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被她數落了一通,摸了摸鼻子不再說話。柴氏聽著靈堂方向傳來的聲響,歎道:“時候不早,咱們也該歇息了。明日我再去守著玉郎,你也看顧著些元娘,別教她哀毀過甚。”
兩位老人正打算就寢,外頭便有婢女稟報說,謝琰過來了。他們對視一眼,李和便道:“讓他進來罷!”柴氏點了點頭:“這孩子,真是半點都不願讓咱們多想,確實打從心底便願意與咱們親近。”
說話間,謝琰便已經帶著馮四進來了。李和與柴氏都不曾見過馮四,掃了他一眼。馮四被他們這一眼中含著的威勢所震懾,立刻垂下首不敢再多看。若說先前他作為陳郡謝氏的部曲,多少還有些李家人高攀了自家三郎君的心思。此時此刻,他心中卻隻有佩服與震撼。
謝琰淡淡地掃了他一眼,心中喟歎。且不說謝家如今的主事者坐井觀天了,連部曲都毫無根據地自視甚高,如此敗落下去也是不冤了。他特地將馮四帶過來,便是想讓他見識見識這世間真正的英豪到底是何等模樣。衛公(李靖)、英公(李勣)這等不世出的絕代將才當然不必多言,便是李和這般從無數征戰中脫穎而出的折衝都尉,無疑也比如今謝家那些沒落子弟優秀多了,更值得佩服與尊重。
“貿然打擾祖父祖母休息,實是孩兒覺得有些事應該盡早告知兩位長輩。”謝琰行禮道。
“能讓你這麽晚還過來,必定不是尋常小事。”柴氏道,讓他上前坐在榻邊,“跟在你後頭的人,我們從未見過,可是你叔父派來的人?”她假作什麽都不知道,問得很是隨意。
謝琰露出慚愧之色:“實不相瞞,孩兒先前所稱‘與叔父失散’,其實是謊言。後頭這位馮四師傅,是孩兒的武藝師傅,亦是孩兒家中的部曲。孩兒從心中將他當成長輩,當時也不想多做解釋,便與元娘說成是‘叔父’。”
李和道:“我還當是什麽事!這不過是件小事罷了,如何值得你還特地過來道歉相告?你們既然已經相聚,我便讓出去找人的部曲都迴來就是了。這位馮四師傅能教你武藝,想來身手定是不錯,改日也可與我切磋一二。”
馮四聽到“切磋”二字,也情不自禁地咧開嘴:“還請李公指教了!”
謝琰見兩位老人並未怪罪,略鬆了口氣:“欺騙元娘、玉郎都是我的不是,我會再尋機會與他們道歉。若是他們一時不肯原諒我,也都是我的錯……”不過,他也知道,李遐玉、李遐齡都是心胸寬廣之人,應當不會在意這些小事。
柴氏略作思索,便坦然道:“我當初見三郎舉止不俗,便知你出身必然不凡,家中有部曲追隨,想來也是官宦之後。隻是你年紀尚幼,怎麽隻帶了一個部曲,便來到邊關遊玩?遭逢夏州之禍,你可需遣人迴故鄉報平安?”
謝琰想了想,迴道:“孩兒確實是官宦之後,不過父祖都不曾出仕,家族早已經沒落,也不必再多提。因不願拘在家中讀書,所以孩兒才隻帶了馮四師傅出行。來到邊關,原本也是為了投軍,掙得軍功來振興家族。”
李和聽了,大手拍了拍他的肩:“你這才多大?便是投軍,也不會有人收。至少須得十六歲,才能正式進入軍營。小小年紀,以為掙軍功是那麽容易的事?就算武藝再高,戰場當中刀箭無眼,也同樣危險得很!!”
聽了他的話,謝琰露出苦笑:“祖父說得是,先前是我年幼無知,想得太簡單了些。經曆長澤縣城之戰後,才知道戰場的危險與可怖。不過,也正因長澤縣城之戰,孩兒才打定主意一定要投軍。不為了軍功,隻為了守護大唐邊疆子民,將膽敢前來劫掠的胡虜都踏平,才是男兒當有的誌向!”
“好!好!好!”李和雙目發亮,喜得哈哈大笑,“好男兒就該有這樣的誌向!老夫果然沒有看錯人!從今往後,你隻管跟著我!!我可得好好磨礪你一番,看看日後咱們家能不能出一個雄震一方的大都督!”他高興極了,連聲讓仆婢去準備些美酒,要與謝琰、馮四痛飲一番。
謝琰思及隔壁的靈堂,自是婉言相勸。柴氏卻搖了搖首,讓仆婢去酒窖將西域葡萄酒、長安新豐酒、益州劍南燒春都拿過來,又對謝琰道:“這些時日,他難得高興一場,三郎便陪他喝一些酒罷。你年紀小,不必多喝,就讓馮四師傅陪著他大醉一迴便是。至於喪事……人都已經去了,何必拘泥那些個禮法?”
