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在廣宗整兵休息,從俘虜中挑選精壯者編入軍中,重新補充隊伍,出發前的兩千兵力增加到三千。
這一日中原捷報再傳,皇甫嵩到達東郡倉亭,在此大破黃巾渠帥卜己,斬殺七千多人,聽說冀州黃巾被擊破,繼續東進青州剿賊。
廣宗賊窟攻破,張角三兄弟被殺,冀州黃巾軍徹底被打散,南陽黃巾軍也被朱儁掃平,唯有青州還有數萬賊軍。
劉和原本想等皇甫嵩到來,會師之後見見諸位東漢末期的名將,現在看來是沒機會了,此時冀州賊軍已經沒有威脅,便向宗員告別,返迴涿郡。
張合將部下帶迴界橋重新部署之後,隻帶了十餘名親信跟隨劉和,眾人一路北上,沿途各縣鄉聽說是劉和大勝而迴,無不簞食壺漿相送。
空曠的田野之上,到處一片青蔥,但大多都是荒草,百姓們正忙著翻新土地,雖然今年耕種趕不上了,也要為來年做準備。
看著左右的關張兄弟、程普、張合和韓當,還有留守涿縣的徐榮,劉和此時有些躊躇滿誌,這個小班底可以組個小型的五虎將了。
眼下謀士有田豐和劉放,雖然這二人不算頂級,但目前來說足夠用了,尤其是田豐,在謀略和眼光方麵也是一流。
如果左豐夠給力,能把諸葛珪調來,順便再把他三個兒子接到涿縣,有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兩個,以後豈不是穩穩的?
但又想到諸葛亮早年喪父,也不知道這個時候諸葛珪還活著沒,或者已經生病不能遠行,可就白費了那一包珠寶了。
諸葛亮現在應該才出生不久,要指望他還得等個二十年,目前還是先收羅其他人才要緊。
隻是靈帝還活著,董卓沒有把持朝綱,不能大肆招攬人才,隻能盡力而為了。
田豐在馬上看劉和忽喜忽憂,神色古怪,忍不住問道:“府君此番大破黃巾,必然名震天下,為何還患得患失?”
劉和歎道:“黃巾之亂,皆因十常侍而起,閹宦不除,禍根未盡,隻恐從此之後天下永無寧日了。”
田豐蹙眉歎息,朝中之事,他不好多做評判,更不能說靈帝昏庸無道的話,停頓片刻說道:“府君此番到涿郡,可好好整頓郡治,收納流民,安撫百姓,以為天下之榜樣,若各地能效仿,則天下可安。”
“這談何容易?”劉和看了一眼田豐,苦笑道:“我把那些世家、豪族的土地都分給百姓,由官府統一官職,你說他們能答應麽?”
“這……”田豐一愣,低著頭不說話了。
他隻是聽說劉和在涿縣善待百姓,卻沒想到是如此舉措,這也隻有在地廣人稀的幽州能執行,到了中原都是分封之地,恐怕寸步難行。
“不破不立啊——”劉和慨然長歎,仰頭看著天空,淡淡說道:“不打破陳規,如何能扭轉這乾坤?”
田豐吃了一驚,愕然抬頭看著劉和,這個年少明朗的少年,雖然隻是淡淡的一句話,卻透著堅定的信念,似乎早有了打算。
他卻不知道,劉和已經不知不覺改變了許多人的道路,連同他自己在內,甚至連黃巾之亂都早平定了幾個月。
但劉和心裏清楚,雖然目前的局勢有所改變,但東漢王朝的腐朽卻是不可避免的,宦官和外戚,再加上世家,整個社會秩序已經徹底腐朽了。
從靈帝到宦官,再到那些盤根錯節的世家豪族,他都無法改變,唯有打破陳規,才能建立新的秩序。
劉和明白,他現在走上的,已經是另一條路了!
田豐對劉和打破陳規頗為好奇,問道:“府君計劃如何行事?”
劉和笑道:“農村包圍城市!”
田豐一怔:“農村、城市……”顯然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
劉和大笑道:“此事說來話長,將來我們還需詳細討論。此行冀州,吾不喜殺了張角兄弟,獨喜得到先生與儁乂二人,便不虛此行了。”
後麵正與張飛閑聊的張合聞言愣了一下,先前與劉和見麵,便覺他對自己十分器重,此次竟將自己和名士田豐相提並論,頓時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此時的田豐雖然隱居在家,但他自幼天資聰慧,博學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被舉為茂才,而張合不過是一名普通的軍卒,得到劉和如此高的評價,怎能不高興?
