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香生道:“死的活的,一並都送到興國公府上去。”
蘇木吃了一驚,覺得這樣會將興國公府得罪狠了,但她是個極聰明的,先前察言觀色,也知道自己說錯了,這會兒就不敢再輕易出頭吱聲了。
但老鄧也有點遲疑:“娘子真要這麽做?”
顧香生點點頭:“蘇木你先迴道觀去找幾個人來,把人都綁了。”
時近傍晚,城門很快就要關了,雖然朝中近日不時有取消宵禁的聲音,但畢竟還未取消,眼看出入的人越來越少,城門守衛打了個嗬欠,與同僚交談幾句,準備散值之後再去喝幾杯。
這話還沒說完,他們就看見有人駕著一輛馬車過來,馬車後麵還用繩子係著一串“粽子”,仔細看卻是一串人,隨著馬車緩馳入城,那些人雙手被綁,不得不跟著撞撞跌跌一路奔跑。
兩名守衛看得眼睛都瞪大了,趕緊上前盤問,對方卻道:“我乃濟寧伯下人,這些人是興國公府上借予我們的,娘子命我將人帶去還給興國公。”
這兩個人自己哪個誰都惹不起,守衛聽得頭皮發麻,又見對方言之鑿鑿,還拿出印信憑據,便揮揮手趕緊放行。
這一行人一路從城門進去,很是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老鄧帶著那一大串人來到興國公府,後者自然不敢貿然開門,急急忙忙就跑去稟報。
“這是鬧的哪一出?”因著次子劉筠挨那一巴掌的事兒,高氏對顧香生沒什麽好印象,此刻聽見事情與其有關,臉色便沉了下來。
“主母,對方說這些人是駙馬寄放在他們那裏的,所以他們把人送迴來。”
高氏聽得越發莫名其妙,擰了眉毛:“與二郎又有何幹?”
雖是蹊蹺,她倒也沒有不分緣由就把人給趕走,而是先讓人去請興國公劉聃。
那些拐子被老鄧和顧香生一頓收拾,還有同伴死在麵前,如何還敢隱瞞,見興國公府的人詢問,馬上一五一十都交代出來,劉聃與高氏聽得大驚失色,萬萬沒想到劉筠竟然膽子大到做下這等事情來。
劉聃當即就命人去將劉筠給綁了迴來——自打從公主府被趕出來之後,劉筠就被興國公痛罵一頓,他不敢迴家住,隻能宿在外麵的宅子裏,皇帝懶得多作計較,旁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劉筠正在與外室在飲酒作樂,冷不防被老爹的人綁迴來,還有些糊塗,便將老爹直接讓把他身邊的董元明帶上來,劉筠方才臉色一變,知道這是事情敗露了。
劉聃何許人也,見兒子神色變化,哪裏還不知道其中內情,便指著他冷笑道:“我也懶得打你了,你若不從實招來,我直接就將你綁到陛下跟前去,請陛下來治罪,連帶怠慢公主的事情,看你小命焉在!”
劉筠還想砌詞狡辯:“兒子隻是想教訓這婦人一頓,將人拐到哪個地方,嚇唬嚇唬她,過段時間再放出來,可從沒想過要她的性命!我與公主的家務事本就不關她的事,她竟敢為公主出頭,這事傳出去,不單我的臉麵丟光了,連外頭的人都說興國公府好欺負呢!”
劉聃勃然大怒:“你別以為將劉家也給扯下水,我就會跟你站在同一邊,你敢帶人去劫道,就要做好被追究的準備,來人,將這不孝子帶下去,關在柴房裏,沒我的命令,誰也不準給他吃喝!”
高氏雖然偏袒兒子,卻不是那等不分青紅皂白的人,見劉筠被帶下去,也沒急著為他求情:“夫君打算如何辦?”
劉聃膝下四子,個個出息,唯獨夾在中間的次子,雖然尚了主,看似榮寵最高,卻是他最頭疼的一個:“現在人家不去報官,反是將人送到這裏來,明顯是想看我如何處置,若是我處置得不妥,這事兒鬧到陛下跟前,就是咱們理虧,還能怎麽辦,自然是上門賠禮道歉,交出劉筠任由處置!”
高氏倒沒有異議,這事的確事劉筠鬧得太過了,她想包庇也無從包庇起,比起兒子,當然還是整個興國公府更加重要。
劉聃道:“這樣罷,你先去和嘉祥公主說一聲,再備一份厚禮,請公主陪你親自登門,公主性子好,想必看在婆媳的份上不會拒絕,我再進宮向陛下請罪。”
高氏有些遲疑:“我就不必去了罷,不如先讓大郎媳婦去一趟,好歹還有個轉圜的餘地。”
這話剛說完,外麵就有府裏的人進來稟報,說起今日宮裏給遠王那邊賜下的三道旨意。
劉聃聽罷大驚失色,良久方道:“這迴不必你去了,看來還是我親自登門一趟比較好。”
高氏不解:“五王並不受寵,就算顧氏成為五王妃,也不值得夫君如此高看罷?”