謝琰點頭答應了。
柴氏端詳著他的背影,心中不無惆悵:眼看著一個最適合的孫女婿人選就在眼前,又不能隨意下手,真是讓人百般糾結。不過,這孩子與家中似乎有些不合,也不願告知他們家中諸事,想來心裏仍有幾分顧忌。她並不在意他的有意隱瞞,卻有些擔憂他的家事會幹擾往後的生活。想到此,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派幾個合適的人,去謝氏家族的故鄉陳郡陽夏細細打探一番。若有什麽風吹草動,也好早些應對。
卻說謝琰、馮四陪著李和喝了一夜酒,醉臥了一日之後,這才徹底清醒過來。
他洗去身上的酒氣,換了身衣衫之後,便發現天色已經很晚了。馮四被安排在他隔壁的客院,眼下聽著並無任何動靜,想來還在睡著。他也不想隨時隨地都帶著他,便獨自去探望李遐齡。
李遐齡已經從昏睡當中醒了過來,雖然仍有些蒼白虛弱,但看起來精神了許多。謝琰進去時,他正在艱難地吞咽苦藥湯,整張小臉都皺了起來。婢女珍娘給他塞了幾個蜜餞,他的神色才好了不少。
“玉郎,覺得如何?”謝琰在床邊坐下來。
李遐齡道:“我覺著已經好了,明日就能去替阿爺阿娘守靈,也好教阿姊不必那麽辛苦。但祖母卻不許我去,讓我好好地在床上躺著。連阿姊也不放心,還特地派人來盯著我。”說著,他有些惱怒地看了一眼守候在另一側的婢女:“明明應該是照顧她的婢女,卻偏偏守在我跟前,也不知阿姊眼下還有沒有人照料。”
謝琰看過去,發現那有些眼熟的婢女正是李遐玉的貼身婢女之一,思娘。這婢女年紀約十四五歲,是柴氏特地給李遐玉的,不但性情穩重、識文斷字,而且據說頗通幾分武藝。她目不斜視地立在那裏,就像站木樁一樣,分毫沒有變化。
“你的身子尚未大好,就乖乖在床上躺著罷。”謝琰便道,“祖母和元娘也是擔心你,才讓人來照顧你。你若是聽話,她們又何必如此?守靈之事且不著急,你若痊愈了,再去替元娘也不遲。”
李遐齡翻了個身,背對著他,悶悶地道:“連阿兄都這麽說……”
謝琰失笑:“你如今病著,當然以你的身子為重。不過,我也看不得你如此虛弱的模樣。以後必須得好好錘煉你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些才好。你若是不想總是生病,便須得忍耐、須得吃苦。”
李遐齡立即轉過身,眸光閃閃:“阿兄,我不怕吃苦!”
“別擔心元娘,我自會看顧著她,安心罷。”謝琰又道。
李遐齡點頭:“阿兄去與阿姊說,她若是病了,也須得躺在床上喝藥。藥湯可難喝了,又不能隨便動一動……”而且,如果他們姊弟倆都病了,還有誰能為阿爺阿娘守靈?誰能主持阿爺阿娘的喪事呢?總不能讓阿兄去罷。
謝琰似是明白他的未竟之言,安慰道:“玉郎放心,元娘心裏有數。”
李遐齡這才安心了不少,又道:“阿兄可知道《地藏經》?能給我念一念麽?我眼下不能抄經,在心裏念經,應該也有效用罷。”
“好,我給你念。”謝琰答應了——佛道兩家的經書,他除了看過《道德經》之外,其他的都不曾見過,也算是有機會學一學了罷。
作者有話要說: 大概再有一章,孩子們便長大幾歲了= - =||
不會一下子長到成年,但是感情會漸漸有變化
大家且看著他們成長吧~~虎摸
說到謝家娶寒門女,是沒落時候的事了:一例是娶了王敬則之女——此人本來是屠狗之人(真的屠狗輩),後來成了南齊的開國功臣,曾經做到了司空(正一品)→ →,最後受猜忌謀反,死了。一例是娶了張敬兒之女,此人本名張狗兒,可見出身之低,但是武力值高,做到了南齊的侍中、中軍將軍,也是牛人了。後來受猜忌被皇帝殺死了。
所以,不管是哪個世家,其實都是為了權勢可以折腰的,otz……當然,你也要牛到他們不得不折腰的程度,而他們也要沒落到不得不謀求婚姻來依靠的程度。
☆、第十七章 元娘抉擇
李遐玉十分清楚,她如今正在夢中。隻因這個夢她已經連續做了一個月,每迴都完全相同,她幾乎不用思索便能想起所有的細節。若說剛開始她尚有幾分恐懼,不知自己為何會陷入同樣的夢境當中,如今她卻已是完全淡定了。
這些千篇一律的夢,已然不能讓她有任何動容。她也早就失去了探查夢境之後隱藏著什麽秘密的興趣。就當成是主持阿爺阿娘的喪禮之時,受了什麽觸動罷。至於這觸動到底意味著什麽,她尚且不得而知。也許,遲早有一日能夠想明白。
夢的開始,依舊是千篇一律。
她獨自立在一片黑暗之中,舉目望去,皆是無邊無際的夜色。沒有任何光與色彩,亦沒有任何聲響。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世界,仿佛隻有她一人,朝著未知的方向踽踽獨行。不知要往何處去,更不知這世間還有些什麽可怕之物在暗中窺伺著她。
不過,李遐玉並不慌張。她很清楚,這片黑暗十分平靜,不過片刻之後,她就能從此處脫身,去往另一個真實而又有幾分虛幻的夢境當中。
“阿玉!”果然,隨著一個聲音響起,所有的黑暗宛如潮水一般褪去。而她正立在一座壯麗巍峨的宮殿裏。宮殿之後仿佛還有許多更華麗的樓台亭閣,但無論她如何睜大眼睛細細察看,都無法看清楚它們的模樣。所有一切都似乎隔著一層朦朧的輕霧,猶如薄紗一般將她與夢中的世界隔離開來。
“阿玉!”唿喚她的聲音再度響起,帶著些許隨意與懶散。
她無法控製自己的身體,隻能任憑著這具軀體應聲而去,走進宮殿當中。
一列身著半臂衫、及胸長裙的婢女婀娜地自她身前經過,微微躬身朝她行禮。她隻是掃了她們一眼,便提起裙角,朝著斜倚在長榻上的人走去。那是個正值盛年的女子,衣著十分華美,布料刺繡都是她從未見過的,插戴滿頭的首飾亦無不精致動人。她雖然無法瞧見她的樣貌,心裏卻知道,她的容貌必定很是出眾。
“阿玉,過來。”女子又喚道。
別過去!別過去!!隻要想到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李遐玉禁不住在心裏呐喊起來。然而,這具身體卻毫不猶豫地坐在了長榻之上。她甚至能感覺到,心底正有絲絲喜悅浮上來,就像她每迴見到阿娘時那般。
然而,能感受到喜悅的時辰委實有些太短了。不過刹那,宮殿、長榻、婢女都凝固住了,而後被黑暗吞噬得幹幹淨淨。她想要伸手抓住的女子,也仿佛摔碎的陶器一般,片片碎裂消失。黑暗中傳來她的慘叫聲:“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痛苦的呻吟、悲哀的哭泣、憤怒的叫喊交雜成一片,而後漸漸遠去,最終徹底消失。
她是誰?武氏又是何人?
