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初聽到狼正軒失利的消息,唐朝還有點不信,但是當李白稟報,吐蕃大軍已經在宣讚王子的帶領下和李隆基在劍門關會合,這使他不得不信。


    吐蕃大軍總共十萬,都是精銳的騎兵。


    換了在數月之前,這樣的一支騎兵甚至可以占領中原。


    唐朝安定已久,麵對安祿山突如其來的叛亂,自是無從招架。


    正是借著安祿山之手,唐朝才帶領大軍收取了漁翁之利。不管怎樣說,他當時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對抗強大的安祿山。


    個人的武功再高,畢竟是匹夫之勇。用於衝鋒陷陣,斬將蹇旗,最多不過是一員虎將,可是要想重整河山,還必須得玩玩政治老師的絕學。


    這使唐朝盡力的迴憶當時在漳州一中時候那個教政治的老女人,年齡自然已經十分不小,但是每天她的身上,都會散發出濃重的香味味。


    她曾經很自豪的迴答同學的提問:“我這是法國的香奈兒。”


    她的長相實在很滑稽,因此多年之後的他,迴憶起她來,也覺得十分的有趣。不過客觀而言,這老女人對政治的理解,還算是十分的到位。


    遇到具體的麻煩,就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此時的他,坐在火神馬上,早已經從戰勝孫孝哲的喜悅之中擺脫出來。孫孝哲鼠輩耳,武功不濟已是大不利,而且還驕傲輕敵,失敗乃是必然,真正要防備的倒是史思明。


    按照李白之意,他是想要唐朝派一隻軍隊,由他援救狼正軒。


    可是唐朝的心中,卻有些不放心。畢竟李白雖然貴為宰相,可是實際帶兵的經驗,卻要欠缺一些,而且如今要對付的不僅僅是李隆基,更重要的是宣讚王子。


    吐蕃的十萬騎兵,足可以抵得上新唐朝現在全部的騎兵,而且戰力,應該在新唐的騎兵之上。


    唐朝這些年來東征西討,多訓練的是精銳的步兵,那是因為很多時候都是爭奪城池,講究靈活多變,而且就當時的形勢,李隆基也不會允許他建立強大的騎兵,因為這這樣的武力,隨時可以威脅中央政權。


    可是現在自己不是防守一方,而是要要出去奪取城池,斬殺對手,騎兵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


    他早已經綜合各方麵的消息,尤其是通過高尚和嚴莊,知道安祿山現在最想對付的人,並不是自己,而是李隆基和李亨。


    就在“攻占”潼關之後極短的時間裏,安祿山已經派安守忠、李歸仁兩人各自統領手下大軍二十萬眾,合四十萬的兵力分別進攻靈武和徐州。


    他之所以敢對唐朝發出徐州會盟的邀請,是對徐州誌在必得,他的直轄軍隊,也達到四十萬之眾,而且其中還有十萬騎兵,駐守黃河沿線,務必要將李亨壓縮在河北沿線,最終擊潰之。


    李亨這些時間之中雖然招收了五六十萬的軍隊,可是找不到馬匹,而且物資奇缺,手中的銀兩又是捉襟見肘,這使得他一直采取守勢,在河靈武、開封、徐州囤積兵力,利用大運河,艱難的從南方運輸物資。


    當然,這些日子之中孫孝哲還有其他不少安祿山的將領,都以搶劫李亨的運糧船為樂。不過好在有郭子儀、王思禮、魚朝恩這些人作為糧草押運官,沿途雖然不時受到騷擾,而且不少的糧草也被搶劫,不過總算還是有過半的糧草能艱難到達軍營,以維持住舊唐局麵。


    自從唐朝在長安建立新唐之後,不少的人已經習慣於將李亨等勢力稱為舊唐。


    思慮再三之後,唐朝下了決定,命令李白和專信監國,自己則帶領大軍親自馳援狼正軒。


    宣讚王子的武功,據說已經達到化境的初期,而且天賦異稟,能開五百石的強弓,擅長騎兵作戰,在西域的時候,屢次和突厥、迴紇、波斯這些國家的騎兵交手,威震西域,唐朝怕派李白去抵擋不住。


    畢竟,此此唐朝能夠抽調到西南支援狼正軒的騎兵,隻有五萬兵力。在兵力上弱於對手,而且對方有劍門關的地利,內外夾擊之下,自己和狼正軒的兵力數量雖然不弱於對手,但是戰爭勢必曠日持久。


