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們肅立在前麵,隻等著皇帝來了的時候唱喏。
衛起站在朝上,旁邊有兩個人,一個是秦王衛禹,另一個乃是楚王衛嵩。衛禹乃是寵妃之子,向來是驕縱跋扈,另一個衛嵩卻是宮女所生,半點地位也沒有,不過自己有本事,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視,現在能在朝上走動做事。
現在這兩個人,一個昂著頭,東張西望,一個低著眼看著自己腳下的地麵。
衛起餘光一掃,便覺得有意思。
不過,更有意思的一幕,才剛剛出現。
太監們唱喏一聲:“皇上駕到——”
然後,身穿龍袍的皇帝衛恆便出現了,隻是他不是一個人過來的,身邊竟然還有一人——禦史彭林!
那一瞬,衛起心裏沉了一下。
不過,轉瞬他又放心下來,心道自己一箭雙雕之計已經成了。
當初宋儀將修改過後的賬冊交給他,他便將計就計把賬本遞給了彭林,不過用的卻不是自己的人。衛起沒那麽傻,把自己暴露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賬本本來就是假賬,被發現是遲早的事情,隻是作偽的本事太過高超,一時半會兒不仔細查不出來罷了。
彭林也不過隻是衛起的一顆棋子,現在棋子發現了賬冊的端倪,若是追查下去……
衛起眼底的神光,微微地聚攏了。
衛恆今年約有四十多了,看上去有些虛弱枯瘦,就懶洋洋地倚在龍椅上頭。
眾臣按著規矩行禮三百九叩的大禮,才一揮手叫眾人都起來,道:“眾愛卿不必多禮。朕多日不上朝,近來朝中發生了不少大事,朕卻還是有所耳聞的。諸位愛卿可有本啟奏?”
“臣有本啟奏。”
頭一個站出來的竟然是兵部尚書葛峰。
衛恆看他站出來,便淡淡“嗯”了一聲:“葛大人有何事?”
“啟奏聖上,近日來邊關戰事頻繁,大將軍帶軍作戰,原該英勇神武,可今日卻是敗退連連。前幾日,邊關又發來告急公文,說糧草幹糧等都沒有準備好。”
葛峰這不過是稍稍試探一下口氣,看衛恆搭著眼皮子聽著,膽子便壯了一些。
“微臣鬥膽,戰事膠著不下,無異於勞民傷財,邊關資物需求日漸擴大,實在是國庫所不能承受……”
主戰主和一事一直有些爭持不下,這一點衛起很清楚,皇帝也很清楚。
在聽見葛峰說完這一番話之後,皇帝抬了抬眼皮子,似乎是瞧了葛峰一眼。
然後他道:“葛大人的意思是,邊關最好還是議和?”
“微臣鬥膽,正是這個意思。”
葛峰看皇帝沒變臉色,心道這一次事情有門兒,暗暗高興了一迴。
皇帝不動聲色地笑了一聲,接著問道:“眾位愛卿以為葛大人此提議如何?”
下頭站著的人實在是有些摸不準皇帝的想法,各自又都有各自的陣營,現在根本看不出皇帝到底是主戰還是主和,幹脆按著自己的路線走。
當下,便有為數不少的人站了出來,認為與蠻族議和比較靠譜。
秦王衛禹也終於忍不住站了出來,高聲道:“父皇聖明,如今戰局一片劣勢,再耗下去亦是無異,不如主戰,對蠻族感而化之,他日必定歸順我朝。”
真真是好天真的想法,叫人忍不住發笑。
都說是秦王跋扈,如今仔細一聽才知道,他不僅跋扈,而且蠢笨,半句好話不會說。
朝中主戰派簡直被秦王這話給氣得臉色煞白,當即便有人出來反駁道:“蠻族乃是白眼狼,我兩邦之間並非不曾有過交好的時候,可一旦蠻族強大起來,必定進犯我疆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蠻族不除,我邊關如何能長治久安?還請聖上三思!”
主戰主和,各有各的道理。
衛恆聽在耳中,心底卻跟明鏡兒似的。
他臉上沒露出任何表情,眼看著眾人說得差不多了,竟然道:“那諸位愛卿怎麽看山東布政使司左右參議貪墨一案?”
