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宋家的種種行為,依舊讓周兼耿耿於懷。
而趙淑,乃至於趙家,卻是對他伸出了手。
這般的對比,著實讓周兼覺得好笑。
非常有意思……
“趙姑娘麽……”
他念叨了一句,可腦海之中劃過去的依舊是宋儀的容顏身影。
周兼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意,也清楚地知道趙姑娘對自己是什麽心意,隻是注定了他要辜負了。此心有所屬,不得再付他人了。
手指慢慢將這一封信給按下,周兼終究不曾提筆迴信。
他在屋內坐了很久,外頭才起了腳步聲。
彭林那邊的來人,腿腳利索,早聽了彭林的吩咐,一定要將這個消息盡快告訴周兼。
由此,還根本沒到周兼房門口,這跑腿兒的小廝就大喊了起來:“周公子,周公子!好消息啊!周大人沒事兒了!周公子,好消息啊!”
周兼還沒看見人,先聽見了聲音,整個人立刻愣住。
他驟然起身,朝著外頭一望:“你說什麽?!”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了現在宋家寄住的別院之中。
宋倩、宋佳、宋儀並著年紀不大的宋攸,都在房中,小楊氏此刻已經撐著扶手起身,臉上一副不可置信又驚喜至極的表情:“老爺真沒事兒了?”
管家汪海也是喜極而泣,激動得不能自已:“是先頭彭禦史夫人那邊來的消息,說是此事已經有了眉目,也就是這三五天的事情,老爺必定出來!夫人,老爺真的要出來了啊!”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小楊氏眼底的淚一下淌了出來,這些日子以來故作的淡定和強硬,都在這一刻化為烏有,她都來不及抹眼淚,隻道,“此事必定是彭禦史等人在中間出力……汪管家,你趕緊叫人收拾一下別院,再給老爺準備些去黴氣的東西,再把這屋裏的東西換換……都換換……”
小楊氏吩咐下去的時候都沒什麽條理,足可見她此刻內心已到了什麽境地。
不過汪海還算是聽清楚了,趕緊就出去辦。
一下朝,山東布政使司左右參議兩人的案子,轉眼就已經隨著眾臣下朝而離開了。
誰也沒想到,周博宋元啟兩個人犯了這麽大的事兒,也能把自己摘出來了,反倒是一向跋扈張揚的秦王,這一迴在陰溝裏翻船,倒了血黴。
濟南府這個趙同知,才是真正有本事,竟然連秦王的賬冊都敢捅出來,由此一來直接證明了宋元啟與周博跟這件事沒有關係,乃是清白的。
到底這一位趙同知是真的嫉惡如仇,還是背後有什麽人,支持著他,誰也不知道。
反正朝野上下現在傳這一位趙同知,真是邪了門兒了。
不過別人怎麽傳都沒有關係,周宋兩家人,無疑才是最感謝他的一個。
趙同知是什麽人都不要禁,隻要這一位是真正地救了周博與宋元啟,便足夠了。
小楊氏冷靜下來之後,便開始籌備怎麽感謝恩人的事情。
同時,兩家人也都在焦急地等待著相關的消息。
兩日後,秦王進宮給皇帝請安,被皇帝拒之門外,下午時候就下了一道奏折,把秦王禁足在自己府中。
不多時,刑部那邊很快結案,把經由秦王這裏舉薦上去的山東道官員全都撤了下去,周宋兩人的案子也終於算是解決了下來,周宋二人在黃昏時候被人送了出去。
小楊氏收到消息,帶著一家人在院子裏苦苦守候,一直等到日頭沉下去一半,才看見一頂轎子從街道那頭過來了,她一下撲了上去,大叫道:“老爺!”
轎夫壓轎,宋元啟從轎子上下來,頭發都像是白了許多,身形也顫巍巍的。
畢竟年紀大了,原本也不是什麽強壯的身體,文弱的書生出身,這麽多年過的日子,不說是養尊處優,至少也算錦衣玉食。獄中生活何等艱苦?根本不是宋元啟這樣的人能忍受的。
這幾個月來過的日子,真是個昏天黑地,提心吊膽,饒是宋元啟堂堂男兒,已經是一家之主,在看見小楊氏的一瞬間,也終於有了一種逃出生天的感覺。
夫妻兩個見了麵,摟著就一起淚流,等到進了別院,這才好上許多。
情之所至,在人前如此失態,倒是情有可原。
下麵兒女們也都有些眼眶濕潤,那種一家子的主心骨終於迴來了的感覺,也終於讓他們安定了下來。
小楊氏叫人端上來銅盆給宋元啟擦手,又將他身上的衣服換了下來,把新裁的錦緞袍子給他披上,卻發現宋元啟已經撐不起這衣服。
這等變化,自然落入眾人眼中,卻也沒人說破。
宋元啟自己也不在意,待過了那一陣,才終於漸漸有一種迴魂的感覺。
“此番死裏逃生,洗清冤屈,著實托了趙同知與彭大人的福……”宋元啟端著茶的手指有些顫抖,聲音裏也帶著輕顫,“迴頭咱們可得找個機會好好感謝人家……若不是趙同知這樣一本驚天動地的奏折下來,哪裏還有我宋某人的活路?”