在這具身體悲痛茫然的時候,李遐玉冷靜地想著。這究竟是她的前世經曆,還是哪裏的冤魂纏住了她,有意想讓她替它報仇?她確實覺得這冤魂有些同病相憐,可自始至終,那位武氏都從未出現過,她又應該往何處去尋?況且,她連自家阿爺阿娘的大仇都未報,如何能反倒是去幫旁人?
原本,夢境應該至此便結束了。但李遐玉發現,她並未醒過來。
她似乎被困在一個院落當中,抬首隻能見到四角天空,卻盼不到任何人來探望她。她心裏模模糊糊知道,自己的阿爺應該還在,阿弟也在——但為何,他們卻都將她與年幼的妹妹徹底遺忘在這個偏僻角落裏?是了,自從阿娘身死的那一日起,阿爺便已經不是她的阿爺了。而阿弟,也不知還能掙紮著活多久。
許是過了十載,又許是過了二十載,眼前景物忽然變換,她跟前出現了一個笑起來格外開朗的少年郎。他們年紀相差許多,但卻結為了夫婦。她不知他心中是否覺得她其實是個累贅,但他卻從未在她身邊流露出任何不耐的情緒。於是她不再忐忑,滿心期盼著他們能夠互相扶持著度過這一生,然而迴過首,他卻突然倒在血泊中。
她的阿娘,她的夫君,都死於武氏之手。她的阿弟、她的妹妹,在武氏的威勢之下度日如年,受盡磋磨。而她作為長姊,卻毫無辦法。不能複仇,亦不能找出解決之道,最終隻能鬱鬱死去。
何其悲哀的一生!何其屈辱的一生!
在鋪天蓋地的絕望與空茫當中,李遐玉自夢裏醒了過來。她一瞬不瞬地盯著床帳上繡的聯珠寶相花紋,旁邊垂下的金銀錯香薰球,聽著外頭極其細微的聲響,不由得幽幽一歎。
她誓死都絕不能淪落到這般境地。歸根結底,這夢中的女子實在太過軟弱,沒有任何實力能夠保護自己,於是至死都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隻能任憑他人安排。她心中有怨恨有憤懣,但那又如何?光憑著怨恨與憤懣永遠都無法成事,到最後,還不是落得鬱鬱而亡的下場?而那位仇敵,卻是肆意妄為,無人能製。
身為女子,又何嚐不能一世快意恩仇?若是足夠強大,旁人怎能輕易欺辱上來?若是足夠強大,不僅大仇得報,這個家她亦能穩穩地撐起來,直到阿弟足夠穩重,能接過重擔為止。不錯,她不能讓自己困在內宅之中。已經手染鮮血的她,也很不必按著世俗的目光活下去。失去阿爺阿娘時,她便想過必須替他們報仇。這個誓願絕不能放棄!
“元娘可是醒了?”念娘輕輕將床帳攏起來,見她果真睜開了雙目,臉上便多了些許驚喜之色,“可算是醒了,奴這便去告知娘子與郎主。可得讓醫者過來,好好與元娘診治一番才好。元娘餓是不餓?已經昏睡了一整日,且進些粥湯墊一墊罷。”
念娘的性情與她的名字十分相稱,做事雖然勤快,但嘮叨卻從來不停歇。倒是旁邊的思娘,默不作聲地將李遐玉扶了起來,立刻捧起用熏籠烘好的衣衫,立在床側。李遐玉一麵換衣衫,一麵迴想,這才猛然想起,她今日清晨在守靈時突然昏過去了。
“如今已經是什麽時辰?靈堂附近可有人守著?”
