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疑惑道:“君侯,府衙公案器具,都由司曹統一檢查置辦,且要合乎規格才能置換。君侯不可擅自更改,若逾製,恐使君責怪。”
劉和沒想到官場上還有這麽多規矩,微微蹙眉,言道:“既然公堂的不能換,那書房、館驛之中的沒問題吧?”
田豐言道:“君侯為何忽然要變賣這些家具?”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劉和笑道:“年關之後,萬物更新,府衙也該換換新氣象了。”
田豐勸道:“使君曾再三交代過,眼下各縣府庫空虛,各官衙辦公,一切從簡,不可鋪張浪費,君侯若帶頭換新,隻怕……”
劉和言道:“放心吧,這次換新,不用多花錢,此事我已和家父商議過,隻賣掉家具的錢便夠換新了。”
田豐吃驚道:“有這等事?”
一旁的王掌櫃擔心劉和讓他們免費換新,忙搖頭道:“君侯此言差矣,舊家具已經用過,破舊並不值錢,折舊不過十之一二,哪能換全新的?”
劉和擺手笑道:“新家具我自會想辦法,你們先去看看這些桌椅能值多少錢,誰出的價高,誰都搬走。”
當下也不顧田豐阻攔,叫差役帶著幾位掌櫃到各院去看,最後給個總價打包帶走。
漢代的家具叫案幾,造型十分簡單,一張矮小的長條桌,配一個跪坐的墊子,不管朝堂、官衙還是家中,議事、待客都是跪坐在桌前。
劉和看到這玩意就害怕,跪坐時間太長,雙腿發麻,膝蓋酸痛,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忍受的。
別的不說,長此下去,遲早會得關節炎!
為了自己舒適,也為了個官員和大漢萬千百姓的健康,劉和決定先從家具開始改革。
公堂上的不好更換,可能會因為逾製被人說閑話,但其他地方的家具必須換掉。
趁著他們清點核算的時候,劉和問道:“這段時間各地大戶的田地和人口都登記好了嗎?”
田豐言道:“全都登記在冊,隻要簽字畫押的,便按照政令免去一年賦稅,隻是……”
劉和淡笑道:“隻是百姓頗有微詞,對那些大戶上下欺瞞多有怨言吧?”
田豐點頭道:“何止是怨言,連那些納稅的大戶都多有不滿。”
劉和緩緩言道:“百姓流離,大多都是這些大族世家兼並土地所致,百姓們無地耕種,偏偏還要納糧,被迫流亡,走投無路之下,豈有不反之理?”
田豐吃了一驚,看著劉和半晌,才問道:“君侯既然知道弊病在此,為何還要縱容那些大戶豪族?”
“很快,他們就會得到懲罰!”劉和長出一口氣,緩緩道:“這些人占用最多的土地,卻繳納極少賦稅,甚至世襲之家還會免稅,如此導致府庫空虛,民生凋敝。與這些不合時宜,折磨人的舊家具有何不同?都該換新了……”
田豐愕然,實在想不通,天下民生大計,和這些家具有什麽關係?
不多時,那幾名掌櫃轉迴,王掌櫃言道:“君侯,實不相瞞,府衙中的家具並不值錢,隻有一張書案是花梨,而且斑駁破舊……”
“府裏的東西,我心中有數,”劉和擺擺手打斷他,“你們看能值多少錢,價高者得,我也絕不會漫天要價。”
王掌櫃看了其他幾人一眼,試探道:“君侯於涿縣乃至涿郡有恩,草民為表謝意,高價收了這些家具,但希望新家具能讓草民……”
劉和不耐煩道:“少囉嗦,新家具你們就別想了,隻管收這些舊家具,若不是時間緊急,這些家具都輪不到你們來收,諸位趕緊開價吧!”
王掌櫃一愣,沉吟片刻答道:“若這幾個院子書桌、案幾全部加起來,草民願出三萬錢。”
另一人觀察著劉和的神色,抱拳道:“草民三萬五千錢收了,不為賺錢,能與君侯結交,便是三生有幸。”
其他幾人也忽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爭執起來,到最後吵到了五萬錢,但按照劉和的預估,大概已經是虧本了,其實都在打新家具的主意。
到最後隻剩下四個人爭,劉和才阻止他們,言道:“這樣吧,五萬錢你們太吃虧,府衙一共四個別院公署,每院按照一萬錢,你們四人分了吧!”