劉聃道:“不以出身論英雄,如今看著是燕雀,焉知以後不會高飛?便是不會高飛,結一份善緣,總是不會錯的,想我劉聃小心謹慎一輩子,自問待人接物從不不中無人,更不因劉家出了個皇後姐姐便得意忘形,這才是家族長久富貴之道。五殿下看著外表柔弱,可他當日能從魏國千裏迢迢跑迴來,可見是個心智堅定之人。這樣的人就是以後無法得大位,隻要繼位之君不昏庸,他就能得到重用,更不必說……”
他頓了一頓,音量變小一些:“更不必說陛下現在還未擇定儲君。”
高氏很詫異:“難道夫君認為五殿下機會很大?”
夏侯渝剛從魏國迴來的時候,人人都沒把這個毫無存在感的皇子當迴事,還是他辦好了幾件差事之後,這才慢慢入了眾人的視線,大家恍然發現,這位五殿下,能力也還不錯,性格也挺好,人很低調務實,這次宮裏走水,幾位成年皇子輪番上演大戲的時候,他也沒像七皇子那樣急吼吼地趕迴來。
可高氏並不認為皇帝就此對夏侯渝另眼相看,否則又何必一邊給人家甜棗吃,一邊又將人給提到柴州那等鳥不拉屎的地方去?就算是這樁婚事,也未見得多麽好,娶一個魏國的前王妃為妻,那還不如給他找個齊國世家女子呢!
劉聃搖搖頭:“陛下心思莫測,我看不透,但既然人人都有機會,五殿下自然也不例外。”
高氏聽他說得慎重,便道:“既然如此,那還是我登門請罪罷,萬一那顧氏不知輕重給你臉色看,夫君堂堂興國公,又何必去受這等折辱?”
劉聃苦笑:“顧氏既被賜婚,你去也不濟事了,怪隻怪家門不幸,劉筠累我,當日若不讓他尚主,興許還沒這些禍事!我雖未與顧氏打過交道,不過此人出走魏國,又從邵州到齊國,你看她做的那些事情,一樁樁一件件,哪裏是尋常女子能做下來的?這樣的人必然通曉人情世故,我若親自上門,她興許還願意息事寧人。至於婚事好壞與否,眼下還說不準,不妨先看看再說。”
高氏歎息:“可惜皇後生前膝下猶空,否則現在陛下又怎會抉擇不定?”
劉聃:“你錯了,阿檀沒有留下子息,其實未嚐不是好事,自來國君年長而太子當立,父子必生嫌隙,遠的不說,魏國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劉家頂著外戚之名,卻不必擔外戚那些風險,陛下因為阿檀的緣故,又會對劉家另眼相看,隻要劉家繼續謹慎低調,忠於陛下,即便新君上位,也不會動搖劉家的地位,如此,三代富貴可期矣!”
興國公不厭其煩教妻訓子,伴隨著三道旨意流傳開來,越來越多人都知道夏侯渝被賜婚並很快要前往柴州赴任的消息。
與高氏想法雷同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並不知道這樁婚事是夏侯渝千辛萬苦去求來的,隻道這娃實在命途坎坷,自小不受老爹待見,被丟到千裏之外的別國去當質子,好不容易迴來了,卻還做事不討好,柴州哪裏是人待的地方,去了那裏,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錯了,升遷是不要想了,至於皇位,雖然天子目前沒有表露出任何意向,但委任柴州刺史的詔令一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夏侯渝完全無緣於皇位了,更有人想到上迴宮裏走水,唯獨五皇子沒有趕迴來,皇帝嘴上不說,心裏想必還是不痛快了,否則何必將人發配到柴州呢?
至於婚事,若是皇帝給夏侯渝配上一個家世清華的齊國女子,那必然是門當戶對,可將顧氏指給他,又算是什麽迴事呢?且莫說顧氏是魏國人,又曾有過那樣的身份境遇,她現在雖有個空頭爵位,可也隻是聽著好聽罷了,何曾有過半點實惠,更不必說什麽娘家背景助力了,一個沒有妻族助力的妻子,用處又能有多大?
如此一來,就連夏侯渝改封號的事情,都被認為是微不足道的補償了。
旁人且不說,夏侯渝那些兄弟們,聽說他迴來之後休養數日,就算不親自上門,也都派了人送禮探望,見了麵也什麽話都沒說,隻同情拍拍他的肩膀,好像什麽都了解,讓夏侯渝著實有些哭笑不得。
世人隻會相信自己看見的一麵,他也懶得多作解釋,索性由得他們去揣測。
夏侯渝病好之後,曾去探望過夏侯潛一迴,後者的“瘋病”據說已經逐漸有了起色,有時候也能認得人了。
他在顧香生那裏聽說了老八病中不忘穿鞋襪的典故,特意多看了幾眼,發現老八還真如顧香生說的那樣,不管身上頭發如何淩亂狼狽,腳下的鞋襪總是穿得端端正正,他心裏覺得很好笑,也不去拆穿他,任由對方在自己麵前裝模作樣。
夏侯渝私下揣測,以他老爹的精明,未必不知道八郎在裝瘋賣傻,但既然連皇帝都不在意了,自己又何必去當這個惡人呢?