“已是戌時末了。玉郎覺得自己身子骨好些了,便去守了一日。”
李遐玉怔了怔,因著守靈哭靈的緣故,她已經有好些日子不曾見著清醒的李遐齡了。每天當她疲倦地迴到院子裏時,李遐齡已經沉沉睡了過去。她隻能在他床前坐一坐,問一問他的病情,便須得自行安歇了。
“待用完吃食之後,我便去靈堂看看。”她實在有些放不下心,“不必再煩勞祖父祖母憂心了,也很不必將醫者再折騰過來。我先前隻是有些太過疲倦,如今安生睡了一覺,便已是精神許多。”
思娘與念娘麵麵相覷,卻知她性情固執,輕易勸不得,隻能答應了。
數九寒冬之夜,風雪交加,北風猶如刺骨的刀,仿佛能從人身上生生地刮下一層皮肉來。李遐玉頂著寒風,緩步朝著燈火通明的靈堂而去。在黑漆漆的暗夜中,素白的靈堂顯得格外陰森冷寂,連風聲都仿佛化作了淒厲的嗚咽,令人心中難免生出些許不寒而栗之感。
然而,李遐玉的神色卻十分平淡,她一路上所遇見的李家仆婢亦是毫無懼色。或者不如說,她其實反倒希望倘若父母在天有靈,能出來與她相見。
推開靈堂的門,李遐玉一眼便看見李遐齡跪在靈位前,謝琰陪伴在側。小家夥雙目有些紅腫,大約是狠狠哭過幾迴了,精神卻很是不錯。李遐玉默默地在靈前跪拜,而後與謝琰一起,將李遐齡扶到白幡後坐下,低聲道:“玉郎果然已經痊愈了?”
“阿姊,我確實已經好了。”李遐齡道,“倒是阿姊,突然昏睡過去,教我們擔心極了。”
謝琰接道:“時候已經不早,你怎麽不接著休息,反倒又過來了?”
李遐玉迴道:“我睡了一日,也已經恢複了。如今怎麽睡都睡不著……”
三人一齊坐在白幡後的陰影當中,互相依靠著,瞬間仿佛迴到了相依為命的那些時日。李遐齡有些困了,小腦袋微微地點了點,便靠在謝琰身上似睡非睡起來。李遐玉有些不放心地打量著他,撫了撫他的額頭,又握住他的手試了試掌心的溫度。
謝琰低聲道:“玉郎確實養得好多了。今日也沒教他太累。”
“幸而有阿兄守著,不然他還不知會怎麽折騰自己呢。”李遐玉道。
聽了此話,謝琰禁不住挑起眉:“玉郎一直很聽話,反倒是你——難道是我不曾在旁邊盯著的緣故?”
李遐玉雙頰微紅,有些慚愧:“教祖父祖母和阿兄擔心,是我的不是。”
“旁的不說,你須得更愛惜自己幾分才好。”
“我省得。”
兩人沉默了一會,李遐玉忽然道:“阿兄,我若是想親手為阿爺阿娘報仇,你可會覺得我奇怪?……說來,我殺過人,也早便不是什麽尋常的小娘子了……我明白,祖母似乎希望我往後能平平靜靜地過日子。這些時日,我也勉強照著祖母希望的那樣主持中饋之事,舉止嫻雅。隻是,我總覺得,這樣的日子並非我心中所求。長澤城破,阿爺阿娘去世,昔日那個我便再也迴不去了。”
謝琰垂下眸,低聲道:“你很不必遵循什麽禮儀女則。隻管過自個兒想要的日子便是了。長輩總是希望咱們一生平順,但若是平順的生活教人不快活,過著又有什麽滋味?隻要自己心中想清楚了,將這條自己選擇的路途走到底,便不枉一生了。”他何嚐不是因堅持自己的誌向而離家出走?又何嚐不曾惋惜元娘這些時日再也不複往日那般熠熠生輝?
李遐玉深深地看著他,閉上雙目。再張開眼眸時,她的目光中已是充滿了堅定之色:“阿兄,我最近做了一個很奇異的夢,你想聽聽麽?”
謝琰已經許久不曾與她說話了,如今不管說些什麽都覺得心中高興,自然頷首:“當然想聽,說罷。”
李遐玉的聲音在靈堂中迴響著,一縷寒風自門縫中鑽進來,在靈位前轉了轉,而後無聲無息地拂過他們身側,仿佛告別一般依依不舍地離去了。三個孩子都並未察覺,此時他們的心中也已經不複當初的仇恨沸騰、悲傷滿懷,而是完全冷靜了下來。他們的將來,早便因這次戰爭而改變,但此時他們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抉擇有多驚人。未來,他們影響的遠遠不僅僅是自己的路途。
☆、第十八章 獲取支持
李家的喪事做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道場,而後才歸葬賀蘭山。因兩位老人並不在意厚葬或者薄葬,隻是簡單選了賀蘭山腳下一處山明水秀之處作為祖墳,修了個十分樸素的墓室。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他們索性就將這座墓室給了李信與孫氏同葬。墓室中除了棺槨之外,僅畫了些墓畫,陪葬品也很是簡單。李遐玉與李遐齡隻挑了一些阿爺阿娘留在老宅的隨身之物作為懷念,其餘他們常用之物都葬入了墓中。