不一日來至範陽,劉和決定暫時在範陽停留,此處與冀州相鄰,因為幽州太過偏遠,收納人才極為不便,劉和想遷至範陽發展。
這魏攸是右北平人,曾為劉虞的東曹掾,劉虞欲討伐公孫瓚時作勸阻,認為公孫瓚尚有利用價值。
魏攸早就聞之劉和大勝歸來,親自在城外迎接,百姓們在城內外觀看。
劉和不但及時剿滅了幽州黃巾軍,擊敗巨鹿黃巾,也是為範陽解除隱患,在此之前,範陽不少百姓都逃往涿縣去了。
如今劉和斬殺張角三兄弟,名聲大振,再加上幽州百姓原本對劉虞十分敬重,現在對劉和也極為擁戴。
魏攸帶領大小官員站在城下,看到這支兵馬與出征時的氣勢又有不同,心中暗驚,果然經過戰場廝殺的士兵就是與新軍不同。
等人馬到城下,魏攸迎上去說道:“昔日劉公治理幽州,百姓歌頌,如今公子又保護我等免受賊患,兩世之恩,眾人無不銘感於內。”
劉和笑道:“非諸位鼎力相助,難成此奇功,不知最近可還有百姓北上逃難?”
魏攸正為此事擔心,聞言歎道:“半年來流民愈發多了,其中還有許多黃巾餘孽,隻是混雜其中不好分辨,隻恐將來還會生亂。”
劉和笑道:“張角等已死,他們也不過是被蠱惑的百姓罷了,隻要有土地錢糧,安居樂業,誰又願意冒險叛亂?”
魏攸知道劉和在涿縣廣收流民,其實將一大半的人引導去了涿縣,邊迎接眾人進城,邊說道:“公子治民有方,以後還要多討教才是。”
來至府衙,劉和將任命詔書拿給魏攸看,魏攸才知道劉和被任命為郡守,趕緊重新見禮。
劉和言道:“幽州原本苦寒,地廣人稀,如今許多百姓都來避難,此乃治政之良機也,我等非但不能驅趕,還要善待其眾,吸納更多的前來。”
這一日中原捷報再傳,皇甫嵩到達東郡倉亭,在此大破黃巾渠帥卜己,斬殺七千多人,聽說冀州黃巾被擊破,繼續東進青州剿賊。
廣宗賊窟攻破,張角三兄弟被殺,冀州黃巾軍徹底被打散,南陽黃巾軍也被朱儁掃平,唯有青州還有數萬賊軍。
劉和原本想等皇甫嵩到來,會師之後見見諸位東漢末期的名將,現在看來是沒機會了,此時冀州賊軍已經沒有威脅,便向宗員告別,返迴涿郡。
張合將部下帶迴界橋重新部署之後,隻帶了十餘名親信跟隨劉和,眾人一路北上,沿途各縣鄉聽說是劉和大勝而迴,無不簞食壺漿相送。
空曠的田野之上,到處一片青蔥,但大多都是荒草,百姓們正忙著翻新土地,雖然今年耕種趕不上了,也要為來年做準備。
看著左右的關張兄弟、程普、張合和韓當,還有留守涿縣的徐榮,劉和此時有些躊躇滿誌,這個小班底可以組個小型的五虎將了。
眼下謀士有田豐和劉放,雖然這二人不算頂級,但目前來說足夠用了,尤其是田豐,在謀略和眼光方麵也是一流。
如果左豐夠給力,能把諸葛珪調來,順便再把他三個兒子接到涿縣,有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兩個,以後豈不是穩穩的?
但又想到諸葛亮早年喪父,也不知道這個時候諸葛珪還活著沒,或者已經生病不能遠行,可就白費了那一包珠寶了。
諸葛亮現在應該才出生不久,要指望他還得等個二十年,目前還是先收羅其他人才要緊。
隻是靈帝還活著,董卓沒有把持朝綱,不能大肆招攬人才,隻能盡力而為了。
田豐在馬上看劉和忽喜忽憂,神色古怪,忍不住問道:“府君此番大破黃巾,必然名震天下,為何還患得患失?”
