李丹薇、李遐玉自是答應了。來到李十二郎、孫夏所在的觀景台上時,兩人看球看得太過入迷,竟完全不知李遐齡出去了一遭。孫秋娘不免掐了自家兄長一把,對上他茫然的目光之後,心裏長歎不已。李遐玉與謝琰倒是並不在意,李遐齡已經將滿九歲,並不是稚童,也無須看顧得太緊。
坐在此處安安穩穩地一邊用吃食漿水一邊看球,自是比方才安逸許多。李遐玉對馬球並不算狂熱,在看球的間歇中,仍不免掛記著方才之事,悄悄問謝琰:“阿兄,崔公可是生得雅致得很?”
“……”謝琰仔細一想,道,“崔公常年在邊疆行走,便是曾經再雅致不過的世家公子,如今也早便不雅致了。不過,若論容貌,確實很是不錯。不然,崔公之弟也不會尚了真定長公主。”數百年來,品評世家子弟一看才華一看容貌,隻有才貌雙全者方能名動天下。久而久之,這樣的習俗流傳下來,容貌昳麗者無論是仕途婚姻或是名氣,都會更高一籌。世族子弟說起容貌,也絕非羞恥之事,而是驕傲。他雖然厭惡那些個空有什麽容貌氣度的繡花枕頭,卻也並不認為容貌出眾是壞事。不過,當才華壓不住容貌,隻能憑借著容貌走上歪路,那又是另一迴事了。
“原來崔公之弟居然是駙馬。”李遐玉道。提到“駙馬”二字時,忽覺有幾分艱澀複雜,仿佛這個詞很是沉重,心中有一股盤旋的信念不願她提起似的。她想起無數次做的噩夢,很淡定地將這些感覺暫時放到一旁。“阿兄居然連這些都知道……”
天底下背過世族譜係的人都知道——謝琰心想著,一時不知該如何解釋。李丹薇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們,接道:“若是有心人,別說六部尚書了,便是諸位侍郎、刺史的家係,亦是一清二楚呢!想來,謝郎君也很費了不少功夫。”
謝琰瞧了她一眼,並未繼續說下去,隻道:“你們瞧,那頭走來的,正是都督與崔尚書。”
李遐玉立即轉首看去,果然見兩位精神奕奕的老者領著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過來。左側的正是靈州都督李正明。他已經年逾七十,依舊很是健旺,龍行虎步間赫赫生威,卻也自有出身世家的風儀。右側的老者年約五十餘歲,須發斑白卻毫無老態。他確實生得一付好容貌,然而,相較而言收斂含蓄的氣息,卻令人一眼望去便會忽略他的臉孔以及高大健碩的身量。在他身上,文人的儒雅氣息與武人的堅毅執著奇異地融合在了一起,讓人絲毫不敢輕視,卻也不會過於防備。
李遐玉端詳半晌,歎道:“天子之使當如此。”鋒銳無匹之人易令人心生提防,風度雅致之人胡人卻不懂欣賞。崔尚書果然不愧是常年與胡人打交道的使節,連外貌氣度都仿佛是天然為此而生一般。
謝琰亦低聲感歎道:“男兒亦當如此。”當年博陵崔氏二房人丁凋零,隻剩下崔敦、崔斂兄弟二人時,誰又能想到,他們今日竟能滿門煊赫?振興家族,絕非死抱著貢舉一途不放,而是需要更具有衝擊性的功勳,需要謀劃,需要經營,或許亦需要犧牲。
☆、第四十二章 知交遇阻