聽見皇帝這話,衛禹忽然不再多言。
反倒是站在前麵的張閣老出來說了兩句話:“山東布政使司左右參議,都是皇上昔年親自點的。不管怎麽說,他們也算是天子門生了。昔日山東布政使司左參議宋元啟乃是老臣學生,當初他成為左參議還是微臣一力保薦。今日宋元啟出事,著實令老臣沒有想到。臣敢擔保,宋元啟絕非這般不知事情輕重緩急之人,此事必定還有隱情。”
舉賢不避親,如今為了自己的學生出來說話,其實也沒有什麽了不起。
隻是他這一番話,落入眾人的耳中,忽然就有些變味兒。
所謂的隱情,到底是什麽隱情呢?
眾人隱隱約約覺得張閣老這話背後藏著點什麽,可又刺探不透,隻好聽著。
不過他們不清楚,皇帝心底卻是門兒清。
他似笑非笑地抬起頭來,目光從下麵這一群大臣的身上掃過去,手裏捏著一本折子,在禦案上拍了拍,忽然道:“秦王怎麽看此事?”
又叫衛禹?
不知道為什麽,衛禹竟然覺得自己頭上冒冷汗。
難不成又是自己這裏出了什麽差錯?
“迴父皇的話,兒臣不覺得這裏麵有什麽隱情與差錯。這左右參議二人手中的賬冊居然對不上,本就是二人的失職,這一點點小事都辦不好,何談治理一方百姓?似這般粗疏之官員,必得嚴懲!”
“好,好一個嚴懲!”
皇帝大笑了起來,甚至還鼓了掌。
然而下一刻,他麵色便陡然一變,豁然抬手將手中的奏折摔在了秦王衛禹的臉上!
“既然宋元啟與周博二人都該嚴懲,那我兒這腦袋也該割下來以示懲戒了!看看這是什麽!”
金鑾殿中,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怒火嚇得渾身一顫。
今兒皇帝是吃了什麽藥?竟然朝著秦王發這樣大的火?
站在衛禹旁邊的就是衛起,他目光隨意一掃,就瞥見了那奏折上一些內容,竟然是山東濟南府趙同知上的一道折子,無巧不巧,參的就是秦王衛禹縱容門人在山東大肆搜刮錢財,另還有賬冊一本。末了,趙同知還為宋元啟周博二人喊冤,聲稱這二人因為為官清正廉明,得罪秦王下麵不少人,因而才引來如今的災禍……
這話是真是假,衛起門兒清。
他想著,自己的計劃終於還是奏效了。
當初將宋儀給自己的賬冊遞上去,衛起便是做過手腳的。宋儀做過的賬冊還稍有瑕疵,衛起為了不讓旁人發現端倪,又將這賬冊改上一改,變得更天衣無縫。而後,他唆使已經被他收買了的秦王門下人,將賬冊遞給了彭林。
彭林乃是皇帝的心腹,接到賬本必定秉公辦理。
若是賬本不出事,那整件事便不會出事,隻可惜,這賬本原本就是偽造的,一旦事情發生,倒黴的肯定是秦王。
秦王乃是主和派,而衛起與大將軍頗有私交,萬不能容秦王上位,所以處處暗中針對秦王。
原他以為這一次的事情全在自己掌握之中,可平白冒出個趙同知來算是怎麽迴事?
有了趙同知這一本折子,還有皇帝故意的發難,秦王這一次肯定也倒了大黴,但事情已經不在衛起控製之中了。
這種感覺極其糟糕,衛起心裏不舒坦。
此刻秦王撿起那折子來,飛快地掃了一眼,便是心中大駭。
他原是想讓宋元啟與周博二人當替死鬼,把府庫銀兩虧空的問題推到他二人的身上,反正他們賬冊出了紕漏,有苦難言。可萬萬沒想到,石頭縫裏蹦出個趙同知來,竟然把他手底下人貪汙的名單和數額全都寫在折子上呈給皇帝了!
那一瞬,秦王真是眼前一黑,心說自己撞了鬼了。
然而,到這裏,一切已經成為了定局,無法更改。
他渾身一軟,不知不覺坐倒在地,竟然沒了話。
朝野上下一片靜寂,隻覺得這件事發展得詭異。
隻有衛起,表麵上平靜,內心已經將這關係梳理得差不多了,唯一的意外就在趙同知這裏。
消息很快傳出了朝堂,到了周兼那邊。
現在周兼居住的院落也是彭林昔日所住的地方,環境清幽,也沒多少人來往,可今日,卻有人快馬送了一封信來,交給了周兼。
周兼一瞧,便知是濟南那邊來的書信,不過上頭有幾個字:周公子敬啟。
何人寫來的?