    可眼下的形勢,不管是安祿山還是自己,都盯著李亨盤踞的地盤,誰先在自己的戰場取得勝利,就能騰出手來占領城池。


    唐朝和安祿山雖然並沒有舉行徐州會晤,不過兩人心中都雪亮,隻有先擊敗李家,殺了李亨和李隆基,才談得上爭奪天下。


    他們兩個都是聰明人,當然知道唐王朝一百多年的積蓄,一旦讓李家父子緩過氣來,召集天下勤王之兵,則勝負之數,就難說得很。


    誰也不能漠視傳統的力量,安祿山和唐朝都深知這一點。


    尤其是這一次狼正軒的失利,更使唐朝堅定了先除掉李家的想法。


    李隆基並不是個無能的人。


    他現在雖然斷了一臂,武功打了折扣,不過頭腦還在。以他當年殺韋後,誅殺太平公主,奪取帝位的才能,未必不能再次恢複天下。


    狼正軒的戰力,唐朝所熟知,而且狼正軒一心就想經略西南,將南詔的版圖先擴大個三倍,出征的時候自是全力以赴,可是居然敗在李隆基的手下。


    唐朝現在看到的是一隻沉睡的獅子,現在有了複蘇的跡象。


    若此時自己再不出手,則李隆基大可以得勝之兵將南詔的勢力驅逐出西南,到時候他羽翼豐滿,首先要做的事情,肯定是進攻關中,恢複帝王之都,然後才說到找安祿山報仇。


    一旦這樣的形勢形成,則新唐朝危矣。


    況且,李白還要留在長安,催促來自於突厥和迴紇的騎兵。


    也不知道什麽原因,突厥和迴紇的騎兵,到現在都還沒有來到。


    不過唐朝現在已經不能等。


    作為新唐朝的皇帝,應該知道什麽樣的請求該準,什麽樣的請求該駁迴。


    這是他第一次駁迴李白的提議。


    他能理解李白那種急於在疆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心態,不過他還有的是機會。


    ……


    唐朝坐在火神馬上,心中很滿意。


    自己駁迴了李白的請求,他居然並沒有絲毫的不快,他的眼中,一如既往的都是對自己的忠誠。


    這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不管交付任何任務給他,他都不會有怨言的。


    ……


    騎兵的速度,本來就快,可是唐朝騎在火神馬上,卻覺得十分的慢。


    這馬實在太好了。


    當日骨力佩羅親自贈送了他一副以前的鞍韉,給這匹寶馬金蹬金甲:“寶馬贈英雄,既然你製服了此馬,那我就把它送給你!”


    唐朝以前的火電馬雖然也算神駿,不過哪裏比得上汗血寶馬。


    似如此快速的行軍,火神馬隻需要輕輕的一甩蹄,就可以將大軍遠遠拋在後麵。


    這是一種愉悅的感覺。


    閉目之下,他不僅可以感受火神馬心髒和血液強勁的躍動,也能感受到大軍的精神。


    一支大軍所在的地方,陽鋼之氣濃烈,可以形成精氣狼煙。


    男人的精血,在軍營之中匯聚在一起,而又找不到發泄,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能量。


    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在唐朝現在的感覺之中,卻是無比清晰的可以觸摸到。


    不僅如此,他還借著這股精氣練功。


    他此時的武功,尤其是內力,天下之間已經不做第二個人想,因此他練的氣。


    化境的高手和暗勁高手的區別,最大的也是一個“氣”字。


    一般練武的人,資質高絕的,在三十歲之前可以練成暗勁。而三十歲之前不能度暗,多半終生無望。


    一旦度過暗勁這重天大難關,至少要花十年的時間來養氣。


    隻有沉得住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才能進入神奇的化境,將全身的功力能在瞬息之間爆發。


    而且能在任何一個部位爆發。此前曾經有化境的高手可以用小腹製服敵人的,就是因為化境高手的全身都是武器。


    可是練氣是一件困難無比的事情,不僅要有絕高的天賦,而且要有絕大的勇氣。有些高手為了練氣,居然從百丈懸崖之上跳下深潭,更有人在絕穀之中的繩索上練功。


    一個不小心掉下去,就死無葬身之地。


    當然,更多的人之所以能成就化境,是在血與火的戰爭之中。


    隻有那種慘烈的廝殺,修羅地域一般的場麵,隨時麵臨死亡的壓力,才能促使戰士成為鋼鐵,從而在極短的時間裏成就化境。


    唐朝成就化境已經很久,因為強橫的內力,使得他提前的步入化境中期,全身的氣質大變,飄飄然有出塵之資。


    自從上次在大明宮即位新唐皇帝之時,他領悟到至誠之道的一些脈絡之後,此後他便勤加練習,經過這些日子以來的探索,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要想達到那種傳說中的境界,不僅要養氣,還要吸收精氣、血氣、信仰等等不可思議的東西!


    這聽起來很玄妙,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唐朝知道,要想達到百年之事前知、秋風未動蟬先覺的境界,就必須苦練這些玄妙的東西。


    不好,前麵有埋伏!


    唐朝的心中忽生警兆,前麵的山道之中居然有伏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飛越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空並收藏飛越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