“祖母……兒絕非此意。仔細想想,阿兄去了,必定會事無巨細地都講與我們聽。他素來敏銳,倒是比我們去了更好些。”李遐玉道,“說來,正巧來了靈州,祖母可想多待些時日,也好四處走一走?”他們對靈州其實都並不陌生,但以前不便出門,從不曾全家一同出行。如今倒是正好,可在靈州利人市中逛一逛,亦能去附近寺觀中進香聽經。
柴氏略作思索,瞧了李遐齡、孫秋娘一眼,頷首道:“靈州這些寺觀也多有靈驗的,都拜上一拜,也正好為阿郎與三郎祈福求平安。你們若是想留在靈州過端陽節也使得,聽聞黃河上有龍舟賽,咱們也可湊一湊熱鬧。”
聽了此話,李遐齡與孫夏都興致勃勃起來。孫秋娘則接道:“阿姊既然來了靈州,想必定要去拜訪十娘姊姊。不如將她也邀出來,同我們一起賞玩景致?”李遐玉難得見她如此大方,笑道:“我已經寫了帖子,明日派人送去都督府。十娘姊姊不宜出門,咱們去見見她應該無妨。到時候再問一問罷。”
柴氏聞言,低聲命田娘子、周娘子備好禮物:“既是如此,也不該你們兩個小輩貿然前去拜訪。罷了,我如今來了靈州,若是不往都督府、刺史府遞帖子,上門問候一番,也很是失禮。你們到時候便隨我一同去就是。”世家大族之中,若非通家之好,絕沒有讓小輩獨自出門拜訪的道理。說不得她這把老骨頭還須得動一動,帶著孫女孫兒往來於靈州的官宦世家。仔細想來,弘靜縣畢竟太小了,人情交際也不甚出眾。若想讓孩子們增長見識,仍需多來往靈州,見一見真正高門貴族的做派才好。
翌日,柴氏便命人去都督府、刺史府分別投了帖子,不多時便得到了迴音。因長安婚使不日便到達靈州,都督府、刺史府擇了不同的日子舉辦宴飲歡迎這位天子之使,廣邀靈州境內的世家官眷參加。她仔細核對了日期之後,便命李遐玉更悉心地備下了禮物,打算屆時攜著孩子們同去開闊眼界。
☆、第四十章 都督宴飲
幾日之後,來自長安的婚使終於抵達靈州。待婚使在驛站中稍作歇息,都督府就舉行了盛大的宴飲以示歡迎。靈州上下諸世家官眷皆取出最華貴的首飾衣裳,盛裝打扮,滿麵喜色地乘著牛車馬車前往都督府。消息靈通些的,已然打聽出這位婚使的身份,簡直喜出望外;消息不靈通的,也隻當這是一次再好不過的露臉機會,自然容不得半點閃失。
李家別院離都督府並不遠,出門的時辰也不晚,但尚未來到都督府所在的那條街上,就已經淹沒在諸多華麗精巧的馬車牛車中央了。他們家的牛車一向不常用,看起來十分不起眼。好不容易趕到都督府內院,後頭就有不少車都試圖越過去。隻是,都督府迎客一向嚴謹得很,這些人便是心中再瞧不起,也不敢隨意造次。
“原來是柴郡君。”在內院門前笑臉迎客的,是兩位年紀約莫三十餘歲的貴婦人。兩人都梳著高髻,插戴著盛放的芍藥與鑲著寶石的玉梳。一個身著八幅銀泥夾纈長裙,挽著泥金寶相紋披帛,顯得尤為富貴逼人;一個不過是穿了六幅絞纈胭脂色菱花長裙,挽著鵝黃色夾纈披帛,看著妝扮簡單,衣料卻是奢華之極。
柴氏微微笑著迎上去,喚著兩位貴婦的名:“老身難得來一迴靈州,想不到居然便趕上了這次宴飲。許久不曾見兩位縣君,近來可好?”