“多謝君侯成全!”四人一臉喜悅,眼巴巴地看著劉和,希望他能把換新家具的生意交給他們。
卻見劉和摩挲著下巴,眉頭緊皺,臉上並無喜悅之色,全都愣住了。
其實劉和心中在盤算,這四萬錢根本不夠一月之用,光結婚的酒宴恐怕就要用掉一半,這可不是長久之計。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隻恨劉虞沒有萬貫家財,如果有甄家或者糜家的實力就好了。
“可惜祖宅不在涿縣……”劉和念叨著。
想起來劉虞祖宅裏還有不少家具,堂屋桌角還是包金的,應該能值不少錢,但也隻能想想,遠水救不了近火。
田豐見劉和皺眉不語,忙問道:“君侯打算如何置換新家具?”
“哦哦,新家具已經有了!”劉和迴過神來,忽然心生一計,問王掌櫃:“若是盧公用過的書案,能值多少錢?”
“盧公的書案?”王掌櫃眼睛一亮,忙說道:“若真是盧公用過,不管什麽材質,我願出一萬錢,若是紫檀或者花梨,兩倍亦可!”
“哼,一萬錢就想買盧公書案,你想欺騙君侯不成?”另一人冷笑數聲,抱拳道:“君侯即將成為盧家門婿,若真想賣盧公的桌案,我願出三萬,能不受蟲噬之材,加倍亦無不可。”
另一人也說道:“這可是能當傳家之物的寶貝,我願出五萬。”
一時間大家又爭執起來,這次連剛才那幾個人也吵鬧起來,可見盧植在涿縣的威望之高。
劉和對田豐無奈笑道:“盧公的書案當真值錢呐!”
田豐歎道:“盧公乃是海內大儒,又是當朝尚書,曾為帝師,若能得其所用桌案,既可向賓客炫耀以示尊貴,又可供奉於高堂之上勉勵後人,一舉兩得啊!”
劉和摩挲著下巴,這種名人效應,他在後世感觸更深,且這些商賈向來被士人輕視,若是能得到一件大儒用過的東西,確實可以當傳家寶供著了。
劉和沒想到官場上還有這麽多規矩,微微蹙眉,言道:“既然公堂的不能換,那書房、館驛之中的沒問題吧?”
田豐言道:“君侯為何忽然要變賣這些家具?”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劉和笑道:“年關之後,萬物更新,府衙也該換換新氣象了。”
田豐勸道:“使君曾再三交代過,眼下各縣府庫空虛,各官衙辦公,一切從簡,不可鋪張浪費,君侯若帶頭換新,隻怕……”
劉和言道:“放心吧,這次換新,不用多花錢,此事我已和家父商議過,隻賣掉家具的錢便夠換新了。”
田豐吃驚道:“有這等事?”
一旁的王掌櫃擔心劉和讓他們免費換新,忙搖頭道:“君侯此言差矣,舊家具已經用過,破舊並不值錢,折舊不過十之一二,哪能換全新的?”
劉和擺手笑道:“新家具我自會想辦法,你們先去看看這些桌椅能值多少錢,誰出的價高,誰都搬走。”
當下也不顧田豐阻攔,叫差役帶著幾位掌櫃到各院去看,最後給個總價打包帶走。
漢代的家具叫案幾,造型十分簡單,一張矮小的長條桌,配一個跪坐的墊子,不管朝堂、官衙還是家中,議事、待客都是跪坐在桌前。
劉和看到這玩意就害怕,跪坐時間太長,雙腿發麻,膝蓋酸痛,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忍受的。
別的不說,長此下去,遲早會得關節炎!
為了自己舒適,也為了個官員和大漢萬千百姓的健康,劉和決定先從家具開始改革。
公堂上的不好更換,可能會因為逾製被人說閑話,但其他地方的家具必須換掉。
趁著他們清點核算的時候,劉和問道:“這段時間各地大戶的田地和人口都登記好了嗎?”
田豐言道:“全都登記在冊,隻要簽字畫押的,便按照政令免去一年賦稅,隻是……”
劉和淡笑道:“隻是百姓頗有微詞,對那些大戶上下欺瞞多有怨言吧?”