大牢裏麵刑具一擺,白的成黑的,黑的成白的,誰還管你曾經是幾品官?
“往日我還對這趙同知不理不睬,沒想到關鍵時刻還是他出手快,這樣的人,這一遭肯定也加官進爵的。”
秦王竟然因為這樣一本奏折倒了大黴,著實是眾人沒想到的。
宋儀隻聽說過秦王這人,可真正卻沒接觸過。
她在知道宋元啟沒事之後,其實並不怎麽緊張,隻是忽然想起了周兼。這一次周博也出來了,此事的結局終歸還是挺圓滿,沒有釀成什麽不可挽迴的巨禍來。
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宋儀人雖還在,心卻早就飛走了。
屋裏宋元啟還在跟小楊氏說話,也不時跟自己的兒女們說話。
末了,屋內都掌了燈,眼看著天色已經漸漸沉暗,宋元啟終於道:“如今周兄也從獄中出來,我良心總算是安定了一些。昔日之事乃是我糊塗,為一己之利置二人至交之情於不顧,如今有此囹圄之災也算是我的報應了……”
“老爺何須如此自責?明哲保身,不過人之常情罷了……”小楊氏輕輕歎氣。
宋元啟笑了笑:“也不是什麽大事,我獄中雖不曾見周兄,可素知他乃是個胸懷寬廣之人,但凡我知道自己錯在何處,迴頭上門賠禮道歉,必定能挽迴我二人這多年至交的情誼。”
聽到這裏,宋儀終於緩緩抬頭看了宋元啟一眼。
她沒敢說話,隻是隱隱約約間,似乎又有白玉蘭的香息環繞在她身周。
原本與周兼不再可能的姻緣,竟然再次出現在她眼前了。
到底是造化弄人,還是老天爺垂憐於她?
她乃是個喜歡安穩和安定的人,若真能如此,似乎……
也不錯?
一時之間,宋儀陷入了沉思。
宋元啟的目光落到她身上,過了一會兒又收了迴去。
他此番遭難,心態惶恐許多,又平和了許多,似乎滿腔的心思抱負都被磨平了,明日早朝還要麵見皇上,之後他再去周博那邊賠罪。
與小楊氏說定此事,宋元啟便累了。
話不多說,小楊氏便叫宋儀等人全都迴去,自己親手伺候著宋元啟沐浴幹淨,才忍住的眼淚又掉下來。
“夫人何必如此?我不是沒事了嗎?”宋元啟憐惜地摸著小楊氏的臉,道,“你瘦了……”
“老爺才是真瘦了呢。”小楊氏破涕為笑,又道,“明日老爺去見周大人,若兩家真能這樣化了幹戈為玉帛,興許儀姐兒與周公子的事情還有眉目……”
“哦?”
當初儀姐兒不是看不上周兼,根本不搭理了嗎?怎麽如今小楊氏又說有眉目?
宋元啟可還記得,當日周兼求上門來,甚至在風雨之夜,跪在了府門外頭。那可是濟南大才子周留非啊,男兒膝下有黃金,他宋元啟有什麽資格叫周兼跪?
往昔種種,從他眼前漸次而過,宋元啟早已是後悔不迭了。
小楊氏也是感歎,卻道:“那周兼對儀姐兒乃是癡心一片,早表白過自己心跡。若兩家真都轉危為安了,他還想娶儀姐兒。如今儀姐兒不曾從書院結業,年紀也差不多到了,若周兼這般的人選,怕是難找了……”
聞言,宋元啟沉吟許久,終於點了點頭。
“雖有陰差陽錯,但這一樁姻緣,終究沒壞……”
☆、第三十九章 萬兩銀票
周宋兩人的案子,算是近日來京城裏人人都在議論的一件事。
所有人原以為真相大白之後,這兩人應該會被放迴山東繼續為官,沒想到,這時候恰逢官員考察,這二人品行德性都在第一等。興許是皇帝體恤他二人此番平白遭難,又知道他們為官政績,竟然在次日早朝的時候,將二人調任京城。
原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參議宋元啟,調任大理寺右少卿,正四品;原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周博,則調任右僉都禦史,也是正四品。
雖然這官階依舊是從四品到四品,可兩個人乃是從山東到京城,從此以後竟然就成了京官,著實讓人沒想到。
不少人都感歎,這就是真正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在秦王這件事上兩個人受了這樣大的委屈,現在皇上未必不是在彌補二人。
當然了,這隻是一般人的想法。
衛起並不這樣想。
一下朝,他就直接出了宮,陶德早在備好的車馬旁邊等候著,瞧見衛起迴來時候麵無表情的臉,就忍不住打了個寒戰,上去小心翼翼道:“王爺?”