“便是郡君想在家中躲清閑,恐怕阿家也是不願的。好不容易才得了這樣的機會,將郡君們都邀到靈州來呢。”其中那位裝扮低調奢華的貴婦抿唇笑道,“剛要派人給郡君送信,卻不想正巧便接到郡君的帖子,阿家高興得很。若不是因籌備宴飲忙亂了些,她早就想著約郡君來都督府敘一敘了。這幾位,是郡君的孫兒孫女罷?瞧著便俊俏聰慧得緊。”
“崔縣君謬讚了,不過是魯莽的小兒並小丫頭罷了。”柴氏道。李遐玉、孫秋娘、孫夏、李遐齡遂上前向這位崔縣君行禮問好,她含著笑將他們扶起來:“真是幾個讓人見了就喜歡的好孩子,柴郡君可得帶他們出來多走一走。”
柴氏笑道:“最近接了好些帖子,正好讓他們認一認人。”
李遐玉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位崔縣君,發覺她與李丹薇生得很有些相像,心裏也生出了幾分親切熟悉之感。隴西李氏常年與清河崔氏互結婚姻,想必這位崔縣君應該出身於清河崔氏。同為五姓七家的高門,一等一的世家貴女,處事風度卻比旁邊那位縣君高妙許多。至少,待她們這等寒門之家亦是有禮有節——至於旁邊那位縣君,煩勞將臉上的不耐與不屑收一收罷。這哪裏是來迎客的?簡直就是來得罪人的。
“弟妹,我來招待柴郡君,後頭應該是柳郡君的車,便有勞你了。”崔縣君迴首笑盈盈地囑咐一句,便把著柴氏的手臂往裏而去,又對旁邊的婢女道,“讓十二郎過來,帶李家兩個小郎君去馬球場頑耍。另外,別忘了與十娘說,她心心念念的元娘妹妹來了。”
原來崔縣君果然是十娘姊姊的阿娘!她也知道她們相交之事了,看起來亦似乎並不反對。李遐玉微微張大明眸,難掩笑意。孫秋娘、李遐齡也眉開眼笑,除了偶爾會吃吃醋之外,他們都很喜歡李丹薇的性情。至於孫夏,從未與李丹薇見過麵,自然仍是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片刻,李丹薇便與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郎聯袂而來。她梳著有些俏皮的雙螺髻,插戴著栩栩如生的紅玉石榴釵,著一身六幅石榴裙,顯得極為鮮亮動人。那位少年郎的模樣與她、崔縣君都有些相似,眉目俊秀、英氣勃勃,穿著一身朱紅色窄袖圓領袍,更襯得唇紅齒白。
見到李遐玉後,李丹薇便握住她的手,再也不放開。兩人雖然並未寒暄問候,但舉手投足都充滿了默契,嘴角噙著的笑意亦不用多言。柴氏與崔縣君看在眼中,自是各有想法,臉上卻不露半點端倪。李十二郎態度亦很是熱情地引著李遐齡、孫夏去了外院。便是他們走出了一段距離,李遐玉仍能聽見他絮絮叨叨:
“早知道你們會來,我便也組一個球隊了。偏偏兄長們都覺得我年紀小,馬球場上又太過危險,他們顧及不來,便死活不讓我去。”
“可惜我阿兄不在。他打馬球可厲害了,一擊即中,從未失過手。大兄和我隻需聽他的安排,便贏了好多迴呢!”
“當真?唉,他怎麽不曾來呢?眼下遣人去喚他還來得及麽?”
“他大約正在軍營裏呢。李郎君若能派人去喚他一聲,應該馬上便能過來。”
聽起來三人相處得不錯,李遐玉便略微放心了些。謝琰不在,她難免有些擔憂孫夏與李遐齡能否適應這樣的交際活動。不過,也正因謝琰不在,他們二人才更該努力學會與人應酬才是。不然,總是受著照顧,何時才能獨當一麵呢?
這時候,走在前頭的崔縣君也與柴氏說起了李丹薇前些時日的弘靜縣之行:“原本隻想讓她出門散散心,不想迴來之後竟懂事不少,也不那麽倔了。後來我才知道,她在弘靜縣的時候,多得柴郡君照料,還結識了元娘……”
“我可不曾照料十娘子什麽。她一個小小的人兒,將身邊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完全無需外人插手。而且,她舉手投足風儀出眾,將我家兩個小丫頭也帶得雅致了許多,不愧是盧夫人與崔縣君教出來的隴西李氏貴女。”
“真當不得柴郡君的讚賞。她呀,骨子裏還是毛毛躁躁,不曉事得很。”
說話間,便已經快要到正院內堂前了。崔縣君停了下來,從手腕上褪下兩個金玉紅寶手鐲,親熱地給李遐玉、孫秋娘套上:“好孩子,往後可得多來我們家走一走。十娘難得結交到如此合心意的閨中密友呢!”