田豐點頭道:“何止是怨言,連那些納稅的大戶都多有不滿。”
劉和緩緩言道:“百姓流離,大多都是這些大族世家兼並土地所致,百姓們無地耕種,偏偏還要納糧,被迫流亡,走投無路之下,豈有不反之理?”
田豐吃了一驚,看著劉和半晌,才問道:“君侯既然知道弊病在此,為何還要縱容那些大戶豪族?”
“很快,他們就會得到懲罰!”劉和長出一口氣,緩緩道:“這些人占用最多的土地,卻繳納極少賦稅,甚至世襲之家還會免稅,如此導致府庫空虛,民生凋敝。與這些不合時宜,折磨人的舊家具有何不同?都該換新了……”
田豐愕然,實在想不通,天下民生大計,和這些家具有什麽關係?
不多時,那幾名掌櫃轉迴,王掌櫃言道:“君侯,實不相瞞,府衙中的家具並不值錢,隻有一張書案是花梨,而且斑駁破舊……”
“府裏的東西,我心中有數,”劉和擺擺手打斷他,“你們看能值多少錢,價高者得,我也絕不會漫天要價。”
王掌櫃看了其他幾人一眼,試探道:“君侯於涿縣乃至涿郡有恩,草民為表謝意,高價收了這些家具,但希望新家具能讓草民……”
劉和不耐煩道:“少囉嗦,新家具你們就別想了,隻管收這些舊家具,若不是時間緊急,這些家具都輪不到你們來收,諸位趕緊開價吧!”
王掌櫃一愣,沉吟片刻答道:“若這幾個院子書桌、案幾全部加起來,草民願出三萬錢。”
另一人觀察著劉和的神色,抱拳道:“草民三萬五千錢收了,不為賺錢,能與君侯結交,便是三生有幸。”
其他幾人也忽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爭執起來,到最後吵到了五萬錢,但按照劉和的預估,大概已經是虧本了,其實都在打新家具的主意。
到最後隻剩下四個人爭,劉和才阻止他們,言道:“這樣吧,五萬錢你們太吃虧,府衙一共四個別院公署,每院按照一萬錢,你們四人分了吧!”
“多謝君侯成全!”四人一臉喜悅,眼巴巴地看著劉和,希望他能把換新家具的生意交給他們。
卻見劉和摩挲著下巴,眉頭緊皺,臉上並無喜悅之色,全都愣住了。
其實劉和心中在盤算,這四萬錢根本不夠一月之用,光結婚的酒宴恐怕就要用掉一半,這可不是長久之計。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隻恨劉虞沒有萬貫家財,如果有甄家或者糜家的實力就好了。
“可惜祖宅不在涿縣……”劉和念叨著。
想起來劉虞祖宅裏還有不少家具,堂屋桌角還是包金的,應該能值不少錢,但也隻能想想,遠水救不了近火。
田豐見劉和皺眉不語,忙問道:“君侯打算如何置換新家具?”
“哦哦,新家具已經有了!”劉和迴過神來,忽然心生一計,問王掌櫃:“若是盧公用過的書案,能值多少錢?”
“盧公的書案?”王掌櫃眼睛一亮,忙說道:“若真是盧公用過,不管什麽材質,我願出一萬錢,若是紫檀或者花梨,兩倍亦可!”
“哼,一萬錢就想買盧公書案,你想欺騙君侯不成?”另一人冷笑數聲,抱拳道:“君侯即將成為盧家門婿,若真想賣盧公的桌案,我願出三萬,能不受蟲噬之材,加倍亦無不可。”
另一人也說道:“這可是能當傳家之物的寶貝,我願出五萬。”
一時間大家又爭執起來,這次連剛才那幾個人也吵鬧起來,可見盧植在涿縣的威望之高。
劉和對田豐無奈笑道:“盧公的書案當真值錢呐!”
田豐歎道:“盧公乃是海內大儒,又是當朝尚書,曾為帝師,若能得其所用桌案,既可向賓客炫耀以示尊貴,又可供奉於高堂之上勉勵後人,一舉兩得啊!”
劉和摩挲著下巴,這種名人效應,他在後世感觸更深,且這些商賈向來被士人輕視,若是能得到一件大儒用過的東西,確實可以當傳家寶供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