夏侯潛估計還覺得自己演技特別好,有外人在的時候,總是演得尤其賣力,夏侯渝幾次差點笑破肚皮,隻好強忍住草草問候幾句就離開桓王府,免得自己當真一不小心笑出聲,枉費了夏侯潛一番辛苦。
婚事既然賜下,就沒有收迴的道理,且不提夏侯渝私下如何高興,一有機會就往城外長春觀跑,到了四月底,風向悄然發生變化,事情開始朝著許多人都料想不到的趨勢發展。
劉聃很聰明,在夏侯渝還來不及反應之前,就親自登門拜訪顧香生,就劉筠做的那些蠢事請罪,又承諾會好生管教兒子,以後絕不讓他再找麻煩。劉聃身份貴重,又是親自出馬,不單將劉筠抽了三十鞭,餓了個半死,又送上幾大車的厚禮,如此誠意拳拳,顧香生也不好與他多作計較,雙方達成和解,這件事就此揭過,待夏侯渝知曉之後再想找劉家的麻煩,卻也被顧香生攔住了,隻能作罷。
不少人知道這件事之後,除了感歎興國公禮數周全之外,也覺得他有些小題大做。
再怎麽樣,這畢竟是劉筠惹的事情,讓他自己出麵也就夠了,賠上整個興國公府的臉麵,去給一個婦人道歉,即便這個婦人即將成為皇子妃,可那也是不受寵的皇子正妃,卻不太值當。
這種輿論的改變來自皇帝。
就在劉聃上門請罪的事情發生不久之後,皇帝從宮中遣使為顧香生添妝,又在京城賜下府邸,以示恩遇。
顧香生在齊國沒有娘家,到時候要出嫁,總不能在長春觀出發,賜府是有必要的,哪怕成親前一日再遷進去走個儀式也好,至於添妝,她嫁的畢竟是皇子,既然沒有娘家人準備嫁妝,總不能自己給自己準備,這也可以看作是皇帝給兒子的補償。
但令人矚目的,卻是添妝的內容。
因為那些東西,有一半是當年孝惠皇後入宮時的嫁妝。
孝惠皇後沒有子女,她去世之後,這些東西自然也好端端地封存在宮中,多年來一直未曾用過,這次皇帝下令清點皇後舊物,除開那些已經陳舊腐朽的綾羅綢緞,以及褪了色的首飾之外,其餘像寶石瑪瑙一類的頭麵寶珠,都被單獨裝箱,送到顧香生那裏去。
齊國富庶,皇帝私庫也不是窮到得拿皇後的遺物當賞賜——沒有人會這麽以為,那麽皇帝這樣做,極有可能就是為了表示對兒子的彌補,至於另外一層更深的含義,即便有人想到了,也覺得那是不可能的。
伴隨著皇帝的添妝送到長春觀,隆慶大長公主也親自上門添妝,以表祝賀。
滿京城勳貴官宦人家的女眷,見狀都有些坐不住了。
☆、第135章
隆慶長公主何許人也?天子親妹,雖說不是同母所出,但長公主生母對皇帝有撫育之恩,因著這一段淵源,隆慶長公主與皇宮一直走得很近,她緊跟皇帝步伐,幾乎成為一個風向標,眾人若想揣摩皇帝心意,看隆慶長公主行事總是沒錯的。
如今長公主親自上門為顧香生添妝,皇帝的心意自然也毋庸置疑。
在這幾位成年的皇子裏頭,皇帝並沒有表現特別青睞誰的傾向,夏侯渝因為出身和早年經曆的緣故,優勢並不明顯,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性,齊君行事頗有些隨心所欲,天馬行空,連底下老臣都未必能看透猜透。
再說伐魏,這件事對齊國有重大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軍功,但柴州就並非如此了。眼下齊國將重心放在伐魏上,必然顧此失彼,對迴鶻的防衛有所疏忽,如果未來三年內,迴鶻人沒有進犯也就罷了,夏侯渝等於在柴州坐三年冷板凳,無功無過,若是迴鶻人進犯,夏侯渝又是否能夠擊退敵人,不丟失一城一池?