裏頭傳來一陣笑聲,便聽一位年紀不小卻中氣十足的貴婦笑道:“阿崔究竟是見了哪一家的小娘子?竟等不得與我們一同給見麵禮了?”崔縣君揚起眉,應道:“就怕這兩個孩子太討人喜歡,兒備的禮拿不出手,這才想領先一步呢。沒想到,卻還是教阿家聽了個正著。”
一群仆婢上前,將她們擁了進去。柴氏不卑不亢地向著長榻上坐著的貴婦行禮問好。那位貴婦滿頭銀發,麵相顯得很年輕,說話間雖和藹,目光中卻帶著幾分威嚴。李遐玉、孫秋娘也跟著上前行禮,心裏明白這位一定便是李都督的夫人了。都督為正三品,而刺史不過是從三品,都督夫人自然是正三品郡夫人,亦是靈州品階最高的命婦。
此時坐在內堂中的,不是靈州境內的世家貴婦便是四品五品的官眷。即使心裏瞧不起李家的出身,麵上也不會過於失禮。因李遐玉、孫秋娘頭一迴出現在這樣的宴飲中,她們便都笑著拔下自己的釵朵簪子、褪下手鐲臂釧等,給她們當作見麵禮。她們自然也帶了些小娘子過來,柴氏覺得好幾個看著都臉生,便將身上的首飾作為禮物送了出去。
走了一圈見禮之後,李遐玉、孫秋娘臉都要笑僵了,收獲卻也很是不少。不過,兩人都對這些名貴首飾不感興趣,自然不會眼皮子淺地失了態。看在眾貴婦眼中,也不得不讚一聲:雖是寒門小戶,教養卻是不錯。
“祖母、阿娘,元娘、二娘是頭一迴來咱們府上,兒帶著她們出去走一走罷。”李丹薇見她們並不喜這種場合,便主動從一群姊妹中站出來。盧夫人、崔縣君難得見她如此積極,自然頷首答應了。她身後一眾姊姊妹妹瞥著李遐玉、孫秋娘,神情不一。
李遐玉尚來不及感歎大家族果真複雜得很,便再一次被李丹薇牽住了手。孫秋娘依偎在兩人身邊,就像一頭誤入狼群的小羊。三人向長輩們告退之後,走出內堂,沿著長廊往園子裏去了。
同樣是在園子中漫步,三人的步伐卻看似靈動實則矯健,不多時便轉了大半個園子。幾位貼身侍婢倒是跟得輕輕鬆鬆,隨出來服侍的其他侍婢卻很是辛苦,隻恨不得自己再生出兩條腿來。也有見到她們好幾迴的旁觀者心中奇怪:分明是三個年紀不大的小娘子,怎地走了這麽久也不歇一歇?竟似一點也不累呢?
都督府家的園子自是精心雕琢,處處幾乎都是景致。譬如遠觀不過是嶙峋起伏的山石群,近看裏頭卻曲徑通幽,水流潺潺,甚至還有珠玉飛濺的瀑布;譬如亭台樓閣都隻隱隱綽綽可見一角,百折千迴之後,才在眼前驀然出現,其精巧亦令人驚喜不已。此外,這座園子並不似許多人家那般,隻顧著種名貴花木,而是林蔭與花木相得益彰、互相映襯,也頗有一番剛柔並濟之美。
因正值仲夏時節,日頭已經很是酷熱了,三人出了一身薄汗之後,便在涼風習習的湖邊八角亭中坐了下來。湖中開滿了粉色、白色的蓮花,散發出陣陣清香,仿佛讓微風中都帶著幾分旖旎清麗。
李丹薇吩咐侍婢送上些吃食漿水,笑道:“覺得這園子如何?”