“沒什麽大事……”衛起淡淡地說了一句,道,“皇上的戒心沒放下。”
戒心,對秦王。
在旁人看來,皇帝把周、宋兩個人調到京城來,乃是賞識,是補償;可在衛起看來,當皇帝的人天生不需要補償別人,天下都是他的,冤枉兩個人又怎樣?
之所以有調動,不過是因為信不過。
秦王衛禹在山東的勢力太大,即便是周宋兩個人看起來跟秦王沒有關係,皇帝也不能留這兩個人在山東。皇帝的選擇,是對山東官場進行一場大清洗,而原來的周宋兩個人自然不應該再待在那邊,所以不如調任到京城來。
另一則,倒也不全然是皇帝的主意。
這背後,還有一個彭林。
彭林的背後,自然還有一個周兼。
這些心思不過都是最簡單的猜忌,衛起想想也就過去了。
下人掀起轎簾,衛起正要鑽進轎中,結果一晃眼就瞧見了遠處走過去的宋元啟。
宋元啟也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好事從天而降。
他現在整個人都還恍恍惚惚地,接受著毫不熟悉的京官們的祝賀。
抱著烏紗帽,他腦子裏念頭還沒散去:自己這就成了個京官了?
消息傳迴宋家人現在住著的別院,小楊氏等人也是又驚又喜,根本沒想到後麵還有這樣的好事等著。
他們一等宋元啟迴來,就歡天喜地地慶祝了一迴,自然也有旁人知道了消息,往別院送來賀禮。
楊家那邊的人最是沒想到。
而趙淑,乃至於趙家,卻是對他伸出了手。
這般的對比,著實讓周兼覺得好笑。
非常有意思……
“趙姑娘麽……”
他念叨了一句,可腦海之中劃過去的依舊是宋儀的容顏身影。
周兼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意,也清楚地知道趙姑娘對自己是什麽心意,隻是注定了他要辜負了。此心有所屬,不得再付他人了。
手指慢慢將這一封信給按下,周兼終究不曾提筆迴信。
他在屋內坐了很久,外頭才起了腳步聲。
彭林那邊的來人,腿腳利索,早聽了彭林的吩咐,一定要將這個消息盡快告訴周兼。
由此,還根本沒到周兼房門口,這跑腿兒的小廝就大喊了起來:“周公子,周公子!好消息啊!周大人沒事兒了!周公子,好消息啊!”
周兼還沒看見人,先聽見了聲音,整個人立刻愣住。
他驟然起身,朝著外頭一望:“你說什麽?!”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了現在宋家寄住的別院之中。
宋倩、宋佳、宋儀並著年紀不大的宋攸,都在房中,小楊氏此刻已經撐著扶手起身,臉上一副不可置信又驚喜至極的表情:“老爺真沒事兒了?”