守住了城是本分,未必有功,丟了城卻是大罪,所以柴州等邊陲之地才被視為畏途,夏侯渝的任命在旁人看來也等同於流放。
不過皇帝現在既然拿皇後的嫁妝來為顧香生添妝,這起碼傳達了一個信息:他對這個兒子,並不是全然無視。
也是借此告誡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無論如何,夏侯渝都是皇子,朕可以隨意處置,但卻容不得別人輕忽。
於是乎,長公主的登門仿佛一個信號,昔日鞍馬稀少的長春觀,一時間竟然門庭若市。
興國公夫人高氏自然不必提了,有了丈夫的提點,她一下子拿出幾匣子成色上好的寶石來給顧香生添妝作臉,這不僅是在捧皇帝的場,同時也是在給兒子闖下的禍事作彌補,顧香生自然領她這份情,兩相接觸之下,高氏發現顧香生其實很好相處,並不像外界傳的那樣咄咄逼人,彼此性情投契,兩家女眷私下走動也多起來,這是後話了。
婚期定在五月初五,那天正好是端午,根據司天監的推算,這一日諸事大吉,宜行婚娶,更合夏侯渝與顧香生兩人的八字。
諸事大定,迎親那日,顧香生從京城宅邸出發,因她娘家人沒在齊國,便由徐澈於蒙二人替代,於蒙更充當了娘家兄長的身份,親自將她背上皇家過來迎親的塗金銀裝肩輿,後麵另有行障坐障各一抬,掌扇四人,障花十樹,燈籠十盞,童子侍女共八人等,俱是嚴格按照規格來的。
除去一開始送來皇後陪嫁之外,後麵皇帝再也沒有為這樁婚事開過什麽特例,不過這也已經足夠了。當日顧香生嫁給魏臨時,魏臨雖然還是思王,可畢竟剛剛被廢太子不久,連婚事都不敢過於張揚,一切中規中矩,沒有出格之處,這次夏侯渝為了讓顧香生能風光大嫁,甚至將自家王府都掏空了,所有值錢東西都往顧香生那兒搬,再讓她以陪嫁的形式帶入王府,也好讓外人不敢再小看這位未來的肅王妃。
便連婚服,雖說一針一線俱有規製可循,但夏侯渝偏偏獨出心裁,非要在一些細節處進行改動,譬如顧香生的繡鞋,上頭繡的原本該是珍珠,夏侯渝卻讓人將其換成渤海明珠,嬰兒拳頭大小,在日光下伴隨著裙擺搖曳熠熠生輝,令人驚歎,也令不少女眷欣羨不已。
到了此時,再沒人會覺得夏侯渝娶顧氏隻是聖命難違。
一個男人能對女人如此花心思,這本身就已經能夠說明許多事情。
顧香生穿著喜服坐在床帳邊上,聽見外頭隱隱傳來觥籌交錯和說笑聲,熱鬧得很,不過那些熱鬧自與她沒有關係,從古至今,新娘拜完天地之後,便隻能在這兒等待敬完酒的新郎歸來。
屋子裏很安靜,蘇木和朱砂本是要在這裏陪她的,卻被她攆出去歇息了——為了準備婚事,她們也已經有許多天沒睡好。
她低頭看著婚服上精致的繡紋,連袖子邊上的祥雲金線都一卷三疊,細密得無可挑剔。
時下女子婚服並非後世熟悉的鳳冠霞帔,而是花釵翟衣,頭上花釵大小八樹,以金和寶石紙,這都是有嚴格規定的,按照品級依次遞降,顧香生現在是親王正妃,比太子妃略差一等,而婚服主色則為狄青色,蠶絲織就的錦衣,上以翟鳥為紋,隆重異常,這與在魏國時是一樣的,如今齊魏兩國,禮儀規章基本都是沿用前朝,大同小異。
一個人一輩子嫁了兩次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兩次都嫁給差不多身份的人,連皇子妃都當了兩迴,這樣的婚服也穿了兩次,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然而細微處終究還是有些不同的,譬如上一迴嫁人,她固然也有欣喜,更多卻是對未來的忐忑與恐懼,不知道自己與魏臨能否白頭偕老,不知道自己能否應付在皇宮裏的生活,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好自己的分內職責,讓魏臨滿意,也讓自己滿意。
夫妻同心,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實際上人心之複雜難測,天底下又哪裏會有一模一樣的兩顆心?
即便有,那也多數是因為心疼愛護對方,所以願意妥協退讓,爭取與對方一致,又或者緊追對方步伐罷了,若是另外一方不知愛惜珍惜,這樣的“夫妻同心”,遲早也會變成離心,而漸行漸遠。
顧香生輕輕舒了口氣,將思緒從亂七八糟的想法裏拉迴來,勉強平複有些緊張的心情。
早晨上妝之前吃過些點心,現在已經傍晚了,為了避免頻繁如廁或弄化了妝,喜娘一般連水都不讓喝,顧香生摸著肚子,覺得饑腸轆轆,但看著桌上那些點心又沒什麽胃口,也不想喝酒,隻好作罷。
夏侯渝還未迴來,也許是脫不開身,顧香生等得百無聊賴,索性從邊上櫃子摸出本新近上市的風月話本瞧了起來。
婚房裏原本不可能放這種東西,要放也是放春宮圖,但顧香生早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便讓人悄悄將書混進來,不出所料果然派上了用場。
看了一會兒,眼皮漸漸沉重,頭上梳了複雜的發飾,人也沒法兒躺著,她便隻好倚靠在床邊打盹。
昏昏沉沉之際,一陣若有似無的香味飄來,她的眼睫毛顫動幾下,神智漸漸恢複為清醒狀態。
耳邊傳來一聲輕笑。
顧香生不用睜開眼睛也知道是誰。
“你在外麵吃香喝辣,我卻在這裏餓肚子!”她嗔怪道,臉上卻是帶著笑的。
“所以我給你帶了些菜過來,都是現做的。”夏侯渝笑嘻嘻道,將手裏的烤鴨放下。
烤鴨是片好的,夏侯渝拈了一塊喂顧香生,後者自然而然地張嘴叼過來,皮脆柔嫩,溫熱有餘,的確是剛做好的。
桌案上還有桂花粥,蜜汁火方和蝦餃,盛粥的小碗還冒著騰騰熱氣,香味參雜著在屋子裏飄散,一下子勾得她食指大動。
蘇木吃了一驚,覺得這樣會將興國公府得罪狠了,但她是個極聰明的,先前察言觀色,也知道自己說錯了,這會兒就不敢再輕易出頭吱聲了。
但老鄧也有點遲疑:“娘子真要這麽做?”