“移步換景,自然是極好的。”李遐玉道,腦海中掠過些許景象,仿佛像是更雍容富貴的園林。她蹙了蹙眉,卻並未再細想下去。如今她來過的最華貴的府邸便是都督府了,更美更精巧的園林自是無緣得見。
孫秋娘也感歎道:“咱們光是匆匆地走馬觀花,已經覺得很不錯了。若是沉下心來仔細賞玩,肯定更覺著好罷?”便是她再不懂得欣賞,迴想起自家的園子,也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足足有成百上千裏了。
“或許看上幾日、幾個月仍是覺得新鮮。不過,若連續看上好幾年,再如何精致的美景,也都會覺得膩味。”李丹薇輕輕一歎,“哪裏像你們,偌大的一座賀蘭山便如同後園一般,隨時都可進去探一探。”
李遐玉禁不住笑了起來:“便是聖人天子,恐怕也沒有那麽大的後園呢。十娘姊姊真是太高看我們了。直到如今,想要深入賀蘭山對我而言也絕非易事。”深山中的變故實在太多,便是武藝再高強,若不仔細準備亦很容易出差錯。而且,謝琰、孫夏都盯得很緊,至今不願放她與女兵獨自入山。
李丹薇愁眉微解,笑道:“我怎地突然如此多愁善感起來了?你們好不容易來探望我,高興還來不及呢!罷了,索性也不想其他了,咱們自顧自盡興頑耍就是。待會兒宴飲的時候,你們也不必管那些個隻會在背後議論的人,不用按著座次與那些陌生小娘子坐在一處,隻管跟在我身後。”
李遐玉與孫秋娘自是頷首答應了。她們方才就已經感受到不少絕非善意的視線,當然不願耗費時間與這些人周旋。有那點閑工夫,倒不如多在外頭走一走呢!
“眼下時候還早得很,你們想繼續逛園子麽?或者……”
李遐玉似是想到了什麽,雙眸微微一動,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十娘姊姊,說起來,我目前倒是對一事好奇得緊……”
☆、第四十一章 長安來使
那一廂李丹薇帶著李遐玉、孫秋娘閑逛花園,這一廂李十二郎領著李遐齡、孫夏,一路歡聲笑語地穿過重重庭院,終於來到外院左側的馬球場外。方才隔著數座院落,三人便能聽見一陣強似一陣的喝彩之聲,誘得他們雙目發亮,隻恨不得能立即插翅飛到馬球場邊。如今眼前豁然開朗,更是覺著四周人聲鼎沸,當唿喊之聲響起來的時候,甚至完全聽不見身邊人在說些什麽。
李遐齡一臉好奇地觀察著四周,圓圓的眼眸中充滿了驚歎之色。之前他在朱家莊園中所見的馬球場,與眼前這座馬球場根本無法相比!且不說北麵砌起的那座足可容納數百人的觀戰台,光是中間那塊夯得格外緊實又以油反複澆灌過的馬球場,就平滑光亮得令人禁不住熱血沸騰了。
此時球場上已經有兩隊人馬正在激烈廝殺,馬蹄聲如雷。時不時有人揮起球杖,漆成彩色的球在他們之間躍動,很是醒目。轉眼便又到了搶球的關鍵時刻,支持不同隊伍的觀眾情不自禁地高聲大喊,而球場上眾人的動作也越發令人眼花繚亂了。也不知是誰利落地一杖擊出,球如流星般射入門內。
這一瞬間猛然響起的歡唿聲,令李遐齡立即捂住了耳朵。直至聲音漸漸平息下來,他才隨在激動得滿臉通紅的李十二郎身後,往觀戰台而去。孫夏握著拳頭看向場中央,隻恨不得換成自己在場中禦馬飛奔,迴過神來之後,趕緊跟了上去。
趁著兩支球隊換馬的工夫,李十二郎尋了個合適的空地坐下來。或許因他是都督府小郎君的關係,這塊地方的視野相當不錯,如同一個獨立的觀景亭。裏頭還有服侍的仆從,十分知機地送上吃食漿水,而後立即退到一側默然靜立。
“方才擊球的,是我家阿兄!”李十二郎興奮難耐地道,指著正在馬球場兩側換馬順帶換衣衫的球隊,“就是穿鬆花色袍子的那一隊,中間正拿球杖指著球門的,就是我阿兄!不!應該說,都是我家兄長!”