劉和歎道:“黃巾之亂,皆因十常侍而起,閹宦不除,禍根未盡,隻恐從此之後天下永無寧日了。”
田豐蹙眉歎息,朝中之事,他不好多做評判,更不能說靈帝昏庸無道的話,停頓片刻說道:“府君此番到涿郡,可好好整頓郡治,收納流民,安撫百姓,以為天下之榜樣,若各地能效仿,則天下可安。”
“這談何容易?”劉和看了一眼田豐,苦笑道:“我把那些世家、豪族的土地都分給百姓,由官府統一官職,你說他們能答應麽?”
“這……”田豐一愣,低著頭不說話了。
他隻是聽說劉和在涿縣善待百姓,卻沒想到是如此舉措,這也隻有在地廣人稀的幽州能執行,到了中原都是分封之地,恐怕寸步難行。
“不破不立啊——”劉和慨然長歎,仰頭看著天空,淡淡說道:“不打破陳規,如何能扭轉這乾坤?”
田豐吃了一驚,愕然抬頭看著劉和,這個年少明朗的少年,雖然隻是淡淡的一句話,卻透著堅定的信念,似乎早有了打算。
他卻不知道,劉和已經不知不覺改變了許多人的道路,連同他自己在內,甚至連黃巾之亂都早平定了幾個月。
但劉和心裏清楚,雖然目前的局勢有所改變,但東漢王朝的腐朽卻是不可避免的,宦官和外戚,再加上世家,整個社會秩序已經徹底腐朽了。
從靈帝到宦官,再到那些盤根錯節的世家豪族,他都無法改變,唯有打破陳規,才能建立新的秩序。
劉和明白,他現在走上的,已經是另一條路了!
田豐對劉和打破陳規頗為好奇,問道:“府君計劃如何行事?”
劉和笑道:“農村包圍城市!”
田豐一怔:“農村、城市……”顯然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
劉和大笑道:“此事說來話長,將來我們還需詳細討論。此行冀州,吾不喜殺了張角兄弟,獨喜得到先生與儁乂二人,便不虛此行了。”
後麵正與張飛閑聊的張合聞言愣了一下,先前與劉和見麵,便覺他對自己十分器重,此次竟將自己和名士田豐相提並論,頓時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此時的田豐雖然隱居在家,但他自幼天資聰慧,博學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被舉為茂才,而張合不過是一名普通的軍卒,得到劉和如此高的評價,怎能不高興?
不一日來至範陽,劉和決定暫時在範陽停留,此處與冀州相鄰,因為幽州太過偏遠,收納人才極為不便,劉和想遷至範陽發展。
這魏攸是右北平人,曾為劉虞的東曹掾,劉虞欲討伐公孫瓚時作勸阻,認為公孫瓚尚有利用價值。
魏攸早就聞之劉和大勝歸來,親自在城外迎接,百姓們在城內外觀看。
劉和不但及時剿滅了幽州黃巾軍,擊敗巨鹿黃巾,也是為範陽解除隱患,在此之前,範陽不少百姓都逃往涿縣去了。
如今劉和斬殺張角三兄弟,名聲大振,再加上幽州百姓原本對劉虞十分敬重,現在對劉和也極為擁戴。
魏攸帶領大小官員站在城下,看到這支兵馬與出征時的氣勢又有不同,心中暗驚,果然經過戰場廝殺的士兵就是與新軍不同。
等人馬到城下,魏攸迎上去說道:“昔日劉公治理幽州,百姓歌頌,如今公子又保護我等免受賊患,兩世之恩,眾人無不銘感於內。”
劉和笑道:“非諸位鼎力相助,難成此奇功,不知最近可還有百姓北上逃難?”
魏攸正為此事擔心,聞言歎道:“半年來流民愈發多了,其中還有許多黃巾餘孽,隻是混雜其中不好分辨,隻恐將來還會生亂。”
劉和笑道:“張角等已死,他們也不過是被蠱惑的百姓罷了,隻要有土地錢糧,安居樂業,誰又願意冒險叛亂?”
魏攸知道劉和在涿縣廣收流民,其實將一大半的人引導去了涿縣,邊迎接眾人進城,邊說道:“公子治民有方,以後還要多討教才是。”
來至府衙,劉和將任命詔書拿給魏攸看,魏攸才知道劉和被任命為郡守,趕緊重新見禮。
劉和言道:“幽州原本苦寒,地廣人稀,如今許多百姓都來避難,此乃治政之良機也,我等非但不能驅趕,還要善待其眾,吸納更多的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