顧香生點點頭:“蘇木你先迴道觀去找幾個人來,把人都綁了。”
時近傍晚,城門很快就要關了,雖然朝中近日不時有取消宵禁的聲音,但畢竟還未取消,眼看出入的人越來越少,城門守衛打了個嗬欠,與同僚交談幾句,準備散值之後再去喝幾杯。
這話還沒說完,他們就看見有人駕著一輛馬車過來,馬車後麵還用繩子係著一串“粽子”,仔細看卻是一串人,隨著馬車緩馳入城,那些人雙手被綁,不得不跟著撞撞跌跌一路奔跑。
兩名守衛看得眼睛都瞪大了,趕緊上前盤問,對方卻道:“我乃濟寧伯下人,這些人是興國公府上借予我們的,娘子命我將人帶去還給興國公。”
這兩個人自己哪個誰都惹不起,守衛聽得頭皮發麻,又見對方言之鑿鑿,還拿出印信憑據,便揮揮手趕緊放行。
這一行人一路從城門進去,很是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老鄧帶著那一大串人來到興國公府,後者自然不敢貿然開門,急急忙忙就跑去稟報。
“這是鬧的哪一出?”因著次子劉筠挨那一巴掌的事兒,高氏對顧香生沒什麽好印象,此刻聽見事情與其有關,臉色便沉了下來。
“主母,對方說這些人是駙馬寄放在他們那裏的,所以他們把人送迴來。”
高氏聽得越發莫名其妙,擰了眉毛:“與二郎又有何幹?”
雖是蹊蹺,她倒也沒有不分緣由就把人給趕走,而是先讓人去請興國公劉聃。
那些拐子被老鄧和顧香生一頓收拾,還有同伴死在麵前,如何還敢隱瞞,見興國公府的人詢問,馬上一五一十都交代出來,劉聃與高氏聽得大驚失色,萬萬沒想到劉筠竟然膽子大到做下這等事情來。
劉聃當即就命人去將劉筠給綁了迴來——自打從公主府被趕出來之後,劉筠就被興國公痛罵一頓,他不敢迴家住,隻能宿在外麵的宅子裏,皇帝懶得多作計較,旁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劉筠正在與外室在飲酒作樂,冷不防被老爹的人綁迴來,還有些糊塗,便將老爹直接讓把他身邊的董元明帶上來,劉筠方才臉色一變,知道這是事情敗露了。
劉聃何許人也,見兒子神色變化,哪裏還不知道其中內情,便指著他冷笑道:“我也懶得打你了,你若不從實招來,我直接就將你綁到陛下跟前去,請陛下來治罪,連帶怠慢公主的事情,看你小命焉在!”
劉筠還想砌詞狡辯:“兒子隻是想教訓這婦人一頓,將人拐到哪個地方,嚇唬嚇唬她,過段時間再放出來,可從沒想過要她的性命!我與公主的家務事本就不關她的事,她竟敢為公主出頭,這事傳出去,不單我的臉麵丟光了,連外頭的人都說興國公府好欺負呢!”
劉聃勃然大怒:“你別以為將劉家也給扯下水,我就會跟你站在同一邊,你敢帶人去劫道,就要做好被追究的準備,來人,將這不孝子帶下去,關在柴房裏,沒我的命令,誰也不準給他吃喝!”
高氏雖然偏袒兒子,卻不是那等不分青紅皂白的人,見劉筠被帶下去,也沒急著為他求情:“夫君打算如何辦?”
劉聃膝下四子,個個出息,唯獨夾在中間的次子,雖然尚了主,看似榮寵最高,卻是他最頭疼的一個:“現在人家不去報官,反是將人送到這裏來,明顯是想看我如何處置,若是我處置得不妥,這事兒鬧到陛下跟前,就是咱們理虧,還能怎麽辦,自然是上門賠禮道歉,交出劉筠任由處置!”
高氏倒沒有異議,這事的確事劉筠鬧得太過了,她想包庇也無從包庇起,比起兒子,當然還是整個興國公府更加重要。
劉聃道:“這樣罷,你先去和嘉祥公主說一聲,再備一份厚禮,請公主陪你親自登門,公主性子好,想必看在婆媳的份上不會拒絕,我再進宮向陛下請罪。”
高氏有些遲疑:“我就不必去了罷,不如先讓大郎媳婦去一趟,好歹還有個轉圜的餘地。”
這話剛說完,外麵就有府裏的人進來稟報,說起今日宮裏給遠王那邊賜下的三道旨意。
劉聃聽罷大驚失色,良久方道:“這迴不必你去了,看來還是我親自登門一趟比較好。”
高氏不解:“五王並不受寵,就算顧氏成為五王妃,也不值得夫君如此高看罷?”