當初前去尋找李信的幾名部曲,幾乎皆已經被薛延陀人殺光,隻有李甲重傷被救了迴來,僥幸得了一條性命,四肢卻已經不全了。他心中一直十分愧疚,索性便在墓地附近結廬而居,堅持做了守墓之人。
李遐玉也並不勸他,隻是立在他的草廬邊,淡淡地道:“阿爺阿娘身後的安寧,便交給你了。至於他們的仇,我與玉郎自會尋薛延陀人雪恨。待他日大仇得報之後,正好前來告慰他們的地下之靈。”
“小娘子……”李甲心中無數次歎息,為何李遐玉偏偏生做了女兒身。倘若她是個小郎君,如此決意隻會讓人滿口誇讚事父母至孝。但她是位小娘子,即使有緹縈救父等種種美聞在前,手刃仇人也並不能給她帶來什麽好名聲。當然,或許她也毫不在意便是了。
兩位老人正打算就寢,外頭便有婢女稟報說,謝琰過來了。他們對視一眼,李和便道:“讓他進來罷!”柴氏點了點頭:“這孩子,真是半點都不願讓咱們多想,確實打從心底便願意與咱們親近。”
說話間,謝琰便已經帶著馮四進來了。李和與柴氏都不曾見過馮四,掃了他一眼。馮四被他們這一眼中含著的威勢所震懾,立刻垂下首不敢再多看。若說先前他作為陳郡謝氏的部曲,多少還有些李家人高攀了自家三郎君的心思。此時此刻,他心中卻隻有佩服與震撼。
謝琰淡淡地掃了他一眼,心中喟歎。且不說謝家如今的主事者坐井觀天了,連部曲都毫無根據地自視甚高,如此敗落下去也是不冤了。他特地將馮四帶過來,便是想讓他見識見識這世間真正的英豪到底是何等模樣。衛公(李靖)、英公(李勣)這等不世出的絕代將才當然不必多言,便是李和這般從無數征戰中脫穎而出的折衝都尉,無疑也比如今謝家那些沒落子弟優秀多了,更值得佩服與尊重。
“貿然打擾祖父祖母休息,實是孩兒覺得有些事應該盡早告知兩位長輩。”謝琰行禮道。
“能讓你這麽晚還過來,必定不是尋常小事。”柴氏道,讓他上前坐在榻邊,“跟在你後頭的人,我們從未見過,可是你叔父派來的人?”她假作什麽都不知道,問得很是隨意。
謝琰露出慚愧之色:“實不相瞞,孩兒先前所稱‘與叔父失散’,其實是謊言。後頭這位馮四師傅,是孩兒的武藝師傅,亦是孩兒家中的部曲。孩兒從心中將他當成長輩,當時也不想多做解釋,便與元娘說成是‘叔父’。”
李和道:“我還當是什麽事!這不過是件小事罷了,如何值得你還特地過來道歉相告?你們既然已經相聚,我便讓出去找人的部曲都迴來就是了。這位馮四師傅能教你武藝,想來身手定是不錯,改日也可與我切磋一二。”
馮四聽到“切磋”二字,也情不自禁地咧開嘴:“還請李公指教了!”
謝琰見兩位老人並未怪罪,略鬆了口氣:“欺騙元娘、玉郎都是我的不是,我會再尋機會與他們道歉。若是他們一時不肯原諒我,也都是我的錯……”不過,他也知道,李遐玉、李遐齡都是心胸寬廣之人,應當不會在意這些小事。
柴氏略作思索,便坦然道:“我當初見三郎舉止不俗,便知你出身必然不凡,家中有部曲追隨,想來也是官宦之後。隻是你年紀尚幼,怎麽隻帶了一個部曲,便來到邊關遊玩?遭逢夏州之禍,你可需遣人迴故鄉報平安?”
謝琰想了想,迴道:“孩兒確實是官宦之後,不過父祖都不曾出仕,家族早已經沒落,也不必再多提。因不願拘在家中讀書,所以孩兒才隻帶了馮四師傅出行。來到邊關,原本也是為了投軍,掙得軍功來振興家族。”
李和聽了,大手拍了拍他的肩:“你這才多大?便是投軍,也不會有人收。至少須得十六歲,才能正式進入軍營。小小年紀,以為掙軍功是那麽容易的事?就算武藝再高,戰場當中刀箭無眼,也同樣危險得很!!”
聽了他的話,謝琰露出苦笑:“祖父說得是,先前是我年幼無知,想得太簡單了些。經曆長澤縣城之戰後,才知道戰場的危險與可怖。不過,也正因長澤縣城之戰,孩兒才打定主意一定要投軍。不為了軍功,隻為了守護大唐邊疆子民,將膽敢前來劫掠的胡虜都踏平,才是男兒當有的誌向!”
“好!好!好!”李和雙目發亮,喜得哈哈大笑,“好男兒就該有這樣的誌向!老夫果然沒有看錯人!從今往後,你隻管跟著我!!我可得好好磨礪你一番,看看日後咱們家能不能出一個雄震一方的大都督!”他高興極了,連聲讓仆婢去準備些美酒,要與謝琰、馮四痛飲一番。
謝琰思及隔壁的靈堂,自是婉言相勸。柴氏卻搖了搖首,讓仆婢去酒窖將西域葡萄酒、長安新豐酒、益州劍南燒春都拿過來,又對謝琰道:“這些時日,他難得高興一場,三郎便陪他喝一些酒罷。你年紀小,不必多喝,就讓馮四師傅陪著他大醉一迴便是。至於喪事……人都已經去了,何必拘泥那些個禮法?”