眉頭皺起來,周兼在屋內踱了幾步,終究還是裁開了信封,取出信箋來,一眼便看見了上頭娟秀的字跡。
明顯是個姑娘家。
他暫時沒看中間的內容,直接一掃落款,便是微微怔忡:“趙家姑娘?”
☆、第三十八章 轉危為安
趙大人在濟南府乃是同知,屬於濟南一府的官員,在知府之下;周博乃是山東布政使司的官員,屬於一省,且為右參議。
兩者本不在同一個官階上,平日裏的接觸也就更少了。
即便是有什麽接觸,也都是官麵文章。周博認識什麽人,周兼比誰都清楚,他跟這一位趙大人必定沒有什麽瓜葛,至於如今這一位趙姑娘……
周兼眉頭皺了皺,已是忽然想了起來。
曾有一段時間,濟南城中頗傳趙家姑娘心儀自己的事情……
掃過落款,周兼心裏已經是有些不解。
隻是當他的目光落到信的內容上,整個人卻是完全愣住了。
竟然是此事?
信中,趙淑寫了自己父親將秦王門下人貪墨行賄受賄的賬冊上奏皇帝的事情,由此一來,周父所有的嫌疑都被洗清,必定沉冤得雪。
周兼自己還有彭林這邊的關係,若能在皇上麵前提點一二,此事如何不能成?
今日便是上朝的時候,彭林昨晚對他說,要進宮麵見皇上。
如果趙同知的奏折也能及時到皇上跟前兒,這件事便簡單至極了。
仔仔細細將信掃了有三遍,周兼心下像吃了顆定心丸一樣,所有緊繃起來的情緒,瞬間被放鬆。
手中捏著這一張信箋,空氣裏似乎還飄蕩著淡淡的墨香,周兼慢慢坐了下來,他提筆想要寫信,可一轉眼腦子裏就晃過那字跡娟秀的落款。
趙姑娘……
周兼忽然一聲笑了出來,也不知內心到底是什麽感覺了。
他曾巴望著宋儀能不那麽狠心,在彼時朝著自己伸出手來,可宋家做的事情著實讓人寒心。不過宋儀,約莫還是善心未泯,畢竟,他還未離開濟南的時候,曾經看見周府門口那一幕。
如今他不曾恨宋儀入骨,便是因為他曾親眼所見,宋儀並非自己想象之中的那樣無情無義。
衛起站在朝上,旁邊有兩個人,一個是秦王衛禹,另一個乃是楚王衛嵩。衛禹乃是寵妃之子,向來是驕縱跋扈,另一個衛嵩卻是宮女所生,半點地位也沒有,不過自己有本事,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視,現在能在朝上走動做事。
現在這兩個人,一個昂著頭,東張西望,一個低著眼看著自己腳下的地麵。
衛起餘光一掃,便覺得有意思。
不過,更有意思的一幕,才剛剛出現。
太監們唱喏一聲:“皇上駕到——”
然後,身穿龍袍的皇帝衛恆便出現了,隻是他不是一個人過來的,身邊竟然還有一人——禦史彭林!
那一瞬,衛起心裏沉了一下。
不過,轉瞬他又放心下來,心道自己一箭雙雕之計已經成了。
當初宋儀將修改過後的賬冊交給他,他便將計就計把賬本遞給了彭林,不過用的卻不是自己的人。衛起沒那麽傻,把自己暴露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賬本本來就是假賬,被發現是遲早的事情,隻是作偽的本事太過高超,一時半會兒不仔細查不出來罷了。
彭林也不過隻是衛起的一顆棋子,現在棋子發現了賬冊的端倪,若是追查下去……
衛起眼底的神光,微微地聚攏了。
衛恆今年約有四十多了,看上去有些虛弱枯瘦,就懶洋洋地倚在龍椅上頭。
眾臣按著規矩行禮三百九叩的大禮,才一揮手叫眾人都起來,道:“眾愛卿不必多禮。朕多日不上朝,近來朝中發生了不少大事,朕卻還是有所耳聞的。諸位愛卿可有本啟奏?”
“臣有本啟奏。”
頭一個站出來的竟然是兵部尚書葛峰。
衛恆看他站出來,便淡淡“嗯”了一聲:“葛大人有何事?”