劉聃道:“不以出身論英雄,如今看著是燕雀,焉知以後不會高飛?便是不會高飛,結一份善緣,總是不會錯的,想我劉聃小心謹慎一輩子,自問待人接物從不不中無人,更不因劉家出了個皇後姐姐便得意忘形,這才是家族長久富貴之道。五殿下看著外表柔弱,可他當日能從魏國千裏迢迢跑迴來,可見是個心智堅定之人。這樣的人就是以後無法得大位,隻要繼位之君不昏庸,他就能得到重用,更不必說……”
他頓了一頓,音量變小一些:“更不必說陛下現在還未擇定儲君。”
高氏很詫異:“難道夫君認為五殿下機會很大?”
夏侯渝剛從魏國迴來的時候,人人都沒把這個毫無存在感的皇子當迴事,還是他辦好了幾件差事之後,這才慢慢入了眾人的視線,大家恍然發現,這位五殿下,能力也還不錯,性格也挺好,人很低調務實,這次宮裏走水,幾位成年皇子輪番上演大戲的時候,他也沒像七皇子那樣急吼吼地趕迴來。
可高氏並不認為皇帝就此對夏侯渝另眼相看,否則又何必一邊給人家甜棗吃,一邊又將人給提到柴州那等鳥不拉屎的地方去?就算是這樁婚事,也未見得多麽好,娶一個魏國的前王妃為妻,那還不如給他找個齊國世家女子呢!
劉聃搖搖頭:“陛下心思莫測,我看不透,但既然人人都有機會,五殿下自然也不例外。”
高氏聽他說得慎重,便道:“既然如此,那還是我登門請罪罷,萬一那顧氏不知輕重給你臉色看,夫君堂堂興國公,又何必去受這等折辱?”
劉聃苦笑:“顧氏既被賜婚,你去也不濟事了,怪隻怪家門不幸,劉筠累我,當日若不讓他尚主,興許還沒這些禍事!我雖未與顧氏打過交道,不過此人出走魏國,又從邵州到齊國,你看她做的那些事情,一樁樁一件件,哪裏是尋常女子能做下來的?這樣的人必然通曉人情世故,我若親自上門,她興許還願意息事寧人。至於婚事好壞與否,眼下還說不準,不妨先看看再說。”
高氏歎息:“可惜皇後生前膝下猶空,否則現在陛下又怎會抉擇不定?”
劉聃:“你錯了,阿檀沒有留下子息,其實未嚐不是好事,自來國君年長而太子當立,父子必生嫌隙,遠的不說,魏國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劉家頂著外戚之名,卻不必擔外戚那些風險,陛下因為阿檀的緣故,又會對劉家另眼相看,隻要劉家繼續謹慎低調,忠於陛下,即便新君上位,也不會動搖劉家的地位,如此,三代富貴可期矣!”
興國公不厭其煩教妻訓子,伴隨著三道旨意流傳開來,越來越多人都知道夏侯渝被賜婚並很快要前往柴州赴任的消息。
與高氏想法雷同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並不知道這樁婚事是夏侯渝千辛萬苦去求來的,隻道這娃實在命途坎坷,自小不受老爹待見,被丟到千裏之外的別國去當質子,好不容易迴來了,卻還做事不討好,柴州哪裏是人待的地方,去了那裏,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錯了,升遷是不要想了,至於皇位,雖然天子目前沒有表露出任何意向,但委任柴州刺史的詔令一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夏侯渝完全無緣於皇位了,更有人想到上迴宮裏走水,唯獨五皇子沒有趕迴來,皇帝嘴上不說,心裏想必還是不痛快了,否則何必將人發配到柴州呢?
至於婚事,若是皇帝給夏侯渝配上一個家世清華的齊國女子,那必然是門當戶對,可將顧氏指給他,又算是什麽迴事呢?且莫說顧氏是魏國人,又曾有過那樣的身份境遇,她現在雖有個空頭爵位,可也隻是聽著好聽罷了,何曾有過半點實惠,更不必說什麽娘家背景助力了,一個沒有妻族助力的妻子,用處又能有多大?
如此一來,就連夏侯渝改封號的事情,都被認為是微不足道的補償了。
旁人且不說,夏侯渝那些兄弟們,聽說他迴來之後休養數日,就算不親自上門,也都派了人送禮探望,見了麵也什麽話都沒說,隻同情拍拍他的肩膀,好像什麽都了解,讓夏侯渝著實有些哭笑不得。
世人隻會相信自己看見的一麵,他也懶得多作解釋,索性由得他們去揣測。
夏侯渝病好之後,曾去探望過夏侯潛一迴,後者的“瘋病”據說已經逐漸有了起色,有時候也能認得人了。
他在顧香生那裏聽說了老八病中不忘穿鞋襪的典故,特意多看了幾眼,發現老八還真如顧香生說的那樣,不管身上頭發如何淩亂狼狽,腳下的鞋襪總是穿得端端正正,他心裏覺得很好笑,也不去拆穿他,任由對方在自己麵前裝模作樣。
夏侯渝私下揣測,以他老爹的精明,未必不知道八郎在裝瘋賣傻,但既然連皇帝都不在意了,自己又何必去當這個惡人呢?