謝琰點頭答應了。
柴氏端詳著他的背影,心中不無惆悵:眼看著一個最適合的孫女婿人選就在眼前,又不能隨意下手,真是讓人百般糾結。不過,這孩子與家中似乎有些不合,也不願告知他們家中諸事,想來心裏仍有幾分顧忌。她並不在意他的有意隱瞞,卻有些擔憂他的家事會幹擾往後的生活。想到此,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派幾個合適的人,去謝氏家族的故鄉陳郡陽夏細細打探一番。若有什麽風吹草動,也好早些應對。
卻說謝琰、馮四陪著李和喝了一夜酒,醉臥了一日之後,這才徹底清醒過來。
他洗去身上的酒氣,換了身衣衫之後,便發現天色已經很晚了。馮四被安排在他隔壁的客院,眼下聽著並無任何動靜,想來還在睡著。他也不想隨時隨地都帶著他,便獨自去探望李遐齡。
李遐齡已經從昏睡當中醒了過來,雖然仍有些蒼白虛弱,但看起來精神了許多。謝琰進去時,他正在艱難地吞咽苦藥湯,整張小臉都皺了起來。婢女珍娘給他塞了幾個蜜餞,他的神色才好了不少。
“玉郎,覺得如何?”謝琰在床邊坐下來。
李遐齡道:“我覺著已經好了,明日就能去替阿爺阿娘守靈,也好教阿姊不必那麽辛苦。但祖母卻不許我去,讓我好好地在床上躺著。連阿姊也不放心,還特地派人來盯著我。”說著,他有些惱怒地看了一眼守候在另一側的婢女:“明明應該是照顧她的婢女,卻偏偏守在我跟前,也不知阿姊眼下還有沒有人照料。”
謝琰看過去,發現那有些眼熟的婢女正是李遐玉的貼身婢女之一,思娘。這婢女年紀約十四五歲,是柴氏特地給李遐玉的,不但性情穩重、識文斷字,而且據說頗通幾分武藝。她目不斜視地立在那裏,就像站木樁一樣,分毫沒有變化。
“你的身子尚未大好,就乖乖在床上躺著罷。”謝琰便道,“祖母和元娘也是擔心你,才讓人來照顧你。你若是聽話,她們又何必如此?守靈之事且不著急,你若痊愈了,再去替元娘也不遲。”
李遐齡翻了個身,背對著他,悶悶地道:“連阿兄都這麽說……”
謝琰失笑:“你如今病著,當然以你的身子為重。不過,我也看不得你如此虛弱的模樣。以後必須得好好錘煉你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些才好。你若是不想總是生病,便須得忍耐、須得吃苦。”
李遐齡立即轉過身,眸光閃閃:“阿兄,我不怕吃苦!”
“別擔心元娘,我自會看顧著她,安心罷。”謝琰又道。
李遐齡點頭:“阿兄去與阿姊說,她若是病了,也須得躺在床上喝藥。藥湯可難喝了,又不能隨便動一動……”而且,如果他們姊弟倆都病了,還有誰能為阿爺阿娘守靈?誰能主持阿爺阿娘的喪事呢?總不能讓阿兄去罷。
謝琰似是明白他的未竟之言,安慰道:“玉郎放心,元娘心裏有數。”
李遐齡這才安心了不少,又道:“阿兄可知道《地藏經》?能給我念一念麽?我眼下不能抄經,在心裏念經,應該也有效用罷。”
“好,我給你念。”謝琰答應了——佛道兩家的經書,他除了看過《道德經》之外,其他的都不曾見過,也算是有機會學一學了罷。
作者有話要說: 大概再有一章,孩子們便長大幾歲了= - =||
不會一下子長到成年,但是感情會漸漸有變化
大家且看著他們成長吧~~虎摸
說到謝家娶寒門女,是沒落時候的事了:一例是娶了王敬則之女——此人本來是屠狗之人(真的屠狗輩),後來成了南齊的開國功臣,曾經做到了司空(正一品)→ →,最後受猜忌謀反,死了。一例是娶了張敬兒之女,此人本名張狗兒,可見出身之低,但是武力值高,做到了南齊的侍中、中軍將軍,也是牛人了。後來受猜忌被皇帝殺死了。
所以,不管是哪個世家,其實都是為了權勢可以折腰的,otz……當然,你也要牛到他們不得不折腰的程度,而他們也要沒落到不得不謀求婚姻來依靠的程度。
☆、第十七章 元娘抉擇
李遐玉十分清楚,她如今正在夢中。隻因這個夢她已經連續做了一個月,每迴都完全相同,她幾乎不用思索便能想起所有的細節。若說剛開始她尚有幾分恐懼,不知自己為何會陷入同樣的夢境當中,如今她卻已是完全淡定了。
這些千篇一律的夢,已然不能讓她有任何動容。她也早就失去了探查夢境之後隱藏著什麽秘密的興趣。就當成是主持阿爺阿娘的喪禮之時,受了什麽觸動罷。至於這觸動到底意味著什麽,她尚且不得而知。也許,遲早有一日能夠想明白。
夢的開始,依舊是千篇一律。
她獨自立在一片黑暗之中,舉目望去,皆是無邊無際的夜色。沒有任何光與色彩,亦沒有任何聲響。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世界,仿佛隻有她一人,朝著未知的方向踽踽獨行。不知要往何處去,更不知這世間還有些什麽可怕之物在暗中窺伺著她。
不過,李遐玉並不慌張。她很清楚,這片黑暗十分平靜,不過片刻之後,她就能從此處脫身,去往另一個真實而又有幾分虛幻的夢境當中。
“阿玉!”果然,隨著一個聲音響起,所有的黑暗宛如潮水一般褪去。而她正立在一座壯麗巍峨的宮殿裏。宮殿之後仿佛還有許多更華麗的樓台亭閣,但無論她如何睜大眼睛細細察看,都無法看清楚它們的模樣。所有一切都似乎隔著一層朦朧的輕霧,猶如薄紗一般將她與夢中的世界隔離開來。
“阿玉!”唿喚她的聲音再度響起,帶著些許隨意與懶散。
她無法控製自己的身體,隻能任憑著這具軀體應聲而去,走進宮殿當中。
一列身著半臂衫、及胸長裙的婢女婀娜地自她身前經過,微微躬身朝她行禮。她隻是掃了她們一眼,便提起裙角,朝著斜倚在長榻上的人走去。那是個正值盛年的女子,衣著十分華美,布料刺繡都是她從未見過的,插戴滿頭的首飾亦無不精致動人。她雖然無法瞧見她的樣貌,心裏卻知道,她的容貌必定很是出眾。
“阿玉,過來。”女子又喚道。
別過去!別過去!!隻要想到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李遐玉禁不住在心裏呐喊起來。然而,這具身體卻毫不猶豫地坐在了長榻之上。她甚至能感覺到,心底正有絲絲喜悅浮上來,就像她每迴見到阿娘時那般。
然而,能感受到喜悅的時辰委實有些太短了。不過刹那,宮殿、長榻、婢女都凝固住了,而後被黑暗吞噬得幹幹淨淨。她想要伸手抓住的女子,也仿佛摔碎的陶器一般,片片碎裂消失。黑暗中傳來她的慘叫聲:“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痛苦的呻吟、悲哀的哭泣、憤怒的叫喊交雜成一片,而後漸漸遠去,最終徹底消失。
她是誰?武氏又是何人?