李遐齡知道他排行十二,卻不想原來並非族中排行,而是自家堂兄弟排行,不禁感歎:“原來你竟然有這麽多兄長。”不過,他也曾聽李丹薇提起過家中兄弟姊妹,似乎關係並不算太好。所以,他倒也不羨慕——與其有這麽多不算太和睦的兄長,倒不如他家的兩位兄長來得親熱可靠呢!
“我家確實人丁興旺得很。”李十二郎朗聲笑起來,又指著另一隊穿石青色錦袍的,“那也是靈州城中有名的一群世家官宦子弟,與兄長們頗有幾分交情。他們常在一起騎射狩獵,打馬球的技藝亦是不分上下。”
孫夏則看向場邊的計籌架,鬆花隊得了十五籌,石青隊十三籌。隻需一隊擊滿二十籌,便算是贏了。如今不過相差兩籌,鬆花隊領先,石青隊卻仍有機會。這場球賽已經過了大半,約莫午時前定能結束。若是下午還有人意猶未盡,說不得便會臨時組成球隊,到時候他或許也可下場試一試了。
不多時,球隊便換了馬與袍服,繼續滿場飛奔。李十二郎看得很是投入,激動之時甚至握拳跳了起來,毫無所謂的名門世家貴公子風範。李遐齡雖也興奮,但總覺得若沒有謝琰下場便像是缺了什麽似的。在比賽間隙中,他偶爾左顧右盼,突然於觀戰的人群內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立即奔了過去:“阿兄!!”
那位著一身竹青色窄袖翻領袍的俊秀少年郎,可不正是風度翩翩的謝琰?他聞聲迴首,見是李遐齡,似乎也並不意外,噙著笑道:“果然,來馬球場上便定能遇見你們。阿夏可在?你們是隨著誰一同過來的?”
“李家十二郎帶我們來的,大兄正坐在那裏看球呢!我們的坐席視野更好些,阿兄一起去麽?”李遐齡迴道,想到不日謝琰便要遠行,又難免有些惆悵,“阿兄要跟著祖父出門,怎麽也不告訴我一聲?”
謝琰揉了揉他的腦袋,溫聲道:“先前此事不便明言,如今你們都知道了也好。”說罷,他忽然頓了頓,眯起了雙眼,烏黑的瞳眸中掠過幾絲無奈與縱容:“玉郎,元娘與二娘可是隨著祖母去了內院中?”
李遐齡點點頭:“有十娘姊姊在,便是再無趣的飲宴,阿姊也會覺得高興罷。”
“嗬嗬。”謝琰挑起眉,帶著他越過人群,朝著觀戰台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而去。李遐齡剛開始尚不知他究竟想做什麽,待瞧見三個連帷帽也沒戴的盛裝小娘子時,不由得瞪圓了眼睛,失聲叫道:“阿姊?!”