夏侯潛估計還覺得自己演技特別好,有外人在的時候,總是演得尤其賣力,夏侯渝幾次差點笑破肚皮,隻好強忍住草草問候幾句就離開桓王府,免得自己當真一不小心笑出聲,枉費了夏侯潛一番辛苦。
婚事既然賜下,就沒有收迴的道理,且不提夏侯渝私下如何高興,一有機會就往城外長春觀跑,到了四月底,風向悄然發生變化,事情開始朝著許多人都料想不到的趨勢發展。
劉聃很聰明,在夏侯渝還來不及反應之前,就親自登門拜訪顧香生,就劉筠做的那些蠢事請罪,又承諾會好生管教兒子,以後絕不讓他再找麻煩。劉聃身份貴重,又是親自出馬,不單將劉筠抽了三十鞭,餓了個半死,又送上幾大車的厚禮,如此誠意拳拳,顧香生也不好與他多作計較,雙方達成和解,這件事就此揭過,待夏侯渝知曉之後再想找劉家的麻煩,卻也被顧香生攔住了,隻能作罷。
不少人知道這件事之後,除了感歎興國公禮數周全之外,也覺得他有些小題大做。
再怎麽樣,這畢竟是劉筠惹的事情,讓他自己出麵也就夠了,賠上整個興國公府的臉麵,去給一個婦人道歉,即便這個婦人即將成為皇子妃,可那也是不受寵的皇子正妃,卻不太值當。
這種輿論的改變來自皇帝。
就在劉聃上門請罪的事情發生不久之後,皇帝從宮中遣使為顧香生添妝,又在京城賜下府邸,以示恩遇。
顧香生在齊國沒有娘家,到時候要出嫁,總不能在長春觀出發,賜府是有必要的,哪怕成親前一日再遷進去走個儀式也好,至於添妝,她嫁的畢竟是皇子,既然沒有娘家人準備嫁妝,總不能自己給自己準備,這也可以看作是皇帝給兒子的補償。
但令人矚目的,卻是添妝的內容。
因為那些東西,有一半是當年孝惠皇後入宮時的嫁妝。
孝惠皇後沒有子女,她去世之後,這些東西自然也好端端地封存在宮中,多年來一直未曾用過,這次皇帝下令清點皇後舊物,除開那些已經陳舊腐朽的綾羅綢緞,以及褪了色的首飾之外,其餘像寶石瑪瑙一類的頭麵寶珠,都被單獨裝箱,送到顧香生那裏去。
齊國富庶,皇帝私庫也不是窮到得拿皇後的遺物當賞賜——沒有人會這麽以為,那麽皇帝這樣做,極有可能就是為了表示對兒子的彌補,至於另外一層更深的含義,即便有人想到了,也覺得那是不可能的。
伴隨著皇帝的添妝送到長春觀,隆慶大長公主也親自上門添妝,以表祝賀。
滿京城勳貴官宦人家的女眷,見狀都有些坐不住了。
☆、第135章
隆慶長公主何許人也?天子親妹,雖說不是同母所出,但長公主生母對皇帝有撫育之恩,因著這一段淵源,隆慶長公主與皇宮一直走得很近,她緊跟皇帝步伐,幾乎成為一個風向標,眾人若想揣摩皇帝心意,看隆慶長公主行事總是沒錯的。
如今長公主親自上門為顧香生添妝,皇帝的心意自然也毋庸置疑。
在這幾位成年的皇子裏頭,皇帝並沒有表現特別青睞誰的傾向,夏侯渝因為出身和早年經曆的緣故,優勢並不明顯,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性,齊君行事頗有些隨心所欲,天馬行空,連底下老臣都未必能看透猜透。
再說伐魏,這件事對齊國有重大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軍功,但柴州就並非如此了。眼下齊國將重心放在伐魏上,必然顧此失彼,對迴鶻的防衛有所疏忽,如果未來三年內,迴鶻人沒有進犯也就罷了,夏侯渝等於在柴州坐三年冷板凳,無功無過,若是迴鶻人進犯,夏侯渝又是否能夠擊退敵人,不丟失一城一池?