在這具身體悲痛茫然的時候,李遐玉冷靜地想著。這究竟是她的前世經曆,還是哪裏的冤魂纏住了她,有意想讓她替它報仇?她確實覺得這冤魂有些同病相憐,可自始至終,那位武氏都從未出現過,她又應該往何處去尋?況且,她連自家阿爺阿娘的大仇都未報,如何能反倒是去幫旁人?
原本,夢境應該至此便結束了。但李遐玉發現,她並未醒過來。
她似乎被困在一個院落當中,抬首隻能見到四角天空,卻盼不到任何人來探望她。她心裏模模糊糊知道,自己的阿爺應該還在,阿弟也在——但為何,他們卻都將她與年幼的妹妹徹底遺忘在這個偏僻角落裏?是了,自從阿娘身死的那一日起,阿爺便已經不是她的阿爺了。而阿弟,也不知還能掙紮著活多久。
許是過了十載,又許是過了二十載,眼前景物忽然變換,她跟前出現了一個笑起來格外開朗的少年郎。他們年紀相差許多,但卻結為了夫婦。她不知他心中是否覺得她其實是個累贅,但他卻從未在她身邊流露出任何不耐的情緒。於是她不再忐忑,滿心期盼著他們能夠互相扶持著度過這一生,然而迴過首,他卻突然倒在血泊中。
她的阿娘,她的夫君,都死於武氏之手。她的阿弟、她的妹妹,在武氏的威勢之下度日如年,受盡磋磨。而她作為長姊,卻毫無辦法。不能複仇,亦不能找出解決之道,最終隻能鬱鬱死去。
何其悲哀的一生!何其屈辱的一生!
在鋪天蓋地的絕望與空茫當中,李遐玉自夢裏醒了過來。她一瞬不瞬地盯著床帳上繡的聯珠寶相花紋,旁邊垂下的金銀錯香薰球,聽著外頭極其細微的聲響,不由得幽幽一歎。
她誓死都絕不能淪落到這般境地。歸根結底,這夢中的女子實在太過軟弱,沒有任何實力能夠保護自己,於是至死都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隻能任憑他人安排。她心中有怨恨有憤懣,但那又如何?光憑著怨恨與憤懣永遠都無法成事,到最後,還不是落得鬱鬱而亡的下場?而那位仇敵,卻是肆意妄為,無人能製。
身為女子,又何嚐不能一世快意恩仇?若是足夠強大,旁人怎能輕易欺辱上來?若是足夠強大,不僅大仇得報,這個家她亦能穩穩地撐起來,直到阿弟足夠穩重,能接過重擔為止。不錯,她不能讓自己困在內宅之中。已經手染鮮血的她,也很不必按著世俗的目光活下去。失去阿爺阿娘時,她便想過必須替他們報仇。這個誓願絕不能放棄!
“元娘可是醒了?”念娘輕輕將床帳攏起來,見她果真睜開了雙目,臉上便多了些許驚喜之色,“可算是醒了,奴這便去告知娘子與郎主。可得讓醫者過來,好好與元娘診治一番才好。元娘餓是不餓?已經昏睡了一整日,且進些粥湯墊一墊罷。”
念娘的性情與她的名字十分相稱,做事雖然勤快,但嘮叨卻從來不停歇。倒是旁邊的思娘,默不作聲地將李遐玉扶了起來,立刻捧起用熏籠烘好的衣衫,立在床側。李遐玉一麵換衣衫,一麵迴想,這才猛然想起,她今日清晨在守靈時突然昏過去了。
“如今已經是什麽時辰?靈堂附近可有人守著?”