李遐玉三人正津津有味地看著馬球場上的你來我往,絲毫不在意周圍那些世家子弟好奇打量的目光。就算在長安,看馬球亦是世家貴女們喜愛的活動,更別提民風彪悍的靈州了。她們如此行事,倒也算不得出格。
不過,因周圍喧鬧無比,待聽得李遐齡的唿喚聲時,謝琰已經近在眼前。
李丹薇從未見過謝琰,有些稀奇地觀察著這個少年郎,心中暗暗讚歎:若是仔細論起來,便是她嫡親的兄弟李五郎、李十二郎,也沒有眼前這個少年這般出眾的風姿。不論誰見了他,恐怕都不認為他會是寒門之子。若非頂尖世族,絕對養不出這般雅致而又隱藏驕傲的錚錚風骨。她早便知道此人隻是李遐玉的義兄,不禁猜測起了他真正的身份,心中猛然浮現的自然是——陳郡陽夏謝氏。
“阿兄?”李遐玉亦是喜大於驚,臉上浮起笑靨,“原以為阿兄入了軍營,便再也見不著了呢。莫非,阿兄是隨著祖父來的?”如此盛大的宴飲,作為正四品折衝都尉的李和自然能得到邀約。不過,謝琰當初的身份是他身邊的部曲,為何卻能夠來到處處皆是世家官宦子弟的馬球場當中?
謝琰迴道:“因得了婚使特許,我恢複了身份跟隨在祖父身邊。”提起此事,他便不免想起昨日軍營中的片段。當時他正以部曲的身份,與軍營中其他折衝府的府兵較量,屢戰屢勝,給河間府掙足了顏麵。李和極為高興,許諾不再計較他先前給李遐玉私下透消息的行為,還答應共飲那壇他珍藏已久的富平石凍春。祖孫二人想到石凍春的滋味便饞了起來,正要迴軍帳開懷暢飲,旁邊便有人將他們喚住,說是也想試一試身手,卻不想上場的竟是那位婚使帶來的部曲。謝琰十戰五勝,來到婚使跟前——那人撫著胡須大笑,卻對李和道:“這小子哪裏是什麽部曲?莫不是李都尉的孫兒罷!!部曲家可養不出這般風骨的少年郎!”
“阿兄見過婚使?”李遐玉神情中多了幾分急切,“那位婚使可是好說話的?”
謝琰立即收迴浮動的思緒,笑道:“阿玉,原來你還念著呢。祖父說得是,你很不必冒險行事。先前咱們都想得差了,此番畢竟不同尋常,還是謹慎些為好。”
李遐玉很快便冷靜下來,又問:“婚使究竟是何身份?我先前還與十娘姊姊說,不知能不能遠遠看一看這位從長安過來的高官呢。隻是,想到宴請婚使必定在外院正堂,我們根本不可能進去,這才來了馬球場。”她們也是想著馬球場如此熱鬧,或許都督會引著婚使前來觀球,才悄悄地過來了。
“想不到你竟如此好奇。”謝琰道,“此番婚使不是旁人,正是兵部尚書崔公。”
“兵部尚書崔公?那位曾數次出使突厥、吐穀渾的崔公?”旁的高官李遐玉或許不知,但與邊疆兵事息息相關的眾多名將名臣,她皆記得一清二楚。這位崔公,便是博陵崔氏二房的族長崔敦崔禮之。他深識突厥、鐵勒、迴紇等諸蕃之情,精通蕃語,頻繁奉命出使安撫諸部落,數度化兵戈之亂於無形。從靈州都督轉任兵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尚書。雖說當初出任靈州都督隻不過幾個月,但說來與靈州也很有淵源,亦曾是李和的頂頭上官。
李丹薇也接道:“就是那位崔公,書畫詩賦策論四絕的崔子竟之父。”
“原來崔公竟是崔狀頭之父?”李遐玉從未背過世家譜係,並不知博陵崔氏二房的人丁傳承境況。然而,因鍾愛書法的緣故,她卻素來十分崇拜崔子竟,平時也多臨摹他的摹本,最愛收集他流落在外的字畫。“那我可更得好生瞧一瞧崔公的模樣了,說不得崔狀頭年老之後,也是那般麵貌呢。”
李丹薇拊掌笑道:“可不是麽?真是難得的好機會!”