守住了城是本分,未必有功,丟了城卻是大罪,所以柴州等邊陲之地才被視為畏途,夏侯渝的任命在旁人看來也等同於流放。
不過皇帝現在既然拿皇後的嫁妝來為顧香生添妝,這起碼傳達了一個信息:他對這個兒子,並不是全然無視。
也是借此告誡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無論如何,夏侯渝都是皇子,朕可以隨意處置,但卻容不得別人輕忽。
於是乎,長公主的登門仿佛一個信號,昔日鞍馬稀少的長春觀,一時間竟然門庭若市。
興國公夫人高氏自然不必提了,有了丈夫的提點,她一下子拿出幾匣子成色上好的寶石來給顧香生添妝作臉,這不僅是在捧皇帝的場,同時也是在給兒子闖下的禍事作彌補,顧香生自然領她這份情,兩相接觸之下,高氏發現顧香生其實很好相處,並不像外界傳的那樣咄咄逼人,彼此性情投契,兩家女眷私下走動也多起來,這是後話了。
婚期定在五月初五,那天正好是端午,根據司天監的推算,這一日諸事大吉,宜行婚娶,更合夏侯渝與顧香生兩人的八字。
諸事大定,迎親那日,顧香生從京城宅邸出發,因她娘家人沒在齊國,便由徐澈於蒙二人替代,於蒙更充當了娘家兄長的身份,親自將她背上皇家過來迎親的塗金銀裝肩輿,後麵另有行障坐障各一抬,掌扇四人,障花十樹,燈籠十盞,童子侍女共八人等,俱是嚴格按照規格來的。
除去一開始送來皇後陪嫁之外,後麵皇帝再也沒有為這樁婚事開過什麽特例,不過這也已經足夠了。當日顧香生嫁給魏臨時,魏臨雖然還是思王,可畢竟剛剛被廢太子不久,連婚事都不敢過於張揚,一切中規中矩,沒有出格之處,這次夏侯渝為了讓顧香生能風光大嫁,甚至將自家王府都掏空了,所有值錢東西都往顧香生那兒搬,再讓她以陪嫁的形式帶入王府,也好讓外人不敢再小看這位未來的肅王妃。
便連婚服,雖說一針一線俱有規製可循,但夏侯渝偏偏獨出心裁,非要在一些細節處進行改動,譬如顧香生的繡鞋,上頭繡的原本該是珍珠,夏侯渝卻讓人將其換成渤海明珠,嬰兒拳頭大小,在日光下伴隨著裙擺搖曳熠熠生輝,令人驚歎,也令不少女眷欣羨不已。
到了此時,再沒人會覺得夏侯渝娶顧氏隻是聖命難違。
一個男人能對女人如此花心思,這本身就已經能夠說明許多事情。
顧香生穿著喜服坐在床帳邊上,聽見外頭隱隱傳來觥籌交錯和說笑聲,熱鬧得很,不過那些熱鬧自與她沒有關係,從古至今,新娘拜完天地之後,便隻能在這兒等待敬完酒的新郎歸來。
屋子裏很安靜,蘇木和朱砂本是要在這裏陪她的,卻被她攆出去歇息了——為了準備婚事,她們也已經有許多天沒睡好。
她低頭看著婚服上精致的繡紋,連袖子邊上的祥雲金線都一卷三疊,細密得無可挑剔。
時下女子婚服並非後世熟悉的鳳冠霞帔,而是花釵翟衣,頭上花釵大小八樹,以金和寶石紙,這都是有嚴格規定的,按照品級依次遞降,顧香生現在是親王正妃,比太子妃略差一等,而婚服主色則為狄青色,蠶絲織就的錦衣,上以翟鳥為紋,隆重異常,這與在魏國時是一樣的,如今齊魏兩國,禮儀規章基本都是沿用前朝,大同小異。
一個人一輩子嫁了兩次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兩次都嫁給差不多身份的人,連皇子妃都當了兩迴,這樣的婚服也穿了兩次,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然而細微處終究還是有些不同的,譬如上一迴嫁人,她固然也有欣喜,更多卻是對未來的忐忑與恐懼,不知道自己與魏臨能否白頭偕老,不知道自己能否應付在皇宮裏的生活,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好自己的分內職責,讓魏臨滿意,也讓自己滿意。
夫妻同心,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實際上人心之複雜難測,天底下又哪裏會有一模一樣的兩顆心?
即便有,那也多數是因為心疼愛護對方,所以願意妥協退讓,爭取與對方一致,又或者緊追對方步伐罷了,若是另外一方不知愛惜珍惜,這樣的“夫妻同心”,遲早也會變成離心,而漸行漸遠。
顧香生輕輕舒了口氣,將思緒從亂七八糟的想法裏拉迴來,勉強平複有些緊張的心情。
早晨上妝之前吃過些點心,現在已經傍晚了,為了避免頻繁如廁或弄化了妝,喜娘一般連水都不讓喝,顧香生摸著肚子,覺得饑腸轆轆,但看著桌上那些點心又沒什麽胃口,也不想喝酒,隻好作罷。
夏侯渝還未迴來,也許是脫不開身,顧香生等得百無聊賴,索性從邊上櫃子摸出本新近上市的風月話本瞧了起來。
婚房裏原本不可能放這種東西,要放也是放春宮圖,但顧香生早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便讓人悄悄將書混進來,不出所料果然派上了用場。
看了一會兒,眼皮漸漸沉重,頭上梳了複雜的發飾,人也沒法兒躺著,她便隻好倚靠在床邊打盹。
昏昏沉沉之際,一陣若有似無的香味飄來,她的眼睫毛顫動幾下,神智漸漸恢複為清醒狀態。
耳邊傳來一聲輕笑。
顧香生不用睜開眼睛也知道是誰。
“你在外麵吃香喝辣,我卻在這裏餓肚子!”她嗔怪道,臉上卻是帶著笑的。
“所以我給你帶了些菜過來,都是現做的。”夏侯渝笑嘻嘻道,將手裏的烤鴨放下。
烤鴨是片好的,夏侯渝拈了一塊喂顧香生,後者自然而然地張嘴叼過來,皮脆柔嫩,溫熱有餘,的確是剛做好的。
桌案上還有桂花粥,蜜汁火方和蝦餃,盛粥的小碗還冒著騰騰熱氣,香味參雜著在屋子裏飄散,一下子勾得她食指大動。