“已是戌時末了。玉郎覺得自己身子骨好些了,便去守了一日。”
李遐玉怔了怔,因著守靈哭靈的緣故,她已經有好些日子不曾見著清醒的李遐齡了。每天當她疲倦地迴到院子裏時,李遐齡已經沉沉睡了過去。她隻能在他床前坐一坐,問一問他的病情,便須得自行安歇了。
“待用完吃食之後,我便去靈堂看看。”她實在有些放不下心,“不必再煩勞祖父祖母憂心了,也很不必將醫者再折騰過來。我先前隻是有些太過疲倦,如今安生睡了一覺,便已是精神許多。”
思娘與念娘麵麵相覷,卻知她性情固執,輕易勸不得,隻能答應了。
數九寒冬之夜,風雪交加,北風猶如刺骨的刀,仿佛能從人身上生生地刮下一層皮肉來。李遐玉頂著寒風,緩步朝著燈火通明的靈堂而去。在黑漆漆的暗夜中,素白的靈堂顯得格外陰森冷寂,連風聲都仿佛化作了淒厲的嗚咽,令人心中難免生出些許不寒而栗之感。
然而,李遐玉的神色卻十分平淡,她一路上所遇見的李家仆婢亦是毫無懼色。或者不如說,她其實反倒希望倘若父母在天有靈,能出來與她相見。
推開靈堂的門,李遐玉一眼便看見李遐齡跪在靈位前,謝琰陪伴在側。小家夥雙目有些紅腫,大約是狠狠哭過幾迴了,精神卻很是不錯。李遐玉默默地在靈前跪拜,而後與謝琰一起,將李遐齡扶到白幡後坐下,低聲道:“玉郎果然已經痊愈了?”
“阿姊,我確實已經好了。”李遐齡道,“倒是阿姊,突然昏睡過去,教我們擔心極了。”
謝琰接道:“時候已經不早,你怎麽不接著休息,反倒又過來了?”
李遐玉迴道:“我睡了一日,也已經恢複了。如今怎麽睡都睡不著……”
三人一齊坐在白幡後的陰影當中,互相依靠著,瞬間仿佛迴到了相依為命的那些時日。李遐齡有些困了,小腦袋微微地點了點,便靠在謝琰身上似睡非睡起來。李遐玉有些不放心地打量著他,撫了撫他的額頭,又握住他的手試了試掌心的溫度。
謝琰低聲道:“玉郎確實養得好多了。今日也沒教他太累。”
“幸而有阿兄守著,不然他還不知會怎麽折騰自己呢。”李遐玉道。
聽了此話,謝琰禁不住挑起眉:“玉郎一直很聽話,反倒是你——難道是我不曾在旁邊盯著的緣故?”
李遐玉雙頰微紅,有些慚愧:“教祖父祖母和阿兄擔心,是我的不是。”
“旁的不說,你須得更愛惜自己幾分才好。”
“我省得。”
兩人沉默了一會,李遐玉忽然道:“阿兄,我若是想親手為阿爺阿娘報仇,你可會覺得我奇怪?……說來,我殺過人,也早便不是什麽尋常的小娘子了……我明白,祖母似乎希望我往後能平平靜靜地過日子。這些時日,我也勉強照著祖母希望的那樣主持中饋之事,舉止嫻雅。隻是,我總覺得,這樣的日子並非我心中所求。長澤城破,阿爺阿娘去世,昔日那個我便再也迴不去了。”
謝琰垂下眸,低聲道:“你很不必遵循什麽禮儀女則。隻管過自個兒想要的日子便是了。長輩總是希望咱們一生平順,但若是平順的生活教人不快活,過著又有什麽滋味?隻要自己心中想清楚了,將這條自己選擇的路途走到底,便不枉一生了。”他何嚐不是因堅持自己的誌向而離家出走?又何嚐不曾惋惜元娘這些時日再也不複往日那般熠熠生輝?
李遐玉深深地看著他,閉上雙目。再張開眼眸時,她的目光中已是充滿了堅定之色:“阿兄,我最近做了一個很奇異的夢,你想聽聽麽?”
謝琰已經許久不曾與她說話了,如今不管說些什麽都覺得心中高興,自然頷首:“當然想聽,說罷。”
李遐玉的聲音在靈堂中迴響著,一縷寒風自門縫中鑽進來,在靈位前轉了轉,而後無聲無息地拂過他們身側,仿佛告別一般依依不舍地離去了。三個孩子都並未察覺,此時他們的心中也已經不複當初的仇恨沸騰、悲傷滿懷,而是完全冷靜了下來。他們的將來,早便因這次戰爭而改變,但此時他們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抉擇有多驚人。未來,他們影響的遠遠不僅僅是自己的路途。
☆、第十八章 獲取支持
李家的喪事做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道場,而後才歸葬賀蘭山。因兩位老人並不在意厚葬或者薄葬,隻是簡單選了賀蘭山腳下一處山明水秀之處作為祖墳,修了個十分樸素的墓室。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他們索性就將這座墓室給了李信與孫氏同葬。墓室中除了棺槨之外,僅畫了些墓畫,陪葬品也很是簡單。李遐玉與李遐齡隻挑了一些阿爺阿娘留在老宅的隨身之物作為懷念,其餘他們常用之物都葬入了墓中。
當初前去尋找李信的幾名部曲,幾乎皆已經被薛延陀人殺光,隻有李甲重傷被救了迴來,僥幸得了一條性命,四肢卻已經不全了。他心中一直十分愧疚,索性便在墓地附近結廬而居,堅持做了守墓之人。
李遐玉也並不勸他,隻是立在他的草廬邊,淡淡地道:“阿爺阿娘身後的安寧,便交給你了。至於他們的仇,我與玉郎自會尋薛延陀人雪恨。待他日大仇得報之後,正好前來告慰他們的地下之靈。”
“小娘子……”李甲心中無數次歎息,為何李遐玉偏偏生做了女兒身。倘若她是個小郎君,如此決意隻會讓人滿口誇讚事父母至孝。但她是位小娘子,即使有緹縈救父等種種美聞在前,手刃仇人也並不能給她帶來什麽好名聲。當然,或許她也毫不在意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