謝琰自己便很是推崇崔子竟,也曾忍痛割愛送過好幾迴他的字畫與李遐玉,自然知道她難得流露出幾分小女兒心思,笑道:“眼下都督與崔公都在正堂內,說不得待會兒便會過來看馬球。你們三人待在此處太過擁擠,倒不如選一處視野好些的坐席。”
“十娘姊姊,十二郎帶我們坐在那邊,不如同去?”李遐齡終於得了機會說話。孫秋娘忙跟著頷首:“此處前頭都坐滿了人,一到擊球的時候便都跳了起來,弄得我們什麽都瞧不見,隻能心裏幹著急。”她身量最矮,每到那個時候,滿目都是人,哪裏還能看見馬球場的邊邊角角?
李丹薇、李遐玉自是答應了。來到李十二郎、孫夏所在的觀景台上時,兩人看球看得太過入迷,竟完全不知李遐齡出去了一遭。孫秋娘不免掐了自家兄長一把,對上他茫然的目光之後,心裏長歎不已。李遐玉與謝琰倒是並不在意,李遐齡已經將滿九歲,並不是稚童,也無須看顧得太緊。
坐在此處安安穩穩地一邊用吃食漿水一邊看球,自是比方才安逸許多。李遐玉對馬球並不算狂熱,在看球的間歇中,仍不免掛記著方才之事,悄悄問謝琰:“阿兄,崔公可是生得雅致得很?”
“……”謝琰仔細一想,道,“崔公常年在邊疆行走,便是曾經再雅致不過的世家公子,如今也早便不雅致了。不過,若論容貌,確實很是不錯。不然,崔公之弟也不會尚了真定長公主。”數百年來,品評世家子弟一看才華一看容貌,隻有才貌雙全者方能名動天下。久而久之,這樣的習俗流傳下來,容貌昳麗者無論是仕途婚姻或是名氣,都會更高一籌。世族子弟說起容貌,也絕非羞恥之事,而是驕傲。他雖然厭惡那些個空有什麽容貌氣度的繡花枕頭,卻也並不認為容貌出眾是壞事。不過,當才華壓不住容貌,隻能憑借著容貌走上歪路,那又是另一迴事了。
“原來崔公之弟居然是駙馬。”李遐玉道。提到“駙馬”二字時,忽覺有幾分艱澀複雜,仿佛這個詞很是沉重,心中有一股盤旋的信念不願她提起似的。她想起無數次做的噩夢,很淡定地將這些感覺暫時放到一旁。“阿兄居然連這些都知道……”
天底下背過世族譜係的人都知道——謝琰心想著,一時不知該如何解釋。李丹薇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們,接道:“若是有心人,別說六部尚書了,便是諸位侍郎、刺史的家係,亦是一清二楚呢!想來,謝郎君也很費了不少功夫。”
謝琰瞧了她一眼,並未繼續說下去,隻道:“你們瞧,那頭走來的,正是都督與崔尚書。”
李遐玉立即轉首看去,果然見兩位精神奕奕的老者領著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過來。左側的正是靈州都督李正明。他已經年逾七十,依舊很是健旺,龍行虎步間赫赫生威,卻也自有出身世家的風儀。右側的老者年約五十餘歲,須發斑白卻毫無老態。他確實生得一付好容貌,然而,相較而言收斂含蓄的氣息,卻令人一眼望去便會忽略他的臉孔以及高大健碩的身量。在他身上,文人的儒雅氣息與武人的堅毅執著奇異地融合在了一起,讓人絲毫不敢輕視,卻也不會過於防備。
李遐玉端詳半晌,歎道:“天子之使當如此。”鋒銳無匹之人易令人心生提防,風度雅致之人胡人卻不懂欣賞。崔尚書果然不愧是常年與胡人打交道的使節,連外貌氣度都仿佛是天然為此而生一般。
謝琰亦低聲感歎道:“男兒亦當如此。”當年博陵崔氏二房人丁凋零,隻剩下崔敦、崔斂兄弟二人時,誰又能想到,他們今日竟能滿門煊赫?振興家族,絕非死抱著貢舉一途不放,而是需要更具有衝擊性的功勳,需要謀劃,需要經營,或許亦需要犧牲。
☆、第四十二章 知交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