“啟奏聖上,近日來邊關戰事頻繁,大將軍帶軍作戰,原該英勇神武,可今日卻是敗退連連。前幾日,邊關又發來告急公文,說糧草幹糧等都沒有準備好。”
葛峰這不過是稍稍試探一下口氣,看衛恆搭著眼皮子聽著,膽子便壯了一些。
“微臣鬥膽,戰事膠著不下,無異於勞民傷財,邊關資物需求日漸擴大,實在是國庫所不能承受……”
主戰主和一事一直有些爭持不下,這一點衛起很清楚,皇帝也很清楚。
在聽見葛峰說完這一番話之後,皇帝抬了抬眼皮子,似乎是瞧了葛峰一眼。
然後他道:“葛大人的意思是,邊關最好還是議和?”
“微臣鬥膽,正是這個意思。”
葛峰看皇帝沒變臉色,心道這一次事情有門兒,暗暗高興了一迴。
皇帝不動聲色地笑了一聲,接著問道:“眾位愛卿以為葛大人此提議如何?”
下頭站著的人實在是有些摸不準皇帝的想法,各自又都有各自的陣營,現在根本看不出皇帝到底是主戰還是主和,幹脆按著自己的路線走。
當下,便有為數不少的人站了出來,認為與蠻族議和比較靠譜。
秦王衛禹也終於忍不住站了出來,高聲道:“父皇聖明,如今戰局一片劣勢,再耗下去亦是無異,不如主戰,對蠻族感而化之,他日必定歸順我朝。”
真真是好天真的想法,叫人忍不住發笑。
都說是秦王跋扈,如今仔細一聽才知道,他不僅跋扈,而且蠢笨,半句好話不會說。
朝中主戰派簡直被秦王這話給氣得臉色煞白,當即便有人出來反駁道:“蠻族乃是白眼狼,我兩邦之間並非不曾有過交好的時候,可一旦蠻族強大起來,必定進犯我疆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蠻族不除,我邊關如何能長治久安?還請聖上三思!”
主戰主和,各有各的道理。
衛恆聽在耳中,心底卻跟明鏡兒似的。
他臉上沒露出任何表情,眼看著眾人說得差不多了,竟然道:“那諸位愛卿怎麽看山東布政使司左右參議貪墨一案?”
聽見皇帝這話,衛禹忽然不再多言。
反倒是站在前麵的張閣老出來說了兩句話:“山東布政使司左右參議,都是皇上昔年親自點的。不管怎麽說,他們也算是天子門生了。昔日山東布政使司左參議宋元啟乃是老臣學生,當初他成為左參議還是微臣一力保薦。今日宋元啟出事,著實令老臣沒有想到。臣敢擔保,宋元啟絕非這般不知事情輕重緩急之人,此事必定還有隱情。”
舉賢不避親,如今為了自己的學生出來說話,其實也沒有什麽了不起。
隻是他這一番話,落入眾人的耳中,忽然就有些變味兒。
所謂的隱情,到底是什麽隱情呢?
眾人隱隱約約覺得張閣老這話背後藏著點什麽,可又刺探不透,隻好聽著。
不過他們不清楚,皇帝心底卻是門兒清。
他似笑非笑地抬起頭來,目光從下麵這一群大臣的身上掃過去,手裏捏著一本折子,在禦案上拍了拍,忽然道:“秦王怎麽看此事?”
又叫衛禹?
不知道為什麽,衛禹竟然覺得自己頭上冒冷汗。
難不成又是自己這裏出了什麽差錯?
“迴父皇的話,兒臣不覺得這裏麵有什麽隱情與差錯。這左右參議二人手中的賬冊居然對不上,本就是二人的失職,這一點點小事都辦不好,何談治理一方百姓?似這般粗疏之官員,必得嚴懲!”
“好,好一個嚴懲!”
皇帝大笑了起來,甚至還鼓了掌。
然而下一刻,他麵色便陡然一變,豁然抬手將手中的奏折摔在了秦王衛禹的臉上!
“既然宋元啟與周博二人都該嚴懲,那我兒這腦袋也該割下來以示懲戒了!看看這是什麽!”
金鑾殿中,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怒火嚇得渾身一顫。
今兒皇帝是吃了什麽藥?竟然朝著秦王發這樣大的火?