管家汪海也是喜極而泣,激動得不能自已:“是先頭彭禦史夫人那邊來的消息,說是此事已經有了眉目,也就是這三五天的事情,老爺必定出來!夫人,老爺真的要出來了啊!”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小楊氏眼底的淚一下淌了出來,這些日子以來故作的淡定和強硬,都在這一刻化為烏有,她都來不及抹眼淚,隻道,“此事必定是彭禦史等人在中間出力……汪管家,你趕緊叫人收拾一下別院,再給老爺準備些去黴氣的東西,再把這屋裏的東西換換……都換換……”
小楊氏吩咐下去的時候都沒什麽條理,足可見她此刻內心已到了什麽境地。
不過汪海還算是聽清楚了,趕緊就出去辦。
一下朝,山東布政使司左右參議兩人的案子,轉眼就已經隨著眾臣下朝而離開了。
誰也沒想到,周博宋元啟兩個人犯了這麽大的事兒,也能把自己摘出來了,反倒是一向跋扈張揚的秦王,這一迴在陰溝裏翻船,倒了血黴。
濟南府這個趙同知,才是真正有本事,竟然連秦王的賬冊都敢捅出來,由此一來直接證明了宋元啟與周博跟這件事沒有關係,乃是清白的。
到底這一位趙同知是真的嫉惡如仇,還是背後有什麽人,支持著他,誰也不知道。
反正朝野上下現在傳這一位趙同知,真是邪了門兒了。
不過別人怎麽傳都沒有關係,周宋兩家人,無疑才是最感謝他的一個。
趙同知是什麽人都不要禁,隻要這一位是真正地救了周博與宋元啟,便足夠了。
小楊氏冷靜下來之後,便開始籌備怎麽感謝恩人的事情。
同時,兩家人也都在焦急地等待著相關的消息。
兩日後,秦王進宮給皇帝請安,被皇帝拒之門外,下午時候就下了一道奏折,把秦王禁足在自己府中。
不多時,刑部那邊很快結案,把經由秦王這裏舉薦上去的山東道官員全都撤了下去,周宋兩人的案子也終於算是解決了下來,周宋二人在黃昏時候被人送了出去。
小楊氏收到消息,帶著一家人在院子裏苦苦守候,一直等到日頭沉下去一半,才看見一頂轎子從街道那頭過來了,她一下撲了上去,大叫道:“老爺!”
轎夫壓轎,宋元啟從轎子上下來,頭發都像是白了許多,身形也顫巍巍的。
畢竟年紀大了,原本也不是什麽強壯的身體,文弱的書生出身,這麽多年過的日子,不說是養尊處優,至少也算錦衣玉食。獄中生活何等艱苦?根本不是宋元啟這樣的人能忍受的。
這幾個月來過的日子,真是個昏天黑地,提心吊膽,饒是宋元啟堂堂男兒,已經是一家之主,在看見小楊氏的一瞬間,也終於有了一種逃出生天的感覺。
夫妻兩個見了麵,摟著就一起淚流,等到進了別院,這才好上許多。
情之所至,在人前如此失態,倒是情有可原。
下麵兒女們也都有些眼眶濕潤,那種一家子的主心骨終於迴來了的感覺,也終於讓他們安定了下來。
小楊氏叫人端上來銅盆給宋元啟擦手,又將他身上的衣服換了下來,把新裁的錦緞袍子給他披上,卻發現宋元啟已經撐不起這衣服。
這等變化,自然落入眾人眼中,卻也沒人說破。
宋元啟自己也不在意,待過了那一陣,才終於漸漸有一種迴魂的感覺。
“此番死裏逃生,洗清冤屈,著實托了趙同知與彭大人的福……”宋元啟端著茶的手指有些顫抖,聲音裏也帶著輕顫,“迴頭咱們可得找個機會好好感謝人家……若不是趙同知這樣一本驚天動地的奏折下來,哪裏還有我宋某人的活路?”
大牢裏麵刑具一擺,白的成黑的,黑的成白的,誰還管你曾經是幾品官?
“往日我還對這趙同知不理不睬,沒想到關鍵時刻還是他出手快,這樣的人,這一遭肯定也加官進爵的。”
秦王竟然因為這樣一本奏折倒了大黴,著實是眾人沒想到的。
宋儀隻聽說過秦王這人,可真正卻沒接觸過。
她在知道宋元啟沒事之後,其實並不怎麽緊張,隻是忽然想起了周兼。這一次周博也出來了,此事的結局終歸還是挺圓滿,沒有釀成什麽不可挽迴的巨禍來。
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宋儀人雖還在,心卻早就飛走了。
屋裏宋元啟還在跟小楊氏說話,也不時跟自己的兒女們說話。
末了,屋內都掌了燈,眼看著天色已經漸漸沉暗,宋元啟終於道:“如今周兄也從獄中出來,我良心總算是安定了一些。昔日之事乃是我糊塗,為一己之利置二人至交之情於不顧,如今有此囹圄之災也算是我的報應了……”
“老爺何須如此自責?明哲保身,不過人之常情罷了……”小楊氏輕輕歎氣。
宋元啟笑了笑:“也不是什麽大事,我獄中雖不曾見周兄,可素知他乃是個胸懷寬廣之人,但凡我知道自己錯在何處,迴頭上門賠禮道歉,必定能挽迴我二人這多年至交的情誼。”
聽到這裏,宋儀終於緩緩抬頭看了宋元啟一眼。
她沒敢說話,隻是隱隱約約間,似乎又有白玉蘭的香息環繞在她身周。
原本與周兼不再可能的姻緣,竟然再次出現在她眼前了。
到底是造化弄人,還是老天爺垂憐於她?