站在衛禹旁邊的就是衛起,他目光隨意一掃,就瞥見了那奏折上一些內容,竟然是山東濟南府趙同知上的一道折子,無巧不巧,參的就是秦王衛禹縱容門人在山東大肆搜刮錢財,另還有賬冊一本。末了,趙同知還為宋元啟周博二人喊冤,聲稱這二人因為為官清正廉明,得罪秦王下麵不少人,因而才引來如今的災禍……
這話是真是假,衛起門兒清。
他想著,自己的計劃終於還是奏效了。
當初將宋儀給自己的賬冊遞上去,衛起便是做過手腳的。宋儀做過的賬冊還稍有瑕疵,衛起為了不讓旁人發現端倪,又將這賬冊改上一改,變得更天衣無縫。而後,他唆使已經被他收買了的秦王門下人,將賬冊遞給了彭林。
彭林乃是皇帝的心腹,接到賬本必定秉公辦理。
若是賬本不出事,那整件事便不會出事,隻可惜,這賬本原本就是偽造的,一旦事情發生,倒黴的肯定是秦王。
秦王乃是主和派,而衛起與大將軍頗有私交,萬不能容秦王上位,所以處處暗中針對秦王。
原他以為這一次的事情全在自己掌握之中,可平白冒出個趙同知來算是怎麽迴事?
有了趙同知這一本折子,還有皇帝故意的發難,秦王這一次肯定也倒了大黴,但事情已經不在衛起控製之中了。
這種感覺極其糟糕,衛起心裏不舒坦。
此刻秦王撿起那折子來,飛快地掃了一眼,便是心中大駭。
他原是想讓宋元啟與周博二人當替死鬼,把府庫銀兩虧空的問題推到他二人的身上,反正他們賬冊出了紕漏,有苦難言。可萬萬沒想到,石頭縫裏蹦出個趙同知來,竟然把他手底下人貪汙的名單和數額全都寫在折子上呈給皇帝了!
那一瞬,秦王真是眼前一黑,心說自己撞了鬼了。
然而,到這裏,一切已經成為了定局,無法更改。
他渾身一軟,不知不覺坐倒在地,竟然沒了話。
朝野上下一片靜寂,隻覺得這件事發展得詭異。
隻有衛起,表麵上平靜,內心已經將這關係梳理得差不多了,唯一的意外就在趙同知這裏。
消息很快傳出了朝堂,到了周兼那邊。
現在周兼居住的院落也是彭林昔日所住的地方,環境清幽,也沒多少人來往,可今日,卻有人快馬送了一封信來,交給了周兼。
周兼一瞧,便知是濟南那邊來的書信,不過上頭有幾個字:周公子敬啟。
何人寫來的?
眉頭皺起來,周兼在屋內踱了幾步,終究還是裁開了信封,取出信箋來,一眼便看見了上頭娟秀的字跡。
明顯是個姑娘家。
他暫時沒看中間的內容,直接一掃落款,便是微微怔忡:“趙家姑娘?”
☆、第三十八章 轉危為安
趙大人在濟南府乃是同知,屬於濟南一府的官員,在知府之下;周博乃是山東布政使司的官員,屬於一省,且為右參議。
兩者本不在同一個官階上,平日裏的接觸也就更少了。
即便是有什麽接觸,也都是官麵文章。周博認識什麽人,周兼比誰都清楚,他跟這一位趙大人必定沒有什麽瓜葛,至於如今這一位趙姑娘……
周兼眉頭皺了皺,已是忽然想了起來。
曾有一段時間,濟南城中頗傳趙家姑娘心儀自己的事情……
掃過落款,周兼心裏已經是有些不解。
隻是當他的目光落到信的內容上,整個人卻是完全愣住了。
竟然是此事?
信中,趙淑寫了自己父親將秦王門下人貪墨行賄受賄的賬冊上奏皇帝的事情,由此一來,周父所有的嫌疑都被洗清,必定沉冤得雪。
周兼自己還有彭林這邊的關係,若能在皇上麵前提點一二,此事如何不能成?
今日便是上朝的時候,彭林昨晚對他說,要進宮麵見皇上。
如果趙同知的奏折也能及時到皇上跟前兒,這件事便簡單至極了。
仔仔細細將信掃了有三遍,周兼心下像吃了顆定心丸一樣,所有緊繃起來的情緒,瞬間被放鬆。
手中捏著這一張信箋,空氣裏似乎還飄蕩著淡淡的墨香,周兼慢慢坐了下來,他提筆想要寫信,可一轉眼腦子裏就晃過那字跡娟秀的落款。
趙姑娘……
周兼忽然一聲笑了出來,也不知內心到底是什麽感覺了。
他曾巴望著宋儀能不那麽狠心,在彼時朝著自己伸出手來,可宋家做的事情著實讓人寒心。不過宋儀,約莫還是善心未泯,畢竟,他還未離開濟南的時候,曾經看見周府門口那一幕。
如今他不曾恨宋儀入骨,便是因為他曾親眼所見,宋儀並非自己想象之中的那樣無情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