她乃是個喜歡安穩和安定的人,若真能如此,似乎……
也不錯?
一時之間,宋儀陷入了沉思。
宋元啟的目光落到她身上,過了一會兒又收了迴去。
他此番遭難,心態惶恐許多,又平和了許多,似乎滿腔的心思抱負都被磨平了,明日早朝還要麵見皇上,之後他再去周博那邊賠罪。
與小楊氏說定此事,宋元啟便累了。
話不多說,小楊氏便叫宋儀等人全都迴去,自己親手伺候著宋元啟沐浴幹淨,才忍住的眼淚又掉下來。
“夫人何必如此?我不是沒事了嗎?”宋元啟憐惜地摸著小楊氏的臉,道,“你瘦了……”
“老爺才是真瘦了呢。”小楊氏破涕為笑,又道,“明日老爺去見周大人,若兩家真能這樣化了幹戈為玉帛,興許儀姐兒與周公子的事情還有眉目……”
“哦?”
當初儀姐兒不是看不上周兼,根本不搭理了嗎?怎麽如今小楊氏又說有眉目?
宋元啟可還記得,當日周兼求上門來,甚至在風雨之夜,跪在了府門外頭。那可是濟南大才子周留非啊,男兒膝下有黃金,他宋元啟有什麽資格叫周兼跪?
往昔種種,從他眼前漸次而過,宋元啟早已是後悔不迭了。
小楊氏也是感歎,卻道:“那周兼對儀姐兒乃是癡心一片,早表白過自己心跡。若兩家真都轉危為安了,他還想娶儀姐兒。如今儀姐兒不曾從書院結業,年紀也差不多到了,若周兼這般的人選,怕是難找了……”
聞言,宋元啟沉吟許久,終於點了點頭。
“雖有陰差陽錯,但這一樁姻緣,終究沒壞……”
☆、第三十九章 萬兩銀票
周宋兩人的案子,算是近日來京城裏人人都在議論的一件事。
所有人原以為真相大白之後,這兩人應該會被放迴山東繼續為官,沒想到,這時候恰逢官員考察,這二人品行德性都在第一等。興許是皇帝體恤他二人此番平白遭難,又知道他們為官政績,竟然在次日早朝的時候,將二人調任京城。
原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參議宋元啟,調任大理寺右少卿,正四品;原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周博,則調任右僉都禦史,也是正四品。
雖然這官階依舊是從四品到四品,可兩個人乃是從山東到京城,從此以後竟然就成了京官,著實讓人沒想到。
不少人都感歎,這就是真正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在秦王這件事上兩個人受了這樣大的委屈,現在皇上未必不是在彌補二人。
當然了,這隻是一般人的想法。
衛起並不這樣想。
一下朝,他就直接出了宮,陶德早在備好的車馬旁邊等候著,瞧見衛起迴來時候麵無表情的臉,就忍不住打了個寒戰,上去小心翼翼道:“王爺?”
“沒什麽大事……”衛起淡淡地說了一句,道,“皇上的戒心沒放下。”
戒心,對秦王。
在旁人看來,皇帝把周、宋兩個人調到京城來,乃是賞識,是補償;可在衛起看來,當皇帝的人天生不需要補償別人,天下都是他的,冤枉兩個人又怎樣?
之所以有調動,不過是因為信不過。
秦王衛禹在山東的勢力太大,即便是周宋兩個人看起來跟秦王沒有關係,皇帝也不能留這兩個人在山東。皇帝的選擇,是對山東官場進行一場大清洗,而原來的周宋兩個人自然不應該再待在那邊,所以不如調任到京城來。
另一則,倒也不全然是皇帝的主意。
這背後,還有一個彭林。
彭林的背後,自然還有一個周兼。
這些心思不過都是最簡單的猜忌,衛起想想也就過去了。
下人掀起轎簾,衛起正要鑽進轎中,結果一晃眼就瞧見了遠處走過去的宋元啟。
宋元啟也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好事從天而降。
他現在整個人都還恍恍惚惚地,接受著毫不熟悉的京官們的祝賀。
抱著烏紗帽,他腦子裏念頭還沒散去:自己這就成了個京官了?
消息傳迴宋家人現在住著的別院,小楊氏等人也是又驚又喜,根本沒想到後麵還有這樣的好事等著。
他們一等宋元啟迴來,就歡天喜地地慶祝了一迴,自然也有旁人知道了消息,往別院送來賀禮。
楊家那邊的人最是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